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史论文
西方文明史论文

从宙斯到朱庇特——由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看罗马文明的兴衰(为什么古希腊人口中的宙斯,变成了古罗马人的朱庇特?为什么酒神狄奥尼索斯,到了罗马就变成了巴克斯?)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作为先后称霸地中海乃至亚非欧三洲的强大文明,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这两大文明的研究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今天我想从一个简单的方面来说说我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首先,对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历史简单介绍一下。
据资料记载,古希腊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爱琴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约公元前1100年),但它最繁荣的时期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期,史称“古典时期”。
公元前146年,古希腊被罗马所灭亡。
古罗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伊达拉里亚时期”。
以后经历了“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0年)、“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以“帝国时期”最为强盛。
两大文明在时间上几乎是承前启后,而在关系上两者却又因果纠缠。
诗人贺维斯曾说:“希腊人成了罗马人的俘虏,希腊文化俘虏了罗马人。
”古罗马人用武力击败希腊人一跃成为地中海霸主,然而古罗马的文化却几乎是完全传承与古希腊。
这一点无论是建筑、雕塑、哲学,都能看出端倪。
大部分文化成就,古罗马都是照搬古希腊人的。
这种文化上的照搬使罗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然而也使古罗马文明走向灭亡。
而我想从神话传说方面来对问题进行探讨。
古希腊文化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就是对于神祗的崇拜,神话叙事几乎在每部希腊文学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形成了成系统的一套《神谱》(赫西俄德著)。
而以武力著称的罗马文明远远没有如此系统和繁荣的神话体系,所以在征服了希腊地区后,罗马人便将希腊神话纳入了自己的文化体系。
于是,希腊神话中的神王宙斯,在罗马文化中便成为了朱庇特;天后赫拉便成了朱诺、海神波塞冬成了尼普顿、酒神狄奥尼索斯变成了巴克斯……这种罗马文明对希腊文明的剽窃绝不仅仅是巧合,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待这种现象。
西方文明史论文

亚历山大与希腊化时代“希腊化”(Hellenistic)一词意即“希腊似的”,主要是指希腊文明随着希腊统治的扩张而传播到东方各地,东方被希腊化了。
开启希腊化时代的主角是马其顿人。
马其顿地处希腊的东北边缍,这个偏辟落后的小国是怎样崛起、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的呢?亚历山大又是怎样在他的帝国内传播希腊文化的呢?亚历山大又对希腊化时代做出什么养的贡献呢?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
正当希腊腹地发展了200年的城邦政治制度日趋衰微之时,腓力二世领导下的马其顿王国即蓬勃崛起、一技独秀。
腓力选择借鉴了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的经验,对马其顿的政治制度和币制进行了改革。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在克罗尼亚战役,进一步挫败了以雅典、底比斯为首的反马其顿盟军,迫使几乎全希腊都承认了他的霸权。
此后,腓力又拟订了进一步开疆拓土的战略方针,他在希腊的拥护者号召把战争引向亚洲,把财富夺回希腊,并举行了向波斯宣战的集会。
公元前336年,壮志未酬的腓力遇刺身亡。
“亚力山大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也就是该国的王子,他实际上是杀死他父亲之后登上王位的,接着便开始了他惊人的征服之旅,很大程度上是受波斯人在公元前五世纪入侵希腊、洗劫雅典的启发,亚历山大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大约是波斯战争一百多年后,他随后开始了惩罚波斯帝国的征程。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丹·坡茨)雄才大略的亚历山大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所向披靡、横扫欧亚非的军事天才。
“公元前334年,以亚历山大为首的希腊东征军跨过了赫勒斯滂海峡,在格拉尼库斯河畔首战告捷,第二年又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大败十万波斯军,俘虏了波斯国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米辰峰)然后亚历山大挥师南下,迅速攻占了腓尼基、巴勒斯坦,兵不血刃、占领了埃及。
“厚颜无耻的埃及法老神庙祭司立刻尊奉亚历山大为阿蒙神之子,埃及法老的合法继承人。
在平定了埃及以后,亚历山大又挥师北上,在公元前331年,在亚述古都尼尼微的附近高加美拉与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展开了决战,开战不久,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又一次弃阵逃跑、全军溃散。
我眼中的西方文明史(西方文明史论文)

西方文明史期末作业Written by XHNWestern civilization in my eyes After learning this lesson for one term,I know a lot about western in many fields such as mythology、philosophy、festival and communication. How can I describe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I think it’s one part full of amazing、wisdom、freedom and convert during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world.We have learnt several mythologies and I find that the “god” in western mythology is not a serious image, opposite, ZeuS, gods’ leader, always does m any self-willed things which sounds uncomfortable. Just because of it, the “god” makes people feel real and vivid. Not as our country, western people may prefer to believe gods is more similar to normal people, I think, at the least in emotion part.How about philosophy? We also know many philosopher from our country like Lao Tz and Chuang Tse, they usually spread their idea by teach others and write some book. But in ancient Greece, there are three famous philosopher called Socrates、Plato and Aristotle. They prefer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han teach others what they think about. I think if we defined that Chinese philosophy likes teaching, then, western philosophy may likes debating. I should admit that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in that time in western was good, I still remember there are a paint named “the school of Athens”, painted by Raphael, describe how crowd during the school, it reflect that at that time there are many people have huge thirst of knowledge, they have some topic such as “what made the world”、“what’s the resource of the world”…… In a word, the philosophy in western civilization usually make me associate freedom and holy, it’s one thing that you are willing to devote your whole life to learn.There is one well known book called “the Bible”, many festivals are come into being from this book, like Christmas and Easter Day, two festival which used to commemorate the born and revive of Jesus. Different from our country, most of the western festival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religion, we can see that the belief is too important for western people.As for communicate, I think it’s more affected by political system, freedom and open atmosphere full of the whole western world so that people can express personal opinion without any hesitate. I think it’s a good society custom and will do well for one country’s development.In my eyes,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is one thing that we would appreciate rather than study it. The civilization show us a glorious thing which created by human, we should know not only our country have broad and profound culture, but also the western world have, so we should learn from each other in mutual emulation.。
西方文化史课程结业论文【可编辑】

跨专业选修课《西方文化史》结课论文姓名:学号:院系:中西思想文化对其政治制度的影响思想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我这里讲到的思想文化是狭义上的文化,指的是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西方国家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并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国几千年来专制制度为什么会如此根深蒂固,通往现代民主政治之路发展如此漫长?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在思想文化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时与之对应的政治制度也有巨大的差异,这两者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呢?首先,我们从中西两种不同文明的社会历史方面来分析。
古代的中国,远在封建时代初期,国家权力集中在一家一姓之间,因此这使得氏族和血缘关系在政治上显得格外重要。
血缘关系的扩展,又使得宗法制得以产生,从此“公天下”彻底变成了“家天下”,这也就锁定了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专制集权。
古代中国,由于封建制度的存在,贵族和皇帝只能是附属关系,受皇帝控制而无法做到相对独立,想搞独立的一律被定为“反贼”,并予消灭。
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
为了维护本民族的权利,必须消灭流失于外邦的利益,因而古代中国始终向往大一统的时代,认为这样才会有安全感,这种思想在无形中增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存在的合法性。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种对促成国家统一力量的颂赞,在另一种程度上导致了人民对这种力量的盲目崇拜。
追求国家统一的这种民族历史心态,纵容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存在。
另外,中国是一个农耕民族,自古以自然经济为主,这种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因而也就具备了长期延续的基础。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具有不可避免的脆弱性,很多时候是“看天吃饭”,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们变得柔弱而苟且,天子都不例外。
在荒年,天子往往会颁布“罪己诏”以求上天宽恕,就是个例子。
期末论文--西方文明史

浅谈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一提起罗马,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一个历史上强大的帝国,然而却也最终逃不过灭忙的下场,个中原因,众说纷纭。
而我在本学期选修了雷芳老师的西方文明史后,对于这一事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便说说自己的浅见吧。
我个人认为一个国家的灭亡,无非是四个方面出现问题: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
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一下罗马帝国。
一,政治第一,罗马帝国时期,罗马的政治制度缺乏明确的继承法,因此后来出现很多继承上的矛盾,领导者换的频率是非常高的,这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太严重,普通的公民缺少参与政治的机会,共和国下的公民变成了臣民,人们对国家漠不关心,也不再那么忠诚了。
第三,当时的贪污腐败问题也是相当严重,这加速了国家与普通民众的矛盾。
第四,赋税太过沉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让国家失去了更多的人民支持。
二,经济罗马的经济问题主要是由奴隶制度与劳动力短缺造成的。
第一,罗马帝国时期,城市里面的很多产品都是靠奴隶制造的,而伴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增大,战争停止了,也就俘获不了奴隶,奴隶的来源大大减少,劳动力开始不足。
第二,罗马帝国政治的腐败也带给经济更多的压力,比如贫富差距太大。
这也激化了不同阶级的矛盾。
三,军事第一,罗马人崇尚武力,喜欢到处征战。
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的爱国心、荣誉感、民族精神、尚武精神,加上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政治地位提高的诱惑,造就了罗马军队强大的战斗力。
但是,繁荣盛世也成为了腐败的温床,当罗马帝国没有敌人可以征服的时候,他们开始沉浸于安逸的生活,花天酒地的生活磨灭了罗马人的进取心,腐蚀了罗马军人的斗志。
第二,罗马强大的军事力量被用于个人目的。
尤其是在罗马帝国后期,腐败导致帝王对军队的倚重和骄宠,对军队的过分骄宠更加加剧了官兵的腐败,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大大销蚀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
帝国后期,许多帝王荒淫豪奢、腐化至极,贵族地主挥金如土,醉生梦死,致使民不聊生、政局动荡。
西方文明史 古希腊神话论文

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摘要:神话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民族意识的积淀,直至今天,它仍以无穷的魅力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
在漫长的西方文明发展史中,希腊文明曾放出璀璨的光芒。
古希腊的戏剧、建筑、绘画、雕塑等都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
所以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
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百用而不厌其烦的素材,这已是人所共知的。
本文重在试图探索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的两钟重要的精神血液即人本和理性,这两种精神恰是整个西方近代文化的两个主要精神。
关键词:西方近代文化精神源头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
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
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
史诗中除了主体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晓的。
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话故事,并立力图把那些故事谱系化。
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
希腊神话在人类思想文化艺术史上始终光彩夺目,经久不衰。
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和中国商周文明略有相像之处。
他们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
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
在他们想像中,宇宙万物都拥有生命。
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
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
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西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
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西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
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古希腊神话的故事都来自《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和《工作与时日》。
西方文明史读本读后感-西方文明史论文

西方文明史读本读后感-西方文明史论文西方文明史 What Happened in Europe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With Germany and Japanese defeated,the second world war, which took more lives and caused more destruction than any other war in history, finally came to the main battle field, most of Europe lay in ruins. There was a lot of work to do to restore Europe.The war stroke a deadly blow to Europe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millions of people were homeless, the European economy had been destroyed. The war forced the people development to go backwards several years. The common people is the most innocent and heaviest war cost the United Kingdom more than a quarter of its national wealth. As a result, Britains debt was described by some in the American administration as a " millstone round the neck of the British economy"(Dorothy Crisp); As the main murder of the war, German had to spare no effort to pay reparations. Hilters guilty left the poor Germany nothing but a broken-down stall. Certainly, the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experienced the same tragic story and triedtheir best to recover collapsed economy. Thanks to the Marshall Plan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economy began to save itself out of its economic economic historian Herman Van der Wee concludes the Marshall Plan was a great success:"It gives a new impetus to reconstruction in Western Europe and made a decisive contribution to the renewal of the transport system, the modernization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equipment, the resumption of normal production, the raising of productivity, and the facilitating of intra-European trade."In return of the Marshal Plan ,European countries must follow the US to prevent Communism and the USSR, which the US was beginning to regard as its biggest enemy.Politically, the war seriously undermined the ability of Germany, Britain and France to continue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in the world. Without the support of advanced economy and mighty military, the traditional powerful empire lost the ability to dominate the Europe. It followed that, the new two superpowers took their place, and became the new rulerof the ,German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east part,which had a Communism government, dominated by the USSR, and the west part, which was a democratic state, was under the yoke of the Berlin Wall was the unforgettable hurtThe cold war between the two superpower spread the whole Europe, which arose panic among the people. They worried about a new war broke out. At that time, the situation of the world was just like a chess game, the US and the USSR are the two players, the rest of the world were their chessman, including Europe who had lost the right to express their voice.On the other hand, Europe no longer had the financial and military capacity to expand their vast territories in Asia and generally was labeled "decolonization" because of the decline of European colonial and the rise of the third British pulled out of India in 1947, leaving behind two new countries of India and Pakistan. Burma, Sri Lanka and Malaysia followed the road of independence not long after. The Dutch fought a losing war but finally conceded independence to Indonesia, the former Dutch East Indies,in 1949. France tried to regain its colonies in Indochina but was forced out in 1954 after a humiliating defeat at the hands of Vietnamese forces. The Europeans African empires crumbled in the 1950s and early 1960s. The United Nations grew from 51 nations in 1945 to 189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Margaret MacMillan).The age when the western powers controlled is over. The people of Asia and Africa can guide their own destinies.The war changed the role of Europe, but the current Europe where locate the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 is still the main artery of the world.Works CitedHerman Van der Wee, Prosperity and Upheaval: The World Economy, 1945-1980 (1984) p. 44Margaret MacMillan "Rebuilding the worl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Guardian, Friday 11 September 2016Dorothy Crisp,The Dominance of England, Holborn Publishing, London 1960, pages 22-26,西方文明史作业遥想当年---古希腊文明与文艺复兴的异同点分析古希腊文明与文艺复兴在人类的历史文化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方,当历史的长河流淌至今,让我们再次通过的理性的分析来解读一下人类文化历史上两颗摧残的明珠。
西方文明史论文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是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
罗马的不断扩张使其成为一个帝国。
安东尼王朝皇帝图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时,罗马帝国版图达到最大,经济空前繁荣,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实行永久分治。
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灭亡。
偌大的一个强大的帝国是如何历经了分裂、灭亡的呢?狄奥多西一世在392年瓦伦提尼安二世被杀后,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反对一切异教和异端。
狄奥多西一世在394年击败了西部的篡位者欧根尼乌斯后,成为了帝国的唯一统治者,这是罗马帝国的最后一次统一。
此年的罗马统治下的人口有3600万人。
395年狄奥多西去世,他把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分给长子阿卡狄乌斯,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
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在东北亚游牧民族匈奴族人的强大压力下不断入侵罗马帝国。
而东西罗马帝国不是团结起来一致抗敌,而是坐视阿拉里克强大,希望他去攻击对方。
405年冬,阿拉里克和匈奴联军突破了罗马帝国的莱茵河防线,罗马并无有效的抵抗,实际上等于放弃了高卢的大部分地区。
407年,驻守不列颠的将领君士坦丁三世造反,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里乌斯企图使阿拉里克去攻击君士坦丁三世,阿拉里克要求4000磅黄金为代价。
随后,由于霍诺里乌斯先答应而后食言,阿拉里克和匈奴联军入侵意大利,霍诺里乌斯从米兰逃亡到拉韦纳。
阿拉里克南下,围困了罗马。
罗马城内爆发了饥荒和瘟疫,元老院和阿拉里克媾和,交出了5000磅黄金、30000磅白银一起其他许多贵重物品和财宝。
409年,阿拉里克和匈奴联军第二次包围罗马,扶立了一个傀儡皇帝,而龟缩在拉韦纳的霍诺里乌斯在东罗马帝国的支援下才保住皇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西方文明史
论文题目:浅议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姓名:
学号:
专业:
院系:
【摘要】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各自鲜明的风格特征,尤其在造园理念上大有不同。
本文主要从哲学思想、审美理想、艺术特点、设计思想等方面分析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并简要介绍两者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
【关键字】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特征差异交流
园林是一种文化,所以与东西方的其他文化一样,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风格。
在东方是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在西方则是以凡尔赛宫园林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园林。
它们都在东西方的园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各自文化艺术中的精华。
本文主要以他们为例来介绍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之差异。
一.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中国是一个园林文化发展。
得最早、最完善的国家,同时它也是东方园林的主要代表。
中国古代园林有着漫长的发展史,从先秦到明清,历朝历代,各有成就,也各有特征,但总的说,是一个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
从《诗经》及《孟子》的记载可知,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就筑灵台、灵沼、灵圃,这是最早的皇家园林雏形。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
公元前500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及园林建设的繁荣兴盛。
罗马继承古希腊传统发展了别墅园和宅园,以精确的数理推导、规则的几何形状、精致的雕塑等,形成了西方园林的基本雏形。
文艺复兴,迎来了园林空前的阶段。
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由勒诺特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明显反映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原则,以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成为规整式园林的典范,西方园林由此步入辉煌时期。
二.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形成离不开儒家、道家和佛教三大哲学思想。
而对中国园林影响最深远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
在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道家学说讲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汉代建章宫太液池以“一池三山”为主体的仙境模拟正是体现的这种神仙思想。
一直到清代建成的颐和园昆明湖中这种造园形式仍然可见。
道家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是影响中国园林艺术史的重要的哲学思想。
2.唯理至上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思想——这里主要以法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来探讨其造园的哲学思想。
古希腊作为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它的早期文化思想也影响到了法国。
在古希腊,毕达哥斯拉就认为艺术美来源于数的协调,无论在何种艺术中,只要调整好数量的比例,就能够产生出美的效果。
后来法国园林受到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推崇艺术高于自然,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讲究条理与比例。
空旷的对称空间,鲜明的轴线以及浓郁的人工气息成为了这个时期法国园林的标志。
(二)审美理想的差异
1.写实与写意西方园林,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
它强调整齐、秩序、均衡,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等,造园体现的是一种写实、理性的风格。
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
中国古典园林的写意手法是在禅宗和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得以发展和深化的。
2.明晰与含蓄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
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而和西方人思维不同,中国人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体会的高低也取决于自身的内在修养,因而中国园林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含蓄的美。
(三)艺术特征的不同
园林的艺术创作,实际是按一定的功能和审美需要将山、水、植物、建筑进行有机地组合。
中西古典园林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园林风格、1.园林风格、布局结构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体现了自然山水式的园林。
它的特点是: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
中国古代的造园理论多源于绘画理论。
山水画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外师造化,内发心源”。
在布局上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由和自由的,一般以中部的山池区域作为园林主要景区,再伺机在其周围布置若干次要景区,形成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的布局,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等而西方的几何园林里则是建筑处于花园的中心,统率着园林,不但建筑主体在布局里占着主导地位,而且吧花园作为建筑和自然的过渡,是花园“建筑化”,因而强调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
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集合制约关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就是要强调人工美。
这是其“宛自天成”和“唯理至上”的哲学思想的体现。
三.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交流
中西园林艺术的交流,最早可追溯到盛唐时的丝绸之路此后经马可波罗的宣传,很多欧洲人开始仰慕中国园林之美使欧洲人更加准确的了解到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
(一)中国园林对西方园林的影响
中国园林在世界风景园林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园林艺术风气的引导下,法国人开始在他们的花园建设中采用某些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
1670年,在距凡尔赛宫主楼1.5km处,出现了最早的仿中国式建筑“蓝白瓷宫”。
(二)西方园林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西方传教士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宗教思想,还引进了西式建筑。
当时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教堂和西式住宅。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圆明园中的长春园,在这座典型的中国园林中运用了法国凡尔赛的大型喷泉水池,中西园林艺术上的珠联璧合,造就了世界造园史上的艺术珍品。
四.结束语
中西园林艺术具有不同的精髓,追求各自的理想。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自然之本质”,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则崇尚理性,追求对自然的征服和驾驭。
两者各有千秋,在今天全球文化大融合的形势下,如何在各自的民族传统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其艺术和思想上的交流与融合,共建更为完美的新型园林,同时保护自身传统,不失个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1]陈筱燕.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评介.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11月,第4卷第6期.
[2]黄旭慧.浅析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及对现代园林发展的思索.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8期
[3]杨帆.感性与理性之美——中法古典园林艺术比较初探.河北林果研究.第22卷,第3期2007年9月.
[4]王雷.浅析中西古典园林审美异同.文化视点.
[5]胡奇玮.宛自天开与唯理至上——中法园林艺术之比较.国际关系学报,2001年第1期.
[6]周艳.中西古典园林比较研究——中国明清古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