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普通动物学实验原腔与环节动物

合集下载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60 实验学分: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从事动物学教学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普通动物学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基本理论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原则理解和掌握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而发生进化和变异,从而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和变化。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采用理论讲解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更深地理解和掌握动物学的理论和知识要点,要求学生能根据理论学习自觉地掌握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

采用标本识别、实物观察、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装片观察和标本制作等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和透彻。

1.基本实验操作和仪器的使用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等仪器,学会常用药品的配制及常见动物的采集、制作方法。

通过各纲代表动物的解剖、观察和分类掌握各类动物的解剖和分类方法。

2.实验报告普通动物学实验的实验报告主要包括绘图和观察结果描述,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表达的、分析的能力。

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

绘制科学的图因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观察标本,然后按要求绘图。

除绘图外,实验报告还包括解答实验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记录等,并应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实验报告是记录个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内容和对观察的解释,不可照抄实验指导和教材中的内容。

3.教学时数分配根据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本大纲安排有20个实验,每个实验基本为3学时,共约66学时,机动6学时;野外实习15天。

普通动物学-原生生物和后生原口动物各门特征总结表

普通动物学-原生生物和后生原口动物各门特征总结表
属后肾,称为肾脏;由腺体部和管状部构成。肾口开口于围心腔,肾孔开口于外套腔。此外,围心腔腺也有排泄作用,可排除代谢产物于围心腔内,由后肾管排出体外
有两种类型
A.腺体结构:与后肾同源。一端是排泄孔,开口于体表,另一端是盲端。如,触角腺、颚腺、基节腺
B.马氏管:位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由内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盲管,游离在动物的血腔中收集血淋巴中的代谢物。
只有口没有肛门,有原始消化循环腔,可进行细胞外消化,但食物大部分为细胞内消化。
不完全消化系统:一般有口无肛门,口—咽—食道—
肠,有些种类消化系统退化(如吸虫刚纲)或完全消失(绦虫纲,通过皮层直接吸收食物。
有发育完善的消化系统,完全消化管有口、咽、肠、肛门。肠内细胞外消化,无消化腺。
咽部膨大,又称咀嚼囊,内有咀嚼器,是轮虫的特征
扩散型网状神经系统,神经网数量和存在部位不确定,由分散的神经元组成。
特点:无神经中枢,传导不定向,传导速度慢
梯型神经系统,开始出现原始的神经中枢。由“脑”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形状如梯。高等种类纵神经索减少,只有一对腹神经索
神经系统简单,由围咽神经环(主要是神经纤维)、侧神经节和腹神经节组成。此外神经环向前后伸出多条神经,嵌在上皮中,以背神经和腹神经最发达。
原生动物门
多孔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原腔动物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进化地位
最原始、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类群。有的表现为群体。
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发育中有逆转现象,是侧生动物
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开始为两侧对称,具三胚层,没有体腔,出现器官系统,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的阶段.

(完整word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完整word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7、呼吸器官:水生种类鳃和书鳃、陆生种类书肺和气管
8、马氏管(排泄系统-管状结构-昆虫)
9、神经系统:链状结构;脑部已有明显的分区
(1)昆虫
1、翅不是附肢,是背板两侧的体壁皱褶延伸扩展而成
2、围食膜(中肠内)
3、马氏管
4、肌肉纤维直接着生育表皮或表皮内突上
5、信息素(外激素)
6、变态
9、棘皮动物门
主要特征:
2、浮浪幼虫
3、辐射对称
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
5、皮肌细胞
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
7、消化循环腔
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
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
(1)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
1、结构简单
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6、羽腕幼虫
(2)蛇尾纲
蛇尾幼虫
(3)海胆纲
1、五腕翻向反口面,相互愈合,呈球形
2、亚氏提灯(咀嚼器)
3、海胆幼虫
(4)海参纲
1、呼吸树
2、2种幼虫期:短腕幼虫或耳状幼虫&桶状幼虫或樽形幼虫
(5)海百合纲【最古老】
樽形幼虫
10、半索动物门
包含种类:柱头虫
主要特征
隐索动物
1、背神经索(背神经管雏形)
2、鳃裂
鱼类多位雌雄异体,有些鱼类表现出两性异形;雌雄同体的鱼类有性逆转现象(产卵后卵巢变精巢)
18、鱼类受精和发育之间:体内/外受精,体内/外发育
【两栖纲】
具有肺的总鳍鱼类中的骨鳞鱼尝试登陆并获得成功
1、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1、湿度
2、含氧量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谢: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内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内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普通动物学 刘凌云-3-4-6环节动物门

普通动物学 刘凌云-3-4-6环节动物门
动 物 生物学
3.4.6 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2020/1/30
马惠钦制作
1
动 物 生物学
目前已知种类有17000种,与人类关系密切。 常见动物有:蚯蚓、蚂蟥、沙蚕。
2020/1/30
马惠钦制作
2
动 物 生物学
2020/1/30
闭管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可以更有效、迅速地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输送。
2020/1/30
马惠钦制作
11
5. 消化系统
动 物 生物学
口—口腔—咽—食道—砂囊—
前肠
胃—肠(盲肠)—肛门
中肠
后肠
前肠: 口腔(1-3节):无齿。
咽(4-5节): 肌肉强大,咽肌收缩使咽
腔扩大,用以吸进食物。咽头外围有咽头腺, 能分泌粘液 和蛋白酶,湿润食物和对蛋白质
马惠钦制作
18
动 物 生物学
生殖器官仅限于体前部少数体节内,结构复杂。 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1对(由许多极细的卵巢管组成,
位第13体节前隔膜后侧)、卵漏斗一对(位第13体节 后隔膜前侧,后接短的两输卵管)。两输卵管在第14 体节腹侧腹神经索下会合,开口于此腹中线,称雌生殖 孔。另有纳精翼3对,位第7、8、9体节内。为储存精子 之处。纳精囊孔开口子6/7、7/8、8/9体节之间腹 面两侧。
在笫26节处伸出一对指状突起,为肓肠,是重要的消化腺, 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大部分营养物质可在小肠内 消化吸收。 黄色细胞: 中肠外为脏壁体腔膜特化为黄色细胞,能贮存脂 肪和糖原,具有贮存排泄的作用。 后肠: 直肠(最末几节):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肛门排出体外。

大学普通动物学分类名词解释答案

大学普通动物学分类名词解释答案

动物学1.意义:●包孢囊形成生物学意义:原生动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很好的适应性●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1)从动物演化上看,两侧对称体制主要是由于动物从水中漂浮生活进入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

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使动物体可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体背面发展了保护的功能,腹面发展了运动的功能。

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这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在体前部形成脑开辟了道路。

(2)两侧对称体制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

(3)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

大大增加了动物的活动性,扩大了动物空间移动范围,为动物进入新的环境——陆地创造了条件。

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

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中胚层形成的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门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更换宿主的意义①一方面和寄主的进化有关②另一方面,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一种适应。

●分节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1)分节加强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了动物本身的新陈代谢作用。

(2)分节促进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达,特别是脑的发达,头部感觉器官的发达。

这种既分散又集中的结构形式是动物的一大进化发展。

(3)环节动物分节的特点,是进化到高等无脊椎动物的标志。

高等动物的结构以分节为基础,人的脊椎骨就是分节现象的残迹。

●初生体腔形成的意义提供体内器官发展和运动的空间;有效的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有效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运动加快。

●次生体腔形成的意义次生体腔的形成为心脏的跳动,消化管的蠕动提供了空间,促进了运动、循环、消化、排泄、生殖等功能的完善。

普通动物学-01-07 软体动物门

普通动物学-01-07 软体动物门

代表动物园田螺
腹足纲分类
• 前鳃亚纲:鲍鱼、钉螺、田螺等。 • 后鳃亚纲:海牛、海兔等。 • 肺螺亚纲:蜗牛、蛞蝓等。
37
前鳃亚纲:
纹沼螺
钉螺
38
皱纹盘鲍
呼水孔 呼吸水流、 生殖排泄物都从此孔出入
39
壳质厚
壳质薄
园田螺
中华园田螺、中国园田螺、东北园田螺等
(臭田螺、螺蛳、黄螺、田中螺等)
螺蛳
方形环棱螺、犁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 (方田螺、豆田螺、石螺、湖螺、金螺)
毛蚶
泥蚶
栉孔扇贝
海湾扇贝
◆74年始扇贝育苗成功,养殖逐步发展。
贻贝海红 淡菜
蝴蛛干生肉干制品 淡菜熟肉干制品
70年代贻贝为发展主要目标
(辽宁、山东、福建、浙江。) 53
合浦珠母贝
大珠母贝
54
5、头足纲:最高等的类群
• 体分头足和躯干部 • 贝壳内隐或无 • 闭管式循环
腕+漏斗
头 足
外套膜左右愈合, 肌肉发达,
软体动物门小结
本门种类多, 分布广,是最早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动 物。
1.两侧对称或次生性不对称(腹足类)。 2.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通常有外
套膜包裹, 多有石灰质的贝壳保护。头或退化或发 达,头足类还具软骨,腹足有各种形状。 3.真体腔不发达(只有围心腔.排泄腔和生殖腺腔), 假体腔发达并充满血。
29
间接发育
• 海水种类多经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 • 淡水种类具勾介幼虫。
30
鱼体因受幼虫刺激组织增生, 幼虫即被埋在组织囊中 吸收鱼体养分而变态
暂时营寄生
勾介幼虫
成自由生活的成体。
幼蚌

华中农业大学普通动物学实验原腔与环节动物

华中农业大学普通动物学实验原腔与环节动物
蛔虫横切(雄)
蛔虫横切(雌)
蛔虫体壁
角质膜 表皮 肌肉
背线
侧线
肠上皮 精巢 侧线 排泄管
输精管 精巢
输精管
雄蛔虫横切
储精囊
子宫
输卵管 卵巢 肠 侧线
雌蛔虫横切
蛔虫肠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蚯蚓横切
蚯蚓横切(体壁)
纵肌
环肌 表皮
体腔膜
角质膜
蚯蚓横切(刚毛)
蚯蚓横切 (肠壁)
纹状缘
肠上皮 肌肉层
体腔膜
腹血管
腹神经
蚯蚓横切 (腹神经)
神经下血管
蚯蚓横切(血管)
体腔膜 血管
血管壁
蚯蚓外形
背面 腹面
蚯 蚓 外 形
肛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隔膜
蚯 蚓 解 剖
肠 背血管
受精囊 贮精囊
前列腺
肠 砂
囊 心脏
前列腺
贮精囊
精巢 受精囊
输精管 前列腺
腹神经 输精管
蚯蚓的卵巢
蚯蚓的卵巢
神经下血管
腹神经链

蚯蚓的心脏
神经下血管
神经下血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蚯 蚓 外 形
编辑ppt
16
肛门
编辑ppt
17
隔膜
编辑ppt
18
蚯 蚓 解 剖
肠 背血管
编辑ppt
受精囊 贮精囊
前列腺
19
肠 砂 囊
心脏
前列腺
贮精囊
精巢 受精囊
编辑ppt
20
输精管 前列腺
腹神经 输精管
编辑ppt
21
蚯蚓的卵巢
编辑ppt
22
蚯蚓的卵巢
编辑ppt
23
神经下血管
腹神经链
编辑ppt
24

编辑ppt
25
蚯蚓的心脏
编辑ppt
26
神经下血管
编辑ppt
神经下血管
27
编辑ppt
9
蚯蚓横切(体壁)
纵肌
环肌 表皮
体腔膜
编辑ppt
角质膜
10
蚯蚓横切(刚毛)
编辑ppt
11
纹状缘
蚯蚓横切 (肠壁)
肠上皮 肌肉层
体腔膜
编辑ppt
12
腹血管
腹神经
蚯蚓横切 (腹神经)
神经下血管
编辑ppt
13
蚯蚓横切(血管)
体腔膜
血管
血管壁
编辑ppt
14
蚯蚓外形
背面 腹面
编辑ppt
15
蛔虫横切(雄)
编辑ppt
1
蛔虫横切(雌)
编辑ppt
2
蛔虫体壁
角质膜 表皮 肌肉
编辑ppt
3
背线
编辑ppt
4
侧线
编辑ppt
肠上皮 精巢 侧线 排泄管
5
输精管 精巢
输精管
雄蛔虫横切
编辑ppt
储精囊
6
雌蛔虫横切
子宫
输卵管 卵巢 肠 侧线
编辑ppt
7
蛔虫肠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编辑ppt
8
蚯蚓横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