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及三单
四年级数学一案三单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校名称:岐山县凤鸣镇朝阳中心小学课程名称:四年级数学上册内容主题:多位数比较大小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师姓名:教学过程设计“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校课堂”之“一案三单”标题:《多位数的大小比较》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四年级班姓名:指导教师: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探索、归纳出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收集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使学生体会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比较大数大小的过程。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进行大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经历大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习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学会进行有序的比较。
四.学习难点:多位数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
五.学习流程:(一)想一想:万以内的数怎样比较大小?有几种方法?(二)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465与473 999与1010 3779与39877856与7865 8999与10000(三)将7865,7856,8999,10000这四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预习课本第9页例题第(1)题及相应的练习。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多位数比较大小》问题生成---评价单班级:四班姓名:指导教师: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约9600000 km2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 km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100000 km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660000 km2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 km2问题一:读一读横线上的数。
问题二:说一说这些数各是几位数。
问题三:(1)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2)黑龙江省与西藏比较,谁的面积大?(3)黑龙江省与西藏比较,谁的面积大?课题:《多位数比较大小》问题训练---评价单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拓展练习:(一)最小的六位数比最大的五位数大多少?(二)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亿位,另一个数是十位数,哪个数大?( 三)将下列各组的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怎样制定一案三单

怎样制定小学英语学科的一案三单?自实施课改实验以来,关于小学英语学科“一案三单”的制定,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总结出了我自己在实践当中的一些做法,在此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一案”的制定 :“一案”即《学案设计》。
内容包括课型、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理念与思路、教学要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和教学流程。
因为英语课多数为“问题综合解决课”,它的基本流程具体有7个步骤。
下面我将结合五年级上册第9课《Let’s look at a map!》这个课,对其流程实行具体说明: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2分钟)本节课是理解五个国家的英语名称和四个方位词,然后会提问各国家在地图上的颜色。
所以上课时我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What colour is it ?”这个句型提问了他们平常所用的课桌、英语课本、文具盒、黑板等物的颜色。
我又问:“Where do you live ?Where does Jenny live?”生答:“I live in China./She lives in Canada.”,因为China和Canada学生已在教材中反复接触过,所以回答这个轻而易举。
我接着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other countries?”生一脸茫然,我随机拿出一张世界地图,说:“Let’s look at a map!”出示了本节课的课题。
2.自主学习,生成问题:(3---5分钟)我放英语磁带两遍,要求学生在听的同时圈出或划出自己不会(不会读、不知道意思)的单词或句子。
比如学生划出:the U.S. Australia 等单词。
3.小组讨论,生生互导:( 2-- 3分钟)学生将自己圈出的难点单词、句子带到小组中去,和他们一起讨论。
学科长和组员协助他们解决单词、句子的发音及汉语意思的问题。
比如Australia和四个方位词的读音及意思。
4.收集疑难,共同探讨:(3—5分钟)小组经过讨论后,还有不懂的地方,由学科长推荐一名学生将问题提出来。
一案三单的认识

一案三单的认识“一案” 是指“导学案”,“三单”是指“导读单、训练单、拓展单”。
在“一案三单”的设计开发过程中,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模仿阶段,导读单设计基本上以问题形式出现,但由于学生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所以在导读评价、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等环节,效果不很是理想。
在训练单设计上,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出现了题量大、题型难、学生无法完成等现象。
二是自主开发阶段。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们对导读单、训练单的设计进行调整,再重新开发。
重新设计后的导读单依然不能完全发挥其导读工具的性能,训练单题量与难度设计仍然把握不好,学生学科成绩没有得到明显提升,教师们感到非常焦虑和困惑,改革积极性也受到过影响。
三是创新阶段。
经过不断研究改进和教学实践的探索,我们对导读单设计又提出新的要求,即:导读单要设计课前结构化预习、课中结构化预习和导读评价三个部分。
这种设计既有学生的自主完成部分,又有教师的点拨引导部分,学习效率有较大提高。
既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质量,增强了教师的信心。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的训练单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拓展单,两单的配合使用,既符合了认知规律,又大大提高学科成绩,增强了单子的实用性,教师、学生初步体验到了成功。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合作互助能力、展示交流技巧等方面,我们采取了四方面的措施。
一是集中培训。
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组织各科教师深入到班级,根据学科特点,模拟课堂教学各个流程,逐个环节一一对学生进行指导、示范、实践。
二是合作上课。
为了能让学生把初步学到的各种技能技巧在课堂中表现出来,我们采用同科教师同堂上课的办法,一个人主讲,其它人分配到小组,现场指导学生实践。
三是强化锻炼。
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来锻炼、提升综合能力,如让学生对班团会自行设计、主持、展示等。
四是共同发展。
为了不让“后进生”掉队,促进“后进生”发展,我们实施了韩教授所倡导的悦纳策略、照相策略、个别关注策略、契约评价策略等8 种“后进生”提高策略,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浪淘沙一案三单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班级:姓名:指导教师:一.知识链接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至今广为传唱。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3、牵牛、织女:即牵牛星、织女星。
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织女,他们结成夫妻,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二.预习收获1、根据下列词语的解释,理解古诗的含义。
九曲:形容河流弯弯曲曲的样子。
簸:摇动、波荡。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的意思。
小组长评价:学科长评价:老师评价: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面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展示。
问题一: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问题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问题三: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小组长评价学科长评价:老师评价:。
一案三单教学模式

一案三单教学模式引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不同的教学模式被应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中。
其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是一案三单教学模式。
本文将介绍一案三单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一案三单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然后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角色:主持人、记录员和报告员。
主持人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内容,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二、特点1.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一案三单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起到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注重思维训练:案例的引入和讨论过程,可以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辩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一案三单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表达。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辩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5.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一案三单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应用一案三单教学模式在各个学科和不同的教学场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语文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文学作品的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该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表演和演绎。
数学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的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通过报告的方式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解决思路和结果。
一案三单

《山雨》导学单学习目标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我能正确读记“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我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去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学法提示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问题导读单一、我会写水淋淋()()()()飘飘忽忽()()()二、组词瑶()辩()幼()凝()啼()谣()辨()幻()疑()谛()三、我会填《山雨》这篇散文按照()()()的顺序写的。
《山雨》导学单学习目标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我能正确读记“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我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去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学法提示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问题导读单一、我会写水淋淋()()()()飘飘忽忽()()()二、组词瑶()辩()幼()凝()啼()谣()辨()幻()疑()谛()三、我会填《山雨》这篇散文按照()()()的顺序写的。
问题生成单第()小组一、自读感悟: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二、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和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表达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山雨》训练单一、我会积累(),天气晚来秋。
七八个星天外,()(),当春乃发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二、我会填《山雨》这篇散文,是按()()()的顺序来写的,作者通过合理而新奇的()和(),并运用()和()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美和()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之情。
一案三单 模板

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学习方案设计案例之《※※※※※※※※※※》学习方案设计学校名称:课程名称:※※内容主题:《※※※※※》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一教师姓名:※※※教龄: ※※学习过程设计(第*课时)学习过程设计(第*课时)学习过程设计(第*课时)学习过程设计(第*课时)学习过程设计(第*课时)附件:1.《我有一个梦想》问题导读-评价单2.《我有一个梦想》问题解决3.《我有一个梦想》问题拓展参考文献:【1】韩立福:【2】韩立福:【3】《新教材完全解读》学习过程设计(第*课时)高*年级※※组 设计人:※※※ 审核人:※※※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年 月 日【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 2.过程方法:3. 4.5. 6.1. 2.1. 2.问题问题2。
问题3……【1. 2.高*年级※※组 设计人:※※※ 审核人:※※※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年 月 日【学生生成问题【教师预设问题问题1.问题问题3.问题4. ……高*年级※※组 设计人:※※※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年 月 日[]高*年级※※组设计人:※※※审核人:※※※姓名时间:年月日班级组名小组问题生成单学生课堂使用:问题生成-评价单高*年级※※组 设计人:※※※ 审核人:※※※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年 月日【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2.过程方法:3.4.5.6. 1.2.1.2.问题问题2。
问题3【教师问题】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我的问题】1.2.。
一案及三单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校名称:岐山县蒲村镇蒲村中心小学课程名称:数学内容主题:面的旋转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师姓名:徐丽娟教龄:8 年教 学 过程 设 计第1课时第2课时《面的旋转》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徐丽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体会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特点。
2、通过操作,多角度的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从而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联系生活,会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感受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情境,经历由平面图形旋转成几何体的过程。
【预习收获板】一、下面图形是圆柱或圆锥的,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出名称。
()()()()二、标出下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三、填空。
1、圆柱共有()个面,()个侧面,()个底面。
2、圆锥共有()个面,()个底面,()个侧面,侧面是一个()面。
四、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收获:。
疑问:。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徐丽娟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完成下面的问题。
相信自己,加油!问题一:圆柱有哪些特征?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问题二:圆锥有哪些特征?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问题三: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说一说下列平面图形经过怎样的旋转后会形成哪些立体图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半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徐丽娟【基础练习】一、填空。
1、点的运动形成(),线的运动形成(),面的旋转形成()。
2、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形,而且面积大小(),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岐山县蒲村镇蒲村中心小学
课程名称:数学
内容主题:圆锥的体积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教师姓名:徐丽娟
教龄:8年
教学过程设计
《圆锥的体积》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徐丽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通过分小组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对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合理发展数学思维,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预习收获板】
一、填空。
1升=()立方分米1毫升=()立方厘米
1升=()毫升 3.5平方米=()平方分米3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6.5升=()毫升
2300平方分米=()平方米0.083立方米=()立方分米
4000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二、填空。
1、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和()有关。
2、()是圆锥的高,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3、将一个圆柱体铝块熔铸成圆锥体,它的()不变。
三、解决问题。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四、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收获:
疑问: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徐丽娟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完成下面的问题。
相信自己,加油!
问题一: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尝试验证你的猜想。
问题二:试着归纳圆锥的体积公式。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徐丽娟【基础练习】
一、填空
1、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0.8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50.24立方米,底面半径是2米,它的高是()米。
二、选择
1底面积、体积分别相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如果圆锥的高是15厘米,那么圆柱的高是()
A、5厘米
B、15厘米
C、30厘米
D、45厘米
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被,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A、12
B、36
C、4
D、8
三、解决问题
1、把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2、把一个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12分米的圆柱形钢材重新熔铸成一个
底面半径是4分米的圆锥,它的高是多少?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6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一辆货车箱是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1.5米,高4米,装满一车沙,卸下后将沙子堆成一个高是5米的圆锥形,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