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简介赵州桥别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 ( 公元 605-618) 年间,是有名匠师李春建筑。
桥长 64.40 米,跨径 37.02 米,是此刻世界上跨径最大、建筑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因桥两头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建(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 1400年,经历了 10次水灾, 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 1966 年邢台发生的 7.6 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 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损坏,有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论桥的内部构造,仅就它可以存在1300多年就说了然全部。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
据记录,赵州桥自建成到现在共修葺 8 次。
在主拱券的上面两头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俭资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 15%),并且能增添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 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构成结合检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检查,自重为 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基础不过有五层石条砌成高 1.55 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几乎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 1933年观察时还以为这不过防水流冲洗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所有荷载的基础。
他在报告中写道:“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挖掘,但在此刻河床下约 70-80 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
石共五层,共高 1.58 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边并没有坚固的基础,分明不过防水流冲洗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所有荷载的基础。
因再下 30-40 厘米便即见水,因此除非大规模的挖掘,实没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断的大座桥基的地点。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 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构造仍是沿袭赵州桥,不过主拱上的小拱数目增添到一边 5个。
《赵州桥》

《赵州桥》
标题:赵州桥——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瑰宝
一、引言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孔敞肩石拱桥。
这座古桥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并督造,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二、结构特点
赵州桥全长50.82米,宽9.6米,跨度37.02米,主拱圈由28道独立的拱券组成,每道拱券由20块弧形石头拼接而成,采用了“敞肩式”设计,即在主拱两侧各有两个小拱,既减轻了桥体自重,又增加了过水面积,使得洪水季节河水能更快地通过,减少了对桥体的压力,这种独特的设计在世界桥梁史上独树一帜。
三、历史价值
赵州桥不仅是一座功能性的桥梁,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它的建造技术和艺术风格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才能。
其设计独特,造型优美,结构坚固,历经千年风雨仍然屹立不倒,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瑰宝,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四、文化意义
赵州桥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如今,赵州桥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化遗产。
五、结语
赵州桥以其独特而优美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坚实的质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赵州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魅力和风采。
赵州桥简介50字

赵州桥简介50字
赵州桥是中国古代结构精良的木拱桥,建于明朝,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赵县西北,是一座混凝土结晶木结构桥,长220米,宽14米,桥面宽度仅3米,桥下有仰拱,以示赞扬其巧夺天工的建筑技术和工程智慧。
赵州桥建于明朝,是中国明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工程建筑的巅峰之作。
赵州桥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赵县西北,是一座混凝土结晶木结构桥,长220米,宽14米,最宽处只有3米。
桥上有21个石拱,下有27个仰拱,拱顶上有铁梁,用以增强拱结构的稳固性。
桥的结构精良,采用的结晶木拱桥结构,通过把混凝土浇入拱结构中,使得木拱桥抗冲击力和弯曲承载力更大,以此来改善桥梁的稳定性,解决拱桥耐久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赵州桥以其精良的建筑技术和工程智慧等而闻名,它的结构一直经受住了时间检验,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遗憾的是,由于江河淤积及自然灾害,赵州桥已经经过了几次重修,失去了原来的美貌,但赵州桥仍保持着它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仍然是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建筑学的杰出代表作。
赵州桥一直以来都受到河南省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了大量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使得赵州桥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保留,也使其成为许昌最具文化地标的名胜古迹。
赵州桥是中国古代精良的木拱桥,是中国木拱桥建筑技术和工程智慧的典范,它极其美观,古朴自然,是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文化的瑰
宝,也是中国明代建筑史上的杰作,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赵州桥的经历,启发了海内外的工程建筑学家,受到了海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也成为许多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 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 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 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 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
桥长50多米
赵州桥是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之一,又名安济桥,也叫大石拱桥,坐落在河 北省石家庄东南约四十多公里的赵县洨河之上。它 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 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也是中国十大 名桥之一。 这座桥建于隋开皇大业年间,由一名普通的石 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 岁月中,虽然经历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 冰雪风霜的侵蚀和八次地震的考验,却仍然安然无 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相互缠绕 吐出美丽的水花
前爪相互抵着 各自回首遥望
双 龙 戏 珠
隋匠天工落奇桥,饮尽世代洪水恶。
石骨长虹映燕赵,风雨梳妆岁岁立。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 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
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
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 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 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 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 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 一样。
河面宽37米
在大桥洞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型的小桥洞,又叫做“敞肩
拱”,直到19世纪中叶,才在欧洲国家出现,比赵州桥晚1200
多年。
大 桥 洞 小桥洞
赵州桥简介50字

赵州桥简介50字
赵州桥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是中国明清历史上用扇架梁结构建筑的大型木质桥梁,也是中国九大古桥之一。
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赵州桥是为了通达对于滕州(今淄博市)与营口(今天龙口市)两座城市,以及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方便民众出行和行货而建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县河上的大型木质桥梁。
赵州桥是一座典型的扇架梁结构,长140.6米,宽8.6米,由100多根横木架空,横木上承重石板隔桥面,桥身造型美观,宛如一只巨大的枝状翅膀,其扇形桁架梁结构非常巧妙,几百根横木其间穿插,使桥面牢固又十分稳定,桥面上还铺设有六根白石板,每根石板的重量都达到十几公斤,极具艺术感。
赵州桥历经无数风雨,至今仍桥面完好无损,其质量之好堪为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杰作,亦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古桥梁之一。
赵州桥内环连续7座立交桥,由省政府出资修建,增大了历史文化吸引力。
赵州桥登上2005年首届中国工程重大结构百余年险桥登记表,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州桥为淄博打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桥的存在也让淄博的古朴风采苍然可见,被誉为“中国十大桥”之一,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淄博政府也制定了若干保护和维护政策,以确保赵州桥永久保存成为山东省文化名片。
赵州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桥梁,我们应该对其有一定的尊重和爱护,赵州桥的存在象征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也象征着中国人不断
持续的发展,希望赵州桥可以一直安全平安的长久存在,让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录得以永久的保留。
三下11课赵州桥课文笔记

三下11课赵州桥课文笔记一、赵州桥简介赵州桥位于中国河南省桐柏县城西南13公里的滏河上,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古桥。
这座桥由南北两座石桥拱联组成,总长亩许,宽12.9米,高7.3米,桥栏石刻上刻有一组楷书对联,纵横矩阵排列,镂刻精细,为中国石刻艺术的珍品。
1.1 赵州桥的历史赵州桥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期,因为在当时的桐柏县城址还没有形成之前,赵州桥就已经存在了。
赵州桥曾多次遭到洪水冲毁,但每次都得到修复和重建,因此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1.2 赵州桥的建造技术赵州桥采用了独特的悬索结构,桥上的顶部有哨兵房,以及观光亭和神龛,使得桥梁不仅具有交通功能,也具备了居住和娱乐功能。
二、赵州桥的文化价值赵州桥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具备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以下是赵州桥的文化价值的几个方面:2.1 建筑艺术赵州桥采用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技术,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桥栏上的石刻对联也展示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
2.2 历史意义赵州桥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见证了河南地区的发展和变迁,也是中国古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赵州桥,可以了解当时的交通状况和经济繁荣程度。
2.3 文学作品赵州桥曾经是许多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他们在赵州桥上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和散文。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景象和风土人情,也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传统。
三、赵州桥的保护与修复为了保护和修复赵州桥,多次进行了相关工作。
以下是赵州桥保护与修复的几个方面:3.1 历史重建赵州桥在历史上多次遭到洪水冲毁,但每次都得到了修复和重建。
这些工作非常细致和精湛,使得赵州桥能够保存至今。
3.2 文物保护赵州桥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同时,也加强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确保赵州桥的安全。
3.3 旅游开发赵州桥也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这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对赵州桥的保护和修复力度。
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名称是以所在地命名的。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赵州桥全长64.4m,跨径37.02m,拱顶宽9m,拱矢高度7.23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小拱,即敞肩拱,这就使其比实肩拱显得空秀灵丽,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碑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
赵州桥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
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桥上有很多的东西,类型众多,丰富多彩。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简介摘要:历经千年的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它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本文主要从赵州桥的建造背景,使用功能,受力特性,建造技术及社会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介绍,并指出了石拱桥的一些缺点及改进办法。
关键字:赵州桥敞肩式力学性能历史地位一、赵州桥的背景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波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年至公元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赵州桥全长64.4m ,净跨37 02m ,弧矢7.05 m 。
弧半径27.7 m ,大弧拱的二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伏拱.两小拱的半径分别为2.3 m 和1.2m ,跨度分别为3.81m 和2.85m。
桥高与跨度呈1:5的比例,这样既便于行人来往,也便于车辆通行;拱顶高,又便于桥下行船。
敞肩式的结构赵州桥建成距今已1400多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7.6级地震时,这里也有4级以上地震,而赵州桥却完全没有被破坏。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屹立千年不倒。
赵州桥自重2800吨,但是是赵州桥的桥基是建筑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层上,既没有打桩,也没有其他石料,桥台仅用五层高1.55米的桥台砌成,桥基很牢,结构简单。
在1350年前,李春就敢用这样天然地基来承担大桥的全部重量,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李春的名字也永远留在人们脑海里,这是人类造桥史上的一大奇迹。
二、赵州桥的简要介绍(一)使用功能的介绍隋代大业年间,赵州号称“四通之域”,当时的赵州是华北的交通咽喉,横跨赵州的渡河便成了百舸争流的交通大动脉。
于是跨河大桥赵州桥,造桥大师李春率领能工巧匠,开始创造这个人类土木工程史上的壮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
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
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
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
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
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