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师承与入室之地考 2

合集下载

2013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

2013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

【长宁】(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1分)借竹楼记徐渭①2①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而自题曰“借竹楼”。

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

如是而已。

”②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

”“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

”“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

”“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

”方蝉子默然良久。

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曰:“然。

”③“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莫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

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邻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④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

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

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方蝉子曰:“胡以易为?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

其心虚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其本错以固,其势昂以耸,其流风潇然而不冗,则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而何不可之有?”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

(选自《徐渭集》,有删减)【注】①徐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有青藤老人等别号。

22.第①段“方蝉子往问之”的“之”是指龙山子将书楼命名为“借竹楼”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表达效果。

(3分)用反复及反问的修辞,多次重复“亦借”及“弗借”,以“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的反问(1分),强调龙山子对待外物缺少统一的标准,受到自身位置、眼界的束缚(2分)。

24.第④段龙山子“请子易吾之题”的原因是什么?(2分)认识到自己“借竹”源于不能忘情外物(1分),易名以期开阔心胸(1分)。

202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二模文言文汇编(含答案)

202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二模文言文汇编(含答案)

2021年上海市中考二模文言文汇编【长宁区】(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4分)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6.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走”_______;“前途”_______。

7.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B.诗人用极简省的笔墨刻画出差役凶狠蛮横的形象。

C.诗人对战争中处境悲惨的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D.诗人赞颂了老妇人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牺牲精神。

【杨浦区】(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甲诗作者为代诗人。

乙词作者为代著名词人。

(2分)7.下列对诗词中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热闹的练兵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B.(热闹的练兵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C.(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D.(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8.下面对古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是作者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

B.甲诗后两句强调周瑜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含蓄表明机遇垂青的重要。

C.乙词在梦境中回忆军营餐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练案16兰亭集序(2)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练案16兰亭集序(2) Word版含答案

练案16 兰亭集序(2)本练案共2页,满分38分,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其任率如此。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及长,辩赡.赡:丰富。

B.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C.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D.而羲之甚轻.之轻:认为……轻浮。

【解析】D项,“轻”,轻视,看不起。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B.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C.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D.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解析】根据每句主语及主要动词可断句。

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冲刺训练文言文阅读(二)

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冲刺训练文言文阅读(二)

精选文档666文言文阅读 (二 )谢深甫 , 字子肃 , 台州临海人。

少颖悟, 刻志为学 , 积数年不寐 , 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 以警困怠。

知处州青田县。

侍御史葛邲、督查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交荐之。

孝宗召见,深甫言 : “今日人材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讦沽激者多眩鬻激动者急于表露然或邻于好夸刚介者果于植立而或邻于太锐故言未及酬而已龃齬, 事未及成而已挫抑。

于是趣时徇利之人, 专务身谋 , 习为软熟 , 畏避束手 , 因循苟且 , 年除岁迁 , 亦至通显 , 一有缓急 , 莫堪倚仗。

臣愿任使之际 , 必察其实 , 既悉其实 , 则修养之以蓄甚才 , 抖擞之以厉其气。

”上嘉纳。

谕宰臣曰: “谢深甫奏对雍容 , 有先人风。

”江东大旱 , 擢为提举常平 , 讲行救荒条目 , 所全活一百六十余万人。

光宗即位, 知阁门事韩侂胄破格转遥郡刺史, 深甫封还内降云: “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之人材 , 固可重而不行轻 ; 以法律谨防天下之侥幸 , 尤可守而不行易。

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 侥幸一启 , 攀附踵至 , 将何以拒之 ?请罢其命。

”宁宗即位 , 除焕章阁待制、知建康府 , 改御史中丞兼侍读。

上言 : “比年以来 , 纪纲不立。

台谏有所论击 , 不与被论同罢 , 则反除之外任 ;给、舍有所缴驳 , 不命次官书行 , 则反迁以他官 ; 监司有所按察 , 不两置之勿问 , 则被按者反得美除。

以奔竞得志者 , 不复知有廉耻 ; 以请属赢利者 , 不复知有彝宪。

贪墨纵横 , 莫敢谁何 ; 罪恶裸露 , 无所忌惮。

隳坏纪纲 , 莫此为甚。

请风厉在位 , 革心易虑 , 以肃朝着。

”礼官议祧僖祖 , 侍讲朱熹认为不行。

深甫言 : “宗庙重事 , 未宜遽革。

朱熹考订有据 , 宜从熹议。

”拜少保。

乞骸骨, 授醴泉观使。

明年, 拜少傅 , 致仕。

有星陨于居第, 遂薨。

( 选自《宋史·谢深甫传》))1. 以下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今日 / 人材枵中 / 侈外者多妄诞矫讦/ 沽激者多眩鬻/ 激动者急于表露/ 然或邻于好夸/ 刚介者果于植立/ 而或邻于太锐B. 今日人材 / 枵中侈外者多妄诞 / 矫讦沽激者多眩鬻/ 激动者急于表露/ 然或邻于好夸/ 刚介者果于植立 / 而或邻于太锐/C.今日 / 人材枵中 / 侈外者多妄诞 / 矫讦沽激者多眩鬻/ 激动者急于表露/ 然或邻于好夸刚介者/果于植立 / 而或邻于太锐D.今日人材 / 枵中侈外者多/ 妄诞矫讦沽激者多/ 眩鬻激动者急/ 于表露 / 然或邻于好夸/ 刚介者果于植立 / 而或邻于太锐精选文档666()2. 以下对文中加粗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爵禄 , 官爵和俸禄。

龙井题名记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龙井题名记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龙井题名记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秦观《淮海集》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以书邀余入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出郭,日已夕 _____________________3濯足于惠因涧 _____________________4谒辨才于朝音堂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1.1书:信。

2比:等到。

3濯:洗、洗涤。

4谒:拜访。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意思对即可。

3.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意思对即可。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

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通过书信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

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参寥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轿子,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于是我便放弃做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

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意外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上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

古文观止训练和答案36相州昼锦堂记

古文观止训练和答案36相州昼锦堂记

古文观止训练和答案36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

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士。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四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对两处给1分,涂对三处给2分,涂对四处给3分,涂黑超过四处不给分。

(3分)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车驷马:指由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多为富贵人家所使用,以此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B.高牙大纛:牙,指三代军队里的牙旗;纛,指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亦泛指居高位者的仪仗,比喻声势显赫。

C.魏国公:“魏”原指封地范围,“国公”是中国古代封爵名,但自唐以降,外姓公爵无封地,多为爵位而非实职。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

高二第二学期文言文古诗鉴赏训练(2)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

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

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

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俄兼勾当群牧司。

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

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

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

五年,以疾求致仕。

修宫使丁谓言:“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

”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

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

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

七月卒,年六十四。

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谥曰忠肃。

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较簿领,孜孜无倦。

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

又制定权衡法,语在《律历志》。

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

上崇瑞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

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

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

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

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

玉清昭应宫成,加赠侍中,遣内侍邓守恩就墓告祭。

(选自《宋史》卷四六六,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B、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C、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D、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广东各市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二模卷【古代诗歌阅读题】汇集练

广东各市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二模卷【古代诗歌阅读题】汇集练

广东各市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二模卷【古代诗歌阅读题】汇集练(2022·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应天长自颍上县欲还吴作叶梦得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

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

扁舟凌浩渺,寄一叶、暮涛吞沃。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

来往未应足。

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

陶写①中年,何待更须丝竹。

鸱夷②千古意,算入手、比来尤速。

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

【注】①陶写:娱乐养性。

①鸱夷:据《史记》载,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自号鸱夷子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篇“松陵秋已老”既写自然之秋,也叹人生之秋,为全词奠定基调。

B.词人想到家乡“酒醅初熟”,可以品尝“鲈脍莼羹”,归乡之情油然而生。

C.下阕运用范蠡泛舟于江湖的典故,与上阕所写的“扁舟凌浩渺”相呼应。

D.词末以景结情,“千点”“半篙”用词精到,写出想象中的家乡山水明澈之景。

2.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终岁不闻丝竹声”相比,叶梦得在本词中表达了对“丝竹”不同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2022·广东广州天河区·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种柳戏题柳宗元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①,惭无惠化传。

[注]思人树,语出《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们作诗怀念他,还自觉地爱护他生前种的树,称其为“思人树”。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当写于被贬柳州期间,诗人虽不得志,但仍有济世救民之心。

B.首联用四个“柳”字,有诙谐自嘲之意,切合诗题中的“戏”字。

C.虽是“戏题”,但诗人却不由得越写越庄重,思想随之渐趋严肃。

D.诗人写柳树终会长成参天大树,寓含了对自己终将被重用的信心。

4.在这首诗中,现实和未来自然转换,无缝衔接。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皋师承与入室之地考1(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摘要东皋师祖觉浪道盛于1656年任杭州皋亭山崇先显孝禅寺住持,继任为观涛大奇。

东皋师父阔堂大文于1666年离开崇先寺,在西面半山处重建上塔伏虎禅院并任住持。

东皋于1668年投其门下,两年后成为其嗣法弟子、曹洞宗寿昌派第三十五世。

上塔伏虎禅院因此是日本曹洞宗寿昌派的祖庭。

关键词觉浪道盛;阔堂大文;东皋心越;崇先显孝禅寺;上塔伏虎禅院东皋心越禅师(1639-1695),号东皋、字心越、法名兴俦,明末清初浙江曹洞宗寿昌系僧人,1676年东渡日本,1691年日本水户的天德寺获重修并改名为寿昌山祗园寺,任住持,1695年在该寺圆寂。

旅日期间,他既作为日本曹洞宗寿昌系的开山祖而弘扬佛学,又积极传播中国的古琴、书画、篆刻和诗文等艺术,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日本的古琴复兴之祖与篆刻之祖,并被尊为继唐代鉴真之后,又一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大师。

鉴于东皋禅师的重要历史地位,中外学者对其研究已近百年,迄今仍在不断深入。

但对其佛学师承和入室之地的问题,长期以来未见探讨,而这是东皋禅师人生历程之重要一环,并关系到理清日本曹洞宗寿昌系的传承渊源和确定在中国的祖庭之大事,不可缺失。

故本文对此试加考证。

曹洞宗是我国佛教禅宗的五家七宗之一,由洞山良价(807-869)及其弟子曹山本寂创立。

传至明代万历年间,江西黎川县寿昌寺住持无明慧经重新振兴了曹洞宗法席,自始开创了明清时期颇有影响力的曹洞宗寿昌系。

而后,寿昌系的传承分为三支,1本文为明末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日中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即无明慧经的弟子博山元来、鼓山元贤和晦台元镜。

其中晦台元镜注重个人隐修而使其在禅宗内外影响较小,但他的嗣法弟子觉浪道盛,在明末清初时期颇负盛名,特别是在士大夫中具有相当高的声望。

觉浪道盛(1592-1659)是无明慧经的法孙,东皋心越的师祖。

他在江南各地弘教传禅四十年,著述百余种,被当时人誉为:“天下之盛,莫若江南;江南之大善知识,莫若觉浪。

”[1]清顺治丙申(1656)年间,觉浪受杭州崇先寺之邀,担任该寺住持。

崇先寺,全称为崇先显孝禅寺,1位于杭州城东北皋亭山的南面山脚,宋绍兴十九年(1149)始建,开山祖为真歇清了禅师。

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宋高宗赐以“崇先显孝禅寺”之名,后宋宁宗改禅为教,御书“皋亭山”三字及“崇先显孝华严教寺”八字以赐。

元末兵乱时寺毁,明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二十四年(1391)归并崇兴寺,后又倾废。

明万历年间(1573-1619)由雪松法师从瓦砾中再建殿宇。

觉浪道盛为一代名僧,身手自然不凡。

自其任崇先寺住持后,“盛业超宗,重兴大殿,百废具兴。

”[2]自此,崇先寺成为觉浪道盛中兴曹洞宗寿昌系的重要寺院。

觉浪道盛为“道“字辈禅师,其嗣法弟子有观涛大奇、阔堂大文等近三十位“大”字辈传人。

其中,观涛大奇在清初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禅师,而阔堂大文则就是东皋心越的师父。

在觉浪道盛之后继位崇先寺住持的,当然是其“大”字辈嗣法弟子中的一位。

东皋心越在其《印心记》一文中说:盛嗣翠微文,文即接席崇先显孝禅寺,是大宋南渡时真歇了禅师鼎建之所。

俦因亲觐多年,的于皇清庚戌四月八日实蒙印可。

[3]东皋心越在其另一文《宗谱引》中又如此说道:盛传上塔文,文即曹洞正宗第三十四世,初住武林2崇先显教禅寺,乃大宋时真歇了禅师创建祖庭,……尔来隐居上塔。

俦自向年亲侍,的于皇清庚戌四月八日实蒙1有的地方志刻本称其为崇光寺,根据东皋所记,可确定其名应为崇先寺,“光”是“先”的误刻。

2武林为杭州城的别称。

印可。

[4]“盛嗣翠微文”和“盛传上塔文”中的“盛”是指觉浪道盛,觉浪道盛另有“径山盛”、“天界盛”和“天界老人”等别称;“翠微文”或“上塔文”是指阔堂大文(见下文)。

依照以上记述,中外学者们均将阔堂大文视为崇先寺住持,并认为东皋是在崇先寺拜阔堂大文为师的,如《明末义僧东皋禅师集刊》东皋心越禅师年谱[5]:清康熙七年戊申,西历一六六八年,日本宽文八年,谒阔堂大文禅师于皋亭寺1。

日本《心越展》会册东皋心越禅师年谱[6]:西历一六六八,中国年号康熙七年,日本年号宽文八年,三十岁浙江省杭州府の东北、皋亭山显孝禅寺の阔堂大文に师事。

《旅日高僧东皋心越诗文集》东皋心越禅师年谱[7]:一六六八戊申清康熙七日宽文八三十岁到闽又回浙,谒曹洞宗阔堂大文禅师于杭州皋亭山显孝寺。

《东皋心越与中日文化交流》[8]:1皋亭寺为崇先寺别称。

康熙七(1668)年30岁时,师事距杭州东北十数公里处的皋亭山显孝寺住持阔堂习曹洞宗二载,并得印可。

《东渡日本的浙江古代名僧》:(心越)他30岁时,云游至杭州皋亭山显孝寺后,拜该寺住持阔为师,学习曹洞宗二年。

[9]然而事实是否这样?考辨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东皋心越作为日本曹洞宗寿昌派的开山祖,一旦确定他在中国的何地何寺院入其师之室,这一寺院就可认定为日本曹洞宗寿昌派在中国的祖庭。

事实上,阔堂大文并不是崇先寺的住持,这是因为:第一,东皋在其《五宗源流图》一文中亦记载了觉浪道盛的近三十位嗣法弟子之名,这些嗣法弟子都是曹洞宗寿昌派第三十四世(着重点为本文所加):天界老人法嗣:南岳成青原然寿昌存虎跑璸青原智寿昌浩皋亭奇福山宁兴国忍枝山选...天界玺明昭补天目闻仰山津抱山别报恩麟黄檗嵩……(下略)[10]弘济健同岑灯上塔文...因此,东皋心越所说:“盛嗣翠微文”和“盛传上塔文”这两句话,并不是指觉浪只单传阔堂大文一人,而是东皋从自身的角度,阐释他这一支的嗣法源流顺序。

第二,在康熙丙寅(1686)年所修的《仁和县志》中,对崇先寺的住持是观涛大奇一事,有着明确的记述:崇先寺……顺治丙申延觉浪禅师住持,浪弟子观涛继席,……嗣是住持为牧日,为书堂,今为昙彦。

[11]这一段文字,详细记录了崇先寺自觉浪道盛之后的几代住持之名号,其中并无东皋心越之师阔堂大文。

文中倒是提到了观涛大奇的继任者牧日。

牧日其人在东皋所写的《五宗源流图》中也有提及,他被排在观涛大奇的三名嗣法弟子之列。

《仁和县志》所述与东皋所述相互吻合之事,表明了上述史料的可靠。

看来,继觉浪道盛之后的崇先寺住持,确实不是阔堂大文,而是观涛大奇。

但我们如何理解东皋心越所说“文即接席崇先显孝禅寺”这句话呢?首先,这句话除了可解释为“大文接崇先寺住持之席”之外,还可解释为“大文接崇先寺的曹洞宗寿昌派第三十四世之席”;其次,如果东皋此句之意确指前者,那幺只有一种可能,即在觉浪道盛之后,阔堂大文是临时过渡性的接席,而不是正式的住持。

因为东皋心越在其《宗谱引》中说过:“(文)初住武村崇先显孝禅寺……而来隐居上塔。

”这崇先寺在当时是个规模较大、地位重要的寺院,阔堂大文欲离开该大寺院去“隐居”。

这东皋心越的字里行间,似乎隐隐透出,阔堂大文是有不如意之处或不得已之处而离开崇先寺的。

这不如意或不得已之处是否就是阔堂大文未能正式接席崇先寺住持之事呢?这是猜测了。

但不管怎幺说,继觉浪道盛之后的崇先寺住持是观涛大奇,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幺,阔大文是何时离开崇先寺的?离开崇先寺后去了哪里?如前所述,东皋心越称其师为“翠微文”或“上塔文”,又说其师“隐居上塔”,阔堂大文也曾自称“翠微老人”。

根据僧人常以其所在寺院或所在地之名为名号的规律[12],这“翠微”和“上塔”想必是寺名或地名,但在何处呢?我查阅地方史籍后发现,“翠微”和“上塔”确实是寺院名称,而后也成为地名,其地就在皋亭山上。

在皋亭山崇先寺的西面山上,其半山腰以上处曾有翠微庵,明万历戊寅(1578)年间由僧人真海、性通所建。

在翠微庵下方,有历史更为悠久的“上、中、下”三座塔院[13]:“上塔”全称为“上塔伏虎禅院”,内有伏虎禅师塔。

据记载,伏虎禅师原居江干五云山,[14]每次到杭州城,必骑虎出入,回山时则花钱买猪头饲虎。

有一日回山迟,虎饿而偶伤一人。

于是伏虎禅师移至皋亭山结庵,后在此圆寂。

“中塔”全称为“中塔悟空禅院”,院内即是崇先寺开山祖真歇清了之塔。

元丞相伯颜驻兵皋亭山等待南宋朝庭投降时,元兵曾“发其冢,见两缸相合,其尸端坐不化,乃封闭之”。

[15]“下塔”全称为“下塔月明庵”,内有月明清杲禅师塔。

宋绍兴二十三年,月明清杲和真歇清了两禅师同时圆寂,一时传为奇事而建塔。

[16]这翠微庵与上、中、下三座塔院均建在皋亭山西面,半山处为上塔,山下为下塔,上塔与下塔之间为中塔,而上塔之上,与上塔紧邻的是翠微庵。

康熙《仁和县志》记载了阔堂大文和上塔伏虎禅院的关系:院久废,今康熙丙午僧大文重建。

[17]乾隆《杭州府志》略有补充:院久废,国朝康熙间住持僧大文重建。

1根据以上史料得知:其一,阔堂大文离开崇先寺后,移居之地是其重建的、位于后半山处的上塔伏虎禅院,并担任该院住持。

由于其居住于上塔院,故被称为“上塔文”,又因上塔院院址附近曾是翠微庵所在之地,故其自称为“翠微老人”或被称为“翠微文”。

其二,阔堂大文移居上塔伏虎禅院的时间是康熙丙午年,即公历1666年。

至此,阔堂大文不是崇先寺住持一事,以及他从崇先寺移居上塔院一事均已可断定。

但东皋心越的入室之地究竟是崇先寺还是上塔院仍不能明确。

因为东皋曾说其师:“初住武林崇先显孝禅寺”,那幺,在东皋心越拜师之时,阔堂大文是否仍住在崇先寺而没去“隐居上塔”呢?换言而问之,东皋心越“亲觐”和“亲侍”其师,以及两年后入其师之室的地点是否不在上塔院而是在崇先寺呢?这就需要以考证东皋的入室时间来求证其入室之地了。

1位于杭州城的西南方。

东皋《东渡编年略》一文记载:“东皋心越讳兴俦……于戊申岁适闽旋浙,而亲觐翠微老人。

”[18]康熙戊申为公元1668年,这一年东皋心越从福建回到浙江,始投阔堂大文门下,而阔堂大文离开崇先寺并重建上塔院的时间是康熙丙午年,即1666年。

这就是说,当东皋投其师门下之时,阔堂大文离开崇先寺移居于其重建的上塔院做住持已有两年,可见东皋心越拜阔堂大文为师之地,是在上塔院。

此外,东皋心越在其《五宗源流图》一文中,称观涛大奇为:“皋亭奇”或“崇先奇”,(前者之意是“崇先寺所处之地皋亭山的大奇”,后者之意是“崇先寺的大奇”,两者指的是同一人。

),同时,东皋心越在此文中称其师为“上塔文”,并将“上塔文”与“崇先奇”或“皋亭奇”并列排序:○崇先奇心润苏庵孝牧日曙○上塔文体真幢雪林源梵可静辉生灯兆隐俦忘牧聪扣谁己[19]另见上文“天界老人法嗣”一段。

这说明在东皋心越撰写此文时,观涛大奇和阔堂大文并非同处于崇先寺,而是分别在各自寺院担任住持。

值得注意的是,东皋心越记写此文的时间是康熙庚戌年,即公元1670年,这一年,正是阔堂大文亲自手书准予东皋心越正式入室之时。

以下为祗园寺藏其师阔堂大文嗣法手书内容:无纹印子量虚空,印破虚空继祖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