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十年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几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猛,主要表现在产业增长态势,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产品质量良好,以及行业环境不断完善等方面。

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规模产业总产值为4482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26.3%。

同时,近几年集成电路企业在设备投资、技术升级和研发上的投入也有明显提升,例如2024年全球硅谷半导体公司设备投资额约为1320亿美元,比2024年增长5.9%,其中中国设备投资金额超过50亿美元。

此外,近几年我国芯片自主化速度加快,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成效明显,芯片自研能力向深度发展,这表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正处于良好的发展趋势之中。

例如,2024年由芯片自主研发的市场占有率比去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而2024年是3.3个百分点。

同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外贸出口金额也较去年有所提高,2024年全年外贸出口额达206.3亿美元,同比增长20.5%。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一、概述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衬底上,完成一定的电路或系统功能的微型电子部件。

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集成电路已经经历了从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到甚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发展历程。

如今,集成电路已经成为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在设计方面,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和精度不断提高,使得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的集成电路得以实现。

在制造方面,集成电路的生产线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纳米级加工技术、三维堆叠技术等新兴技术也在不断应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

在应用方面,集成电路正向着更高集成度、更小尺寸、更低功耗、更高性能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集成电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集成电路尺寸的不断缩小,传统的制造方法已经接近物理极限,这使得集成电路的进一步发展变得更为困难。

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集成电路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探索新的制造技术、开发新的应用领域、提高产业竞争力成为集成电路产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体来说,集成电路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其发展现状和趋势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子产业的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集成电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为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集成电路的定义与重要性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分析及北京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思考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分析及北京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思考
3 、 集 成 电路 产业 特别 是 集成 电路 制造 业具 有 资
h t t D: / / WWW. c i c ma e 1 3 o e r
L 一产 业 发 展
韩 国是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强国,但 只有三星和
海 力士 两家 主要 厂商 。 ◇三星 : 首 尔南 部 l 2英 寸厂 4座 ◇海力 士 : 首 尔东南 部 l 2英 寸 厂 3座
集 成 电路 是 信息 产 业重 要组 成 元素 。集 成 电路
l 、 集 成 电路 产业 是信 息技 术产 业创新 与发 展 的 核心 基础 , 有较 强 的社 会 经济 影响 力 。 集成 电路 产 业 自身 的发展 壮 大 ,带 动整 个 电子 信 息 产业 的整 合 与创 新成 长 ,集成 电路产业 发展 滞
厂 1 座
北美地区主要是美 国集成电路产业总体实力最
强, 在 产业链 的主要 环节 都有 世界 顶尖 级 的公 司 。 例 如英特 尔 、 德 州仪 器等 I D M 公 司实力 强 大 , 产能高; 设计 业 有 高通 、 博通 ; 装备 业 有 应 用 材料 、 科林 为代 表 的大公 司 , 都 是在 全球 市场 排名 前列 的公 司 。
功耗 方 面有 了新 的 突破 。在信 息技 术 、 互联网、 移 动 互 联 网方 面 的创 新 中集成 电路 起 到 了决定性 的基础
作 用 ,并 且在 很 大程 度上 控 制着这 些创 新 的核 心竞 争力。
压力增大的背景下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克服困难 ,
2 0 1 3年 前 三季 度 持 续 较快 增 长 , 实 现 销售 额 1 8 1 3 . 8 亿元 , 同 比增 长 1 5 . 7 %, 高于全球 同期增长水平 1 2 个 百 分点 , 1 至 9月 集 成 电路产 量 达 1 0 3 1 . 6亿 块 , 同

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成为数字时代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尤其是在中国,这个行业正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集成电路产业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探寻它在未来几年将如何进一步发展。

一、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涉及到许多不同领域和技术的综合产业,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目前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并且持续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特别是在中国,这个行业也正在迅速发展。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到了9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

目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虽然美国、日本和欧洲仍然是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制造和设计中心,但是,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和制造基地之一。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行业也在经历着快速升级和变革。

越来越多的集成电路公司开始创新研发新型的芯片和智能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二、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 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如今,物联网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正逐渐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和器件的普及,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

因此,集成电路产业需要不断开发和创新新型芯片和器件来满足这种潜在需求。

同时,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也将成为集成电路产业这一行业需要解决的挑战之一。

2. 新型半导体材料和工艺技术现有的半导体材料和工艺技术已经逐渐达到了一定的瓶颈期,研发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和工艺技术将成为集成电路产业未来的重要方向。

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通信、计算机、汽车、医疗设备等。

本文将探讨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发展现状集成电路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从初始的小规模生产,到现在的大规模集成、高密度封装,集成度和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硅基材料的应用、光刻技术的进步以及其他许多关键技术的创新,推动了集成电路行业的飞速发展。

现在,全球的集成电路业务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地,这些地区拥有大量的知名芯片设计公司和制造工厂。

中国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之一。

然而,虽然集成电路行业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新一代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投入,公司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研发,才能跟上市场的需求。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和供应链管理。

二、未来趋势在未来,集成电路行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未来趋势:1.人工智能 (AI) 芯片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系统需要专门的AI芯片来提供高性能的计算和推理能力。

2.物联网 (IoT) 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集成电路行业需要开发低功耗、小型化的芯片来满足物联网设备的需求。

3.新一代半导体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更高的集成度和性能。

例如,三维集成电路技术和量子计算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芯片的性能和功能。

4.可再配置技术的发展将提高芯片设计的灵活性。

可再配置技术可以在芯片制造过程中改变芯片的功能和连接方式,使芯片更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5.环境友好型芯片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集成电路行业需要开发低功耗、低辐射的芯片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集成电路行业将继续发展。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浪潮的到来,集成电路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在全球范围内,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也日渐强劲。

本文将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

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与技术水平仍与在世界范围内产业沉淀有较大差距,市场份额有限。

根据材料分析,到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将达到3300亿人民币,而中国集成电路装备市场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000亿人民币以上。

若想填补现有市场和技术差距,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着多重难题。

首先是市场需求方面。

国内集成电路企业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

国外集成电路公司如Intel、德州仪器公司、NXP半导体公司等巨头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对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形成了强烈的竞争。

第二,是核心技术方面。

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技术水平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化推广。

在工艺和设计等方面有待提高。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主导技术仍是40纳米和65纳米,而美国、日本仍处于28纳米和14纳米技术阶段。

第三,是要素市场化方面。

由于国家补贴等原因,国内集成电路企业聚集在少数地区,如上海、北京等。

据悉,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集中在上海、北京、成都、苏州等少数核心城市,导致了人才的流失,造成国内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的制约和拓展空间的不足。

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快速提高,尤其是国家对高端芯片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将迎来一系列政策、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的变化。

政策方面,国家已经积极鼓励投资和扶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其中,国务院发布的“产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支持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市场方面,整个汽车、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属于集成电路应用的头部市场,这些市场还未被集成电路头部企业完全占据,国内企业还可以抓住市场机遇积极开拓市场。

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十年回顾与展望

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十年回顾与展望

集成电路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都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地位,采取多种措施扶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之一。

自国务院4号文颁布以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已形成了以设计为龙头、以制造为支撑,包括封装、测试、材料、装备等各个环节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关村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大处工业园和林河工业开发区等四大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

作为我国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之一,北京经受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考验,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全国继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设计业,仍旧保持着明显的优势。

近十年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在技术研发、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方面都快速发展,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重镇之一。

而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北京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回顾(一)产业总量快速增长至2011年,十年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239.97亿元,比2003年销售收入62亿元增长了287%,集成电路产量超过100亿块。

2006-2011年,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纳税总额41.56亿元。

(二)重点企业发展良好近年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在技术研发、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方面都具备了较强的基础和竞争力,已培养了一批国内领先的重点企业。

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亿元的有32家,与2010年相比过亿元企业增加了5家。

另外,过亿元企业销售收入之和达到224.84亿元,占到全行业总销售收入的93.7%。

(三)产业链日趋完善北京目前已形成了以设计为龙头、制造为支撑,包括封装、测试、材料、装备等各个环节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设计、封装测试、制造、装备材料占产业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5.93%,28.52%,22.83%,2.73%。

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集成电路技术作为电子产业的核心和基础,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本文将探讨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其影响和应用领域。

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现状在过去几十年里,集成电路技术经历了持续的创新和突破。

从最初的小规模集成电路(SSI)到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再到现在的巨型集成电路(ULSI),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

现在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容纳数以千万计的晶体管,尺寸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

这使得电子产品越来越小型化、高性能化。

个人电脑、手机、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的发展,离不开集成电路技术的支持。

除了个人消费电子产品,集成电路技术也广泛应用于通信、汽车、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通信领域的发展需要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汽车产业对于智能驾驶和电动化技术的要求也促进了集成电路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二、集成电路技术的未来趋势1. 增加集成度:随着技术进步,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将继续提高。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高集成度的芯片,如3D集成电路、4D集成电路等。

这将进一步提升设备性能,缩小产品尺寸,增加功能。

2. 高速化: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集成电路需要具备更高的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谷歌等科技巨头正在研发量子计算机,这将对集成电路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3. 低功耗:低功耗是未来集成电路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追求,低功耗芯片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特殊应用领域的发展:未来集成电路技术还将在更多特殊领域得到应用。

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学等。

这些领域对于集成电路的要求不同,将推动技术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三、集成电路技术的影响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使得各种电子产品变得普及化、便携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也大大推动了信息社会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成电路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都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地位,采取多种措施扶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之一。

自国务院4号文颁布以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已形成了以设计为龙头、以制造为支撑,包括封装、测试、材料、装备等各个环节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关村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大处工业园和林河工业开发区等四大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

作为我国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之一,北京经受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考验,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全国继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设计业,仍旧保持着明显的优势。

近十年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在技术研发、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方面都快速发展,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重镇之一。

而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北京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回顾(一)产业总量快速增长至2011年,十年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239.97亿元,比2003年销售收入62亿元增长了287%,集成电路产量超过100亿块。

2006-2011年,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纳税总额41.56亿元。

(二)重点企业发展良好近年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在技术研发、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方面都具备了较强的基础和竞争力,已培养了一批国内领先的重点企业。

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亿元的有32家,与2010年相比过亿元企业增加了5家。

另外,过亿元企业销售收入之和达到224.84亿元,占到全行业总销售收入的93.7%。

(三)产业链日趋完善北京目前已形成了以设计为龙头、制造为支撑,包括封装、测试、材料、装备等各个环节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设计、封装测试、制造、装备材料占产业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5.93%,28.52%,22.83%,2.73%。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确立了北京在全国集成电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1.设计业成为行业风向标十年来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68%,2011年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0.22亿元,同比增长了19.72%,近八年来一直占全国销售收入的1/4以上。

2011年利润总额达到12.60亿元,同比上升了10.6%。

面向CPU、智能卡、微控制器、数字多媒体、移动基带芯片、电源管理等多个新兴领域,北京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其中,我国前十大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中有3家为北京企业。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设计企业有21家,占设计业销售收入的87.02%。

中国华大、大唐微电子等均连续多年入选国家十大IC设计企业,其中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更是连续五年入围全国10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名单。

2.制造业占领国内高端环节北京共有中芯国际、首钢日电和燕东电子3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2003-2011年,北京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40.37%,2011年集成电路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54.78亿元。

“十一五”期间,中芯国际北京公司在国家02专项的支持下,提前1.5年实现自主的65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批量生产,使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2000年的4~5代缩短至1代,生产能力提升到3万片/月,成为全球第四大集成电路代工企业。

目前,中芯国际公司已确定将该公司的发展重点放在北京,计划2012年将北京12英寸生产线的产能由2万片/月扩充至4.5万片/月,在2015年前投资45亿美元将产能扩充至10万片/月,生产制造工艺也将由目前的65纳米提升至32~22纳米,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3.封装测试业发展初具规模2003-2011年,北京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98%,2011年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销售收入达到68.43亿元。

拥有威讯半导体、瑞萨半导体等国际著名的封装测试企业。

多年来,2家集成电路封测企业稳居国内十大封装测试企业,其中威讯一直是国内第二大集成电路封测企业。

国有企业中的确安科技、772所等规模较小的封测企业正在快速发展中。

4.装备材料业创新成果显著2003-2011年,北京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企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6.86%,2011年集成电路材料设备销售收入超过6.54亿元。

有研硅股是国内最大的硅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基地,科华微是国内唯一一个能批量生产光刻胶产品的企业;七星电子是国内首个上市的集成电路装备企业;北方微电子公司和中科信公司率先在国内实现8英寸100纳米刻蚀机和离子注入机的突破。

中电科电子装备公司是国内主要的半导体封装设备制造商,清大天达在后端清洗装备上也具有较强的实力。

(四)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成就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以大唐、华大、同方为代表的企业成功研制第二代身份证芯片,对于提高人口管理工作现代化和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唐电信成功研制的TD-SCDMA芯片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3G标准TD-SCDMA产业推广奠定基础,为2008北京奥运会3G体验做出了巨大贡献;中星微研发的数字多媒体芯片是我国第一款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产品,全球销量已突破1亿颗,占全球60%的市场份额;君正研发的高性价比和低功耗CPU出货量超过千万片,凭借良好业绩率先成为国内首个提供CPU产品的上市公司;创毅视讯、泰美世纪基于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移动多媒体(CMMB)芯片的成功研制,加快了手机电视产业链形成,为“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直播卫星解调芯片和信源解码芯片研发和量产,催生了近百亿元市场规模的直播卫星新兴产业。

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为主的龙芯课题组,先后研制出龙芯1号、龙芯2号、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和龙芯3号,满足国家安全战略需求。

在装备研发方面,北方微电子和中科信成功开发了8英寸100纳米刻蚀机和离子注入机,并在中芯国际大生产线上完成了检验考核。

这两种设备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高端集成电路核心设备零的突破,该技术水平跨越5代,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缩小到约2代。

这是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实现了重大技术跨越。

正在实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及成套工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约1/2的任务由北京单位承担,七星电子公司“12英寸氧化炉”,中科信公司“12英寸离子注入机”,科华半导体公司的光刻胶产品都顺利产业化并进行批量应用,填补国内空白。

在集成电路制造方面,中芯国际北京12英寸生产线是我国首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

该项目的建成,使我国集成电路制造的工艺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至1代。

同时,带动了一批国际高端集成电路人才回归中国大陆。

(五)形成了“两区、两点”的产业布局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集聚度日益增强。

北京自2001年提出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的建设方案以来,已经形成了以中关村地区和亦庄开发区为聚集区,以八大处工业园区和空港、林河工业开发区为支撑点的产业布局。

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两区、两点”的集成电路产业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全行业的95%。

1.中关村地区以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为核心的中关村地区聚集了北京90%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已成为国内著名的设计产业聚集区。

集成电路设计园是全国规模最大、最早、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基地之一,拥有完整的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03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北京产业化基地”。

目前设计园拥有北京华虹、同方微电子、炬力北方微电子、六合万通、瑞萨电子(中国)等30家IC设计企业,国际知名企业英飞凌、台积电(TSMC)和Cadence均在园区内设立研发或服务机构,其周边分布的还有大唐微电子、中星微和海尔集成电路等著名企业。

2.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以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生产线为龙头,封装测试及装备在内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是北方地区重要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

面对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芯国际北京工厂率先实现满产,并在今年首次连续三个月实现盈利。

基于北京工厂良好的工艺研发环境和运营基础,中芯国际已决定未来5年的发展重点放在北京。

京运通公司的单晶炉、中电科公司化学机械抛光设备代表了国内最先进水平,威讯封装测试厂是国内第二大封装测试企业。

3.八大处工业园区以首钢NEC生产基地为核心的八大处工业园区,拥有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的完整生产线(包括晶圆制造和IC封装),扩散线工艺技术水平已经达到6英寸、0.35微米,组装线生产能力为年产2.5亿块集成电路。

主要产品品种有MCU(微机控制单元)电路、遥控电路、显示驱动电路、通用LIC等。

4.林河、空港工业开发区林河工业开发区是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之一,拥有我国集成电路材料的代表企业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我国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8英寸单晶硅生产线。

空港开发区是集成电路装备材料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

七星华创公司的清洗机、扩散炉代表了国内最先进水平;科华微电子的紫外负型光刻胶及配套试剂已占国内市场的80%以上。

二、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展望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格局进入重大调整期,主要国家/地区都把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抢占新兴产业的战略制高点,投入了大量的创新要素和资源。

行业巨头加快先进工艺导入和资源整合、重组步伐,不断扩大产能,强化产业链核心环节控制力和上下游整合能力,使行业竞争门槛进一步提高。

在此背景下,北京集成电路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多技术、多应用的融合催生新的集成电路产品不断涌现,预计到2015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广阔、多层次的大市场为北京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

当前,北京集成电路产业挑战和机遇并存。

国务院2011年4号文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国家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京东方8代线、冠捷年产千万台液晶电视、高清数字电视应用工程、中关村科学城等一批重大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需求,我们将充分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组织优势资源,突破政策瓶颈,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将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