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热处理知识46011
不锈钢热处理工艺及注意事项【干货】

不锈钢热处理工艺及注意事项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不锈钢从20世纪初发明至今不足百年的时间,但其发展和应用的势头却异常迅猛。
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全世界不锈钢的产量基本保持年均 4%的增长率,不锈钢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不锈钢之所以能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其具有耐蚀、耐热性。
不锈钢热处理工艺的优劣对不锈钢的耐蚀、耐热性有很大影响,而且对不锈钢的加工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在不锈钢的生产过程中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 不锈钢热处理的特点不锈钢的热处理是为了改变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残余应力及恢复由于预先加工和加热受到严重影响的抗腐蚀能力,以便得到不锈钢的最佳使用性能或者使不锈钢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冷、热加工。
所谓的热处理就是针对不同组织、不同类型的不锈钢进行相应的退火、淬火与回火、正火等处理。
不锈钢是一种特殊的钢种,钢中的镍、铬含量很高,由于镍、铬等合金化元素的存在,其热处理具有普通钢热处理所不具备的特点:1、加热温度较高,加热时间也相对较长。
2、不锈钢的导热率低,在低温时温度均匀性差。
3、奥氏体型不锈钢高温膨胀较严重。
4、炉内气氛控制很重要,要防止出现渗碳、渗氮及脱碳和过氧化现象。
5、不锈钢的表面光泽对产品的使用及价格有决定性的影响,热处理时产生的氧化铁皮,将严重影响表面光泽。
要确保避免不锈钢表面的划伤及防 II:热处理时产生变形。
不锈钢按其组织可以分为奥氏体、马氏体和铁素体三类(此外还有沉淀硬化型、铁素体奥氏体型等),这三类不锈钢的热处理无论是处理方法还是目的都不尽相同。
①奥氏体型不锈钢这类不锈钢应用最广泛,使用量也最大。
不锈钢热处理知识

敏化处理:18-8钢系列的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此区间常称为敏化温度)短时间加热,使其具有晶间腐蚀倾向。
这是因为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范围内(敏化温度区域)时,会有高铬碳化物(Cr23C6)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材料能变成粉末。
该方法一般只在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时采用。
(2)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不同的不锈钢固溶化的温度烧有不同,? ? 304,316等奥氏体不锈钢一般是1050℃,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要高一点,可到1150℃.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形成马氏体)。
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我是搞火电的,回答可能不太全面,谁知道的可以继续补充。
在电厂中,奥氏体不锈钢管进行冷弯加工,容易产生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很拗口,其实就是产生了马氏体),容易引起耐蚀性的下降。
ASME标准规定,当加工量超过一定量时就必须进行固溶处理(3)稳定化处理:为避免碳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在奥氏体钢中加入稳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热到875℃以上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这是因为Ti(或Nb)能优先与碳结合,形成TiC(或NbC),从而大大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碳的浓度(含量),起到了牺牲Ti(或Nb)保护Cr的目的。
不锈钢热处理技术

第三节不锈钢机组连续热处理炉一、不锈钢带的热处理工艺在大气中能抵抗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
不锈钢按其金相组织构造可以分成三大类,即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及马氏体不锈钢。
1.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铬镍合金钢,其主要合金元素的含量,镍大于6%,铬16~26%,为了使钢获得特别性能某些加有钼、钛、铌等其它元素。
这类钢的热处理工艺是退火处理,其目的一方面使加工以后的金属组织再结晶,以使其充分软化,便于再加工,另一方面是将碳化物固熔在奥氏体组织中,以增加抗腐蚀性。
奥氏体不锈钢的退火温度范围一般为1000~11500C,然后在此温度急速冷却,依靠快冷,能把碳呈固熔状态的奥氏体保持到常温〔假设冷却速度慢,则析出碳化物〕。
冷却方式视带钢材质及厚度而异,可以水冷、喷雾冷却、保护气体喷吹冷却及空冷等。
2.铁素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铁素体不锈钢是以铬元素为主〔含铬占11~28%〕的合金钢,大都是低碳的,镍含量很少。
这类钢的热处理也只是进展退火,其目的是消退应力,软化,增加延展性。
这类钢的退火温度范围为650~8500C,在空气、水或保护气体中冷却。
对于高铬钢要留意在400~5000C 范围内徐冷时会产生脆化,因此应当尽量避开在这一范围中停留。
3.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此类不锈钢亦以铬为主要合金元素〔含铬10~18%〕,碳在0.08~1.2%范围内,大多数不含镍,个别含少量镍〔2. 5%〕。
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一般有以下几种工艺:退火——热轧以后由于冷却较快而发生硬化,为了软化处理,增加延展性,需要进展退火。
退火温度为850~9200C,炉冷到6000C,然后空冷的称为完全退火,一般在罩式炉中进展。
退火温度为620~7800C,然后空冷的称为过程退火,一般在连续式炉内进展。
淬火——马氏体不锈钢经过高温急冷可以得到很高的硬度,其淬火温度为925~10650C,油淬或空冷。
为了消退淬火以后的内部应力,一般还需要进展消退应力退火和回火。
不锈钢热处理知识精编版

不锈钢热处理知识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敏化处理:18-8钢系列的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此区间常称为敏化温度)短时间加热,使其具有晶间腐蚀倾向。
这是因为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范围内(敏化温度区域)时,会有高铬碳化物(Cr23C6)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材料能变成粉末。
该方法一般只在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时采用。
(2)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不同的不锈钢固溶化的温度烧有不同, 304,316等奥氏体不锈钢一般是1050℃,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要高一点,可到1150℃.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形成马氏体)。
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我是搞火电的,回答可能不太全面,谁知道的可以继续补充。
在电厂中,奥氏体不锈钢管进行冷弯加工,容易产生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很拗口,其实就是产生了马氏体),容易引起耐蚀性的下降。
ASME标准规定,当加工量超过一定量时就必须进行固溶处理(3)稳定化处理:为避免碳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在奥氏体钢中加入稳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热到875℃以上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这是因为Ti(或Nb)能优先与碳结合,形成TiC(或NbC),从而大大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碳的浓度(含量),起到了牺牲Ti(或Nb)保护Cr的目的。
不锈钢热处理知识

敏化处理:18-8钢系列的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此区间常称为敏化温度)短时间加热,使其具有晶间腐蚀倾向。
这是因为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范围内(敏化温度区域)时,会有高铬碳化物(Cr23C6)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材料能变成粉末。
该方法一般只在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时采用。
(2)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不同的不锈钢固溶化的温度烧有不同, 304,316等奥氏体不锈钢一般是1050℃,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要高一点,可到1150℃. 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形成马氏体)。
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我是搞火电的,回答可能不太全面,谁知道的可以继续补充。
在电厂中,奥氏体不锈钢管进行冷弯加工,容易产生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很拗口,其实就是产生了马氏体),容易引起耐蚀性的下降。
ASME标准规定,当加工量超过一定量时就必须进行固溶处理(3)稳定化处理:为避免碳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在奥氏体钢中加入稳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热到875℃以上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这是因为Ti(或Nb)能优先与碳结合,形成TiC(或NbC),从而大大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碳的浓度(含量),起到了牺牲Ti(或Nb)保护Cr的目的。
不锈钢热处理知识

敏化处理:18-8钢系列的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此区间常称为敏化温度)短时间加热,使其具有晶间腐蚀倾向。
这是因为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围(敏化温度区域)时,会有高铬碳化物(Cr23C6)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材料能变成粉末。
该方法一般只在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时采用。
(2)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不同的不锈钢固溶化的温度烧有不同, 304,316等奥氏体不锈钢一般是1050℃,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要高一点,可到1150℃.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形成马氏体)。
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我是搞火电的,回答可能不太全面,谁知道的可以继续补充。
在电厂中,奥氏体不锈钢管进行冷弯加工,容易产生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很拗口,其实就是产生了马氏体),容易引起耐蚀性的下降。
ASME标准规定,当加工量超过一定量时就必须进行固溶处理(3)稳定化处理:为避免碳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在奥氏体钢中加入稳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热到875℃以上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这是因为Ti(或Nb)能优先与碳结合,形成TiC(或NbC),从而大大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碳的浓度(含量),起到了牺牲Ti(或Nb)保护Cr的目的。
不锈钢之热处理共44张课件

碳含量不大于0.08%,有效尺寸小于3mm的不锈钢,选用风冷。 有效尺寸小于0.5mm的薄件可空冷。
福欣特殊鋼專案組組內教育訓練
2023/12/25
9
一、奥氏体不锈钢热处理
(1) 固溶化处理
2) 保温时间:2-4小时(依工件形状,合金元 素等)。厚度或直径为25mm的保温时间2 小时,超过的加计1小时。
1. 3) 冷却:较小的冷却速度,如空冷或炉 冷。
福欣特殊鋼專案組組內教育訓練
2023/12/25
11
一、奥氏体不锈钢热处理
3.热处理工艺
(3) 去应力退火
1) 奥氏体不锈钢的去应力退火工艺,应根据奥氏体不锈钢的材质、使用 环境、消除应力的目的及工件形状尺寸等情况选择。
(1) 退火
福欣特殊鋼專案組組內教育訓練
2023/12/25
24
三、马氏体不锈钢热处理
3.马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工艺
马氏体不锈钢热处理方法主要是退化或退火后再淬火、回火。
(2) 淬火、回火
福欣特殊鋼專案組組內教育訓練
2023/12/25
25
三、马氏体不锈钢热处理
3.马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工艺
(3)预热
马氏体在925-1065℃加热后快冷可得到所需硬度,但是易导致破裂,因 此需要预热处理。 1) 预热场合
纹的生产。 碳化物转变理论:温度升高合金元素扩散增强,碳化物的成分和分
布形态改变而引起脆性。 杂志元素晶界偏析理论:杂志元素晶界偏聚,降低晶面间的结合力
,为裂纹提供成核和扩展的机会。
福欣特殊鋼專案組組內教育訓練
不锈钢的热处理特点

不锈钢的热处理特点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合金钢,具有不生锈、耐高温、抗腐蚀、美观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
不锈钢的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工艺过程,可以显著提高不锈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等力学性能,增强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1.不锈钢的热处理温度范围宽:通常,不锈钢的热处理温度范围较宽,一般为650℃-950℃。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不锈钢中的铬、镍等元素会发生相变,使钢的晶体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力学性能。
2.不锈钢的热处理方式多样:不锈钢的热处理方式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退火是指将不锈钢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以适当速度冷却,目的是消除应力、恢复材料的塑性和强度;正火是指将退火后的不锈钢再次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冷却,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淬火是指将退火后的不锈钢迅速冷却,以使晶体结构发生相变,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回火是指将淬火后的不锈钢再次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冷却,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
3.不锈钢的热处理时间短:由于不锈钢的热处理温度相对较高,且不锈钢的热导率较高,热处理时间相对较短。
在热处理过程中,应控制加热速度和保持时间,以避免过热、过渡和过深回火等现象的发生。
4.不锈钢的热处理对合金元素的分布有影响: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如铬、镍和钼等,对钢的耐腐蚀性能有重要影响。
在热处理过程中,这些合金元素的分布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钢的性能。
5.不锈钢的热处理需要控制冷却速度:在不锈钢的热处理过程中,冷却速度对不锈钢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冷却速度越快,晶体结构越致密,钢的硬度和强度越高,但韧性较低。
因此,冷却速度应根据不锈钢的具体用途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总之,不锈钢的热处理特点包括宽温度范围、多种处理方式、短时间、对合金元素的影响以及对冷却速度的敏感性等。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钢材具有更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提高不锈钢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敏化处理:18-8钢系列的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此区间常称为敏化温度)短时间加热,使其具有晶间腐蚀倾向。
这是因为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范围内(敏化温度区域)时,会有高铬碳化物(Cr23C6)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材料能变成粉末。
该方法一般只在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时采用。
(2)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不同的不锈钢固溶化的温度烧有不同, 304,316等奥氏体不锈钢一般是1050℃,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要高一点,可到1150℃.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AHA12GAGGAGAGGAFFFFAFAF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形成马氏体)。
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我是搞火电的,回答可能不太全面,谁知道的可以继续补充。
在电厂中,奥氏体不锈钢管进行冷弯加工,容易产生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很拗口,其实就是产生了马氏体),容易引起耐蚀性的下降。
ASME标准规定,当加工量超过一定量时就必须进行固溶处理AHA12GAGGAGAGGAFFFFAFAF(3)稳定化处理:为避免碳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在奥氏体钢中加入稳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热到875℃以上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这是因为Ti(或Nb)能优先与碳结合,形成TiC(或NbC),从而大大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碳的浓度(含量),起到了牺牲Ti(或Nb)保护Cr的目的。
含Ti(或Nb)的奥氏体不锈钢(如:1Cr18Ni9Ti,1Cr18Ni9Nb)经稳定化处理后比进行固溶热处理更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稳定化处理:为避免碳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在奥氏体钢中加入稳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热到875℃以上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由于Ti和Nb能优先与碳结合,形成TiC或NbC),大大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碳的浓度(含量),从而起到了牺Ti和Nb保Cr的目的。
经稳定化处理比进行固溶热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4)所以,有晶间腐蚀倾向的奥氏体不锈钢应进行固溶热AHA12GAGGAGAGGAFFFFAFAF处理或稳定化处理AHA12GAGGAGAGGAFFFFAFAF不锈钢材料常识1.什么是不锈钢?不锈钢是在普通碳钢的基础上,加入一组铬的质量分数( wCr )大金元素的钢材,它在空气作用下能保持金属光泽,也就是具有不生锈的特于在这类钢中含有一定量的铬合金元素,能使钢材表面形成一层不溶解于坚固的氧化薄膜(钝化膜),使金属与外界质隔离而不发生化学作用。
在有些除含较多的铬( Cr )外,还匹配加入较多的其他合金元素,如镍(之在空气中、水中、蒸汽中、都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而且在许多种酸水溶液中也有足够的稳定性,甚至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仍能保持其耐腐2.不锈钢分类方法有几种?按主要化学组成分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锰氮不锈钢等;也特点分成耐酸不锈钢和耐热不锈钢等;通常以金相组织进行分类。
按金相铁素体(F)型不锈钢、马氏体(M)型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A—F)型双奥氏体—马氏体(A—M)型双相不锈钢和沉淀硬化(PH)型不锈钢。
(1) 铁素体型不锈钢 F 铁素体具有磁性,它的内部显微组织为铁素体质量分数在 11.5%~32.0% 范围内。
但是碳的含量极低 <0.2%,不可淬火。
AHA12GAGGAGAGGAFFFFAFAF量的提高,其耐酸性也提高,加入钼(Mo)后,则可提高耐酸腐蚀性和抗能力。
(2) 马氏体型不锈钢 M 其显微组织为马氏体,马氏体不锈钢同样也具这类钢中铬的质量分数为 11.5%-18.0% 但碳的质量分数最高达 0.6% 。
碳提高了钢的强度和硬度。
在这类钢中加入的少量镍可以促使生成马氏体,高其耐蚀性。
这类钢具有一定的耐蚀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以及热强性,可低于AHA12GAGGAGAGGAFFFFAFAF700℃ 以下长期工作的耐热钢使用。
它广泛用来制造对韧性和冲击韧度要件,如汽轮机的叶片、内燃机排气阀和医疗器械。
(3) 奥氏体型不锈钢 F 其显微组织为奥氏体,它是在高铬不锈钢中(添加适当的镍(镍的质量分数为 8%-25%)而形成的,具有奥氏体型不锈钢热处理使晶粒细化,也不能经过淬火来提高其硬度。
这类钢的冷加工硬化常没有磁性,经过冷作可在钢内析出少量铁素体或马氏体的组织,会出现奥氏体型的钢板的综合性能最好,既有足够的强度,又有极好的塑性同时硬这也是它们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之一。
奥氏体型不锈钢同绝大多数的其它金似,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提高;塑性则随着减小。
其抗拉强度在温度 15~800 范围内增大较快,温度进一步降低时则而屈服强度有增长是较为均匀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温度的降低,其冲击慢,并不存在脆性转变温度。
(4)其他特殊材料的应用领域开发出特殊材料。
例如:所说的奥氏体一钢,其显微组织为奥氏体加铁素体。
它含有 18-25% 的铬, 4-7% 的镍以及 4镍 - 铜、镍 - 铬以及其他以镍 - 铬为基础的特殊不锈钢也属于此类。
此料具有特殊的特性,有固定的材料名称,如AHA12GAGGAGAGGAFFFFAFAFronifer,Nikrofer,AIIoy,ferrotherm,HasteIIoy,IncoIoy,InconeI,Mone 料也有属材料号及其化学成份。
3.中国与世界各地区不锈钢钢号近似对照AHA12GAGGAGAGGAFFFFAFAFAHA12GAGGAGAGGAFFFFAFAFAHA12GAGGAGAGGAFFFFAFAF304不锈钢;C≤0.08 Cr 18.0~20.0 Ni8.00~10.50 屈服强度(N/mm2)≥205抗拉强度≥520延伸率(%)≥40硬度HB ≤187 HRB≤90 HV ≤200AHA12GAGGAGAGGAFFFFAFAF密度7.93 g·cm-3比热c(AHA12GAGGAGAGGAFFFFAFAF20℃)0.502 J·(g·C)-1热导率λ/W(m·℃)-1 (在下列温度/℃)20 100 50012.1 16.3 21.4线胀系数α/(10-6/℃) (在下列温度间/℃)20~100 20~200 20~300 20~40016.0 16.8 17.5 18.1电阻率0.73 Ω·mm2·m-1熔点 1398~1420℃316L不锈钢C≤0.03 Ni12.00~15.00 Mo ≥175 Mn<=2.0Si<=1.0 Cr16--18 Mo1.8-2.5 S<=0.030 P<=0.035 屈服强度(N/mm2)≥480抗拉强度延伸率(%)≥40硬度HB≤187 HRB≤90 HV≤200密度7.87 g·cm-3比热c(20℃)0.502 J·(g·C)-1热导率λ/W(m·℃)-1 (在下列温度/℃)100 300 50015.1 18.4 20.9AHA12GAGGAGAGGAFFFFAFAF线胀系数α/(10-6/℃) (在下列温度间/℃) 20~100 20~200 20~300 20~400 20~500 16.0 17.0 17.5 17.8 18.0电阻率0.71 Ω·mm2·m-1熔点 1371~AHA12GAGGAGAGGAFFFFAFAF1398℃回答1)现在最常用的两种不锈钢304,316(或对应于德/欧标的1.4308,1.4408),316与304在化学成分上的最主要区别就是316含Mo,而且一般公认,316的耐腐蚀性更好些,比304在高温环境下更耐腐蚀。
所以在高温环境下,工程师一般都会选用316材料的零部件。
但所谓事无绝对,在浓硫酸环境下,再高温度也千万别用316!不然这事可就出大了。
学机械的人都学过螺纹,还记得为了防止在高温情况下螺纹咬死,需要涂抹的一种黑乎乎的固体润滑剂吧:二硫化钼(MoS2),从它就得出了2点结论不是:[1]Mo 确实是一种耐高温的物质(知道黄金用什么坩埚熔吗?钼坩埚!)。
[2]:钼很容易和高价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化物。
呵呵,所以没有任何一种不锈钢是超级无敌耐腐蚀的。
说到底,不锈钢就是一块杂质(不过这些杂质可都比钢更耐腐蚀^^)较多的钢,是钢就可以和别的物质反应。
2)304及316表示的是不锈钢3)第一个数字3表示钢类为镍铬奥氏体钢AHA12GAGGAGAGGAFFFFAFAF4)后两位数字表示序号5)具体钢材成分可见《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 II材料 A篇铁基材料》(上册)P434316和317不锈钢(317不锈钢的性能见后)是含钼不锈钢种。
317不锈钢中的钼含量略高明于316不锈钢.由于钢中钼,该钢种总的性能优于310和304不锈钢,高温条件下,当硫酸的浓度低于15%和高于85%时,316不锈钢具有广泛的用途。
316不锈钢还具有良好的而氯化物侵蚀的性能,所以通常用于海洋环境。
316L不锈钢的最大碳含量0.03,可用于焊接后不能进行退火和需要最大耐腐蚀性的用途中。
耐腐蚀性耐腐蚀性能优于304不锈钢,在浆和造纸的生产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的性能。
AHA12GAGGAGAGGAFFFFAFAF而且316不锈钢还耐海洋和侵蚀性工业大气的侵蚀。
耐热性在1600度以下的间断使用和在1700度以下的连续使用中,316不锈钢具有好的耐氧化性能。
在800-1575度的范围内,最好不要连续作用316不锈钢,但在该温度范围以外连续使用316不锈钢时,该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316L不锈钢的耐碳化物析出的性能比316不锈钢更好,可用上述温度范围。
热处理在1850-2050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退火,然后迅速退火,然后迅速冷却。
316不锈钢不能过热处理进行硬化。
焊接316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可采用所有标准的焊接方法进行焊接。
焊接时可根据用途,分别采用316Cb、316L或AHA12GAGGAGAGGAFFFFAFAF309Cb不锈钢填料棒或焊条进行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