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朝花夕拾知识点

朝花夕拾知识点

朝花夕拾知识点《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经典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这部作品记录了他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

下面为大家梳理一些关于《朝花夕拾》的重要知识点。

一、作品简介《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这些文章以回忆性的笔触,描绘了鲁迅先生在故乡绍兴的生活片段,以及他在南京、日本等地的求学和工作经历。

二、主题思想1、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教育制度作品通过对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描述,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以及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和弊端。

例如,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使“我”失去了观看五猖会的兴致,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绘了枯燥乏味的私塾教育,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

2、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真善美的追求鲁迅先生在作品中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既有善良朴实的阿长、藤野先生,也有虚伪自私的衍太太等。

同时,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3、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朝花夕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封建迷信、愚昧无知、贫富差距等。

《二十四孝图》对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进行了批判;《父亲的病》揭示了当时医疗行业的混乱和庸医的无能。

三、艺术特色1、以小见大通过对生活中的琐事和小人物的描写,反映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和思想内涵。

如《阿长与〈山海经〉》,通过回忆长妈妈的一些小事,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和朴实,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影响。

2、夹叙夹议在叙述故事的同时,穿插着自己的议论和感悟,使文章既有生动的情节,又有深刻的思想。

例如,在《狗·猫·鼠》中,一边讲述自己与猫的故事,一边对“正人君子”们进行讽刺和批判。

朝花夕拾主要考点和内容

朝花夕拾主要考点和内容

朝花夕拾主要考点和内容如下是有关朝花夕拾的主要考点和内容:一.朝花夕拾的主要考点(一)分篇简介(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7)《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10)《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二)人物介绍《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以及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1、保姆: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以下为该书的必考知识点整理:
1. 《朝花夕拾》简介:包括该书的发表背景、出版时间和内容概述等。

2. 朝:包括《故乡》、《藤野先生》、《石头记》、《未可逆转的序曲》四篇散文。

3. 花:包括《自杀日记》、《阿Q正传》两篇小说。

4. 夕拾:包括《故郭嵩焘墓志铭》、《中国小说的“牺牲品”》、《浮溢》、《山坡羊·瑞雪》、《“欧化”与“反欧化”》、《“足球战术”与“翻译方法”》、《说“砸烂”》七篇散文。

5. 鲁迅人物形象和思想体系:包括鲁迅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对社会问题的批判,以及他的民主、科学、思想解放等思想体系。

6. 鲁迅文风特点:包括言简意赅、揭示社会黑暗、讽刺讥讽等。

7. 文化探讨:包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和冲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对历史文化的追溯等。

8. 文字技巧和修辞手法:包括排比、夸张、对比、象征、隐喻等。

9. 鲁迅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包括他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影响以及与鲁迅的文学观和文学创作方式的关系。

10. 鲁迅的社会责任感:包括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和批判,以及他的呼吁和反抗精神。

以上是《朝花夕拾》的必考知识点整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朝花夕拾》复习要点

《朝花夕拾》复习要点

《朝花夕拾》复习要点一、作者及主要内容1.《朝花夕拾》是一部集,写于年,最初【1927年】在《莽原》上发表时名为。

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篇散文。

3.《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是“”。

描绘了的生活画面。

二、各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狗猫鼠》中,猫是邪恶的象征,正人君子的化身。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最反感“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最不可思议的是“卧冰求鲤”,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暗示着对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的批判。

5.《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喜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朝花夕拾考试重点知识

朝花夕拾考试重点知识

朝花夕拾考试重点知识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些考试中会涉及的重点知识:
1.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 内容:《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自己早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其中包括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见解。

3. 写作风格: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独特,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4. 主题:《朝花夕拾》的主题包括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等。

5. 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阿长、衍太太、藤野先生等,这些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寓意。

6. 文学价值:《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朝花夕拾》知识点整理

鲁迅《朝花夕拾》知识点整理

《朝花夕拾》知识点一、基本常识1.《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被选入初中教材;小说集《呐喊》、《彷徨》,其中《社戏》《故乡》《孔乙已》选入初中教材。

2.《朝花夕拾》原题是“旧事重提”,用“朝花夕拾”做题的好处是显得含蓄,而且富有文采,原来的文题则显得直白。

3.《朝花夕拾》十篇分别是:对猫的讨厌和仇恨《狗·猫·鼠》、怀念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批评封建孝道的《二十四孝图》、描绘封建家长制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无常》、描写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范爱农》。

二、内容与主题。

1.《狗•猫•鼠》①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②主题:用“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①关于长妈妈的几件事: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

②长妈妈的特点: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③我的感情:实在不大佩服——特别的敬意——新的敬意。

④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①作者反感的几个故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哭竹生笋”“卧冰求鲤”。

作者对此评价是: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②主题: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4.《五猖会》①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

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

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就是鲁迅把自己小时候到青年时期的一些经历、人物、故事等整理成了这些文章。

②重要程度:在语文这个学科里,那可太重要了。

这是了解鲁迅这个人、他的思想成长过程、当时社会情况的重要途径,而且它是经典中的经典,语文考试里经常考啊。

③前置知识:你得大概了解一下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像清朝刚灭亡,民国那会儿挺乱的这种大环境。

还得对一些基本的叙事散文的特点有个概念,知道文章怎么记述事情、怎么表达情感啥的。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不少呢。

在作文写作里,你可以学习鲁迅的表达方法,把自己的回忆什么的写得生动有趣又深刻。

你要是读多了《朝花夕拾》,在阅读理解考到类似回忆性散文的时候,你能更更好地理解和解答。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语文文学作品类里头,《朝花夕拾》就是非常耀眼的一颗星。

它跟很多鲁迅其他的作品或者同时期文学作品都有关联。

②关联知识:和鲁迅的小说,像《呐喊》什么的有关系,因为都是鲁迅表达他思想的不同载体。

还和当时的社会思潮有关系,那时候很多人在探索国家民族的命运啊。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我觉得中等偏上。

难点在于理解鲁迅在表面故事下头隐藏的深层思想,还有他笔下那些形象背后的复杂意味。

关键点呢就是要抓住那些关键的故事、人物和鲁迅对他们的描写态度。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超级重要,经常从里面选取文段当阅读理解,考查对主旨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有时候还考里面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啊或者某些段落的赏析。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鲁迅写《朝花夕拾》的时候,中国刚经历变化,从封建王朝走到动荡的民国。

社会上好多旧思想还有残留,同时新思想不断冲击。

他小时候经历了大家庭的各种事情,比如父权啦,旧教育制度啦。

这些经历对他影响很大,都写在这书里了。

就好比你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家里有些老传统不合理,那你肯定印象深刻,鲁迅也是这样。

朝花夕拾一页整理知识点

朝花夕拾一页整理知识点

朝花夕拾一页整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朝花夕拾》①基本定义:《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本散文集,就像他把小时候到长大过程中的一些回忆片段,像捡花瓣一样捡起来写成的书。

②重要程度:在文学学科里那可是很重要的,它能让我们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而且也能看到那个时期社会的一些面貌,对了解中国近现代文学和社会文化发展有很大帮助。

③前置知识:最好能对鲁迅有一点了解,知道点中国近现代的大概历史就行,像清朝末年、民国初期那些时候社会比较动荡这种情况。

④应用价值:在研究文学、了解历史文化方面特别有用,而且对我们写作文也有启发,能让我们借鉴鲁迅叙事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文学作品这个范畴里,属于中国近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②关联知识:和鲁迅的其他作品有关联,像他的小说《呐喊》,都能体现他对社会的思考;也和同时期其他作家作品有联系,都是反映那个时代特征的。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度中等。

一是鲁迅的时代背景和我们现在有距离,二是他的一些表达比较隐晦难懂。

- 关键点:要理解他文中蕴含的对旧传统、旧思想的批判以及对童年纯真的怀念等复杂情感。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比较重要,文学类考试挺爱考的。

- 考查方式:比如让分析某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者文中某个情节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创作于1926年,处于中国社会风雨飘摇的时期,新旧文化激烈碰撞。

鲁迅想通过回顾自己的经历,来反映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传统旧思想的束缚。

像长妈妈这个人物,从她身上就能看到很多封建迷信思想留下来的影子。

②内容赏析:- 文本解读:书里有很多对童年乐园百草园的描写,那是他内心美好的回忆象征。

对阿长与山海经的描写,表现出阿长虽然粗俗但对小时候的鲁迅充满关爱。

- 主题分析:主题之一是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像描写社戏那部分。

另外也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等旧思想的批判,比如对庸医的描写体现了对封建迷信下的医疗状况的不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阅读要点
一、基本常识
1.《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回忆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被选入初中教材;小说集《呐喊》、《彷徨》,其中《社戏》《故乡》《孔乙已》选入初中教材。

2.《朝花夕拾》原题是“旧事重提”,用“朝花夕拾”做题的好处是显得含蓄,
而且富有文采,原来的文题则显得直白。

3.《朝花夕拾》十篇分别是:对猫的讨厌和仇恨《狗·猫·鼠》、怀念长妈妈《阿
长与<山海经>》、批评封建孝道的《二十四孝图》、描绘封建家长制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无常》、描写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范爱农》。

二、内容与主题。

1.《狗•猫•鼠》
①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②主题:用“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
①关于长妈妈的几件事: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

②长妈妈的特点: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
③我的感情:实在不大佩服——特别的敬意——新的敬意。

④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
①作者反感的几个故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哭竹生笋”“卧冰求鲤”。

作者对此评价是: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②主题: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4.《五猖会》
①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②主旨:批评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作者不是批评父亲,而是批评封建教育。

5.《无常》
①无常的特点: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具有人情味。

②作者借无常讽刺现实中所谓的“正人君子”,揭露了现实社会没有公理。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百草园中的乐趣:四季美景和快乐生活、美女蛇的故事;
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不得问与教学无关的问题、老师体罚(教育方法落后)、学习内容艰深、只是读书(教学方式落后)。

②主题: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束缚。

③对私塾先生的评价:方正、质朴,极有学问。

文章没有批评私塾先生之意,作者批判的矛头是指向封建教育的。

7.《父亲的病》
①“名医”奇特的药方引子: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
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

②作者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③衍太太叫我们在父亲临死前大声叫喊,使父亲离去也不能平静,这使作者非常的内疚。

8.《琐记》
①衍太太的劣行:让小孩子吃冰、给孩子看淫书、鼓动孩子打旋、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卖等。

②到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求学经历,揭示学校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③作者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
①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几件事:订正我的讲义、纠正我的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临别赠相片等。

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②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电影事件、匿名信事件。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

③对比、衬托的写法。

10.《范爱农》
①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他生性孤傲耿直,爱憎分明,作者怀念这个人,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②本文虚构过多,结构松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