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缺乏病预防资料
营养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缺铁性贫血
评估 6月龄-6岁小儿血红蛋白(Hb)低于110g/L为贫血。 Hb值90-109g/L为轻度贫血。 Hb值60-89g/L为中度贫血。 Hb值<60g/L为重度贫血。 由于海拔高度对Hb值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0m,Hb上升约4%
同时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平均红细 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g/L。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评估
佝偻病临床表现包括非特异性症状、骨骼特征性改变和其他系统改变。佝偻病活动期分为早期、激期、恢复 期和后遗症期。1.早期 : 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婴儿。可有多汗、枕秃、易激惹、夜惊等非 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此期常无骨骼病变。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 D降低。骨X线片长骨干髓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髓端稍增宽。2.激期 : 骨骼体征:<6 个月婴儿,可见颅骨软化体征(乒乓感);>6个月婴儿,可见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骨沟、鸡胸、0型 腿、X形腿等体征。血钙正常低值或降低,血磷明显下降,AKP增高。血25-(OH) D,1,25-(OH)2D显著降低。 骨X线片长骨干髓端增宽,临时钙化带消失,呈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髓软骨盘加宽>2 mm。3.恢复期 :早期或 活动期患儿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血磷,AKP,25-(O H)D ,1,25(OH)2D逐渐恢复正常。骨X线片长骨干端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增加,骨骼软骨盘<2 mm。4. 后遗症 期:多见于3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一般无临床症状,血生化 检查正常。
3岁以下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介绍

一、前言0到3岁婴幼儿时期是对人的一生健康影响最大的一段时期,此时期儿童患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其当前的体魄发育和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增加成年时期罹患慢性疾病的危险,影响成年后劳动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了解此时期内婴幼儿易患的营养缺乏病及其预防方式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二、婴幼儿营养不良疾病主要原因婴幼儿营养不良疾病主要的原因营养物质摄入不够,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和对营养物质需求量之间具有彼此矛盾。
比如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食物的供给不足,疾病引发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婴幼儿抚育行为不合理,婴幼儿自身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体魄发育方面不完善。
三、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常见的婴幼儿营养缺乏病主要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D缺乏病、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锌缺乏病、碘缺乏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指由于长期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或能量不足,身体逐渐消瘦,皮下脂肪减少乃至消失,婴幼儿体重和或身高增加缓慢或不增加,乃至下降,主要有三个表现。
轻度蛋白质缺乏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身高及体重低于正常儿童,若是蛋白质缺乏能量尚可为夸希奥克病,若是蛋白质与能量同时缺乏则为营养不良性消瘦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见的原因,第一长期食物摄入量不足,例如战乱、灾荒、贫困等原因造成儿童长期饮食量不足与质量的低下,或婴幼儿在母乳不足未及时添加营养丰硕的辅食,致使能量与蛋白质摄入都不足。
第二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拒食肉、蛋、奶豆类等,使能量与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长期供给不足。
第三,疾病及其他的原因,如消化道先天畸形各类慢性胃肠道疾患,结核病、肝硬化严重心肾疾病等使婴幼儿的食欲下降,且消耗增多,影响营养素的摄入。
从而致使营养不良,其他的原因胎儿先天储蓄不足者,诞生后需要知足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各类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若是所需的营养素不能及时补充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包括消瘦、皮下脂肪减少乃至消失,并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体重下降,皮肤弹性降低,正在成长中的婴幼儿开始时体重停止增加,随后体重下降。
营养缺乏性疾病专业知识讲座专家讲座

营养缺乏性疾病专业知识讲座
第33页
6、影响钙吸收原因
▪ 草酸 ▪ 植酸、鞣酸 ▪ 纤维素 ▪ 脂肪 ▪ 烟酒 ▪ 激素 ▪盐 ▪ 胃肠疾病
营养缺乏性疾病专业知识讲座
第34页
影响钙吸收原因
①草酸:草酸可降低钙吸收。草酸可与钙形成不
易被吸收盐类。故菠菜、苋菜、竹笋、蕨菜和蕹 菜(空心菜)等含草酸多食物,其中钙难于吸收。
游离脂肪酸过多,与钙结合成不溶性钙皂, 从粪便中排出。 ▪ 暴饮暴食或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者易缺钙。
⑤烟酒 尼古丁均可妨碍钙吸收。喝酒者易 缺钙。
营养缺乏性疾病专业知识讲座
第37页
影响钙吸收原因
⑥激素 激素对钙吸收影响很大。甲状腺激素、肾 上腺皮质激素及其同类药,均不利于钙吸 收。 服用甲状腺素片、强松、地塞米松等药人 易缺钙。
营养缺乏性疾病专业知识讲座
第21页
饮食补钙关键点
一日三餐中提供:400~500mg(如再加上奶、 豆制品,可基本满足人体需要)。
动物试验中钙吸收率可达90%,人体中实际吸 收率仅为30~60%。
普通来说,一次补钙不应超达500mg。
营养缺乏性疾病专业知识讲座
第22页
4、补钙方法(怎么补钙)
标准: ▪ 从奶类中摄取 ▪ 从鱼类中摄取 ▪ 从豆类中摄取 ▪ 从深色蔬菜中摄取 ▪ 从动物肝脏中摄取
第40页
自我监测骨质疏松指标
1. 金指标:骨密度(髋骨与腰骶椎) 2. 每个月或每年:自我统计身高 3. 天天早上起床费劲,周身酸软乏力
营养缺乏性疾病专业知识讲座
第41页
三、锌缺乏
锌在人体中含量约为铁二分之一(1.4~2.3 克),一切器官都含锌。食入锌15分钟后开始
营养师三级知识点:DRIs的内容

营养师三级知识点:DRIs的内容DRIs是应用于健康人的膳食营养标准,它不是一种应用于患有急性或慢性病的人的营养治疗标准,也不是为患有营养缺乏病的人设计的营养补充标准。
1.平均需要量(EAR)EAR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计算得到的。
EAR是能够满足群体中50%成员的需要,而不能满足另外50%成员需要的水平。
EAR是制定RNI的基础。
2.推荐摄入量(RNI)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RNI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
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EAR+2SD.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RNI=1.2×EAR.3.适宜摄入量(AI)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的资料不足,没有办法计算出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来代替RNI.AI不是通过研究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求出来的,而是通过对健康人群摄入量的观察或实验获得的。
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AI与RNI的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能够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AI 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远不如RNI,有时可能明显的高于RNI.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可耐受”的含义是指这一摄入水平一般是可以耐受的,对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大概都不至于损害健康。
当摄入量超过UL且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
UL是日常摄入量的高限,并不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
鉴于我国近年来营养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日渐发展,有必要制定营养素的UL来指导安全消费。
食品营养与健康-膳食营养与疾病防治PPT参考课件

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肥胖症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肥胖可导致儿童血脂浓度增加、 血压增高。 ②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肥胖症能导致混合型肺功能障碍。 ③对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影响。 ④队体力智力、生长发育的影响。 根据脂肪的分布,肥胖有向心性肥胖(以腹部肥胖为主) 和下身肥胖(以臀部和大腿肥胖为主),前者患糖尿病和 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
其它类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53
(一)糖 尿 病 的 病 因
• 遗传易感性 • 体力活动减少,能量摄入增多 • 年龄 • 肥胖 • 吸烟
54
(二)糖 尿 病 的 诊 断
项目
空腹血糖 任意时间血糖
OGTT,2h
标准 mmol/L
≥7.0
≥11.1 ≥11.1
55
(三)饮食营养防治措施
51
任务三 糖尿病的膳食预防与治疗
• 一、糖 尿 病
•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群
• 导致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靶组织细胞 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 我国成人患病率为9.7% • 糖尿病并发症遍及全身,致残、致死率高
52
分型
Ⅰ型糖尿病:(DDM )胰岛素依赖型 Ⅱ型糖尿病:(NIDDM )非胰岛素依赖型
18
发病表现
➢ 亚临床型: 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下肢酸痛 ➢ 神经型: 影响周围神经系统, 累及肢体远端, 下肢发
病较上肢早, 疼痛水肿 ➢ 心血管型: 心悸,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 也可曾急
性爆发, 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 称脚气冲心, 重症 因心功能衰竭很快死亡
➢ 婴儿脚气病: 多发于出生数月的婴儿, 呕吐,腹痛,水 肿,心跳加快,呼吸困难, 治疗及时可迅速好转,误诊 的话病死率很高
预防营养不良措施

预防营养不良措施标题:预防营养不良措施引言概述: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的营养不足或者吸收利用不良导致的身体各种功能和代谢异常。
预防营养不良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预防营养不良的措施,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健康。
一、合理膳食1.1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1.2 多样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等,避免单一食物造成某种营养素的缺乏。
1.3 控制摄入量:适量摄入食物,避免过量摥食导致能量过剩。
二、及时补充营养素2.1 补充维生素:根据需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D等。
2.2 补充矿物质:保证足够的铁、钙、锌等矿物质的摄入。
2.3 补充蛋白质:适量摄入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
三、定期体检3.1 检测营养状态:通过血液检测等方式检测身体的营养状态。
3.2 了解营养缺乏情况:及时发现身体缺乏的营养素,采取相应的补充措施。
3.3 寻求专业建议: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及时咨询营养师或医生,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四、生活习惯调整4.1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4.2 合理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吸收营养的能力。
4.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提高身体的营养吸收率。
五、心理调节5.1 减压放松:减少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
5.2 积极生活态度: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5.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结语:通过合理膳食、及时补充营养素、定期体检、生活习惯调整和心理调节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营养健康,远离营养不良的困扰。
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

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和(或)热量的供给不能满足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时,就会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所有营养不良中最致命的一种。
长期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时,身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和身体成分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体重明显境地,个组织器官明显萎缩,出现严重的负氮平衡和一系列临床症状。
主要症状是:病人极易感到疲劳,情绪不好,虚弱无力,严重者克出现意识模糊,认知能力下降。
主要体征:生长停滞,体重下降,容易遭受感染,可出现腹泻,也可发生低血压、低体温和心动过速。
分述各种营养不良的主要体征如下:(1)水肿型营养不良:以蛋白质缺乏为主而能量供给尚能适应机体需要,以水肿为主要特症,凹陷性水肿常见于腹部和腿部,也可至全身。
还表现为腹泻,常伴发感染、头发稀少易脱落、表情冷漠或情绪不好。
(2)消瘦型营养不良:以能量不足为主,主要表现为皮下脂肪和骨骼肌显著消耗和内在器官萎缩。
病人体重常低于其标准体重的60%。
(3)混合型营养不良:即蛋白质和能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常伴有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的缺乏。
在进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判断是,需要综合查体结果和个人病史资料,根据表现出蛋白质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做出正确判断。
表4-20 营养评价的可能诊断指标营养治疗:向病人提供足够营养素,应缓慢进行。
开始总热量宜给予每日每公斤实际体重30kcal,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公斤实际体重0.8g。
稳定后总热量逐步增至每日每公斤实际体重40~50kcal,如合并感染发热,可酌情增加;蛋白质可增至每日每公斤实际体重1.5~2.0g,其中至少1/3为动物蛋白。
随体力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避免发生或加重腹胀、腹泻、甚至肠穿孔或诱发心力衰竭。
应同时给与各种脂肪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
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亦应有适当的均衡补充,避免发生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磷酸盐血症。
二、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营养缺乏病(一)上.

饥饿的苏丹
• 1994年普林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凯 文 卡 特
• 3、预防 • (1)合理膳食 • (2)推广生长发育监测图的应用
• (3)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 (4)减少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
二、维生素A缺乏病
• 维生素A缺乏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四大 营养缺乏病,是一种因体内维生素A缺乏引 起的以眼、皮肤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改变4 个阶段。 • 在功能变化阶段以前,患者主诉或体检不易发现
明显的异常,属于亚临床缺乏。
• 营养缺乏病的临床表现与人体对营养素需要量的 适应性有关。
• 长期处于低营养供给水平,人体对营养素需要可产 生适应性,即可以降低其最低需要量和延迟缺乏症 状的出现。
• 反之,如长期处于高营养供给水平,则一旦降低, 虽未达到最低需要量之下,亦易出现缺乏。
• 缺乏维生素A,视 网膜维持暗视觉的 视紫红质生成障碍, 暗适应能力降低。
• 3)角膜软化
• 角膜软化、溃疡、 穿孔,导致失明。
• (2)皮肤症状
• 轻者干燥,严重者出 现毛囊上皮角化,毛 囊性丘疹。
• (3)骨骼系统
• 儿童骨组织停止生长, 发育迟缓。出现齿龈 增生角化,牙齿生长 迟缓,表面出现裂纹, 易发生龋齿。
毕脱氏斑 ( Bitot spots )
• 3、预防
• (1)摄入含维生素A及 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
• (2)监测易感人群的维 生素A营养状况
• (3)对易感人群进行干 预
• (4)选用膳食补充剂和 维生素A强化食品
三、维生素D缺乏病
• 维生素D是人类生命所需的营养素,是钙平 衡的最重要的食物调节因子之一。
• 婴幼儿时期缺乏可导致佝偻病,成年人缺 乏导致骨软化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教师姓名任课班级 2014 年月日星期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第六章_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节_营养缺乏病预防_______________教学目的和要求_掌握常见营养缺乏病的病因、发病表现及预防________教学重点_常见营养缺乏病的病因、发病表现及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难点_常见营养缺乏病的病因、发病表现及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方法与手段_讲授、多媒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设计_A_复习上次课: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_________B_引入新授课____第四节_营养缺乏病预防___________一_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_____________________1_病因_______2_发病表现_____3_预防______二_维生素A缺乏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病因_______2_发病表现_____3_预防______三_维生素D缺乏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病因_______2_发病表现_____3_预防_______四_维生素B1缺乏病_1_病因_____2_发病表现___3_预防__课外作业_维生素D缺乏病的表现以及预防措施____________阅读参考节目_《食品营养与消费》_杨昌举编_新时代出版社________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_______课后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
教师姓名任课班级 2014 年月日星期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第六章_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节_营养缺乏病预防_______________教学目的和要求_掌握常见营养缺乏病的病因、发病表现及预防________教学重点_常见营养缺乏病的病因、发病表现及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难点_常见营养缺乏病的病因、发病表现及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方法与手段_讲授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设计_A_复习上次课: 常见营养缺乏病的病因、发病表现及预防_____B_引入新授课____第四节_营养缺乏病预防__________五_维生素B2缺乏病___1_病因___2_发病表现__3_预防____六_维生素C缺乏病___1_病因___2_发病表现__3_预防____七_叶酸缺乏病____1_病因___2_发病表现__3_预防____
八_钙缺乏_____1_病因____2_发病表现__3_预防___
九_铁缺乏_____1_病因____2_发病表现__3_预防___
十_锌缺乏病_____1_病因____2_发病表现__3_预防___十一_碘缺乏病____1_病因____2_发病表现__3_预防___
十二_硒缺乏病_____1_病因____2_发病表现__3_预防__
课外作业_锌缺乏病的表现以及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阅读参考节目_《食品营养与消费》_杨昌举编_新时代出版社________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__课后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