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语篇对话性论文
浅谈广告语言的艺术魅力论文3000字

浅谈广告语言的艺术魅力论文3000字篇一:浅谈广告中的语言魅力(语言与文化)浅谈广告语中的语言魅力摘要: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大众媒体影响力的日益剧增,使商业广告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
广告不仅仅是一项商业或公益性活动,我们更应该从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来指导我们广告的写作,提高我们广告的质量,也为商家赢得更多的利益。
关键词:语言、广告、表达手段研究目的:通过对广告中广告语言运用的分析和归类,着力展现广告语中的不同表达手段所产生的效果。
从而探究语言运用对广告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研究方法:主要借助于文献、资料的查阅为主进行研究。
一、引言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大众媒体影响力的日益剧增,使商业广告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
广场、街道、电视媒体,我们被广告所包围,以至于有人用“广告轰炸”来形容我们现在所处的位臵。
而广告也常常以其短小、精妙的广告语而被大众所喜欢。
为此,我选取了许多大众喜闻乐见的广告语,希望借从他们用语的巧妙,从而初探中国语言文化的精深。
二、广告语的作用广告语的作用大致有三点:首先,广告语能够点出产品自身特色或企业文化精髓。
当人们看到这个广告语的时候,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从中理解到其中的经营理念,使人们对这个产品有种信赖感。
就好像著名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让人能感受到其产品对于人性的关注,体会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其次,广告语还可增加产品或品牌的附加值。
通过广告塑造品牌,由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中的认知作用,可以产生附加值,这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认知和心理感受。
全球著名体育运动休闲品牌NIKE(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
消费者一想到耐克,就会跟时尚、自由、舒适联系起来,无形之中增添了品牌价值。
再次,广告语能够塑造品牌形象。
奥格威说,“每一则广告都是对产品品牌形象的长程投资”。
广告语,论文

广告语,论文篇一:关于广告语言的毕业论文一、唐宋时代背景与诗词的发展状况(一)唐代的时代背景和诗的发展状况唐代(公元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
尤其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天宝年间,即公元七世纪中叶到八世纪中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追忆说:“忆昔开元全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代水陆交通发达,中外商贾南来北往,沿途贸易,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联系和各地商品的流通,商业空前兴旺。
《全唐诗·卷十八》中记载:”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可见当时从商者甚重。
京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
长安兴建于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2年),至唐时,其规模有了更大的拓展,周围长70里,南北宽15里,东西宽18里,城分宫城、皇城、外郭成三部分。
长安城内有东西二市,是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
东市主要经营来自全国的土特产,共有220多个行业;西市是少数民族商人和外国客商进行贸易的地方。
此时东京洛阳也有130行,3000余店肆。
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专业性行市,如米市、草市、丝市、药市等。
在文学艺术上,唐代文人互相酬赠唱和,切磋琢磨,取长补短,蔚然成风。
如初唐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盛唐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中唐的刘长卿、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温筠庭、李商隐等,他们之间都有创作上的交流启发,对形成流派,繁荣唐代文学起了推动作用。
(二)宋朝时期的时代背景和词的发展状况北宋时期,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安定社会秩序,奖励生产的办法,使封建经济从唐末的严重破坏中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尤其是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促使手工业和商业得以迅速发展,经济再度回升。
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经营方式也较前朝有着显著的不同。
唐代基本上保留着秦汉以来的坊市商业制度,都市的贸易时间仍有严格的管制,官府对市肆的干涉也比较多。
广告语之美的研究论文

广告语之美的研究论文广告语之美的研究论文摘要: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
广告语更是以其之美,影响着生活。
它不仅能传播广告的核心信息,而且还以其形象之美、情感之美、形式之美、新颖之美、幽默之美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广告;广告语;美;审美价值当今社会,铺天盖地的广告已然让大众产生了视觉疲劳,甚至有些群众已经对广告产生逆反心理。
导致这些后果的原因是广告本身不具备吸引力,广告本身不能够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不了大众的兴趣和愉悦。
因此,我们需要淡化广告的宣传色彩,重视广告的审美价值,以广告本身所具备的美来吸引大众,使大众心情愉悦,享受美的同时接受广告。
具有审美价值的广告作品既能消除受众对广告的戒备心理和抗拒心理,又能拉近广告与广大受众的感情联系。
广告是由文字语言、画面和声音等元素组成的。
其中,文字语言是广告语言的精华,在整个广告作品中起画龙点睛之用。
因此,美的广告语能升华广告的审美价值。
一、广告语形象之美我们知道美的事物是形象的,能让人凭借感官感觉到,而且形象越鲜明、突出,事物就越美。
优美的广告语也能塑造出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意境,如雪碧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晶晶亮”将雪碧的质地表现出来,我们读着这三个字,仿佛看到一杯晶莹剔透的雪碧在冒着可爱的泡泡,让人无限遐想;“透心凉”三个字,则很好地将雪碧解渴降温的`感觉表达出来,让人垂涎三尺。
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语“牛奶香浓,丝般感受”,运用通感的手法,把巧克力的味觉转化为生动的触觉与视觉感受,让人产生一种美好的想象,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广告情感之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是激发审美的动力。
审美的天地处处充满着情感的天地,广告审美的过程自始至终是情感的过程。
广告语要突破人的排斥心理,而情感诉求几乎是一种老少咸宜的最大众化的策略,有人将其视之为所有广告方略中最温柔、最保险的一种。
例如广告语“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九胃泰的承诺”,直接套用了诗人孟郊的名句,以极富韵味的话语阐释图片背后的思想,将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转化为三九胃泰对患者的承诺,将浓郁的亲情与产品自身交融在一起,把人们带入充满爱心的天地。
广告词经典文案分析论文

广告词经典文案分析论文经典广告文案对产品推广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巧妙的措辞和设计,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激发购买欲望。
本文将针对几个经典广告词进行分析,探讨其文案手法和推广效果。
1. "Just Do It" - Nike在广告界堪称经典的口号,Nike的"Just Do It"简洁而有力地传达出运动品牌的核心理念。
这四个字简短明了,同时又富有情感共鸣。
它鼓励人们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目标。
这个广告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积极的情绪激发了消费者的向上心态,并有效地唤起他们对运动产品的购买兴趣。
2. "Think Different" - Apple苹果公司在1997年推出的广告口号"Think Different"也是一句富有启发性的广告词。
这句话突出了苹果公司的创新精神和独特性。
它鼓励人们放开思维,追求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生活方式。
这个广告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成功地塑造了苹果品牌的形象,并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3. "Because You're Worth It" - L'Oréal这个广告词出自法国化妆品品牌L'Oréal,表达出对女性价值的肯定和尊重。
这句口号简短而有力地强调了女性的自我价值和独特之处。
它通过积极的情感诉求,激发了女性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购买欲望。
这个广告词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巧妙地结合了产品特点和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4. "I'm Loving It" - McDonald's麦当劳的"I'm Loving It"是一句充满活力和积极情感的广告口号。
这句广告词简单明了地传达出麦当劳餐品的美味和消费者对其的喜爱。
同时,它还使消费者产生了一种参与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了品牌形象。
对话性电视广告的动态语用研究

义 上 说 ,她 祈 祷 她 曾经 同情 过 的 男孩 死 亡 。 ”
对 话性 电视广告的
的义个事带心部苦弗伊们投 定: 制行的分符自把关射 对 抵其来理析合洛它于射 这故进的内 ,我德投到 为 痛
0 5
齐, 愿放 私 来的 奋感; 有 《 顶住 闯 不 弃走 带 兴 还 山 宅的 园 文 综 献 述
Jn yT o s 其著 作 Menn neat nAn e n h ma 在 a igi I trci : n o It dci rg ts 《 nr ut nt P amai ( 言谈互动 中的意义 : o o o c 语用学 引 论》 )中提 出了动态语用学 的概念 。她认为动态语用学关 注 的是人们 在相互交 际的动态过程 中 选择某 些语言形机 和 原因 ( h ma, 0 0 。 目前对会话 的动 态研究 ,其 内 To s2 1 ) 容 主要包括 话语角色类 型、语用模 糊与会话策 略和会话 活动类 型,鉴于本文中语料的会话活动类型是 电视广告, 所 以仅从话语角色类 型和语用模糊两方面进行分析 。 ( )话 语 角 色 类 型 1 话 语角色 ,指的是参 与交际 的任 何一方与 话语信 息 之 间的相互 关系 ,即研 究和 区分 交际的某一方 是在发 出 信 息、接受信 息,还是代 表某一方在 传递信 息的这类关 系 。根据上 述定义 ,话语 角色可 以分为 两大类 :即谈话 的产 生 者 和 谈 话 的接 收者 。 JT o s 据 谈 话 产 生 者 对 传 递 信 息 担 负 责 任 的 大 . h ma 根 小程 度 ,将 谈话 的产生者 分为五 种 : 说话 者、作 者、传
对话型公益广告范文

求助,2021年公益广告《筷子篇》的写作建议或者类似的范文这个广告,每一个小故事都有一个主题,而且在画面上都打的有。
从,启蒙,传呈,美德等一个一个随着从小到大筷子始终没变,其实这个广告的精髓不是快子,而是中国人的美德。
这种美德就像快子一样从小到大都伴随着我们,而我们也离不开。
这是个传程美德的快子以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所以美德也应该成为我们必需拥有的东西这是个人见解/ 如果觉得好,请点赞。
你可以把里面突出来的几个段落拿出来讲,但我觉得核心并不是快子下面给你发个别人写的论文,别人理解的相当不错《筷子篇》是央视在2014年春晚黄金时段插播的唯一一则公益广告,广告播出后感动了全球数亿华人。
《筷子篇》的符号学价值和传播效果值得深入探讨。
符号学解读即便是用秒来计算的广告文本,也会有一片“象征的森林”,它们构成了文本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
①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寓意深厚的广告文学文本,以筷子作为符号元素,贯穿六个不同家庭,整则广告在关联与暗合中构成一组组视觉画面。
1.画面元素分析短短2分钟内,以筷子为载体,《筷子篇》表达出多种意涵。
②《筷子篇》完成基本的“能指”之意后,将不同的“所指”之意连接了起来。
跃入眼帘的第一组画面是广州西关家庭的餐桌上,老人正用筷子给牙牙学语的宝宝品尝不同的味道。
这组横向组合的画面中,筷子的意义已发生转移,喻指人生体味。
但从筷子与老人的关联性来看,此时的筷子代表老人的人生阅历,老人借用筷子教孩子体会人生味道,这即是启迪。
第二组画面在上海长宁,妈妈正在教女儿如何使用筷子。
画面中妈妈与女儿以及女儿与筷子之间产生的“对话”,让“不在场”的观众产生共鸣,中国人就该会使用筷子,那是文化,应该传承。
此时筷子的意义升华为中国文化的符号。
第三组画面是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小男孩正准备伸出筷子夹菜,却被父亲阻止。
筷子在餐桌上形成的独特“礼法”,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即“明礼”。
一直到最后一个画面,“用筷子”这一行为分别表达着关爱、睦邻以及父母对宝宝的期待、守望。
对话体广告文案

对话体广告文案随着广告营销行业的不断发展,对话体广告已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对话体广告是指与目标客户进行交流对话的广告形式,通过真实、自然、互动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强品牌可信度和亲和力。
那么,为什么对话体广告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呢?本文将探讨其原因以及如何进行对话体广告的营销。
首先,对话体广告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人性化,与消费者进行真实互动。
与传统广告相比,对话体广告不是简单的单向宣传,而是以互动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交流。
广告文案中的“你”、“您”等称谓,使得广告更加个性化、直观。
消费者不再是被消费者的身份被动地接受广告信息,而是和广告进行交流,获得定制化的服务信息。
消费者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广告的印象不但更加深入,而且更加正面。
其次,对话体广告的互动性使得广告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更密切的连接。
对话体广告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还可以通过回复和反馈,促进消费者与广告之间的情感沟通。
消费者可以提出疑虑,广告主可以通过回答,解决消费者的困惑;消费者可以表达需求,广告主可以通过回复,提供针对性的方案。
这种互动性可以增加对话体广告的黏合度,使消费者很容易在广告和品牌之间建立信任与忠诚。
最后,对话体广告的优点还包括广告营销成本低、覆盖面广、反馈快等。
通过互动回复,广告主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从而为广告营销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改进方向。
另外,对话体广告可以适用多种渠道,如微信、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可以更加全面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那么如何制作一则成功的对话体广告呢?首先,对话体广告的制作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受众,了解受众的需求,痛点和喜好等信息。
只有这样才能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吸引其关注。
在制作过程中,要避免一味的宣传和推销,而是通过交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
其次,对话体广告的文案应该清晰、简洁、有针对性。
针对受众的需求,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回复。
广告语言的论文

广告语言的论文有关广告语言的论文【论文摘要】广告语言,实际上是文化的结晶。
任何民族文化均对广告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因而,民族文化也必然影响和制约着广告语言及其表达。
广告语言应锤炼其形式、方能达到利用广告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使广告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论文关键词】广告语言;民族文化;创新艺术关于“广告”的定义,《辞海》的解释是:“通过各种媒体向用户和消费者传递商品和劳务等信息的宣传方式。
”由此可见,广告主要侧重于商业目的,必须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广告语言则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了桥梁。
广告语言是语言劝说功能最广泛的运用形式。
它把信息价值和移情作用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或篇幅里,力争吸引消费者,激发兴趣,说明情由,鼓动感情,留下印象,并采取购买的行动。
它不但具有丰富而凝练的知识信息,而且必须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符合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体现其深厚的民族情感。
因此,广告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折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文化心理、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将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一、广告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底蕴任何一个社会的广告语言都无不带有该社会的文化痕迹。
深植于中国人思想意识之中的家族本位及孝道,是许多广告语言的切入点。
家是国人心中生活的宇宙,具有超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孝道深受国人推崇。
“饮酒”、“乡情”、“家”勾起许多优美的诗句、感动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氛。
读着它,人们想到了孝心,体验着爱心,自然涌起购买的欲望。
许多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广告体现了国人重“情”、好团圆、求吉利、望子成龙等心理特点;展示亲情、友情、人情的画面,加上简短的祝福语,形成一幅典型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广告。
例如:人旺,财旺,运道旺;你旺,我旺,大家旺。
(旺旺雪饼)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则广告。
首先旺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好口彩的意味,“旺”字正是贯穿整个广告的主题,以此一招,旺旺突破了儿童澎化食品的界限,荣登逢年过年的团圆餐桌和礼品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语篇对话性研究【摘要】国内外对对话语篇的研究成果已不少,但对广告语篇对话性的界定及研究却为数不多。
本文运用功能语法理论对广告语篇的对话性进行研究。
广告语篇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对话性,从对话性这一特征出发,可以从全新的角度理解广告语篇中很多新的语言现象。
【关键词】语篇功能对话性广告语篇一、引言广告是一种劝说性或支配性的交际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
里奇(leech)在他的《广告英语》(advertising in english)一书中,对广告英语文体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研究。
此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从文体学角度(钱瑗,1991);从文化、政治学角度(gold,1987);从逻辑、修辞学角度(胡曙中,1993);和从心理学角度(schudson,1984)。
但很少有人从功能语法角度进行研究。
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旨在运用功能语法理论对广告的语言特点从对话性这一角度作分析,探求广告是如何运用语言手段达到其劝说或支配目的。
二、理论基础在功能语法理论中,语言被看做是社会活动的产物。
功能语言学派主张对语言结构的描述和解释必须和语言的功能联系起来,并认为语言具有三种基本的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从语义角度看,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属外在功能,与语篇功能相对;语篇功能是用以实现概念功能与人际功能的(halliday,1994)。
对话是在现实生活及虚拟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可以传达多种对话内容。
巴赫金提出了语篇的对话性概念:对话性指话语或语篇中存在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声音,它们形成同意和反对、肯定和补充、问与答等关系(巴赫金,1998)。
声音是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指说话者在某一话语或语篇中的存在。
说话者既是生活经历的观察者、他人行为的介入者,也是语境中语篇的制造者(gregory,1987:96)。
根据声音将语篇划分为独白性和对话性。
独白性指的是作者往往用自己的声音掩盖其他声音(朱诗花,2004)。
由于书面语篇的生成无需受话者的直接参与,无法进行语篇制作者与读者或观众之间的互动,所以传统上书面语篇被认为是独白性的语篇。
对话性指在一段话语或者语篇中存在不同的声音相互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表述中,受话对象可能是确定的,即日常对话中的交谈者,文化交际中某一领域中的专家群体,上司或下属,朋友或敌人,也可能是不确定、不具体的人,但无论如何,受话对象都是存在的(郑欢,2001)。
对话性语篇同独白性语篇的区别是一个程度上的问题,取决于说话者所暗示的他对听话者或其他声音的存在注意的程度或方式。
本文作者赞同辛斌(1999)的观点,认为语篇的独白性与对话性是相对的;其程度取决于发话人在多大程度上考虑到受话人和其他声音的存在,并把这种考虑在语篇中表现出来。
三、广告语篇的对话性我们在此借用“对话性”来研究广告语篇,并非是严格意义上对对话性这一术语进行讨论,因此有必要对广告语篇的对话性进行界定。
广告语篇的受话对象往往是某一产品的可能消费者,其功能是告知和劝说,因此锁定的是潜在消费者。
在广告中,人物的言语交流并不是自发的,而是有计划、有安排、有次序的,说什么,采用何种说话方式,是事先预定的。
因此,我们认为,广告语篇中的话语交换是对话,而不是会话,后者是指日常生活中自发的、未经计划的、不按预先安排的话语进行交换,说话者的说话次序、内容、方式往往是不可预知的。
对话是对会话的模仿、提炼、加工,可以省去许多不重要的信息,有效地突出主题,故为广告商所采用。
广告语篇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对话形式,是广告策划者事先编好了台词,然后由演员通过交际手段表现出来。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使用“对话性”,而不是“会话性”。
辛斌(1999)指出在作者、读者、作品人物之间以及不同文本之间都存在对话形式。
在创作语篇时,语篇制作者往往会假定可能的受众,并积极与之进行面对面般的交流。
在广告中,人物对话是由广告商最终决定的,有时甚至为达其目的而不得不违反日常说话原则,出现明知故问。
对话性广告是指运用i, you, my, your 之类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将读者或听话者的存在明显考虑进去的广告语篇;独白性广告是指那些语言上没有或很少考虑读者和听话人的存在的广告语篇。
虽然所有的广告在一定意义上都具有对话性,但其程度是不同的。
虽然我们对广告的对话性作了界定,我们仍然要注意到,对话性和独白性的区别只是一个程度上的问题,而不是具有非常明显的界限。
四、广告语篇对话性表现方式广告语篇对话性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表现:(一)直称法通过直接称呼使用语言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吸引受众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广告语篇中,常见的方法是直接称呼广告受众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如英语里使用“you”,汉语广告使用“你”。
这种直接称谓法目的是招呼或者询问读者,可以用含有第二人称代词“you”的陈述句形式来表现。
如恒生卡的广告:(1)人生更美只因有你!(二)预设法以下是一则 cookelectric品牌的电烤箱广告:(2)i’ve got a job and it isn’t cleaning the oven.根据人们对女性在家庭中角色的常识,我们不难理解该广告。
女性要做的家务之一就是清洗电烤箱,所以该广告预设了该品牌电烤箱的优点是干净,可以让家庭妇女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
(三)转义法转义法使用的修辞格较多,在广告语篇中以隐喻和双关出现的频率较高,在这里我们以这两种修辞格为例。
1. 隐喻法隐喻和认知息息相关。
因此,广告策划者往往利用人们已有的图式知识,通过图片或者图像实现和受众的对话。
广告语的核心功能是品牌传播。
如万宝路香烟一则广告:(3)come to where the flavor is.marlboro country.因其朗朗上口,隐喻恰当而流传甚广,使该品牌深入人心,盈利丰厚。
2.双关法双关的运用有多种方法,具体可分为语音双关、语义双关和语法双关。
在广告中人们常用语音双关,又称谐音双关来做广告。
如英特尔的广告:(4)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心);语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或者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在广告中用的较多,与谐音双关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夏普电视的广告:(5)it’s sharp.既突出品牌名,又突出该品牌电视长处,“sharp”字典释义之一是“清晰”。
(四)证言法证言法主要是利用名人效应,通过公众人物的行为表达对商品或服务的鉴定、评价、赞扬和见证。
名人效应的作用往往是无法量化的,他们的现身说法对受众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和感染力,喜欢该名人的消费者可能会理解为名人在通过媒体直接与其对话,进行宣传。
这样就达到了广告的“告知”和“劝说”功能。
表面上是名人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实际上隐含了广告策划者与受众之间的对话关系,如张艺谋参与的某书广告:(6)知识改变命运。
(五)问答法广告语篇的问答往往是采用广告演员之间的直接对话,或者通过单个广告演员的叙述加提问的方式来宣传某产品。
任何语篇,包括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都有互动关系。
问答式广告语篇中既有广告制作人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广告演员与广告受众之间的互动,又有屏幕上广告演员之间的互动。
如远东电缆广告:(7)如果五指一样长,怎能满足用户不同需求?五、结语基于以上讨论,对话性作为广告语篇的本质特征已清晰可见。
对话性涉及对话者、对话内容、对话方式等要素。
对话性不需要体现为对话体,不一定非得存在于对话形式和问答形式之中,在单个话语句中也有生命力。
对话性广告就是广告商借助第三人之口传达信息,宣传其产品或服务,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告宣传的可信度,增强说服力,从而使受众最终购买其商品。
广告语篇通过不同语言成分的搭配与磨合呈现出空前的生机和表现力,赋予言语作品新颖、新奇和新鲜的色彩,并表现出其独特的风格,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话性原则使然。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把语言—言语的真实现实看做是言语相互作用的社会事件,强调表述是交际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的看法,将言语交际中说者与听者交互性影响的应对提升为语意要素,实质上突破了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研究中的局限性,无疑为我们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片新天地(郑欢,2001)。
【参考文献】[1]leech, g.n. english in advertising[m]. longman group ltd, 1966.[2]钱瑗. 实用英语文体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gold, p. advertising, politics, and american culture: from salesmanship to therapy[m]. new york: paragon house publishers, 1987.[4]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5]schudson, m. advertising, the uneasy persuasion:its dubious impact on american life[m]. new york: basic,1984.[6]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m]. london: arnold, 1994.[7]钱中文主编. 巴赫金. 巴赫金全集(中译本)[m].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8]gregory, m. 1987. metafunctions: aspects of their development, status and use in systemic linguistics. in halliday, m.a.k. & fawcett, r.p.(eds.). 94-106.[9]朱诗花. 论广告语篇对话性[j].山东外语教学,2004(1).[10]郑欢. 话语的社会性与对话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7).[11]辛斌,陈腾澜. 语篇的对话性初探[j].外国语,1999(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