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义务的含义
高校安全保障义务性质分析

高校安全保障义务性质分析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校安全保障责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且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对高校安全保障义务性质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高校安全保障义务的含义和内容高校安全保障义务是指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对师生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承担的责任。
具体来说,高校安全保障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校园环境安全保障:包括学校校园内的基础设施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2. 火灾防控和应急救援:包括对学校建筑、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制定灭火和应急救援预案等工作。
3. 学生心理健康关怀:包括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工作。
4. 防范校园暴力和欺凌:包括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建立校园安全防护体系等工作。
5. 维护学术环境安全:包括保护学校师生的知识产权,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
1. 公共责任性质高校安全保障是一项公共责任,它不仅是高校自身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安全保障事关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也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
高校安全保障不仅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的问题。
2. 法律义务性质高校安全保障义务具有法律义务性质,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安全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高校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保障责任。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履行相关的法律责任,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
(2)行政责任: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安全工作负有监督和管理责任,学校应依法接受部门的监督和指导,配合相关的行政调查和处理。
(3)社会责任: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应当对社会负有相应的安全保障责任。
学校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校园安全宣传教育,通过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保障校园安全。
安全保障义务

浅谈安全保障义务近年来,公共区域喷泉伤人、电梯“咬人”等安全事件频发,安全保障愈发引起公众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成为公众热议话题,对于经营者而言,关注设施安全,履行勤勉安全保障义务显得尤为重要。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含义、责任范围1、含义安全保障义务指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对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或者其他进入服务场所的人之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第1款,安全保障义务是指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应尽的在合理范围内的使他人免受人身、财产损害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2、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范围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责任范围到底有多大,具体包括什么法律未予明确规定。
实务中,需根据与安全保障义务人所从事的经营或其他社会活动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具体情况予以综合判断。
一般判断标准为,该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或特定操作规程的要求,是否属于一个善良管理者应当达到的通常的程度,及安全保障义务人能否预见到危险或瑕疵的存在及预见可能性的大小。
学理上认为,商家的安全保障义务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危险预防义务,二是危险消灭义务,三是救助义务。
通过两个案例了解一下责任范围:(1)大厦手动旋转门撞伤老人,花费医疗费5万余元,法院以管理人应当预见风险却未采取开启平开门以供不习惯或不方便使用旋转门的人员进出,未在旋转门附近设置相应警示标志或安保人员以提示出入门的人员谨慎慢行,特别是当老人、孩子使用时控制速度等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为由,判决管理人赔偿2.3万余元经济损失及精神抚慰金。
安全保障义务的含义及功能

应承担起消费者的合理信赖与期待。事发当天,张某在该酒店消费并有饮
酒,酒店应给予张某更多的关注与照顾,尤其是在其饮酒后离开席位时应
当关注其状况,并适当提供一定的帮助与照顾,方符合长期在该酒店消费
客户的消费期待。而张某系在周围无人的情况下在卫生间受伤,且受伤情
况比较严重,显然与该酒店存在的疏于关注和照顾有一定的关系。综合上
安全保障义务的含义及功能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安全保障义务的含义
安全保障义务,是指宾馆、商场、餐馆、银 行、机场、车站、港口、影剧院、娱乐场所 等公共场所、经营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 活动的组织者负有的保障他人之人身安全、 财产安全的注意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特征
述因素,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酌定该酒店向张某进行相应
补偿,既体现了民法的公平原则,又拓展了对安全保障义务合理限度范围
的延伸解释。
因此,对酒店等经营者来说,做到充分注意安全保障义务并不足够,
还应负起更多的责任与注意义务,这样不但有利于其业界提高服务质量与
安全,也有利于消费者处于更安全的消费环境中,从而更好地推动了社会
二.对不作为侵权的判断
不作为侵权中,被告承担侵权责任的要件之一为负有作 为之义务。安全保障义务不仅意味着义务人负有不侵害 他人绝对权之消极不作为义务,更要求义务人为保护他 人民事权益而积极作为。如果安全保障义务人,没有履 行作为义务而造成他人损害,就可能要承担侵权责任。
案例
原告张某是被告某酒店的常客,2013年5月2日,张某在该酒店宴请好友,喝酒后, 张某去洗手间。后店方发现其倒在洗手间地上,头部出血,遂将其送至医院治疗, 并垫付了部分医疗费。张某住院39天后出院,花费医药费5万余元。因赔偿事宜协 商不下,张某诉至法院要求酒店进行赔偿。法院审理后认为,结合双方陈述及提供 的证据,无法认定酒店在安全保障义务上存在过错,因此无需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但结合具体情况,张某的摔伤与酒店疏于关注与照顾有一定关系,根据《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二条“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 分担民事责任”的规定,酌定酒店向张某补偿2万元。该案判决后,经审判人员判后 答疑,双方均未上诉。
安全保障义务的界定

安全保障义务的界定安全保障义务,可以见诸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之中,但在不同的国家,称谓也各不相同,在法国法上称为保安义务,德国法上称为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日本法上称为安全关照义务,另有日本以往下级审判使用的“安全保证义务”是法国式的保安义务的用语,而在我国则称为安全保障义务。
标签:安全保障义务;法律制度;侵权行为;赔偿责任一、大陆法系安全保障义务的界定(一)德国法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德国法上基于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的责任是法官造法的产物。
任何人无论其为危险的制造者还是危险状态的维持者,都有义务采取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措施保护他人和他人的绝对权利,这一点已经在法院的长期审判实践中得到确认。
”[1]145德国司法实务上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始于交通安全注意义务,最初主要被用来解决供公众往来的道路交通设备,如土地、道路、公园、运河、港湾设备、桥梁等事故的责任归属问题。
在1902年10月30日枯树案的判决中,德意志帝国法院通过类推适用《德国民法典》第836条的规定确立了一般安全注意义务,这种注意义务以后不仅扩大适用于由物造成的各种损害,也扩大适用于由人造成的损害责任。
后为德国判例逐渐引用到侵权行为法领域,用以判断加害人是否成立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责任[2]100。
近年来,德国侵权法上“基于侵权行为法旨在防范危险的原则,发生所谓的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而有从事一定作为的义务”。
该注意义务强调在社会生活中民事主体应负防范危险的义务,这种作为的义务主要情形有三种:“一是因先前行为致发生一定风险而负有防范义务;二是开启或维持某种交通或交往而负有的警告、防范义务;三是因从事一定营业或职业而承担防范危险的义务。
”[3]94这些义务不履行,造成了受害人的损害,构成违法性,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以充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法国法的保安义务法国法的保安义务,广义上是指不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安全关照义务,既涉及侵权行为法,也涉及合同法。
2024年浅论侵权责任法中的安全保障义务之浅析

2024年浅论侵权责任法中的安全保障义务之浅析一、安全保障义务的定义在侵权责任法中,安全保障义务是指特定主体为确保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预防危险发生,采取相应措施的法定义务。
这种义务通常源自法律明文规定、合同约定或者先前行为所产生的合理信赖。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安全保障义务不仅是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促进。
二、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具体而多样,它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安全的场所和环境,确保没有明显的危险源。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如监控摄像头、消防器材等。
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及时预警和提示,如设置警示标志、进行安全宣传等。
对已经发生的危险进行及时救援和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
此外,安全保障义务还要求相关主体在提供服务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当相关主体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导致他人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时,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这种责任可以是民事赔偿责任,也可以是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民事赔偿责任主要包括赔偿受害人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行政责任则可能包括罚款、吊销执照等措施。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构成犯罪,相关主体还可能面临刑事追究。
四、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范围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领域。
无论是公共场所、交通工具,还是网络服务、产品制造等,都可能需要履行安全保障义务。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适用场景:公共场所管理者,如商场、公园、电影院等,需要确保场所内的安全。
交通工具运营者,如公交、地铁、出租车等,需要确保乘客的安全。
网络服务提供者,如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需要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
产品制造商和销售商,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五、安全保障义务与公众权益的关系安全保障义务与公众权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安全保障义务的履行是维护公众权益的重要手段。
简论安全保障义务

简论安全保障义务一、安全保障义务的含义(一)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关于安全保障义务有很多不同的称法,包括安全保障义务、安全关照义务、公共安全注意义务等,称法虽然不同,但是内涵基本上一致。
我国安全保障义务这一概念,是来自于德国的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或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的理论。
安全保障义务在国内被定义为行为人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对与其有特殊关系的不特定的社会公众负有的在一定范围内保护相对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
(二)安全保障义务的主要特征第一,安全保障义务属于作为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要求义务主体以积极的作为来保护相对人的安全,义务主体应当凭借自己基本的判断能力和预见能力,通过自己的能力或者借助一些手段有效地防止危险的发生,或者缩小危险的范围。
在行为人应当作为而没有作为的情况下,就必须承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
第二,安全保障义务的限定性。
经营者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组织者所负有的义务在时间、空间和对象上都存在一定的限制。
安全保障义务主体因其从事经营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与他人存在密切关系的存续时间是对时间的要求;在空间上的要求是,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从事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场所;对象上的要求是,在特定的时间内进入安全保障义务主体从事经营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场所的相对人。
(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因为违反义务,直接或间接损害他人的人身或者财产权益,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这种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特征是:第一,行为人是对相对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相对人指的是进入到行为人的经营场所或者参与到行为人组织的群众性活动之中的人。
第二,行为人对于受安全保障义务保护的相对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
第三,受安全保障义务保护的相对人遭受了人身或财产损害。
第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主体及安全保障义务的来源(一)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范围1.责任主体的确定。
物业管理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

定期进行安全考核,可以检验员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发现安全隐患
通过考核,可以发现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预防事故的发生。
VS
物业管理企业应接受业主的监督,确保物业管理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满足业主的需求和期望。
政府部门检查
案件处理
法院审理认为,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管理者,应当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包括维护小区消防设施、保障业主生命财产安全等。因此,法院判决物业公司赔偿业主损失。
案例启示
物业公司需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包括维护小区消防设施、保障业主生命财产安全等。如果物业公司未尽到相关义务,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配备安全设施
物业管理企业应建立设施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定期维护设施设备
物业管理企业应关注设施设备的老化问题,对于已经达到使用年限的设施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新,避免因设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更新老化设施设备
物业管理企业应定期对所管理的物业进行安全巡查,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确保物业的安全使用。
案件处理
法院审理认为,物业公司作为商业中心的管理者,应当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包括维护商业秩序、保障商户财产安全等。因此,法院判决物业公司赔偿商户损失。
案例启示
物业公司需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包括维护商业秩序、保障商户财产安全等。如果物业公司未尽到相关义务,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案件概述
广州某住宅小区物业公司被业主诉至法院,原因是物业公司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小区内发生火灾事故。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作为一家企业的经营者,安全保障是其应尽的义务之一。
具体来说,其安全保障义务包括以下方面:
1. 保障员工安全:经营者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例如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定期检查安全设施等。
2. 保障客户安全:若经营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能对客户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标示风险、提醒客户注意事项、加强质量检查等。
3. 保障企业安全:经营者应制定应急预案,防范火灾、盗窃、恐怖袭击等意外事件,确保企业正常经营,保障员工和客户安全。
4. 保障信息安全:经营者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企业和客户的信息安全,防范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风险。
总之,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是非常重要的,其应该时刻关注同事和客户的安全,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让企业更加稳健、安全地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保障义务的含义、起源及立法理由
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对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或者其他进入服务场所的人之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
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来源于德国法院从判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或一般安全注意义务”。
1德国法上这一概念2并非来源自《德国民法典》,而是由法官通过“枯树案”’“道路撒盐案”“兽医案”等司法判例创设发展起来的。
3法国法上与此概念相对应的是“保安义务”,日本法上与此概念相对应的是“安全关照义务”,也都是通过法院判例发展出来的概念,但二者更类似于德国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
有学者认为,这一概念与英美侵权法上的“注意义务”更为一致。
4
德国学者认为,交往义务的产生既是为弥补以罗马法为模型而设计的不作为侵权责任的缺陷和将危险责任的思想移植到过错责任之中的需要,也是受社会福利国家思想之影响,同时也有刑法上新不作为犯罪理论的影响。
5
法律既要保证当事人的行动自由又要维护社会的安全秩序,随着现代社会危险因素的增加,危险责任的设立改变了传统的绝对的过错责任,对行为人克加了责任而对受害人加强了保护,表明了现代社会对社会整体的安全秩序的重视。
然而对于一些并不属于高度危险的场合下,尤其是进入公共场所的公众因场所内的设施或第三人而遭受侵害时,依然存在中间地带尚待弥合,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类似案件又迫切需要法律的回应,而安全保障义务通过扩张不作为侵权中的义务,正充当了“过错责任与危险责任的桥梁”。
6一方面,安全保障义务人往往是利益所归之处,应为损失所归之所,也最有能力承担风险承担,另一方面对经营者课以安全保障义务也有助于减少危险因素或防止损害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在我国首次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这一规定也在《侵权责任法》中继续完善,旨在解决安全保障义务人疏于该义务的不作为和损害结果的关系问题,弘扬和合理分配社会正义7,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1参见:陈现杰:《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精髓诠释下》,王利明主编:《判解研究》2004年第4期,第20页。
转引自:周友军著:《交往安全义务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第2页。
2关于这一概念的翻译,源自德文Verkehrspflichten,有的学者将其译为: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参见: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4页。
有的学者将其译为:交易安全义务,参见林美惠:《侵权行为法上交易安全义务之研究》,台湾大学法理学研究所2000年博士论文,第41、85-86页。
转引自李昊:交易安全义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第84页。
有的学者将其译为:交往安全义务,参见:朱松柏:《德国商品制造人责任论》,载于台湾《法学丛刊》第141期,转引自:周友军著:《交往安全义务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第1页,注2;[德]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侵权行为法》,齐晓琨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页以下。
3“枯树案”参见:[德]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侵权行为法》,齐晓琨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页以下;李昊:《交易安全义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第78-85页;周友军著:《交往安全义务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第3-7页。
“道路撒盐案”、“兽医案”参见:李昊:《交易安全义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第78-85页;
4参见:李昊:交易安全义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第92-93页。
5参见:周友军著:《交往安全义务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第7-17页。
6参见:周友军著:《交往安全义务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第18-20页。
7参见:李昊:交易安全义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第95-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