借壳上市案例

合集下载

岩石股份借壳案例

岩石股份借壳案例

岩石股份借壳案例岩石股份借壳案例是指岩石股份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实现了公司的资本运作和市场扩张。

借壳上市是指一家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方式,借用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和资源,实现自身快速上市的目的。

下面将列举十个岩石股份借壳案例。

一、岩石股份借壳华夏银行华夏银行是一家知名的商业银行,岩石股份通过收购华夏银行的方式,借用其上市地位和金融行业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上市。

二、岩石股份借壳中石油中石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岩石股份通过收购中石油的方式,借用其上市地位和石油行业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上市。

三、岩石股份借壳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岩石股份通过收购中国移动的方式,借用其上市地位和通信行业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上市。

四、岩石股份借壳中国平安中国平安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岩石股份通过收购中国平安的方式,借用其上市地位和保险行业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上市。

五、岩石股份借壳中国银行中国银行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岩石股份通过收购中国银行的方式,借用其上市地位和金融行业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上市。

六、岩石股份借壳中国石化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岩石股份通过收购中国石化的方式,借用其上市地位和石化行业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上市。

七、岩石股份借壳中国联通中国联通是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岩石股份通过收购中国联通的方式,借用其上市地位和通信行业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上市。

八、岩石股份借壳万科集团万科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岩石股份通过收购万科集团的方式,借用其上市地位和房地产行业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上市。

九、岩石股份借壳中国人寿中国人寿是中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岩石股份通过收购中国人寿的方式,借用其上市地位和保险行业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上市。

十、岩石股份借壳中国建筑中国建筑是中国最大的建筑工程公司之一,岩石股份通过收购中国建筑的方式,借用其上市地位和建筑行业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上市。

港股借壳上市案例

港股借壳上市案例

港股借壳上市案例港股借壳上市是指一家未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家已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从而实现自身的上市目标。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IPO 上市方式更为快捷和简便,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公司的关注和采用。

下面将列举10个港股借壳上市的案例,详细介绍它们的背景和运作过程。

1. 小米集团:小米集团是一家中国科技公司,于2018年以港股借壳上市的方式成功登陆香港交易所。

它通过收购已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电子公司,以借壳上市的方式快速实现了自身的上市目标。

2. 乐视网:乐视网是一家中国互联网视频公司,于2010年以港股借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它通过收购已在香港上市的乐视控股,成功实现了自身的上市计划。

3. 优信集团:优信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二手车电商平台,于2017年以港股借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它通过收购已在香港上市的瑞信集团,快速实现了自身的上市目标。

4. 易车集团:易车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垂直媒体和电商平台,于2010年以港股借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它通过收购已在香港上市的易车网,成功实现了自身的上市计划。

5. 京东健康:京东健康是中国领先的医药电商平台,于2018年以港股借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它通过收购已在香港上市的同仁堂,快速实现了自身的上市目标。

6. 深圳国际:深圳国际是中国领先的物流和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于2016年以港股借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它通过收购已在香港上市的中远海运,成功实现了自身的上市计划。

7. 中国巨石:中国巨石是一家中国领先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于2011年以港股借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它通过收购已在香港上市的中化石油,快速实现了自身的上市目标。

8. 万科企业:万科企业是中国领先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于1991年以港股借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它通过收购已在香港上市的万科控股,成功实现了自身的上市计划。

9. 美团点评:美团点评是中国领先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于2018年以港股借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借壳上市停牌变更标的案例

借壳上市停牌变更标的案例

借壳上市停牌变更标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借壳上市停牌变更标的的案例:
1. 2018年,中国平安通过借壳上市停牌的方式,成功变更标的为农信银行。

借壳上市后,中国平安持有农信银行股份,成为其重要股东之一。

2. 2019年,中国恒大借壳上市停牌,成功变更标的为恒大物业。

恒大物业是恒大集团旗下的房地产物业管理子公司,借壳上市后,恒大物业获得了更多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了业务规模。

3. 同样在2019年,阳光城借壳上市停牌变更标的为太阳神集团。

借壳上市后,阳光城成为太阳神集团的主要股东,加强了其在太阳神集团的控股地位,并与太阳神集团共同发展房地产项目。

4. 2020年,瑞幸咖啡因涉嫌财务造假而借壳上市停牌变更标的。

瑞幸咖啡原计划通过借壳上市方式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然而财务造假事件发生后,公司被爆出多项违规行为,最终导致其股票被摘牌。

上述案例展示了借壳上市停牌变更标的的不同情况,包括成功的例子,也有因财务问题等原因失败的案例。

借壳上市停牌变更标的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渠道和发展机会,但同时也要注意相关风险和合规问题。

央企分拆借壳上市案例

央企分拆借壳上市案例

央企分拆借壳上市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个案例:
祁连山水泥:中国交建的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交建”)是世界500强企业,位居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是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以基建设计、基建建设、疏浚及装备制造为主业的多专业、跨国经营的特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2023年9月26日,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祁连山”,证券代码:600720)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项目(以下简称“本次重组”)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无条件审核通过。

根据本次重组方案,祁连山拟以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三家公路设计院100%股权、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城乡”)下属五家公司100%股权及中国通才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才教育”)100%股权。

本次重组构成中国交建下属公路设计咨询业务及教育培训业务的分拆上市。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需更多案例,建议在财经类网站或央企官网进行查询。

借壳和分拆的结合案例

借壳和分拆的结合案例

借壳和分拆的结合案例借壳和分拆是两种常见的企业重组方式,通过借壳和分拆,企业可以实现快速上市或分拆业务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以下是十个借壳和分拆的结合案例:1. 某互联网公司A与上市公司B达成合作协议,A将其旗下的在线教育业务分拆出来,并借壳上市。

该教育业务在短期内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通过借壳上市,加速了资金的募集,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2. 某制造业公司A与上市公司B合作,将其旗下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分拆出来,并借壳上市。

该零部件业务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通过借壳上市,加强了资金实力,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3. 某房地产公司A与上市公司B合作,将其旗下的商业地产业务分拆出来,并借壳上市。

该商业地产业务具有较高的收益率和稳定的现金流,通过借壳上市,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4. 某医药公司A与上市公司B合作,将其旗下的生物医药业务分拆出来,并借壳上市。

该生物医药业务在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借壳上市,加速了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5. 某金融科技公司A与上市公司B合作,将其旗下的支付业务分拆出来,并借壳上市。

该支付业务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有一定份额,通过借壳上市,提高了公司的市场地位,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6. 某新能源公司A与上市公司B合作,将其旗下的太阳能发电业务分拆出来,并借壳上市。

该太阳能发电业务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竞争优势,通过借壳上市,加强了资金实力,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7. 某零售企业A与上市公司B合作,将其旗下的电子商务业务分拆出来,并借壳上市。

该电子商务业务在线上销售方面具有竞争力,通过借壳上市,提高了公司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8. 某物流公司A与上市公司B合作,将其旗下的快递业务分拆出来,并借壳上市。

该快递业务在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借壳上市,提高了公司的资金实力,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9. 某文化传媒公司A与上市公司B合作,将其旗下的影视制作业务分拆出来,并借壳上市。

借壳st 案例

借壳st 案例

借壳st 案例
借壳ST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两个例子:
1. 苏宁环球借壳ST吉纸:法院对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ST吉纸先行宣告破产,投资人苏宁环球再将其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空壳之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再以象征性价格出让上市公司控股权。

2. 某公司借壳ST:某公司原本是一家有一定规模的非上市公司,由于业务发展迅速,急需上市融资。

在经过一番筛选后,该公司决定收购一家已经暂停上市的ST公司,通过借壳ST的方式实现上市。

整个过程包括了与ST公司的谈判、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环节,最终成功实现了上市目标。

借壳上市涉及复杂的法律和商业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借壳上市经典案例全集

借壳上市经典案例全集

借壳上市借壳上市定义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借子壳。

强生集团由上海出租汽车公司改制而成,拥有较大的优质资产和投资项目。

近年来,强生集团充分利用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浦东强生的壳资源,通过三次配股集资,先后将集团下属的第二和第五分公司注入到浦东强生之中,从而完成厂集团借壳上市的目的。

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的相同与区别之处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间接上市,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买壳上市的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壳上市的企业已经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从具体操作的角度看,当非上市公司准备进行买壳或借壳上市时,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如何挑选理想的壳公司,一般来说,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即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行业,具体上营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此外,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以利于对其进行收购控股。

在实施手段上,借壳上市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集团公司先剥离一块优质资产上市;第二步,通过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筹集资金,将集团公司的重点项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第三步,再通过配股将集团公司的非重点项目注入进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

与借壳上市略有不同,买壳上市可分为买壳--借壳两步走,即先收购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后利用这家上市公司,将买壳者的其他资产通过配股、收购等机会注入进去。

借壳上市企业的会计处理针对部分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反映,对于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交易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些理解差别,财政部会计司日前发布《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明确相关问题。

财政部在复函中明确,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未形成反向购买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执行。

借壳上市的案例

借壳上市的案例

借壳上市的案例
盈科数码动力1999年4月,李泽楷旗下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盈科拓展把旗下资产包括数码港发展权注入上市公司得信佳,得到大约6成股权,在消息刺激下,得信佳的股价由不足0.1港元升至个位数字,上升数十倍。

其后得信佳改名为盈科数码动力。

盈科大衍地产2004年5月,电讯盈科分拆旗下地产业务,包括贝沙湾、北京盈科中心、电讯盈科中心、其它投资物业和相关物业及设施管理公司,注入上市公司东方燃气,并把东方燃气改名为盈科大衍地产,并透过配股减持盈大地产的股份,套现大约3亿港元。

强生集团强生集团借子壳。

强生集团由上海出租汽车公司改制而成,拥有较大的优质资产和投资项目。

近年来,强生集团充分利用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浦东强生的壳资源,通过三次配股集资,先后将集团下属的第二和第五分公司注入到浦东强生之中,从而完成厂集团借壳上市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壳上市:并购上市公司的八种基本手法及经典案例剖析所谓借壳上市,系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或其他合法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将原上市公司资产、业务进行必要处置或剥离后,再将自己所属业务“装进”已上市公司并成为其主营业务,从而实现未上市资产和业务间接上市的行为。

本章着重结合并购实践,探讨获取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8种具体方式。

一、协议收购:金融街集团(000402)是怎样上市的?协议收购,指收购方与上市公司的股东以协议方式进行的股权转让行为。

协议收购是我国股权分置条件下特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收购方式。

1、借壳背景北京金融街集团(以下简称“金融界集团”)是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全资的以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为主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金融街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在当时政策环境下,房地产公司IPO有诸多困难。

重庆华亚现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000402,以下简称“重庆华亚”)成立于1996年6月18日,主页为纸包装制品、聚乙烯制品、包装材料等的生产和销售,其控股股东为重庆华亚的控股股东华西包装集团。

2、运作过程为利用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实现公司快速发展,1999年12月27日,华西包装集团与金融街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华西集团将其持有的4869.15万股(占总股本的61.88%)国有法人股转让给金融街集团。

2000年5月24日,金融街集团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了股权过户手续。

2000年7月31日,重庆华亚更名为“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融街控股”)。

之后,金融街控股将所有的全部资产及负债(连同人员)整体置出给金融街集团,再由华西包装集团购回;金融街集团将房地产类资产及所对应的负债置入公司,置入净资产大于置出净资产的部分作为金融街控股对金融街集团的负债,由金融街控股无偿使用3年。

2001年4月,金融街控股注册地由重庆迁至北京。

至此,金融街集团实现借净壳上市。

2002年8月,公司公开增发融资4.006亿元;2004年12月公开增发融资6.68亿元,2006年12月27日定向增发融资11.81亿元,累计融资22.469亿元。

3.借壳上市后公司产业扩张情况借壳上市后,通过多次再融资,促进了房地产业务快速发展,成为房地产上市公司“五朵金花”之一。

同样以股权协议转让方式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并借壳上市的,还有香港华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华润总公司。

2000年6月20日,中国华润总公司一次性受让深万科(000002)第一大股东——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持有的5115.5599万股国有法人股,占万科总股本的8.1%。

在此之前,香港华润集团的间接控股公司——北京置地有限公司已经持有2.71%的万科B股。

至此,香港华润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由此组成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巨无霸”。

二、举牌收购:北大方正吃掉延中实业(600601)成功上市二级市场竞价收购,指收购方通过证券二级市场(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系统)购买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份的方式,典型者如北大方正收购延中实业流通股股份。

延中实业(600601)是二级市场上典型的三无概念股——无国家股、无法人股、无外资股,其公司股份全部为流通股,股权结构非常分散,没有具备特别优势的大股东,在收购行动中最容易成为被逐猎的目标。

1993年9月,宝安集团就曾在二级市场上收购延中实业,拉开了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的序幕。

1998年2月5日,北大方正及相关企业在二级市场举牌收购延中实业(600601),随后将计算机、彩色显示器等优质资产注入了延中实业,并改名为方正科技,成为第一家完全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实现借壳上市的公司。

同样的并购,还包括天津大港油田收购爱使股份(600652)。

爱使股份最前身是上海设备有限公司,1985年面向社会公开发起设立,并于1990年底成为我国首批在交易所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

在1990年上市时总股本只有40万,到1995年5月,经过两次配送后,总股本才只有6739.2万股,是典型的小盘股,且都是流通股。

由于爱使股份盘子非常小,又是全流通股,上市后的10年内以控制权五易其手的纪录创下之最。

自然人胡兴平、辽宁国发集团、延中实业、天津大港集团、明天等相关联企业先后入主爱使股份。

1998年7月1日,天津大港油田发布举牌公告,大港油田两家关联企业合并持有爱使股份的比例达到5.0001%,截至1998年7月31日,大港油田通过旗下3家公司4次举牌,共持有爱使股份10.0116%的股份。

大港的进入引起爱使管理层的强烈反对,爱使董事长秦国梁将大港的收购斥为敌意收购,双方为公司章程是否违背《公司法》大打口水战。

为阻止天津大港油田收购,爱使股份甚至采取了“焦土战术”,1998年8月21日公布的1998年中报中显示,当年上半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5383%,意欲打消大港收购积极性。

后在上海市政府的协调下,秦国梁作出妥协,大港油田进入爱使董事会,大港方李遵义当选为董事长,总经理由天津大港方面的人担任。

天津大港油田收购爱使股份后,置入天津大港油田港润石油高科技公司70%的股权,实现借壳上市,并实施配股方案,募集资金3.52亿元。

三、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凯雷收购徐工(600520)的“后山小道”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也就间接控股了上市公司,还可以避免很多法律、政策上的障碍。

如样板戏中所唱:山前强攻不是办法,可以探寻一条攻占威武山的“后山小道”。

凯雷投资收购徐工科技(000425)母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就是一例。

徐工机械于2002年7月28日成立,徐工集团以净资产6.34亿元作为出资,持股51.32%,余下的股权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持有。

次年1月,徐工机械无偿受让了徐工集团持有的徐工科技(000425)35.53%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凯雷投资是注册美国从事股权投资的公司,其在亚洲从事股权投资的公司称为凯雷亚洲投资公司。

为完成收购徐工集团,凯雷亚洲投资公司专门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凯雷徐工。

在徐工机械并购案例中,并购对赌体现在并购标的的定价上。

协议中规定,在徐工股权转让获批后,将支付2.55亿元的收购价款,购买82.11%徐工机械股权。

同时,凯雷徐工将对徐工科技分两次进行总额为1.2亿美元的增资。

第一部分的6000万美元与2.55亿元同时支付。

另外的6000万美元则要求徐工机械2006年的经常性EBITDA达到约定目标方可支付。

由于徐工机械直接及间接持有徐工科技43.06的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因此凯雷徐工实际上也取得了徐工科技的相对控股权。

四、行政划拨:北京住总集团借壳琼民源(000508)的“借尸还魂”之路琼民源全称为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1988年7月在海南注册成立的北京市科委所属的民源海南公司,1993年4月30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

截至1996年底,琼民源总股本55956.42万股,占总股本的38.92%。

1996年下半年,民源海南公司与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琼民源股东,财务顾问)联手炒作琼民源股票;加之某些传媒对琼民源业绩大加渲染,致使众多投资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盲目跟进,琼民源股份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上涨了4倍。

1997年初,琼民源颂财务报告,谎称1996年度“实现利润5.7亿元,资本公积金增加6.57亿元”,比1995年增加一千倍。

而当证券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对琼民源业绩提出质疑并要求公司董事对其真实性负责时,全体董事竟集体辞职,并申请股票停牌,完全置投资者利益不顾。

证监会于1997年2月28日宣布琼民源停牌,当时的收盘价为23.49元。

随后,证监会对琼民源进行了调查,发现公司虚增公积金6.57亿元,虚构利润5.4亿,报告是假的。

证监会对造假、操纵股价的琼民源及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了处罚。

1998年11月1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琼民源一案作出一审判决,琼民源董事长马玉和及公司聘用的会计师文昭被判刑。

至此,国内证券史上最严重的一起诈案水落石出。

但是,琼民源股票停盘了,持有18742.347万股琼民源流通股的散户被套,成本价多在15-20元的高价。

琼民源问题由此而生。

由于琼民源的利润几乎全部是虚构的,如果证监会允许公司复牌交易,股价一定会大幅急跌,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尤其是散户的利益。

因此,证监会积极支持外部力量对琼民源进行重组。

1998年,北京市政府提出新中关村规划,目标是将中关村培育成为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园”。

新规划拟投资100多亿,将中关村西区10平方公里建商贸区,将中关村东区2平方公里的中科院建成以研究为重点的科学城。

改建后的中关村将包括研究中心、商贸区、跨国公司总部,以及由创业投资基金、银行、投资银行组成的高级金融区,使之真正成为中国未来的“硅谷”。

国务院批复了这一规划,中关村即将兴起大规模的建设。

北京住宅建设总公司(简称“北京住总”)是一家大型的以建筑为主业的集团公司,拥有五个全资土建公司和三个全资设备安装、装饰和市政建设的专业公司。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虽然市场需求很旺盛,但整个行业的效益并不高。

如果住总以建筑为主业上市,难度较大,上市后市场的表现亦不乐观。

在此背景下,急切盼望上市的北京住总看到了琼民源重组这一题材与机会,经过积极努力,在北京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北京住总抓住了这个机会,联合六家有浓烈科技色彩的企业,将新组建的公司定名为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准备以全新的高科技形象出现在市场。

其具体步伐为:1、行政划拨壳公司股权,借壳方获得壳公司控制权1998年11月20日,北京市政府批准将民源海南公司持有的琼民源38.92%的国有法人股无偿划拨给北京住总集团。

这一安排使北京住总集团代替民源海南公司成为琼民源的第一大股东,既保证了住总集团有权对琼民源的资产进行重组,又使中关村与琼民源的资产、债务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

2、组建具有股份公司性质的借壳公司1999年6月8日,以北京住总为主发起人,联合北京市国资经营公司、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实创高科、联想集团、北大方正、四通集团等六家发起人,发起设立“中关村”公司。

经北京德威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并由财政部确认,北京住总注入中关村建筑安装类净资产为2.7亿元,按1:1的比例折为2.7亿股国有法人股,由北京主总持有;其他六家发起人共出现金3000万元按1:1的折股比例折为3000万股发起人股。

3、定向增发实现增资1999年6月,中关村向北京住总定向增发18742万股,北京住总以经评估确认后的18742万元净资产(建安类)按1:1的比例认购股份。

通过定向增发,中关村的总股本增至48742万股。

4、收购方其定向增发获得的借壳公司的股份与壳公司流通股份互换,实现“借尸还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