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植物教案详案

合集下载

身边的植物 教案

身边的植物 教案

身边的植物教案XXX教师个性化备课表:身边植物的课题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植物,学生能够发现植物的主要特征。

2.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分类方法和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3.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自然、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4.学生能够培养积极参与讨论和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1.学生通过对自己采集植物的分类,掌握一些简单的分类方法和标准。

2.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意识到认识植物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分类可以从植物的各部分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2.通过观察植物感受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性。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常见的植物四至五种(由学生进行采集),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介绍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XXX,并引导学生思考周围的植物种类和名称。

二、新授1.认一认:出示四种身边常见的植物,让学生辨认。

2.想一想:让学生从课件中认识更多的常见植物,并介绍认识植物的方法。

3.给身边的植物分类: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并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4.看一看:展示有趣的植物资料,并让学生了解更科学的分类方法。

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植物。

2.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3.完成观察记录表。

教学反思: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可以对语言进行简洁化和优化。

同时,删除了一些无关或重复的内容,让文章更加清晰明了。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身边的植物》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身边的植物》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身边的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认识常见的身边植物。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3.探究实践:观察身边的植物并描述其特征。

种植一种简单的植物。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植物及其特征。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不同特征。

2.培养学生的长期观察习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常见植物的图片、实物(如绿萝、多肉植物等)、种植工具(小花盆、土壤、种子等)、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身边的植物1.导入(5分钟)歌曲导入: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提到的植物。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植物呢?它们都长什么样子呢?2.新课学习(30分钟)常见植物展示(15分钟)教师展示: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如小草、花朵、树木等。

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这些植物的外观,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植物的基本特征(15分钟)教师讲解: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具有根、茎、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等。

举例说明:针对每个特征,举一些具体的植物例子进行说明。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身边的植物,并记录下它的特征。

第二课时:观察植物的特征1.复习导入(5分钟)提问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常见的植物有哪些?植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新课学习(30分钟)实地观察(15分钟)教师带领: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植物。

学生记录:学生用科学活动手册记录下观察到的植物的名称、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小组交流(15分钟)学生分享:回到教室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特征。

身边的植物教案初中

身边的植物教案初中

身边的植物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了解常见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常见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2. 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植物标本或图片。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种身边的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身边的植物。

2. 提问:你们知道身边有哪些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植物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1. 展示植物标本或图片,介绍常见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植物知识。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种身边的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

2.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

四、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小组观察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调查,了解校园内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2. 邀请植物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植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了解常见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第二单元《身边的植物》4节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第二单元《身边的植物》4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花草树木”教学设计
(编写:蔡丽招)第二课“奇妙的树叶”教学设计
板书:
.老师这里都有几种不同的叶子,

(谭金爱)第三课“漂亮的花”教学设计
潘绮雯
一、教材分析
《漂亮的花》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身边的植物》的第4课,本课是在学生整体观察花草树木后,以及在观察叶子的基础上,从另一个侧面“花”去进一步观察认识身边的植物。

主要通过观察各种漂亮的花去感受花香、花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欣赏自然美、运用自然美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知道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有些还有香味。

㈡能力目标:能用眼看、鼻闻、手摸、比较等方法研究花。

能如实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㈢情感目标:在观察花的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从而对植物产生更浓厚的研究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美、欣赏自然美、运用自然美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眼看、鼻闻、手摸、比较等方法研究花。

难点:能如实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
㈠学生准备:1.采集各种各样的花。

如:家里种植的花或自己买的花。

教育学生爱护公共场所的植物,不要采集公园、社区里的花。

2.彩色蜡笔。

㈡教师准备:几种常见的花、课件:花的影像资料、几种花卉标志图案。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四课“水果和蔬菜”教学设计
(编写:谭金爱)。

身边的植物小班科学教案

身边的植物小班科学教案

身边的植物小班科学教案第一节:引言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为我们提供氧气、食物和美丽的景观,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植物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

而在小班科学教育中,植物科学教案是一项很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方式、结构特点以及周围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教学目标在设计植物教案时,我们需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引导孩子们在探索植物世界中取得最大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目标示例:1. 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2. 探索植物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和感知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探索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让孩子们了解植物对于水、光线以及空气的需求,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培养孩子们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进行植物的播种、浇水、照料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5. 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种植、观察和亲身体验,培养孩子们对植物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第三节:教学准备在进行植物科学教案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以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和工具:1. 种子和花盆:为孩子们提供种植植物的材料,开展种植实验和观察活动。

2. 放大镜:用于帮助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细节结构,如叶脉、花瓣等。

3. 图片和海报:为课堂上的教学介绍提供视觉辅助。

4. 记录本和铅笔:用于让孩子们记录观察结果和思考的问题。

5. 水和灯光:提供适当的环境条件,以帮助植物的生长和观察。

6. 图书和故事书:提供关于植物的故事、儿歌等,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第四节:教学活动针对小班科学教育,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植物科学教案活动,以帮助孩子们逐步了解和探索植物世界。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种子观察:孩子们可以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了解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组和分类。

身边的植物教学指导设计

身边的植物教学指导设计

身边的植物教学指导设计一、设计目标: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身边植物的教学,引发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植物分类和特征:介绍不同种类的植物,如树木、草本、藤本等,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如叶子的形状、颜色、茎的结构等。

2.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需要的条件。

3.植物的生态功能:介绍不同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供氧、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提供食物等。

4.常见的花草植物:选择几种常见的花草植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特征,如花型、花色等,并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用途。

5.植物的繁殖方式:介绍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如种子繁殖、块茎繁殖、分根繁殖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其中的一种繁殖方式。

三、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或实际植物标本,用以示范和说明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准备种子、花盆和土壤等材料,以便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3.准备种类丰富的花草植物,并标注名称和特征。

4.准备相应的工具,如放大镜、手镜等,以便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节。

5.准备录音或视频资料,以便让学生听和观察一些无法实地体验的植物。

四、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或实际植物标本,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植物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长得有什么不同。

2.探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植物的外观特征,如叶子的形状、颜色、茎的结构等,并将他们归类,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

3.实践:给每个学生一个花盆、土壤和一颗种子,让他们亲手种植并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

在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拓展:通过观察植物的不同生态功能和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重要作用,并可以组织野外考察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体验植物世界。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一道植物知识问题和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

6.巩固:布置植物观察日记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记录每天观察到的植物现象,并在下节课分享。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身边的植物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身边的植物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身边的植物植物的各部分(1) 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2、通过调查,知道人类的蔬菜瓜果来自植物。

3、提高分部分认识物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2、了解来自植物的蔬菜瓜果。

三、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察植物的各部分活动目标:通过观察,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活动手册》P6。

活动二:调查植物的各部分活动目标:1、通过调查,知道人类的蔬菜瓜果来自植物。

2、提高分部分认识物体的能力。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活动手册》P6、11。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观察植物的各部分学生活动指导要点² 观察:植物的各部分。

² 交流:植物各部分的名称,它们分别生长在植物的哪个地方?²看图文,认识植物的各部分。

² 完成《活动手册》p6。

² 交流:指一指,说一说:校园植物的各部分。

² 在观察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细致有序观察,观察是分类的前提。

² 本单元重点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的各个部分,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列举在校园看到的或身边常见的一些植物。

² 到校园中观察植物要注意保护植物,不要破坏绿化。

活动二:调查植物的各部分学生活动指导要点² 观察:一些蔬菜的图片。

² 交流:这些蔬菜的名称。

² 问问查查:我们吃的蔬菜瓜果是哪一部分。

² 交流:根与茎的区别。

² 说一说:多吃蔬菜瓜果的好处。

² 阅读:小资料。

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组成部分。

² 总结并完成《活动手册》p11(交流)。

² 教师要多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的蔬果图片或实物,还要准备相对应的植物图片。

² 书上出现的植物学生大都知道名称,但有些植物学生只知道俗称,例如:莴苣平时大家都叫香梧笋,在教学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也可以在举些例子,如:土豆俗称洋山芋等。

身边的植物-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身边的植物-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身边的植物-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材背景本教案基于冀教版2017一年级科学上册的《身边的植物》这一单元,该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了解身边的常见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存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常见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2.理解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3.掌握植物的观察方法,能够记录植物观察结果;4.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身边的常见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2.难点:理解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常见的植物有哪些,以及它们长成什么样子;2.学生自学:“植物的基本特征”这一部分知识点。

二、观察身边的植物(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的花坛或者绿化带进行实地观察,并发放一些显微镜和放大镜,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节,记录这些信息;2.老师引导学生们在观察中认识植物的特征和区分不同品种。

三、学习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15分钟)1.老师讲解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2.老师通过自然显示法和图片展现法等方式,详细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相关作用。

四、复习植物的观察方法(10分钟)1.学生将自己在观察中记录下来的信息进行汇总,以图文形式展示;2.通过学生们的不同展示方式呈现,老师可以指导他们规范化自己的展示方式。

五、总结(10分钟)1.师生互动:通过刚才学习和观察,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常见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生命规律;2.学生小结:学生回到自己的小组,小组内以能够自学方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本节课通过实地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通过学习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同时,通过学生们自主观察和记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思考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自己独立发现规律,为以后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植物
目标:1、让学生通过活动,知道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如:我们这里室内可以种植一些什么花卉,该注意哪些问题;植物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等。

2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掌握一点调查、研究的方法。

学会查阅、分析、运用资料,从而
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知道植物的美好与作用,愿意保护植物。

活动内容:观察、了解植物,并收集关于植物的资料,掌握更多的关于植物的有关知识。

活动方法:调查、研究、访问、查阅资料等
时间划分:
第一阶段:课题的引入(2课时)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整理资料(6课时)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1课时)
过程:
一、开头语
师: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对《身边的植物》这一专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大家积极性很高,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收集、整理了有关的资料。

各小组的活动肯定是硕果累累。

这节课,就请各小组把你们的活动情况及成果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大家有勇气、有信心吗?
师:现在请各小组的组长与大家见个面,并作以简短的自我介绍。

二、各组检查
师:为了让汇报万无一失,现在请各小组再检查一下汇报的准备情况。

小组成员之间也互相打打气,鼓鼓劲,加加油。

力争让自己组的汇报最精彩。

三、准备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都跃起跃跃欲试。

哪个小组首先汇报,让我们一睹为快呀?下面有请室内花卉种植小组为大家汇报。

在汇报之前,老师提个小小的要求,即:当有同学在汇报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每当别组的同学汇报完成以后,其他小组同学可以针对这个组汇报的内容进行补充。

(一):室内花卉种植小组:
此组放照片的人员:李周毅(组长),另外,她还负责过渡各个问题。

1、了解居室内适合栽种哪些花草。

汇报内容:
过渡语:生自己介绍(略)
空气清道夫——芦荟、吊兰、虎尾兰、一叶兰、龟背竹是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天然吸尘器——桂花、腊梅、花叶芋、红背桂等是天然的除尘器,能截留空气中的飘浮微粒及烟尘。

杀菌消毒剂——玫瑰、桂花、紫罗兰、茉莉、蔷薇、铃兰、紫薇等芳香花卉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精神增效剂——丁香、茉莉、玫瑰、紫罗兰、薄荷等植物可使人放松、精神愉快,有利于睡眠。

结束语:生自己总结(略)
2、查阅有关书籍,了解居室养花种草要注意些什么?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的过渡语:生自己介绍(略)
汇报内容:(1)家庭养花不宜贪大求全。

家庭养花应根据寄居室大小来选择株形大小。

(2)数量适中,外形美观,对家人无害的种类。

(3)室内养花并非越多越好。

一般15平方米左右的居室,只宜放2盆中型、大型植物,而小型植物可以放3——4盆足矣。

(4)养花前必须了解花性,以防花一养,身体就出毛病。

生自己小结汇报语(略)
3、上网查阅:哪些植物有毒,不适合室内栽种?
生述要查阅原因:(略)
汇报内容:夜来香——在夜间停止光合作用后会排出大量废气,这种废气闻焉很香,但对人体健康不利。

郁金香——花中含有毒碱,人各动物在这种花丛中呆上2小时——3小时,就会头昏脑胀,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使毛发脱落,家中不宜栽种。

月季花——所散发的浓郁香味,会使修路人闻后突然感到胸闷不适,呼吸困难。

不宜在室内栽培。

含羞草——含羞草碱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人体过多接触后会使毛发脱落。

生小结汇报语(略)
4、具体实践:栽种照片(组长介绍栽种的照片)
5、组长小结
6、各组补充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们汇报得有声有色,伶牙俐齿。

通过这个小组的介绍及大家的补充,老师知道了一些室内养花的知识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现在哪个小组愿意与他们一比高低?现在请植物生长小组闪亮登场。

(二)植物生长(组长:周亚平)此组放电脑上录像的人员:黄新宇
组长激趣:(略)每个问题的出示,组长进行过渡。

1、采访:植物离开水能生长吗?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介绍完成后自己总结(略)
2、录像:植物生长的过程(黄新宇)
生自己总结(略)
3、组长小结。

4、补充。

师:这一小组同学的汇报及大家的补充,让我们领略到了植物生长的神奇,感受到了植物生长的神密。

现在剩下你们两个小组,哪个小组愿意来一展风采啊?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植物的呼救之声。

(三)植物在“呼救”
组长激趣。

每个问题的出示,组长都有衔接的语言,以便烘托气氛。

此组负责放电脑上录像的人员:江盈月
1、人类对大自然植物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后果。

汇报内容:
由看电视想到身边人们毁坏植物的情况,主要介绍家乡煤炭山上人们松树被砍伐的后的后果。

并呼吁人们不要随意砍伐松树,要保护树木。

2、录像:人们对植物的破坏
3、照片:保护植物,从我做起(同学们给校园的树木刷灰、给校园的植物除草、松土的一组镜头。

镜头上配上文字说明)
4、组长小结。

5、补充。

师:通过你们的汇报,老师仿佛听到了植物在大声地呼喊,呼喊人们不要再破坏植物资源。

你们道出了植物的心声。

现在轮到的是哪个小组:大家一齐说:植物与环境。

排在后边往往是压轴戏。

请吧:(四)植物与环境
些组负责放电脑录像的人员是本组组长:张可心,她还负责过渡每个要汇报的问题。

1、校园有哪些植物?(调查表)(展台)
(附:总结的话在表中呈现)
2、采访同学及老师,栽种这些植物有什么好处?(放录像)
汇报完成后生负责小结,小结语(略)
3、植物对改善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图片介绍)(彭思源)
(注:在汇报之前,要交待为什么进行这一调查,汇报完成后要进行简单总结)
4、倡议书:植物与人类共存(张琰)(展台)(全班宣誓)
5、组长小结。

6、补充。

师:他们的汇报及大家的补充,让我们感受到了绿色植物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更让我们知道了美好环境的得来,植物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四、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师总结:同时,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也受益匪浅。

这说明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下了很大的功夫,既学到了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又掌握了展开调查的经验,积累了一些查阅、分析、运用资料的方法。

大家也是收获颇丰。

五、感受绿色之美
在平时的生活中,特别是在这次活动中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植物的美好及乐趣。

在这次活动中,有同学提议镐头想用落叶、花进行贴图、插花一类的活动。

我说,:“如果征得家长的同意,在不破坏植物的前提下,完全可以。

因为爱美是人的天性。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植物所创造的绿色之美。

下面请各小组分别进行植物贴图及插花活动,完成以后请你邀请别组的同学来参观。

六、同学们,如果你对这次活动中还有想探讨的问题,在以后的时间请继续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