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物理量的原则与方法新课标人教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完整word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现在我们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人教版教材,而且教材又刚刚进行了调整,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具体表现为: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

相当于将力学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知识技能点”。

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了解、认识、理解,“基本技能点”一种:独立操作。

另外,在基础知识点中,还有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低的要求: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角落。

在《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

每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探究)”来要求。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但必须以能简化问题、方便解决为原则。

3)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4)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的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远小于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5.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 = t2 - 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XXX、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

常见的有电火花打点记时器和电磁打点记时器,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和素质培养具有重要
意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教学,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呢?
首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
生通过实验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规律,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增加实验课程的时间,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感受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学是一门探索未知的学科,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再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科学知识、科
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引导他们理性思考,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批判精神。

总之,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位老师能够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部编版初中物理公式、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物理公式、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物理公式、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二、密度公式(ρ水=1.0×103 kg/ m3)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三、重力公式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 F1 /F2=l2/l1五、动滑轮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六、滑轮组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七、压强公式(普适)P=F/S固体平放时F=G=mg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九、浮力公式(1)F浮=F’-F (压力差法)(2)F浮=G-F (视重法)(3)F浮=G (漂浮、悬浮法)(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十、功的公式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十一、功率公式P=W/tP=W/t=Fs/t=Fv(v=P/F)十二、有用功公式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十三、总功公式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 总=P总t十四、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η=P有/ P总(在滑轮组中η=G/Fn)(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十五、热学公式C水=4.2×103J/(Kg·℃)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W=UIt=Pt=UQ (普适公式)(5)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6)U1/U2=R1/R2 (分压公式)(7)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 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103kg/m3(3)1kw·h=3.6×106J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学好物理的因素首先是态度、信念、意志,其次才是方法、思维。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知识点汇总本文档汇总了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掌握相关内容。

以下是各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概述:第一章粒子与原子- 物质的组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云、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 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的关系- 原子的量子化结构- 粒子的带电性质- 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变化及放射性衰变第二章运动的基本法则- 物体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牛顿三定律-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自由下落-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物体在弹簧力作用下的振动- 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抛体运动第三章动量与能量-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 能量和功的概念- 功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功与势能的关系- 功与动能的关系- 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第四章电磁场中的电荷和电流- 电荷、电流和电阻的概念- 电阻与导体的关系- 电阻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概念- 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计算- 电磁场的概念- 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第五章性质差异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概念- 物体的浮力和浮力的计算- 气体压强和布鲁斯特角的概念-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 物质内部常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凝华、升华、溶解第六章波和光的本质-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概念- 声波和光波的特性比较- 波的传播和波的频率、波长、波速的关系-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和斯涅尔定律-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 光的偏振和光的电磁波性质以上是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为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请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实践和巩固。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章节基本概念整理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章节基本概念整理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章节基本概念整理一、第一章:物理学基本概念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物理学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 什么是物质?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基本要素,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

3. 什么是物理量?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特性的量,如长度、时间、质量等。

4. 什么是单位?单位是用来量度物理量的标准,有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5. 什么是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是自然界事物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统计性质,可用数学公式表示。

二、第二章:运动的描述1. 什么是位移?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连线长度及方向。

2. 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描述。

3. 什么是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和时间变化量的比值,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4.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时间相等的任意两个时间内所走过的位移相等。

5. 什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或减少)的大小相等。

三、第三章:力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力?力是描述物体相互作用时具有的量,有大小和方向,用N(牛顿)表示。

2. 什么是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的相互作用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什么是弹力?弹力是一种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当物体恢复原状时,弹力也消失。

5. 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物体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受到外力作用。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章节基本概念的整理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物理_新人教版__教材.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_新人教版__教材.课标解读

评估
提出问题
科 学 探 究 的 要 素
交流与合作
科学探究过程中蕴含的能力体系
●初步的观察能力
●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
●初步的信息搜集能力 ●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初步的合作交流能力
初中物理
科学探究呈现的特点
●初中物理以科学探究为主,大多数 涵盖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 ●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渗透了科学 方法的培养。
能 量 一 级 主 题 解 读 体 例
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2、机械能 3、内能
4、电磁能 5、能量守恒 6、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 、 能 量 、 能 量 的 转 化 转 移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认识到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理想的物理课堂
•3、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
•4、三维目标的达成度高
敬请各位领导和同行多 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4、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 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 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它解释某 些热现象
三 、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内能 内 和温度的关系 能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 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计算
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精神。
物理课程的总目标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
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 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 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物理量的原则与方法
—兼谈磁感应强度为何用 B = F/IL定义
(401326)重庆市铝城中学牟长元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是从内涵角度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

概念从逻辑顺序上可区
分为基本概念和导出概念。

二者定义的方法有原则的不同。

导出概念可由形式逻辑定义,但基本概
念由于它是最前提的概念,故无法从形式逻辑去定义,而是基于实践提出的人为规定。

定义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一、辩证逻辑学在定义内容上要求的普遍原则(对基本概念、导出概念均适用)
1、定义不能与客观事实、客观规律相矛盾
2、定义要反映事物的本质
3、定义不能人为的主观杜撰。

基本概念是基于实践的人为规定;导出概念所依据的形式逻辑法
则与来源于实践。

定义某一物理概念是实践的需要,而不是纯粹头脑中的产生物。

4、定义要全面(即完备性)
物理量定义的完备性,其定义必备下述两个方面才是完成整的:必须从两个方面定义概念
⑴定性定义:要能反映出该物理量的本质特点
⑵定量定义:要给出与其它已知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即数学形式的定义式。

二、形式逻辑对导出概念定义要求的原则
总的来说,只能用确切已知的概念去正确定义未知的概念。

1、定义者的外延与被定义者的外延必须相等,即定义不能太宽或太窄。

2、定义不能是否定判断。

因为否定判断一般不能使人把握其本质。

3、定义不能是一个比喻
4、定义不能循环或同义反复(一种自身的循环)。

在形式逻辑中即为“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
接包含被定义项”。

即导出概念必须用已知概念去定义未在概念。

例如,这样同时对能量和功下定
义就有这种弊病。

“能量是物体做功的本领。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的科学”等。

因此,严格的科学定义要注意概念定义的顺序。

三、物理量定义的方法
物理量是定量化的物理概念,因此它的定义有其独具的特点,即“完备性”,由定性定义和定
量定义构成。

1、基本概念物理量的“定义”方法。

基本物理量的定义是基于实验的人为规定,可以不遵守形式逻辑法则。

从“完备性”考虑,基
本物理量的定义应有:
定性定义:是人为规定物质及其运动的某一基本的本质属性。

定量定义:操作性定义的要求是:人为规定单位标准;有时还须人为给定数值的定量计算式。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