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10对联与古诗词
导游证全国导游基础第十章判断题

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的最原始的记事方法为图画记事和契刻记事。
( )2.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
( )3.“甲骨四堂”指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 )4.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 ) 5.王羲之的《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为“天下第三行书”。
( )6.汉字的演变规律主要表现为笔画的线条化、字形的符号化、结构的规范化和字集的标准化。
( )7.注重形式美是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富有民族性的。
( )8.东汉班固的《西都赋》可以看作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 >9.三国魏曹丕的《燕歌行》创造了一种新的七言歌行体,成为唐代以后七言的基本模式。
( )10.近体诗也就是唐代的格律诗,它们是五、七言的律诗与绝句。
( )11.李白是写格律诗的圣手。
(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登高》。
( )13.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依次称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 )14.从民歌到文人诗,从古代的《诗经》到现代新诗,都要押韵。
( )15.格律诗押韵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 )16.格律诗押韵是指奇数句末押韵,偶数可押可不押。
( )17.格律诗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而在对句中是相反的。
( )18.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1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20.对仗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及流水对等几种基本类型。
导游基础知识-对联与古诗词

导游基础知识-对联与古诗词(总分:13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33,分数:132.00)1.对联经历了怎样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孕育时期——从先秦至唐代,门上挂桃符来镇邪驱灾,桃符上先是神荼与郁垒的画像,后为驱邪祈福的话语;(2)出现时期——五代时期,桃符上多表达除旧迎新的喜悦与期盼,称为春联。
出现了第一副对联,为后蜀主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3)发展时期——宋、元,对联的运用范围扩大; (4)鼎盛时期——明、清,上至君王将相,下至普通文人皆好联语。
)解析:2.按应用范围划分,可以将对联分为哪十类?(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含题画)联、杂联。
)解析:3.我国对联史上第一副对联是什么内容,出现于何时?(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蜀主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认为是第一副对联。
)解析:4.对联对仗的特点从哪六个方面来体现?(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2)出句与对句词性相同;(3)出句与对句语法结构相应;(4)出句与对句节奏相同;(5)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6)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
导游基础知识——第十一章 对联与古诗词

第十一章 对联与古诗词
对联
❖ 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 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 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对联的发展
❖ 1.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 ❖ 2.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 ❖ 3.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 4.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七言诗 现存最早的完全成熟的七言诗,是三国
时魏文帝的两首《燕歌行》。
古代诗歌的种类和区别
1.古体诗
1)句数、字数不限。 2)用韵比较自由。 3)不讲究平仄。 4)不用对仗。
2.近体诗 1)讲究平仄。 2)要求对仗。 3)压韵严格。
古代词基础知识
词,是一种依照乐谱曲调来填词的诗歌体 裁,它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 代,大盛于两宋。
词的形式
❖ 1.词的名称 ❖ 2.词调 ❖ 3.词的分片 ❖ 4.词的压韵
词的发展流变
❖ 1.词的萌发与兴起——隋至中唐 ❖ 2.词的发展期——晚唐、五代 ❖ 3.词的鼎盛期——宋 ❖ 4.词的衰落期——元代以后
古代山水诗词选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对联的领词
❖ 领词是在对联中引出一串排比句与骈文句,使 对联衔接自然、层次分明,造成节奏的起伏 变化,使音律和谐婉转的语词。
❖ 领词有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不等。例: 一个字的领词:正、看、问、怅、爱…… 两个字的领词:看他、对此、问他…… 三个字的领词:最堪怜、只赢得……
对联的断句
❖ 1.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 ❖ 2.注意对联中的领词。 ❖ 3.利用反复词。 ❖ 4.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10对联与古诗词

或相对,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往往能给人 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杭州岳坟前铁槛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30/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按照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关系,可分为 正对、反对和串对
串对,指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
件、因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 贯的,在语气上是衔接的。
8
类 1、春联(含节日联) 2、 门联(含行业联) 3、喜联 4、寿联 5、挽联 6、交际联 7、堂联 8、名胜古迹联 9、文艺作品联 10、杂类
9/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1、春联(含节日联)的含义与
特点:春联又叫春帖,是春节时 帖的对联,是对联中出现最早的、 应用范围最广东的一种类型。内 容主要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愉 悦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春联一般都帖在门上,多有横批。
上联:春晖盈大地
下联:正气满乾坤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7/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6、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
才成志立
年 华 潇 洒 莫 蹉 跎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 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必 须直写竖贴,上联在右 边,下联在左边。与对 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 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 是对联的中心。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子,阁中 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39/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武汉黄鹤楼联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 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 江流。
40/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联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之中国文学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之中国文学知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弹歌》B、《诗经》C、《楚辞》D、《文选》参考答案:B2.龚自珍的(),里面写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主张推进社会改革。
A、《己亥杂诗》B、《寰海》C、《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D、《猛回头》参考答案:A3.名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出自()。
A、王勃的《滕王阁序》B、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苏轼的《赤壁赋》D、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参考答案:A4.原始歌谣大多以简短朴实的语言反映当时的生活内容,传达出生活的节奏和旋律,如()。
A、《弹歌》B、《离骚》C、《楚辞》D、《论语》参考答案:A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出自唐代()所作的《枫桥夜泊》。
A、杜牧B、张继C、李商隐D、刘禹锡参考答案:B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句出自()。
A、苏轼的《定风波》词B、柳永的《望海潮》词C、陆游的《游山西村》诗D、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诗参考答案:A7.《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A、郦道元B、王羲之C、柳宗元D、王安石参考答案:B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使至塞上》,是唐朝诗人()所作。
A、王维B、李白C、杜甫D、白居易参考答案:A9.名句“重湖叠崂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
A、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B、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C、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D、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参考答案:A10.清代散文“桐城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方苞、刘大榭和()。
A、赵翼B、袁枚C、姚鼐D、郑燮参考答案:CI1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
A、白居易的《暮江吟》B、杜牧的《泊秦淮》C、陆游的《游山西村》D、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参考答案:C12.楹联“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题写在()。
全国导基 第十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鉴赏 练习题 及答案

全国导基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鉴赏练习题及答案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鉴赏练习题一、判断题(对的请标注“A”,错的请标注B”) 1.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的最原始的记事( ) 2.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12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 ) 3.甲骨文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用来记事() 4.甲骨文全部是象形字()5.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 )6.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越来越简化,越来越符号化,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
( ) 7.《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300首诗歌,分为( ) 8.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它成熟于唐代,所以唐人称为今体。
( ) 9.楹联俗称对联或对子,是从律诗的对偶句中演化出来的,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 )10.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平声,下联尾字仄声。
( ) 11.对联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 ) 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句子。
( ) 1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
( ) 14.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中,“浪淘沙”是词题,“北戴河”是词牌。
( ) 15.“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
( )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白居易《春题湖上》中的诗句。
( ) 17.《望海潮・东南形胜》是柳永盛赞苏州的一首词。
( ) 1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
( ) 19.“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是王十朋给温州江心屿江心() 20.“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是描写嘉峪关的对联。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模拟题252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模拟题252一、判断题1. 对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题写在新都宝光寺大雄宝殿。
正确答案:B[考点] 中国文学知识(江南博哥) [解析] 题写在成都杜甫草堂大廨。
2.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正确答案:A[考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取得的伟大成就3. 《尚书》和甲骨文是最早的档案类史料。
正确答案:A[考点]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4. 乐山大佛通高75米,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
正确答案:B[考点] 中国民族知识与宗教知识[解析] 应为70.7米。
5. 北宋陵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
正确答案:B[考点] 中国建筑艺术[解析] 应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6. 清陵有“一陵两冢”的结构。
正确答案:B[考点] 中国建筑艺术[解析] 应为明显陵。
7. 宋玉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汲取了中原文化而创造出楚辞,创作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作品。
正确答案:B[考点] 中国文学知识[解析] 应为屈原。
8. 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
正确答案:A[考点] 中国民族知识与宗教知识9. 川菜中的渝派菜主要是以重庆、达州为代表。
正确答案:A[考点] 中国饮食文化10. 风筝最初用于军事,宋代风筝的功用从军事转为娱乐。
正确答案:B[考点]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解析] 应为唐中期。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在______时期,瓷器生产中心从北方移至江南,景德镇成为著名的制瓷业中心。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正确答案:C[考点]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解析] 南宋时期城市经济发达、商业经济繁荣,瓷器生产中心从北方移至江南,景德镇成为著名的制瓷业中心,中国经济重心也从黄河流域转到长江流域。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名联选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名联选读学习资料单旅游名联选读1.题太和殿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远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2.题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联陈谦(人民英雄纪念碑)聚五千年浩气,凝四亿众深情,化万仞泰山,而成烈魄;超八百里湖光,挟七二峰岳色,壮微躯秭米,来仰丰碑。
◤注释◢北京天安门广场。
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毛泽东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是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秭米:数目:古代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十垓为秭。
3.长城山海关联佚名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注释◢河北秦皇岛长城山海关。
两京:北京和沈阳。
锁钥:要塞。
第一关:山海关。
4.应县木塔联佚名俯瞩桑干,滚滚波涛萦似带;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屏。
◤注释◢山西应县佛宫寺。
桑干:桑干河。
恒岳:北岳恒山,又名玄岳、紫岳。
位于山西省浑源县。
岫(秀)嶂:有洞穴的山。
嶂:屹立如屏峰的山。
5.《昭君墓联》王锦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6.吉林北山玉皇阁联成多禄绝妙朋游,有明月一杯,好山四座;是何意态,看大江东去,秋色西来。
◤注释◢吉林市北山,有清代修建的玉皇阁、药王庙、坎离宫和关帝庙。
朋游:旧游。
意态:神情姿态。
7.镜泊湖望湖亭联佚名听飞瀑雄声,声声振耳;挹众山彩色,色色娱人。
◤注释◢黑龙江宁安市牡丹江上游。
挹:会集。
挹yì8.《豫园三穗堂联》陶澍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9.拙政园梧竹幽居亭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10.西湖三潭印月联程云俶(清)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人在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山房。
◤注释◢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瀛洲:传说东海上的仙山。
红尘:佛道等家称人世间为红尘。
山房:此指小瀛州的房舍。
11.温州江心屿江心寺联王十朋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云朝(zhao1)朝(chao2),朝(zhao1)朝(zhao1)朝(chao2),朝(zhao1)朝(chao2)朝(zhao1)散;潮长(chang2)长(zhang3),长(chang2)长(chang2)长(zhang3),长(chang2)长(zhang3)长(chang2)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一、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
(2)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 (3)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4)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6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yù
lǜ shēn shū] 郁垒 神荼 在古音中读作[shēn shū yù lǜ],也可读作 [shén tú yù lěi],但历朝历代的发音不同,正 确读法已无从考证。据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詹鄞鑫教授称,为了统一 ,我们现在可读文字本身发音[shén tú yù lěi]
对联断句的参照因素:
A、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难于断句的多是 长联,而长联中一般多用短句,其中往往大量使用三 言、四言、七言的排比句、骈文句,铺陈描述,抒发 感慨 。对偶句式也是长联中常用的。 B、注意对联中的领词。对联中一些领词后面往往带 有一组排比句或对偶句,抓信领词,就能看清楚后面 的句式。 C、利用反复词。有些对联有反复词,可以根据反复 词的位置来判别、断句。 D、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对联上下联语法结构与节 奏相似,因此遇到一联某句不好断时,可参照另一联 相应的一句,有利找出句读。
42/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诗经》的诗歌形式: 除了四言诗以外,另有一部分作 品,句子长短不一,这种形式的诗, 习惯上称为杂言诗。 属于杂言诗的著名诗歌: 楚辞也属于杂言诗,是在《诗 经》出现大约三百年后流行于楚国 的诗歌。
袁 世 凯 千 古
22/77
2、出句与对句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 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五)对联的领词
领词的含义与作用 领词是在对联中引出一串排比句与骈文句,使联语 衔接自然、层次分明,造成节奏的起伏变化,使音 律和谐婉转的词语。
清代江湘岚的扬州二十四桥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成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34/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六)对联的断句
12/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郑板桥六十自寿联
13/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4、寿联的含义与特点:
寿联是为年长者祝寿专用的 对联。内容多是称颂长者功德业 绩,祝其健康长寿。在寿联中, 有一些自己写的“自寿联”,多 为愤世嫉俗,言志抒怀之作,往 往能反映撰者的真实感情与平生 志趣。
14/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10/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2、门联(含行业联)的含义与
特点:门联又叫门帖、门对。是 主要反映门第特征和行业性质的 对联。其中有的是雕刻、嵌缀在 门两旁的永久性对联,有的是在 开张或举行庆典时张贴。
11/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3、喜联的含义与特点:喜联是
婚嫁时的专用对联,又叫婚联。 多贴在门旁及箱柜等处。内容多 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等喜庆祝 愿的吉利话。
37/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杭州西湖灵隐寺联 龙洞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泰山孔子岩联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38/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南昌滕王阁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 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5、挽联的含义与特点:挽联是
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 联,由古代的挽词演变而来
15/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6、交际联 交际联是人们专用做酬赠交谊的一类对联。 多用于社会名流及文人学者之间,作品往往 有较高的艺术性。
如郑板桥赠焦山长老联:
花开活落僧贫富 云去云来客往还
16/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上联:春晖盈大地
下联:正气满乾坤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7/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6、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
才成志立
年 华 潇 洒 莫 蹉 跎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 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必 须直写竖贴,上联在右 边,下联在左边。与对 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 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 是对联的中心。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西湖平湖秋月亭联的书写形式
把莫水
酒辜面 对负风 琼天来 楼心 玉月 宇到
白最凭 频好栏 秋是看 老红云 蓼影 花波 梳光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 花疏,白苹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孤负天心 月到,水面风来。 ——彭玉麟:西湖平湖秋月联
33/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4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一节 对联
对联: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 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 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对联使用的场合:对联主要悬挂在室内 或者贴在门上,许多名胜古迹都点缀有对联, 反映其人情风物,风证其历史遗迹,成为这 些名胜古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6、堂联 堂联是人们用于美化厅堂居室的一种装饰 联,往往寄寓主人或作者的情趣、志向与抱 负,立意优雅,格调不凡。
如徐霞客自题“梅花堂”联:
春随香草千年艳 人与梅花一样清
17/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8、名胜古迹联
悬挂、嵌缀或雕刻在山水名胜和历史名人、 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如河南汤阴岳王家庙联 凛凛正气
岁 月 峥 嵘 须 奋 斗
28/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按照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关系,可分为 正对、反对和串对
正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主题上是同
义并列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 。
桂林独秀峰联
一支铁笔千钧重; 四字丹书万丈长。
29/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按照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关系,可分为 正对、反对和串对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4、出句与对句节奏相同
无 云 水 自 阴
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节 奏要求一致。
不 雨 山 常 润
二 三节拍
26/77
杭州西湖孤山寺联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5、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
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子,阁中 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39/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武汉黄鹤楼联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 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 江流。
40/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联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8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按应用范围对联的分类:可以分为十类 1、春联(含节日联) 2、 门联(含行业联) 3、喜联 4、寿联 5、挽联 6、交际联 7、堂联 8、名胜古迹联 9、文艺作品联 10、杂类
9/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1、春联(含节日联)的含义与
特点:春联又叫春帖,是春节时 帖的对联,是对联中出现最早的、 应用范围最广东的一种类型。内 容主要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愉 悦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春联一般都帖在门上,多有横批。
2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十章 对联与古诗词
第一节 第二节
对联 古代山水诗词
3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本章考试内容
1、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及诗词、楹联
格律常识; 2、熟悉楹联的类型和名胜古迹中的著 名楹联; 3、掌握古典旅游诗词名篇的内容和艺 术特点; 4、熟悉历代游记名篇的内容、艺术特 点和作者。
35/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北京长城居庸关联 万壑烟岚春雨后 千峰苍翠夕阳中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36/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南京燕子矶联 松声、竹声、钟磬声,生生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苏州寒山寺联
尘劫历一千余年,重复旧观.幸有名贤来做主 诗人题二十八字,长留胜迹.可知佳句不须多。
3、出句与对句结构相应
对联的结构相应,是指上联与下联在句法结构上必须互相照 应,互相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 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 (1)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例如,阳朔画山的一副对联: 水 作 青罗带, (主语) (谓语) 山 为 碧玉簪。 (2)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例如,阳朔九峰山的一副对联 系闷 岂无 罗带水, (动) (宾) 割愁 还有 剑芒山。 (3)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例如,西湖“湖心亭”的一副 对联 四季 笙歌, 尚有贫民悲夜月; (偏) (正) 25/77 六桥 花柳, 浑无隙地种桑麻。
反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正好相反
或相对,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往往能给人 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杭州岳坟前铁槛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30/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按照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关系,可分为 正对、反对和串对
串对,指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
件、因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 贯的,在语气上是衔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