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小说写作课程教案

大学语文小说写作课程教案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认识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小说写作技巧,包括构思、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语文专业或文学爱好者教学时间:16周教学内容:第一周:小说概述- 小说的发展历程- 小说与散文、诗歌等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小说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第二周:小说的基本要素- 人物:人物的塑造与性格刻画- 情节:情节的安排与推进- 环境与背景:环境描写与背景交代- 语言:小说语言的特色与运用第三周: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类型与结构- 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安排- 节奏与张力的把握第四周:小说的写作技巧- 情节构思与创意- 人物塑造与对话技巧- 环境与背景的描写方法- 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第五周:短篇小说写作实践-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短篇小说的创作- 教师点评与指导第六周:中篇小说写作实践-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中篇小说的创作- 教师点评与指导第七周:长篇小说写作实践-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 教师点评与指导第八周:小说的修改与完善-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与完善- 教师点评与指导第九周:小说的发表与传播- 小说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途径- 小说作品的自我推销与发表- 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的互动第十周:小说的主题与思想- 小说主题的提炼与表达- 小说中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 小说的时代背景与历史价值第十一周:小说的文化研究- 小说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 小说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小说的跨文化交流与影响第十二周:小说的批评与鉴赏- 小说的批评标准与方法- 小说的审美价值与艺术成就- 学生进行小说批评与鉴赏的实践第十三周:小说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人物塑造的误区与对策- 情节安排的不足与改进- 语言运用的瑕疵与修正第十四周:小说写作的个性与创新- 小说写作的个性表达- 创新思维在小说写作中的应用- 学生进行创新性小说创作的实践第十五周:小说写作的交流与分享- 学生之间的小说写作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说作品的分享会- 学生相互点评与学习第十六周:课程总结与作品展示- 学生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学习心得-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 优秀作品展示与交流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小说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小说主题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小说主题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掌握小说的主要体裁和风格。

- 能够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和习惯。

-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 增强学生运用文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尊重。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小说概述:小说的定义、特点、体裁和风格。

2. 小说主题思想:主题思想的内涵、表现手法和评价标准。

3. 小说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

4. 小说情节结构:情节的发展、高潮和结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新课讲授- 讲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分析小说的主要体裁和风格。

- 结合具体作品,讲解小说主题思想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艺术魅力。

3. 课堂练习-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分析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

- 教师选取典型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4.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阅读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与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展示成果的完整性。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说教材。

2. 辅助材料:小说作品选集、相关研究论文、网络资源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

3.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创新性。

高中语文小说类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小说类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教学对象:高中生教材版本:(根据实际使用教材填写)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小说,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叙事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分析小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3. 掌握小说的叙事手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2. 分析小说中的复杂人物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小说文本、教学课件、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小说,查阅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阅读1. 学生阅读小说,做好笔记。

2. 教师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讨论1. 主题思想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讨论小说所表达的意义。

2.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人物性格特点。

3. 叙事手法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叙事手法,讨论小说的艺术特色。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深入分析1. 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2. 人物关系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复杂人物关系。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小说主题思想的读书笔记。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撰写一篇人物分析文章。

3. 阅读与小说相关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效果。

文学常识小说教案设计

文学常识小说教案设计

文学常识小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中的小说概念和特点;2.掌握小说的分类和流派;3.培养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和分析能力;4.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小说的概念和特点;2.小说的分类和流派;3.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小说的特点和分类;2.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小说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和特点,通过举例分析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叙事性、虚构性和艺术性等特点。

第二课时,小说的分类和流派。

教师介绍小说的分类和流派,包括按题材分类、按叙事方式分类、按叙事角度分类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小说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三课时,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说的阅读和分析,包括对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课时,名著欣赏。

教师选取经典名著进行解读和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型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概念、特点、分类和流派,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类型小说的理解和感悟;3.示范法,教师选取经典名著进行解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名著的艺术魅力;4.体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诵和表演,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六、教学工具。

1.教材,选取相关教材和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和解读;2.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增强教学效果;3.文学作品,准备经典名著,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七、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2.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小说概念和特点的掌握情况;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4.文学作品欣赏,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小说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不同类型的小说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高中小说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小说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包括情节、人物、环境等;(2)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学会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基本特点;(2)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小说主题和思想内涵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3)把握小说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基本特点;(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如情节、人物、环境等;(2)介绍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等;(3)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选择一篇小说,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模拟小说情节,体验人物心理;(3)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篇短篇小说。

4.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课堂参与度;(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写作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2. 教学课件:制作与小说相关的教学课件,如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图等;3. 小说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小说阅读平台、文学作品赏析等,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小说教案万能模板范文

语文小说教案万能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掌握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 学习小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小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小说情节的把握。

- 人物形象的分析。

- 文学语言的鉴赏。

2. 教学难点:- 小说主题的挖掘。

- 小说艺术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或教案。

- 小说文本。

- 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 预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

- 查阅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提问:什么是小说?小说有哪些特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阅读分析1. 分组讨论:阅读小说,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

2. 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3. 教师讲解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三)文学鉴赏1. 学生自由朗读小说,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3. 教师讲解小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四)主题挖掘1.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

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小说的重要性和价值。

3.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小说。

五、作业布置1. 阅读一本小说,并写一篇读后感。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撰写人物小传。

3. 尝试模仿小说的叙事手法,写一篇短篇故事。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说教学教案模板下载(精选8篇)_小说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小说教学教案模板下载(精选8篇)_小说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小说教学教案模板下载(精选8篇)_小说教学设计万能模板Word文档可编辑_(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

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第8篇:(清小说部分授课教案)(清小说部分授课教案)第一章、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旺盛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一)小说观念的演化过程:《庄子·外物》,《汉书·艺文志》,《论语》(二)小说鉴别的要素人物,故事,艺术化的提炼(三)影响小说形成的文学形式1、神话2、寓言故事3、史传文学4、方书教记其次节、中国古典小说从雏形走向成熟古典小说作品的雏形期——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崇尚“实录”,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形象显明但缺乏性格)“粗陈梗概”(《世说新语》、《搜神记》《笑林》)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期——唐代传奇小说传奇小说的内涵唐传奇小说与魏晋小说的区分:1、由神怪走向现实2、“叙事宛转,文辞华艳”,人物形象显明,特性突出,题材扩大唐传奇小说的作品分类:1、描写爱情题材的作品2、歌颂侠义精神和豪侠英雄的作品3、描写梦幻的作品(以特别形式表现现实生活的政治小说)4、描写鬼怪的作品。

第三节、说话艺术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开拓文言小说,市人小说(“说话”),变文,通俗的白话小说(萌芽于唐而旺盛于宋)话本小说(白话小说)的特点话本小说的题材:爱情故事,公案故事,英雄英雄故事(代表作品)宋元话本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三言》,《京本通俗小说》讲史话本,“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第四节、明清小说的旺盛与转型(一)旺盛的标记:1、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

小说类课文教案设计模板

小说类课文教案设计模板

##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文学要素。

- 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学习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 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学风格的辨别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说中的情感色彩,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 教学内容以某篇小说为例,以下为教案设计:### 课文简介《XX》是作者XX的作品,讲述了XX时期XX地区XX的故事。

小说以XX为主线,通过XX人物的故事,反映了XX。

###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小说封面、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你对这部小说有什么期待?#### 二、阅读与理解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小组讨论:- 故事背景是什么?- 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情节发展有哪些高潮和转折?#### 三、分析人物与情节1. 分析主要人物:-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 探讨人物命运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2. 分析情节:- 分析情节的起承转合,理解情节发展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 探讨情节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 四、阅读方法指导1. 讲解小说阅读的方法,如快速阅读、精读、跳读等。

2. 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 五、写作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情节或人物进行拓展写作。

2. 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 六、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阅读效果: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写作练习。

3. 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的教案【篇一:小说单元教学设计】校本教材语文第五单元(小说)教学设计师范教育部魏晓红一、单元说明本单元的中长篇小说涉猎的人物较多,活动的环境比较复杂,情节较曲折,作者在表现这些人和事的过程中所调动的手段较丰富,表现得也更充分。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其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

1、教材内容:基本阅读:《永远的蝴蝶》、《守财奴(节选)》、《变色龙》《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扩展阅读:《守财奴》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小说特点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2)学会鉴赏小说的情节安排,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3)简单了解文学流派。

了解现代派小说与传统小说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1)欣赏小说人物塑造方法,领悟小说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

(2)培养文学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学习写书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小说主题,并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增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阅读鉴赏中,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努力探索小说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4、教学设想:重点指导学习《永远的蝴蝶》《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阅读《项链》,《守财奴(节选)》安排自学。

5、教时安排:十课时三、单元教学流程1、知识传授:复习小说的知识。

2、学法指导: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①认识环境;②把握情节;③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④运用想象推断,合理填充“空白”;⑤揣摩语言与艺术上的精妙。

4、写作活动:学写书评。

5、课外拓展:(1)阅读本单元著名作家的中长篇小说;(2)欣赏由中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的有关节目。

6、检测与反馈:单元知识测试。

四、单元活动安排和设计2、结合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口头交流和书评写作。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小说知识回顾《永远的蝴蝶》一、单元导入我们在短篇小说鉴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中长篇小说的学习中要注重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小说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同时学会努力探索小说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因此,将鉴赏中长篇小说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学习书评的写作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尝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

二、小说知识回顾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2、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些人物描写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三、学法指导从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入手,领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初步掌握写人叙事的技巧。

四、学习《永远的蝴蝶》教学要点:1、知道悲剧的美,知道小小说的特点,了解该小说的表现手法。

2、通过文本的研读,大体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上去分析和欣赏小说。

3、通过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研读的兴趣。

教学设想:在教学方法中,我选择以文本研读法为主,朗读法、讨论法、联想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重难点的积极思考和突破,也是以上述方法为主。

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内涵,创设情感氛围,增强直观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为一课时。

学习《项链》教学要点:知识目标:赏析人物的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审视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学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难点是学习并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教与学的互动设计准备活动:认真阅读《项链》一课,请学生简略复述故事情节。

(1)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以借项链——丢项链——陪项链——识项链的线索,分成几部分,请学生编写课本剧片段。

(2)分角色扮演四个片段,请学生自主点评(3)探究活动:课堂讨论:为《项链》续写,字数500字左右,以论坛形式来课堂讨论学习《变色龙》二课时教学要点: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能力目标: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警察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根据这一思想,我把这堂课设计为“角色体验”的形式:化身法官,让学生在分析案情中把握情节;在模拟审案中进行角色体验,感悟人物的心理;化身记者,在采访中揭示人物内心,理解小说主题;化身讲述者,在讲故事中体验人物的心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具体步骤如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然界中有一种蜥蜴,皮肤的颜色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化,今天,同学们也尝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相信会有特别的收获。

(二)、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听课文朗读录音,扫除字词障碍。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

(三)、化身法官,感知案情。

提取要点教师过渡: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份判决书。

请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判决书上的提示,提取相关信息,完成相关的内容。

判决书原告:_________职业:________被告:_______证人:(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_审判长:__________审判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流程:①自由阅读,梳理提炼;②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③小组展示,选择审判长宣布结果。

3、谈发现,畅所欲言。

4、教师小结,导出板书。

(四)化身记者、感受人物心理。

教师过渡: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来到十九世纪的俄国,来到事发现场,作为一名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最后归纳出小说的主旨:《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五)、课堂小结,与心灵对话。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大力提倡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努力去体现这种新思想、新理念,相信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装在套子里的人》二课时教学要点: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契科夫及其作品。

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3、学习本文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别里科夫形象的把握,认识、憎恶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的习惯势力。

教学设想:根据小说单元教学的情况,制定教学设计时注意利用小说的线索——“套子”,从文体分析入手,以人物形象解剖为主,联系语言特点,展开对本课的阅读教学活动。

通过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的互动,让学生多读、精读、巧读、多讨论,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多向分析。

(一)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查找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整理和筛选所需的信息。

进行基础知识和文章脉络的梳理;并将预习的结果进行展示,有疑问共同探讨。

(二);课下准备:1、找几位本班中善于表演的同学,排练表演小说中的情节。

2、课下我也指导学生的表演,使其表演更到位,课堂效果更好。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生表演在学生对别里科夫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将上节内容再次引入。

安排学生情节表演,即小说中别里科夫看见华连卡骑车以及别里科夫到柯瓦连柯家中的情节。

在表演之前,教师提示学生注重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也正是分析人物的切入点,并提出表演完后学生需解决的问题。

以“别里科夫”的服饰装扮的表演作为新课的导入。

(四)合作探究在热烈的表演交流之后,趁热打铁,把课堂引向另一个高潮(同时也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设置了三个问题1、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影响?为什么?2、“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 。

结婚是不是表现别里科夫对生活的某种渴望?如果他结婚了能否走出“套子”?3、别里科夫为什么会死?(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小说全文,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另阅读《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比较其讽刺手法的运用,摘录小说当中最具讽刺意义的文句或文段。

板书设计漫画事件别里科夫恋爱过程骑车事件结婚不是为了爱情争吵事件“套子”的象征意义、现实意义《守财奴》二课时教学要点:知识与能力:了解巴尔扎克其人及其代表作;了解《欧也妮?葛朗台》的写作背景及故事梗概;把握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上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自己能完成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让他们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学设想:一.课前准备1.引导学生搜集、查阅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的相关资料:了解巴尔扎克其人及其代表作,明白《人间喜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要求制成ppt)2.了解《欧也妮?葛朗台》的写作背景及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查出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

(要求制成ppt)3.通读《守财奴》全文,复述故事大意;关注开篇的议论,捕捉可以概括葛朗台性格的中心句。

二.检查预习三.探究交流(一)题意探究:什么叫“守财奴”?文中涉及到的“财”有哪些?葛朗台又是如何“守”的? 怎样理解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1)抢夺梳妆匣(2)诱骗继承权(3)看守密室【篇二:小说教学设计】《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与考点分析》【篇三:儿童小说教案】儿童小说教学目标: 1掌握儿童小说的艺术特征。

2通过作家作品链接,了解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区别。

教学重点: 1儿童小说的特点2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区别教学难点:对特征的把握教学课型:理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式:讲授法、赏析法一、儿童小说的含义和特征1、儿童小说是小说①符合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借助于艺术虚构,用典型化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反映少年儿童的生活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