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备古诗词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 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 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1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

同桌试讲,共同纠正。

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一)导入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

(板书课题)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初读诗句,学生质疑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优秀3篇)小学语文古诗教案(优秀3篇)教案一:《登鹳雀楼》教案古诗概述:《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登临高处、俯瞰大好河山的壮丽感受和对时间的思考。

教学目标:1. 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和创作目的2. 掌握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准备:1. 《登鹳雀楼》课文2. 拓展阅读材料:关于《登鹳雀楼》的相关文章或评论3. 图片或PPT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和实地风景教学过程:引入:在课堂上放映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这幅画的特点和感受。

导入:老师出示《登鹳雀楼》的课文,并带领学生读一遍诗歌。

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读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讲解:1. 找出关键词:鹳雀楼、百丈、俯仰、黄河、万里、群山、飞儿、烟霭、千门、豪情。

2. 解析这些关键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如鹳雀楼是登高处的建筑物,百丈表示高度,俯仰表示往下或往上看,黄河是中国著名的长河,万里表示河流的长,群山表示山脉众多,飞儿是指飞翔的鸟儿等等。

3. 分析作者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鹳雀楼所带来的美景和壮丽感受的技巧。

实践:1. 让学生自己朗读《登鹳雀楼》。

2. 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段诗句进行朗读和解读,通过朗读和交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组织学生创作一幅描绘鹳雀楼景观的画作,注重画面的细节和色彩的运用。

拓展: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或评论,了解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检测与评价:1. 设计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选择题和解答题,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对学生展示的画作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案二:《静夜思》教案古诗概述:《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1. 了解《静夜思》的背景和创作目的2.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掌握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准备:1. 《静夜思》课文2. 拓展阅读材料:关于《静夜思》的相关文章或评论教学过程: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夜晚的音乐,让学生静下心来,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祥和。

背诵古诗教案

背诵古诗教案

背诵古诗教案教案一:古诗背诵初探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对古诗进行准确的朗读和背诵。

2. 学生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 学生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本古诗选集以供学生参考。

2.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黑板、白板,以演示古诗的原文和翻译。

3. 学生准备纸和笔,以记录重点和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名人画作或播放一段古风音乐来引入古诗背诵的话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古诗的魅力。

2. 了解古诗(10分钟)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黑板、白板上展示一首名诗,并对其进行朗读、解读和翻译。

学生可以收集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3. 古诗背诵示范(1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首适合初学者背诵的古诗进行示范。

教师应注意语速和语调,让学生清晰地听到每个字、每个音节。

4. 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感兴趣的古诗进行背诵,并在纸上标出重点和问题。

教师可以逐个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5. 分组练习(15分钟)学生可以分成小组,相互背诵并互相指正。

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巡视,及时纠正发音和韵律的错误。

6. 古诗背诵展示(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进行展示,并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7. 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用简短的话对学生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背诵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古诗,培养他们的文学创造能力。

2. 提供更多的古诗背诵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3. 定期组织古诗朗诵比赛,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教学反思:古诗背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本次教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古诗的美妙,并提高自己的背诵水平。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四年级语文诗词背诵教案

四年级语文诗词背诵教案

四年级语文诗词背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能够准确而流畅地背诵所学的古代诗词;3.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了解什么是诗词,以及古代诗词的特点;2. 学习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包括汉乐府、唐诗等;3. 进行诗词背诵训练。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习并背诵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谈论学生对诗词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演示法:教师朗读经典诗词,示范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引导学生模仿;3. 分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帮助和鼓励,在小组中进行诗词背诵;4. 比赛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诗词背诵比赛,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与学生谈论诗词,了解学生对诗词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介绍诗词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对于诗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教师朗读一些经典的汉乐府诗或唐诗,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和特点。

4.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学习和背诵准备。

第二课时:1. 学生小组分别背诵一首自选的诗词,并进行小组内部的互相鼓励和指导。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所背诵的诗词,通过分享和倾听,让大家都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诗词作品。

3.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背诵比赛,通过比赛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背诵的准确性。

4.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肯定,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编辑和背诵能力。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在诗词背诵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学生的诗词作品,并通过引导、示范、分组学习和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诗词的成就感和快乐,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语感和审美情趣。

小学古诗教案(最新5篇)

小学古诗教案(最新5篇)

小学古诗教案(最新5篇)《古诗》教案篇一一、导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从第三单元课文中节选的几句话,回顾单元主题“至爱亲情”,引入本节课主题:友情和对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常识,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怀,领悟诗歌的意境。

3.感受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三、学法指导: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

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划分两首诗的节奏)四、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朗诵:①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②听朗读录音2.作者简介:王勃(650~676),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溺水而死。

名作《滕王阁序》。

3.简介创作背景:结合课本注释①4.翻译诗句,整体感知,解决问题请说说:①作者在诗歌中都写了哪些内容呢?②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怎样的感情?明确:首联:点明送别地点,赴任之处(借代、对仗)颔联:别中之别,送别尤其可悲颈联:主旨。

不必伤别(议论)尾联:再次劝慰(幽默口吻)5.比较理解:①.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②.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明确:王诗更气象阔大,志趣高远。

6.独特风格意境旷达,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五、学习《己亥杂诗》1.朗诵:①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②听朗读录音2.作者及背景诗人龚自珍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处在封建社会快要崩溃的时代,洞悉清朝朝廷的腐朽昏庸,也警惕外国列强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

于是他写了许多诗文,提了很多办法,然而人微言轻,不被重视,48岁那年,被迫辞官离开京城,飘然南归。

小学必备古诗词教案

小学必备古诗词教案

小学必备古诗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必备古诗词,包括《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和《小池》。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内容1. 诗词名称:《静夜思》作者:李白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诗词名称:《春晓》作者:孟浩然教学重点:学习诗词中的自然景象描绘,感受春天的美好。

3. 诗词名称:《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教学重点:理解诗词中的哲理,培养学生的立志精神。

4. 诗词名称:《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教学重点:了解隐逸文化,培养学生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5. 诗词名称:《小池》作者:杨万里教学重点:学习诗词中的细节描绘,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每首诗词的作者、背景、意境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2. 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增强他们对诗词的记忆力,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创作法: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诗词创作自己的作品,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词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对每首诗词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

3. 诵读: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诵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讨论: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诗词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诵读效果:检查学生对诗词的记忆情况,评价他们的诵读能力。

3. 讨论质量: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意识等。

4. 创作水平:评价学生创作的诗词作品,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小学必备古诗词教案

小学必备古诗词教案

小学必备古诗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小学必备的古诗词,包括《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小池》。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五首古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境。

2. 教学难点:古诗词中的生字词、诗词意境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五首古诗词的文本、图片、注释等。

2. 准备诗词朗诵音频,以便学生跟读、欣赏。

3. 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五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诗词一:《静夜思》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词,让学生跟读。

b. 讲解诗词背景,解释生字词。

c. 分析诗词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情感。

d.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词大意。

3. 学习诗词二:《春晓》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静夜思》,为新诗的学习做好铺垫。

b. 按照学习《静夜思》的方法,学习《春晓》。

4. 学习诗词三:《登鹳雀楼》b. 学生自主学习《登鹳雀楼》,教师辅导。

5. 学习诗词四:《望庐山瀑布》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b. 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6. 学习诗词五:《小池》a. 学生运用已学方法,自主学习《小池》。

五、作业布置1. 熟读五首古诗词,巩固生字词。

2. 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诵练习。

3.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古诗词。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 诗词理解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评价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情况、生字词掌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一:童真童趣活动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出示《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活动二:感受亲情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

(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

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活动三:秋意浓浓活动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杜牡《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意逼人。

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活动四:祖国风光(一)活动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望天门山〉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

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活动五:祖国风光(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吗?你能说说这几首诗描写的什么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4.感受祖国的美好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集体带有感情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课后继续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活动六:名句诵读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布置学生广泛搜集诵读古诗文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的是文化大国,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诗文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