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及其进展探讨

合集下载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趋势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趋势
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5.7%,喉返神经损伤3.5%
●微灶癌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分化性癌退行分化的几率有待观察 ●是否可以用药物替代全部甲状腺功能尚无结论 ●近全甲状腺切除的概念比较模糊
保留的量及部位没有明确规定 只能视局部情况和个人经验而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
小结
对于单侧原发癌的切除范围 ●甲状腺或近全甲状腺全切除 ●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 ●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 三种术式各有利弊,均是可接受的手术
DeLellis RA, et a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endocrine organs. Lyon: IARC Press,
2004:51
每一种术式均有理论及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支持 ●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
公认的最起码的腺体切除范围 ●目前多数人主张:
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适用于包膜内或腺体内型低危组患者
.
5
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
●优点及支持的依据: 1.术后对侧复发率低
李树玲等1.3%,陈福进等0.8%,马向东等0.75%
2.并发症少 3.大多数残留灶可长年处在隐匿状态,复发再手术率<4% 4.对侧出现癌再手术无困难,并发症不高、预后不受影响 5.远期疗效与更大范围的手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
11
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
●优点及支持的依据:
5.可避免再次手术及其弊端
6.可改善病人生存期,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
●一组随访30年的病例 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与一侧全切加对侧次全切除相比

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1985~2005年非西班牙裔的白种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倍,而其他种族的女性患者也增加了20%~50%。

目前,甲状腺癌已是女性恶性肿瘤第5位的常见肿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于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本文就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甲状腺癌的诊断1.1 病理诊断1.1.1 术前细针穿刺活检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具有创伤小、快捷、准确的优点。

有文献报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符合率达到了96.7%,结合免疫化学细胞计数,可以使敏感性达到100%。

1.1.2 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冷冻切片是确诊甲状腺癌的可靠方法,随着高档冷冻制片机的使用,其制作出来的冷冻切片质量高、染色好,能够辨认乳头状结构及毛玻璃样核,部分可观察到砂粒体、钙化灶或磷化灶。

1.1.3 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是确诊甲状腺病变良性和恶性的金标准。

乳头状癌一般有乳头状结构,可见毛玻璃核;滤泡癌可伴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髓样癌可见条索状结构,浸润性生长,可见玻璃样变性或淀粉样变性,癌组织挤压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

1.2 影像学检查1.2.1 超声方少兵等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超声表现为实行肿块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内可见沙粒状钙化,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血流阻力增加,提示肿块内血流丰富。

乌丽亚提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能显示肿块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脉冲多普勒显示血流高速、阻力高、宽频带,部分逆向频谱。

1.2.2 CT 冯浩等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达到92.5%。

国外有研究认为甲状腺恶性病变多边缘强化,而良性病变多不均匀强化。

罗德红等研究认为,当肿块中显示颗粒状的钙化点时,应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

1.2.3 核素显像核医学对患者安全、无创伤,能以分子水平在体外定量地、动态地观察人体内部的生化代谢、生理功能和疾病引起的早期、细微、局部的变化,提供了其他医学新技术所不能替代的简便、准确的诊断方法。

甲状腺癌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甲状腺癌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甲状腺癌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一、引言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对甲状腺癌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本文对一系列甲状腺癌病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临床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病例资料本次研究共收集了_____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_____例,女性_____例。

患者年龄范围为_____岁至_____岁,平均年龄为_____岁。

三、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

部分患者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

少数患者因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症状就诊。

四、诊断方法1、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可发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对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颈部 CT 或 MRI: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

2、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获取细胞样本进行病理诊断,其准确率较高。

3、实验室检查检测甲状腺功能,包括血清甲状腺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有助于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五、病理类型1、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_____%。

其生长缓慢,预后较好。

2、滤泡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_____%,较乳头状癌容易发生血行转移。

3、髓样癌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可分泌降钙素等物质。

4、未分化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六、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病理类型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次全切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等。

2、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术后有残留甲状腺组织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

3、内分泌治疗术后长期服用甲状腺素制剂,抑制 TSH 分泌,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

4、靶向治疗对于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癌,可考虑使用靶向药物治疗。

甲状腺外科进展

甲状腺外科进展
.
58
滤泡状癌组织学变型
v 嗜酸细胞变型:较多见,易淋巴结转移 v 透明细胞变型:少见 v 黏液性变型:少见 v 印戒细胞变型:少见,易血道转移,易局部外侵
.
59
滤泡状癌组织学变型
v 微小浸润型FTC术中冰冻难以明确,但其恶性程度 低,只需切除腺叶+峡部+中央区即可,术后不需预 防性同位素治疗
v 嗜酸细胞变型FTC需要预防性颈清扫 v 广泛浸润型、印戒细胞变型FTC,需要切除全甲状
等)。
. Head & Neck
38
理论依据:
❖1 中央区淋巴结是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 清扫此区可以减少颈侧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由此可 见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的治疗非常重要。
. Head & Neck
39
理论依据:
❖2 该手术的最大特点是:既可达到根治目的,又可 保留颈部的外形和功能。
12
该术式理论基础 2 大量回顾性研究证实:
腺叶切除 + 峡部切除术与全甲状腺
切除术后患者 10 年生存率在统计学上
无差异
. Head & Neck
13
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ational data base,NCBD): 2360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 十年总生存率
腺叶+峡部切除与全甲状腺切除 无统计学差异
国内对此标准大多认可
.
23
国内渐成共识
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全甲状腺切除指征 ❖ 有颈部放疗史 ❖ 有远处转移者 ❖ 伴有双颈淋巴结转移 ❖ T3以上分期
.
24
由于没有前瞻性的研究资 料及影响因素太多,具体术式 可以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进 一步探讨。

甲状腺癌指南解读2024(2024)

甲状腺癌指南解读2024(2024)

引言概述: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过去几十年里显著增加。

针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要求针对性和全面性的指南。

本文将对最新的甲状腺癌指南进行解读,以帮助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甲状腺癌。

正文内容:1.甲状腺癌的分类与病因:甲状腺癌可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等几种类型。

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某些突变基因有关。

这些分类和病因的论述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甲状腺癌的本质和特征。

小点1: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点和治疗策略小点2:滤泡状癌的特点和治疗策略小点3:髓样癌的特点和治疗策略小点4:未分化癌的特点和治疗策略小点5:甲状腺癌的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2.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早期诊断是提高甲状腺癌治愈率的关键。

本部分将介绍甲状腺癌的常见临床表现,重点讨论甲状腺超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诊断方法的应用和准确性。

小点1: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小点2:甲状腺超声检查在早期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作用小点3:细针穿刺活检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和准确性评估小点4:其他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辅助价值小点5:甲状腺功能检测在甲状腺癌筛查中的作用和意义3.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甲状腺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本部分将对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甲状腺癌治疗手段进行详细的论述。

小点1:手术治疗在甲状腺癌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小点2:放射治疗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和疗效评估小点3:内分泌治疗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和副作用小点4:靶向治疗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和疗效评估小点5: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策略和个体化治疗进展4.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与随访:预后评估和随访是甲状腺癌治疗的重要环节。

本部分将介绍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模型和随访策略,并提供必要的生活方式指导。

小点1:甲状腺癌预后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小点2:相关因素对甲状腺癌预后的影响小点3:甲状腺癌的随访策略和方法小点4:甲状腺癌患者的生活方式指导小点5:甲状腺癌术后康复指导和支持5.甲状腺癌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甲状腺癌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癌治疗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及是否行颈淋 巴结清扫术 ,目 前还存
在颇 多争议。近年来,我们在临床 中对于甲状腺癌病人 ,按照
2 0 年 美 国 癌 症 联 合 委 员 会 及 国 际 抗 癌 联 合 委 员 会 02
( C U I0 制定 的分化型 甲状癌 TM分期系统标准,结合 MC/ C C ) N
【】陈新谦 等主编. 1 新编药物 学 【 . 1 版 , M 第 4 北京: 民卫生 】 人
出版 社 , 1 5 ,4 7 2 . 9 1 7 ,4 2
例数 显效数 痊愈数 无效数 有效率 () 治愈率 () % %
f】 2 毕殿 洲主编. 药荆学 [】 M .第 4 , 版 北京: 民卫生出版社 , 人
采用该术式。() 3 全甲状腺切除或近全甲状腺除术。欧美国家多
胞 。 手 术 方式 主 要 采取 患侧 腺 叶 、峡 部 切 除 及对 侧 腺 叶 次全 切 除 术 。本 文 主要 讨论 甲状 癌 的 手术 方 式 。
关键 词:甲状腺癌 中图分类号:R 5 63
1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灶的手术方式 外科手术是 甲状腺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对分化型 甲状腺
视局部情况和个人经验而定 。麦沛成认为 [] 4 ,分化型甲状腺 癌属于低度恶性的肿瘤 , 双侧 甲状 腺全切除易发生永久性 甲状 旁腺功 能低下和双侧 喉返神经损伤 , 一旦发生其后 果将十分严 重, 手术切除范围应视情况而定。 如果双侧肿瘤较 大并侵犯包 膜无疑要选择 甲状腺全切除 , 但如 果一侧肿瘤较 大, 对侧肿瘤 较小,可选择较大的一侧全切除 ,较小的一侧近全切除;原发 于峡部侵犯两侧叶的病例 ,峡部肿瘤切 除+ 两侧 腺叶次全切
MC I评分系统,根据病人年龄、原发灶大小、组织学类型包 AN

甲状腺癌治疗进展

甲状腺癌治疗进展

甲状腺癌治疗进展浮姣;侯鹏;施秉银【摘要】@@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十年来发病人数急剧增加[1].2010年美国甲状腺癌新发病例数4.467万,占内分泌恶性肿瘤的95%,年平均死亡患者约1700例[2].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3].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都来自甲状腺滤泡细胞,其中最常见的是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0%;其次是滤泡状甲状腺癌(F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15%;发病率最低的是甲状腺未分化癌(A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2%[4,5].甲状腺髓样癌(MTC)来自滤泡旁细胞(C细胞),属中度恶性,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3%[6].【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2(009)013【总页数】8页(P6-12,18)【关键词】甲状腺癌;治疗进展;淋巴结;分子靶点【作者】浮姣;侯鹏;施秉银【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十年来发病人数急剧增加[1]。

2010年美国甲状腺癌新发病例数4.467万,占内分泌恶性肿瘤的95%,年平均死亡患者约1700例[2]。

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3]。

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都来自甲状腺滤泡细胞,其中最常见的是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0%;其次是滤泡状甲状腺癌(F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15%;发病率最低的是甲状腺未分化癌(A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2%[4,5]。

甲状腺髓样癌(MTC)来自滤泡旁细胞(C细胞),属中度恶性,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3%[6]。

PTC和FTC被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其特点为生长较缓慢、生存期长、病死率低、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

MTC在组织学上呈“未分化”状态,但其生物特征与未分化癌不同。

外科治疗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

外科治疗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

外科治疗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作者:赵文河党淑贤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R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36-01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以后,甲状腺癌是近20多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年均增长6.2%。

目前,已是占女性恶性肿瘤第5位的常见肿瘤。

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98%[1]分化型甲状腺癌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因此其治疗的重点还是手术治疗。

早期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可高达75%以上。

然而临床诊断十分困难,误诊率高达77%。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为手术治疗,但目前对手术切除的范围仍存在争议。

除手术方式的选择外,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和残余癌也是目前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

诊断几点有助于诊断:(1)头颈部放射线接触史,甲状腺癌家族史及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家族史。

(2)男性或儿童期发现甲状腺单发结节。

既往的临床经验认为,甲状腺双发或多发结节恶性可能性小,但本组研究中术前B超检查表明:甲状腺癌中甲状腺双发或多发结节占43. 5%,故甲状腺结节单个与否并非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的要点,即多个结节并不降低恶性发生的危险性,这与文献报道相一致[2]。

(3)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60岁。

(4)结节有疼痛,肿块生长迅速,直径大于4 cm合并囊性变,质硬,与周围组织固定,产生压迫侵入症状如发音困难,吞咽困难以及咳血,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3], B超发现小结节伴有钙化,特别是≤2mm的微小钙化(沙砾样钙化)高度提示恶性可能,其准确率可达76%[4],微小钙化灶也是乳头状癌的一个特征性表现。

本组甲状腺癌病例中钙化和沙砾样钙化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5. 6%和16. 6%,沙砾样钙化占钙化的36. 5%(81/222)。

(6)甲状腺核素扫描结节为冷结节。

热结节可排除恶性病变,但临床上90%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扫描都是冷结节,故特异性差[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及其进展探讨
发表时间:2016-12-08T13:56:59.6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作者:刘颖1 史小英2 [导读] 针对各类手术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甲状腺癌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大荔县医院 715100;2西部空军452医院 610061
【摘要】手术治疗作为甲状腺癌临床治疗的核心方式,本文针对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各类手术疗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中针对传统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和神经监测以及内镜切除手术等进行综述,针对各类手术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甲状腺癌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甲状腺癌;外科治疗;进展;手术方式
甲状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内分泌相关肿瘤,近几年相关研究关于本病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癌患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此外,呈现出不断年轻化的态势,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治疗甲状腺癌患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甲状腺癌的生物学特点以及病理分型进行分析。

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存在差异,其中以外科手术为主包括病侧甲状腺腺叶联合峡部切除术、近全甲状腺切除以及病侧甲状腺腺叶联合峡部联合对侧腺叶大部切除。

本文针对现今各种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及其进展进行探讨。

一、甲状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方式
(一)传统手术方式
传统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病侧甲状腺腺叶联合峡部切除术、近全甲状腺切除以及病侧甲状腺腺叶联合峡部联合对侧腺叶大部切除三类[1]。

就病侧甲状腺腺叶联合峡部切除术而言,其可用于甲状腺癌患者中的甲状腺腺体切除范围,此手术方式具以下优点:术后较少出现并发症;侧腺叶癌肿的复发率较低;可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予以保留。

但有学者认为,甲状腺癌患者中约存在30%-80%于初诊时可见多发病灶,若采用此术式进行治疗,其治疗方式不彻底,存潜在病灶遗留隐患,而侧甲状腺腺叶复发率及肺转移率较高[2]。

就病侧甲状腺腺叶联合峡部联合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手术而言,其优点包括:促使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侧甲状腺微小病灶大幅度降低;若对侧甲状腺腺叶再现癌肿,可选择使用放射碘予以残留腺体消除,无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就近全甲状腺切除术而言,该类手术方式在日欧美等国家较为常用,其优点包括可对腺体双叶多的中心癌灶予以全部切除;术后采用放射碘检测复发、转移、治疗更为便捷;利于甲状腺球蛋白检测以及肿瘤的复发、转移监测;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复发风险的降低以及生存率的提高,可有效防止出现二次手术并发症的现象。

但该术式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喉返神经受损、低钙血症、颈部血肿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淋巴结在甲状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其超声检出率为30%左右,相关研究证实甲状腺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因此对于甲状腺患者颈部淋巴结的清扫尤为重要。

清扫颈部淋巴结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型、选择性和改良型三种[3]。

就传统型而言,主要是对于肿瘤累及周围组织患者;就改良型而言,肿瘤未突破淋巴结包膜、淋巴结较少患者较为适用;就选择性而言,对于Ⅵ区淋巴结的检查和清扫,Ⅵ区淋巴结阳性者适用Ⅱ-Ⅳ区淋巴结清扫。

传统手术方式多在颈部造5-8cm的切口,切口形状多为低领长弧形或者“Y”、“H”、“ L”型切口,由于颈部解剖存在较为复杂的结构,且重要器官较多,故容易存在声嘶、出血等并发症,进而引起患者死亡+[4]。

(二)内镜切除手术
伴随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此类事故发生率。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已成为甲状腺外科的关注热点,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方面的良性病变中较为适用。

该术式要求单纯结节的直径不超过6.0cm,囊性结节可超过6.0cm。

该术式的效果较之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较好,不仅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有效缓解其术后疼痛感等。

注意该术式不可用于≥6.0cm实性结节、不耐受全麻者、术后复发者、颈部放疗史者等,该术式的手术适应证有限且操作技术较为复杂、视觉效果较差、对切口要求较高。

二、甲状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一)术中神经监测
喉返神经损伤作为甲状腺手术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术中钳夹、切割、结扎、电灼伤、牵拉及压迫、缺血等。

其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及步骤:1打开颈鞘以能够使得同侧的迷走神经予以显露和识别喉返神经的目的,将采用探针刺激而获得的电信号结果记录为V1;2待气管食管沟的喉返神经得以显露后,将探针获得的信号值记为R1;3喉返神经全显露至Berry韧带解剖游离后,对其显露部的最近端予以测试,记录测试值R2;4于手术视野内采取彻底止血操作,其后对迷走神经予以测试,获得的信号值记为V2值。

5比较V2、V1,R2、R1,喉返神经功能正常完整表现是而者信号未存在显著的减弱,引出V1信号,可将声带接触、监测故障、肌松状态影响等情况予以排除;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的表现是R2、V2信号出现丢失;术中监测时出现喉返神经肌电信号减少的情况应选择立即停止操作,防止出现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

(二)测定术中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为另一常见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其病发原因包括甲状腺再次手术、甲状腺癌、增加甲状腺切除范围、中央颈淋巴清扫术采取等。

患者可能存在术后血钙方面的问题,故需要监测情况,故于术后早期采用口服钙剂等方式可实现防止出现低血钙的情况出现,但可致使无低钙血症者现反弹高钙而增加成本加重负担。

测定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是一项辅助性的新技术,现已被应用于甲状腺外科手术中。

甲状旁腺激素测定作为一项较为敏感的工具,不仅可对术后血钙正常与否予确定,还对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风险予以确定。

检测甲状旁腺激素可有效地防止出现低钙血症,还可准确地预测正常血钙、低钙血症的围术期。

三、小结
伴随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逐渐朝着微创手术的方向发展,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诊断准确性,而且可以为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供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应则贵.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1(4):96-98.
[2]陈祯勇.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3,19(301):11-13.
[3]关海霞,滕卫平.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研究新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61-63.
[4]盛矢薇,陆汉魁,陈立波,等.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的疗效[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82-84,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