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篇中的应用_意识形态

合集下载

批评话语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引入

批评话语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引入

批评话语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引入【摘要】目前,在我国大学英语精读课的讲解中,多重视英语语法知识的讲解、单词的记忆、语言能力的训练,大多数英语老师忽视了文章背后隐含的西方的意识形态和西方的文化。

语言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因素,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是在由语言写成的文章中逐渐渗透到学生意识当中的。

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引入批评话语分析,强调学生不仅关注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具备批判意识,能使学生了解这篇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加深对它的理解。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大学英语精读课;意识形态改革开放后,我国把对英语的学习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目的是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加强与国外的交流。

阅读能力反应了一个人的基本语言能力,是大学英语培养的主要能力之一。

精读课文的阅读过程可以看作是身处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作者和读者以文章为载体相互定位阅读立场、构建意义的过程。

其实作者创作的社会背景和目的同读者的社会背景和目的是不同的,这是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思考的。

但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的课堂现状是老师主要讲解语法,学生记笔记,做习题,练口语,为专四、专八、雅思、托福等考试做准备。

双方都没有对文章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度思考。

就在这种习惯的影响下,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等植入我们的思想观念中。

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引入批评话语分析就显的紧迫而又必要。

1.批评话语分析概述1.1批评话语分析的含义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lysis,简称cda)在20世界70年代由英国语言学家flower等在《语言和控制》中提出的,也叫批评语言学,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来源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的是文化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探索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在话语中的反应。

它是一种全新的分析阅读的研究方法,旨在探究隐含在文章中的语言、权力以及意识形态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告诉我们,语言是需要质疑的,任何语言都会受到输出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从批评语言学看意识形态对英语新闻语篇的影响

从批评语言学看意识形态对英语新闻语篇的影响
同的技 巧来达 到 自己的 目的。
批评语 言学特别用于新 闻语篇 的分析 当中。近现代以英语 为
媒介的文化扩展到 了世界 的各个 角落。 以英语 为媒介的大众传播 媒体 1益渗透到社会生活 的各个 方面。英语语 言文化“ 3 霸权 ” 在全
球范围 内越来越 明显 , 英语新 闻主导着世界舆论 , 每天都在影 响甚
界及其使用者施加影 响。批评语言学 ( 批评 性话语分析 ) 是在这 就
种背景下产生的 , 它最早出现于福勒 , 克莱斯等人 于 17 9 9年 出版 的
《 语言与控制》 一书中。作为语篇分析的一种新型工具语 言学。 批评 语言学家十分重视语言 、 权利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它的 目的是揭示 含而不露 的、 人们习以为常、 甚至歪 曲的意识形态 , 分析其 存在的 并 社会历史条件与作用 。
了表达特定的意识 形态会 采用不同的语篇生成技 巧与过程 , 下面将 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意识 形态对语 篇生成 的影 响。 第一 ,分类系统 。分类是 赋予外 部世界 以秩序 ( o l . F we e a rt1 17 :1 ) 9 9 0 。语篇的分类系统是运用词 汇对 人物和事件进行命名和 2 描述 。批评语 言学学家认为对 同一事 件总会有不 同立场和倾 向的 描述 和表 达方式 。例 如 ,西方 媒体在 提 到我 国的 台湾时 会使 用
文从批评语言 学角度分析 了新闻语篇 的三个方面来分析 意识形态
对语篇 生成 的影响 。充分 认识意识形 态的作用能够帮助 我们更好 地对英语新 闻语篇进 行批评 性分析。
关键词 批评语 言学 意识形 态 英语 新闻语篇
身优越感 , 排斥异类 。
第二 , 在转换 系统上 。转换来 自转换生成语法。用在批评语言

批判性话语分析在语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批判性话语分析在语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批判性话语分析在语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李新丽【摘要】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兴起并发展起来的的语言学思潮,其相关研究成果多关注于具体语篇分析.将批判性话语分析引入大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鼓励英语学习者提高批判思维能力,探索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具有积极意义.【期刊名称】《临沂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5)005【总页数】3页(P127-129)【关键词】批判性话语分析;话语秩序;语篇阅读【作者】李新丽【作者单位】泰山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泰安27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3一、引言我国的英语教育覆盖面广,学习者遍布各年龄、职业和地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的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目的也出现了差异。

这就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并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针对英语语篇的阅读教学大都局限于对语篇本身的分析以及对字词语法的讲解,这导致了学习者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而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提供了研究教育问题的新视野。

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我们能够获得以往语篇阅读教学模式无法深入涉及的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深层次理解。

这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

二、批判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批判性话语分析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西欧,其代表人物有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家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包括福柯、费尔克拉夫、范狄克、克莱斯、福勒等,这一新兴的语言学分支综合了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种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同时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语言元功能理论等理论都成为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者用来分析话语的理论依据。

批评语言学与主流语言学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重视语篇的社会性和政治性以及语言和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

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
1前 言 .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 公众语篇越来 越 深 入 到 社 会 发 展 的 进程 中 , 不 断 影 响 人 们 的 思 想 和行 为 。 言 学 家 并 语 也 开 始 重 新 审 视 语 言 的社 会 功 能 和 语 言 学 的 任 务 ,从 一 种批 评 角 度 分 析公众语篇 以及其他非文学性语篇 。 批评语言学应运 而生 , 批评话语分 析也随 即产生 。“ 批评语言学”最早 出现于福勒等人于 17 9 9年出版的 《 语言与 控制》 Lnu g adC n o)这 本书里 。1 8 ,费尔克 劳 ( agae n o t 1 r 9 9年 (a e u h 在他的著作《 言与权力》 Ln a d o e) Fil ) rog 语 ( ag g a w r中又提出了 u e P n “ 批评性语篇分 析” c t adsor ayi 简称 C (ri l i us al ss ic c en , AD) 这个概念 。( 辛 斌 ,0 5 5 批评话语 分析强调语 言和社 会文化语境之 间的关系 , 其 20 :) 尤 关注语篇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 。 语篇不仅是对现实 的反映 , 而且是一 股社会行为力量。 批评话语分析 的目的在于发现语篇 中意识形态的作 用, 使读者注意到语言在塑造人 的社会身份中的作用 。 批 评 语 言 学 通 常将 系统 功 能语 言学 作 为批 评 话语 分 析 的 主 要 理 论 方法 , 注重语篇 在其产生 、 传播和解 释中的作用 。分析 的 目的是揭示语 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 意义 , 与其是那些人们 习以为 常的偏见 、 和对 歧视 事实的歪曲等。 本文将 运用批评语言学 的理论 , 从分类 系统(l s ct n 、 ca i ai )及物性 sf o i 系统 (r s it)情态系统( d l 和转换 系统( r s r ai ) 角 Ta ivy 、 n ti Moai t y) Ta f m tn 等 n o o 度, 分析《 时代在线) 0 9年 1 2o 2月 2 1日的一 篇有 关哥本哈根气候峰会 的报道。报道 中阐明了英 国首相布朗对峰会的态度 , 呼吁组建新团体以 解 决 全 球 环 境 问题 。

浅谈批评性语篇分析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批评性语篇分析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 o 第。 卷 期
201 2年 6月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V0. 0 No 3 11 . J n 2 1 ue 02
浅 谈 批 评 性 语 篇 分 析 在 大 学 外 语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冯菲菲
( 黑龙江科技学 院, 黑龙 江 哈尔滨 102 ) 5 0 7
众语 篇 时 , 它会 把产 生语 篇 的历 史 因素 、 社会 背景 作 为分 析 的一 个 主要方 面 。它 旨在分 析隐 藏于语
篇 内的语 言 、权 力 和 意 识 形 态 的关 系 。C A 的 D 这 一 主张与 V n Dj 观 点 相 得 益 彰 , 指 出 : a i k的 他 “C A 站 在 弱 势 群体 的角 度 去 分 析 , 露 隐 藏 D 应 揭 于语篇 的不 公正 、虚 伪 、不 平 等 , 而不 仅 仅 是 对
[ 摘
要 ] 批评 性语 篇分 析作 为语篇 分析模 式的 一种 , 外语 学 习者 提供 了一种 独 特 的思 维 为
和 阅读方 法 , 同时为英语 学 习者 提供 了一种新 的学 习思路 , 以提 高学 习者英 语欣 赏水 平并 开 可
阔学 习者 的视 野。
[ 关键 词 ] 批评 性语篇 分析 ; 言 ; 语 权力 ; 识形 态 ; 意 外语 教 学
L n u g n o r a g a e a d P we ,Dic u s nd S ca a g s o r e a o i lCh n e
该 对语篇 进行整 体褒义 或贬义 的评价 和评论 。 “ 意识 形态 ” 是指人 们 理解 客 观 世 界 和归 纳 、 理 整 经验 时所持 的态 度 、观点 和建议 。

巴拉克·奥巴马演说中的意识形态——以批评性话语分析为视角

巴拉克·奥巴马演说中的意识形态——以批评性话语分析为视角

英 国语 言学家 Fwe ol r等人 于 2 0世 纪 7 0年代在 《 言与控 语
制》 中提 出的 , 其来源主要是 H ldy的系统功能语法 , ai la 同时
景环境相联系的功能 , 它主要 由主述位系统和信息结构来实 现 ] 。通常来讲 , 们可 以根据 语篇 的具 体特 征选 择性 地 我

意识 形态理 论
在 G a si rm c 的理论 中 ,C A 引用 了 “ D 霸权 ” hgm n ) ( ee oy 概念 , 详细 阐明“ 权势关 系如何制 约和控制语 篇实践 中的生 成性和创造性 , 以及语篇实践 的一个特定的相对稳定的结构 如何组成 霸权 的一个 领域 ” 。A hse 认 为意识 形 态并 j h usr 非纯粹 的“ 观念 ” ies , (d a) 而是与社 会机 构的具 体实践 紧密 相连 。他还注意到意识 形态在 固定人们 的社会地 位方 面
辛斌指 出, 评性 话语 分析 ( D 这一概 念首 先 是由 批 C A)
来实现 j 。人际功能 , 是指能表达作者 ( 讲话者 ) 的身份 、 地
位、 态度 、 动机以及他 ( ) 事物 的推断 的功 能 , 她 对 它直接 与 态度 、 观点等相关 , 是展 示意识形 态作用 的捷径 。G T o p . hm ・ sn解 释语篇 功能是 指语言 将其本 身与其 使用 者所处 的情 0
环境联系起来 ; dk的语 篇一 历史法 : Woa 从认 知 的视 角结合
人类文 化 学 的 研 究 方 法 来 解 读 话 语 和 社 会 结 构 之 间 的 关系 。 丁健新 、 益清 指 出, 批评 性 话 语 分 析 ( ri lds 廖 “ cic i ta — cus nls ) or aayi 旨在透过表 面的语言形 式 , e s 揭露 意识 形态对 话语 的影响 、 话语对意识 形态 的反作用 , 以及两者 是如何 源 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 , 又如何为之服务的。 ”

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

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

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的演变与发展。

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语言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对语篇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批评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语篇研究中的应用,然后介绍批评话语分析的兴起及其与批评语言学的关联与差异,最后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在语篇研究中的批评视角及其独特价值。

通过这一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篇的构成、意义及其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功能,从而为语言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批评语言学概述批评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其主要目标是揭示语言与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之间的紧密联系。

批评语言学强调,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现象和权力关系的反映。

在这一视角下,语言被视为一种社会实践,它参与并塑造着社会结构、意识形态和权力分布。

批评语言学的核心观点在于,语言使用中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

这种不平等往往源于社会阶层、种族、性别、年龄等多种社会因素。

例如,某些社会群体可能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或词汇来巩固其社会地位,而其他群体则可能因此受到排斥或边缘化。

批评语言学还指出,语言不仅是这些问题的反映,同时也参与了这些问题的构建和维持。

在批评语言学的框架内,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对具体文本或话语的深入分析,揭示其中隐藏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社会不平等。

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关注文本的字面意义,更关注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社会影响。

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如何参与社会问题的构建和维持,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

批评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它提醒我们,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现象和权力关系的反映。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语言的使用和影响,以期通过语言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三、批评话语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是语言学领域,尤其是批评语言学和话语分析两个分支融合与演进的产物。

浅析批评话语分析

浅析批评话语分析

浅析批评话语分析作者:张平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10期【摘要】批评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及其文化背景揭露隐含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进而揭露意识形态、语言和权力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批评话语分析,即定义、批评话语分析中意识形态、语言和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批评话语分析与其主要的分析方法—系统功能语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意识形态语言权力系统功能语言学一、批评话语分析的定义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由英国语言学家Fowler等人在《语言和控制》一书中首次提出。

CDA旨在研究意义背后的意识形态,尤其是通过分析大众语篇的特点及其社会和历史背景揭露意识形态、语言和权力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露不容易被读者感知的各种假设和信念以及这些假设和信念是如何隐藏在语言之下的。

二、意识形态、语言和权力之间的关系由于CDA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揭示意识形态和探索意识形态、语言和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三者是CDA重要的三个概念,因此需要详细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Althusser(1984)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切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没有意识形态的各种表现,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

意识形态不只是指个人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而是指参与者作为社会群体成员所形成的特殊身份和经历的过程。

意识形态在控制个人或群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根据常识假设进行语言交流,但往往很难注意到这一点。

这种基于常识的假设就被称为意识形态。

批评语言学将意识形态定义为“人们所想所说以及与社会交往的各种方式的总和。

”因此,意识形态的功效在不被发觉时才能达到最大的效力,如果被发现了,则不再具有维护不平等权力的能力。

检验意识形态的有效方式就是通过语言。

Fairclough (1989)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权力的行使越来越多地通过意识形态,特别是通过语言的意识形态方式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篇中的应用_意识形

论文导读::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语篇的及物性、转换、情态、谈话描述等的选择体现作者的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本文阐述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和在实际语篇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新闻语篇,批评性语篇分析,意识形态
1 概述
批评性语篇分析(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语言研究、语言学批评)这一概念首先是由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人首先提出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语言并非仅仅是一种客观的传播媒介,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倡导对语篇,尤其是“公众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意识形态,提高他们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付当今语言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而产生的一些问题。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了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批评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众语篇,如电视、广告、报刊等。

研究的课题包括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教育、就业和法律方面的不平等,最终目的是让人理解和揭示社会的不平等并最终抵制这种不平等。

2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分析工具
韩礼德认为语言必须满足使用者三个方面的需要,即表达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遣词造句和组织语篇.这就是众所
周知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metafunction):“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语篇”(textual)功能。

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验或经历的表达龙源期刊。

就是说,语言通过这种功能来反映主观和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和发生的事件。

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等的功能。

语篇功能指的是把信息和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连贯的语篇并把它与语境相联系的功能。

语言的这种多功能的性质可以解释话语或语篇对社会结构和过程的介入作用: 语言通过其概念功能构成知识和思想体系,通过人际功能帮助形成主体和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篇中的应用
3.1 及物性
及物性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本文提到及物性与传统的及物性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语法中的及物性只是句法上的区别意识形态,即动词带宾语, Halliday认为及物性是人们用语言描述现实的基石,它把人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描述成各种不同的过程,并指明各种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过程主要分为6种: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这些过程实际上是对小句表达概念意义的方式的概括和分类,它们与现实中真正发生的过程和存在的状态并不一定有对应关系。

同一事件可能表达不同的语言过程,同一语言过程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1)150 demonstrators are dead. (关系过程);2)150 demonstrators
died (物质过程;3)The police shot 150 demonstrators. (物质过程)
在有关警察与示威者发生纠纷的报道中,读者关心的焦点是谁袭击了谁,(1)选择关系过程意识形态,描述的仅仅是一种状态,(2)和(3)选择的是物质过程。

(2)中省去了执行者(actor),从而掩饰了行为者,(3)非常清楚地点明了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警察,从(1)到(3)对事件的描述逐步清晰,读者对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也更清楚意识形态,也可以看出说话者同情示威者的倾向。

由此可见,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可揭示说话者的报道意图和动机。

正如Fairclough所言“选择哪一种过程来表达一个现实世界中真正发生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

3.2 情态
情态系统表达人际功能,考察语篇的情态系统关键词,例如possibly, likely and probably龙源期刊。

3.3 转换
在生成转换语法中,它仅指两种语法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但在批评语言学里这种关系必须从话语的性质、语境和目的等方面加以理解。

英语语篇中的转换主要指名物化和被动化的运用。

它们在特定场合具有物化社会历史现象作用意识形态,即把事物短暂的历史状态表述为永久的自然状态。

名物化是Halliday所指出的概念隐喻中的一种,它指说话者本来可以用动词结构或句子表达某个意思,但却选择了名词短语。

它有两种方式:(a)添加适当的派生词缀把其他词类的词转换成名词;(b)用名称短语代替动词结构或句子,大量使用名词性成分替代
动词性结构能有效削弱整个语篇的动作感。


四、结论
批评性话语分析能够通过对大众语篇语言的分析揭开某些语言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神秘面纱,暴露那些用以操纵、控制、歧视和蛊惑的语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读者接触西方新闻报道的机会越来越多,鉴于异国文化的渗透,批评语言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1]戴炜华,等.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 2002[2]姜洁,辜同清.英语新闻语篇及物性的批评分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3]辛斌.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J].现代外语,1996[4]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