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尊重老师的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能够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古今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则

古今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则导读:本文古今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则,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名人尊重老师的故事13个

名人尊重老师的故事13个篇一: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关于尊师的名人故事9个

关于尊师的名人故事9个范文1:题目:名人故事中尊师的案例分析介绍:尊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名人的故事中看到这一点。
以下介绍了9个名人故事中的尊师案例。
一、孔子尊师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待老师十分尊重。
据史书记载,孔子曾经在他的老师面前表演舞蹈,以及长时间守夜练习礼仪。
孔子的尊师精神也很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学生。
二、李白尊师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
他尊重老师,尤其是李阳冰,一位著名的古文家和诗人。
他在学习作诗的时候,深受李阳冰的影响,受益匪浅。
三、范仲淹尊师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名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
他在学习文学的时候,深受张问陶、王安石等老师的影响。
他十分尊重这些老师,甚至在他的葬礼上,他的棺材上刻着“张王之门徒”。
四、周恩来尊师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他在年轻时就深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们张志新的影响。
他认为张志新的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五、毛泽东尊师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
他深受陈独秀的影响,陈独秀的抗日主义和进步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六、鲁迅尊师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尊重老师,受紫阳先生的传授,对他在文学方面的影响非常深刻,这种影响在他之后的文学创作方面也可以看到。
七、徐志摩尊师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深深地受到翁同龢和夏志清先生的影响。
八、冰心尊师冰心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散文家。
她曾经师从于梁启超先生和胡适先生,也是这些老师的精神启迪,让她成为后来的杰出作家、诗人。
九、韩愈尊师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尊重老师,他曾向颜公谦和陈什恭学习,成为后来的诗人、文学家。
分析:这篇作文主要讲述了9个名人故事中对尊师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在写作时,我主要注意故事的来源和故事的要点。
写作重点也是在这个方面,以便说明这些人如何尊重老师,以及老师对他们的价值。
名人尊师的故事

今天我给大家讲几个名人尊师的故事
1.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
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毛泽东,成为领袖后,将他一直对其有愧意的老师张干接到北京,一直在照顾他的生活,直至百年。
2.彭总穿便服见教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元帅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
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着军服才好。
”彭总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教师应穿便服。
”接见的时候,彭总穿着便服,频频向老师问好。
3.江泽民回母校看望老师
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主席乘车来到母校。
在行政楼的走廊里,江主席快步走上前,握住严峻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在洋溢着欢声笑语的会议室里,江主席询问了老师们的身体状况、工作情况。
钟光林教授住院期间,江主席还多次到医院看望。
连那么多名人都这么的尊重他们自己的老师,我们作为一个小学生,难道不是更应该尊重老师吗?老师教我们那么辛苦,我们不是
应该感恩吗?能成功的人都是尊重老师的人。
相反,不成功的人,多数是不尊重老师的人。
因为那些伟人都知道:他们的今天来自知识,而知识来自老师。
名人尊师重教的故事大全

名人尊师重教的故事大全1、居里夫人尊师的故事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
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
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
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
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
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
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
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2、鲁迅探望老师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
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
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
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3、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
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4、周恩来不忘师恩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苓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苓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苓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尊敬老师的小故事

名人尊师的故事一: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
席间毛泽东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老先生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着回答:“敬老敬贤,应该应该!”名人尊师的故事二:周恩来向老师赠款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然患脑血栓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苓逝世后,周恩来一直掂记着张家的生活。
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周恩来给张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三:朱德给老师敬礼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
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
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名人尊师的故事四:彭德怀穿便服会见教师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0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彭德怀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
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穿军服才好。
”彭德怀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穿便服。
如今有些人受旧思想的影响,瞧不起中小学教师,我们应改变这种不良风气。
”接见时彭德怀频频向老师们问好。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五:鲁迅尊敬老师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
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
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
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名人都以自己对师道的敬重和感恩之心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
下面将通过几个经典故事,向大家介绍一些名人尊师重道的事例。
一、孔子尊重陶朱公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对师道的敬重可以从他与陶朱公的故事中得到体现。
孔子曾向陶朱公学习音乐,陶朱公是当时乐府的负责人,拥有丰富的音乐造诣。
在学习期间,孔子非常尊敬陶朱公,对他言听计从。
一次,孔子因敬仰之心,急忙追随陶朱公赴宴,结果孔子受伤,陶朱公深感愧疚。
孔子则表示:“我自己情愿如此,请勿内疚。
”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对师道的尊重和坚持。
二、欧阳修师礼家风欧阳修是中国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以文学才华以及治理才能享誉一时。
他对待老师的态度令人钦佩。
在家庭教育方面,欧阳修非常尊重父亲,每天早上他起床后立即向父亲叩头行礼。
父亲因曾经帮助欧阳修写了一篇作文而病重,快要去世时他还问欧阳修:“到此为止,你能独立写作文了吗?”欧阳修坚决回答:“还没有。
”这放下了父亲的心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欧阳修尊重父亲作为老师的品质。
三、爱因斯坦与老师的情谊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令人佩服,但他对待老师的态度也是非常敬重和感激的。
在他读书期间,爱因斯坦遇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卡尔·弗里德里希·冯·魏茨赖希。
爱因斯坦对他的敬意溢于言表,一度将他视为导师并尊称为“老大师”。
在写给老师的信中,爱因斯坦表示:“我非常感谢您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世界级的科学家也能够保持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心。
四、杨振宁的“三尺讲台”杨振宁是中国杰出的物理学家,被誉为“最后的陀螺、发现宇宙左右手性的真相的人”。
他一直将敬师敬道作为自己的为人之道。
在杨振宁的演讲中,他说到:“我不可能忘记自己的老师,老师就是上帝派来的最好的礼物。
”他对于师道的敬重始终根深蒂固,他的言行也是对学术界的引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德华曾在“华仔天地”的个人日记上撰文《感谢世上每一位老师,请加油》,回忆自己生命中的老师,并说:“没有老师,不会有模范生;没有老师,不会有今日的刘德华。
”同日,他在香港举行新碟《声音》签名会时,还自爆曾被老师误会是黑社会分子,被反黑组警员召见。
华仔表示,自己小时候不是一个好学生,也不大会体谅老师。
他在文中第一个感谢“女王的教室香港版”--可立中学的训导主任蔡邓燕华,并指蔡太像日本电视剧《女王的教室》中的魔鬼老师一样可怕。
过往华仔曾犯错,被蔡太罚“记大过”及“见家长”,害得他被母亲打了十八下。
华仔说今天回想起,“心里的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感激”.而他在签名会时自爆曾被老师误会是黑社会分子,被反黑组警员召见。
原来那时华仔与六个男同学一起合称“七剑侠”,专门保护女同学,结果被人误会是坏学生。
不过,华仔在文中称,如果没有被蔡太重罚自己,他就够胆继续逃学,无心向学,甚至变成坏学生。
华仔也感谢了当年的地理及话剧老师杜国威(香港知名舞台及电影编剧),“假如没有你,或者我今天不会这么热爱演艺事业。
”同时被感谢的还有当年可立中学的班主任Miss Wan以及后来无线训练班的导师。
一张新歌《模范生》的e-card也由华仔送给天下师长。
据悉,最近刘德华已主动联络以前教过他的老师,令老师很惊讶。
华仔倡导尊师重教的日记发表后,已有歌迷随后留言。
有歌迷称,华仔新歌《模范生》写出了老师的辛酸和无奈,也写出他们为教育下一代毫不为己的付出。
“我还是比较喜欢以前老师跟学生的那种关系,该罚时罚,该鼓励时鼓励。
”也有歌迷参与探讨时下的师生关系。
毛泽东向老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塞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岑逝世后,总理一直惦记着张家人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总理给张伯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
朱德给老师让座。
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
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
然后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彭德怀穿便服接见老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彭德怀元帅身穿便服,准备去接见北京市中小学部分模范教师代表。
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穿军服才好。
”彭总说:“我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总频频微笑着向老师们问好,亲切地说:“解放军要向老师们学习,解放军要搞现代化建设,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离开老师们怎么能行呢?”鲁迅百忙中脱身探望老师。
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不论多忙,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
1902年至1909年,鲁迅远涉重洋,东渡日本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
1906年6月,鲁迅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因时间急促,在绍兴只停留了短暂的4天,但他仍从百忙中脱出身来,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尊师重道立雪程门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
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
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
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
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
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
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
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
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
”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曾子避席——孔子弟子尊敬老师的故事“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普京冒死救恩师1970年,普京考入彼得格勒大学(即现在的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大三时,他遇到了政治生命中最大的“贵人”——主讲经济学的教授安纳托利•索布恰克,虽然班里学生甚多,教授却偏偏喜欢这位性格桀骜不驯的小个子学生,并经常给普京开小灶,让同学们心生嫉妒。
毕业时,普京以一篇《论国际法中的最惠国原则》论文,赢得了索布恰克的赞誉,并让这篇论文得了“优”。
毕业前夕,索布恰克围绕普京以后的打算与他做了一次长谈,教授劝他去做一名律师或者检察官,他却说想加入克格勃。
既然如此,教授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叮嘱他,以后不管在哪里,都不要忘了5年间的师生情谊。
普京深情地对教授说:“请老师放心,如果老师有难,即使我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感动得教授泪水涟涟。
普京如愿以偿加入了克格勃,后又在彼得格勒大学工作。
其间的1989年,索布恰克也弃教从政,成功竞选圣彼得堡市市长后,将38岁的普京调到身边做市长助理。
虽有许多人对普京在克格勃的经历颇有微词,但索布恰克淡然一笑:“他只是我的学生,仅此而已。
”在恩师的精心栽培下,普京很快升为第一副市长,并兼任市政府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时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苏联作为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
让普京意外的是,叶利钦与索布恰克是政坛上的夙敌,不久恩师遭报复而垮台被监禁。
而此时,普京却很受叶利钦赏识,还被总统提升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
该职务在国安会及相关的活动中拥有广泛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总理,总理只管政府,而国安会决策的范围却超过政府。
尽管普京位高权重,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政治上的领路人,多次精密谋划救出恩师,并利用职权从芬兰租了一架飞机,在1997年“国庆节”深夜,将索布恰克营救出境送往法国避难。
做完这件事后,他已做好以叛国罪被叶利钦处以极刑的准备。
但当他将事情讲给叶利钦后,总统却对他微笑道:“知道我为什么器重你吗?因为你身上有两个优点,一是具备军人的气质与果敢,二是对于自己恩师的态度。
我仔细观察过,虽然我和索布恰克政见不合,多次在你面前故意说他的坏话,却从未见你附和过一次,这非常难能可贵和令我尊敬。
好了,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以后会有更重要的担子让你挑呢。
”也就是从这一刻,叶利钦已在脑海中选定普京就是自己最合适的继任者。
普京冒死营救恩师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他只是淡淡地说:“宁愿因忠诚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
”2000年1月19日索布恰克去世后,还不是总统的普京,又用飞机接回恩师的遗体,并公开前去吊唁。
他的敢作敢为,深深打动了俄罗斯民众和叶利钦,为他顺利登上总统宝座奠定了基础。
媒体评论说:先抛开普京在这件事上的政治品格不说,仅从他对恩师的态度上衡量,就足以说明他是个大男人,大丈夫。
叶利钦本应对普京公开站在自己政敌一面而将他打入地狱,却由衷对他产生了感动和尊敬,最终将国家最高权力交给了他,这就是心诚、真诚和忠诚产生的力量!居里夫人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
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
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
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
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