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设计说明
防雷接地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2008《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GB9361—88《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SJ/T 30003—9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JGJ 16—200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17—2007二、接地要求接地系统是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信息处理工程,是计算机机房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影响到计算机设备本身的正常运行,而且还直接关系到计算机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接地系统是否良好是衡量一个机房建设质量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根据国家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要求,电子计算机机房应采用四种接地方式,本次机房的设计要求为:A、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B、安全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C、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D、防雷接地,防雷电感应的接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四种接地共用一组接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Ω。
接地设计本次设计采用原有接地装置。
机房内等电位均压环:在机房防静电地板下,沿着原地面上布置30*3紫铜条,形成闭合环接地环。
将配电箱金属外壳、电源地、避雷器地、机柜外壳、金属屏蔽线槽、门等穿过各防雷区交界的金属部件和系统(设备的外壳),以及对防静电地板下的隔离架进行多点等电位接地就近接至均压环。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条文说明2005-2-17 11:22:07第一章总则1.0.1 有人认为,建筑物安装防雷装置后就万无一失了。
从经济观点出发,要达到这点是太浪费了。
因此,特指出“或减少”,以示不是万无一失,因为按照本规范设计的防雷装置的防雷安全度不是100%。
第二章建筑物的防雷分类2.0.1 将工业和民用建筑物合并分类,分为三类。
本规范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二、三类的一部分(如爆炸危险环境、文物)仍沿用以往的做法,不考虑以危险度作为分类的基础。
对于第二、三类中一些难于确定的建筑物则根据危险度这一基础来划分。
对危险度的分析,见本规范第2.0.3条的说明。
2. 0. 2 第一款,爆炸物质:炸药——黑索金、特屈儿、三硝基甲苯、苦味酸、硝铵炸药等;火药——单基无烟火药、双基无烟火药、黑火药、硝化棉、硝化甘油等,起爆药——雷汞、氮化铅等;火工品——引信、雷管、火帽等。
第三款,原规范中有关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名称按现在新的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分区名称修改。
其相对应的关系见表2.1。
因为1区跨越Q一1和Q一2两个级别,因此,1区建筑物可能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也可能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其区分在于是否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
例如,易燃液体泵房,当布置在地面上时,其爆炸危险环境一般为2区,则该泵房可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但当工艺要求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在易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的比重重于空气,又无可靠的机械通风设计的情况下,爆炸性混合物就不易扩散,该泵房就要划为:区爆炸危险环境。
如该泵房系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的原油泵房,当泵房遭雷击就可能会使工厂停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这类泵房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如该泵房系石油库的卸油泵房,平时间断操作,虽因雷电火花可能引发爆炸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相对来说要少得多,则这类泵房可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2.0.3 第四款,有些爆炸物质,不易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但爆炸后破坏力较大,如小型炮弹库,枪弹库以及硝化棉脱水和包装等均属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屋顶防雷设计说明

屋顶防雷设计说明
1、本建筑物预计年雷击次数为N=0.8218,按二类防雷进行设计。
2、防直击雷在屋面四周明敷∅12镀锌圆钢作接闪带,接闪带支架高度不小于150mm。
在屋面上利用屋面板内∅12钢筋连接成(若楼板内无∅12钢筋,则用40x4热镀锌扁钢暗敷)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的接闪网。
连接不同标高处的接闪带应可靠焊接。
3、利用结构柱内或剪力墙内2根直径不小于∅16主筋(或不小于∅12主筋四根)作为防雷引下线, 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m。
防雷引下线与接闪带一起与接地装置可靠焊接连成电气通路。
屋面上所有金属管道及金属构件均应与接闪装置可靠焊接。
4、为防止侧击雷,从45米标高所在层底板开始,每两设均压环。
均压环与该层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
均压环利用圈梁内两根∅16以上主筋通长焊接形成。
5、防雷接地作法参见标准图集03D501-3,03D501-4。
防雷工程方案怎么写

防雷工程方案怎么写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设施的防雷需求也日益增加。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能量巨大,极易对建筑设施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为了确保建筑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对建筑设施进行防雷工程设计和规划。
本项目的主要背景是设计一套完善的防雷工程方案,以确保建筑设施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性,并减少由于雷电引发的意外损失。
本方案书将详细介绍防雷工程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工程方案和实施计划。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防雷工程的设计首要原则是确保建筑设施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包括对人员、设备和资产的保护。
2. 可靠性原则:防雷工程应具有可靠性,能够在雷电天气中有效地发挥作用,避免雷电对建筑设施的损坏。
3. 经济性原则:防雷工程的设计应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尽量减少投资成本,同时确保防雷效果。
4. 规范性原则:防雷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保障建筑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可维护性原则:防雷设施应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方便维修和保养,确保长期的防雷效果。
三、技术要求1. 防雷接地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是防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雷电引导至地面,减少对建筑设施的损害。
防雷接地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能力,能够有效地将雷电引入地下。
2. 避雷针系统:避雷针是建筑设施防雷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在雷电天气中迅速引导雷电,并将其释放至地面。
避雷针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能够有效地迅速引导雷电。
3. 防雷装置:防雷装置是防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保护建筑设施内部的电气设备。
防雷装置应具有良好的防雷效果,能够有效地阻止雷电对建筑设施内部设备的损害。
4. 防雷接地装置:防雷接地装置是防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雷电引导至地下,减少对建筑设施的损害。
防雷接地装置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能够有效地将雷电引入地下。
5. 防雷保护装置:防雷保护装置是用于保护建筑设施内部设备的一种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在雷电天气中为建筑设施内部的电气设备提供保护。
炸药库防雷工程设计方案,雷管库防雷工程设计方案

炸药库防雷工程设计方案一、防直击雷:按一类防雷计算避雷针高度,设计安装位置(详见图示)根据有关要求,结合场地实际,避雷针安装点如图示。
保护半径,保护高度:炸药库高度约为3.05米,长6米,宽4米,避雷塔2座,高度为H=18米,分别保护炸药库与雷管库。
二、防雷电感应、防雷电波侵入措施炸药库和爆破器材库内不设电气设施和电气照明,亦没有架空金属管道、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进出,也没有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体,故本设计不需考虑防雷电感应、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在炸药库门口设一个防静电泄流器并做接地处理但应在照明电进线端安装一台避雷器,各摄像头做接地处理。
三、综合说明:1、炸药库与雷管库天面(或女儿墙)应敷设避雷带,高度为0.25米以上,尽可能沿外侧敷设,支持卡间距在0.5-1.5米之间。
避雷带采用镀锌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
炸药库、雷管库门前各设一个静电释放器,与人工接地体连接。
围墙防护网每20米设一个接地,接地电阻≤10Ω。
2、沿库四周3.5米外做人工接地体;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采用扁钢或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其厚不应小于4mm。
3、炸药库与雷管库立避雷塔,引下线与人工接地体连接。
4、避雷针接闪器宜采用专用避雷针。
5、避雷针和避雷带的引下线采用镀锌圆钢或镀锌扁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
6、防雷系统的接地电阻应≤10Ω,如不能达到要求,应采取措施(加装接地模块)降低土壤电阻率,使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7、施工采用标准为《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人工接地体等相互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以下标准:镀锌扁钢与镀锌扁钢的焊接长度不小于宽度的2倍;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二面焊接。
镀锌圆钢与镀锌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四、避雷针保护半径法:提前放电避雷针保护半径的计算公式设避雷针的启动抢先时间为△T则上行先导的抢先距离△=V*△T根据NFC-17-102标准所提供的计算方法,保护半径Rp按如下公式计算:D电击距离,它取决于被保护建筑物的级别,对于Ⅰ、Ⅱ、Ⅲ类保护对象,D值分别为30m,45m,60m。
09GB50057-201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共45页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GB 50057-19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1994年4月18日发布,自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J57-83同时废止。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条文说明:本条说明了建筑物防雷设计的基本原则:“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有人认为,建筑物安装防雷装置后就万无一失了。
从经济观点出发,要达到这点是太浪费了。
因此,特指出“或减少”,以示不是万无一失,因为按照本规范设计的防雷装置的防雷安全度不是100%。
国际标准IEC61014-I-I中对防雷保护进行了分级,并规定了各保护级别下的防雷装置的效率:防雷装置的设计思想是在一种“理想的安全性”和一个“可以接受的投入之间”选择一种平衡,而不是追求一种“绝对的安全”。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条文说明:本条注明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注意不适用的各种设计对象。
第1.0.3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条文说明:一个防雷设计方案,必须首先掌握设计对象的要求、被保护物的特点、所在地的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等条件后,才能进行设计。
第1.0.4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条文说明:本条是指一个具体的设计对象需要遵守很多技术规范,如建筑物中低压配电设计也与防雷有关,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等的要求。
防雷设计说明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4.5.5.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当其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时,应采用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防直击雷。
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保护范围的滚球半径可取100m。
在计算雷击次数时,建筑物的高度可按可能堆放的高度计算,其长度和宽度可按可能堆放面积的长度和宽度计算。
室外场地停放的为汽车,不属于易燃物集中露天堆放堆场,按照企业要求设置防雷。
高于建筑行业规范要求。
整个场地内防雷全覆盖,做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
利用场地内15m高杆灯和35m高杆灯为基础,高杆灯上安装12m避雷针,和基座和避雷针总高度为30m的避雷针共同保护。
方案二
将场地高杆灯高度分别增加到30m和45m。
在高杆灯上安装12米避雷针。
与基座和避雷针总高度为30m的避雷针共同保护。
避雷针的安装原则是既能覆盖整个堆场,又做到数量最少。
尽量避开车辆停放位置。
在造价上的优缺点,还请预算专业计算出哪个方案更合理。
防雷具体做饭参照《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图集》第二版JD10-117~ JD10-119。
防雷接地初步设计说明

防雷接地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本建筑物地下3层,地上36层。
()2、本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基础为桩基础。
()3、本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天然基础。
二、设计依据:(√)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年版。
(√)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3、《住在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4、《住在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国家及地方其它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三、建筑物防雷分类:()1、本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0.3次/a(年平均雷暴日按31.9天/a计算),本建筑物为二类防雷建筑。
(√)2、本建筑物年预计累计次数:0.3≥N≥0.06次/a(年平均雷暴日按31.9天/a计算),本建筑物划分为三类防雷建筑物。
本建筑物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
四、天面避雷带设计:(√)1、本建筑物设计明装避雷带:(避雷带Φ12热镀锌圆钢)明装设在天面女儿墙、屋脊及屋檐上。
()2、本建筑物设计暗装避雷带:利用天面结构梁、板钢筋焊接连通构成屋面封闭避雷带。
(√)3、露台局部设计安装避雷带:利用结构钢筋焊接连通;无结构钢筋利用时用Φ10镀锌圆钢焊接连通构成闭合环路,埋深20mm(√)4、明装避雷带安装高度为150mm,距屋面边缘或女儿墙外侧为100mm,支架水平距离为1000mm,转角处间距为500mm。
()5、屋面避雷带转角位与防雷下引线连接处必须有弧形过渡,且焊接可靠。
(√)6、屋面不同标高部位避雷带连接:利用结构钢筋焊接连通,无结构钢筋时,用Φ10镀圆钢暗敷焊接连通(明敷采用热镀锌圆钢)。
五、天面避雷短针设计:()1、建筑物坡屋面屋脊两端,老虎窗顶点等凸出处及四周设避雷短针。
避雷短针的数量由滚球法确定。
()2、建筑物屋顶水塔、梯间屋顶、女儿墙(无女儿墙的平屋面边缘)外转角处设避雷短针;避雷短针的数量由滚球法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联接措施
1.建筑物防雷措施
1)根据计算,本项目年预计雷击次数N<0.05次/a,且属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
建筑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及防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1)根据计算,本项目年预计雷击次数N>0.05次/a,且属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
建筑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及防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2)接闪器:利用屋面金属构件及沿建筑物四周至屋顶的幕墙(带金属压顶)作为接闪器,沿主裙楼屋顶、女儿墙四周用D12镀锌圆钢敷设接闪带作接闪器。
设置在屋面结构外侧的接闪带,均要求在该屋面结构的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安装。
接闪带网格不大于20x20m(或24x16m)。
屋面所有突出金属体(如金属通风管、金属桥架、屋顶风机、金属屋面、金属屋架等均应与接闪带可靠焊接)均与接闪带连接,有高出屋面接闪带的物体,还需另增设局部接闪带或避雷短杆加以保护。
2)接闪器:利用屋面金属构件及沿建筑物四周至屋顶的幕墙(带金属压顶)作为接闪器,沿主裙楼屋顶、女儿墙四周用D12镀锌圆钢敷设接闪带作接闪器。
设置在屋面结构外侧的接闪带,均要求在该屋面结构的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安装。
接闪带网格不大于10x10m(或12x8m)。
屋面所有突出金属体(如金属通风管、金属桥架、屋顶风机、金属屋面、金属屋架等均应与接闪带可靠焊接)均与接闪带连接,有高出屋面接闪带的物体,还需另增设局部接闪带或避雷短杆加以保护。
3)接地装置:利用桩、基础承台及基础底板内内主钢筋焊接联通作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欧。
4)安装于水平面上的水平明敷设接闪导体(热镀锌扁钢)和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应不大于500mm。
4)安装于水平面上的水平明敷设接闪导体(热镀锌圆钢)和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应不大于500mm。
5)引下线:利用柱及剪力墙内2根大于D16的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m;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钢筋与钢筋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螺丝、对焊或搭焊连接。
单根钢筋、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构件内钢筋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
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经与结构专业协商,结构专业同意,本项目防雷接地引下线用的柱内主筋等,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将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三者焊成电气通路。
部分引下线距室外地面上0.5m 处设测试点,详见接地平面。
6)防侧击雷:高层建筑物45m及以上部分应每层利用周边连通之圈梁钢筋作均压环,并与柱内引下线可靠焊接;将外墙上所有幕墙或外挂石材的预埋件及龙骨的上下端,金属栏杆、门窗等通过D12钢筋与均压环焊接联通;建筑内各种竖向金属管,电梯钢轨等均与之相连。
7)防雷电波入侵: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电缆钢铠等均于入户处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2.接地及等电位联接措施
1)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即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接地及弱电系统接地等共用防雷接地装置。
2)为保护人身安全,采用如下防跨步电压措施,沿建筑物周边3m范围内铺设使地面电阻率不小于50kΩ×m的5cm厚沥青层。
3)本工程的电气线路采用TN-S接地系统,在低压配电柜中设PE线及N线,PE线与N线仅在变电所作一点电气联通,之后应严格分开,在电气竖井及电缆桥架内敷设一条40x4镀锌扁钢作专用接地干线(PE)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相焊接。
4)在电气竖井、变电所内和每部电梯井道内设置接地点,用100x100x8的预埋钢板通过柱内主筋与基础钢筋连接,全楼实施等电位连接。
在电源入户处设总等电位连接板,住户卫生间设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
5)在本建筑外廓和建筑物基础主钢筋、楼板主钢筋、柱和剪力墙主钢筋、圈梁主钢筋、进出建筑屋及室内的水暖气电等各类金属管道做总等电位联接,满足电气安全及电磁兼容的需要。
6)从各处配电箱引出保护接地支干线,凡用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金属桥架、电源插座的接地孔、各种配电箱和控制箱的金属壳体都和保护接地线相连,且工作零线和保护接地线严格分开,以策安全。
7)淋浴室及所有带淋浴的卫生间均应设置局部等电位联接,做法参见02D501-2(16页)。
8)气体灭火钢瓶间防静电接地应符合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6.0.6条之规定。
9)直燃机房及煤气表间内电气线路均应做防爆密闭处理,其要求见GB50052-92相关条文。
直燃机房设置报警探测器,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25%时,报警系统应能及时准确报警和切断燃气总管上的阀门和非消防电源,并启动事故排风系统。
上述功能要求由燃气专业公司配套设计实现。
10
3.过电压保护:
1)在10KV开闭所和变配电室10kV电源进线上安装过电压保护器。
2)强弱电引入过电压保护
二类防雷
1a)低压电源引入
低压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母排处设置“SPD-1”;“SPD-1应采用当地防雷管理部门许可的产品、为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电压保护水平值为2.5KV,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为12.5kA,SPD自身保护用的熔断器由SPD厂商配套带来。
”
1b)高压电源引入
于高压侧配避雷器,低压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母排处设置“SPD-2B”;“SPD-2B应采用当地防雷管理部门许可的产品、为I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电压保护水平值为2.5KV,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为5kA,SPD 自身保护用的熔断器由SPD厂商配套带来。
”
1c)弱电铜缆引入
弱电引入的进线箱处设置“SPD-D1”,“SPD-D1应采用当地防雷管理部门许可的产品、为D1类高能量试验类型的电涌保护器,其短路电流1.5kA,SPD自身保护用的熔断器由SPD厂商配套带来。
”
1d)弱电光缆引入(无铜缆引出)
弱电引入的进线箱处设置“SPD-B2”,“SPD-B2应采用当地防雷管理部门许可的产品、为B2类慢上升率试验类型的的电涌保护器,其短路电流75A,SPD自身保护用的熔断器由SPD厂商配套带来。
”
三类防雷
1a)低压电源引入
低压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母排处设置“SPD-1”;“SPD-1应采用当地防雷管理部门许可的产品、为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电压保护水平值为2.5KV,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为12.5kA,SPD自身保护用的熔断器由SPD厂商配套带来。
”
1b)高压电源引入
高压侧配避雷器,低压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母排处设置“SPD-2B”;“SPD-2B应采用当地防雷管理部门许可的产品、为I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电压保护水平值为2.5KV,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为5kA,SPD 自身保护用的熔断器由SPD厂商配套带来。
”
1c)弱电铜缆引入
弱电引入的进线箱处设置“SPD-D1”,“SPD-D1应采用当地防雷管理部门许可的产品、为D1类高能量试验类型的电涌保护器,其短路电流1.5kA,SPD自身保护用的熔断器由SPD厂商配套带来。
”
1d)弱电光缆引入(无铜缆引出)
弱电引入的进线箱处设置“SPD-B2”,“SPD-B2应采用当地防雷管理部门许可的产品、为B2类慢上升率试验类型的的电涌保护器,其短路电流50A,SPD自身保护用的熔断器由SPD厂商配套带来。
”
3)配电电源箱过电压保护
强电总箱母排处设置“SPD-2C”;SPD-2C应采用当地防雷管理部门许可的产品、为I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电压保护水平值为1.6KV,标称放电电流40kA,SPD自身保护用的熔断器由SPD厂商配套带来。
在屋面电力配电箱母排处设置“SPD-2A”;SPD-2A应采用当地防雷管理部门许可的产品、为I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电压保护水平值为2.5KV,标称放电电流40kA,SPD自身保护用的熔断器由SPD厂商配套带来。
重要机房(消防、弱电机房)电源总箱母排处设置“SPD-2D”;SPD-2D应采用当地防雷管理部门许可的产品、为I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电压保护水平值为1.0KV,标称放电电流20kA,SPD自身保护用的熔断器由SPD 厂商配套带来。
4)SPD的安装参见标准图99(07)D501-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2007年局部修改版)。
5)弱电及智能化系统信号线路的过电压保护方式参见标准图99(07)D501-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2007年局部修改版)第4-11页,由相关专业公司配套设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