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内部逻辑关系62937
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做财务工作经常要在没有账簿的情况下编制财务报表,没账也不能瞎编,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
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
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④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⑤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⑥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⑦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⑧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⑨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7或5%+3%)⑩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3、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4、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财务三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财务三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财务三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财务报表中主表就一张,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都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为什么说资产负债表是财务报告中唯一的主表呢因为第一,要是没有利润表,可以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期末数与期初数进行比较,计算出当年的利润数额;第二,要是没有现金流量表,可以通过对货币资金的期初期末余额增减变化,计算出当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多了这两张表,只是多了明细反映而已。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具有内在关系。
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起来的一个动态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从这个等式我们可以看出,虚增利润(收入-费用),必须同时虚增资产或虚减负债,在虚减负债困难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会选择虚增资产。
例如上市公司一旦进行利润操纵,90%与资产有关,只有10%左右涉及负债。
原因很简单,操纵负债你得与债权人商量,而操纵资产是单边行为,与自己商量就可以。
所谓资产的“水分”就是隐藏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费用,是对存续资产少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少计摊销等,使其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资产中的水分实质上就是披着资产外衣的费用;所谓负债的“水分”主要隐藏在资产负债表“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中的收入,它们是永远支付不出去的负债。
至于所有者权益中的水分就是披着所有者权益外衣的抽逃资本、结转过来的造假利润以及未及时转出的其他资本公积等。
上市公司与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造假的区别是:上市公司的报表造假,主要就是想办法将该费用化的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塞到资产负债表中去,让资产负债表肿肿的,资产虚胖虚胖的;民营企业的报表造假,主要就是想办法将该资本化的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塞到利润表中,让利润表面黄肌瘦,好像几十年没吃饭。
要搞清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关系,我们先应搞清楚支出、费用及资产的关系。
财务报表之间的联系 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别,我们今天讨论的就是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自信地用老板能听得懂的语言解释道:“资产负债表是主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附表。
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发生额(期末金额-期初金额)=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流量表详细说明了现金产生的三个途径,所以,现金流量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如果您问“货币资金”都增加在了哪里,货币资金增加是通过三个途径增加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
货币资金一般应该在经营活动中产生,如果企业增加的货币资金主要是投资活动或者筹资活动产生的,就要告诉老板其中存在的风险。
未分配利润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与利润表上本期的“净利润”有关,而利润表是对“净利润”的具体计算和阐述。
所以,利润表同样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不错,有前途小伙子,好好干!”老板向小张投来赞许的目光。
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小张心里十分激动,连连说道“谢谢老板,还得好好努力……”。
判断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准确,通过报表内各项目之间以及报表间的勾稽关系也可以进行判断。
某个会计报表和另一个会计报表之间以及本会计报表项目的内在逻辑对应关系,如果不相等或不对应,则说明会计报表编制的有问题。
1.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也称为表内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前面提到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中的: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
2.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也称为表间关系。
(1)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的年末数=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利润分配表中的“净利润”累计数。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复核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
如复核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的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等异常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
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第一篇: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关键词:财务软件财务报表智点财务软件勾稽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我们再看财务报表通常不会只看其中的一个报表,而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现金流量之间,相互比对,相互查看。
这样才能得到更多更加准确的信息。
如今,我们再编辑财务报表时可以通过财务软件来生产地,不必像手工做账那么麻烦。
就如智点财务软件,我们只要录入凭证,就可以自动生成这些报表,而且报表之间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
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管理人员,查看、验证财务数据合理性,准确性的依据。
会计上将这种关系称之为“勾稽”关系。
所谓的勾稽关系是指报表、财务数据相互间存在一种可检查验证的关系。
我们通常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表内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表内关系;另一种是报表与报表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表间关系。
首先我们说一下表内关系。
是指财务报表内部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
其中一种是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
如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利润表中,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
另一种是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
在某些假设前提和条件下可以构成等式。
如,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般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年初数之差相等,前提是企业不存在现金等价物。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
在财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这三中的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
但是从调查程序上还是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接着我们说一下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表间“勾稽”关系。
一、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
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财务报表内部逻辑关系

财务报表的逻辑关系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
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①资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存货+待摊费用+其他流动资产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资产合计=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递延税款借项“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本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填列。
如“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
关注该科目应结合“营业外支出”科目,它们之间存在勾稽关系。
“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
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表示是“预收账款”项目。
分析公式:(a)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通常有以下几个:⒈流动比率。
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流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不必动能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流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需要动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企业的偿还能力有一定困难。
财务三张表的内在联系

财务三张表的内在联系
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的勾稽关系就是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勾稽关系可以相互印证报表的真实和准确性。
由于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时点数,所以就有如下重要公式:
期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
移项后为期末-期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从公式可以看出,期末、期初均为时点数,而本期增加和本期减少均为期间数。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是期间数,而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数,所以就有了如下勾稽关系:
一、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期末金额-期初金额=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二、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也就是净资产的期末金额-期初金额=利润表中的当期净利润-利润分配金额(当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不变的情况下)
这里举个例子:假设你的公司上半年盈利300万元,也就是税后净利润为300万元。
如果三个股东需要用钱,商量后用于利润分配90万,剩余的210万留到公司,用于后续业务发展和资金周转。
那么此时,剩余的210万元,仍在公司账户,而90万元,分别打入三个股东的账户。
那么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期末-期初=210万
三、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的平均金额即(期末+期初)/2,乘以活期存款利率的金额与利润表中的利息收入大致相当。
这一条对于资金是否真实存在的判断很有意义。
但这里只是估算金额,因此不是准确数字。
财务三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精修订

财务三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财务三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财务报表中主表就一张,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都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为什么说资产负债表是财务报告中唯一的主表呢?因为第一,要是没有利润表,可以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期末数与期初数进行比较,计算出当年的利润数额;第二,要是没有现金流量表,可以通过对货币资金的期初期末余额增减变化,计算出当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多了这两张表,只是多了明细反映而已。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具有内在关系。
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起来的一个动态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从这个等式我们可以看出,虚增利润(收入-费用),必须同时虚增资产或虚减负债,在虚减负债困难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会选择虚增资产。
例如上市公司一旦进行利润操纵,90%与资产有关,只有10%左右涉及负债。
原因很简单,操纵负债你得与债权人商量,而操纵资产是单边行为,与自己商量就可以。
所谓资产的“水分”就是隐藏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费用,是对存续资产少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少计摊销等,使其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资产中的水分实质上就是披着资产外衣的费用;所谓负债的“水分”主要隐藏在资产负债表“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中的收入,它们是永远支付不出去的负债。
至于所有者权益中的水分就是披着所有者权益外衣的抽逃资本、结转过来的造假利润以及未及时转出的其他资本公积等。
上市公司与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造假的区别是:上市公司的报表造假,主要就是想办法将该费用化的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塞到资产负债表中去,让资产负债表肿肿的,资产虚胖虚胖的;民营企业的报表造假,主要就是想办法将该资本化的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塞到利润表中,让利润表面黄肌瘦,好像几十年没吃饭。
要搞清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关系,我们先应搞清楚支出、费用及资产的关系。
财务报表数据审核中的逻辑关系与平衡原理

财务报表数据审核中的逻辑关系与平衡原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具,它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然而,要确保这些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需要进行严格的数据审核。
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和运用逻辑关系与平衡原理是关键所在。
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这三张报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利润表展示的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成本和利润等;现金流量表则体现了企业在相同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先来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逻辑关系。
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会最终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
具体来说,净利润会增加所有者权益,而净亏损则会减少所有者权益。
例如,如果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实现了盈利,那么这部分利润在扣除分配给股东的股利后,会留存下来增加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也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现金流量表中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应该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相等。
这是因为现金流量表详细记录了企业现金的收支情况,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反映的就是企业在特定时点所拥有的现金数额。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虽然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而现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但两者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比如,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在利润表中体现为营业收入,而在现金流量表中,如果这些收入已经实际收到现金,就会反映在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中。
在审核财务报表数据时,平衡原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遵循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基本平衡原理。
这意味着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必定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所形成的。
如果资产负债表的左右两边不相等,那就说明存在数据错误或者遗漏。
利润表则遵循“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平衡关系。
这个公式清晰地反映了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报表的逻辑关系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
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①资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存货+待摊费用+其他流动资产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资产合计=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递延税款借项“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本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填列。
如“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
关注该科目应结合“营业外支出”科目,它们之间存在勾稽关系。
“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
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表示是“预收账款”项目。
分析公式:(a)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通常有以下几个:⒈流动比率。
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流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不必动能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流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需要动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企业的偿还能力有一定困难。
⒉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
计算公式如下: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来说,速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速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速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说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偿还短期债务,但同时也说明企业拥有过多的不能获利的现款和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速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需要动用存货、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举新债偿还到期债务,这就可能造成急需售出存货带来的削价损失或举新债形成的利息负担,表明企业的偿还能力有一定困难。
⒊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这里所说的现金,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这项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一般来说,现金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同时表明企业持有大量不能产生收益的现金,可能会使企业获利能力降低;现金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⒋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一般来说,负债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强,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负债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弱,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⒌有形资产负债率。
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商誉)*100%一般来说,有形资产负债率越高。
说明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有形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债负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⒍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
产权比率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一般来说,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⒎已获利息倍数。
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一般来说,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等于1.这项指标越大,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这项指标越小,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弱。
(b)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有两种表示方法:⒈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的次数,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发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一样,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多,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⒉ⅰ.存货周转率。
是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也有两种表示方法:存货周转次数。
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的次数,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越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的管理水平越低。
ⅱ.存货周转天数。
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或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与存货周转次数相同,存货周转天数越少,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天数越多,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
②负债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预计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预提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
如“预提费用”科目为借方余额,应合并在“待摊费用”项目内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原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应在本表“预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内(含一年)的借款。
应结合“财务费用”项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
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
本项目应根据“本年利润”科目和“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
未弥补的亏损,在本项目内以“-”号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其他长期负债负债合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递延税款贷项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2)收入-费用=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净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投资收益”是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净收益,包括从联营企业分得的投资利润、认购股票应得的股利、债券投资应得的利息、出售所持投资的损益等。
关注投资收益科目时应与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及“应收利息”相结合起来,它们之间存在勾稽关系。
分析公式:(c)反映获利能力的比率⒈销售(营业)净利润率。
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销售(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营业)收入净额*100%销售(营业)净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销售(营业)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弱。
⒉资产净利润率。
是企业净利润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资产净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资产净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弱。
⒊实收资本利润率。
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实收资本利润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实收资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实收资本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弱。
⒋净资产利润率。
也称所有者权益利润率或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之比,它反映所有者全部投资的获利能力。
其计算公式如下: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净资产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强;净资产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
⒌基本获利率。
也称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是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平均余额之比,反映企业总体的获利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由于息税前利润是由债权人、国家和所有者三方分配的,息税前利润越大,说明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能力越强,为债权人、国家和投资者创造的财富越多。
⒍每股收益。
是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有企业利润或承担企业亏损的业绩评价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基本每股收益=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每股收益越高,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强,投资者的回报越多;每股收益越低,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弱。
⒎每股股利。
是股份制企业普通股股利总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普通股股数每股股利时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的重要指标,每股股利越多,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多,企业股票价格越高;每股股利越少,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少,企业股票价格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