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合集下载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1、识记:(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1、识记:《(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2、理解:(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1、识记:(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2)“类型片”的含义(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2、理解:(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1、理解:(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2、理解:(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一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影视艺术的特性

影视艺术的特性
再现性空间=观念的空间=空间的观念化
? 影视作品可以通过“正反打”或者3D 技术 和播映技术
影视空间与时间的相依共存性
? 影视空间:外观的表象,感受存在 ? 影视时间:表现过程。 ? 影视艺术日趋多样化:时空交织的多线型、
多方位的思维模式和手段。——既重时间、 又重空间的立体思维。 ? 题材选择广泛性、造型处理可变性、表现手 段多样性
? 假定性是由其表达方式和观众接受方式所决定的。
假定性
? 假定性的表现形式: 1. 人物 2. 情节 3. 场景 4. 时间 5. 空间 6. 声音 7. 色彩 8. 艺术结构 ……….
逼真性与假定性的辩证关系
? 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强调反映与再现,注重外 在的真实
? 假定性强调创造和表现,追求本质的真实 ? 逼真性与假定性互为依存。 ? 处理影视艺术的假定性与逼真性方面,好莱
视觉造型性
? 核心因素:画面构成的造型——画面是构成 影视的基本单位,是影视的词汇,没有画面, 就没有影视艺术的存在。
? 影视画面是由人、影、物、声、光、色等各 种元素组合起来的综合造型形象。
? 无声电影、有声电影
视觉运动性
? 影视是运动的视觉艺术 ? 运动性是影视的又一主要特性 ? 影视通过运动着的画面用以表现运动着的人
感的特殊手段与需要。
假定性
? 影视艺术的假定性首先是由其本体属性决定的 ? 把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创造成艺术形象,必然
要集中、加工、改造、甚至“变形”。 ? 创作者的主体意识(价值判断、道德判断、审美
判断等)必然渗透在影视作品中,并通过作品表 现出来。
假定性——创造性、人为性、主观性、非自然、 非现实性形态。
? 再现性空间:利用摄影机的记录功能,逼真 地再现出某一个真实的场景,完全没有使用 剪辑手段对空间进行艺术处理。

影视美学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影视美学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印度印度电影也极富民族特色。印度是世界上电影产量最高的国家,影片产量曾经连续20多年雄居世界之首。印度电影最鲜明的民族特色就是载歌载舞,几乎达到了无片不歌、无片不舞的奇特风格。与此相应,印度电影大多采用神话、宗教、历史、爱情、家庭等老一套题材,讲究豪华的场面、艳丽的服饰、漂亮的明星、诗意的台词和感人的故事,创造一个歌舞升平与充满梦幻的世界。《两亩地》《流浪者》
2、“十七年”电影
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鲜明的现实性与强烈的时代感主题:革命的抒情正剧、史诗性电影、散文式电影、惊险样式电影代表作:《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柳堡的故事》、《林则徐》、《小兵张嘎》;《南征北战》;《林家铺子》、《早春二月》;《神秘的旅伴》、《羊城暗哨》
3、“新时期”中国电影(1976-1989)
二、大众文化与影视艺术
(一)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的《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在一个地区、社团或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一般人所信奉和接受的文化。是大众社会的产物。现在一般是指20世纪以后产生并逐渐兴盛的一种文化形态,具体内容包括时尚、电视、电影、流行音乐、旅游与闲暇以及日常休闲生活等,它以通俗易懂、机械复制和传播迅速为特点,具有娱乐性、商品性和平民性。
(2)其次,大众文化的娱乐性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而且能够实现受众的主观能动性 。 a、缓解人们的日常生活压力,使人们在对理性社会秩序的规避中获取自由和快感。 ——摇滚b、让人们从“笑”的体验中生产出快乐,获得日常生活满足。 ——轻喜剧
2.商品性(1)首先,“商品性”本身就是通俗文学作家/大众文化生产者的一种自觉追求 ,它的存在,是大众文化生产者的动力根源 。
(二)影视艺术:影视既是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又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众艺术。同时,影视也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影视正是集传播、艺术、文化、商品于一身,影视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而高尚的艺术生产。“电影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最超前的是实验电影,其次是现代派电影,然后是传统艺术电影,而最保守、最具模式化的是商业电影。” ——朱辉军《电影形态学》

影视美学课程标准

影视美学课程标准

影视美学课程标准(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影视美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全面认识“影视美学”的概念,掌握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中,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影视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的核心思想及其发展流变;在文化的整体构架中,同时结合影视艺术的实践,掌握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美学特性、审美心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影视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应用影视美学理论进行审美鉴赏与艺术创造的能力,对于理解影视艺术审美现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影视美学的先修课为:动画概论;后续课程为:动画表演、动画表演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了解经典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及其主要观点和美学特征;了解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掌握影视艺术基本美学特征;系统了解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特点,并能够运用影视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影视艺术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影视艺术的批评与鉴赏能力。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影视审美的属性、影视互动的大趋势、影视美学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关系,以及假定性、蒙太奇、“长镜头”等基础理论。

2.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运用美学理论知识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和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并能树立正确、健康、进步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

3.素质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影视美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范畴,同时也加深对“美”的本质的理解,对影视艺术中的假定性,蒙太奇及其文化背景,“长镜头理论”背后的哲学等都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影视美学打下基础。

四、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置的依据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本课程设置是依据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及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知识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动画设计实践技能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平台以及在教育、科研等职业岗位上,从事动画创意设计、编导制作、游戏设计、数字动画制作及动态技术开发的现代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级技术服务型人才。

影视艺术鉴赏

影视艺术鉴赏

影视艺术鉴赏影视艺术特性在影片中的应用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大众传媒,有着其特有的艺术特性。

何谓影视艺术的三个艺术特性?这三个艺术特性包括文化特性,美学特性和技术特性。

其中每一个艺术特性都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下面是对进行的一些详细介绍。

首先是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1.影视艺术与大众文化的紧密联系。

2.影视艺术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3.影视艺术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创新。

其次是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1.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的统一体。

2.影视艺术为满足观众特殊的审美情趣,具有极强的逼真性。

3.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因而影视艺术必然涉及到画面艺术,画面思维和画面的美学价值。

4.影视独特的时空性,体现在虚拟空间的创造,心理时间的构成上面。

5.影视中声音的使用使其更好的表现出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

6.影视中的蒙太奇手法大大加强了电影和电视的情感表达。

最后是影视艺术的技术特性:1.影视艺术的内容包括人物,情节,细节,对白等。

2.影视艺术的形式包括节奏,悬念,回忆,结构等。

3.影视艺术的编导,对影片影响巨大。

4.影视艺术的表演5.影视艺术的拍摄6.影视艺术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对于文化特性,我们来看《三傻大闹宝莱坞》。

一直以来,教育问题广受诟病,这部影片就是关于这一有深刻社会影响问题的探讨。

现代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养的?影片通过兰彻的经历来说明,学习应该来源于兴趣。

影片最值得嘉奖的是其不吝自嘲的精神,虽然有印度电影标志性的歌舞,但更多的是励志。

自嘲也使得影片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调子,不会变成义正言辞的空洞鼓噪,要不然,这个纯理想主义的空谈还真难于自圆其说。

人人都知道兰彻说得极对,却也都知道他那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又有多少人有兰彻的聪明才智,又有多少人能不受生活的影响,所以影片还体现出一种理想主义。

理想面对现实为什么总是撞得粉碎?这可不是简单归类为缺乏激情或充满恐惧便能解释一切的,更多的时候,再高歌“一切都好”也只不过是阿Q精神的自我麻痹。

影视基础第二讲:影视艺术特性

影视基础第二讲:影视艺术特性
影视艺术通过高超的摄影技巧、精湛的演技、细腻的剧本和精良的制作, 将现实世界中的场景、人物和事件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仿佛 身临其境,感受到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
影视艺术中的真实感还表现在对现实世界的深入挖掘和揭示上。通过细 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入的剧情剖析,影视艺术能够揭示出现实世界的真相 和本质,让观众对现实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快慢、张弛、起伏 等手法,控制故事进展
的速度和紧张感。
叙事视角
采用第一人称、第三人 称、多重视角等手法, 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
和感受。
叙事结构
线性叙事
按照时间顺序,以因果 关系展开情节,使故事
连贯完整。
非线性叙事
打破时间顺序,采用倒 叙、闪回、多线并进等 手法,制造悬念和复杂
情节。
叙事节奏
通过快慢、张弛、起伏 等手法,控制故事进展
旁白与对话
旁白和对话是影视作品中 传达信息和情节发展的重 要手段。
声音
音效设计
利用音效增强画面的真实 感和氛围,如动作音效、 环境音效等。
音乐运用
通过音乐的变化和搭配, 营造出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引导观众的情绪。
旁白与对话
旁白和对话是影视作品中 传达信息和情节发展的重 要手段。
剪辑
剪辑技巧
通过剪辑技巧的运用,如切换、 淡入淡出等,增强画面的连贯性
影视艺术的定义
01
影视艺术是一种通过电影、电视 剧等影像媒介,运用画面、声音 、表演、剪辑等多种元素,创造 具有审美价值的视听艺术形式。
02
它融合了文学、戏剧、摄影、音 乐等多种艺术元素,通过影像的 独特表现力,传达情感、刻画人 物、讲述故事。
影视艺术的定义
01
影视艺术是一种通过电影、电视 剧等影像媒介,运用画面、声音 、表演、剪辑等多种元素,创造 具有审美价值的视听艺术形式。

影视美学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影视美学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影视作品经常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关系、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反映不同文化间的 碰撞与交融,引发观众对多元文化的思考。
多元文化的价值认同
影视作品通过刻画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命运和社会变迁,让观众在感同身受中认识到各 种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共通之处,进而促进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影视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影视艺术是现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通过影像和叙事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生 活方式和审美趋势。
影视艺术在推动现代文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引领观众的审美潮流,促进社会文 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影视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观 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现代社会。
03
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影视作品通过创新性的文化表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 活力,推动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04
影视艺术的文化价值
影视艺术的文化教育价值
影视艺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情节, 向观众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 史背景,具有文化传承和教育功
能。
影视作品可以引导观众思考人生、 价值观和社会问题,培养观众的
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影视艺术能够提供跨文化交流的 桥梁,让观众了解不同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促进文
化多样性和相互理解。
影视艺术的文化审美价值
影视艺术通过独特的视听语言 和创作手法,展现出丰富多彩 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影视作品能够引发观众的审美 体验,让观众感受到美的愉悦 和心灵的震撼。
影视艺术对社会的反映
影视作品可以反映社会问题、探讨社会议题,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 人们对社会问题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合,推动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
04
影视艺术与现代社会文化
影视艺术对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
传播信息与观念
塑造流行文化
影视作品能够引领时尚、音乐、玩具等流行文化, 成为社会风尚的代表和推动力量。
影视艺术通过影像和叙事,快速、广泛地传 播信息、思想和文化,影响人们的认知和价 值观。
反映社会问题
影视作品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反映社 会现实问题和价值观冲突,引发公众关注和 思考。
影视作品可以记录和再现文化遗产,如历史建筑、民俗活动等,为后人提供了解和认识文 化的珍贵资料。
影视艺术对民族文化的传播
影视作品可以通过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将民族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域,增强民族文化的 国际影响力。
影视艺术的文化创新
影视艺术是文化创新的推动力量
01
通过创新的故事情节、拍摄手法、技术应用等,影视作品能够
道德观念
影视作品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特定的道德观念 和价值取向,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审美观念
影视作品中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音乐配合等艺术手段 ,反映了特定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影响观众的审美趣 味。
社会观念
影视作品反映和影响社会观念,涉及性别平等、种族平等 、反战主义等议题,引导观众反思社会现实问题。
影视艺术具有叙事

影视艺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事来 展现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具有 强烈的叙事性特征。
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
与文学相比
与戏剧相比
影视艺术与文学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 同,文学主要通过文字来表现思想和 情感,而影视艺术则通过影像和声音 来表现。
影视艺术与戏剧在表演形式上有所不 同,戏剧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 情节和人物形象,而影视艺术则通过 影像和声音来展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一、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影与电视
1、人类传播的六个阶段:形体和信号时代、说话 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 网络时代。
2、影视文化的产生是人类文化史上一次划时代的 革命。电影和电视已经成为当今最大众化、最有 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二、大众文化与影视艺术
(一)大众文化:
(二)影视艺术:影视既是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 又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众艺术。同时,影视也是一 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影视正是集传播、艺术、文化、 商品于一身,影视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而高尚的艺术 生产。
“电影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最超前的是实验电影, 其次是现代派电影,然后是传统艺术电影,而最保守 、最具模式化的是商业电影。”
——陈明远《文化人与钱》
(2)其次,从生产角度来看,这种商业利益对生 产者的制约直接促发了大众文化生产“倚重市场” 的运作方式 。
(3)再者,从消费角度来看,大众的日常生活活动 对大众文化的消费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3.平民性 它提倡一种“回归此岸”的文化观念,此文化观
念遗弃了精英文化对神圣彼岸理想的向往和追逐, 远离了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终极人文关怀,转而 从日常的、当下、琐碎的凡俗生活中寻找自己的 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
大众文化的性质
1.娱乐性 (1)首先,娱乐消遣是世俗化日常生活的基本需
求之一。
泰戈尔:“如果一个人弃绝欢乐的欲念,把欢乐 变成仅仅是求知和行善,其原因必然是他已失去 他的青春年华和健康,从而失去感觉欢乐的能力, 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古印度的修辞家们毫不踌 躇地说,享乐是文学的灵魂——享乐是公正无私 的。 ”
二、百年沧桑的中国社会与 中国电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 “十七年”电影 “新时期”中国电影 大众文化时代的中国电影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流派:左翼电影运动、抗战电影、战后现实主义 电影。
主题:批判黑暗政治、讴歌民主自由、鼓舞人民 大众抗日救亡。
代表作:《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 使》;《八百壮士》、《塞上风云》、《保卫我 们的土地》;《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
主要特色:对于民族现实和历史的文化反思 1、对文革十年浩劫的政治反思 《泪痕》《枫》《小街》《巴山夜雨》 2、对中国农民的文化反思 《黄土地》、《芙蓉镇》、《乡音》、《人生》 3、对中国妇女的文化反思 《人鬼情》《良家妇女》《湘女萧萧》《青春祭》
《如意》《女儿楼》《山林中头一个女人》
4、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反思 《天云山传奇》《牧马人》《人到中年》 5、对中国青年一代的文化反思 《逆光》、《夕照街 斯·戈梅里合著的《电影史:理论与实践》(1985) 中提出了一种独到的电影史研究观念和方法,即“把 电影看成一个开放系统的历史”。
“电影的大众性使许多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越来越 确信,电影总是要反映特定时代中社会的欲望、需求、 恐惧与抱负的。”
一、影视艺术与“深层集体心理” 1、所谓“深层集体心理”,其实就是一定历史时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的《民 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在一个地区、社团或 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一般人所信奉和接受的文 化。是大众社会的产物。
现在一般是指20世纪以后产生并逐渐兴盛的一种 文化形态,具体内容包括时尚、电视、电影、流 行音乐、旅游与闲暇以及日常休闲生活等,它以 通俗易懂、机械复制和传播迅速为特点,具有娱 乐性、商品性和平民性。
众文化生产者的一种自觉追求 ,它的存在,是大 众文化生产者的动力根源 。
例1:为了维持整个大家庭的日常生活,张恨水 常常同时写作六七部小说,每天平均写作五六千 字。
例2:鲁迅当自由撰稿人期间,“9年收入相当于 今226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2万元以上 ”, “钱,是他坚持‘韧性’战斗的经济基础……离 开了钱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 鲁迅”
2、“十七年”电影
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鲜明的现实性与 强烈的时代感
主题:革命的抒情正剧、史诗性电影、散文式电 影、惊险样式电影
代表作:《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柳 堡的故事》、《林则徐》、《小兵张嘎》;《南 征北战》;《林家铺子》、《早春二月》;《神 秘的旅伴》、《羊城暗哨》
3、“新时期”中国电影(1976-1989)
——朱辉军《电影形态学》
11
三、影视艺术的巨大影响力
1.影视艺术具有审美教育与认知作用 2.影视艺术也具有审美娱乐和宣泄作用 3.影视艺术也具有巨大的负面作用:一是商业利
益驱使下的暴力与色情内容的影响;二是白日梦 般的麻醉作用;三是图像符号的精神快餐使人们 抽象思维能力日趋衰退。
第二节 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
3.克拉考尔在《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分 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希特勒兴起之间的德国影 片,他认为,电影提供了过去某个时期社会内部 运作的精确反映。克拉考尔总共考察了大约100部 他认为包含类似母题的德国影片,他认为,这类 母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 整个社会心理创伤的征兆,也是20年代德国人民 倾向于接受权威统治并将其作为惟一可行的解决 国家问题的方式的无意识征兆。
(2)其次,大众文化的娱乐性不仅在日常生活中 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而且能够实现受众的主观能 动性 。
a、缓解人们的日常生活压力,使人们在对理性 社会秩序的规避中获取自由和快感。 ——摇滚
b、让人们从“笑”的体验中生产出快乐,获得日 常生活满足。 ——轻喜剧
2.商品性 (1)首先,“商品性”本身就是通俗文学作家/大
期的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是指一种不规范的、处于模糊状态的社
会意识,它包括社会政治心理、社会审美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其基本特点就是自发朴素 性、日常经验性和群众普遍性。
2.著名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母题 所反映的不仅是个别电影观众的心理状态,而且 是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因为电影是一种集体的 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既然电影是大众艺术,因此, 电影的母题就必须反映大众的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