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四馏份选择加氢工艺及催化剂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一种碳四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碳四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用于生产甲醇的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甲醇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生产甲醇的设备。通过第一压缩机阶段预压缩适用于生产甲醇 的第一新鲜气体以获得第二新鲜气体。将所述第二新鲜气体与再循环气体流合并并且在第二压缩机阶段中进一步压缩 至合成压力。在多个串联布置的反应器阶段中在中间冷凝和分离粗甲醇下催化转化如此获得的合成气流将合成回路中 的再循环气体量减少至这样的程度以致再循环气体可以直接再循环到所述第二新鲜气体流,因此确保不需要再循环气 体压缩机阶段并且可以减少总的压缩机功率。(AIRLILUILE)/US202016996280A,2021 -0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四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活性成分、载体和外保护层组成,金属C为活性组 分,载体为氧化铝,外保护层为氧化铝,载体氧化铝含有a、Y、2、3、4相。催化剂堆密度0.55 ~0.70kgL。低于现有的催 化剂的堆密度,降低了贵金属C的用量,提高了催化效果,提高了碳四的进料空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中国石油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CN201910993550. 0,2021 -04 -20
”""I....... I........ I........ I........ I........ I........ I........ I........I........ I........ I........ I........ I........ I........I........ I........ I........ I........ I........ I........ I........I........ I........ I........ I........ I........I........ I........I........ I........I........ I........I........I........ I........I........ I........I........ I........I........ I........I........ I........I........Illi'

一种C4馏分的加氢方法

一种C4馏分的加氢方法

B去除率降低 ; 废水初始 p H大于 8时, p 随 H增大 ,
罗 丹 明 B去 除率 升 高 。本 实验 原 水 p H为 49 , .5 无 须 调 节废水 的 p H,罗丹 明 B的去 除率 接 近 10 0 %。
参 考 文 献
Ac , 0 0 4 (8
o r a i c r o v r i u n td t a i m i x d . P y fo g c a b n o e l mi ae i n u do i e h s n l t Ch m ,1 9 9 6 8 0—6 8 5 e 9 0,4: 2 2
tr ay mea x d lc o e n t ea s n e o o u l u — en r t l ie ee t d i b e c fa s l b e s p o r h
9 张新华. 电催 化氧 化 降解苯 胺 的研究 :[ 位论 文 ] 武 学 .
汉 : 中科技 大学 , 0 3 华 20
1 Ab n a ,L w K ,M ate . E f c f c m— 0 d lh M o G t ws R W h fe to o
m oli o g i ni s o r ts o ho o aayfc x d to l r a c a on n ae f p t c t i o i a n n n J i
3 ( 1 : 7— 4 4 1) 1 2
6 S r c o G ,S lrn E e t c e c l o i ai n o r a aa c o ai o L. l c o h m a x d t fo g — r i o
ni pol tnt t l w lc o ye c c n ai c lu a a o e e t l t on e t ton.Elcr c e r r e to h m

炼厂碳四加氢作裂解原料的工艺研究

炼厂碳四加氢作裂解原料的工艺研究

从资源优化利用角度考虑 , 研究 c 综合利用手段
就很 有必 要 。c 馏 分 是 炼 油 和 乙烯 生 产 的 副 产 品, 其 收率 约为 1 0 % 一2 0 %, 富 含 正 丁烯 、 异 丁 烯、 正 丁烷 、 异丁烷和 1 , 3一丁二 烯 , 其中 1 , 3丁 二烯 可通 过抽 提从 c 馏 分 中分 离 , 异丁烯 则 可在
主要工艺条件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并在 5 0 k t / a 炼厂 C 加氢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化生产 。结果表明 : 中国
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研发 的 L Y一 2 0 0 5催化剂适合炼油厂轻 c 烃加氢生产 乙烯裂解原料使用 , 该工艺 可
以根据 乙烯原料进行工艺调节 , 扩大 了乙烯料来源 , 并可作 为乙烯原料来源 的技术储备。 关键词 : 炼厂碳四 加氢 裂解原料 工艺研究 中图分类号 : T Q 2 2 1 .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1 0 9 9 ( 2 0 1 4) 0 4—0 0 4 8— 4 0
乙烯 原料 多样化 是 目前各 乙烯装 置原 料优 化 的重 要一 环 , 也 是 炼 化一 体 企 业 优化 乙烯 原 料 的
必然 途径 。中国石 化上海 石油 化工股 份有 限公 司
故该催化剂的选择要求加氢反应温度低 、 转化率 高且对胶质等杂质抵抗能力好 。上海石化选用 中 国石 油 兰州化 工研究 中心研 发 的 L Y一 2 0 0 5催 化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烯烃部 , 2 0 0 5 4 0 )
摘 要: 为提高炼油厂轻碳四( c ) 烃 的利用价值 , 研究 了利用 中国石化上海石 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 司乙烯
装置原有 的闲置设备对炼厂 c 进行加氢后 作乙烯裂解 料的工艺方 案 , 考察 了抽余 c 和醚后 c 的组成 和

炼油厂C4馏分加氢生产优质蒸汽裂解料的研究

炼油厂C4馏分加氢生产优质蒸汽裂解料的研究

得裂解原料相当紧张。为此 , 寻找 乙烯装置新的裂
解 原料 , 乙烯生 产及后 续加 工 的发 展将 发挥 重要 对 作 用 ,大 庆石 化公 司炼油 厂 有 60Mta的炼油 能 . /
力, 有丰富的炼厂气资源 , 其组成与轻烃相似 , 可以 作为 生产 丙烯 的裂解 原料 。混合 c 馏 分 是炼厂 气 4 的一部分 , 可以作为生产乙烯的原料 目前 , 庆地 区 的林 源炼 油厂 、 庆 炼 化 公 司 大 大 炼 油厂 、 大庆 石 化 公 司炼 油 厂 3家 炼 油 厂 混合 c 4
年 总产 量达 50k 以上 , 面临 c 馏分 过剩 问题 , 0 t 都 d
大庆炼化公 司炼油 厂所属气体分馏 车间。其组成
见 表 1 。
表 1 试验用混合 c 馏分 组成 . . %
作 为 液化 气 销 售 , 出厂 困难 , 运输 不 便 。如 何 合理
利用这部分 c 资源 , 4 已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但
它杂质 , 使其成为优质的裂解制乙烯料。
2 实 验
收 稿 日期 :0 1 62 2 0- -0 0
作者简开 : 李维彬 . 程师 ,9 1 毕业 于北京化纤 工业学 院 工 1 年 9 应用化学专业 , 现从事石 油炼 制技术研究工作。 * 参加此 项工作 的主要^员还有 : 骆做 陌、 张淑艳 、 马丽椰 、
2 2 试验原 料 .
影响。在 乙烯生产中, 选择最经济 的原料 , 降低成
本有着决 定性 的 意义 。
大庆石 化公 司 40k/ 8 ta裂 解制 乙 烯 装 置 原 设 计处 理凝 析油 、 轻烃 、 直馏 柴油 、 石脑 油 和加氢尾 油 5 原料 但 近 年 来 , 于轻 烃 供 应 不 足 , 之 装 种 由 加 置生 产能力 的扩 大及 裂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原 料要 求 的限制 , 使

碳四馏分加氢饱和催化剂及工艺研究

碳四馏分加氢饱和催化剂及工艺研究

和产品中各组分含量均采用美 国 A ln 公司生产 get i
的 H 59 气相色谱分析。 P 80
前, 我国对 C 馏分的利用率很低 , 大部分的 c 馏分 作为液化气使用 , 因此 , 如何有效利用这部分 c 资 源,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c 馏分 中烯烃含量高 达 5 % ~6 % , 时还 含 有 少 量 的二 烯 烃 以及 硫 、 0 0 同 砷等杂质 , 如直接将 c 馏分作为蒸汽裂解制乙烯的 原料 , 则烯烃会在裂解炉 中发生 聚合 、 环化 、 缩合 和
中 图 分 类 号 :Q 2 T 46
在 乙烯生产 中 , 原料成 本 约 占生产成 本 的 6 % 0

1 1 原料 .
8%, 0 正确 选择 乙烯 原 料对 石 油 化 学 工业 的发 展
实验中 C 馏分来 自兰州石 化公司合成橡胶厂
碳 四车 问和 炼 油厂 30万 tC 0 F C装 置 , 组 成 , 表 其 如

颖 , 蒋彩兰 , 梁顺琴 辛国萍 ,
( 1中国石 油兰 州化 工研究 中心 , 甘肃 兰州 7 0 6 ; 30 0 2中国科学 院兰州化学 物理研究所 肃 兰州 7 00 ) 甘 300 要 : 制了一种 以氧化铝为载体 , 研 钯为活 性组 分 , 并添加 有助 剂的 c 分加氢饱 和催化剂 , 察了催化 剂对裂 馏 考
载体 用适量 的醋酸、 硝酸、 田菁粉等配制 成水 溶液 , 加入氧化铝粉后捏合成可塑性料 , 然后在挤出 机 上成 型 。经 10C烘 干 ,0 o 烧 4 , 2o 50C焙 h 制成 所 需 的氧化铝载体。 催化剂 在一定温度下 , 将活性组分钯的可溶性 盐 P C: d 1和助剂的硝酸盐分别溶解 , 调整溶液的 p H 值, 然后 , 采用分步浸渍的方法 , 将活性组分钯和助 剂分 别 负载 到 预 先处 理 好 的氧 化 铝 载体 上 , 经 l0 2℃烘干, o 5 ℃焙烧 , o 制得成品催化剂。催化剂理

碳四加氢催化剂

碳四加氢催化剂

碳四加氢催化剂
碳四加氢催化剂是一种非贵金属催化剂,主要用于将碳四馏分中的二烯烃加氢,以生产单烯烃。

该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二烯烃的含量,提高单烯烃的收率。

碳四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通常包括混合、成型、焙烧和还原等步骤。

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通常为钴、镍、钼等金属氧化物,载体为氧化铝、硅酸铝等。

催化剂的粒径和孔结构对催化性能有很大影响,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催化活性越高;孔结构适中,能够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

在实际应用中,碳四加氢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反应条件和催化剂本身的质量。

为保证催化效果,需要定期检查催化剂的活性,及时更换活性下降的催化剂。

同时,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原料组成等参数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碳四加氢催化剂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单烯烃的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碳四加氢催化剂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碳四馏分选择加氢研究进展

碳四馏分选择加氢研究进展
te s p t,h o e ta d ds e so fp la i , n h r moo r lo ds u s d.ti i td o tt a c mb nn h h up or t e c ntn n ip rin o aldum a d t e p o tra e as ic s e I sp ne u h t o i ig te o c t lt y r g n to t dsia in n o v n a s r to a d de eo ig i n v t e aldum— a e i tli c tlss aayi h d o e ain wi c h itl to a d s le t b op in, n v lpn n o ai p a i l v l b s d bmealc aay t s o l e o h o U fr s a c r n te ft r h ud b c me t e fC So e e rh wo k i h uu e. K e r s: C r cin;b a e e; slc ie h drg n t n;p l d u y wo d 4fa t o utdin ee tv y o e ai o al i m a
维普资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2 2卷 第 8期
20 0 2年 8月
现代 化 工
M o e n Ch mia Id sr d r e c l n u t y
Au g.2 0 0 2

9 ・
碳 四 馏 分 选 择 加 氢研 究 进展
徐 海 升 李 谦 定 马 建 平
索 对 催 化 加 氖 反 成 性 能 的 影 响 。指 l 今 后 研 究 I J 中 于 将 催 化 加 氢 和精 馏 、 剂 吸 收 等 技 术 相 结 合 , 及 开 发 新 钯 基 j j 赶集 作 溶 以

一种碳四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碳四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碳四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乐毅,卫国宾,戴伟,彭晖
申请号:CN201110335019.8
申请日:20111028
公开号:CN103084173A
公开日:
201305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裂解碳四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所述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经微乳液法制备并负载到载体上,所制备的催化剂主活性组分Pd的粒径小,分布窄,分散度好,其颗粒粒径小于50nm。

本发明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条件温和,易于生产;将本发明的催化剂应用于混合碳四选择加氢反应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地址: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赵宇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5 催化剂 H9827 H9825 H9822 H9907 表面酸度与反应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后炔烃 质量分数 / 10 5. 1 3. 5 3. 3 2. 3
- 6
, H 2 / 炔摩尔比 6。
31 21 3 液态空速 液态空速较低时, 物料在催化剂床层的停留时 间较长 , 加氢反应进行得比较完全, 剩余炔烃质量分 数相对较少, 但易造成二烯烃的过度加氢 , 1- 丁烯 增量较大, 丁二烯损失也过大。液态空速较高时 , 催 化剂负荷大 , 炔烃不易被完全加氢脱除, 造成催化剂 活性周期缩短。从评价结果可知, 液态空速最佳值 为 4~ 6 h- 1 。液态空速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见表 7。
[ 2]

本工作对碳四馏份选择加氢催化剂进 行了研 究, 在工业侧线试验中实现了炔烃质量分数脱除至 < 1. 5 @ 10
- 5
, 丁二烯损失 < 11 5% 。为解决目前由
于裂解深度增加炔烃含量升高而形成的丁二烯生产 装置的/ 瓶颈0问题 , 及丁二烯装置的改扩建提出一 条新的工艺路线。
图1 小试评价装置流程示意图
1
反应原理
[ 收稿日期 ] 2000- 08- 22。 ; [ 修改稿日期 ] 2001- 11- 06。 [ 作者简介 ] 徐立英 ( 1954- ) , 女 , 上海市人 , 大专 , 高级工程师 , 电话
主反应
CH 2 CH ) C S CH+ H 2 CH 2 CH ) CH CH 2
010- 64216131- 2256。
CH ) CH
CH 3 ) CH 2 ) CH
CH 3 ) CH 2 ) CH 2 ) CH 3
聚合反应
n C 4H 6 y ( C4H 6 ) n
由于原料中 1, 3- 丁二烯的含量是炔烃含量的 近百倍, 所以选择加氢除炔催化剂关键是保持对炔 烃加氢的最大活性, 同时最大限度地抑制 1, 3- 丁 二烯的加氢反应。
[ 3, 4]
注 : 液态空速 61 7 h- 1 , H 2 / 炔摩尔比 6。
31 11 4
表面酸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催化剂表面的聚合反应是导致碳四加氢催化剂 失活的主要原因。在氢气存在下, 碳四馏份中的炔 烃、 二烯烃、 烯烃因催化剂表面酸中心的催化作用生
第9期
徐立英等 : 碳四馏份选择加氢工艺及催化 剂的研究
注 : 其余物质为 C 5 馏份。
21 3
分析方法
碳四原料和产物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加氢 后碳四馏份中微量炔烃以外标法定量, 最小炔烃检 出量的质量分数为 51 0 @ 10 - 7 。 仪器 : 美国惠普公司 HP5890 Ò 和 HP 4890D 气 相色谱仪; 氢火焰检测器; 美国 Alltech 公司 PLOT 毛细柱( < 01 53 mm @ 30 m) 。 21 4 催化剂制备 采用市售氧化铝载体负载金属活性组份按下列 步骤制得催化剂 : 按比表面积要求制备氧化铝载体 ; 按载体吸水率和活性组份的配 比配制活性组 份溶 液; 将活性组份负载在氧化铝载体上; 将制得的催化 剂进行烘干、 焙烧。 21 5 催化剂评价指标及其计算 催化剂活 性以加氢后碳 四馏份中 MA 、 VA 和 EA 的剩余质量分数及炔烃转化率来表示; 催化剂选 择性以加氢后碳四馏份中生成丁二烯的选择性及丁 二烯的损失 ( 反应前后丁二烯含量的变化) 来表示。 反应后炔烃含量 炔烃转化率 = ( 1- 反应前炔烃含量 ) @ 100% 丁二烯 = ( 反应后丁二烯含量 ) @ 100% 选择性 反应前丁 + 参加反应的 二烯含量 炔烃含量
表6 反应入口 温度 / e 40 50 60 注 : 液态空速 10 h
- 1
表面总酸度 ( 室温 ) 11. 408 12. 269 15. 157
反应温度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剩余炔烃 丁二烯
4
丁二烯 损失 / % 1. 86 2. 39 6. 28
质量分数 / 1014 5 0. 4
选择性 / % 95. 30 94. 10 86. 90
碳四馏份主要来源于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炼 厂气和石油裂解制乙烯的副产品 , 其含有质量分数 约 40% ~ 50% 的 1, 3- 丁二烯。1, 3- 丁二烯是重 要的化工 原料 , 聚 合级 1, 3 - 丁二 烯要 求纯 度 > 991 7% , 炔烃 质量分数 < 21 5 @ 10- 5 。因此从碳 四 馏份中分离出 1, 3- 丁二烯时必须将易使催化剂中 毒的乙基乙炔 ( EA) 、 乙烯基乙炔 ( VA) 和甲基乙炔 ( MA) 除掉。工业上脱除碳四馏份中炔烃的主要工 艺有两种 : 萃取精馏法和催化选择加氢法。 目前我国丁二烯装置均以两段萃取精馏法分离 碳四馏份中的炔烃[ 1] 。整个装置分一萃、 二萃和精 馏三部分。该方法易造成大量碳四馏份的浪费。此 外随着裂解深度的增加, 碳四馏份中炔烃含量逐步 升高 , 导致二萃时能耗上升, 丁二烯损失增大。如果 在一萃前采用选择加氢技术, 使碳四馏份中的炔烃 质量分数脱除至 < 21 0 @ 10
- 5
CH 3 ) CH 2 ) C S CH+ H 2 CH 3 ) C S CH& CH 2
CH 2
CH 3 ) CH
副反应
CH 2 CH 2 CH 2 C C CH ) CH 3+ H 2 CH ) CH 3+ H 2 CH 2+ H 2 CH 2 + H 2 CH 2 CH ) CH 2 ) CH 3 CH ) CH 3 CH ) CH 2 ) CH 3 CH 3 ) CH CH 2
表7 液态空速 / h- 1 10 15 20 液态空速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剩余炔烃 质量分数 / 109 27 83
2
试验部分
小试评价装置流程示意图见图 1。加氢反应在
, 并控制丁二烯 损失
21 1 试验装置 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器由不锈钢管制成, 催 化 剂装填量为 20~ 30ml 。 碳四原料由 计量泵注入
< 2% , 那么不仅可解决上述/ 瓶颈 0 问题, 而且可取 消二萃 , 从而提高抽提装置的处理能力。加氢与抽 提串联并取消二萃的方法 , 目前只有美国 Dow 公司 的 KL P 工艺已实现工业化
表4 催化剂 H9827 H9825 H9822 催化剂表面酸度与热失重率的情况 反应时间 /h 270 161 229 热失重率 /% 5. 33 9. 62 9. 70 热失重率* /% 3. 31 3. 56 4. 24
应基本没有影响, 反应结果稳定不变。 31 21 2 反应温度 从催化剂的评价结果可知,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 高 , 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增加 , 剩余炔烃的含量不断减 少。但高温易促成聚合反应 , 造成催化剂表面结焦, 加速催化剂失活。因此反应温度应调整在既能保持 催化剂的活性, 又不致使催化剂迅速结焦的范围内。 在反 应压 力为 01 6~ 0. 8 MPa 时, 反应 温度 应在 55 e 以下, 如高于 55 e , 反应物料将部分汽化, 使 反应温度不易控制。反应温度的最佳范围为 30~ 50 e 。 反应温度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见表 6。
表2 活性组份 Pd Pd- A g Pd- Cu Pd- Pb 添加不同活性助剂后催化剂的反应结果 反应温度 /e 36 42 41 40 剩余炔烃 质量分数 / 10- 4 2. 0 4. 0 0. 61 0. 55 丁二烯损失 /% 2. 44 2. 77 3. 01 2. 47
- 5
质量分数 / % 0. 43 1. 58 4. 73 21. 92 13. 14 3. 44
2001 年第 30 卷第 9 期
石 油 化 工 PET ROCHEM I CAL T ECHNOL OGY
# 681 #
碳四馏份选择加氢工艺及催化剂的研究
徐立英, 乐 毅, 朱云仙, 孔令可, 高树升
( 北京化工研究院 , 北京 100013)
[ 摘要 ] 对碳四馏份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 经工业侧线评价试验表明 , 含 有质量分数 01 9% ~ 11 3% 炔烃的碳四馏份经该催化剂加氢处理后 , 其炔烃质量分数可脱除至 < 1. 5 @ 10- 5 , 丁二烯损失 < 11 5% ( 质量分数 ) 。经 640 h 考核 , 催化剂仍保持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 关键词] 碳四炔烃 ; 选择加氢 ; 催化剂 [ 文章编号 ] 1000- 8144( 2001) 09- 0681- 05 [ 中图分类号 ] T E 6241 4 [ 文献标识码 ] A
表3 催化剂 双金属 多金属 双金属催化剂与多金属催化剂加氢结果的比较 温度 /e 40 38 剩余炔烃 质量分数 / 10- 6 35. 6 9. 9 丁二烯损失 /% 2. 79 1. 47
3
31 1
结果与讨论
催化剂的活性组份
31 11 1 单金属催化剂 传统的加氢催化剂活性组份采用 Ø 族金属, 如 钯。但以单一钯为活性组份的催化剂在碳四馏份的 选择加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 。如在富含丁 二烯馏份中, 即使炔烃是中等程度的转化, 也会造成
* 为反应进行 100 h 时的数值。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 反应时间下, 反应后催化剂 热失重率反映的是催化剂表面上的聚合物生成量。 表面聚合物生成量多 , 催化剂的热 失重率也就高。 表 4 表明 , 催化剂的表面酸度越大 , 聚合物的生成量 也就越多, 这种现象可 用表面酸中心 对炔烃、 二烯 烃、 烯烃的聚合作用机理来解释。
注 : 液态空速 10 h- 1, H 2 / 炔摩尔比 4。
31 11 3
多金属催化剂
双金属催化剂加氢后剩余炔烃含量还达不到要 求 , 丁二烯损失过大, 催化性能也不稳定。在此基础 上 , 对催化剂的组成再进行改造。加入第三种或多 种金属元素, 使多种金属元素在催化剂表面高度分 散 , 达到尽可能的配位键合。多种金属之间发生特 殊的相互作用 , 以控制催化剂的稳定性。经试验证 明 , 多金属催化剂加氢活性明显提高 , 加氢后剩余炔 烃质量分数普遍 < 1. 5 @ 10 - 5 , 同时丁二烯损失 < 11 5% 。双金属催化剂与多金属催化剂加氢结果比 较见表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