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律动活动教案:三只羊
三只羊幼儿园中班律动活动教案

三只羊幼儿园中班律动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律动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为“三只羊”律动游戏。
通过模仿三只不同性格的小羊,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模仿小羊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在模仿小羊动作的过程中,保持音乐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乐播放设备、小羊手偶、铃铛。
学具:每组一套小羊手偶、铃铛。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牧羊人,带领幼儿进入“羊群”的世界,讲述一个关于三只小羊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羊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三只羊》的音乐,示范模仿三只小羊的动作,讲解动作要领,让幼儿跟随音乐模仿。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幼儿轮流扮演三只小羊,其他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模仿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律动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三只羊”律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节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邀请各组幼儿进行展示,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六、板书设计1. 《三只羊》律动活动2. 内容:三只小羊的特点音乐节奏模仿动作团队协作游戏规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扮演三只小羊,模仿动作,感受音乐节奏。
2. 答案:无固定答案,家长可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节奏,如心跳、走路等,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模仿小羊动作的过程中,保持音乐的节奏感。
3. 作业设计中的家长参与和指导。
2024年三只羊幼儿园中班律动活动教案

2024年三只羊幼儿园中班律动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律动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主题为“动物欢乐舞”。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三只羊,学习羊的叫声和动作,通过模仿,创编简单的律动舞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只羊的基本特征,能模仿羊的叫声和动作。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精神,提高身体协调性。
3. 激发学生对动物和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羊的动作模仿和节奏感培养。
教学重点:三只羊的特征、叫声和动作的学习,律动舞蹈的创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卡片、音乐播放器、铃铛。
学具:手帕、头饰(羊角)、彩色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牧羊人,带领学生进入“草原”,介绍三只羊。
引导学生观察羊的特征,模仿羊的叫声和动作。
2. 认识三只羊(5分钟)教师展示动物卡片,让学生说出三只羊的名字和特征。
学习羊的叫声,进行模仿。
3. 学习羊的动作(5分钟)教师示范羊的动作,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模仿。
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4. 律动舞蹈创编(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根据羊的动作,创编简单的律动舞蹈。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互相交流。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展示创编的律动舞蹈,讲解动作要领。
学生跟随音乐,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三只羊的特征、叫声和动作。
2. 律动舞蹈的基本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家长参与模仿羊的叫声和动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模仿羊的叫声和动作,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动物特征的认识,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其他动物,进行拓展延伸。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共同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在下一节课中,可尝试引入其他动物,让学生进行更多有趣的律动创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学习羊的动作3. 律动舞蹈创编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角色扮演:教师应充分投入到牧羊人的角色中,通过生动的表演,带领学生进入情景。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三只羊》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三只羊》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趣味数学》第四章《比较与分类》第三节《三只羊》。
教学内容详细讲述了三只羊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学习比较、分类及简单的数字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三只羊的特点,学会比较和分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比较和分类,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三只羊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三只羊玩具、数字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三只羊》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三只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故事内容,让幼儿观察三只羊的特点,引导幼儿学会比较和分类。
3. 实践:(1)分发三只羊玩具,让幼儿观察、比较、分类。
(2)组织幼儿进行“找不同”的游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简单的数字题目,让幼儿理解数字的概念。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三只羊,并进行比较、分类。
7. 互动: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三只羊》2. 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分类(2)培养观察力、想象力(3)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3.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比较、分类的运用重点:故事内容的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三只羊的画,并进行比较、分类。
2. 答案:(1)画出三只不同颜色、大小的羊。
(2)对画中的三只羊进行比较、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三只羊》让幼儿学会了比较和分类,观察力、想象力得到了锻炼。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1. 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比较、分类实例,进行分享。
2. 组织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三只羊》幼儿园教案(精选15篇)

《三只羊》幼儿园教案(精选15篇)《三只羊》幼儿园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理解故事,了解主要角色与情节。
2、感受不同角色语言的变化,理解大、中、小,恶狠狠等词的意思。
3、享受听故事的乐趣,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小、中、大羊、狼各一只。
背景图一副。
【活动过程】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提托、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
师:宝宝们,听谁来了?“的笃、的笃、的笃”,谁呀?(幼:喜羊羊;师:喜羊羊这么小,我们叫它小羊吧!)“踢托、踢托、踢托”,又有谁来了?“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来了几只羊?(幼儿集体回答)2、通过比较认识大羊、中羊、小羊。
宝宝们仔细地看看,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可用动作提示)二、感知理解童话故事。
(注意教师讲述的.语气)1、操作羊和狼的图片,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故事开始——中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师:今天,这三只羊发生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师讲述。
提问:A、山脚下住着谁?它们到哪里去吃草?B、谁来了?跟小羊、中羊说了什么?过渡:大灰狼是怎么说的?小羊和中羊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2、教师运用不同的角色语言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大灰狼听见了小羊的脚步声,说了什么呀?(谁呀?——语气粗而干脆)小羊怎么回答的?(我是小羊——轻轻的、很温柔)大灰狼还问了什么?(你来干什么?——凶的样子)小羊怎么说?(我上山来吃草)大灰狼又怎么说了呢?(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更凶,瞪眼、张开爪子)(恶狠狠)谁来做做恶狠狠的样子呢?(很凶、凶巴巴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大灰狼吧!(师扮小羊,幼扮大灰狼讲述:一天,小羊到山上来吃草,……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小羊听见了是怎么做的呢?(小羊很害怕,吓得逃到下山去了。
)谁来做小羊的?引用故事中的对话,过了一会儿,……又恶狠狠地说:“……”中羊怎么样呢?(运用同样的方法来感受中羊和大灰狼的对话)三、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的结尾。
2024年中班律动活动教案三只羊

2024年中班律动活动教案三只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律动活动教材》第四章“动物朋友们”,详细内容为“三只羊”的故事及律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只羊”的故事情节,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故事中的角色。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集体律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3. 培养学生对动物朋友的关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情节与动作的融合,团队协作完成律动。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学会律动动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挂图、音响设备、动物头饰。
学具:小羊玩偶、沙锤、节奏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讲述“三只羊”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邀请学生扮演故事角色,进行简单互动。
2. 律动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三只羊”律动,学生跟随学习。
分组练习,学生相互指导,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动作,进行讲解和示范。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动作要领。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律动练习,教师观察并指导。
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鼓励和表扬。
5. 团队协作(5分钟)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扮演一只羊,完成相应的动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完成“三只羊”的集体律动。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三只羊”2. 律动动作要领3. 团队协作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三只羊”律动,并用手机录制视频。
2. 答案:视频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创编新的律动动作,进行分享和展示。
组织类似主题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律动教学3. 例题讲解4. 团队协作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语言表达:使用生动、形象的的语言,描绘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只羊幼儿园中班律动活动精品教案

三只羊幼儿园中班律动活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律动教材》第四章“动物运动会”,主要围绕三只羊的律动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三只羊的简单动作,如跳跃、拍手、转圈;学唱三只羊的主题歌曲;通过模仿三只羊的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三只羊的特点,学会模仿其动作,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使其能够跟上音乐的节拍进行律动。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在模仿三只羊的动作时,能够保持节奏感和团队协作。
重点:学习三只羊的简单动作,学唱主题歌曲,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只羊的卡通图片、音乐播放器、小羊玩偶。
学具:幼儿用小羊手偶、彩色圆圈(用于标记位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扮演小羊,教师扮演羊妈妈,共同进行“小羊找妈妈”的游戏。
2. 学习三只羊的动作(10分钟)教师展示三只羊的卡通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其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跳跃、拍手、转圈等基本动作,并注意提醒幼儿保持节奏感。
3. 学唱主题歌曲(10分钟)教师播放三只羊的主题歌曲,引导幼儿跟唱。
教师分段教唱,帮助幼儿掌握歌词和旋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三只羊的律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邀请部分幼儿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5. 团队协作游戏(10分钟)教师设置障碍,让幼儿分组进行“三只羊过河”的游戏。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集体荣誉感。
六、板书设计1. 三只羊的卡通图片,标注其特点。
2. 三只羊的动作要领,如跳跃、拍手、转圈。
3. 主题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练习三只羊的律动,学唱主题歌曲。
作业题目:演唱三只羊的主题歌曲,并展示三只羊的动作。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正确演唱歌曲和展示动作。
2. 课堂作业:绘制一幅三只羊的画,要求色彩鲜艳,形象可爱。
幼儿园中班教案《三只羊》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三只羊》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趣味数学》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三只羊”的数学故事。
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三只羊的数量关系,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掌握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卡片、数字卡片、羊的图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只羊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三只羊有什么特点呢?2. 新课内容(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故事卡片,理解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例题讲解:第一只羊加第二只羊等于多少只羊?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加减法运算。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数字卡片。
各组展示成果,交流分享。
引导学生反思本次课程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情境:三只羊2. 数量关系:加减法运算3. 例题:第一只羊 + 第二只羊 = 多少只羊?七、作业设计(1)第二只羊第一只羊 = 多少只羊?(2)第三只羊 + 第一只羊 = 多少只羊?答案:(1)1只羊;(2)4只羊。
2. 作业要求: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
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数量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家长参与: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类似的数学题目,加强家校合作。
三只羊幼儿园中班律动活动教案

三只羊幼儿园中班律动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律动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为“三只羊”律动活动。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三只羊的叫声、动作及节奏感,通过模仿、创新等环节,培养幼儿的听觉、视觉、动作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掌握三只羊的叫声、动作及节奏感。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三只羊的动作协调及节奏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只羊的叫声、动作及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三只羊头饰、节奏棒、铃铛。
2. 学具:每人一根节奏棒、一个铃铛。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入“羊村”,讲述羊村的趣事,引导幼儿模仿三只羊的叫声。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三只羊的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节奏感。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跟随教师模仿三只羊的叫声;(2)幼儿跟随教师学习三只羊的动作;(3)幼儿分组,用节奏棒和铃铛进行节奏练习。
4. 创新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自主创编三只羊的动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5. 小组展示(10分钟)各小组轮流展示创编的三只羊动作,其他幼儿为其加油鼓掌。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和节奏感。
六、板书设计1. 三只羊的叫声:咩咩、咩咩、咩咩咩;2. 三只羊的动作:跳跃、拍手、转圈;3. 节奏感:强弱、快慢。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三只羊的动作,并录制视频。
2. 作业题目:创编一个新的三只羊动作,下周上课时展示。
答案示例:小羊动作:左手叉腰,右手举过头顶,左右摇摆;中羊动作:双手交叉在胸前,上下跳跃;大羊动作:双手握拳,左右摆动,同时脚跟着地跳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2.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家庭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律动活动教案:三只羊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快慢不同的节奏,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羊、大羊、老羊走路的不同。
2、在活动中感受战胜大灰狼的喜悦,有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小羊、大羊、老羊的图片,大灰狼的头饰。
2、相关音乐。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
1、讲述故事:
2、完整欣赏音乐:故事里还藏了好听的音乐,听一听,音乐有几段?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分段欣赏音乐,用动作表现三段音乐的不同:
1、边放音乐边出示图片:听一听谁来了(小羊),它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自由表现后集体练习。
)
2、用同样的方法学羊爸爸、羊爷爷走路。
3、完整表演:山坡上有很多青草,我们跟着三只羊一起去吃草吧!听,谁先上山,我们就跟着它一起上山。
(不断变换音乐,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
)
三、感受战胜大灰狼的喜悦。
1、你们吃草吃得开心吗?草的味道怎么样?一起做做高兴的样子。
2、播放恐怖音乐一位小朋友扮演大灰狼出场:谁来了?小羊心里怎样?
3、小羊、大羊、老羊们不要害怕,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付它。
想想怎样才能打败大灰狼?
4、教师与幼儿一起做顶、踢、撞的动作。
5、总结:你们真能干,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如果再遇上大灰狼,我们就团结起来用刚才想的办法对付它。
四、完整表演后结束:
1、师:现在我们继续吃草吧!
2、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下山吧!(幼儿边听音乐完整地表演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