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
《我们周围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

《我们周围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了解其外观特征和生长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花草植物:向学生介绍校园、家庭或周围环境中常见的花草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2. 植物的外观特征:教授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等外观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3. 植物的生长习性: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养分需求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
三、教学方式1.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校园、公园或家庭附近进行植物观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记录所见到的植物。
2.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品种,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植物的外观特征和生长习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多种植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
2. 观察与描述:分组进行植物观察,并让学生用文字、图片等形式描述所观察到的植物。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并进行讨论交流,分享所见所闻。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植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加深对植物的理解。
五、作业设计1. 自然笔记:让学生回家后对家附近或校园内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下来植物的名称、外观特征、生长环境等信息,撰写自然笔记。
2. 制作植物手册: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植物信息,制作植物手册,包括图片、文字描述、生长习性等内容。
3. 丰富课堂:邀请学生带上自己制作的植物手册,进行植物展示和分享,丰富课堂内容。
4. 植物小记: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每周至少记录一种新的植物,形成植物小记,并在月底进行成果展示。
六、评价方式1. 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观察、讨论和交流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完成的自然笔记、植物手册和植物小记的质量和完整度。
2017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1单元身边的植物)

2017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1单元身边的植物)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1、校园植物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初步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
(2)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2.科学探究(1)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搜集信息。
(2)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植物的特征。
3.科学态度(1)保持好奇心,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
(2)产生观察植物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任务驱动在校园里生长着许多的植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各自有哪些特征?在其他地方也能找到它们吗?2、活动1认识校园里的植物(1)、让学生说一说校园里的植物。
(2)、出示课本第3页插图,问你认识些植物吗?(①狗尾草;②羊蹄甲;③叶下珠;④野苋菜;⑤牵牛花;⑥月季⑦菩提榕)(3)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各个部分的特征。
注意指导学生使用枢纽词(如植株高度、叶、茎、形态等)对不同的植物进行科学描。
3、活动2给校园里的植物分类(1)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合理分类。
例如,可以根据植株的高度进行分类;可以根据植物的颜色进行分类;可以根据是否开花进行分类;可以根据秋天是否落叶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叶子的形态进行分类;等等。
(2)出示讲义第4页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说一说XXX是按植物的什么的特点来分类的?4、总结:2、XXX和银杏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初步认识XXX和银杏各组成部分的特征。
(2)了解XXX和银杏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
2.科学探究(1)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进修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乔木具有的共同特性。
(3)能用一定的标准去寻找相似的植物。
3.科学态度(1)认识到植物世界是多姿多彩、多种多样的。
(2)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二、教学过程1、任务驱动生活情境:四位主题人物站在教学楼四楼的阳台上,看到XXX和银杏的树冠顶部。
《身边的植物》导学案

《身边的植物》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身边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点;
2. 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3. 掌握植物的养护方法和保护意义;
4. 提高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导入活动:观察周围的植物
学生将分成小组,分别到校园或家庭附近的公园、街道等地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观察到的植物种类、特点、生长状态等内容。
导学活动一: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
老师通过图片、实物或幻灯片展示身边的常见植物,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植物的外观特点、生长习性和用途。
导学活动二: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通过视频、图片或实际植物观察,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株成熟等阶段,并讨论植物的生命周期。
导学活动三:植物的养护方法和保护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养护方法,如浇水、施肥、修剪等,同时讨论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保护意义。
导学活动四:提倡对植物的保护和环保意识
通过讨论植物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的良好习惯,提高对环保意识的认识。
展示活动:学生自主分享
学生可以自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信息、养护经验或对植物保护的看法,展示导学成果并促进互相学习。
课堂总结:重申学习重点
老师在课堂结束前对植物的重要性、生长过程、养护方法和环保意识进行总结,强调对植物的保护意义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拓展练习: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继续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更多植物的信息,并写一份有关植物的观察报告,以加深对植物的了解和培养独立观察能力。
幼儿园中班有用的植物主题教案

一、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植物主题教案第一节——认识我们的植物朋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如树木、花草等。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植物,如树木、花草等。
2. 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水分、阳光等。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近距离接触植物,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下它的生长情况。
2. 家长协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教育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的认识程度,了解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环境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观察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了解程度。
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中对植物的观察和爱护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用于引导学生关注植物。
2. 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用于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
3. 教学PPT,用于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六、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植物主题教案第二节——探索植物的生长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2. 植物生长所需的外界条件,如土壤、水分、阳光等。
3.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生长所需的外界条件。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我们周围的植物》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我们周围的植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是我们周围的重要生物,它们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2.能够识别身边常见的植物,包括它们的外形、颜色等特征;3.掌握一些植物的基本生长特征,如根、茎和叶;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植物对我们的好处;2.身边的常见植物;3.植物的基本生长特征。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老师拿出一个鲜花或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尝试回答以下问题:-这是什么?是植物还是动物?-植物和动物有什么不同?通过简短的讨论,向学生介绍植物是我们周围的生物,与动物相比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2.学习植物对我们的好处(15分钟)老师出示一些植物的图片,鼓励学生就植物对我们的好处进行讨论,如产生氧气、提供食物、造林防风等。
学生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老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和总结。
3.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20分钟)a)外形识别:老师出示一些常见植物的图片,如树、花、草等,鼓励学生根据形状、颜色等特征,快速说出它们的名称。
老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相互讨论并给出答案。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植物。
b)观察一种植物:老师选择一种常见的植物,如向日葵或松树,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它的花朵、叶子、茎等部分,通过观察来了解植物的外貌特征。
学生可以绘制观察图或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4.学习植物的基本生长特征(30分钟)a)根:通过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认识植物的根的形态和功能,如吸收水分和养分等。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让学生亲自触摸和观察植物的根。
b)茎: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茎的形态和功能,如支持植物、导水、输送养分等。
可准备一些不同植物的茎,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c)叶: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叶子的形态和功能,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等。
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鼓励他们自己观察、比较并分类。
5.小结与评价(10分钟)复习课上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植物的问题。
《第一节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第一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区别我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校园观察计划。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情感目标: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交流活动法、观察法、小组协作。
教学用具:ppt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我们身边动植物的类别和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这些生物包括哪些呢?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今天主要看看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
(一)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植物讲解:大自然中的植物多种多样,不同的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植物,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几类。
结合图片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动物讲解:结合一些图片讲解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分类,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怎么区分。
提问:给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同学们回答应该是哪类动物。
活动:观察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和动物。
目的要求:1、识别校园内或学校附近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举例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画观察路线草图和做观察记录。
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选定区域做观察对象。
2、选定观察路线和重点观察点。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学会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3. 能够辨别常见植物。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植物的相关信息。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1. 植物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植物。
3. 课堂实践:1. 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如叶子、花朵、果实等。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知识拓展:介绍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分类及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植物形态结构的实践能力。
3. 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课题2:探索动物的世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学会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
3. 能够辨别常见动物。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动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动物的相关信息。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1. 动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1. 动物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动物。
我的植物朋友微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的植物朋友微课教案课时安排:40分钟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植物。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制作PPT,内容包括各种植物的图片、名称和简单描述。
2. 准备一些植物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3. 准备微课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准备:1. 提前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 准备一本记录本,用于记录自己和植物的互动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微课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各种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植物的基本特征:通过PPT展示植物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3. 观察和描述植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身边的植物,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植物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能力。
4. 分享和交流: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本组观察和描述植物的过程和成果,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观察和记录其生长过程,写一篇关于这种植物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关爱植物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校园植物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增加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
2. 开展一次植物手工艺品制作比赛,让学生动手制作植物相关的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师授课部分
一引入课题
教师引言:滑坡是我们周边重要的地质灾害,为了防止滑坡,就要开展植物栽培,那么我们周围有哪些常见植物呢?它们在环境中起到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了解周围的植物和它们的特点吧。
二师生互动
1幕燕风光带的变迁
幕府山是位于南京市北郊的小山,历史上环境优美,植被丰富,中国人命名的第一种植物,秤锤树就是在幕府山被发现。
但由于开采白云石,导致环境被破坏。
海拔205米高的主峰,被削成38米高的小山头,经历开采磨难的幕府山,要想恢复到原来的生态环境,估计还要等上200年。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环境的整治和幕燕风光带的建设,尤其是幕府山东部的建设,使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绿化率提高,据调查,幕府山有种子植物483种,我们昨天对周围的植物进行了识别和调查,通过搜集资料,认识了很多植物,请小组长介绍一下我们身边的栽培植物。
2 我们身边的栽培植物
小组长展示植物的图片和标本,介绍它们的形态结构和作用。
樟树:有芳香的气味,能够驱虫,过去用来做樟木箱,存放衣服。
一年四季常绿,是良好的行道树,不过不耐寒冷,南京基本上是分布的北限。
女贞:一年四季常绿,能够吸收污染气体,也是很好的行道树种。
小叶女贞:是一种灌木,一年四季常绿,能够作为绿篱植被。
大叶黄杨:常绿灌木,能够吸收污染气体,能够作为绿篱植被。
麦冬:常绿草本植物,可以作为花圃的配草。
侧柏:我们常说松柏长青,侧柏树形庄严,是常见的行道树。
二球悬铃木:我们经常说的是法国梧桐,实际上法国梧桐是三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俗称英国梧桐。
它速生,树冠高大,吸收污染气体,遮荫效果好,但是初夏刮毛毛很让人不舒服。
桑树:它的叶子能够养蚕,所以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迎春花:在三月份开黄色的小花,十分美丽。
剑麻:一年四季常绿,花朵洁白,既可以观赏,剑麻的枝叶也可以用来制作缆绳。
紫薇:它的树干很光滑,也叫光皮树,花朵美丽可爱,象一串小灯笼。
鸡爪槭:鸡爪槭的树叶有红有绿,红槭是很美丽的观赏树种,一大片鸡爪槭如同火焰,是很好的观赏植物。
雪松:我们学过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雪松凌霜傲雪,体现了松树坚强的精神。
雪松也是我们南京市的市树。
红叶李:红叶李的叶也是红色的,是常见的观赏树种。
凤尾竹:凤尾竹是一种观赏竹。
夹竹桃:夹竹桃可以吸收污染空气,一年四季常绿,花朵艳丽,但是夹竹桃有毒,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触摸它。
杜鹃花:杜鹃花在春天开花,花朵鲜艳,是著名的观赏花卉。
海桐:海桐可以吸收污染气体,是很好的绿篱观赏植物。
银杏:银杏是古老的树种,也有“活化石”之称。
它的叶象小扇子。
它的种子可以吃。
它的树干可以用来做砧板。
芭蕉:芭蕉是常见的观赏植物,它的叶很大,在我们南京基本上是它分布的北限。
柳树:柳树在水边很多,是很好的护堤观赏树种,木材较软,我们小时候有谁拿柳树编过花环?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学生鼓掌)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种栽培植物,那么他们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可以观赏。
如凤尾竹,鸡爪槭,红叶李,芭蕉,杜鹃花等观叶观花植物。
可以吸收有害气体。
如夹竹桃,海桐,二球悬铃木,女贞。
可以有多种日常用途,如银杏,樟树,剑麻,柳树等。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人工栽培植物,那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野生植物,你们认识了哪些野生植物呢?
3 我们身边的野生植物
小组长上台给大家展示图片和标本。
构树:构树是幕府山矿区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的先锋树种、其生态位宽,又是抗污染树种,在石缝中和水泥缝中都能生长,所以在幕府山植被恢复过程中,构树起到了重要作用。
紫茉莉:我们常见的植物,也叫“洗澡花”,开紫红色的小花,果实为黑色的小果子。
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外来入侵种,繁殖能力很强,花粉会造成部分人群过敏,会产生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是一种必须消灭的有害种。
芦苇:生活在湿地里,可以包粽叶,也可以造纸,芦苇滩是动植物的家园,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也可以净化污水。
狗尾草:常见,生命力顽强,生长迅速,能够迅速覆盖空地。
葎草:也叫拉拉藤。
茎上有刺,能够攀援其它植物并覆盖。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学生鼓掌)
教师提问:我们周围的野生植物对生态系统有什么重要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
野生植物是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没有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就会崩溃,但是一些外来入侵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会破坏本地的生态系统,应该铲除。
4 首先发现于幕府山的珍稀植物秤锤树
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 Hu)是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教授于1928年发表的我国特有植物树种,秤锤树的模式标本为世界著名的蕨类植物分类专家秦仁昌先生于1927年在南京幕府山采集。
秤锤树属(Sinojackia Hu)也是我国植物学家发表的第一个新属。
植物命名用拉丁文命名,过去中国植物命名人都是外国人,从秤锤树开始,植物有了中国人起的拉丁文名字。
秤锤树花洁白无暇、高雅脱俗。
果实形似秤锤,极具特色;果序下垂,随风摇曳,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科学研究价值,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树种。
幕府山是秤锤树的故乡,但是由于白云石的开采,植被被破
坏,秤锤树野生种消失,只有在公园里栽培着几颗秤锤树。
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家园,让幕府山重披绿色,让秤锤树回到幕府山麓。
5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幕府山的植物?
学生讨论回答:
1 不乱砍滥伐树木
2 经常给树木浇水施肥,养护树木。
3 不开矿,不破坏环境。
三学生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