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JISZ 2248-1996 金属材料弯曲试样方法

JISZ 2248-1996 金属材料弯曲试样方法
I 一 Zr+ 3t
试样厚度直径或 内接 圆 直 径 〔 ) t
李 10
《二10
允许 偏 差
这里 : I 表 示 2 个 支撑 之 间的距 离 ( mm )
警十 嘿
r: 内侧半径( mm ) T 表示试样 的厚度, 直径或内接 园
直径 ( mm )
6 ) ( 密贴情况时, 首先形成适当的 内侧半
径, 大 约 弯 曲 到 1700 后再 按 图 3 方法 做 。
该标准使用的主要用语定 义除依 据 JIS G 0202标准以外 , 还参照了如下标准 。
试 验力: 以试 验 为 目的对 试 验 材 施 加 的
支撑
支撑
180 一 口( 1)
圈1
挤 压 有 曲法
注( ) Q 为 规 定 的 穷 曲角 度 1
5
试验方法 挤 压 弯 曲法 , 采用挤 压 弯 曲法 时须 遵照
. 422
.
方法 相互 挤压 试样 的两端 直 至达 到规 定 的 内
. 420
.
(a ) 圈 4 特纽穷曲法
(b )
侧 半径 。
5.3V
型块挤压法
将试验样放在 V 型块上, 在中央部压上 压具 , 逐渐施加试验力直至弯曲到规定形状 ( 参照图 5 ) 。V 型块要根据每个 日本工业标 准的材料标准选用。 此时的 V 型块及压具的
金 属 材 料 弯 曲试 验 方 法
22248 序文 : 该标准是以 1985年第一版发行的。与 1507438 金属材 料 一弯 曲试 样 的对应部分 ( 试验方法) 为基础 , 在不更改对应国际标准 技术 内容前提下制定的。
1 适用 范 围 力。 3 试验 的原 理
JIS

贯彻执行《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1999)版的若干体会

贯彻执行《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1999)版的若干体会

《 金属材料一弯曲试验》 。在主要技术内容上 与 IO 48 18 效 。 而 旧标 准 尚是 “ S 73 :95等 ” 参 照采 用 国际标 准 10 4 8 18 《 属材 料一 5 7 3 :95 金
弯 曲试验 》 ,两者 对 国 际标 准 采用 的程 度不 ”
同 ,尽 管采 用 的是 同一版 本 的国 际标 准 ,也
法》 ( 文 以下 简 称 “ 本 旧标 准 ” ,并 于 20 ) 00 年 8 1日开 始实 施 。这是 此项标 准 自 16 月 93
料承 受规 定 弯 曲 角 度 的弯 曲变 形 性 能 。 相 ”
比 ,新标 准 既规 定 了适 用 范 围 ,又增 加 规定 了不适 用 的范 围 。 4 试验 原理 阐述 有进 步 旧标 准 的 “ 试验 原理 ” 是 “ 一 定形状 将 和尺 寸 的试 样放 置 于弯 曲装 置上 ,以规定 直 径 的弯 心将试样 弯 曲到所 要 求 的角 度后 ,卸 除试 验 力检查 试样 承受 变形 能力 。 ” 新标 准 的 “ 理 ”是 “ 曲试 验 是 以圆 原 弯 形 、方 形 、矩 形 或多边 形横 截 面试样 在 弯 曲 装 置 上 经 受 弯 曲 塑性 变 形 ,不 改 变 加 力 方 向 ,直至 达到 规定 的弯 曲角 度 。 ”
2 9
弯 曲装 置 ,即 V形 模 具 弯 曲装 置 ( 图 1 见 ) 和翻板 式 弯 曲装 置 ( 图 2 。 见 )
“ 翻板 间距 离 应 为两 翻板 的试 样 支 承 面 同时垂 直 于 水 平 轴 线 时 两 支 承 面 问 的距 离 ( 图 2 ( ) 。按照 下式 确定 见 C)
“ 曲试 验 时 ,试样 两 臂 的 轴 线 保 持 在 弯
垂直 于弯 曲曲轴 的平 面 内 。如 为弯 曲 10角 8。 的弯 曲试 验 ,按照 相关 产 品标准 的要 求 ,将 试样 弯 曲至 两臂相 距规 定距 离且 相互 平 行或 两臂直 接接 触 。 ” 从 上述 新 旧标 准对试 验原 理 的 阐述 ,对 比之后 可 以看 出 ,新 标 准 的 阐述 较 为详 尽 、 严密 、完 整 ,使 人 容易理 解 。 5 新增加 两种 弯 曲装 置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的弯曲试验方法分为静弯试验和动弯试验。

静弯试验是将金属材料制作成一定尺寸和形状的试样,在测试机上施加静态加载作用力,使其在跨度中弯曲,测量与控制加载力和试样变形,从而得到金属材料的抗弯强度、弯曲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

动弯试验则是在金属材料试样上施加动态加载,如冲击加载或疲劳加载,使材料在动态载荷作用下发生弯曲,通过测量与控制加载力、位移、时间等参数反映材料的弯曲行为和耐久性能,如材料的动态弯曲寿命、断裂韧性等。

常用的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三点弯曲试验:将试样放在两个支座上,施加力在试样中间点进行弯曲,常用于测量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

2. 四点弯曲试验:将试样放在四个支座上,施加力在试样两个中间点进行弯曲,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材料弯曲性能指标。

3. 悬臂梁弯曲试验:将试样一端固定在支座上,施加力在另一端进行弯曲,适用于测量材料的断裂韧性和弯曲寿命。

以上是常见的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进行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和评估。

GB232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GB232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GB232–88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l‎S O 7438–1985《金属材料–弯曲试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试验原理、试样、试验设备、试验程序及试‎验结果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检验金属材料‎承受规定弯曲‎角度的弯曲变‎形性能。

2 引用标准GB 2975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3 试验原理将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放‎置于弯曲装置‎上,以规定直径的‎弯心将试样弯‎曲到所要求的‎角度后,卸除试验力检‎查试样承受变‎形性能。

4 符号和名称弯曲试验中使‎用的符号和名‎称如下表和图‎1、图2所示。

5 试验设备5.1弯曲试验可‎在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上进‎行。

试验机应具备‎下列装置。

5.1.1应有足够硬‎度的支承辊,其长度应大于‎试样的宽度或‎直径。

支辊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5.1.2具有不同直‎径的弯心,弯心直径由有‎关标准规定,其宽度应大于‎试样的宽度或‎直径,弯心应有足够‎的硬度。

5.2厚度不大于‎4m m的试样‎,可在虎钳上进‎行弯曲试验,弯心直径按有‎关标准规定。

6 试样6.1试验时用圆‎形、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横截面的试‎样。

弯曲外表面不‎得有划痕。

方形和长方形‎试样的棱边应‎锉圆,其半径不应大‎于2mm。

6.2试样加工时‎,应去除剪切或‎火焰切割等形‎成的影响区域‎。

6.3圆形或多边‎形横截面的材‎料作弯曲试验‎时,如果圆形横截‎面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的内‎切圆直径不大‎于35mm,试样与材料的‎横截面相同。

若试验机能量‎允许时,直径不大于5‎0mm的材料‎亦可用全截面‎的试样进行试‎验。

当材料的直径‎大于35mm‎,则加工成直径‎为25mm的‎试样,或如图3加工‎成试样。

并保留一侧原‎表面。

弯曲试验时,原表面应位于‎弯曲的外侧。

6.4当有关标准‎未作具体规定‎时,板材厚度不大‎于3mm,试样宽度为2‎0±5mm。

钢材冷弯试验方法

钢材冷弯试验方法
6.3裂纹:试样弯曲外表面金属基体上出现开裂,其长度大于2mm,而小于5mm,宽度大于0.2mm,而小于等于0.5mm时称为裂纹。
6.4裂缝:试样弯曲外表面金属基体上出现明显开裂,其长度大于5mm,宽度大于0.5mm,而小于等于0.5mm时称为裂缝。
6.5裂断:试样弯曲外表面出现沿宽度贯穿的开裂,其深度值超过试样厚度的1/3时,称为裂断。
钢材冷弯试验方法
1.依据标准:《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以检验金属规定弯曲程度的弯曲变形性能,并显示其缺陷。
2.2适用范围:公路工程中常用的钢筋线材及棒材塑性及工艺性能的评价。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室温,一般试样要求室温在10℃-35℃范围内时可以进行试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样要求室温在23℃±5℃范围内时可以进行试验,如达不到要求,须开启空调暖气设备,使环境温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试验
6.6根据上述检验结果,如果相关产品标准未规定具体要求,则一般试样无裂纹、断裂或裂断,则评定为合格
7.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
①标准编号;②试样标识;③材料名称牌号;④试样类型;⑤试样的取样方向和位置;⑥所测性能结果。
8.注意事项:
8.1弯曲试验时,应缓慢施加弯曲力。
8.2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弯曲角度认作为最小值,规定的弯曲半径认作为最大值。
4.2.3必要时对样坯及不加工试样允许校直或校平,但在操作中必须保证不因此而显著影响金属的性能。不测伸长率的较细线材可不经校直进行试验;
4.2.4不切削加工的单铸圆形试样表面上的夹砂、夹渣、毛刺、飞边等必须清除;
4.2.5试样在机床上进行切削加工磨削时,不得因受热或冷加工而影响试样的性能,最后一道磨削深度不应过大。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弯曲试验方法的原理、符号、试验设备、试样、试验程序、试验结果评定和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相关产品标准规定试样的弯曲试验,测定其弯曲塑性变形能力。

但小适用金属管材和金属焊接接头的弯曲试验。

2 试验设备应在配备下列弯曲装置之一的试验机或压力机上完成试验。

a)支辊式弯曲装置;b)V 形模具式弯曲装置;c)虎钳式弯曲装置;2.1支辊式弯曲装置2.1.1 支辊长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

支辊半径应为1-10倍试样厚度支辊应具有足够的硬度。

2.1.2 除非另有规定,支辊间距离应按照式(1)确定:l= (d + 3a ) ±2a ( 1 ) 此距离在试验期间应保持不变。

2.1.3 弯曲压头直径应在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

弯曲压头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弯曲压头应具有足够的硬度2.2 V 形模具式弯曲装置模具的V 形槽其角度应为1800-α。

弯曲角度应在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

弯曲压头的圆角半径为d/2。

模具的支承棱边应倒圆,其倒圆半径应为1~10倍试样厚度。

模具和弯曲压头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

弯曲压头应具有足够的硬度。

2.3 虎钳式弯曲装置装置由虎钳配备足够硬度的弯心组成。

可以配置加力杠杆。

弯心直径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要求,弯心宽度应人于试样宽度或直径。

2.4.3 弯曲压头直径应在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弯曲压头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

弯曲压头的压杆其厚度应略小于弯曲压头直径。

弯曲压头应具有足够的硬度。

3 试样3.1 试验使用圆形、方形、矩形或多边形横截面的试样样坯的切取位置和方向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如未具体规定,对于钢产品,应按照GB/T 2975的要求试样应通过机加工去除由于剪切或火焰切割等影响了材料性能的部分。

3.2 试样表面不得有划痕和损伤。

方形、矩形和多边形横截面试样的棱边应倒圆,倒圆半径不超过以下数值:----1mm ,当试件厚度小于10mm----1.5mm 当试件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 且小于50mm-----3mm 当试件厚度不小于50mm棱边倒圆时不应形成影响试验结果的横向毛刺、伤痕或刻痕。

17,新《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学习试题

17,新《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学习试题

新《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学习试题
1、由于虎钳左端面的位置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虎钳左端面不能达到或者超过弯曲压头。

2.矩形试样的棱边要求:试样表面不得有划痕和损伤。

方形、矩形和多边形横截面试样的棱边应倒圆,倒圆半径不能超过以下数值:当试样厚度小于10mm,倒圆半径不能超过;当试样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50mm,倒圆半径不能超过;当试样厚度不小于50mm,倒圆半径不能超过。

3.试样厚度要求:当试样直径(圆形横截面)或内切圆直径(多边形截面)不大于的产品,其试样横截面应为产品的横截面。

4.试验一般在10℃-35℃的室温范围内进行。

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

5.弯曲试验时,应当缓慢施加弯曲力,以使材料能够自由的进行塑性变形。

当发生争议时,试验速率应为。

6.试验结果评定:试验弯曲后不使用放大仪器观察,试样弯曲表面
应评定为合格。

材料弯曲实验报告

材料弯曲实验报告

材料弯曲实验报告引言弯曲实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施加力使材料发生弯曲变形,从而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材料的弯曲行为,并分析其与材料的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与材料本次实验使用的主要装置为一台弯曲试验机,其包括一个加载系统和一个记录和读取弯曲力的力传感器。

我们选取了常见的金属材料——钢板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装置调整至合适的工作状态,确保其能够稳定运行,并保证实验材料的质量和尺寸符合要求。

2.安装实验材料:将待测试的钢板固定在弯曲试验机上,并确保其固定牢固。

3.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加载系统的初始位置、载荷速度以及加载方式等实验参数。

4.开始实验:启动弯曲试验机,加载系统会开始施加力对实验材料进行弯曲。

同时,力传感器将持续记录所施加的力大小。

5.读取数据:实验过程中,及时读取并记录所施加的力大小和相应的位移值。

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记录和处理。

6.结束实验:当实验材料发生破坏或达到预设的弯曲程度时,停止加载系统的运动,并记录最终弯曲力和位移数值。

7.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通过绘制弯曲力-位移曲线和弯曲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材料的弯曲性能。

实验数据与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记录了实验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弯曲力-位移数据,并绘制了相应的力-位移曲线。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1. 随着加载力的增加,材料的位移也随之增加,但增速逐渐减缓,呈现出一种非线性关系。

2. 在一定范围内,弯曲力和位移呈正相关,即加载力越大,位移越大。

3. 当材料弯曲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材料发生破坏的情况。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材料的弯曲行为以及材料力学性能的相关因素。

我们发现,加载力对材料的位移和破坏起着重要的影响。

弯曲实验是研究材料弯曲性能的重要手段,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陈永平, 杨丽敏, 刘华, 徐永健. 材料力学实验与材料力学性能评定实验教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2.张善民, 严学飞, 袁雷. 材料刚度、强度与韧性综合化分析方法[J]. 材料导报, 2017, 31(15):132-137.3.张政权, 邢吉祥, 吉泽厚. 材料筛选软件[J]. 中国稀土学报, 2018,36(6):594-600.致谢在本次实验中,感谢实验员对实验装置和材料的准备工作和技术支持,以及指导老师对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结果的指导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内切圆直径不大于50mm的产品,其试样横截面应为产品的横截面。如试验设备能力不足,对于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内切圆直径超过30mm~50mm的产品,可以按标准中图5将其机加工成横截面内切圆直径为不小于25mm的试样。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内切圆直径大于50mm的产品,应按照标准中图5将其机加工成横截面内切圆直径为不小于25mm的试样,试验时试样未经机加工的原表面置于受拉变形的一侧,除非另有规定,钢筋产品均以其全截面进行试验。
弯曲试验时,应缓慢施加弯曲力。
11
增加了附录A,附录B。
/
审核:编制:日期:
L=0.5π(d+a)+140mm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新旧规范比对表
7
修改了试样厚度的规定:直径(圆形横截面)或切圆直径(多边形横截面)不大于30mm的产品,其试样横截面应为原产品的横截面。对于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内切圆直径超过30mm但不大于50mm的产品,可以将其机加工或横截面内切圆直径不小于25mm的试样。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内切圆直径大于50mm的产品,应将其机加工成横截面内切圆直径不小于25mm的试样。试验时,试样未经机加工的原表面应置于受拉变形的一侧。
3
5.5符合弯曲试验原理的其他弯曲装置(例如翻板式弯曲装置等)亦可使用。
翻板式弯曲装置为弯曲装置配备之一
4
6.1一般要求:样坯的切取位置和方向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如未具体规定,对于钢产品应按照GB/T2975的要求,试样应去除由于剪切或火焰切割或类似的操作而影响了材料性能的部分。如果试验结果不受影响,允许不去除试样受影响的部分。
6.2试样表面不得有划痕和损伤,方形、矩形和多边形横截面试样的棱边应倒圆,倒圆半径不超过试样厚度的1/10。棱边倒圆时不应形成影响试验结果的横向毛刺,伤痕或刻痕。
9
增加了试验过程中应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置的规定。
没规定安全措施和防护装置。
10
增加了弯曲试验:当出现争议时试验速率应为(1±0.2)mm/S。弯曲试验时,应当缓慢地施加弯曲力,以使材料能够自由地进行塑性变形。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新旧规范比对表
8
增加民矩形试样圆角半径数值的规定:6.2矩形试样的棱边,试样表面不得有划痕和损伤,方形、矩形和多边形横截面试样的棱边应倒圆,倒圆半径不能超过以下数值。1mm,当试样厚度小于10mm;1.5mm,当试样厚度大于10mm且小于50mm;3mm,当试样厚度不小于50mm。棱边倒圆是时不应形成影响试验结果的横向毛刺,伤痕或刻痕。如果试验结果不受影响,允许试样的棱边不倒圆。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新旧规范比对表
序号
GB/T232-2010
GB/T232-1999
1
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2章:引用标准
2
在第3章中增加了图B.1由于直接测量弯曲角度a比较困难,因此推荐使用通过测量弯曲压头位移f计算弯曲角度a由弯曲压头的位移来确定。
弯曲压头在两支座之间的中点处对试样连续施加力使其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样坯的切取位置和方向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对于钢产品,应按照GB/T2975的要求,试验应通过机加工去除由于剪切或火焰切割等影响了材料性能的部分。
5
取消了“弯心”术语弯曲压头直径。
弯曲压头或弯心直径。
6
取消了确定试验长度的公式:试样长度应根据试样厚度或直径和所使用的试验设备确定。
试样长度应根据试样厚时,可以按照公式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