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主要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节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是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该部分内容承接了前一课时活泼金属能够与氧气反应、活泼金属能够与酸反应的内容,是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2、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认识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会应用

难点:掌握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3、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教学课件、实验仪器和药品

学生情况分析和准备: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学生对置换反应已有认识;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知道不同金属与同样的酸溶液反应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性强弱;班级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4、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和学生情况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②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②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依据课程标准活动探究建议:“实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及其规律”依据教学建议:“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要求选择应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实验法和多媒体辅助。

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以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PPT展现铁钉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的实验过程,回顾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出新课。对于铁钉与硫酸铜溶液这一反应,学生已有掌握,清楚实验现象,知道反应过程,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很容易进入学习情境。教材当中也是通过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过渡到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

进行了了解,再次提出来学生很容易做出思维的响应。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现象明显,通过分析学生能够判断出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可作为后续设计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实验方案的参考方法。通过三个问题“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属于哪种反应类型?”“如果反过来,铜能和硫酸亚铁反应吗?”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好奇心,流畅地过渡到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落实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知识构建

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探究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一部分是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第一部分主要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进行探究铝、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一知识点,可用的实验探究方案广泛,适于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探究活动的进行,落实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落实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会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思路,但并不足以完全独立自主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为了降低难度,在第二步参考资料给出“铁可以把铜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事实给学生提供实验设计思路。为了更好的达到科学探究的效果,同时降低

难度,给出几种实验药品供学生选择。铜片、铝片提前裁剪成松树形状,增加趣味性。在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教师进行巡视,在适当时机提示学生,既让学生充分锻炼能力,又能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各组完成设计后对各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分析完善,选择出正确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小组合作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规范操作,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试验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出结论。

进行交流讨论,讨论“上述反应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属于什么反应类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置换反应的认识。然后结合对可行性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总结: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试验方法,一是用金属单质与另外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二是如果是能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的金属,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强。

在这里通过亲身实验和总结相结合的方式突破难点“掌握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掌握理解了这些方法后及时安排练习以巩固并检测。第一题是从实验方案应用的角度检测学生对方法的掌握;第二题是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科学规律,通过前边的探究,学生已经理解了金属之间的活动性不同,有强有弱,在这里采用讲授的方法介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在讲授过程中熟悉认识并形成印象,通过后续的应用形成记忆和完成知识内化。按照教材所给出的三条应用逐一介绍解释并举例使

学生理解。在这里落实目标“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培养学以致用的思维意识”。

认识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后及时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3、课堂小结

小结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结合板书清晰明了呈现重难点,便于学生课后进一步反思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4、当堂检测

设置三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点并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5、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课下巩固和检测,便于学生反思和查漏补缺。

四、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三种途径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一种是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探究过程的表现,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的敏捷性来评价,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表扬肯定,给其所在小组加分;一种是通过学生对实例问题和习题的回答情况来评价,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并给答对者小组加分;另一种是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状况来评价学习效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海南省海口市义龙中学 罗长超 Joshua87899@https://www.360docs.net/doc/308948852.html,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再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龄特征,所以我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了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突出重点。再结合使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实验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和考点归纳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注意:铝、锌虽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它们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因此,铝、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放出氢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越左边的金属与酸反应速率越快,铜和以后的金属不 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金属+酸盐+H2↑(注意化合价和配平)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取氢气) Fe+2HClFeCl2+H2↑(铁锅有利身体健康)(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Fe+H2SO4FeSO4+H2↑(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注意: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回答这几点:金属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Fe+CuSO4Cu+FeSO4(铁表面被红色物质覆盖,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不能用铁制器皿盛放波尔多液,湿法炼铜的原理 Cu+2AgNO32Ag+Cu(NO3)2 (铜表面被银白色物质覆盖,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Fe+2AgNO32Ag+Fe(NO3)2 (铁粉除去硝酸银的污染,同时回收银)(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现象的分析:固体有什么变化,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四、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A + BCB + AC 初中常见的置换反应:(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如 Zn+H2SO4ZnSO4+H2↑ (2)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如 Fe+CuSO4Cu+FeSO4 (3)氢气、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如 H2+CuOCu+H2O C+2CuO2Cu+CO2↑ 五、金属活动顺序表 应用: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前(即左边),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即越靠近左 边,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阳离子越稳定;越靠近右边,金属单质越稳定,对应阳离子越活泼。) 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氢以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注意:(1)浓硫酸、硝酸除外,因为它们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 (2)铁和酸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3、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理 解为弱肉强食,弱的占位置(离子或化合物的位置)占不稳,被强的赶走;强的占位置占 得稳,弱的不能将它赶走!】 注意:(1)K、Ca、Na除外,因为它们太活泼,先和水反应。如2Na+2H2O2NaOH+H2↑ (2)变价金属Fe、Cu、Hg发生这种置换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金属化学性质的中考考点知识: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方法:弱肉强食,能反应的是强的把弱的赶走,与酸反应越剧 烈,说明活动性越强;不能反应的是弱的赶不走强的。 例: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 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 Z> Y C、Z> X>Y D、Y>Z >X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 解,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 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A.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B. 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 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A.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 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 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 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和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条件是重点 运用金属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过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可引导学生推测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 液反应,然后设计实验验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引导-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 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引导─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 方法 2.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法:本课题是比较系统地认识一类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对比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 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法:通过对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及与酸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置换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 总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案 (南京市西善桥中学何乐群) 学习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2).初步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的强弱。(Mg Fe Zn Cu ) (3).置换反应的定义 一、课前预习 1.完成家庭小实验 学生准备:把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先用砂纸除去表面氧化膜)和黄金饰品(自 备)挂在家中(干燥的空气中)观察现象并记录到下表中。 提示:重点观察各金属表面的金属光泽是否有变化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Mg Al Fe Cu Au 2. 铝的抗腐性能良好。为什么呢? 3.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写出铁、镁、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置换反应:。 二、自主体验 活动: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 1.在一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条,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 察现象,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2.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少量锌粒、铁丝和铜丝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 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3.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并记录在下表中。 稀盐酸稀硫酸 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有关化学方程式 情况记录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有关化学方程式

想想四支试管控制的条件有什么异同比一比,盐酸与稀硫酸的现象一样吗? 小结与交流 1.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反应发生的剧烈程度,将以上金属按活泼性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探究也可以得出: ________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强,它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弱,它不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关于金属与酸溶液反应,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上表中镁、锌、铁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比较它们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由一种________与一种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与另一种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置换反应。 3.通过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我学会了控制变量,即: 三、自我检测 1、我们常说的“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 A.金的熔点高 B.金的硬度大 C.金的密度大 D.金不活泼,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铜 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盐+H2 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①如果有铁、铜元素参加反应,一定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②反应放热,但是只有镁和酸反应时放热现象明显。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价。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先发生。一个置换反应结束后,另一个置换反应才会发生。如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粒,锌会先和硫酸铜反应,反应完毕后锌才和硫酸亚铁反应。 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

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的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 比较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没有现象;而银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选用试剂时,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将三种金属排序,然后将排在中间的金属变成盐溶液,或者将排在两边的金属变成盐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说课教案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化学实验为重要方法和手段,本章所涉及的实验和化学反应为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加强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和书写补了充感性认识的材料。 本章的知识内容分为单质、化合物和金属材料三大块。为了使学生对金属及其化合物有一个整体了解,在内容的编排上对钠、铝、铁的知识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突出了个别物质的特性反应,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这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的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也为今后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与水反应,会写方程式,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了解镁与水、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根据三种金属与水的反应现象推出金属性活动性越弱,与水反应的程度越弱这一规律。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了解钠、铁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养成团队协作意识,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 精神;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设计中快乐,在探究中成长。 2.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1.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研究物质的方法。已经知道金属的化学性质,能与酸、非金属等反应,知道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存在不足,对实验现象描述不清,解释不明;学生虽基础较差,但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三、说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小组交流讨论、自主构建新知、根据现象分析、归纳和总结。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

九年级化学专题训练一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跟酸或某些金属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1、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②、铁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③、铝片放入稀硫酸中 ④、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⑤、铜片放入盐酸溶液中 ⑥、锌片放入氯化银中 ⑦、铜片放入硝酸汞溶液中 ⑧、铝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2、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①地壳中的金属元素 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顺序③金属的导电性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⑤ C 、③⑤ D 、②④ 3、下列盐可由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取的是() A、AgCI B 、Fe2(SO4)3 C、Mg(NOh D 、Al 2(SO4)3 4、指出下列个化学方程式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A、Cu+HSQ=CuSOHz f B、Zn+2HNQ=Zn(NQ)2+3Cu C、2Fe+3CuSO=Fe2(SO4)3+3Cu D Cu+ZnCl2=CuCb+Zn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1、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A、Zn能与AgNO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 Zn的熔点为420 C, Ag的熔点为962C 2、某同学为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①将Zn、Fe、Cu三种金属片分别插入稀疏酸中;②将Zn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Cu 片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③将Zn片插人硫酸亚铁溶液中,将Fe片插入硫酸铜溶液 中。其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A、①③ B 、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3、欲判断三种金属X、Y、Z的活动性顺序,没有必要验证的结论是() A、Y能置换含X的化合物溶液中的X B、X能置换酸中的氢 C、Y能置换酸中的氢 D、Z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4、某同学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①取样,分别 加入到CuSQ溶液中,发现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Y却没有。②取X、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H2SQ中,发现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 度明显比Z快。贝U 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A、X>Z>Y B 、Z>Y>X C 、X>Y>2 D 、Z>X>Y 5、从考古文物出土情况看,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会牛成铜锈。铁器几乎保存不了,因为铁器很容易锈迹瓣斑或烂掉,这说明金、铜、铁的活动性顺序 6、将适量的铁粉投入到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实验现象不存在的是() A、铁粉的质量逐渐减少 B 、有无色气体产生 C、有氯化铁生成 D 、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7、将镀锌铁5.6g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开始反应速率快,后来反应速率慢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整理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比较复杂,学习时一定要多思考,另外多做些练习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比如防止护栏被腐蚀、存放物品容器的选择等等,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生活的骗局哦,比如识破“钛圈”广告宣传说可以治疗颈椎病。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镁常温下逐渐变暗。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白色的固体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2Mg + O2点燃 2MgO 铝常温下表面变暗,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4Al + 3O2点燃2Al2O3 铁持续加热变红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3Fe + 2O2点燃Fe3O4 铜加热,生成黑色物质;在潮 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而被 腐蚀 加热生成黑色物质2Cu + O2加热 2CuO 银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注:①由于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可用镁做照明弹和烟花。 ②常温下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被氧化, 因此,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 ③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Mg,Al常温下就能反应,而Fe、Cu在常温下却不和氧气反应。金在高温下也不会和氧气反应。 ④可以利用煅烧法来鉴定黄铜和黄金,过程中如果变黑则是黄铜,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2、金属 + 酸→盐 + H2↑【重点】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注:根据不同金属和同一种酸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越剧烈说明此金属越活跃。 规律:等质量金属与相同足量酸完全反应所用时间越少,金属反应速度越快,金属越活泼。 3、金属 + 盐→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重点】 (1)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2)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3CuSO4+2Al==Al2(SO4)3+3Cu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注意:CuSO4溶液时蓝色,FeSO4是浅绿色。 4、置换反应【重点】 (1)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2)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3)常见类型: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四川绵阳外国语学校赵庆莉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A.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B. 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C.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A.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 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的已有的基础知识,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方法,归纳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2.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3.在第五单元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过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可引导学生推测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然后设计实验验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引导─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知识改变命运金属的化学性质能力提高 一、选择题 1、“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 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大 C.化学性质稳定D.导电性好 2、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这现象说明该水中含有() A.钾元素 B.钠元素 C.钙元素 D.铁元素 3、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的原因是 A.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铝的密度较小 4、下列物质.能用金属与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 CuCl2 C.ZnSO4 D. FeCl3 5、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H2SO4 = MnSO4 + H2↑ + MnSO4 = MgSO4 + Mn + MnSO4 = FeSO4 + Mn + CuSO4 = MnSO4 + Cu 6、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能使铁片质量增重的物质是: A. H2SO4 B. FeSO4 C. HCl D. CuSO4 7、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 A.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9、将6g某些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得到氢气,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A、镁、铝 B、铜、锌 C、锌、铁 D、钠、镁 10、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的化 学性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考官上午好,我是化学组号考生,我叫潘永坤。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单元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试讲稿

初中化学《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试讲稿 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初中化学组的***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绝大部分金属有金属光泽,请观察实验台上的镁条有没有金属光泽? 师:对,没有,拿砂纸对镁条进行打磨,会发现什么? 我们来试试。看,镁条也表现了金属光泽,那为什么打磨之前看不到呢? 上节课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本,有没有人试着来回答一下? 哦,我听到有的同学说, 是不是被氧化了啊? 对! 就是被氧化了,看来大家预习得不错,氧化是金属的一种化学性质,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对比探究,讲授新课 师:首先我们通过短片来看一下,金属的第一个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即金属的氧化性。 师:视频播放完了,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实验现象呢? 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说吧! 师:哦,这位同学说,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有火星,最后生成了黑色的物质;铝在空气中加热,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过一会儿不再变化;铜在空气中加热,红色逐渐变成黑色。回答得非常好,为什么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呢? 因为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碍反应继续进行。我们得出结论:氧化是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的表现。它们的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观看下一个实验———金属与酸的反应。 师: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铁、铝能与酸反应,产生了一种能燃烧的气体———氢气,铜不能与酸反应。 师:请同学们试着写出它们的反应方程式,并和老师的板书进行对比自纠。 师:同学们方程式都对比完了吗? 有全对吗? 真是太棒了。 师:好,同学们仔细观察铁、铝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能发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规律吗? 是不是发现,金属和酸的反应就好像金属把酸中的氢给挤走了一样? 对,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的化学反应——置换反应。 师: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置换反应。

2019年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16 金属的化学性质 1.【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用2Mg+TiCl42MgCl2+Ti来冶炼金属钛,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由方程式:2Mg+TiCl42MgCl2+Ti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 2.【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科学兴趣小组对金属R的活动性探究时发现: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正二价的盐: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R+MgCl2RCl2+Mg B.R+2AgCl RCl2+2Ag C.R+2HCl RCl2+H2↑D.Al+RSO4AlSO4+R 【答案】C 【解析】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R在氢的前面;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说明R在Zn的后面。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金属活动顺序中,R在镁的后面,R不能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故A错误;B、因为氯化银不溶于水形不成溶液,所以R不能置换出氯化银中的银,故B错误;C、在金属活动顺序中,R在氢的前面,在化合物中显+2价,R+2HCl RCl2+H2↑能够反应,故C正确;D、铝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显+3价,与R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RSO4Al2(SO4)3+3R,故D错误。故选C。 3.【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将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而乙表面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甲丙乙 【答案】C 【解析】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甲的活动性最强,乙、丙的活动性较弱,即金属活动性甲>乙、丙;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丙>铜;而乙表面没有变化,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铜>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故选C。4.【2019年海南省】我国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与铁发生反应得到单质铜。此为现代湿法治金的先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该反应可推测出铜能与稀硫酸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知识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知识点 一、金属的存在及物理通性 1、存在:绝大部分金属元素以化合态(化合物)形式存在;极少数不活泼的以游离态(单质)形式存在,如金。在地壳中排前三位金属元素位:铝、铁、钙。 2、物理通性:共性: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导电性,延展性;特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 但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熔点最高的是钨,最低的是汞,汞为唯一液态金属。 二、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电子,表现为还原性,金属元素只有正价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Cl 2 、S) 4Na + O 2 == 2Na 2 O (白色) 2Na + O 2 === Na 2 O 2 (淡黄色) 2Mg + O 2 == 2MgO (白色) 4Al + 3 O 2 ==2Al 2 O 3 (白色、致密) 3Fe + 2O 2 ==Fe 3 O 4 (黑色) 2Cu + O 2 === 2CuO(黑色) 2、活泼金属酸(HNO 3 除外)反应,生成盐与氢气 Fe + 2HCl == FeCl 2 + H 2 ↑ Fe + 2 H+ == Fe2+ + H 2 ↑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 Mg + 2H+ == Mg2+ +H 2 ↑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 2Al + 6H+ == 2Al3+ +3H 2 ↑ 2Na + 2HCl == 2NaCl + H 2↑ 2Na + 2H+ === 2Na+ +H 2 ↑ 3、活泼金属(K Ca Na Fe)与水反应 2Na + 2H 2O == 2NaOH + H 2 ↑ 2Na + 2H 2 O == 2Na+ + 2OH-↑ 3Fe + 4H 2O(g) === Fe 3 O 4 + 4H 2 ↑ 钠与水反应现象及结论:①浮:密度比水小;②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③游、响:生成气体,反应剧烈;④红:生成碱性物质。 三、金属通性 (一)、金属的存在及物理通性 1、存在:绝大部分金属元素以化合态(化合物)形式存在;极少数不活泼的以游离态(单质)形式存在,如金。在地壳中排前三位金属元素位:铝、铁、钙。 2、物理通性:共性: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导电性,延展性;特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 但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熔点最高的是钨,最低的是汞,汞为唯一液态金属。 (二)、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电子,表现为还原性,金属元素只有正价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Cl 2 、S) 点燃 点燃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人教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之后,继续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索。同时,本课题将为以后学习酸、碱、盐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求规律的学习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科学的精神。 依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并结合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节课的重点是金属的性质。依据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和已掌握的知识,我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其次,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学习了铁和镁条与氧气的反应,已了解了一些金属的性质,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上:初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自我分析问题、归纳反思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此外,初中生好奇心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化学实验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小组交流、讲解点拨,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合作交流中不仅学到知识,还懂得会学知识。 接下来我将具体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通过PPT展示黄铜和黄金的图片,黄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价格却有天壤之别,因而常常有不法商人用黄铜冒充黄金,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鉴别它们。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的情境设计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第二个环节:逐步深入、获得新知。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让学生打磨镁条、铝、铜,打磨后放在空气中,过一会观察到镁和铝表面变暗,铜没有变化。再引导学生操作镁条、铝、铜在酒精灯上点燃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官产到镁条燃烧,铝失去光泽,铜表面变黑。通过两组实验得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接着,在以“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得出,有些金属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例如金。进而,给学生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A.只有Ag B.Fe、Zn C.Fe、Ag D.Ag、Zn、Fe 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矿石资源 3.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不可以的是( ) A.Fe、Ag、Cu(NO3)2B.Fe、Cu、AgNO3 C.Fe、CuSO4、AgNO3D.Fe、Cu、Ag、HCl 4.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B. C. D. 5.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 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

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 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6.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工业上可以利用H2 和 FeCl2 在高温反应器中制备,同时得到 HCl。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 Fe3O4 C.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D.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种类不同 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8.某不纯的铁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18克氢气,则铁中混有的物质不可能是() A.锌B.铝C.碳D.银 9.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10.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11.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定有锌和铜 B.若滤渣中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为无色 C.若滤液中有硝酸锌,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铝和锌 D.若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和铜 12.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图中一定错误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