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51《海岸带的开发》教案

合集下载

海岸带的开发-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

海岸带的开发-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

海岸带的开发-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海岸带的自然环境及现状;2.掌握海岸带的特征、分类及分布规律;3.掌握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对策;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海岸带自然环境及特征的介绍1.海洋的形成与海岸带的形成;2.海岸带的定义和分类;3.海岸带的自然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对策1.海岸带开发利用现状;2.海岸带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3.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对策。

教学设计活动一:海洋与海岸带的形成1.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教师提供的PPT,简要介绍地球的形成、海洋的形成和海岸带的形成。

2.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城市或地区,阐述该地区海岸带的特征、分类及分布规律。

活动二: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现状1.学生以小组形式,调查当地的海岸带,掌握其开发利用现状。

2.小组探讨海岸带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活动三:方案设计1.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和创新意识,设计一份将当地海岸带做为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案。

2.学生根据方案撰写小组报告。

教学评价1.学生在活动一和活动二中的调查报告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得到评价。

2.学生根据小组方案设计撰写的小组报告得到评价。

参考文献1.地理学概论.(第2版).(美)J.P.德卢-尚佩尔著;胡增福…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第364-391页2.世界海岸带.(美)D.信田著;葛荔莲…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第10-38页3.海岸带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英)J.F.拉姆斯德尔著;赵瑞生…等译.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第20-46页。

2019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教案:第五章 海岸带的开发 第四节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2019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教案:第五章 海岸带的开发 第四节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第五章海岸带的开发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大意义。

2、举例说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澳门填海造陆情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自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

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越来越令人关注。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技术的日渐成熟,海洋空间将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学生阅读P62内容,完成思考题:为什么说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高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海洋空间开发有什么意义?)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1)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2)海洋环境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投资高、难度大、风险大海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承转)海洋空间开发有哪些方式呢?(学生回答)(3)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2.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1)海洋交通与通讯世界主要航线有:①北大西洋航线:由美国,加拿大东海岸,横跨北大西洋至英国,然后分南北两线。

南线沟通西欧或入地中海到达南欧、北非各国;北线入波罗地海,连接中欧和北欧诸国。

世界上有1/3的商船航运在这条航线上。

②亚欧航线也称苏伊士运河航线:由亚洲各个港口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至欧洲。

波斯湾所产石油经这条航线,向东去日本,向西去欧洲各国,因此该航线是西方国家出口工业品和进口战略物资的海上生命线。

但受苏伊士运河航道限制,超过25万吨的特大船只仍须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2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优势》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2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优势》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2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优势》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海岸带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地带,也是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本节课以《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优势》为题,介绍海岸带的特点、资源和开发利用优势,启发学生对于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思考和实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海岸带的定义和特点。

–理解海岸带的资源和开发利用优势。

–能够描述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案例和效益。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强调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海岸带的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岸带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海岸带的概念和范围。

–分析海岸带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气候等特点。

2.海岸带的资源:–探讨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如河流、湖泊、滩涂、岛屿等。

–分析海岸带的海洋资源,如渔业资源、石油资源等。

3.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优势:–引导学生思考海岸带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优势。

–分析海岸带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案例:–介绍国内外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案例。

–分析这些案例的效益和问题。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信息能够理解和运用。

在学情分析方面,学生对于海洋和海岸带的认知有限,需要通过案例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海岸带的定义和特点,海岸带的资源和开发利用优势。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解析、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1. 引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幅图片或描述,引发学生对海岸带的联想和思考,打开课堂气氛。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教案:第五章 海岸带的开发 第二节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教案:第五章 海岸带的开发 第二节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五章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了解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调查泉州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自学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陆地资源因过度开采而日益枯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资源。

海洋是地球上的资源宝库,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变海洋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水资源利用①海水直接利用②海水淡化利用(学生自学,注意:1、海水灌溉可能带来的问题;2、世界海水淡化厂的分布)2.化学资源: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是我国最大盐场(活动P54)影响盐场分布的条件,了解我们南北方盐场的分布特点。

3.海洋生物资源:(1)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万种鱼类海洋生物可以直接捕捞,也可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

(2)渔业资源分布: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纽芬兰、北海、秘鲁渔场。

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过度捕捞,造成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减②围垦和人口填海造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物种减少③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4.海底矿产资源:①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③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始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以油气资源为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教案:第五章海岸带的开发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教案:第五章海岸带的开发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第五章海岸带的开发
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洋能的基本特点
2、了解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发电的条件及其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了解世界海洋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海洋能资源对人类应对能源危机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发电的条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短缺特别是石油的消耗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

人们由此深刻地认识到,矿物燃料开始枯竭,开发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

作为新能源,除了核能与太阳能外,海洋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海洋里面有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呢?
1.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盐差能等。

(读图 5.16,了解海洋能的构成。

指出比例最大的两个目前尚无法利用。


2.海洋能特点:
①总量大、密度小;
②可再生
③污染小,属清洁能源;
④时空分布不均
3.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1)潮汐能
阅读教材案例:法国朗斯潮汐电站。

思考:潮汐电站一天可以发几次电?
潮汐电站一般建在什么样的地方?
我国已建成的潮汐电站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2)波浪能
波浪能有哪些优点?
波浪能主要集中在哪些海区?为什么?(西风带)
阅读P61,了解波浪能发电的概况。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五章 海洋开发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_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五章 海洋开发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_7

《海洋开发》教学案●教学目标:区域认知:认识不同海域海岸带,认知海岸带资源分布状况,对著名的盐场进行区域定位分析。

综合思维:对海岸带资源分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人地协调观:思考合理开发海洋以求人地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地理实践力:对区域海洋开发案例进行调研,形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梳理:(印发学案)(一)海岸带的开发:1.海岸带开发利用优势:①海岸带是海域与陆域的交接地带,____________十分优越;②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_________和_________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③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_________的区域,具有很高的_________和生物生产力;④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势。

2.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海洋旅游:①按照其空间范围,分为:海岸带旅游、_________、海上旅游和_________等。

②距陆域的远近为标准,分为:_________、近海海上旅游和_________。

(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海洋水资源利用:①海水直接利用;②海水_________利用。

2.化学资源:达到工业规模的有_________、镁、溴、淡水等,我国海盐产量世界_________,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有平坦的_________和利于_________的天气等自然条件,而且该地区交通便利、海洋化学工业发达为海盐提供了广阔的_________。

所以,长芦盐场成为我国最大盐场。

3.海洋生物资源:(1)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万种鱼类海洋生物可以直接捕捞,也可通过_________、增殖等途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2)渔业资源分布:世界四大渔场:_________、纽芬兰、北海、_________渔场;中国最大渔场:_________渔场。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2《第五章 海洋开发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_3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2《第五章 海洋开发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_3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说明
创设情境
播放美丽中国海洋篇节选视频
观看并谈感受
激发学生的兴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海岸带形成初步的了解,对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知识检测
展示海岸带示意图,填出海岸带组成。图1
填空
通过填空和连线,回顾海岸带和海岸类型,为海岸带开发做进一步铺垫。
思考1
1、有人认为海岸线就是海岸带,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观看识记海岸带开发类型
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思考2
基岩海岸、淤泥质海岸、砂质海岸各自最适合开发的项目是什么?
学生回答
考察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合作探究海岸带开发项目选址
真实情景模拟
图3,
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之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表各自的见解,组内学生补充,组外学生评价。
理解滩涂水产养殖、港口建设、海滨浴场的区位条件。
《海岸带的开发》教学设计
中学
班级
科目
地理
教师
时间
课题
海岸带的开发
课标
列举海岸带开发的主要方式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列举海岸带开发的主要方式”,具体含义如下: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地带,真正了解其特殊性。二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滩涂水产养殖、港口建设、海滨浴场的区位条件。
教材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海岸带开发项目选址,合作讨论,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届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教案:第五章 海岸带的开发 第二节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0届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教案:第五章 海岸带的开发 第二节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五章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了解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调查泉州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自学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陆地资源因过度开采而日益枯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资源。

海洋是地球上的资源宝库,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变海洋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水资源利用①海水直接利用②海水淡化利用(学生自学,注意:1、海水灌溉可能带来的问题;2、世界海水淡化厂的分布)2.化学资源: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是我国最大盐场(活动P54)影响盐场分布的条件,了解我们南北方盐场的分布特点。

3.海洋生物资源:(1)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万种鱼类海洋生物可以直接捕捞,也可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

(2)渔业资源分布: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纽芬兰、北海、秘鲁渔场。

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过度捕捞,造成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减②围垦和人口填海造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物种减少③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4.海底矿产资源:①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③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始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以油气资源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海岸带的开发
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岸带的概念含义及其开发利用的区位优势。

2、掌握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调查厦门本地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海岸带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地带。

这里既是经济发达、人口聚居之地,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带。

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兼顾海岸带的环境保护,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成为沿海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作为生活在海岸带的我们,也应该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

(复习:海岸带的定义。


1.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
(1)定义:
①狭义:主体是指潮间带。

②广义:是指海岸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
①海岸带是海域与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②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
③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④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

(思考:为什么全球大约一半的人们会选择在海岸带居住?海岸带有哪些区位优势?)(承转)据我们的了解,海岸带如何进行开发?有哪些方式?(学生自学,发言介绍)2.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1)滩涂养殖
(阅读P47材料,了解滩涂养殖的问题)
(2)港口建设
①定义:港口是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由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组成。

②影响港口区位的因素:
港口选址是港口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先决条件。

港口选址不仅要考虑水文、水深等水域条件,还要考虑腹地、交通等陆域条件。

③一个优良港址一般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有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能满足船舶航行与停泊要求;有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用以布置库场、铁路、道路及生产辅助设施。

此外,港口选址要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并能够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④港口规划中,通常要研究这样几个问题:准确预测腹地范围和港口吞吐量,评价腹地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生产潜力;研究港口与腹地之间的疏集运条件,以充分发挥港口的区域服务功能。

(思考P49活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3)海洋旅游
①按照其空间范围,分为: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旅游和海底旅游
②距陆域的远近为标准,分为:滨海旅游、近海海上旅游和远洋旅游
(活动)“崇明东滩的开发”(P50)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