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想象》习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奇妙的想象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奇妙的想象》,让学生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乐于表达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习作指导:讲解习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奇妙故事。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完成习作。
4. 成果展示: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富有创意的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故事书等。
2. 学具:习作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图片或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入奇妙的想象世界。
2. 习作指导:教师讲解习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奇妙故事。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完成习作。
4. 成果展示: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奇妙的想象2. 重点内容:习作方法、想象力、创新意识3. 教学过程:导入、习作指导、小组合作、成果展示、总结与反思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自己奇妙想象的作文,不少于300字。
2. 收集一些有趣的想象故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是否提高,想象力是否得到发挥。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习作奇妙的想象 第一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奇妙的想象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习作《奇妙的想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部编教材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设置了专门的习作单元,对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专项提升。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以“大胆想象”为主线,选取充满想象力的文本,设计活泼的学习活动,带领学生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充分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与好处,逐步产生大胆想象并进行书面表达的愿望。
细读教材,我们还会发现,教材并未在具体的习作方法上有过多指导,而重在培养学生放飞思绪大胆想象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未来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这样的编排,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助于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和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
习作《奇妙的想象》是本单元学习的总结,引导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大胆想象的成果,重在提升学生想象的质量,对其他方面的习作能力未作过多要求。
二、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2.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3.愿意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在交流中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大胆想象,体现奇妙,并能把故事写清楚。
四、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创意视频,激发想象(一)课前热身,观看创意视频,感受“想象”的魅力。
1.视频中这些为什么这么吸引你?(预设:神奇、没有想到、很独特)2.教师小结:大胆想象,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奇异经历;(二)揭示主题,进入“想象”的世界。
1.教师引语:善于想象是我们每位同学最擅长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你们敢不敢试一试,大胆地奇思妙想?2.揭示习作主题。
那就开始我们今天的习作课吧!(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你们的奇思妙想,也一定能变出许多新奇、独特、有趣的故事来。
板块二:赏析——视觉冲击,探秘想象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吧!(一)初试想象,聚焦奇妙1.出示图片:你能用你的想象,体现这只鞋子到底有多轻吗?2.交流想象:真是意想不到啊,连一只蚂蚁都能举起,太神奇了!3.聚焦关键词“奇妙”。
习作:奇妙的想象 教学教案

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奇妙的想象,发展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想象内容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奇妙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 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想象作文的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灵感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想象内容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奇妙的想象》,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谈谈自己对想象的认识。
2. 学习课文《奇妙的想象》:让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讨论课文中的奇妙之处。
3. 分析课文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想象作文的写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奇妙想象。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写一篇想象作文,锻炼写作能力。
6.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想象作文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培养写作习惯。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文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的提升。
2. 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价其在表达想象内容、运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奇妙的想象》及相关阅读材料。
2. 作文评价标准及指导手册。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和学生作文。
4. 写作素材库,为学生提供灵感来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学习课文《奇妙的想象》。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写作手法,小组讨论。
3. 第三课时:写作练习,学生作文初稿。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奇妙的想象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奇妙的想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想象作文的基本特点和构思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想象,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习作题目:奇妙的想象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富有创意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想象进行写作的能力,使文章内容丰富、具体、生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想象,使文章更具个性和创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作文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
2. 范文引路:出示一篇优秀的想象作文,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点,总结想象作文的基本方法。
3. 讲解写作方法:讲解如何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将其融入想象,使文章更具个性和创意。
4.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想象作文。
5. 交流与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想象作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奇妙的想象2. 教学内容:想象作文的基本方法、写作要点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想象进行写作的能力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想象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自拟。
2. 互相交流作品,给同伴提出建议和鼓励。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编写富有创意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使他们在交流与评价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教材分析】本次作的重点在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研究审题,并从题目猜测作内容。
2.借助思维导图拓展思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得合理、想得有趣,能用通顺的语言写下自己奇妙的想象片段,把意思表达清楚。
4.研究互相评赏作文,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出想象,板书主题1.名言导入:伟大的科学家___曾经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今天,我们要学学___,天马行空想象一回。
2.板书主题:“奇妙的想象。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使学生明白本次作的内容和要求,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
二、自主选题,研究审题1.出示题目,自主选择。
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一起读一读这七个题目,想想你最喜欢哪个题目。
(出示书本中的七个题目)2.互动交流,说说喜欢的理由。
(预设:拟人手法、反着想、寄托愿望)3.关注关键词,研究审题。
过渡:新颖独特的题目能一下子吸引我们的眼球,而认真仔细地审题能帮助我们打开思路。
1)出示题目《躲在草丛里的星星》。
读到这个题目,你关注的是哪个关键词?2)引导。
①星星原来是在天上的,现在在哪里?②它躲在草丛里,你觉得哪个词很关键?③看到“躲”字,你想到什么?可能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④星星原来在天上,怎么躲在草丛里呢?这中间会发生什么事情?3)交流其余六个题目的关键词。
4.尝试自起题目,关注关键词。
5.研究围绕题目推测内容。
题目十分重要。
好的题目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让人有所期待;好的题目还能帮助我们推测可能发生的故事。
1)(PPT出示《一支铅笔的梦想》)看,铅笔有很多的梦想:第一个梦想来到山坡,第二个梦想跳进荷塘,第三个梦想躲到菜园,第四个梦想来到小溪边,第五个梦想跑到运动场。
故事讲的就是铅笔带着它的梦想,来到这些地方发生的事情。
《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习作:奇妙的想象》。
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习作题目**:奇妙的想象。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想象,创作一篇富有创意的文章。
2. **写作指导**:在教材中提供了写作思路和技巧,帮助学生展开奇妙的想象,例如:如何让一个普通的物品变得不普通,如何让一个普通的事件变得不平凡。
3. **习作范例**:教材中给出了两篇范例,一篇以“奇妙的森林”为题,另一篇以“奇妙的教室”为题。
通过阅读范例,让学生了解奇妙的想象可以体现在不同的主题上。
4. **习作练习**:教材设置了两个练习题目,一是“奇妙的旅行”,二是“奇妙的礼物”,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想象技巧进行创作。
5. **评价标准**:教材给出了习作的评价标准,包括想象力、语言表达、结构布局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评价一篇习作。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想象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奇妙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创造出新颖、奇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提高创造力**:在教材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妙故事,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3. **提升写作能力**:通过习作练习,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自己的想象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4. **培养审美情趣**:通过阅读范例,学生能够感受到奇妙的想象所带来的美好和愉悦,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5. **增强逻辑思维**: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将想象合理地融入到故事中,从而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期,具有以下特点:1. **学生层次**:三年级学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识字、阅读、写作等。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第一课时( 教案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想象的含义,掌握想象的技巧,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创作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习作题目:奇妙的想象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有趣的现象,运用想象的手法进行创作,写一篇富有创意的习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手法进行创作,使习作内容丰富、有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习作纸、彩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讲解想象的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想象的手法,如类比、夸张、拟人等。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想象的火花。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创作实践,写一篇习作。
5. 交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互相评价、学习。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想象的技巧和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想象2. 重点内容:想象的含义、想象的技巧、创作实践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习作。
2. 家庭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运用想象手法进行创作,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想象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写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习作内容是否丰富、有趣。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奇妙的想象教案

三下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奇妙的想象》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
从单元视角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围绕着语文要素,本单元在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的同时,还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一篇习作。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与例文,故事中的想象都很大胆、奇特,都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的神奇。
从文本内容看,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奇妙的想象”,任务是写一个想象故事。
本次习作则是对本单元所学的综合运用。
其中,教材第一部分提供了七个富有想象力的题目,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确定话题,为“写什么”拓宽思路。
第二部分是修改和评价的要求,关注所写内容是否通顺,想象是否大胆,用以培养学生自觉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修改习作的水平。
第三部分为本次习作后的展示方式提出了建议,通过展示的方式,再次激发学生写想象故事的兴趣。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想象”主题并不陌生。
在一下的《彩虹》、二上的看图写话、二下的《蜘蛛开店》与三上的习作《我来编童话》学习中都有接触。
通过几次的想象,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不断提升,从仿照课文写一句话到根据插图写几句话,再到顺着故事写一段话,最后能借助词语完成一整篇习作。
在此基础上,学生基本能够发挥想象写好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故事内容往往会比较局限。
因此,如何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并从毫无意识、漫无目的地随意乱想,到有一定策略、目标明确地大胆想象是本节课的重点。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习作例文,学会抓住特点想和反方向去想,并尝试想象一个故事片段。
2.借助课文和例文,试着问一两个有趣的问题,把故事片段写清楚。
3.通过自评和互相评,学会欣赏同伴大胆奇妙的想象,并试着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重点】借助习作例文,学会抓住特点想和反方向去想,并尝试想象一个故事片段。
【教学难点】借助课文和例文,试着问一两个有趣的问题,把故事片段写清楚。
【教学过程】板块一:走进想象岛,尝试想象1.出示情境,明确习作任务: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