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表达乐观旷达情怀的诗句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由苏轼所创作的,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2023年最新的苏轼旷达乐观的诗句

2023年最新的苏轼旷达乐观的诗句苏轼是一位非常旷达乐观的诗人,那么你想了解一下苏轼旷达乐观的故事吗?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欢!苏轼旷达乐观的故事苏东坡的仕途之路异常坎坷,在42年的官宦生涯中,1/3的时间在“下放”中度过。
42岁时,他因“乌台诗案”受小人谗言,被宋神宗贬到黄州。
而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放浪不羁,而是将一腔悲愤化作了文学创作的动力。
此间,他寄情于山水、与古人神交,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流传千古的词作,在词坛开创了豪放之风的先河,也给自己的创作开辟了一方广阔天地。
“心烦手不闲,手忙心怡然。
”苏东坡在流放中,心中虽然烦闷,但却没有无所事事,反而事必躬亲,进而发展出耕地、烹调的爱好。
在劳动中,他的心情也变好了。
于是他成功地把“致君尧舜”的入世心态很快地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出世心态,并激发出独特的创造力。
最典型的是,苏东坡在下放黄州、惠州期间,创造出20多种菜肴,如东坡肉、东坡鲫鱼、东坡豆腐等,这些菜品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苏轼的故事 1、苏轼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立志读尽人间书:自幼聪明过人的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
许多年长的人都来苏家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了,苏轼渐渐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了。
在这种自满的情绪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书房挂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就在小苏轼自满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求教。
他对小苏轼说:“我问了好多文人,但他们都不认识这本书上的字。
听说你博学多识,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认识,所以我走了好多路专门来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苏轼一听很自信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字吗?我肯定行!”但他翻开书看了一会儿就呆了,这本书不但没看过,就连名字都没听过,而且书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认识。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
苏轼《六⽉⼆⼗⽇夜渡海》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
[译⽂] 被贬到这南⽅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但我并不悔恨。
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所不曾有过的。
[出典] 北宋苏轼《六⽉⼆⼗⽇夜渡海》注:1、《六⽉⼆⼗⽇夜渡海》苏轼参横⽃转欲三更,苦⾬终风也解晴。
云散⽉明谁点缀?天容海⾊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
2、注释:参(⾳⾝)横⽃转:参、⽃:两星名,⼆⼗⼋星宿中的两宿。
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苦⾬:久⾬,下个不停的⾬。
终风:吹个不停的风。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变得更为美好。
《晋书·谢重传》载:重在司马道⼦家作客,正值⽉⾊明净。
道⼦认为极好,谢重却认为不如有点云彩点缀。
道⼦开玩笑说:你⾃⼰⼼地不⼲净,还想将天空也弄得污秽吗?鲁叟:指孔⼦。
乘桴(⾳浮):坐⽊筏。
《论语·公冶长》载:孔于曾慨叹⾃⼰的主张⽆法实现,想坐⽊筏到海外去。
空余鲁叟乘桴意:孔⼦曾经说过:“道不⾏,乘桴浮于海。
”意思说如果政治主张⾏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筏漂到海上去。
粗识轩辕奏乐声:轩辕:即黄帝。
《庄⼦·天地》:“黄帝张(演奏)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这句是以轩辕古乐⽐⼤海涛声。
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
九死:多次⼏乎送命。
冠:居第⼀位。
3、译⽂: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七星的⽃柄已转得很低。
连绵下个不⽌的阴⾬,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住的时候。
天上的乌云散了,⼀弯明⽉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貌,海⽔的颜⾊,本来就是澄澈清⽩的,不需要外⼒的洗刷。
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了,孔⼦的主意对我来说是⽤不着了。
如今政局转为平和,我也是⼤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被贬到这南⽅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但我并不悔恨。
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所不曾有过的。
苏轼古诗《浣溪沙》

苏轼古诗《浣溪沙》苏轼古诗《浣溪沙》《浣溪沙》全诗体现出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苏轼古诗《浣溪沙》,欢迎大家阅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翻译】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伸出嫩绿的芽儿。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反东,向西奔流呢!因而不必为时光流逝而烦恼,以白发之身愁唱黄鸡之曲。
【鉴赏】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
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
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
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北归心情与旷达豪放襟怀诗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北归心情与旷达豪放襟怀诗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北归心情与旷达豪放襟怀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参横斗转欲三更②,苦雨终风也解晴③。
云散月明谁点缀④,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⑤,粗识轩辕奏乐声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解释】①题一作"过海'。
②参(shen)、斗:参星和斗星,皆属二十八宿。
参横斗转,指参宿横空,斗宿转移。
③苦雨:久雨。
终风:终日吹不停的狂风。
《诗经邶风终风》有"终风且暴'一句,毛传解为"终日风为终风。
'苏轼这里用毛传训义。
④点缀:这里是翳蔽、遮盖的意思。
⑤鲁叟:指孔子。
陶渊明《饮酒诗》中称孔子为"汲汲鲁中叟'。
桴(fu):木筏。
《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⑥轩辕:即黄帝。
《史记五帝纪》:"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轩辕奏乐声:见《庄子天运篇》:"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这里代指大海的的波涛声。
【评析】元符三年的六月二十日,是苏轼一生中一个难忘的日子。
在贬谪儋州、渡过了整整三年无法想象的艰苦生活之后,现在,他终于绝处逢生、得以渡海北归了,他生还中原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此时此刻,他心中的兴奋和激动是可以想象的。
面对着三年前的六月十一日曾经漂渡过的茫茫大海,他心潮起伏,写下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首著名的诗篇。
此诗的第一句:"参横斗转欲三更',是写诗人眼前所见的实景,来表现诗题中的一个"夜'字。
在四顾茫茫、寥廓无际的大海上,夜间渡海,别无所见,只有靠辨认天上的星象,来判断方位和时间。
所以"参横斗转'这个景象,在此诗的画面上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
曹植的《善哉行》中,曾有"月没参横,北斗阑干'的句子,说明在中原,"参横斗转'是天将黎明时的景象。
念奴娇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

念奴娇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世之情的句子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世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翻译: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赏析: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
“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
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
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宕,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2. 《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性默写1、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情怀)苏轼最旷达乐观的诗词

(情怀)苏轼最旷达乐观的诗词01看破人生路,万事转头空。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平山堂》这首诗是为怀念恩师欧阳修所作。
十年前,苏轼和恩师把酒言欢,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
而这十年中,自己官场坎坷,尝遍人间冷暖。
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
不要轻言东坡消极,或许正是心怀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
我们所追求的功名利禄,只不过是人生中的幻光。
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算得什么呢?人生要想过得去,惟有看破得失,看淡功名利禄,才能坦然面对挫折,笑看自己的人生。
0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的一生,辗转各处,像什么呢?正像到处飞的鸟类。
到处飞是鸟的命运,各处奔波是人的命运,我们在哪里留下痕迹,停留何处,都是偶然,也是必然。
无常,是人生本来的称谓。
人生,是一系列不期然而然、期然而不然的偶然。
既然如此,我们也便不必在意生活奔波。
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人,因为命运各奔东西,这无可厚非,都是偶然的事,所以不用放在心上。
人生充满了偶然,而我们则需要用一种必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偶然。
03直面人生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写自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苏轼和大家一起出行游玩,中途遇到大雨,同伴狼狈躲雨,却只有苏轼不以为意。
形容苏轼一生的诗句

形容苏轼一生的诗句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出自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词大意是: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三、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出自《行香子·秋与》,诗句叙事议论,写词人早上醒来,来得庭院,感叹时光易逝,来日无多,而当时处境,只能让他将世间万桩事付与千钟美酒,任凭酒花雪白,眼花缭乱,烛花火红。
光阴似箭,强烈地表现出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写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
四、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自苏轼的《食荔枝》,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
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
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自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六、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宋代苏轼的《蝶恋花·春景》,诗词大意是: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表达乐观旷达情怀的诗句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前赤壁赋》宋代:苏轼
译文: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
译文: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译文: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4、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译文: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
光的飞逝啊!
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宋朝:苏轼
译文: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