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胆高于总胆,你万万想不到马蜂蜇伤能有多严重?
捅马蜂窝为什么不好?

捅马蜂窝为什么不好?
捅马蜂窝是一种非常危险和不明智的行为,以下是几个原因:1.马蜂会感到威胁:马蜂巢穴是马蜂生活和繁衍的地方,它们
对巢穴有强烈的保护欲望。
当你捅马蜂窝时,马蜂会感受到威胁,并立即采取攻击行动。
马蜂的攻击性很强,它们可以同时向多个目标释放蛰刺并进行连续的攻击,可能造成严重的被蜇伤甚至过敏反应。
2.危险的蛰刺:马蜂的蛰刺含有强烈的毒素,对人类来说是非
常痛苦和危险的。
被马蜂蛰伤后可能出现剧烈的疼痛、红肿、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症状,对过敏体质的人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3.扩散风险:捅马蜂窝可能导致马蜂大规模的攻击,这会引起
其他马蜂的注意并激发它们的攻击欲望。
这样一来,你可能不仅会受到马蜂的攻击,还可能引发周围的马蜂数量增加和更多的攻击事件,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为了自己的安全和避免冒险,我们应该避免捅马蜂窝或主动干扰马蜂的生活环境。
如果发现马蜂巢穴在自己居住区域附近,最好联系专业的马蜂防治服务机构来处理。
“马蜂蜇伤”无小事,及时就医很关键

“马蜂螯伤”无小事,及时就医很关键又是一年橘子黄、栗子香的季节了,也是马蜂活动频繁季节。
近日坝区急救中心连续收治了几例马蜂童伤患者,老中青及少儿患者均有,病情有轻有重。
大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均好转或治愈。
15日接诊一家三口外出采摘板栗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被马蜂萤伤多处,致一人出现溶血,病情危重,转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继续救治。
人被马蜂螯伤后,局部有疼痛、红肿、麻木,数小时后能自愈;少数刺伤处出现水疱,很少有全身中毒症状。
被群蜂多处董伤,在很短时间内即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
重者发生溶血、出血、烦躁不安、肌肉痉挛、抽搐、昏迷和急性肾功能衰蝎。
对蜂毒过敏者,迅速出现尊麻疹、喉头水肿和(或)气管痉挛,可导致窒息,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为马蜂蜚伤致使生命消失的事件也时常见诸报端。
马蜂萤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1.当被马蜂萤伤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疼痛和搔痒,还会伴有红肿热等过敏刺激和局部炎症反应。
如果马蜂的毒针刺到皮肤里,一定要取出来。
2.用冰块敷在萤咬处,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如果疼痛剧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药物。
3.如果有蔓延的趋势,可能有过敏反应,可以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
4.密切观察半小时左右,如果发现有胸闷乏力、心慌气促、呼吸困难等,要立即送最近的医
院去急救。
同时,在外出干活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如看见明显的马蜂窝,要注意避免靠近,减少不必要的马蜂伤害。
被马蜂蛰了怎么处理

被马蜂蛰了怎么处理简介马蜂是常见的昆虫之一,它们以防御性强而著名。
如果不小心惹恼了马蜂,很有可能被它们蛰到。
马蜂的蜇刺含有毒液,蜇伤会引起疼痛、肿胀和瘙痒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被马蜂蛰了的应急处理方法。
1. 尽快离开蜂群区域被马蜂蛰了,首先应该尽快离开蜂群区域,避免再次受到蛰伤。
马蜂一旦感到威胁,会聚集起来发起群体攻击,所以尽快离开是保护自己的首要任务。
2. 寻找安全的避难所被马蜂蛰了之后,要尽快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远离马蜂的攻击范围。
可以选择进入室内或者找到有遮蔽物的地方,如树丛或者建筑物背后等,保护自己免受进一步的蛰伤。
3. 观察蜇伤情况被马蜂蛰了之后,需要仔细观察蜇伤的情况。
如果被蜂刺留在皮肤上,应该尽快将其取出,以免毒液继续释放。
使用镊子或者指甲沿着刺的方向轻轻拔除。
但要注意不要用手直接压迫蜂刺,以免更多的毒液被注入皮肤。
4. 温水冲洗蜇伤部位将蜇伤部位放入温水中,温度最好控制在37℃左右。
温水有助于减轻疼痛,减缓毒液的扩散速度。
使用温水冲洗蜇伤部位约15分钟,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5. 冷敷减缓肿胀蜇伤导致的肿胀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可以使用冰袋或者包裹冰块的毛巾进行冷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瘙痒感。
每次冷敷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每隔2小时冷敷一次,直到症状缓解。
6. 使用局部止痛药或抗过敏药在被马蜂蛰伤后,可以使用局部止痛药或抗过敏药来缓解疼痛和瘙痒感。
常见的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应立即就医。
7. 避免抓挠或刺激蜇伤部位被马蜂蛰伤后,蜇伤部位会引起瘙痒感。
但应尽量避免抓挠或刺激该部位,以免引起继发感染或增加疼痛。
可以使用温水冲洗和冷敷来缓解瘙痒感。
8. 观察并警惕过敏反应部分人对马蜂的蜇伤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
在被马蜂蛰伤后,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声嘶哑、面部或嘴唇肿胀、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蜂蛰伤

内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治疗
1、向患儿及家属宣传蜂蛰伤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 案等相关知识。 2、告知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3、在护理工作中循序渐进地给予相关指导。 容
内
健康教育
1、随诊复查电解质、血常规,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2、与蜂群相遇应尽快避开,千万不要用手拍打和驱赶, 不要乱捅蜂巢。如招惹蜂群,要马上保护好身体,尤其 做好头面的保护。 3、对过敏体质患者,一定尽快就医,如一时难以就医, 可就地检查皮肤,发现毒刺应立即小心拔出,用肥皂水 冲洗伤口。 4、被蜇伤后,防止其用手去抓挠肿胀、发痒的部位, 以免引起皮肤感染化脓。
知识回顾
蜜蜂 马蜂
蜜蜂与马蜂有很大区别,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在蜇人后将毒刺脱 落在皮肤上,故只能蜇一次;马蜂的毒液呈碱性,蜇人后将毒刺 缩回,可反复蜇人。被蜜蜂蜇伤只是皮肤红肿热痛;马蜂蜇伤还 有全身症状,甚至可致命。不过,蜂一般不会主动向人攻击。
知识回顾
内容 蜂蛰伤简单处理: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 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 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以便挤出 毒素。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 充分洗患处。
辅助检查:白介素6 84.43pg/ml。(正常值0-7)白介素6是反应炎症 指标,一般超过200才具有临床意义。
治疗用药记录: 9月2日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酸钙, 外用: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2针。 9月3日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5%葡萄糖注射液+ 氢化可的松。 9月4日静脉输入5%葡萄糖注射液+氢化可的松。
入院查体:T 36.2℃ P 89/分,R 22次/分,W17kg,急性病容,精 神可,呼吸平稳,口唇无绀,右手小拇指内侧见一针尖大小的蜂蛰点, 右手及右前臂肿胀明显,局部皮温升高,全身未见皮疹。四肢活动自如, 巴氏征、克氏征均阴性。
马蜂的急救处理措施

马蜂的急救处理措施马蜂是一种小昆虫,但是它们的蛰伤却非常疼痛并且引发身体不适。
在野外探险、户外运动或者花园里悠闲散步时,我们都可能遇到马蜂,因此必须知道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马蜂的蛰伤,下面是马蜂的急救处理措施。
被马蜂蛰伤后的症状被马蜂蛰伤后,症状常常包括:•疼痛和灼热感;•红肿和瘙痒;•皮肤皮疹或其他变化;•脱水和感到头晕或晕倒;•言语不清或短暂的意识丧失。
在某些情况下,马蜂蛰伤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会导致呼吸急促,头昏、恶心甚至引起窒息等危险状况。
马蜂的急救处理措施1. 轻度蛰伤的急救处理对于轻度的马蜂蛰伤,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种处理措施:•如果针刺点上有蜂针,我们要使用一把直头镊子或者指甲剪将其夹出来;•使用冰袋或冷敷物缓解针刺点的疼痛和肿胀;•用消毒剂清洗刺痛部位,以避免感染和瘙痒;•使用消毒纱布或压敷物覆盖在针刺处,以帮助减轻刺痛和刺痛,同时减少感染的可能性;•吃一些消炎药,以缓解刺痛和肿胀。
2. 严重蛰伤的急救处理对于严重的马蜂蛰伤,我们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避免因过敏而危及生命,通常的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种:•如果出现呼吸急促等过敏症状,我们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将受伤者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如果被蛰伤者已知有过敏史,他们应在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和抗组胺药品等;•请注意,蛰伤部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因此请注意是否出现瘀斑、水肿、发热、轻度发炎或出血情况,这些都可能表示伤情的恶化;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变,需要尽快就医治疗。
马蜂蛰伤的预防对于那些希望避免马蜂蛰伤的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穿着能够遮盖全身的衣物,在户外等活动中应选择避免穿着花哨的颜色或吸引马蜂的其他特别材质的衣物;•注重环境,避免在潮湿或者植被丛生的地方活动;•长时间停留同一地点时,应注意周围是否有马蜂类活动;•避免让孩子穿着太过花哨或者吸引马蜂注意的衣物。
结论以上就是马蜂的急救处理措施,以及一些预防措施。
马蜂三类毒素威胁生命 被蛰伤可致多器官衰竭

马蜂三类毒素威胁生命被蛰伤可致多器官衰竭*导读:马蜂蛰伤人后致死的新闻事件时有发生,马蜂的毒素到底有多强,能置人于死地呢?据悉,马蜂毒针蕴藏3种致命毒素,可引起患者多器官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
……日前,21岁的绿化工邱公术在树下割草时,突然遭遇马蜂群体攻击,全身被蜇伤10余处,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据悉,患者患者全身被马蜂蜇伤了10余处,送院后虽然紧急处理,但不料一个小时后病情突然加重,中毒进程变化太快,随后转入重症监护室。
被马蜂蛰伤的患者,因为肝肾功能衰竭,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
马蜂蛰伤致死的新闻并不鲜见,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
马蜂的毒素到底有多强,能置人于死地呢?马蜂和“温驯”的蜜蜂不一样,其身长最大可达5、6cm,尾部的毒针有1cm多长,它袭击人主要是靠尾部的毒针刺入人体表皮。
当马蜂受到惊扰之后,马蜂的毒针在蜇人的时候就像缝纫机针头缝线连续多次向人体注射毒液,之后,毒液便会顺着人体的毛细血管迅速流向全身。
*马蜂的三类毒素严重威胁生命1.马蜂蜇人后会释放组胺毒素,它会导致患者过敏,出现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症状;2.马蜂身上还有溶血毒素,这与被蛇咬伤后中毒类似,患者尿液呈酱油色,原因就是血红蛋白被溶解,造成肾功能衰竭;3.马蜂的毒素中还包含神经毒素,它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患者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马蜂蛰伤严重者,会出现肌溶解的症状,其表现主要是肌肉的疼痛,对肌肉细胞造成破坏。
另外,马蜂的毒素可以引起肾脏功能的衰竭,导致急性溶血,病人表现就是酱油色的尿甚至无尿状态。
肝脏受损严重者,没法自己排出毒素,最终导致心脏功能甚至呼吸系统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马蜂蛰伤人应该如何急救马蜂毒呈弱碱性,被马蜂蜇伤后伤势轻微的,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无极膏擦洗伤处。
伤口残留的毒刺可用针或镊子挑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
另外,可使用冰块敷在马蜂蜇咬处,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如果疼痛剧烈适量服用止痛药物,出现有过敏反应,应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
马蜂毒性到底有多大【医学养生常识】

马蜂毒性到底有多大
文章导读
马蜂的学名叫做胡蜂,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野蜂,它的毒液里面含有磷酯酶,被蛰以后往往会导致伤口的部位出现疼痛,出现瘙痒和充血的症状,比较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丘疹,甚至会引起恶心头痛,昏迷等症状表现,对于过敏性体质来说,容易导致昏迷,导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引起呼吸衰竭。
马蜂毒性到底有多大
被马蜂蛰后,一般可能会出现疼痛、瘙痒、充血肿胀等不适和中毒症状。
应该到医院及时检查,根据具体症状处理伤口,必要时可以注射抗毒、消炎为好。
被蜂螫后轻者伤处见中心有淤点的红斑、丘疹或风疹块,有烧灼感及刺痛。
如螫伤后20分钟无症状者,可以放心。
重者伤处一片潮红、肿胀、水疱形成,局部剧痛或搔痒,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痉挛、昏迷。
有特异体质者对蜂毒过敏,可迅速发生颜面、眼睑肿胀,荨麻疹,喉头水肿,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过敏性休克现象,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亡。
治疗原则如下:
1.马蜂毒呈弱碱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无极膏擦洗伤处。
2、伤口残留的毒刺可用针或镊子挑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再拔火罐吸出毒汁,减少毒素的吸收。
3.用冰块敷在蛰咬处,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如果疼痛剧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药物。
蜂蛰伤-常见病

临床思路
• 1.接诊病人注意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 • 2.询问被蛰伤时间:蜂蛰伤数分钟24h,尤其6h内,称为“黄金6小
时”。 • 3.对于面部蜂蛰伤,询问有无过敏性疾病史。 • 4.2级以上过敏反应:“两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早期应
分级
• 根据过敏反应的症状可划分为4个等级
临Hale Waihona Puke 处理• 用指甲剪小心将针取出尾刺。
• 1.过敏反应的处理: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扑尔敏、非那根、葡萄糖 酸钙抗组胺。
• 2,有过敏性休克表现者,注意监测血压,予以补液,肾上腺素抗休克治疗。 • 蜂螫伤所致的严重并发症 • 肾功能衰竭:早期表现为血红蛋白尿,中后期表现为少尿、或者无尿。 • 阻令塞发肾生小机管制,引:蜂起毒肾溶功血能毒不素全引。起溶血,导致釭细胞量破坏,血红蛋白入血, • 处理:予糖皮质激素抗毒素,控制液体量,利尿防止肾小管胆塞,若红细胞
用肾上腺素甚空可避免气管插管,用法肾上素0.3-0.5mg肌注,严重 者5-10min重复。 • 5.建议2级以上转诊。
临床表现
• 1.过敏反应(多为免疫球蛋白医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 • 2.多发生于蜂 伤后数分钟力全数小时小等,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
疗后好转,但过敏反应可再次发生。 • 3.局部症状:受伤部位刺痛,随后出现触痛,痒感和红肿。若伤口
内遗留有蜂刺,则易引起感染,一般情况下,局部症状可于数小时内 自行消失。如蛰伤头、颈、胸部,症状多严重。 • 4.全身症状:全身不适,乏力,头昏、发热、恶心、呕 吐、烦躁不安、 全呼常身吸 有震困 溶颤难 血、、、喉痉血头挛红水或蛋肿白瘫、尿痪过,,对因敏急蜂性性毒休过心克敏、。者肝黄还、蜂可肾马出等蜂现器蛰皮官伤肤功比荨能蜜麻衰蜂疹竭更、而严气死重喘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胆高于总胆,你万万想不到马蜂蜇伤能有多严重?
作者:广西南宁马山县人民医院韦丽亚罗晓成
马蜂又称“胡蜂”或“黄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
雄蜂腹部7节,无螫针。
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胡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刺人。
蜂蜇伤属夏秋季常见急危重症,多由野外群蜂蜇伤引起。
近日,我们实验室就遇到了一例马蜂蜇伤病人的奇怪结果。
血清外观是溶血的,但又与平日所见的溶血不同,有些近黑色的。
我们复查两次,直胆就是高于总胆,间胆负数。
怎么办呢?这样的结果怎么发?
和医生联系得知,患者为60岁女性,因马蜂蜇伤致全身多处红肿疼痛8小时急诊入院。
蜇伤主要位于头面部,双下肢等,患者感蜇伤处疼痛明显,伴头晕眼花,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临床当即使用激素、利尿、消肿、抗过敏等治疗。
考虑到患者病情急重,我们请示了上级医师后,暂时不发肝功能的报告。
将其他项目结果迅速回报临床,以便于临床医师及时处理和抢救。
当天下午18时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呕血、昏迷,导尿管见茶色尿,气管可吸出大量淡红色痰液。
体温监测不出,P40次/分,BP48/40mmHg,瞳孔反映迟钝,于住院2小时后抢救无效死亡。
诊断:
(1)蜂蜇伤中毒;
(2)多器官衰竭、中毒性休克,急性肾衰、心衰、凝血功能障碍。
讨论
马蜂蜇伤在山区农村秋天季节常见,蜂蜇伤尤其是群蜂蜇伤常出现严重中毒症状,表现为溶血、横纹肌溶解、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病、严重变态反应及全身中毒症状而致死。
患者来院时往往病情严重危急,若不及时抢救治疗,常导致死亡。
蜂蜇伤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病死率较高,大多主张早期应用血液净化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1、蜂蜇伤的发病机制与蜂毒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及机体的过敏反应有关。
蜂毒的成分主要有组胺、血清毒、儿茶酚胺、黄蜂激肽素、磷脂酶A、磷脂酶B、透明质酸酶、蛋白酶、胆碱脂酶、蜂毒多肽等。
磷脂酶及蜂毒多肽可造成红细胞及横纹肌溶解,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尿,造成急性肾小管坏死,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组胺、透明质酸酶等与机体的过敏反应及神经、心肌、肝脏等多器官损伤密切相关。
2、主要实验室表现:马蜂蜇伤后大部分患者均出现黄疸、肝肾功能损害、心肌损害、凝血功能障碍等;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等炎症性指标明显增高;血尿素氮、肌酐异常升高;大部分患者出现溶血性
贫血,血小板下降等,可出现高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
3、溶血的影响:溶血可使ALT、AST、总蛋白、清蛋白等测定结果明显升高,总胆红素、Cr、TC、TG及GLU明显降低。
原因主要有:
(1)红细胞的内液和外液浓度相差大,细胞内浓度明显高于血清的生化检验指标ALT、AST等,溶血后上述物质释放到血清中,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2)血红蛋白红色对比色分析法的干扰,如血红蛋白能将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使血清胆红素降低,同时溶血后,各细胞成分溶解于血清中,增加了血清体积,血清中UREA及GLU等物质浓度相对下降,测定结果将低于真实值;
(3)溶血标本中血红素中的正铁离子,可被试剂中的氧化剂氧化成为黄色的高铁血红素,对两点比色法造成干扰;当红细胞外血红蛋白达到一定程度可造成TP、ALB测定值增高;
(4)血红蛋白还可以竞争性地抑制分析物与试剂中的反应物结合,使测定结果低于实际值[1]。
4、马蜂蜇伤主要致死原因:
(1)溶血毒素引起溶血及肌溶解致急性肾衰竭;
(2)神经毒素致脑水肿、中毒性脑病;
(3)毒蜂引起喉头水肿、肺水肿、过敏性休克;
(4)群蜂蜇伤致严重多脏器损伤及功能衰竭;
(5)大面积感染致败血症[2]。
而过敏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蜂蜇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据文献报道[3],蜂毒中毒最常损害的器官及程度依次为:肾脏、肝脏、心脏,其次为血液、消化道、呼吸系统、脑。
5、马蜂蜇伤后救治措施:
对于马蜂蜇伤后的救治措施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个方面:
(1)局部治疗主要在于通过去除残留毒刺减少毒素的迸一步摄入,伤口局部清洁消毒降低继发感染率,利多卡因封闭治疗缓解疼痛,蛇药片外敷消除局部肿胀等。
(2)激素的治疗及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有抗毒、抗炎、抗免疫、抗过敏、抗休克、抗溶血和提高机体应激能力等作用,早期静脉给以激素可以提高人体对各种毒素的耐受性,减轻炎症反应。
(3)血液透析治疗有研究表明以“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为主的血液净化治疗是目前ICU综合救治重度蜂蜇伤的重要手段之一[4]。
HP+HD能有效清除存在于体循环中的毒素及炎症介质,阻断蜂毒素触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蜂蜇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我县地处山区,每年夏秋季引起的群蜂马蜂蜇伤患者时有发生。
本文中的患者便是独自到地处偏僻山里劳作被马蜂群袭,回家后并未引起重视,未及时到医院就医。
加强对农村科普、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讲解马蜂蜇伤的危害性、严重性和正确的处理措施,加强个人防护,不要随意去捣蜂窝,特别是群蜂蜇伤后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前往医院救治,以免延误抢救的最好时机。
【参考文献】
1.张勇军, 郭越文.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10):1239-1240.
2.张文韫, 倪军, 俞东容, et al. 3例马蜂蜇伤致急性肾衰竭的护理心得及预后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 17(8):724-725.
3.何阳杰. 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灌流防治蜂蜇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 19(1):54-55.
4.温玉, 敬春兰.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马蜂蜇伤患者疗效评价[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9, 16(6).
编辑:十一审校:柒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