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知觉理论与设计应用案例共33页文档
格式塔的理论内容

似动现象
先后出现的两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 从前面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位置 运动的现象。
例如,我们看到灯光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 事实上是这只灯息了,那只灯同时亮了。这 种错觉是灯光广告似动的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立
惠特海默对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主体直接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 行为:有意义的整体行为
研究方法
自然观察法 现象学研究方法
心物场和同型论
格式塔连续性 完整和闭合倾向
格式塔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一、知觉原则
相似性 转换律 共同方向运动
ab c de f
ghi jkl
格式塔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二、学习理论
顿悟说 苛勒的黑猩猩的够物实验 发现黑猩猩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在初次获取食物的行为不成功 之后,并未表现出盲目的尝试—错误的紊乱动作,而是坐下来 观察整个问题情境,后来突然显出了领悟的样子,并随即采取 行动,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所谓顿悟,而顿悟学习的实 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 迁移说 苛勒认为,有机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习得的是原理或关系,而 非对特殊情境的特殊反应。 迁移是完形的迁移而非共同要素的迁移
1. 强调记忆中的组织因素 2. 强调记忆是一个记忆痕迹内容不断变化的动力过程 3.强调自我因素对记忆的重要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三、心理发展论
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的方法 行为观察法 儿童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考夫卡界定的发展概念 勒温的观点 儿童的感觉运动发展和认知发展
格式塔在设计中的运用

1 引言在视觉过程中,人的眼和脑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家重点研究的对象。
平面设计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视觉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视觉语言。
可以说,视知觉是心理学和平面设计学共同的研究对象。
对于平面设计师而言,应该注重从视知觉的特征中去寻找平面设计的突破口,利用视知觉的原理去指导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师通过了解视知觉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通过对其深入理解和把握,将这样的理念运用到平面设计过程,可以使设计的作品更加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从而使人产生对设计作品的感悟和共鸣。
格式塔心理学从视觉感知的角度研究了人在接受视觉信息时所经历的过程,是研究和处理视知觉的重要科学理论。
将格式塔心理学这一科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平面设计中,将使平面设计更符合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利于平面设计学的发展。
2 格式塔心理学概述格式塔心理学于1912 年发端于德国,又称“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
虽然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感知觉问题,但其基本理论原则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
从内容上看,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2]:第一,感觉和知觉。
虽然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心理现象,但感觉和知觉在人类的日常心理活动中地位却相当重要,一直都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人类的感觉是最简单而又最为常见、最为基本的心理过程,感觉在人类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感觉是人类知识的源泉。
从心理学的角度定义知觉,知觉是指人类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在人类大脑中,各种具体事物印象的产生总是由各种感觉进行综合而形成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论断之一就是“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二,视知觉。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视觉不仅仅是一种观看活动,更是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
视知觉作为一种积极的活动,它具有一切思维的能力,通过视知觉活动,能够把对象加以简化、组合、抽象以及分离等处理。
格式塔设心理学运用到设计中的案例

格式塔设心理学运用到设计中的案例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强调需要满足人类对结构和秩序的基本需求,以及使用可预测的模式和规则来设计。
在设计领域中,可以利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来创建更具吸引力和易于使用的产品和界面。
下面将介绍三个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设计案例。
1.网页设计中的格式塔心理学在网页设计中,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能够帮助设计师创建有序和易于理解的页面布局。
一个常见的应用是将重要的信息放置在页面的左上角。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人们的目光会自然而然地在页面的左上角开始,然后按照字母“F”的形状扫描页面。
因此,在界面的最重要的元素,例如logo、主要导航或醒目的标题,应该放在这个区域,以便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此外,网页设计中的白空间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合理使用白空间,可以使页面的信息结构更加清晰和容易被理解。
通过适当地划分页面的内容块,并在它们之间留出一定的空白,可以帮助用户更容易区分和消化信息。
2.平面设计中的格式塔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可以用来创建视觉层次和引导用户观看重点内容。
一个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大小和颜色的差异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较大和颜色鲜艳的元素往往会先引起用户的注意。
另一个应用是使用对比来创造视觉层次。
通过将不同颜色、形状或纹理的元素放置在一起,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清晰的层次感,使观众能够快速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和关联性。
3.产品设计中的格式塔心理学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趋近一致性。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人们喜欢一致性和稳定性,因此,在产品设计中保持一致的布局、颜色和样式有助于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例如,在手机应用中,设计师通常会保持相似的工具栏和导航菜单的样式,以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的功能。
另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是直观性。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人们喜欢在使用产品时能够快速明白该如何操作。
因此,设计师应该采用直观的界面设计,例如使用明显的按钮或图标,帮助用户理解和使用产品。
格式塔知觉理论与设计应用案例(卢俊颖)

整理ppt
6
海报使用了贴近原
理,视觉系统容 易地区分两大部 分的内容,突出 了整体中的小集 合,让重点内容 更被关注。
整理ppt
7
格调与纹理
• “格调”与“纹理”是由大量重复的单元构 成的。
整理ppt
8
本设计使用格调和纹 理原理,多个曲线木 板的元素重组,给人 一种气势感
整理ppt
9
闭合
有一种常见的视觉归类方法基于人类的一 种完型心理:把局部形象当作一个整体的 形象来感知。这种知觉上的特殊现象,称 之为闭合。
整理ppt
10
本设计使用了闭 合原理,虽然只 有绵羊的身体, 但我们还是能当 一只绵羊来感知
整理ppt
11
完形法则
• 1. 相近(Proximity)。 距离相近的各部分 趋于组成整体。
• 2. 相似(Similarity)。 在某一方面相似的 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 3. 封闭(Closure)。 彼此相属、构成封闭 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整理ppt
14
表现作品的整体感与和谐感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格式塔很差的形象即缺乏视觉整体感、 和谐感的形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缺乏联系、 细节零散而无整体性,破坏了人们的视觉安 定感,给人的总的印象是“有毛病”。这样 的视觉形象势必为人们所忽视,乃至于拒绝 接受。
整理ppt
15
以下就是妹岛的一个作品,在表皮上 就很好地运用了格式塔法则,大家好好看 哦。。。
整理ppt
16
• 本建筑给人一种 漂浮的感觉,墙 面很多窗口,但 不会乱。有相近, 有冲突,但也有 和谐
• 这是因为作者应 用了删除,贴近 原理和完形法则。整理ppt17
格式塔疗法操作及案例分析

格式塔疗法操作及案例分析格式塔疗法操作及案例分析(上)历史渊源培尔斯所发展的完形治疗法是存在主义治疗法的一种,其基本前提是:如果人要达到成熟,就必须寻找在本身的生活方式中,自己所应负起的责任。
当事人的基本目标是去察觉他们正体验到什么及自己做些什么。
通过这种察觉达成自我了解,并得到足以修正自我的知识,从而学习到如何对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负责。
由于看重的焦点在于当事人对现实环境的察觉,因而其取向可谓是现象学的;又因为该治疗法的基础是在此时此地,故同时也是存在取向。
换言之,此刻的存在,用牵涉到一个人之过去与未来的过渡阶段。
因此,该治疗法要求当事人将其有关的过去与可能的未来带入此刻,然后直接去体验它们。
由此可见,完形治疗法是生动、活泼的,它能实际的增进人们的直接体验,而非仅抽象的谈论情境。
同时,该治疗法是体验性的,当事人必须去摄取与治疗者交互作用时的情感、思维与行为。
完形治疗法的功效取决于当事人在治疗过程中愿意坦露自己的意愿有多少。
若有疗效,即是源自于两人愿意坦诚接触,而非由于治疗者所使用的技术或所作的一些合理解释。
治疗者的角色之一是便是:设计一个实验(experiments)以增进当事人对自己在做什么及如何做的自我察觉,通过这种察觉使当事人能够看到可以改变他们自己的其他可能选择,当事人因此被要求要自己主动去看、去感觉、去感应在和去解释,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治疗者给他们洞察和答案。
培尔斯同时也受到同时期一些知性潮流的影响,包括:精神分析、存在主义及现象学等。
例如,从完形疗法强调身体体验如呼吸法、能量状态、体察身体某些部位所受到的阻碍感等观点,可看出这些受到莱何(Reich)的影响。
尽管培尔斯在发展完形治疗法的过程中亦受到精神分析学概念的影响,但他在某些范围内也讲到一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所提及的问题。
不同的是,弗洛伊德对人的看法基本上是机械的、功能性的,而培尔斯则强调从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人人格,即人的每一部分都与整体紧密联结。
格式塔的八大原则及举例

格式塔的八大原则及举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格式塔的八大原则,这可是设计和心理学的一个宝藏知识点,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你可能会想,“格式塔”听起来像是个高大上的词,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人脑处理视觉信息的一种方式。
听起来不错吧?好,咱们就从这八大原则说起,让我们一起轻松走进这个有趣的世界!1. 接近性原则首先,我们来聊聊“接近性原则”。
想象一下,你在超市里,看到了几个苹果,哎呀,它们都挤在一起,像是朋友们在开派对。
我们的大脑会自然把这些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因为它们距离很近。
其实,这个原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你在聚会上,看到一群人在聊天,你会本能地觉得他们是一个小团队,而不是一群毫无关系的人。
咱们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这个道理呀!1.1 举例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想想那些网页设计,有时候信息会分散得七零八落,但是如果把相关内容放得近一点,用户就会更容易理解,咱们的脑袋瓜也能轻松消化。
嘿,设计师们就是利用这个原则,来让用户更友好地浏览网站,真是一箭双雕啊!2. 相似性原则接下来是“相似性原则”。
这个原则很简单,咱们的大脑喜欢把相似的东西放到一起。
比如,你看一群穿着相同T恤的人,瞬间就会觉得,他们像是一支队伍,而不是一群路人甲、路人乙。
生活中你可能见过这样的情形,某个活动的参与者都穿着统一的服装,瞬间就拉近了彼此的关系,团队感爆棚!2.1 举例在广告中,这个原则也经常被用到。
你看到一组产品,它们的颜色、形状都差不多,嘿,你就会觉得它们是属于同一个品牌。
这样一来,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会提升,毕竟“群体的力量”可不是盖的嘛!3. 连续性原则然后是“连续性原则”。
人脑喜欢看到一种流畅的线条,就像你在街上看到一条美丽的小路,它会引导你朝着某个方向走。
这种连续的视觉体验,让我们在理解信息时变得更加轻松。
想象一下,看到一条优雅的曲线,我们就会自然地跟随它的走势,而不是忽视它。
3.1 举例例如,很多logo设计都是运用了这个原则,让整个视觉效果更加和谐。
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理论在UI扁平化设计中的应用

第33卷第1期2 0 1 9年1月长沙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Vol.33 No.1Jan. 2 0 19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理论在U I扁平化设计中的应用苏毅(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设计艺术系,福建泉州362500)摘要:随着数字终端设备的发展,U I设计走向扁平化成为当下的重大设计转向。
为了追求便捷、准 确、高效与沉浸式的体验,U I设计经历了从“拟物化”到“扁平化”的转型。
扁平化的实质是对极简主义的追求,设计风格流行的背后主要是受到认知因素、技术因素和视知觉因素的影响。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理论,当前的U I扁平化设计主要是在形状、色彩与运动三方面予以应用。
但设计师们对平衡与简化的过度向往,也使得U I设计存在着文化功能性弱化、情感体验性匮乏的缺陷。
关键词:扁平化设计;U I设计;视知觉理论;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分类号:JP3-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81 (2019) 01-0119-06一 U I设计的历史与现状(―)U I设计的拟物化进程设计又称应用美术,它与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 紧密相关,风格取向随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而更新 换代。
数字终端设备作为信息传递的最后一站,承 载了大量信息流,是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随着近年来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一个独立的 设计门类——UI设计应运而生。
U I是英文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缩写,指的是数字终端显示屏 上最终呈现给用户观看的界面。
用户界面的设计关 乎用户对终端的使用体验,可以说,它是信息传送的 最终呈现方式。
人和机械的运行规律存在本质上的 不同,人眼具有与视知觉系统相关的特殊认知规律,数字信息则遵循二进制的编码模式。
在这两者中获 得平衡,研究信息传输中的人机交互,是U I设计中 的考虑重点。
终端界面的呈现形式必须既合乎人类 的视觉习惯,又顺应大众的审美需求,并具有一些功 能上的特殊要求——数字终端设备要求沉浸式体 验,因此需要一种美观易读又不过多分散用户注意 力的设计样式。
格式塔顿悟说的例子

格式塔顿悟说的例子
格式塔顿悟(Gestalt)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强调整体的观念,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在格式塔顿悟理论中,有一些经典的例
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概念。
1. 图形组合:一个经典的例子是“闭合性原则”。
当我们看到
一组离散的线段,如果它们形成一个闭合的图形,我们往往会将其
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些分散的线段。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圈断
断续续的线段,我们会认为它是一个圆形,而不是一些零散的线段。
2. 失落的部分:另一个例子是“失落的部分原则”。
当我们看
到一个图形中有一部分缺失时,我们会自动补全这个缺失的部分,
使得整个图像看起来更加完整。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圆形中间有
一小块被遮挡住了,我们会认为这个圆是完整的,而不是有一块缺失。
3. 近似形状:格式塔顿悟还提到了“近似形状原则”。
当我们
看到一些形状相似的图形排列在一起时,我们会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组相同大小的圆形排列成一个圆环形状,
我们会认为这是一个圆环,而不是一些单独的圆形。
这些例子展示了格式塔顿悟理论中的整体性原则,即我们在感知和理解事物时,倾向于将其视为整体,而不是单独的部分。
这种整体性的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我们的感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