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田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

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

5厘米。

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

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一)育秧准备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

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

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

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

5—0。

8公斤旱秧壮秧剂。

取土地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7。

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需要注意的是,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

水稻育秧盘育秧技术

水稻育秧盘育秧技术

水稻育秧盘育秧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育秧是水稻种植中极为关键的环节。

盘育秧技术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育秧方法,下面是关于水稻盘育秧技术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育秧基地选择:育秧基地首先要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

同时,应该避免育秧基地附近有大面积的沼泽地或者周围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

此外,育秧基地还要尽可能靠近水源,这样便于浇灌水稻。

二、土壤整地:盘育秧的土壤整地要求较为细腻,不宜过砂、过硬,土层较深,淹水条件好。

育秧前需将地面铲平,清除地表的碎屑,并翻松整地,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三、秧田工程:1. 预备田:选择地理位置较高的地块进行预备田的整地,使土壤排水良好,并便于灌溉。

2. 盘育秧水田:选好满足条件的地块后,将田面整平,田埂修整利于水稻有一定的蓄水条件。

3. 田地选择:选择育秧良好的农田进行盘育,尽可能选择丰水多的稻田。

四、品种选择:在育秧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较好的水稻品种。

不同品种的水稻对育秧条件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品种时要有一定的研究和评估。

五、施肥管理:盘育秧过程中要适时施肥。

一般采取底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水稻苗期和幼苗期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

六、灌溉管理:水稻是水生植物,育秧过程中要确保水分的充足供应。

要根据土壤湿度情况和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灌溉,避免秧田有干燥和水浸情况出现。

七、病虫害防治:育秧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要定期巡田,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总之,水稻盘育秧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选择适合的育秧地点、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和病虫害防治,能够确保水稻苗期健康生长,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的差异,针对性的调整具体的盘育秧技术。

水稻秧苗插秧前后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秧苗插秧前后管理技术要点
五个 同步关系 ( 1 ) 插秧与秧 田后期管 理 相结合 。 在抢农 时插秧 的同时不要 忽视秧 田后期管理 , 特
1 . 1 整地 时应 将磷肥 、 钾肥 、 硅肥做底 肥与泥浆混 合均 匀 。 日平均气温稳定 1 3 ℃时为插秧适宜期 , 插秧规 格是行 距3 0 厘米 , 株距 1 2 1 3 厘米 , 每穴 3 - 4株 。株 高穗大 、 分蘖
必须补苗补插 。 3 . 秧 田中后期管 理 3 . 1 加大通风力度
6 天就可发生 , 主要危害幼根 和幼芽 。 青枯病一般当秧苗长 到了 3叶期 以后开始发病 , 应做好通风炼苗 , 夜 间温度过低
时应采取保温 、 增 温措施 , 尽量降低苗床 内的昼夜温差 。如
青枯病发生严重时 , 应立 即灌水上床或异地寄秧。 对 已发生
补水 。若 插秧 早 , 施药早或草大的稻 田, 每亩用药量可增加
到1 5 0克。若插秧后没用 除草剂 的封 闭稻 田,且稗草长到
1 . 5 —2叶期时 , 每亩用 9 6 %禾大壮 2 0 0克 , 采用 毒土法 撒
施, 水层管理与上述相同 , 施药时应保持 5 —6 厘米水层 , 防 止药 害的发生 , 且也防止了那种 串水灌溉 降低药效 的现象 。 2 . 3补苗 。 如果插秧时疏忽 , 可能有漏插空穴 的, 这样 的
求各单 位切不可 掉以轻心 , 麻痹大意 , 要认真进行调 查 , 发
现发病 中心立即浇 p H 4 . 0的酸水 和喷药防治 ,并且及时追 肥或叶面追肥。 3 . 3 严格管水
秧 田水份 管理严 格按照 “ 三看 ” 标准实施浇水 , 决不 可 随意加大秧 田浇水 次数 和浇水数量 , 严格控制秧 田水份 , 确 保秧 田实现旱 育状态 。

水稻大棚钵体毯式旱育秧及秧田管理技术

水稻大棚钵体毯式旱育秧及秧田管理技术
7天 。
春季 作 床要 及 时 清 除 积雪 ,防 止雪 化 土 湿 而延 迟 做 床, 在 3月 2 0日前扣 棚 , 加 速 土 壤 解冻 , 当棚 内土 壤
化冻 1 O厘米 以上 时开 始 翻地做 苗床 。 翻地前 , 要 均匀
施充 分腐 熟 的农 家肥 , 土要 细碎 无大 坷垃 , 床 面平 整 .
布津 可 湿性 粉 剂 1 0 0 0倍 液 喷 雾 。每 亩 用药 液 5 0千 克, 重 点喷 果穗 及下 部茎 叶 。视病情 防治 1 ~ 2次 。 ( 3 ) 地 下 害虫 的防治 。 可 使用 格猛 、 高 巧对种 子进
行包衣 , 可 有效 地 防 治蛴 螬 、 蝼蛄 、 地老虎 、 金 针虫 等 地 下 害虫 的危 害 。 ( 4 ) 粘 虫 的防治 。 防治适 期在 6月底 至 7月上 旬 ,
施 肥要 采 用 分层 、 分 次施 。在 播种 时 , 每 亩施 人 5 0千 克缓 释型 复合 肥和 1 0千克二 胺作 基肥 。 底 肥要 深施 深度 在 1 5厘 米 以下 。注意 种子 、 化肥 要 隔开 , 避
免烧 苗 。 追 肥要 以氮 肥为 主 , 在 拔节 期 、 大喇 叭 口期和
势 和发 芽率 。 ( 2 ) 选种 。 在 风选种 子 的基础 上 。 进 行盐 水或 黄泥
3 . 整地 做床
水选种 , 用 比重 1 . 1 3的盐水 或 黄泥 水 ( 能使 鲜 鸡蛋 浮 出水 面 , 5分硬 币大 小 ) 进行 选 种 。捞 出秕 谷 , 用 清水
将 种 子 冲洗 两遍 。
抽穗 吐 丝期分 次追 入 。追肥 要结 合 中耕 , 保证 深施 覆 土, 以保 证肥 料 的利用 率 。
4 . 病虫 害 防治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农民收益和市场供应稳定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些技术措施。

一、田间管理技术1. 施肥:种植水稻之前,要先对土壤进行调查,并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法。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适时施肥,控制施肥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同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积累和土壤酸化等问题。

2. 土壤耕作:在收割水稻之后,清理过去一季度的残留物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适当的松土和耕作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水分渗透性,有利于水稻生长。

3. 水分管理:水分是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进行灌溉。

特别是在干旱的季节,要增加水分的供应,保持土壤湿润,并避免水分暴涨、蒸发和淤积等问题。

4. 防止秧苗倒伏:在水稻返青期和拔节期间,要注意聚散实力,及时剪去杂草和病麻籽,避免秧苗倒伏。

同时,要注意合理密度,掌握水肥管理法,保持优良生态系统。

5. 安全收割技术:对于成熟的水稻进行收割时,需要注意确保割棍的锋利度和收割机的正常运行。

保证角度的正确和精确,避免割损和芽的磨损。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 水稻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生长期间最为严重的病虫害之一。

针对此类病虫害,可以适当的采用生化方法,例如农药光谱的筛选,筛选适合的百虫清,药剂的控制,以及增强稻飞虱天敌的数量等措施。

2. 二化螟:二化螟是水稻返青期间减产的致命因素之一。

针对此类病虫害,我们可以采用限制头条适合的田间技术措施,例如农药层次和农药防治的选择。

口腔亲和性制剂的硫代硫酸盐等在灰化螟的有效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稻瘟病:稻瘟病在水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病害之一,会对水稻的生长和收成造成极高的危害。

想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稻瘟病的滋生,我们需要采用综合措施,例如种子浸种、农田修剪、农田消毒、磷酸盐施加、钙素等药剂的合理应用等,以及及早发现和及早处理感染病毒的农田。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1.土壤管理水稻对土壤要求较为严格,需选择疏松、湿润度好、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

对于干旱地区,应采取灌溉措施,保持土壤湿润度;对于湿润地区,应采取排水措施,防止土壤积水导致水稻根部窒息。

2.施肥管理水稻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可通过合理施肥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

在肥料选择上,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搭配,确保全面均衡的养分供应。

同时,施肥时要注意合理分配施肥量和时间,避免过量施肥引发病虫害。

3.水田灌溉管理水稻是水生作物,所以稳定的水分供应对水稻生长至关重要。

在灌溉管理上,应注意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水量调控。

初期种植时,需要湿润的条件,后期则适度干燥,以促进水稻充实。

同时,要定期检查田间水位,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水稻生长遭受不良影响。

4.定植管理水稻定植时要注意合理密植,并进行适当的追肥措施,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扎实生长。

定植后要及时整地,保持田间土壤松散度。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适当的田间湿润度,减少根系受挤压和高温的影响。

5.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为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要进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

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控策略,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要注意防治技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6.除草管理水稻生长期间容易受到野草的竞争,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要加强除草管理,确保水稻田间的良好生长环境。

除草方法包括机械除草、化学除草和手工除草等,要根据田间草情和水稻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除草方式。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稳产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施肥管理、灌溉管理、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除草管理等措施,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助力农民实现丰收。

长龄秧秧田管理

长龄秧秧田管理

因干旱造成长龄秧田间管理及当前病虫害防治意见由于长期干旱少雨,我镇不少塘坝基本干涸,大片农田无水栽插秧苗,水稻秧苗普遍处于秧龄偏长现象。

针对长秧龄秧苗以及移栽后大田管理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水稻秧龄过长容易出现早抽穗现象,对秧苗适当增施尿素等氮素化肥,可以减轻早抽穗现象发生。

一般每亩用尿素3公斤均匀撒施,(或用尿素0.6公斤加磷酸二氢钾0.2公斤兑水45公斤喷施),保证秧苗生长健壮。

二、秧龄超过35天,视秧苗长势情况,在三叶一心期喷一次300 mg/kg的多效唑,可降低苗高。

三、长秧龄水稻大苗栽插宜稀,有利于增加单株分蘖数,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总数,从而提高产量。

适宜栽插密度为1.6—1.8.万穴。

四、长秧龄秧苗由于苗生长弱,移栽到大田后要加强水肥管理,以延长大田营养生长期。

基肥每亩用45%复合肥25—30公斤。

分蘖肥要早施重施,在移栽后3~5天追施尿素每亩7—10公斤。

晒田应轻晒,多次晒,避免重晒,以免损伤稻株。

五、水稻在大田后期出现主茎提早抽穗现象,对这些田块,可以适当增施肥料,每亩追施尿素4公斤左右,促进分蘖生长成穗。

六、病虫害防治。

稻水象甲和稻蓟马是当前水稻秧田和大田主要害虫,防治药剂可以选用丙溴磷、毒死蜱以及辛·唑磷加吡虫啉(吡蚜酮)兑水喷雾。

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害虫,当前要求各村发动群众,集中人力,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

要对稻田秧苗、秧田及周边杂草一起喷药,杀灭成虫,起到杀一灭千的作用。

施药时先排干田水再喷药,喷药时间宜在下午5点钟以后。

利用成虫具趋光性的特点,可以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灯光诱杀。

(农技站2011.05.08)。

水稻秧田各项技术标准

水稻秧田各项技术标准

水稻秧田各项技术标准一、置床标准旱整地旱做床,秋季做床使床面平整细碎、土质疏松,摆盘前置床要达到高、深、干、平、直、净、齐、碎、实九字标准,即:高:置床高出地面20~30厘米,确保旱育秧;深:置床化冻深度30厘米以上;干:置床干爽达到旱田干土标准;平:每10平方米内高低差不超过0.5厘米;直:置床边缘整齐一致,置床中间及四周砖道要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0.5厘米;净:床面干净,无直径大于0.5厘米的石块,无长度大于5厘米的草根等杂物;齐:砖道摆放整齐、砖面平整,及秧盘之间高度在2厘米左右。

碎:床面土壤细碎,无直径大于0.5厘米的土块;实: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致,人踩无脚窝。

二、置床调酸、施肥、消毒置床在摆盘前一定要先测定pH值,尤其是新建育秧基地的置床,当置床pH值高于5.5时,一定要进行调酸、消毒和施肥(不使用壮秧剂代替),具体方法是:1、调酸。

做床时先测定置床pH值,然后用固体调酸剂按使用说明用量(以有机固体调酸剂秀地为例,置床pH值7.0以下时,360平方米标准棚用量15公斤,pH值7.0以上时用量20公斤),拌适量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的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使置床pH值在4.5~5.5之间。

2、施肥。

及调酸同时,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公斤,肥料粉碎后拌适量过筛细土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5厘米。

3、消毒。

调酸施肥后,每100平方米再用3%育苗灵或3%育苗青1.5~2.0升,兑水5~10公斤喷施于置床上进行消毒。

三、营养土配制技术标准1、以机插盘育苗盘土厚度2厘米,每盘土重3公斤为标准,每平方米6盘,需营养土18公斤。

2、按照每袋壮秧剂的育秧面积,确定每袋壮秧剂需要混拌过筛细土量。

如某壮秧剂“机插盘育苗:每袋15公斤用于50平方米苗床”,则此壮秧剂每袋15公斤需混拌过筛细土50平方米×18公斤/平方米=900公斤。

3、配备准确的称量过筛细土的器具,先将一袋壮秧剂及需要混拌过筛细土总量的四分之一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及剩余四分之三过筛细土充分混拌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秧田管理技术
秧田管理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根据水稻生长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合理的秧田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水稻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秧田管理技术。

首先是种子处理。

在水稻种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种子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成活率,促进秧苗生长。

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浸种、干燥、喷雾等。

浸种是将种子放入适当浓度的药液中浸泡一定时间,使药液渗透到种子内部,起到杀菌、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干燥是将浸过药液的种子晾干,以防止种子过湿引起发芽不良。

喷雾则是将稀释后的药液喷洒在种子表面,起到杀菌、促进萌发的作用。

其次是田面整理。

在水稻育秧期,田面整理是为了保持土壤湿润和通气,为秧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田面整理一般包括深翻、中耕、平整等步骤。

深翻是将土壤翻松,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中耕是翻松浅层土壤,松松土壤,破坏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育;平整是将土壤表面平整,以便水稻的正常生长和管理。

再次是水田灌溉。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因此灌溉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灌溉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水田灌溉一般分为浸水灌溉和干地灌溉两种方式。

浸水灌溉是在播种后,将水淹没在田地上,使土壤充分吸水,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干地灌溉则是控制水位,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水稻生长过度生长。

还需要注意水稻的施肥。

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施肥一般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是在秧苗移栽前施用,为水稻的初期生长提供养分。

追肥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适时施用肥料,补充养分。

施肥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土壤条件和水稻品种的需求来确定,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

最后是病虫害的防治。

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是秧田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如良好的灌溉、施肥、杂草清除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还可以通过喷洒农药等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秧田管理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种子处理、田面整理、水田灌溉、施肥和病虫害的防治等措施,可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合理的秧田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因此,在水稻种植中,必须重视秧田管理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