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絮凝实验室试验

合集下载

实验室絮凝步骤

 实验室絮凝步骤

实验室絮凝步骤
实验室中的絮凝步骤通常涉及一系列的操作,旨在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便于沉淀和分离。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实验室絮凝步骤:
1.准备实验材料:取得所需的实验材料,包括待处理的水样、絮凝剂、以及实验仪器等。

2.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制备待测的溶液样品。

确保原水和实际水质完全相同,以便获得准确的结果。

3.添加絮凝剂:将一定量的絮凝剂加入待测溶液中。

絮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常通过实验室模拟(如烧杯搅拌试验)确定最佳投加量。

4.搅拌:开启搅拌设备,对溶液进行搅拌。

搅拌过程通常包括快速搅拌和慢速搅拌两个阶段。

快速搅拌有助于絮凝剂迅速分散并与水样中的胶粒相接触,使胶粒开始絮凝并产生微絮体;慢速搅拌则有助于微絮体进一步互相接触长成较大的颗粒。

5.静置沉淀:将混合溶液静置一段时间,使絮凝物有足够的时间沉淀到底部。

静置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絮凝物的沉降速度和实验要求。

6.分离沉淀:使用特定的分离方法(如倾倒、虹吸等),将沉淀与上清液分离开来。

7.分析测定:对分离得到的上清液和絮体进行后续分析测定,如测定上清液的浊度、CODcr、色度、pH值等指标,以及絮体的含液率、粒度分布等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絮凝步骤可能因具体实验条件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同时,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深入理解絮凝过程的机理和优化实验条件。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污水絮凝处理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验证絮凝剂对污水中悬浮物的絮凝效果,并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和最佳操作参数。

二、实验原理污水絮凝处理是利用絮凝剂使污水中的弱小悬浮物会萃成较大的絮凝物,便于后续的沉淀、过滤等处理工艺。

絮凝剂在污水中的添加可以改变悬浮物的表面电荷性质,使其相互吸引形成絮凝体。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 仪器:絮凝试验仪、电子天平、恒温槽、离心机等。

2. 试剂:絮凝剂、污水样品。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实验室准备好的絮凝试验仪、电子天平等设备检查并确保正常工作。

b. 准备所需的絮凝剂和污水样品。

2. 实验操作:a. 将一定量的污水样品倒入絮凝试验仪中,记录初始体积和质量。

b. 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等。

c. 搅拌一段时间后住手,观察污水中的絮凝体形成情况,并记录下来。

d. 进行离心处理,将絮凝体与水分离,并记录离心后的絮凝体质量。

e. 对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记录实验条件:包括絮凝剂种类、添加量、搅拌时间等。

2. 记录初始污水样品的体积和质量。

3. 记录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絮凝体形成情况,可以通过观察絮凝体的形状、大小、浑浊度等指标进行评估。

4. 记录离心后的絮凝体质量。

5.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絮凝效果,找出最佳操作参数。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絮凝效果。

通过比较不同絮凝剂种类、添加量、搅拌时间等参数的影响,找出最佳操作条件,提高污水絮凝处理的效果和效率。

七、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得出结论:1. 不同絮凝剂对污水絮凝处理的效果有差异,某些絮凝剂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

2. 添加适量的絮凝剂可以有效地将污水中的悬浮物会萃成较大的絮凝体。

3. 最佳操作参数为:絮凝剂种类为PAC,添加量为X g/L,搅拌时间为Y min。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絮凝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絮凝

絮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絮凝沉淀特点和规律;2.掌握絮凝沉淀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3.借助实验室的沉淀分析来确定沉淀池必要的设计参数和运行参数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装置和仪器量筒100ml,烧杯500ml,称量瓶,分析天平,抽滤瓶烘箱,定时钟,循环水真空泵,布氏漏斗,三实验相关知识点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凝颗粒,在沉降过程中颗粒之间相互碰撞而产生絮凝作用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在给水过程中的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

絮凝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使颗粒粒径和质量凝聚变大,从而沉降速度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降实际是一个变速沉降过程。

在实验中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的沉速是该颗粒的平均沉淀速度。

絮凝颗粒在平流沉淀池中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

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

因此在沉淀柱内,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颗粒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沉淀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图4-1。

每根沉淀柱在高度方向每隔500~600mm开设一取样口,柱上部设溢流孔。

将悬浮物浓度及水温已知的水样注入沉淀柱,搅拌均匀后开始计时,每隔20min、40min 、60min 、……分别在每个取样口同时取样50~100mL ,测定其悬浮物浓度并利用下式计算各水样的去除率。

%100c0⨯-=c c E i以取样口高度为纵坐标,以取样时间为横坐标,将同一沉淀时间与不同高度的去除率标注在坐标内,将去除率相对的各点连成去除曲线,绘制絮凝沉淀等去除率曲线。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路和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

自由沉淀采用累积曲线计算法,而絮凝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根据絮凝沉淀等去除率曲线,应用图解法近似求出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颗粒去除率,图解法就是在絮凝沉淀曲线上作中间曲线,计算见图4-2。

去除率分为两部分。

①全部被去除的悬浮颗粒(E r )。

絮凝沉淀实验报告

絮凝沉淀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絮凝沉淀实验报告篇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报告颗粒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过实验学习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试验方法。

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时间-沉淀率(t-e)、沉速-沉淀率(u-e)和ct/co~u 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沉淀是指从液体中借重力作用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程。

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自由沉淀、沉淀絮凝、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等4类。

本实验是研究探讨污水中非絮凝性固体颗粒自由沉淀的规律。

实验用沉淀管进行。

设水深为h,在t时间内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vh/t。

根据给定的时间to计算出颗粒的沉速uo。

凡是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在t0时就可以全部去除。

设原水中悬浮物浓度为co则沉淀率=(co-ct)/c03100%在时间t时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u:u=(h310)/(t360)(mm/s)式中:c0——原水中所含悬浮物浓度,mg/lc1————经t时间后,污水中残存的悬浮物浓度,mg/l;h——取样口高度cm;t——取样时间,min。

三、实验步骤1、做好悬浮固体测定的准备工作。

将中速定量滤纸选好,放入托盘,调烘箱至105±1℃,将托盘放入105℃的烘箱烘45min,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冷却30min,在1/10000天平上称重,以备过滤时用。

2、开沉淀管的阀门将软化淤泥和水注入沉淀管中曝气搅拌均匀。

3、时用100ml容量瓶取水样100ml(测得悬浮物浓度为c0)记下取样口高度,开动秒表。

开始记录沉淀时间。

4、时间为5、10、15、20、30、40、60min时,在同一取样口分别取100ml水样,测其悬浮物浓度为(ct)。

5、一次取样应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减少误差,在取样前和取样后必须测量沉淀管中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计算时采用二者的平均值。

6、已称好的滤纸取出放在玻璃漏斗中,过滤水样,并用蒸馏水冲净,使滤纸上得到全部悬浮性固体,最后将带有滤渣的滤纸移入烘箱,重复实验步骤(1)的工作。

水厂絮凝沉淀实验报告(3篇)

水厂絮凝沉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水厂絮凝沉淀工艺的基本原理,掌握絮凝沉淀实验的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絮凝剂对水中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为实际水厂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絮凝沉淀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向水中投加絮凝剂,使悬浮物颗粒相互碰撞、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从而加快沉降速度,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目的。

实验中主要研究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自来水、硫酸铝、硫酸铁、氢氧化钠、pH试纸、搅拌器、烧杯、漏斗、滤纸、电子秤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秒表、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用水:取一定量的自来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实验所需范围。

2. 确定实验参数:根据实验目的,设置不同的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等实验参数。

3. 投加絮凝剂:向实验用水中投加适量的絮凝剂,充分搅拌,使絮凝剂与悬浮物充分接触。

4. 沉淀:将搅拌后的混合液静置沉淀,观察沉淀情况。

5. 取样:在沉淀后,取上层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物浓度。

6.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及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去除率提高幅度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絮凝剂投加量过多,会导致絮体过大,沉降速度过快,部分絮体在沉降过程中破碎,降低去除率。

2. pH值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pH值对絮凝剂的水解反应有显著影响,合适的pH值有利于絮凝剂水解,提高絮凝效果。

3. 搅拌速度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搅拌速度的提高,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搅拌速度越快,絮凝剂与悬浮物接触越充分,有利于絮凝反应进行。

絮凝剂制备实验方案设计

絮凝剂制备实验方案设计

絮凝剂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一、实验目的。

咱为啥要做这个絮凝剂制备实验呢?就是想搞出一种能让水里那些小颗粒杂质抱团,然后方便把它们从水里弄出去的东西。

就好比把一群调皮捣蛋到处乱跑的小娃娃,用魔法(絮凝剂)让他们手拉手站好,这样就能轻松把他们带走啦。

二、实验原理。

1. 絮凝作用的基本原理。

絮凝剂这玩意儿就像是个超级胶水,但又不是那种普通的胶水。

它能让水里那些带电荷的小颗粒杂质,因为电荷的吸引或者其他神奇的力量,互相粘在一起,越聚越大,最后就像下雪的时候雪花慢慢变大一样,变成大的颗粒沉淀下去或者能轻松过滤掉。

2. 具体絮凝剂的反应原理(根据你选择的絮凝剂类型来说,这里假设是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这小子可厉害了,它在水里会分解出好多带正电荷的铝离子之类的东西。

水里那些带负电的小杂质一看到这些带正电的铝离子,就像小磁铁一样被吸引过去,然后就开始互相勾搭,形成大的絮凝体。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

1. 材料。

铝酸钙粉(如果是做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话),这就像是做蛋糕的面粉,是主要原料呢。

盐酸,强酸哦,就像魔法药水一样,能让铝酸钙粉发生奇妙的反应。

去离子水,要很纯净的水,就像给絮凝剂准备的干净小窝,让它能好好生长。

2. 仪器。

搅拌器,这就是个大力士,能把各种原料搅和得很均匀,就像用筷子使劲搅拌面糊一样。

加热装置,比如电炉之类的,可以给反应提供热量,让反应更快更彻底,就像给化学反应加把火,让它跑得更快。

反应容器,像烧瓶之类的,这就是化学反应的小房子,让各种原料在里面愉快地反应。

过滤器,比如滤纸和漏斗组合或者抽滤装置,用来把反应后得到的絮凝剂溶液里那些还没反应完的残渣或者大颗粒杂质去掉,就像筛子筛沙子一样。

四、实验步骤。

# (一)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制备。

1. 原料准备。

称取一定量(比如100克)的铝酸钙粉,要精确一点哦,就像称菜做饭一样,多一点少一点可能味道就不对啦。

把称好的铝酸钙粉小心地放到反应容器(烧瓶)里。

量取适量的盐酸,盐酸的量得根据铝酸钙粉的量来计算,就像配药一样,比例得合适。

现场絮凝实验方法20110825

现场絮凝实验方法20110825

现场絮凝实验方法(烧杯实验)所需仪器:1L 烧杯、1~5mL大小的刻度移液管(或带刻度滴管)、可调速搅拌器(若无,则玻璃棒手工搅拌代替)一、使用单个品种絮凝剂时:1.配制絮凝剂溶液:将GPF8111/8112絮凝剂配制成1%的水溶液,即:1g GPF +99 g 水,水必须用去离子水(除盐水),此为试液A,备用;2.在1L烧杯中加入1L水样,搅拌均匀(120r/min左右),搅拌2min;3.停止搅拌,加入计量的试液A(1 mL时对应的用量为10ppm,其它用量按此类推);4.快速搅拌半分钟,200r/min;5.换成慢速搅拌,60r/min,搅拌3~5min,观察絮团情况,记录絮团生成的时间、大小、沉降速度;6.停止搅拌,静置20min;7.取上清液进行指标评测(液面以下1~2cm处取清液),包括浊度、COD等(若条件允许)。

二、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絮凝剂时(两种药剂复配使用):1.配制絮凝剂溶液:如PFS(聚铁)和PAC(聚铝)系列无机絮凝剂可配制成1%,为试液B;GPF8111/8112配制成1%,为试液A;2.在1L烧杯中加入1L水样,搅拌均匀(120r/min左右),搅拌2min;3.停止搅拌,加入计量的试液B(1 mL时对应的用量为10ppm,其它用量按此类推);4.快速搅拌半分钟,200r/min;5.换成慢速搅拌,60r/min,观察絮团情况,当出现絮团时(一般1~2min内会出现),立即加入计量的试液A(1 mL时对应的用量为10ppm,其它用量按此类推);;6.继续慢速搅拌3~5min,观察絮团情况并记录大小、沉降速度;7.停止搅拌,静置20min;8.取上清液进行指标评测(液面以下1~2cm处取清液),包括浊度、COD等(若条件允许)。

PAC絮凝效果实验及分析

PAC絮凝效果实验及分析

PAC絮凝效果实验及分析本文以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为主要实验对象,对其絮凝效果进行实验及分析。

浊度去除率可达99%以上,且具有生成的矾花大而密实,絮体成层沉降,沉降速度快,悬浮矾花少等优点。

是电厂处理黄河水的主要药剂。

絮凝剂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水处理化学药剂。

絮凝处理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续处理流程的运行状况,最终出水质量和成本费用。

絮凝处理能否达到高效的关键就在于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性能优良的絮凝剂。

1分析实验部分1.1浊度与吸光度标准曲线的绘制(1)原理胶体颗粒对光的散射产生“吸光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吸光度”与浊度呈正比关系,利用这一现象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水样的浊度。

(2)浊度的标定把浊度100度的白陶土标准溶液边振荡边迅速用刻度吸管吸2mL,4mL,6mL,8mL,10mL放入比色管,加水到100mL,规定它们的浊度分别为2,4,6,8,10度。

充分振荡后,在660nm下测其对应的吸光度。

(3)浊度与吸光度标准曲线的绘制根据表中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浊度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其具体拟合过程如下:X—浊度(NTU)Y—吸光度(ABS)则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075x+0.00071.1.1黄河水水质分析(1)黄河水样的浊度浑浊度是一种光学效应,它不仅与悬浮物的含量有关,而且还与水中杂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及其表面的反射性能有关。

本试验测定浊度采用的是分光光度计测定法。

测得所用黄河水水样浊度为553.71NTU。

(2)黄河水样的pH值本实验所用的方法是玻璃电极法。

测得所用黄河水水样的pH值在6.8左右。

1.1.2絮凝实验将实验水样置于一组六个烧杯(烧杯的体积为1000ml,内装500ml的水样)内,六联搅拌器搅拌。

为了模拟水与絮凝剂的快速混合,先将转速调在200r/min 左右,待搅拌稳定后,再同时向每个烧杯里添加不同量的絮凝剂。

并在200r/min转速下搅拌1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絮凝剂实验室试验
1.方法提要:向待处理的污泥中投加一定量的絮凝剂,进行反
应、静止,测定沉淀容积比和上液透光率,评价絮凝剂的性能。

2.仪器和设备
2.110ml刻度移液管或10ml注射器
2.2250ml烧杯、250ml量筒
2.3计时器(秒表)
3.絮凝剂溶液的配制:浓度1‰配制
称取样本药剂0.1000g和量取100mL水于烧杯中,在常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溶解,搅拌时间40min。

4.操作步骤
4.1 取200mL污泥加入250mL烧杯中。

4.2 向烧杯中加入定量样本药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快速(定速)搅拌2min,慢速(定速)搅拌4min,然后倒入250mL量筒,静置沉淀10~20min时,计算沉淀容积比,同时取定量上液测定其透光率(测平行双样,取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