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稀土铕三元配合物合成表征

合集下载

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研究稀土元素是一类具有独特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元素,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显示器、激光材料等领域。

其中,铕离子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在生物医学成像、发光二极管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铕离子的荧光性能和稳定性,可以通过掺杂铕离子和有机配体相结合来制备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

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的制备过程主要分为两步:铕离子选择和有机配体选择。

在铕离子选择方面,可选择具有较高荧光效率的铕离子。

而在有机配体选择方面,可以选取具有良好附加性能和适配铕离子的有机配体。

首先,在制备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铕离子至关重要。

常见的铕离子有Eu2+和Eu3+,其中Eu3+离子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

在选择Eu3+离子时,需要考虑其光化学稳定性和电子结构。

同时,也要考虑到铕离子的化学性质和与有机配体的相容性,以确保制备的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其次,在选择有机配体时,需要考虑其在稀土离子激发下的能量传递和光致发光性能。

有机配体可以通过配位氧、硫、氮等原子与铕离子形成配位作用,并通过能级分裂和电子转移来实现有效能量传递。

同时,有机配体还要具有适当的结构,以便与铕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键。

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

其中,溶剂热法是较常用的方法。

在溶剂热法中,首先将铕离子和有机配体按一定的摩尔比混合,然后在适当的溶剂中加热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溶解和反应。

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最终形成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

在制备完成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表征技术来研究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常用的表征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热重分析等。

通过这些表征技术可以确定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的吸收和发射波长、荧光强度、稳定性等性能。

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和稳定性,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发光二极管等领域。

稀土铕、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发光性能测定实验设计

稀土铕、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发光性能测定实验设计

稀土铕、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发光性能测定一、学习目的1、学习并了解稀土配合物的性质和功能.2、了解稀土元素发光原理,学习分析荧光谱图3、学习使用分子荧光光谱仪测试所得产物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等荧光性质。

4、学习使用红外光谱仪测试所得产物的成键情况和基团信息。

二、实验原理稀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元素-钇(Y)和钪(Sc)共17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

20世纪40年代,Weissman发现用近紫外光可以激发某些具有共振结构的有机配体的稀土配合物产生较强的荧光,其后相继发现了其他一些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配合物:目前,稀土放光材料以及广泛地应用于分子荧光免疫分析、结构探针、防伪标签、生物传感器、农用薄膜和器件显示灯领域。

稀土配合物发光主要由中心·离子的f-f跃迁所引起的,具有光色纯度高、发光效率高和修饰配体不影响发光颜色等优点,在分析化学、生物学、超薄膜、有机电致发光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液相均相法制两种稀土铕、β-二酮配合物。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激发、发射光谱对其荧光性质进行研究。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类型和发光性能都与稀土离子的4f电子结构及其跃迁密切相关。

4f电子受s5p°的屏蔽,它们的能级受外界的影响较小,但由于自旋耦合常数较大,能引起J能级的分裂。

不同稀土离子中4f电子的最低激发态能缴和基态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不同,致使它们在发光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

稀土离子的4f电子跃迁主要有f跃迁和f-d跃迁。

属于f-f禁阻跃迁的三价稀土离子在紫外光区的吸收系数很小,发光效率低。

β_二酮配体在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吸收,而且能有效地将激发态能量通过无辐射跃迁转移给稀土离子的发射态,从而敏化稀土离子的发光,弥补了稀土离子发光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系数很小的缺陷,此即为“Antena效应”。

荧光稀土铕液晶离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荧光稀土铕液晶离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荧光稀土铕液晶离聚物的合成与表征荧光稀土铕液晶(LC)是应用广泛的功能材料,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和液晶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显示技术、光通信、生物医学等领域。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 LC 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以期进一步提高其应用性能。

本文详细介绍了合成荧光稀土铕液晶离聚物的方法及其表征技术。

目前,合成液晶材料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化学合成、自组装和多级合成等方法。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将稀土铕离子与液晶单体进行配合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1. 合成稀土铕配合物将稀土铕离子和适当的配体(如环氧化物、腈类化合物、羧酸等)混合,加热反应得到稀土铕配合物。

2. 合成液晶单体选择适当的液晶单体(如乙烯基苯、乙烯基咔唑等),根据需要合成出不同的液晶单体。

3. 配制液晶离聚物将稀土铕配合物和液晶单体混合,加入聚合催化剂,通过聚合反应合成出液晶离聚物。

荧光稀土铕液晶离聚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和液晶性质,因此其表征技术也十分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表征技术:1. 热分析技术利用热重分析、差热分析等技术,可以确定荧光稀土铕液晶离聚物的热稳定性、热解动力学、热容等性质。

2. 光谱学技术荧光稀土铕液晶离聚物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有很强的荧光性能,可以通过荧光光谱、吸收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

3. 电学性能测试技术荧光稀土铕液晶离聚物具有液晶性质,可以通过测量其电光效应、介电常数等电学性能对其进行表征。

综上,荧光稀土铕液晶离聚物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合成和表征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挑战。

未来,随着纳米材料和高性能材料的不断发展,荧光稀土铕液晶离聚物的研究也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种稀土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一种稀土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一种稀土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陈柳豪;丁正松;刘丰祎
【期刊名称】《云南化工》
【年(卷),期】2024(51)2
【摘要】以2,6-吡啶二羧酸(2,6-H 2pdc)、β-苯乙胺(PEA)和稀土离子Eu(Ⅲ)为原料,采用溶剂挥发法在室温下制备了一种新型的Eu(2,6-
Hpdc)_(3)(H_(2)O)_(2)(PEA)_(2)晶体。

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XRD、TGA、荧光光谱等方法对所制备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结果表明晶体数据的模拟衍射图与实验测得的粉末X射线高度吻合,证实合成的样品具有很好的相纯度。

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Eu 3+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具有稳定而强的发光特性。

利用该配合物在酸碱蒸汽中的荧光开/关特性,制备了一种具有防伪效果的墨水,表明该类配合物在防伪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陈柳豪;丁正松;刘丰祎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27
【相关文献】
1.稀土(铕、铽)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发光性能
2.低温固相反应合成苯乙酸稀土配合物及铕(Ⅲ)、铽(Ⅲ)的发光性能
3.一种双核铕配合物的合成、光致发光和电
致发光性质研究4.一种新型铕配合物的合成和发光性能5.一种新型铕配合物的合成和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稀土配合物[Eu(C4H6NO3)3(H2O)3]的制备、表征及摩擦发光性质

稀土配合物[Eu(C4H6NO3)3(H2O)3]的制备、表征及摩擦发光性质

35 5
稀 土 配 合 物 [ u C 6 O ) ( 2 3 E ( 4 3 3 H ] H N O)
的制 备 征及 摩擦 发 光 性 质 表
杨 蓉 ,康 二 维 ,蒋 百 灵 ,唐 宗薰
(. 1 西安 理工大学 理学 院 , 陕西 西安 7 04 ; . 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院 , 10 8 2 西 陕西 西安 70 4 ; 10 8
I s n e tg t d y s e t m f p o oumi e c n e a o m e e a u e n 7 ti iv si ae b p cr u o h t1 n s e c t r o t mp r t r a d 7 K n S o PX一 4 1 03.RA— MAN. Th u o i m o lx e te e ih ra ito n t e a g n in ls r e e r p u c mpe mitd r d l tby ir d ai n i h r o o a e .Th e k ma i f g e p a x ma o
[ u CH6 O )( 0)]iosre t 1 m, hc o sh hrce scf oecneo E ¨ . E ( 4 N 33H2 3 s bevda6 3n w i s w ecaat t ursec f u hh t i ri l
Att e s me tme,t e c mp e s u s te s me c lro e ih St to u r s e tlg y fa t r r h a i h o l x is e h a o o fr d l tf ha ff o e c n ihtb r c u eo g l l
, ,

(EuxRE1-x)(β-NTA)3Phen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EuxRE1-x)(β-NTA)3Phen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20 40型元素分析 仪测定 ;红外 光谱用 Ne u 7 T R光谱 x s60F I 仪测定 , 品加 KB 压 片 ;差 热一 重用 岛 津 D G 5 样 r 热 T -0型差 热一 热重分析仪测定 ; 核磁共振氢 谱是 以氘代氯仿作溶剂 , 用 B u e _0 r krAC 4 0型核 磁 共 振 仪 测 定 ;荧 光 分 析 用 S i d u hma z
12 2 配合 物 的 制 备 ..
高铕配合物的荧光强 度 , 而且可 以降低材 料成 本 。 本文 选用 l T fN A 为配 阴离 子 ,以邻菲 咯啉 为协 同配体 ,分别掺杂 非荧 - 光离子 以及荧光 稀土 离子 T 3 b 形成 新 的配 合物 ,结合 红外 光谱 、 元素 分 析、差热一 重等 方 法对 配合 物 进 行 了表 热
征, 对其荧光性能进行 了研究 。
将 0 2 96g 0 9mmo) - .3 ( . 1 萘基 甲酰三氟丙酮和 0 0 95 l f . 5 g 0 3mmo) (. 1的邻 菲咯啉加入到 5 0mL圆底烧瓶 中 , 用约 1 O
mL无水 乙醇溶解 ,置于 6 O℃恒 温水 浴 中搅 拌 0 5mi, . n 然 后分别加 入按不 同计量 比( u : E 3 或 E3 : 3 u Tb 分别 为
( uRE 一 )jNT 3 h n配 合物 的合 成 、表 征 及 荧光 性 能 研 究 E , (- A)P e B
王连蒙 赵永亮h ,张 梅 高德青。 , ,
1 .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3 .五普塔尔大学 ,德国 五普塔尔 4 19 2 1
00 2 101 1 0 7 081
光效率 。 这类 配体与镧系离子形成稳 定 的六元环 , 接吸 收 直 激发光并有效 的传递能 量 , 尤其是在协 同配体 的存 在下可 以 大大提高发光效率 。 研究 表 明 , 稀土 发光配 合物 中掺 入非 在 荧光稀土离子可提高配合物 的发 光强 度[ 。 用掺 杂方法在 3 采 3

钇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钇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钇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菌活性研究近年来,抗菌材料的研发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和抗菌的要求。

综合考虑其加工性能、成本和抗菌效果,钇三元配合物成为当前最具潜力的抗菌材料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详细介绍了以钇、三元硅酸钠和聚羟丙烯酸酯(PHEMA)为原料制备钇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工艺,以及其各种物理性能和抗菌活性的研究结果。

首先,介绍了制备钇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工艺。

此工艺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以钇、三元硅酸钠和聚羟丙烯酸酯(PHEMA)为原料,采用一定的物理条件(如温度、时间等),进行反应,生成钇硅酸钠配合物;其次,将上述配合物放置于有机溶剂中,并在高温时,利用热水解和电解反应合成钇三元配合物。

接着,对钇三元配合物的各种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

包括其表观、热惰性、耐候性、结晶性等,结果显示,这种配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有望成为新型环保材料。

最后,探讨了钇三元配合物的抗菌活性。

该材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良好,其抗菌机理与其结构有关。

综上所述,钇三元配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性能,有望成为新型抗菌材料。

未来,还将继续研究钇三元配合物的结构,优化合成工艺,提高其抗菌性能,为抗菌材料的开发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抗菌表面材料的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钇三元配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性能,因此,通过优化工艺,钇三元配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环保抗菌材料。

综上所述,以钇、三元硅酸钠和聚羟丙烯酸酯(PHEMA)为原料,经反应制备出的钇三元配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表现出优良的抗菌性能,有望成为新型抗菌材料。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持续探索钇三元配合物的抗菌机理,优化其合成工艺,提高其抗菌效果,为制备出新型环保抗菌材料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 1 -。

稀土铕掺杂铁氧体的制备及表征

稀土铕掺杂铁氧体的制备及表征

第13期 收稿日期:2019-04-07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科技创新项目(YKJCX1620523)作者简介:邹名明(1993—),男,四川成都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催化技术研究。

稀土铕掺杂铁氧体的制备及表征邹名明,原金海,奚 锐,罗丹丹,龙 杰(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重庆 401331)摘要:以EuCl3、FeCl3和FeCl2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铕铁氧体前驱体,在700℃下煅烧4h得到铕铁氧体。

利用XRD、EDS、VSM等手段对铕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磁性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制备的铕铁氧体为尖晶石型软磁材料,禁带宽度Eg=2.32eV,适量的Eu3+掺杂可以改善禁带宽度与磁性,提高尖晶石形铁氧体的光催化性能。

以酸性橙7(AO7)为降解对象,研究其光催化降解性能及稳定性,结果显示,制备的铕铁氧体光催化性能优异且性能稳定,紫外光照2h能降解20mg/L的AO792.6%,循环降解4次后,降解率仍有79.2%。

关键词:稀土掺杂;尖晶石型铁氧体;光催化;共沉淀中图分类号:TM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9)13-0025-03PreparationandPhotocatalyticPerformanceofEu-dopedFerriteZouMingming,YuanJinhai,XiYue,LuoDandan,LongJie(College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Abstract:TheEu-dopedferriteprecursorwaspreparedbychemicalcoprecipitationmethodusingEuCl3,FeCl3andFeCl2asrawmaterials,andcalcinedat700℃for4htoobtainEu-dopedferrite.Thecrystalstructure,morphologyandmagneticpropertiesofEu-dopedferritewerecharacterizedbyXRD,EDS,VSM,etc.TheresultsshowthatthepreparedEu-dopedferriteisaspinelsoftmagneticmaterialwithaforbiddenbandwidthofEg=2.32eV,theproperamountofEu3+dopingcanimprovetheforbiddenbandwidthandmagneticpropertiesandimprovethephotocatalyticperformanceofspinelferrite.Acidicorange7(AO7)wasusedasthedegradationtargettostudyits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performanceandstability,theresultsshowthatthepreparedEu-dopedferritehasexcellentphotocatalyticperformanceandstableperformance,itcandegrade20mg/LAO792.6%after2hofUV,andthedegradationrateisstill83.2%after4cyclesofdegradation.Keywords:rareearthdoping;spinelferrite;photocatalysis;coprecipitation 尖晶石型铁氧体因为其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无毒性、稳定性和低价格,是目前的研究热点[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稀土铕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摘要:通过乙酰蒽与乙酸乙酯的克莱森缩合反应,合成新配体9-蒽甲酰丙酮,并与邻菲罗啉、稀土铕(ⅲ)合成三元稀土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红外、荧光光谱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发光性能;利用差热-热重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研究结果表明,稀土三元配合物在612.05 nm处发出强的eu3+特征荧光。

关键词:克莱森缩合;三元稀土配合物;荧光性质
1 前言
稀土β-二酮配合物作为强荧光配合物的研究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这是由于配合物中存在着螯合环并包含电子可运动的共轭键,使β-二酮与稀土生成的配合物在只含有氧的配体中是最稳定的;而且在这类配合物中存在着从具有高吸收系数的β-二酮配体到tb3+、eu3+等的高效能量传递,从而使得它们在所有稀土有机配合物中发光效率最高。

本文利用克莱森(claisen)缩合[6]的方法合成新的β-二酮配体9-蒽甲酰丙酮,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配体进行了表征;配体与邻菲罗啉、稀土铕(ⅲ)合成三元稀土配合物,用荧光光度法对三元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铕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2 实验部分
2.1原料与试剂
乙酰蒽按文献方法合成,纯化后产物熔点:74℃~75℃;氢化钠nah,纯度99%,含量80%;乙酸乙酯ch3cooc2h5,纯度99.9%;氧化铕eu2o3,纯度99.99%。

本文所用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溶剂使用前均经过脱水重蒸处理。

2.2仪器与测试条件
熔点用上海产x4型显微熔点仪测定;元素分析用elementar vario eliii 型元素分析仪测定;红外光谱用bruker equinox55 型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法测定;荧光光谱采用美国varina公司
cary-eclipse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测定条件为常温。

2.3 9-蒽甲酰丙酮的合成
反应方程式:
氮气保护下,以四氢呋喃为溶剂,2mmol的乙酰蒽和4mmol的乙酸乙脂在8mmol氢化钠存在下进行反应,反应温度约65℃,反应开始后有氢气缓慢放出。

反应8小时后,氢气不再释放,停止反应。

用少量无水乙醇破坏未反应的氢化钠。

用水溶解褐色液体,用3mol/l 的盐酸调节ph值至4。

用无水乙醚进行萃取,有机相依次用5%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

过滤,滤液蒸除溶剂后,得到橘红色固体。

用中性al2o3柱层析分离,旋干溶剂得橘红色固体。

产率20%,m.p.132~134℃。

2.4 三元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反应方程式:
其中en :9-蒽甲酰丙酮(c14h9coch2coch3)
phen:邻菲罗啉(c12h8n2)
eucl3的制备
用1:1 hcl加热溶解2.5×10-4mol三氧化二铕,蒸发浓缩至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水合稀土氯化物(eucl36h2o)。

将β-二酮和邻菲罗啉加入到50ml三口烧瓶中,用约5ml乙醇和
5ml二氯甲烷溶解,置于55℃水浴中搅拌均匀,然后滴加氨水调节,ph=6.5,然后滴加入稀土氯化物的乙醇溶液,随着在此温度下保持搅拌,回流反应3小时,得到沉淀抽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滤饼,将沉淀真空干燥至恒重,得黄色粉末状固体产物。

产物可溶于二氯甲烷和四氢呋喃等极性溶剂,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3 结果与讨论
3.1稀土铕配合物中c,h及eu含量的测定
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稀土配合物中c,h含量,edta容量分析法测定铕的含量,结果见表1。

从表1的分析结果可以推出,稀土配合物的组成为eu(en)2phen3h2o
3.2稀土铕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稀土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峰与其未配位的配体相比有明显位移,表明稀土与有机配体发生了配位。

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数据见表2。

由配合物的ir光谱可知,配体的特征振动吸收峰(υc=o)在形成配合物后向低波数移动,由1706cm-1移至1686cm-1处,羰基向低频移动说明羰基c=o与eu3+发生配位;配体phen在1500cm-1处的
c=n伸缩振动吸收峰,在配合物中移到了1440cm-1,说明phen的两个n原子参与了配位;在3409cm-1处出现羟基的伸缩振动峰,说明配合物中存在水。

3.3稀土铕配合物的差热-热重分析
在空气氛围中测定了稀土配合物的热性能,从差热-热重分析(dta-tg)结果可知,配合物的差热(dta)曲线存在2个吸热峰和1个放热峰,温度升至500℃左右,配合物开始剧烈分解,失重显
著,600℃以后重量趋于恒定。

配合物在102.9和342.9℃存在2个吸热峰,说明配合物中含有结晶水和配位水。

从热重(tg)曲线分析, eu(en)2phen3h2o配合物在102.9℃开始失水,失重百分数为7.78%,与3个结晶水的理论含量8.19%基本相符。

表3 eu(en)2phen3h2o的dsc-tg数据
配合物分解温度范围(℃) 最大放热峰温度(℃) 吸热峰对
应温度(℃)
eu(en)2phen3h2o 180-580 497.8 102.9、349.2
3.4稀土铕配合物的荧光分析
在室温下测定了三元稀土配合物溶液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入射光狭缝5nm,发射光狭缝5nm)。

测定结果见表4。

表4 eu(en)2phen3h2o的荧光光谱数据
配合物激发波长(nm) 发射波长(nm) 发射强度(a.u.) 能
级跃迁
(eu(en)2phen.3h2o 305.93 612.05 404.356 5d0 7f2
首先以612nm的发射波长找到配合物eu(en)2phen3h2o的激发光谱,然后再以最佳的激发波长305.93nm激发,测得配合物
eu(en)2phen3h2o的发射光谱。

从表4可以看出,在305.93nm紫外光的激发下,配合物eu(en)2phen3h2o在 612.05 nm(5d0→7f2) 出现非狭窄、尖锐的锐线发射的电偶极跃迁的特征荧光光谱[10]。

它属于eu3+超灵敏跃迁,其发射谱带强度比较强,说明配体的最低激发三重态能级与eu(ⅲ)的振动能级发生了比较好的匹配。

4 结论
以9-蒽甲酰丙酮和邻菲罗啉为配体和稀土铕进行配位,合成了新的三元稀土配合物eu(en)2phen3h2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参考文献
[1] 阎鑫,张秋雨,田琴,等. 三氟乙酰丙酮的合成与表征[j]. 精细化工 1995,22(5)
[2] 向能军,李狄豪,王芸芸,等. 新的β-二酮及其eu(ⅲ)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 2004, 22(6): 871. [3] 孙刚,赵宇,于斤,等. tb3+-有机配合物作为发射层的有机薄
膜电致发光[j].发光学报, 1995,16(2): 180.
[4] 邓崇海,胡寒梅,杨林,等. 新型铕双β-二酮红光材料的合成
与发光性质[j].中国稀土学报,2007,25(3)
[5] 马东哲,吴谊群,雷军,等. 新型稀土-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与
表征[j].染料与染色,2006,43(4)
[6] c r hauser and j k lindsay. certain acylations of ferrocene and some condensations involving the α-hydrogen of acetylferrocene [j]. .chem. 1957, 22: 482-485
[7] easton, cassady, and dillard. acylation of ketones in dimethyl sulfoxide[j]. jordan j. bloomfleld.
1962,27:2742-2746
[8] frederic w.swamer,charles r. hauser.claisen acylations and carbethoxylations of ketones and esters by means of sodium. .chem.1950,72:1352~1356.
[9] c r hauser ,j k lindsay.certain acylations of ferrocene and some condensations involving the α-hydrogen of acetylferrocene [j]. .chem. 1957, 22: 482-485
[10] 郑向军,王利亚,等. 镧系元素-n, n-二(2-氧吡咯-1-甲基)
甘氨酸-邻菲咯啉三元体系的光致变色[j].无机化学学报,2000,
16(2): 353.
注:包头师范学院校内基金项目 bsy201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