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简答题答案
人际心理学练习及答案

“第六章人际心理”练习题一、单选题:1.“一好百好,一坏百坏”是一种( A )。
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2.“山东人直爽,上海人精明”,这属于( C )。
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3.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近出现的信息对于印象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是( D )。
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4.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是( A )。
A.语言符号B.非语言符号C.面部表情D.身体姿态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是什么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B )A.相互性B.相似性C.互补性D.接近性6.“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什么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D )A.相互性B.相似性C.互补性D.接近性7.“错误效应”是指微小的错误能( B )能力突出者的吸引力。
A.降低B.增强C.维持D.抵消8.( C )把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分为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和公众区。
A.阿伦森B.阿希C.霍尔D.洛钦斯9.“以己推人”是一种( D )。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标签作用D.投射效应10.喊叫声、哭声、笑声属于( B )。
A.辅助语言B.类语言C.语言符号D.口头语言二、多选题1.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A、B、C、D、E )。
A.容貌和仪表B.相似性C.互补性D.个性E.接近性2.下面哪些属于非言语符号?( C、D、E )A.书面言语B.口头言语C.目光接触D.空间距离E.说话时声调与节奏3.下面哪些选项属于社会刻板印象?( A、D )A.东北人豪爽,上海人精明B.一见如故C.一见钟情D.男刚女柔E.推己及人4、影响社会认知的认知者因素包括( B、C、E )。
A.显著性信息B.经验和社会图式C.情绪状态D.交往情境E.价值观念5. 下面哪些选项属于晕轮效应?( A、B、E )A.一好百好,一坏百坏B.一美遮百丑C.先入为主D.以己之心,度人之腹E.成绩好,样样好。
人际关系简答题

1、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答:(1)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动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
(2)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另一理论任务是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提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
2、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答:(1)正确处理人际关系(2)有效调整人际关系(3)不断改善人际关系(4)建立和发展新型人际关系,这是人际关系的根本任务(5)纠正畸形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人际内耗,增强群体凝聚力3、为什么说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答:(1)一定的人际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2)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3)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决定的。
(4)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4、简述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答:(1)有利于促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3)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4)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1、简述莱维特的人际沟通网络模式答:莱维特为了探讨人际关系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对正式群体中各个成员的沟通网络进行了实验研究,他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沟通网络模式:(1)圆形传递:这个模式没有核心,信息传递过程成员间处于平等距离(2)轮式传递:这种沟通模式是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
(3)链式传递:在这个模式中信息一个接着一个地传递。
(4)Y式传递:这个沟通模式的特点是先进链式传递,然后发生变化。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成分。
2、人际吸引的理论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强化的),另一类是( 认知的)。
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三类:情景因素、(个人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
4、强化过程是通过(奖励)、( 惩罚)等强化形式来完成。
5、人际关系中的强化理论主要揭示(情感强化)和(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
6、人际吸引中的相互作用论着重探讨交往双方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互动)理论的一种,是一种(真相倚)情形。
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包括(情景因素)、(个体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因素)等几大类。
8、个性品质具有的吸引力,经常表现为(持久)、(稳定)、(深刻)的特点。
9、在所有个性品质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真诚),最富排斥力的是( 虚伪)。
二、选择题1、“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 C )因素。
A、个人特质B、类似C、情景D、互补2、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
这是( C )理论的观点。
A、强化B、对比C、得失D、相等3、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D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B、互补性因素C、类似性因素D、个人特质因素4、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D )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B、后期C、中后期D、初期5、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B )。
A、道德水平B、情感因素C、相互信赖D、个人魅力6、心理学上人际吸引属于( C)的研究领域。
A、社会价值观B、伦理道德C、人际知觉D、情绪情感7、人际吸引理论中的强化观点强调我们对周围世界评价时的( A)反应。
A、情绪反应B、认知反应C、价值反应D、自我反应8、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的作用属于(D )的心理反应。
A、延迟反应B、相仿作用C、因果效应D、首因效应9、“你注意听我讲话,我也重视你的意见”,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C)。
人际关系心理学习题

题型:填空10×2×1’选择10×1’试卷判断10×1’名解5×4’:各章试卷,只有2题的都看,多于2题的看双数号,习得无助和自我障碍简答4×5’:第2、3、9章,诱导服从,时尚现象论述1×20’:简述任务难度与群体规模对从众心理的影响第1章绪论一、判断题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关系。
()【解析】×。
不是物质关系是心理关系。
二、选择题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处于人际关系发展的哪一个阶段?()A.融合阶段B.接触阶段C.注意阶段D.探索阶段【解析】A。
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三阶段:注意阶段(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由开始时的彼此无关,即零接触状态,逐渐实现选择性注意)接触阶段(即由注意逐渐转入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此时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融合阶段(即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2.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的人际关系恶化过程属于()。
A.终止阶段B.冷漠阶段C.零接触阶段D.疏远阶段【解析】B。
人际关系恶化的三个阶段:冷漠阶段(交往一方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并伴随交往活动而产生一种痛苦情绪体验)疏远阶段(交往者在痛苦情绪体验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对交往双方人际关系的厌恶、反感情绪)终止阶段(交往双方冷漠、疏远的必然产物和符合逻辑的推论是结束人际关系,双方处于完全失去联系的状态)三、填空题1.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2.人际关系恶化过程可划分为冷漠、疏远、终止三个阶段。
四、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关系,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
2.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亦即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它包括生产关系、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
沟通与人际关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沟通与人际关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26小题.每题1.0分,共26.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安德森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 )。
A 内向B 外向C 包容D 真诚【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安德森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
人们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它们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同真诚有关。
受喜爱水平最低的几个品质如说谎、假装、不老实等也都与真诚有关。
安德森认为,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
第2题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哪四个阶段?( )A 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情感探索阶段→稳定交往阶段B 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C 情感交流阶段→情感探索阶段→稳定交往阶段→定向阶段D 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第3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 )。
A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B 平等性原则C 强化原则D 相互性原则【正确答案】:C【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良好人际关系原则包括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平等原则。
因此,C项不是人际关系的原则。
第4题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被称为( )。
A 个人距离B 公众距离C 亲密距离D 社交距离【正确答案】:A【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霍尔提出四种人际距离:①公众距离。
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事物中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
②社交距离。
是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许多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
③个人距离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
此时,人们说话温柔,接受大量的体语信息。
④亲密距离是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感觉刺激。
人际关系心理学智慧树答案

人际关系心理学智慧树答案1、“大器晚成”“早慧”说明了人的能力有()[单选题] *A 性别的差异B 类型的差异C 表现早晚的差异(正确答案)D 发展水平的差异2、对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事例判断正确的是()。
[单选题] *认为在社会生活中黑暗的东西太多生活在不能决定是否离婚的痛苦中长期家庭不和带来的创伤难以愈合(正确答案)认为中学时期对异性的爱慕是可耻的3、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是概念的()[单选题] *A)内涵(B)本质(C)外延((正确答案)D)属性4、假如有人来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他感到那里的规矩与自己的信念有点格格不入,想要去改变它吧,觉得自己初来乍到未免有点不自量力于是便采取了随大流的态度,跟其他人一样了。
这种现象说明了个体在群体中时常表现的一种()心态。
[单选题] *A 顺从B 同化C 从众(正确答案)D 内化5、无条件反射的现象很多,如()[单选题] *A吃梅生津(正确答案)B望梅生津C谈梅生津D忆梅生津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单选题] *A道德感(正确答案)B理智感C美感D心境7、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
[单选题] *A 改善交往情境B向对方施以恩惠C 增加交往频率D 向对方作自我表露(正确答案)8、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
[单选题] *A)兴趣(B)微笑((正确答案)C)依恋(D)哭泣9、null面对学习表现持续不佳,挫折连续出现,很多大学生会觉得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做不好了,继而导致放弃努力,这描述的是什么问题?()[单选题] *A、习得性无助(正确答案)B、拖延症10、心理咨询师应对阻抗的要点是()[单选题] *认识到出现阻抗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把求助者看做咨询中的对手调动对方的积极性,一起寻找阻抗产生的根源(正确答案)认识到阻抗是求助者设置的障碍11、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一些不健康行为(正确答案)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社会环境因素12、“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假意逢迎行为违反了人际交往的()原则。
MOOC《人际交往心理学》期末答案

MOOC《人际交往心理学》期末答案你、我、我们——人际交往心理学》结课考试1、“人际行为”指的是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
2、知人者明指:知人善交、知人善任、知人善教。
3、认知自己的途径包括从我与己的关系认识自我、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4、通过与他人比较时,比较的目的包括自我强化、自我进步、准确的自我评价。
5、影响人际认知选择性的因素中客观因素包括新异性、刺激强度。
6、人际认知的投射性包括情感投射、特性投射。
7、人际印象形成的模式包括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理论。
8、人际交往原则的适度原则指自尊适度、忍让适度、热情适度、幽默适度。
9、人际吸引是指个体主观体验到在空间及时间上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依存关系。
10、通常女性比较注重感情表露,更多使用含蓄的表露风格。
11、婚姻中伴侣的好的性格是对人生认真负责、能为他人着想、能同甘共苦。
12、XXX的爱情三角论认为爱情包括激情、亲密、承诺。
13、增强人际吸引的策略包括充分开发自身资源、合理的接近他人,增进与人交往的机会、管理好自己的第一印象、利用天时、地利、人和。
14、人际吸引中受人欢迎的个人品质包括真诚、坦率、乐于助人等。
15、沟通的原则包括平等、信用互利以及合作。
16、沟通的主要障碍存在于传递方、接收方和渠道。
17、口语沟通可以是间断的,身体语言的沟通多数时候是一个不停息、不间断的过程。
18、有助于在失恋后尽快完成心理恢复的事情包括找好朋友诉说、扩大交际面、从事浑然忘我的活动。
19、晕轮效应是由对象的某个特征推及对象的全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者丑化对象的现象。
20、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21、与人交往时,善于保持心理距离的人才不会失去原则。
22、人际情感是人际交往的核心。
23、包容的需求其行为特征表现为运用权力、权威、去超越、控制、支配与领导他人等。
24、人际关系瓦解的疏远阶段,双方开始放弃增进沟通的努力。
人际关系学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世能力。
”这是(B1P4)A.人际关系专家莉儿·朗帝的名言B.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的名言C.人际关系专家哈维·麦凯的名言D.人际关系专家弗朗西斯科·阿尔贝隆尼的名言2.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把握,要从(C1P5)A.揭示人际关系的概念开始B.揭示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开始C.揭示人际关系的实质开始D.揭示人际关系的特点开始3.马克思恩格斯曾专门用一节论述交往与生产力的著作是(A2P34)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4.马斯洛的七种需要是在他的著作(A2P41)A.《动机与个性》中提出来的B.《存在心理学探索》中提出来的C.《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提出来的D.《科学心理学》中提出来的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映在物质生产对于发展人际关系的作用上是指(B3P79)A.物质生产推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B.物质生产的发展促进交往范围的扩大C.物质生产的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变化D.前代人的物质生产制约后代人的人际关系6.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人际关系是(D3P70)A.血缘关系B.依附关系C.宗法关系D.金钱关系7.“千里觅知音”,“人有脸,树有皮”这些古语反映的是影响人际关系的(D4P112)A.交往目的因素B.交往内容因素C.交往主体因素D.隐性因素8.在《语言与交际》一书中,将体态语言划分为动态无声、静态无声两类的是(A4P106)A.美国著名学者卡克·W·贝克B.前苏联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C.著名心理学家P·贝尔斯D.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9.按交往时间的长短可将人际关系分为(C5P153)A.长期型和规则型B.短期型和无规则型C.长期型和短期型D.短期——中期——长期型10.人际关系依不同程度的关系,且按好坏程度划分可分为(C5P154-156)A.两种类型B.四种类型C.六种类型D.八种类型11.“人们的年龄、性别、身材、外貌长相及先天的智力”是指(C6P159)A.人的生理需要B.人的生理反映C.人的生理特征D.人的健康状况12.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人际关系的类型,在社会心理学家荷尼的研究中,如果无论遇到何人,首先想到的是“他喜欢我吗?”这种人际关系的类型属于(A6P175)A.逊顺型B.进取型C.分离型D.合作型13.在引发人的交往动机因素中,由于个人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竞争的压力,由于达成目标后优厚条件的吸引,激发交往动机的是(B7P208)A.内在因素B.目标因素C.外在因素D.环境因素14.具有“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心理的是(B7P223)A.自卑性羞怯者B.敏感性羞怯者C.挫折性羞怯者D.习惯性羞怯者15.个体对社会客观事物的意识,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是(D8P242)A.初级自我B.生理自我C.心理自我D.社会自我16.能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转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尴尬局面消失在谈笑之中的得体的自我防卫技法是(C9P261)A.以合理化缓解B.委婉曲折C.幽默诙谐D.以升华转移l7.在自我暴露的对象中,最不适宜为暴露的对象是(A9P259)A.与你素不相识的人B.刚刚开始互相熟悉的人C.与你关系虽然不深,但仍在发展的人D.对你体贴入微或与你休戚相关的人18.失恋后的自我调适方法不包括(A10P296-298)A.塑造健全人格、加强自我修养法B.志趣转移法C.寻求社会支持法D.理智思考法19.维护家庭稳定和谐根本保证的兄弟姐妹关系的调适技法是(C10P315)A.要兄友弟敬,情同手足B.姑嫂、妯娌之间要相亲相爱,同心协力C.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D.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20.属于特殊人际关系技法的研究对象的是(C11P331)A.同学关系B.朋友关系C.代际关系D.同事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舒茨认为,儿童时代的经验可能形成的个体行为的控制类型有(CDE2P43)A.自主型B.依附型C.拒绝型D.民主型E.独裁型22.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可区分为(ABDE4P118—119)A.专制型B.放任型C.平等型D.支配型E.民主型23.人际关系的类型,按其它形式划分可依据(ABCE5P128)A.不同性质关系B.不同特征关系C.不同倾向关系D.不同程度关系E.不同对象关系24.制怒的主要方法有(BCDE9P264)A.克服自卑感B.善于忍耐C.平等待人D.转移怒气E.建立固定的条件反射25.与父母和睦相处需要(ABCDE10P309—311)A.牢记父母养育之恩B.孝敬父母C.关心父母D.体谅父母E.帮助父母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实验法(1P25—26)指的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2014级应用心理学张伸
1一个人可以孤独的工作,但不可以孤独的生活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前提;“孤独的生活”会影响人的正常人格发展和人际关系。
人类天生就具有亲和动机,第一因素与社会比较有关,它强调人们通过社会比较获得有关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知识;第二个因素和社会交换有关,它强调人们通过社会交换获得心理与物质酬谢;这些都离不开社会,也就是说没有人真正可以“孤独的生活”。
个人的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内在的因素决定,也不是由环境力量决定,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实现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离不开“社会支持”,从而达到“自我实现”。
艾里克森认为在“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相互作用下,人格才能健康发展。
所以说“一个人可以孤独的工作,但不可以孤独的生活”。
2网络交友的是非
优点:1网络交友可以帮助人们拓宽交友渠道,帮助人们克服寂寞。
2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及人格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而网络恰恰会帮助人们找到这样的朋友
3网络交友大多不知道对方个人的温暖、能力、外表的吸引力,仅仅是依靠是否谈得来,因此减少了交友的门槛(降低了在物质方面择友的纠结)
4网络交友有利于“社会整合”,增加人们的在社会中的团体归属感
5网络交友对人们的“价值保证”“可靠的同盟感”有促进作用
6网络交友可以增加人们的“受教育机会”,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缺点1网络交友带来人际关系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和各种交际冲突2网络交友容易上当受骗
3网络人际交往还可能诱发各种人格障碍,由于网民认为对自己言行无须承担任何责任,往往信口雌黄。
长时间下去,会形成人格特质,从而演变为攻击性人格4网络交友目的不纯,嫖娼、微商、信贷、传销等不良信息充斥其中,影响人们健康人格的发展
5网络交友中到处是虚假个人信息,影响人们真正意义上的择友。
3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你有无认知失真,表现及应对策略。
有认知失真的情况
表现:1看到美女就觉得他哪都好,就是我的白雪公主
2觉得别人都很优秀,就自己一无是处,这个世界真不公平
3开学时觉得辅导员好凶啊,不近人情,现在也这么认为
4经常有大学生就业难,觉得自己没前途了
策略:1要避免受“光环效应”影响,不能以偏概全,要全面的看待别人。
做到公正、客观的去认识对方
2避免“争公平”的想法,要学会接受现实,努力去改变现状,而不是一直怨天尤人
3不要被“首因效应”影响,和辅导员第一次见面觉得不近人情,应该多和辅导员沟通交流,日久见人心;就会发现其实辅导员挺热心的。
4不要把任何事情都“放大化”,要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
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