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期间饮酒致胃出血1例
药理学案例分析作业

药理学案例分析作业导言: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是一种非处方药,其广泛应用于抗炎、镇痛和抗血栓形成等领域。
然而,阿司匹林也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出血、氨基酸代谢紊乱等。
本文将通过一个阿司匹林应用的病例,探讨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以及其不良反应。
病例:一位54岁的男性患者,主诉持续的头痛和反复发作的胸痛。
患者被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并已接受过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治疗医生建议他每天口服阿司匹林以预防进一步的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
然而,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了胃肠道出血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是一种COX-1和COX-2双重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TXA2生成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通过这种抑制作用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
然而,在抗血小板聚集的同时,阿司匹林也抑制了胃黏膜中COX-1酶的活性。
胃肠道出血的发生机制:胃黏膜中的COX-1酶参与了前列腺素的合成,这种前列腺素在胃黏膜维持正常的血流和黏液分泌中起重要作用。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胃黏膜中COX-1酶的活性,减少了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胃黏膜血流减少和黏液分泌减少。
这种情况下,胃黏膜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损害,从而引发胃黏膜炎症,甚至出现胃溃疡和胃出血。
预防和管理胃肠道出血的策略:为了减少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肠道出血的风险,患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在阿司匹林的应用过程中,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如奥美拉唑,以减少胃酸的分泌。
2.定期检查并监测血常规和粪便隐血试验,以及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胃肠道出血。
3.当胃肠道出血发生时,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并给予必要的处理,如止血剂。
结论: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药物,确实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出血的发生也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阿司匹林会用才治病

阿司匹林会用才治病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第7期文/ 杨宇芬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明星药物”。
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它的正确用法和某些新用途,因而影响效果。
因人而异目前认为,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症和有吸烟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适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但对于没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健康人,阿司匹林反而会增加出血危险,因此,不可把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保健药。
注意禁忌症以下几类人不宜服用阿司匹林: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者应禁用;曾患过脑溢血或近期内做过眼科、内脏、颅内手术者禁用;平时牙龈或皮肤经常出血者、对阿司匹林过敏或有哮喘病史者应慎用。
合理搭配有些药物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服:与维生素B1 同服,会增加胃肠道反应;与抗凝药双香豆素合用,易致出血;与降糖药D860 同用,易致低血糖反应;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与速尿同用,容易造成水杨酸中毒。
注意副作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即使是小剂量,亦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并可导致溃疡,进而导致出血或穿孔,尤其是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而可能导致明显的出血。
凡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应定期复查血小板;有消化系统症状时,应做大便潜血试验。
服用剂量从5 毫克起阿司匹林就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至100 毫克时血小板全面被抑制,超过325 毫克或500毫克时出血危险加大。
服用以小剂量为宜,每日1 次,每次不超过25 毫克,且在餐后服用,不可空腹服用。
为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服用剂型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最佳,或用水溶片剂。
可作“急救”药心脑血管病猝发时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缺血性中风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
在心梗发生后早期服用150 毫克以上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死亡率23%;而在脑梗塞发生后48 小时内,口服150~325毫克阿司匹林,不仅可以降低死亡率,还可以降低致残率。
吃阿司匹林能喝酒吗

吃阿司匹林能喝酒吗关于《吃阿司匹林能喝酒吗》,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斯匹林是如今大伙儿眼里的一种红药,十分火爆,因为它对大部分病症都是有一定医治功效,像发烧感冒、清除静脉血栓、止疼等,在其中,令人看好的就是他止疼的功效,可是,阿斯匹林也是有很大毒副作用,它对心脏、肾脏功能、胃粘膜等都是有一定危害功效,因而,要谨慎使用;并且,在吃完阿斯匹林后不可以饮酒,下边由网编来详解一下有关状况吧。
副作用阿斯匹林是一种有悠久的历史的镇痛药。
因为内服后容易消化吸收,在全身组织遍布广,功效强,阿斯匹林在临床医学上被普遍用以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疼、风湿热、亚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医治。
伴随着阿斯匹林的广泛运用,其副作用也慢慢增加,因而,在应用阿斯匹林医治各种各样病症的时,要严实监控其副作用。
阿斯匹林更为关键的副作用便是胃粘膜损害造成的消化道出血。
假如服食阿斯匹林后饮酒,这类副作用经常被变大。
可是我们要记牢无论怎样在服食阿斯匹林期内也不是可以喝酒的。
除开阿斯匹林不可以白酒一起服食以外也有许多药品在吃药期内不是可以饮酒的,也有便是降血压药,降血糖药及其安定片这种全是不能和乙醇一起服食的。
阿斯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是一种乳白色结晶体或晶形粉末状,无臭或微带冰醋酸臭,微溶解水,溶于于酒精,可溶解医用乙醚、氯仿,溶液偏酸。
本产品为水杨酸钠的化合物,经近百年老的临床医学运用,证实对减轻轻微或轻中度疼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及经痛实际效果不错,亦用以发烧感冒、流感等发热病症的降烧,医治风湿关节痛等。
近些年发觉阿斯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效果,能阻拦血栓形成,临床医学上用以防止短暂性脑缺血灶发病、心肌梗死、人工服务心脏心脏瓣膜和静脉瘘或别的术后血栓的形成。
说说百年老药“阿司匹林”

说说百年老药“阿司匹林”百年老药阿司匹林从1899年开始应用到临床,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尤其是作为抗血小板药物,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一、“他汀”稳定斑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经典组合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激活、聚集,从而在局部形成血栓,会导致该动脉完全闭塞,引起该动脉供血器官组织缺血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脑梗死)。
他汀类药物可稳定斑块,使斑块不破裂;抗血小板药物则使血小板不会聚集形成血栓,二者缺一不可,它们构成了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
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在于:每天服用75~150毫克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但不影响前列腺环素的合成。
血栓素A2具有强烈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的作用,而前列腺环素则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管的作用,所以小剂量阿司匹林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而大剂量阿司匹林会抑制前列腺环素的合成,带来相反的药用效果。
二、75 ~150毫克/日——抗血小板最佳剂量大量的临床试验显示,对大部分患者(包括慢性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来说,阿司匹林75 ~150毫克/日可有效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使病死率降低25%。
这一剂量也可降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
临床实践证明,患者服用更高剂量的阿司匹林,疗效不会进一步增加,而副作用的发生却大大增加。
因此在预防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中,患者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即长期应用75~150毫克/日,以达到最大疗效,而毒副作用则减至最小。
有少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即服用阿司匹林不能降低其血小板聚集率,则可以服用氯吡格雷或丹参等其他药物。
当然,其他药物也可能存在抵抗现象,这是由基因决定的,是药物疗效的个体差异。
阿司匹林是目前唯一有明确证据并被指南强烈推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且价格低廉,效价比极高,应该尽早、合理使用。
联合应用达肝素钠、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1例

联合应用达肝素钠、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男、68岁,因左侧肢体乏力、头晕1天于2009年12月3日入院。
患者既往有脑梗塞病史5年,慢性胃炎、高血压10年,平时服用阿司匹林、硝本地平、血塞通等药。
体检:体温36.6℃,脉搏7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90mmHg。
神志清晰,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
两肺呼吸清晰,心率74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心尖部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腹部无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言语欠流利,左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左巴宾斯基征〔+〕。
血常规血红蛋白134g/L,红细胞5.5×1012/L,白细胞10.8×109/L,血小板214×109/L,头颅MRI提示右基底节区梗塞。
凝血全套正常。
入院后予达肝素钠﹙瑞典法玛西亚普强公司﹚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阿司匹林片100㎎,每日一次,血塞通0.4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12小时后,患者出现解柏油样便约350ml。
血压90/60mmHg.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9g/L,红细胞3.8×1012/L,白细胞13.1×109/L,血小板119×109/L。
考虑消化道出血,估计与抗凝治疗有关,立即停用阿司匹林、达肝素钠,嘱禁食,给予吸氧,静脉补液,静注奥美拉唑,静脉泵入生长抑素,口服凝血酶。
在口服凝血酶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暗红色血液,约500ml。
立即测血压75/5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给与心电监护,口服云南白药、去甲肾上腺素等药,静脉滴注血凝酶2U,并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2U及补液。
第二日大便2次,均为柏油样便,约400ml,血压波动于90~100/55~70mmHg,心率112次/分,血氧饱和度99%。
继续扩容,补充血容量,输红细胞等。
4天后,患者消化道出血逐渐停止,大便潜血[-],继续观察。
吃了哪些药千万不能喝酒?

吃了哪些药千万不能喝酒?春节是全球华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
节日期间亲友相聚,难免饮酒助兴,实在是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您正在服用以下药物,那就还是请您不要喝酒了,因为这样可能引发严重反应,严重时甚至致命。
下面我给大家好好说说这几类可能和酒精发生反应的药品。
一、头孢类抗生素在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一定要避免与酒精接触,这里所说的接触既包括喝酒也包括皮肤大面积接触酒精,否则会发生双硫仑反应。
没错,就是这么严格。
因为曾有报道患者口服头孢期间使用酒精擦身体造成双硫仑反应的案例。
双硫仑反应可以表现为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使人致死。
二、硝咪唑类药物在服用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硝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期间如果喝酒也可能引发双硫仑反应,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这一类药物常常使用在对抗厌氧菌感染,尤其是口腔科、外科常用,请一定大家注意。
三、抗血小板、抗凝药如果你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华法林等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请不要饮酒,因为饮酒后酒精可以刺激胃酸大量产生,严重时发生胃出血,服用以上药物的患者可能胃出血情况难以控制最终危及生命。
四、降压药如果你正在服用复方降压片、肼苯哒嗪、硝苯地平、米诺地尔、地巴唑、呋塞米等降血压药,请不要喝酒。
因为饮酒可以使小血管扩张、血容量减少、血压骤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昏厥,严重时发生休克。
五、降糖药如果你正在服用优降糖、二甲双胍或注射胰岛素等降糖药请不要喝酒。
因为可能会引起血糖下降过快,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昏迷危及生命。
同时双胍类降血糖药与酒精同服还可能引起乳酸酸中毒。
六、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可使血清胃泌素分泌增加,同时酒精也可使血清胃泌素大量分泌,二者同服致胃泌素浓度急剧增加、产生更多胃酸,胃酸损伤胃黏膜造成出血,严重时危及生命。
七、抗过敏药如果你正在服用苯海拉明、扑尔敏、氯雷他定、克敏灵等抗过敏类药,请不要喝酒。
阿斯匹林

阿司匹林长期服用?眼下,在中老年人当中,刮起一股新的保健风,即每天口服小剂量的肠溶阿司匹林以防脑血栓。
听说阿司匹林确有这个作用,却没有想到老爸老妈早已经行动起来,一天一片地吃着。
我问他们:了解小剂量阿司匹林为什么能防脑血栓吗?知道它不能与哪些药物合用吗?知道什么人不宜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吗?老爸老妈瞪着迷惑的眼睛望着我,只顾一个劲儿地摇头。
看来,大多数的中老年人像老爸老妈一样,对于这种保健方法,他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阿司匹林问世已百余年,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常用药。
近年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除具有传统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外,还具有诸多新用途,特别是阿司匹林肠溶片(以下简称阿司匹林),能防治多种中老年的常见病,在保健方面大显身手。
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持血液畅通,从而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另外,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还可用于防治癌肿、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等疾病。
小剂量阿司匹林并非人人皆宜。
虽然肠溶阿司匹林是在肠道溶解,避免了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但是由于它所具有的抗凝血反应,使得它对胃的间接刺激还是有的。
解放军总医院的一项临床观察发现,常服肠溶阿司匹林的患者易损伤黏膜,尤其是老年人更易发生胃肠黏膜糜烂和溃疡。
因此,常服阿司匹林应注意其引起的出血倾向。
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或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者,均不应服用阿司匹林。
在进行各种手术治疗之前,也应停服该药。
近期做过手术,特别是眼科、内脏、颅内手术的人,不应服用阿司匹林。
血压高于170/110mmHg、患有严重动脉硬化者,不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脑出血。
有些药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
人老了,免疫功能逐渐减退,因此,老年人患病率高,有的甚至患多种疾病,一次口服六七种药的老人并不鲜见。
所以,欲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者必须了解哪些药物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
口服降糖药(甲磺丁脲、优降糖等)。
阿司匹林可促进肝糖元合成及胰岛素分泌,增加降糖作用,使血糖急剧下降,严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休克,危及生命。
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心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分析患者临床材料,找出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汇总。
结果:统计数据发现,70岁以上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概率大于70岁以下,差异显著(P<0.05);药物使用超出3个月以上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联合用药治疗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概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会导致消化道出血,出血与患者年龄、用药时间和使用方式相关,因此对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要积极进行干预。
【关键词】心血管;阿司匹林肠溶片;上消化道出血;研究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多由于吸烟、糖脂代谢异常、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年龄(50岁以上或绝经后女性)、遗传、环境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引起心脏及大脑出现一系列缺血性或出血性的疾病【1】。
其中常见的有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及脑血管意外(梗死、出血)等。
对于心血管病人往往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就是常见的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基础药物,使用人数众多。
但是药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对患者有利的防治作用,又有对患者不利的不良反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药物治疗的关键。
无不良反应的药物是没有的,获益>风险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采用有效方式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本文就具体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心血管病患者,现将具体情况进行汇总: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心血管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人,女性患者56人,患者年龄46-86岁,患者平均年龄(67.62±2.34)岁,患者平均病程(7.5±0.5)年,所选患者均存在心血管疾病,本次实验研究患者本人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期间饮酒致胃出血1例
发表时间:2012-06-18T10:33:44.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綦惠斌
[导读] 阿司匹林(Aspirin,ASP)又称乙酰水杨酸(ASA),是常用的历史悠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
綦惠斌(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002)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179- 阿司匹林(Aspirin,ASP)又称乙酰水杨酸(ASA),是常用的历史悠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
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减少血栓素Az ( XAz)的生成,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如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偏头痛,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近年又发现阿司匹林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其他一些作用。
几十年来一直是临床上久盛不衰药物近年来,新的药理作用发现,临床用途日益广泛,随着阿司匹林的普遍应用,近年来,新的药理作用发现,临床用途日益广泛,该药所致胃肠粘膜损伤倍受临床医生关注。
病例
李先生在女儿的婚宴上开怀畅饮,不想20分钟后就出现呕吐、胃痛,继而出现便血,亲属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急诊科,经检查诊断为胃出血。
抢救结束后,李先生被转到了消化内科。
他还有些纳闷,自己以前酒量还可以,虽然退休后控制饮酒,可这次怎么喝得不多就胃出血了呢?原来,在近几年来,为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经朋友推荐,一直在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
加上近几日患了重感冒,早、中、晚都在服用含有ASP成分的药物。
讨论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胃炎、隐性出血、加重溃疡形成和消化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因为阿司匹林在胃内分解成乙酰水杨酸,对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1]。
发病机制为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1,减粘膜前列腺素(PG)的生成,刺激胃肠道粘膜,穿透胃粘膜上皮细胞膜,主要影响了黏膜的防御因子,影响黏膜细胞分泌粘蛋白和表面磷脂削弱了胃黏膜屏障,同时抑制胃、十二指肠上皮碳酸盐的分泌,减弱了上皮修复和更新[2]。
因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合成,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而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诱发出血。
异常增多的白三烯及自由基对粘膜有毒性作用,减少肝脏凝血酶原的合成[3]。
长期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胃、十二指肠粘膜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4]当大量饮酒时,胃部的酒精吸减慢,酒精对已经水肿、糜烂及溃疡的胃钻膜有刺激作用,可加重阿司匹林引起的胃溃疡,甚至胃出血的症状。
一向能喝酒的李先生因此就出了问题。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肯定,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并有不少新用途发现,但根据相关文献报道,阿司匹林对胃、肾、肝、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孕妇、新生儿等各系统,各年龄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应用时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剂量,谨慎其不良反应,避免长时间和大剂量用药,以达合理用药的目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冰冰,梅琼.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国内文献分析[J].中国药师.2008,11(2):224~225.
[2]马慧芬.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J].海峡药学.2006,18(4):228~229.
[3]李军婷,李兆申,刘厚环,等.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3):151~154.
[4]张锡迎,邓淑仪,陈丽霞.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胃肠粘膜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5,24(7):6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