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要并驾齐驱
小学美术_我设计的动漫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设计的动漫形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知领域:指导学生欣赏卡通,使学生了解什么卡通及卡通画的不同类型。
2. 能力目标:动作技能领域:在欣赏各种卡通的同时,让学生找出卡通画的表现方法,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以及通过学生的临摹,让学生逐步掌握卡通画的表现方法。
3. 情感目标:情感领域:在欣赏卡通的同时,逐步激发起学生对卡通画的热爱,以及树立为我国卡通事业的提高做贡献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并学习描绘卡通形象。
2. 教学难点:卡通形象看似简单,但其幽默感,鲜明个性,思想内容均由外在形象体现,因此创意十分花费心思,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个过程。
三、教学教具1. 师生共同收集的卡通图片、文字、实物以及影像资料2. 学生画的卡通画作品3. 绘画工具四、教学过程:(一)以多媒体方式导入问题:同学们喜不喜欢卡通?想不想看一段动画片?(引入课堂教学。
)播放卡通片《大闹天宫》,让学生很快进入卡通天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以问题带出新课1、什么是卡通?(答案很多:动画就是卡通;动画片中的动物就是卡通;小朋友喜欢的就是卡通;大人和小朋友都喜欢的、非常好玩的就是卡通,等等,也有学生把个体称之为卡通)教师小结:通常我们把动画片中的形象称之为卡通。
(这儿教师强调所有形象,即包括动物、植物、人物等)因而把动画片称之为卡通片。
现在我们又把漫画、连环画、插画以及电脑上的动漫都归纳为卡通,因而卡通现指青少年图形读物及动画影视等。
2、让学生讲讲自己喜欢那些卡通画?为什么?(在学生讲地过程中,教师在屏幕上出示相应的图片)(这里学生过多的会回答是颜色、造型很漂亮;卡通片很好看,顺而喜欢主角;他的本事很大等。
教师可指点学生怎样欣赏,从画面的整体到局部)3、归纳出卡通画的造型特点(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答案来归纳)卡通画的造型特点:生动活泼、简洁、鲜明、夸张5、教师示范,边示范边总结创作要求(构思、构图、造型、完善、命名)6、再让学生欣赏一下同龄人的作品。
教案中的学习目标与能力培养

教案中的学习目标与能力培养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通过教案的编写,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并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学习目标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是教师编写教案时需要明确的核心要素之一。
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将学习到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达到什么程度。
学习目标的设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同时,学习目标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
二、学习目标的分类学习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次。
1. 认知目标认知目标是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掌握、理解、应用和分析等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的认知目标可以是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学生的认知目标可以是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技能目标技能目标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培养,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
例如,在学习科学实验时,学生的技能目标可以是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学生的技能目标可以是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意思。
3.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是学生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包括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培养和价值观塑造。
例如,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学生的情感目标可以是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在学习环保知识时,学生的情感目标可以是培养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
三、能力培养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学习目标的设定旨在引导学生培养各种能力,并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1. 认知能力培养通过针对不同认知目标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学加减法运算时,可以通过教师演示、问题解答和练习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学习语文阅读理解时,可以通过导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技能能力培养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和项目学习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表达和交流、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技能。
情感体悟:有效阅读教学的场域要素

学 ,需 要 激起 学 生 的情 感 ,促 使 学 生 主 动 地 投 入学 习 活 动 。
己 的 想 象 、移 情 、解 悟 等 多 种 心 理 冈 素 的 交 汇 ,激 活 已有
的甚至是并未意识 到的知识经验 .获得 新的意义。体悟得
情 感 常 常 表 现 为 内驱 力 而 作 用 于 认 知 过 程 和技 能训 练 . 对 学 生 的学 习 产 生 巨 大 的 影 响 。 浸 润 着 情 感 的 阅 读 教 学 . 既 有 利 于语 文 的 认 知 活 动 , 又 有 利 于 突 学 科 人 文 性 的 特
这 剂 妙 药 ,才 能 解 决 “ 知 断 裂 ” 的 问题 ,彰 显 语 文 学 科 情
从 而 超 越 具 体 的 作 品 ,不 断 涌 现 生 成 新 的更 深 刻 的 意 义 ,
这 正 是 实现 课 程 标 准 中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目标 的 重要 途
径 [
( )全面 发 展 的 “ 注点 ” 三 关
语 文 是 一 门 表 情 达 意 、传 道 明 理 的 学 科 ,它 的 情 意 性 决 定 了学 生 置 身 情 境 才 能 获 得 对 文 本 的 真 切 体 悟 。 文 本 蕴
( ) 阅读 教 学 过 程 中学 生 认 知 的 心 理 条件 .对 智 力 因素 起 着 稳 定 和促 进 的作 用 。 … 教 学 活 动 , 是 知 识 的学 习 和 技 能 的训 练 ,也 是 情 感 的培 育 。 南于 应 试 教 育 的 沉 疴 痼 疾 ,很 多 时 候 我 们 阅 读 教 学 的情 感 体 悟 非 常 贫 乏 ,难 以 唤 起 学 生 应 有 的情 感 共 鸣 ,课 堂 缺 少 生 命 情 感 的培 育 ,学 生 被 训 练 成 缺 少灵 性 的 “ 识 存 储 器 ” 知 。 阅读教学 亟需服用 “ 感” 情
《屈原列传》第三课时导学案(学生版)

《屈原列传》(第三课时)【课题】必修三第二单元《屈原列传》【课型】新授课【学案序号】8【课时】第三课时【使用日期】3月15日【学法指导】《屈原列传》虽属史传文章,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爱憎和褒贬的感情。
我们学习这篇列传,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介《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夫对话等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来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重点】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
【学习难点】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自主学习课前自读课文11-12段,完成下面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江滨.()渔父.()三闾.大夫()啜.()弹冠.()怀瑾.握瑜.()自令见放为.()2.解释加点字子.非三闾大夫欤.()()自令见放为.()新沐.者必弹冠()葬乎.江鱼腹中耳()安能以皓皓之.白()遂自投汩罗以.死()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竟.为秦所灭()3.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被发行吟泽畔()是以见放()不凝滞于物()而自令见放为()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合作探究1.文章第11节,记叙屈原与渔夫的对话,写出了几种人生观,有什么作用?2.文章第12节又提到了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有什么作用?3.司马迁写人物传记,除传末赞语之外,多不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把意见寓于叙事之中。
本传却是另一种写法,这就是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
试分析。
评价作业一、完成《伴你学》26-29页练习二、阅读《伴你学》29-30页拓展平台撷英咀华一、名家点评1.王逸:“屈原之辞,诚博远矣。
实现语文课程情感态度目标的有效途径

语文 教育具 有其特 殊性 ,就是 帮助 学生 建立 自己 的精
神世 界 , 自己一份浪漫 主义和理想 主义。别林 斯基 有过这 给 样 的言语 :年 轻 的时候应 该追求 做虚幻 的东 西 ,不 能过早 “ 地 把人培养 成太现 实 的人 , 敢于 做梦 。在成熟 以后 , 要 美梦 破灭. 在破 灭 中升华 , 这样就可 以达到永恒 的精 髓和谐 。” ] [ 2 而“ 情感 态度和 价值观 ” 的课 程 目标 是语 文课程 育人 功 能 的充分 发挥 ,它 可以帮助 学生形 成健 康美好 的情感 和奋 发 向上 的人生 态度 。 进学生全面发 展方面 的价值 追求 。同 促 时它又是语 文审美 教育功 能的充 分体 现 ,它 可 以让学 生受 到美 的熏 陶 , 培养学生 自觉 的审美 意识和 高 尚的审美情 趣 ,
育 改革 与发展 的决 定》 规定 的基础教 育培 养 目标 , 特别 所 并 强调 使学生 : 初步 形成 正确 的世界 观 、 生观 、 人 价值 观 ; 热爱 社 会 主 义祖 国 , 爱 中 国共 产党 , 热 自觉 维 护 国家 尊严 和利 益 , 承 中华 民族 的优秀 传统 , 继 弘扬 民族 精神 , 为 民族 振 有
兴 和社会进 步作 贡献 的志 向与愿 望 : 有 民主与 法制意 识 , 具 遵 守 国家法律和 社会公德 , 护社会 正义 , 自己 的行 为负 维 对
入境人情 , 自然引起他 们的情感共 鸣 。 语文作为一 门独立而特殊 的课程 , 尤其 先天 的优 势。相
神 与实践 能力 ; 有 强健 的体 魄 、 强 的意 志 , 成 积极 健 具 顽 形
1引 言 .
语 文教学 是一种 工具性 和人 文性 的统 一 ,除 了让学 生 接收识 字习 文的技能外 ,还有接 受文 化艺术 的熏 陶并使 其 赋有情感 沟通感受 的能力 。《 E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 标准 全l ( 实验稿 ) 中就提 出 :语文课 程应培养学 生热爱祖 国语 文的 》 “
高一语文教案《致橡树》

高一语文教案《致橡树》高一语文教案《致橡树》1教学目的: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教学重点: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课时:1个课时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5.学生齐读课文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提示: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
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
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
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论新课程改革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论新课程改革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作者:罗丹丹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06期摘要:新课程改革为“建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体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教学目标是课程的灵魂。
”,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展开,让目标引领教学。
为了有效落实三维目标,教师要根据具体学科的内容进行适度修改与排序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以期在认知、行为、体验中践行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三维目标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017-0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第二轮推进,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备受关注,它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维目标”是基础学力的一种具体表述。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意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过程”意指应答性学习环境与交往体验,“方法”指基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三维目标中的每个目标维度对学生发展的贡献是不均等的,新课程改革强调三维目标的综合发展,而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过程中,学生也体验着“想会”到“学会”到“会学”的动态过程。
“想会”重视理论知识的记忆、掌握;“学会”重视知识的理解、应用;“会学”重视知识升华的价值观。
但是,三维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它们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体系,如同生物学上的“食物链”,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一双洞察学科知识重难点、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慧眼。
布鲁姆曾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教学的灵魂,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引领着教学的全过程。
幼师教育心得:如何做一名优秀幼儿教师

教师是对学⽣传授知识和技能、进⾏思想道德教育和⼼理健康培育的师长和益友。
要成为⼀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师德、师智、师能。
师德主要指⾼尚的品德和⼈格、⾼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师智主要指有⼴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和敏捷的思维;师能主要指具有胜任教师⼯作的表达能⼒、组织能⼒、创新能⼒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法。
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的是教师的师德和⼈格。
对于幼⼉教师师德和⼈格显得更重要了。
幼⼉教育阶段是为⼀个⼈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终⾝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
我们都学过幼⼉⼼理学,了解在⼈的⼀⽣中各种能⼒与⾮智⼒⼼理素质的发展的关键期⼤多数是在幼⼉期,⽐如,3岁左右是幼⼉⾃我约束,建⽴规则意识的关键期、是幼⼉动⼿能⼒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是幼⼉独⽴性开始建⽴的关键期、是注意⼒、空间知觉⾳乐能⼒、观察⼒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幼⼉开始对学习知识产⽣直接兴趣的关键期、是幼⼉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幼⼉掌握数概念,综合数学能⼒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是语⾔、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学习⼼态及学习习惯产⽣的关键期;6岁左右是幼⼉社会组织能⼒、创造能⼒操作能⼒发展的关键期。
这与幼⼉的⽣理特点也是分不开的,1--6岁是⼈的⼤脑快速⽣长发育期。
这就说明作为幼⼉教师责任任重道远,幼⼉教育不是可有可⽆,我们⾯临的⼯作是很神圣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名合格的幼⼉教师呢?需要我们树⽴良好的幼⼉教育观念。
⼀、树⽴良好的观念观念是教师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为,进⽽影响着幼⼉的学习和长远发展。
(⼀)、树⽴正确⼉童观1、⼉童是独⽴存在的⼈。
⼉童的各项合法权益、⼉童的⼈格和基本需求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
⼉童和成⼈⼀样,是享有独⽴⼈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
⼉童的⼈权就是⽣存和发展。
因此教师与幼⼉交往时的态度、⽅式都应让幼⼉感到安全、没有压⼒、受重视,让孩⼦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要并驾齐驱
诸城市石桥子镇石桥子初中张丽 2012年7月29日16:35
惠金会于12-7-29 17:28推荐二者的结合通过案例做了很好的阐述。
管延国于12-7-29 18:02推荐很好的分析了二者间的结合
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要并驾齐驱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们知道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教授语言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情感的培养。
下面就《Liu Xiang was trained for gold.》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说教材
体育是学生们十分熟悉的话题,也是他们喜爱参加的活动。
本模块的中心话题是"体育运动",这篇短文从介绍刘翔获得奥运110米跨栏冠军后生活开始,一句"刘翔非一夜成名"将话题转到介绍他的成长
和成名经历。
这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能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
我将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
本模块的主要语法项目是一般过去时与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
我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被动语态的整体概念。
二、教学目标
I、知识目标:
1. 全体学生能正确认读并掌握以下单词:encourage , medal, overnight,record, year book, advertisement , coach, regularly, sportsman, sportswoman, hurdle, hurdling, race,represent
2.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并运用下列短语造句:set up, first of all, go for
3.大部分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被动语态的用法:记住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构成Was/were+ V.(p.p.)与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构成
will+ be +V.( p.p.)
II、能力目标:
1.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朗读课文。
2. 在理解文章内容和反复朗读的前提下,学会根据文章标题和相关图片获取新信息的策略;80%左右的学生能回答根据文章内容所提的问题,正确率不低于75%。
3.50%左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复述文章的大意。
III、情感目标
1. 通过对My favourite sports star的交流,拓展自己对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强化努力学习,加强锻炼,为国争光的情感。
2.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我班学生情况,在重难点的确立上也有具体的要求体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学情分析
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们农村学校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讨厌英语,这种现象到了初三更为明显,比例竟达70%,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
很不巧,我所教的学生情况正是如此。
首先,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英语学得好坏无所谓,毕业只要不出国几乎用不上,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学习起来缺乏动力,没有劲头,导致上课听讲不认真或者根本不听,久而久之,单词记不住,句子背不下来,语法就更谈不上理解,直接导致英语学习兴趣的低下。
其次,学生学不得法,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新教材英语融合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等各科知识。
哪一学科掌握不好,都影响英语的学习。
比如,语文课学习的名词、动词、宾语等语法知识同样适用于英语课,反之,语文学得不好,会影响英语的学习。
到了初三,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较初一和初二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因而基础差的学生就容易掉队,学习跟不上自然对英语就不感兴趣。
初三的学生毕竟已经学习英语六、七年了,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和基础,学习能力、理解力、思维能力也都比较强。
所以本节课我强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
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策略
以阅读训练为主线,在PPT课件的辅助下,通过看、听、说、演练、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并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
如:预习作业的设计――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体育明星(如:姚明、科比、刘翔、博尔特等),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如:他的国籍、爱好、喜欢的人物及奋斗历程等,并能用英语做简单介绍。
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法;2、任务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3、突出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五、教学过程
I、导入新课
1.播放flash歌曲《My new friends》
2.Free talk: Hobbies(谈论贝克汉姆、乔丹、姚明、刘翔),展示明星、名人的图片,哪一组说的好说得多,就把此图片送给哪一组。
以自己小组得到更多的图片为线索组织教学。
【设计意图】以学生平常比较感兴趣的明星、名人为讨论话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的动机。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II、学习新单词
1. 播放刘翔夺冠的视频录像,提问一两个学生,要求他们谈论对刘翔的印象和他的成长道路,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达到资源共享和扩大知识面的作用。
2. 学习单词框中的词汇,两人一组用所给词汇谈论图片。
3.小组学习,背诵词汇并且会用词汇造句。
达到掌握运用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看刘翔的飒爽英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起来,通过看图片还能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进行知识上的铺垫。
本活动设置为本节课的第一个任务目标。
通过个人、整体学习掌握单词。
IV、阅读理解
1.个体阅读第二部分的三个选项,然后快速浏览全文并选择答案,小组检查。
2. 精读课文第1-2段,完成展示的任务:①回答问题:As a symbol, what does Liu Xiang represent?②找到被动语态的句子
3.听课文第3-4段,梳理出每个年份发生的事情,完成PPT课件所示的图表(Activity 3),要求说完整句。
4.读课文最后两小段,用被动语态的句子回答问题:What will he be encouraged to do in the future?
5.快速浏览幻灯片上所示的问题(Activity 4),再读课文,在意境中加深理解,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以上活动均以小组活动为主,老师补充完善答案。
本环节主要教会学生用笔记来记录重要信息。
在理解文章内容和反复朗读的前提下,学会根据文章标题和相关图片获取新信息的策略;在阅读的同时继续理解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的意义,学习一些短语,如first of all, make sure, set up, be compared with, find out 等。
通过阅读训练体现突破重难点。
.六、练习反馈
1.独立完成5-6题,找出句子异同,两人一组交流信息,总结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结构。
2.全班反馈,教师小结,加深对此语法的理解,进而突破重难点。
七、作业
1.跟读课文,抄写单词。
(必做)
2.完成练习7,复述课文。
(选做)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作业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获,书写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激励全体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
八、反思
1、本课力求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动活泼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该话题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感受成功。
3、教学过程中注重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精心设计,努力导入自然,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只要我们去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从实际出发,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信定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
趣,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志同道合者、合作者,生活上的指导者,思想上的引路人。
关注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之中,实现师生人格上的碰撞,心灵上的相遇和精神上的共享,这是我们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