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艺术知识的传授,特别是通过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及学生的审美素质。

与本课程相关的专科类课程有文学概论、美学原理及部分文学类课程。前者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分析艺术现象的观点与方法,后者又提供了与多种艺术门类比较的对象,这为我们学习艺术欣赏课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

第一章艺术欣赏引论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使同学了解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及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指导思想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一)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艺术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实现艺术的美育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

艺术欣赏的特点:

1.感觉与认识,感情与理解的统一,潜移默化过程。

2.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寓教于乐。

3.体现美感中反映与再创造的统一。

(二)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

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但不等于现实。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

艺术美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1)艺术形象对现象的再现;(2)艺术家对现实的感受、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3)艺术家的精湛技巧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结合。

艺术美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个性与社会性、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但在不同艺术门类中,再现与表现有不同的特点。

1.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和物质媒介(色彩、线条、形体、音响、人体动作等)。

艺术语言的要求:(1)准确地体现本门类艺术的特点;(2)表现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

2.艺术形象

艺术以形象性为其基本特征。艺术语言是为构成一定的艺术形象服务的。

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的一般构成规律:典型与意境。

3.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即典型与意境的审美内涵。

艺术意蕴深藏于艺术形象之中,需要欣赏者去感受、体验和领悟。对艺术意蕴的把握是一个领悟的过程。

4.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即优秀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艺术风格包括艺术语言的运用、艺术形象、意蕴的形成等方面。

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发现,是艺术家创作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们提倡艺术风格能够体现优秀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及时代特色。

(三)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在艺术欣赏的实现中提高欣赏能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艺术理论和艺术知识的学习,包括艺术的一般规律,部门艺术的特征、形式法则等。3.提高文化全面素养,丰富生活阅历,是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建筑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建筑的面、体形、体量、空间、群体、环境等,了解其艺术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建筑作品的赏析,加深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去欣赏建筑艺术的具体作品。

(一)建筑艺术的语言

1. 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1)建筑的双重性;(2)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性;(3)建筑艺术的表现性;(4)建筑艺术的群体性(社会性)。

2. 建筑艺术的语言:(1)面;(2)体形;(3)体量;(4)空间;(5)群体;(6)环境。在建筑艺术语言中对形式美法则的综合运用。

3.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一建筑艺术特殊的文化价值。

(二)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1.对形式美法则的了解与掌握。多样统一的美的规律在造型艺术上的具体体现。多观察与分析,主动与对象对话。对其他艺术门类欣赏体会的借鉴。

2.要具备一些建筑学的知识。艺术美与生活美(技术美、环境美)的统一。建筑的善和真。

3.体会情绪意境。通过对形式美的欣赏,积极进行物我双方的交流和再创造,达到与建筑艺术作品整体形象的共鸣。

4.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联系作品所处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广阔文化环境去认识作品。

第三章绘画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绘画的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油画与国画作品的赏析,提高对作为视觉空间艺术的绘画本质特征的理解,特别是加深对国画优秀传统的认识;学会初步运用欣赏绘画艺术的一般方法,欣赏具体的绘画作品。

(一)绘画艺术的语言

1.绘画艺术在二度平面上创造物象与空间,展示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的多样景观,传达人的思想感情。“视觉空间的艺术”。2.绘画艺术语言:(1)线条;(2)形体;(3)色彩;(4)色调;(5)明暗;(6)笔墨(笔触);(7)结构。

3,绘画的分类方式及各类绘画的主要特点,侧重介绍油画与国画。

(二)绘画艺术的欣赏方法

1.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作品产生的原因、背景,领悟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结构、形式的特点,达到与作品在感情上的交流。

2.注意积累文化史和艺术发展史的知识,力求把握绘画的发展脉络,把握代表作品的特征,从而获得一些赏析绘画的标尺。

3.多看和思考画作,并注意在生活中观察物体与景色,从而培养和提高对艺术形式的感觉,逐步具备对绘画艺术语言的感受力。

4.尊重自我感受,尊重自己对画作的直觉,在画作面前驰骋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达到心旷神怡的最佳审美境界。

第四章雕塑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雕塑的实体性形体、光影、圆雕、浮雕、具象、抽象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

(一)雕塑艺术的语言

1、雕塑艺术的特点

(1)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2)雕塑是“诗”。便于抒情,宜于象征,要象诗一样要求概括集中,一以当十,雕塑更接近于音乐和建筑。

(3)雕塑因其高度概括,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标志。立于通衢大道则带有“强迫性”,使人非看不可。

(4)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及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化的艺术。

2、雕塑艺术的语言

(1)物质实体性的形体,以及因形体变化而造成的光影。

(2)圆雕:以立体的形体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作者的精神世界,供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不同角度进行欣赏。

(3)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高浮雕与浅浮雕。

(4)具象与抽象。

(二)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

1、雕塑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立体性”、“三维性”、也就是要去了解和欣赏占有三维空间的体积之美。

2、要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之美,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所形成的某种节律美和韵律美。

3、要懂得欣赏雕塑的基本“影像”,也就是基本轮廓所形成的影子似的形象。

4、要懂得雕塑和环境的结合,要从建筑和雕塑、园林和雕刻、广场街道和雕塑,以至山川和雕塑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它们的有机联系。

1.牛河梁出土的裸体陶塑

2.大位口等地出土的兽形壶、狗、鸟等

3.殷商人面鼎

4.西周利簋

5.广汉青铜面具

6.战国中山国错金银、铜虎

7.战国青铜物架

8.战国犀牛尊

9.秦始皇陵的将军俑

第五章工艺美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赏析,了解这门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初步学会欣赏工艺美术的一般方法,并运用它赏析具体的装饰工艺品和实用工艺品。

(一)工艺美术的特点

1.工艺美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与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完成的艺术。

2.工艺美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发展标志着一定时代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3.除特种工艺以外,工艺美术一般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实用目的与装饰趣味相统一。

(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的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我国陶瓷、染织、编织、雕塑以及种类繁多的现代工艺中,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漆器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1.陶器

我国陶器的发展历史和著名产地。彩陶的造型和色彩,彩陶《三足规》。江苏宜兴紫砂陶壶。

2.瓷器

我国瓷器的发展历史和艺术价值。东晋《青瓷多耳罐》。宋代五大名窑。北宋《青花轮花大盘》。明清的青花瓷。现代陶瓷工艺。丰富多彩的江西景德镇日用陶瓷。

3.青铜器

我国青铜器发展简史。殷商青铜器和特色。《乳丁纹平底爵》。《利簋》。现代仿古青铜器。

4.玉器

我国玉器的发展历史。古代玉器的特殊功用。商代《鸟鱼形玉佩》。周代《玉佩垂饰》。琢玉的方法和俏色玉雕,现代玉雕《玛瑙龙盘》和《岱岳奇观》。

5.漆器

我国漆器发展历史。战国《彩漆动物座屏》。汉代《漆耳杯》。现代脱胎漆器和漆画。

6.染织刺绣、木雕、牙雕、竹编、玻璃、搪瓷等其他工艺美术品。旅大玻璃器皿。

(三)工艺美术的欣赏方法

1.装饰美术(装饰工艺品)

(1)不同材料的装饰性绘画、雕塑作品,主要看其立意、主题、构图和色彩;(2)牙、玉、石等材料的工艺品还应看其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如巧施俏色、雕刻技法等;(3)年画类长期欣赏的作品,主要看其题材的内涵和构图的丰满程度;(4)商品的包装、装磺及广告招贴,要概括、

2.实用美术(日用工艺品)

(1)看其使用功能是否完备,操作是否简便;(2)看器物的尺寸、比例是否适度,注意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3)看其生产工艺的技术水平发挥得如何;(4)看其色彩配合如何,特别是服装、纺织品的特殊要求;(5)注意传统工艺美术品、民间工艺美术品和现代工艺美术品的不同风格;(6)作为商品,看其是否切合生活的需要,能否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是否符合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第六章音乐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音乐的节奏、乐句、乐段、旋律、音色、织体、主题、曲式结构、体裁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音乐基本特征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音乐的一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音乐作品。

音乐是一个特定的音响过程,一个多种要素结合一道,涵载着一定生活内容、思想感情的、活跃、流动、组织有序的音响过程。它作用于人的听觉,引发人们的种种体验和联想,使人步入艺术审美地,并从中获得某种精神享受和满足。

(一)音乐艺术的语言

1、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1)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作为音乐艺术材料的声音,是一个超脱了自然原型的特殊的音响体系。

(2)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艺术的展现要在一定的过程中完成。音乐稍纵即逝的弱点所转化的特殊手法。

(3)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形象”是经过联想而形成于人们头脑中的艺术形象,是感情化、

(4)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2、音乐艺术的语言:(1)节奏;(2)节拍; (3)调式;(4)调性;(5)动机;(6)乐节;(7)乐句;(9)旋律;(10)和声;(11)复调;(12)音色;(13)配器;(14)织体;(15)主题;(16)曲式结构;(17)呈示;(18)展开;(19)再现;(20)体裁。

(二)音乐艺术作品欣赏

1、《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聂耳的声乐作品。第一位革命音乐家。现代音乐文化、音乐艺术技巧同反映中国人民群众斗争生活,及展示新的社会前景相结合的歌曲艺术。它的特色及风格。

2、《黄河大台唱》(冼星海)大合唱的体裁。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的结合。中国的统一构思、集曲联合的大合唱之首。

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协奏曲的形式。协奏曲体裁的民族化。中国的叙事性与外国的交响性两种音乐审美意识的结合。小提琴演奏风格的民族。

4、交响诗《序曲》(李斯特)单乐章交响作品的形式。标题音乐特点。

5、《第五(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古典成熟的交响套曲形式。奏呜曲式及其表现特征。音乐艺术中的哲学思考。

(三)音乐艺术的欣赏方法

1、抓住音乐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体味音乐形象。

2、熟悉音乐体裁,把握音乐表达内容的特殊方式。

3、了解音乐家及其作品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力求准确而丰富地领会作品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特点及文化蕴含。

【重点学习作品目录】

1、《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聂耳)

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

4、《第一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

5、《第五(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6、《威廉·退尔序曲》(罗西尼)

7、《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曲《朝景》(格里格)

8、《第六(田园)交响曲》(作品第68号)第一乐章(奏鸣曲式)(贝多芬)

9、《图画展览会》(拉威尔)

10、《C小调练习曲》(作品第10号之12)(肖邦)

11、声乐协奏曲《海燕》(秦咏诚)

12、《第40交响曲》(莫扎特)

13、钢琴奏鸣曲《热情奏鸣曲》(贝多芬)

14、管弦乐《大海》(片断)(德彪西)

15、弦乐合奏《二泉映月》

16、交响诗《序曲》(李斯特)

第七章舞蹈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舞蹈的结构、动作、时空、舞台呈现等,了解其艺术的特点,并结合舞蹈作品的赏析,加深对舞蹈的特征,及偏重于表现与抒情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舞蹈欣赏的一般方法去赏析具体的舞蹈作品。

舞蹈以有节奏韵律的人体动作及姿态变化来表现思想感情及社会生活。舞蹈偏重于表现与抒情,在音乐、美术、光色的共同参与下融为整体,是一门多种艺术共同融成的综合性艺术。但是每个民族通过舞蹈来表达感情的方式受到民族性的影响。

舞蹈的种类:1、古典舞(中国、欧洲);2、现代舞;3、民间舞;4、通俗舞;5、国际舞。

舞蹈的形式:1、剧舞;2、舞蹈(广场舞蹈、独舞、集体舞、双人舞)。

(一)舞蹈艺术的语言

1、结构语言:有意图的艺术构思。戏剧结构(线型结构)与块状结构。

2、动作语言:暗示;传达;让观众通过直观形象去感受。动作既是构成舞蹈语言的基本材料,也是舞蹈家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材料。

3、时空语言:空间的展现与时间的流动。时、空的相互依存溶合。音乐的协作。

4、舞蹈语言的舞台呈现特点:内在激情有形可见的动作流。舞蹈与诗歌、音乐的联系与区别。舞蹈与电影的相似与区别。舞蹈与杂技、武术等其他人体艺术的区别。

(二)舞蹈艺术作品欣赏

1、舞剧《丝路花雨》的艺术特色和历史地位。

3、现代群舞《潮汐》(王磊编)

4、男子独舞《海浪》

5、女子独舞《雀之灵》空灵、丰满的内涵和精雕细琢的形成美。

6、男子独舞《残春》激越迭宕的风格。

7、三人舞《金山战鼓》对战斗人物情态、心态和动态的生动刻划。传统题材,全新的技法。

8、山乡风情歌舞《黄河儿女情》所创造的崭新的视觉形象。对传统民间歌舞的批判、继承和对外来通俗歌舞的吸收与改造。

9、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的整体动感和流畅美。

10、舞蹈诗《长城》所表现的悲壮之势、阳刚之气、深沉之思和浓烈之情。整体氛围的深厚凝重与舞蹈语言的鲜明个性化。

11、大型舞剧《俺从黄河来》主体蕴含的多义性与多重意象的交织。民间舞蹈文化品位的超越。

12、摩登芭蕾《斯巴达克斯》

13、摩登芭蕾《奥涅金》。

(三)舞蹈艺术的欣赏方法

1、舞蹈形式美的欣赏

(1)通过美的人体去接受美的舞蹈。

(2)欣赏舞蹈动作本身的形态美(协调感、韵律感、节奏感、高难度技巧等)。

(3)欣赏舞台构图:人体动作在舞台空间所勾画出来的流动画面。和谐统一的整体美。

(4)欣赏舞台美术(景、光、色、服、道、化等综合元素)。

2、情绪意境美的欣赏:既要对形式美有较敏锐的感觉,又要有主体积极投入的心理冲动;用“心灵的眼睛”去体会形式美中所蕴含的情绪与意境,去欣赏只有舞蹈才能揭示的感情符号。

3、舞蹈审美经验的自我培养

(2)纯洁高尚的欣赏心态。

第八章戏剧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戏剧的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戏剧作品的赏析,加深对戏剧基本特征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戏剧的一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戏剧作品。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各种媒体的综合中居于本体地位的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包括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及各种主观表现手段(表现、姿态的运动等)。戏剧的中心是性格意志的矛盾冲突所形成的情境,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是场面。

(一)戏剧艺术的语言

1、形体动作。

2、语言动作:对话、独白、旁白。

3、静止动作。(二)戏剧艺术作品欣赏

《老妇还乡》的人物形象塑造有独特之处:剧作家虽然把伊尔置于尖锐的情境之中,让他置身于多重矛盾关系之中,却有意把这些矛盾关系淡化,并不让它们发展成激烈的冲突,而只是把矛盾关系作为情境的因素。着力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历程。

(二)戏剧艺术的欣赏方法

1、体验和距离相统一。

2、欣赏戏剧作品必须重视对单个场面的欣赏,一个完整的戏剧运动正是在一个个场面的转换与连接中完成的,观众在欣赏中对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体验与感悟,也都是在观赏场面的实体内容和超越这个实体内容中完成的。

【重点学习作品目录】

2、《日出》(曹禺)

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第九章戏曲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戏曲的唱、做、念、打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戏曲作品的赏析,加深对戏曲的虚拟性、程式性等艺术特征的理解,提高同学们对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

(一)戏曲艺术的语言

戏曲不同于歌剧、舞剧、话剧,它熔歌、舞、说及其他艺术形式为一炉,以唱、做、念、打为表现手段,塑造人物、敷演故事。

(二)戏曲的艺术特征

1、戏曲具有更广泛、更高的综合性

戏曲的综合性指它不仅能把唱做念打四种表演手段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且指它能把不同的艺术

2、戏曲的虚拟性

戏曲的虚拟性指“略形传神,以神制形”的表演特点:由演员通过虚拟,在想象中进行拟形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使拟形的创造得到观众的理解和认可,在演员和观众共同的意象中,完成反映生活的任务。

3、戏曲的程式性比其它艺术形式更高,程式性指对演员表演的规范化制约。(1)唱必须严格遵守曲牌或板式的规范。做必须严格按一定尺度进行。念必须按一定的要求。打必须按一定的套路。(2)不同的角色、行当,表演同一动作时,程式上有区别。(3)程式化并非公式化、凝固化的模式。在戏曲发展史上,有成就的演员,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都对原有的表演程式有所突破和创新。

(三)戏曲剧种介绍

(1)戏曲剧种分类:戏曲剧种约有三百一十多个,按声腔约分为高腔腔系、昆腔腔系、梆子腔系、皮黄腔系、民间歌舞类诸腔系、民间说唱诸腔系、少数民族戏曲等。(2)戏曲的声腔特点:戏曲剧种歌唱的曲调是各地方言的音乐化、韵律化,含有浓郁的地方风味。一个剧种并非只唱一个声腔,由于剧种间的相互影响,各剧种形成发展的历程不同,演唱的曲调也有多样性的变化。(3)各剧种除声腔各具特色外,在表演上也有各自的创造。不同剧种在相同的剧目中扮演角色的行当也不尽相同。

(四)戏曲的流派

(五)戏曲艺术的欣赏方法

京剧《投军别窑》中周信芳、李玉茹扮演的薛平贵、王宝钏念白和唱腔分析。

(六)戏曲欣赏方法

1、把握住戏曲独特的表现方法。

2、要认识戏曲表演形式的独立性。

3、要善于分辨戏曲剧目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

第十章摄影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对构成摄影画面形象的线条、形状、影调、色彩等视觉元素的分析,了解摄影艺术的特点,并结合对摄影艺术作品的赏析,了解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学会运用摄影的眼光来欣赏摄影艺术作品。

(一)摄影艺术的语言(摄影的特性)

1、摄影是通过光学、化学等科学技术手段——用光学镜头、感光材料的洗印过程来记录存在于镜头之前的真实形象,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感,它的形象通常是瞬间完成的,具有由于摄影者独到的发现,瞬间的抓取以及后期制作的高超技术技巧所形成的艺术特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2、摄影是二维平面艺术,其形象是由线条、形状、影调、色彩组成,再现现实生活中的逼真形象。

3、现实中的形象经过选择、取舍、提炼和构图处理,在框架中组成为一个有秩序的严谨的视觉形式,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二)摄影艺术作品欣赏

1、《白求恩大夫》(吴印咸)主体的处理及环境的选择。

2、《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王立平)背景的简洁是摄影作品成功的关键。

3、《黎明的钟声》(江波)空白疏通气韵。

5、《到森林里去》(尤金·史密斯美国)背面角度的含蓄。

6、《浩气长存》(张成军)仰角度的表现力。

7、《长江截流》(孙树清)远景的优势。

8、《插秧女》(滨谷浩日本)特写的魅力。

9、《鹅场》(张阴增)逆光的美感。

10、《倒闭的滋味》(郑鸣)新闻摄影的特色。

11、《喜盈门》(丁爱民)生活摄影。

12、《城市之光》(杨晓利)黑白摄影的韵味。

(三)摄影作品的欣赏方法

1、欣赏摄影艺术真实、自然、质朴的美,欣赏摄影艺术家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的艺术眼光。

2、欣赏摄影画面的构图美,摄影家能从纷纭杂呈的生活中,截取出具有涵义和表现力的形象,并在框架平面中建立起线、形、色的秩序,形成完整的构图形式。

3、欣赏摄影的技术技巧:精湛的摄影技术是摄影作品成功的保证。科学地选择感光材料,运用光学镜头及附件,精细周密的后期制作,给画面带来完美的形式。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电影赏析》是电子声像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电子声像专业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并对电影艺术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本课程将对各种电影基础理论加以讲解,并在分析影片时综合运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影分析方法和技巧,对于电影作品有较专业的剖析和阐述。 本课程将从电影艺术的各个维度对电影作品进行解构,让学生熟悉视觉和听觉元素构成,了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论,熟悉电影发展历史和风格流派,了解电影作者的视听语言构思和处理方法,熟悉电影艺术大师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对于当今的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有自己的分析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课程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的艺术风格。 (2)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讲授电影作品分析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涉及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3)本课程应重视结合实例讲授。对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进行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观赏,并阅读相关资料,课堂教学与课下资料整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熟悉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 (4)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观摩优秀电影作品的同时,从中领会到电影制作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并能够从影院经营者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5)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 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

2、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电影概述 第一节世界电影发展梗概 一、电影的诞生 二、电影艺术的起源 三、电影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电影发展梗概 一、起始阶段 二、发展时期(1922—1926) 三、危机时期(1927—1931) 四、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1932—1937) 五、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 六、战后中国电影(1946一1949) 七、“十七年”起落期(1949—1966) 八、“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 九、新时期的繁荣(1978至80年代末) 十、“后新时期”(1989年至今) 第三节电影艺术思潮简介 一、发明之初的分歧 二、电影语言的确立 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四、苏联蒙太奇学派 五、好莱坞类型电影 六、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 七、再现美学的实践和理论 八、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九、苏联社会主义现实电影 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美术)

高中艺术欣赏课(美术)教学大纲(初审稿) 说明 (一)高中艺术欣赏课占用必修课时间授课,总学时为68课时(注),音乐、美术各占34时。课程均应列入课表,不得任意挪为它用。 (二)音乐欣赏课、美术欣赏课原则上高一、高二分段进行。也可阶段交叉或间周轮换上课。授课形式以常规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必要时也可合班上课。 (三)高中学校应配备专职音乐、美术教师,有困难的学校可外请教师代课。 (四)教材应根据本大纲的要求编写。大纲中规定的必选作品应全部编入教材:音乐欣赏课的参考作品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掌握,并适当补充民族、民间作品。音乐欣赏课教材必须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音响资料,美术欣赏课教材必须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幻灯图书资料。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艺术欣赏课分为音乐欣赏课和美术欣赏课,是普通高中一、二年级的必修课。 音乐欣赏课(略) 美术欣赏课 一、教学目的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 (一)美术欣赏基础知识(30%) 1.美术欣赏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2.美术的社会功能; 3.美术的分类及其主要艺术特征; 4.美术创作的主要艺术语言与创作方法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艺术类各专业 课程编号: 总课时:64学时/4学分 大纲执笔人:毕宇娟 大纲审核人: 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1、课程性质: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 广泛,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 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 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3、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 的训练手法。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先修的课程 本课程以《素描》、《设计色彩》为基础,并与之相配合,利用一定的造型知识设计构成造型与形式,同时又为《构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学过程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建议学时分配 (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 1、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教学内容:1、构成的分类 2、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3、点、线、面的情感特征 教学要求:本章内容是学习后面内容的一个理论基础,也是贯穿整个构成内容的主线,学习时注意掌握点、线、面的表现。 2、第二章重复构成 教学内容:1、重复构成的概念 2、基本形的组合关系 3、特殊重复 4、重复构成的形式 教学要求:了解重复构成的有关概念,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基础。 3、第三章渐变构成 教学内容:1、渐变构成的分类 2、渐变构成的特征 3、渐变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4、联想渐变构成 教学要求:了解渐变构成的概念,注意渐变构成的始形与终形,大小比例与渐变全过程的数量以及渐变形状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掌握渐变 的构成方法在设计实例中对设计意念表达的作用,思考运用渐变 构成怎样完成一幅平面设计作品。 4、第四章特异构成 教学内容:1、特异构成的概念 2、特异构成的形式 3、特异构成的运用 4、特异构成的特征

英语影视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影视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2003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100190 英文名:English Movie Appreci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前置课:基础英语 后置课:无 学分:2学分 课时:34课时 主讲教师:李丽萍褚玉襄 选定教材:Andrew Lynn,英语电影赏析,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课程概述: 本课程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主要目的是为了顺应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大学生迫切需要通过电视、电影等媒体来直接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动态的需要。通过涵养学生的影视艺术感觉,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影视艺术鉴赏的审美品位。 学习语言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文化习得的过程。语言只有放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才有其意义,学生才能够将语言认知能力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达到学习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的: 通过对影视英语的分析与欣赏,让学生能够身入其境地了解影视中各种人物的对话,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特有的文化背景、历史与现状、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地貌等特点。本课程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得各种特点的素材和资料,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分析其中所用语言和其使用的环境,尤其是英文经典和热门电影的赏析和解读帮助学生领略电影大师们特色各异的创作韵趣,进一步认识电影思维、电影语言的独特规律,并从欧美和中国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入了解作品的文化学内蕴,通过教师分段的各种提问与讲解,使学生能对影片的内容有个透彻的了解,从而能逐渐培养起他们独立欣赏原版片的习惯与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较为顺利地听懂有一定难度的英语电影、电视片段等,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特点,提高英语文化素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数:48 学分数:3分 一、课程的性质:《影视鉴赏》是一门美育课程,属于素质教育课范畴。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们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们的美育知识,提高学员们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为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出一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既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衔接关系,又要注意在全面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2、除按规定统一在课堂上观看中外经典电影外,学员应尽可能多看中外优秀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作品。 3、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辅导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多采用启发式、多组织课堂讨论,以搞出本课程的教学特色。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在备课中,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安排好授课计划。根据学生实际,精选习题和设计练习,目的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布置思考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在考试测验中,试题选择注重有代表性、典型性、具有客观实际性,并且难度适当的论述题。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作为一门美育课,本课程与艺术欣赏课程是点与面的关系。艺术修养为本课程提供了艺术特征、鉴赏方法等,加深了学员们对本课程的理解;美学原理为分析影视艺术现象及作品等提供观点与方法上的参考,使本课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艺术欣赏为本课程的学习作一个全面的铺垫。 六、教学参考书: 1、文字主教材:李含侠主编《影视鉴赏》 2、文字辅助教材:杨晓林主编《影视鉴赏》

影视艺术欣赏教学大纲

影视艺术欣赏教学大纲 《影视艺术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欣赏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Movie and Television 课程代码:011351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学时数:2学分36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编辑出版学 制订人:刘惠制定日期:2007年3月10日 审核人:刘铁群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 审订人:莫其逊审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影视艺术欣赏》是面向全日制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其中以文学院的学生为主。在被誉为“读图时代”的21世纪,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当学会并懂得如何去欣赏和鉴赏影视作品,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积极健康的兴趣着力点,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影视艺术审美观,了解电影、电视剧作为艺术所具有的独特品质及其发展、流变的历史,同时掌握影视评论的方法。本课程受选修课时限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影视艺术”做或时间或地域或类型的限定,亦可将“影”“视”分开讲解,如此,可使讲授内容相对集中,易深入,学生则可以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影视作品欣赏为辅。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中国电影发展概况(10个课时)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百年来中国电影的历史与现状,纵向描述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横向比较同一时期中国电影的异质与共通之处。 讲授内容: 1(百年中国电影发展的几个主要的历史阶段。 2(中国电影导演代际的形成及其划分的依据。 3(“第五代”与“第六代”比较之面面观。 重点:中国“第五代”导演与“第六代”导演的比较。 难点:中国电影导演以“代际”命名的成因分析。 第2章欧美电影发展概况(10个课时) 通过对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欧美电影历史上的几个重要分期,并着重了解以“好 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和以“新浪潮”为代表的法国电影。讲授内容: 1(欧美电影的几个重要的历史分期。 2(美国“好莱坞”电影。 3(法国电影新浪潮。 重点:欧美电影史上的大事件。 难点:如何评介“好莱坞”电影;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形成的背景分析。 第3章亚洲(除中国)电影发展概况(9个课时)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亚洲电影的大致情况。讲授内容: 1(日本电影。 2(韩国电影。 3(印度电影。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大纲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是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心理学电影在专业维度上的心理学探讨认识并理解心理学影片所要传达的人性包容的观点和态度来提升大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的自我分析和调试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剧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欣赏和心理分析,进而揭示其深刻内涵和人生启示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对人类自身的再认识,帮助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自我,在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自我提升的基础上拥有更加健康、成功、快乐、幸福的大学生活。 二、课程任务与教学方法 “于光影世界中休整灵魂,在他人故事里解读生命”是这门课的主旨。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在校大学生了解和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习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意义的窗口;完善人格和充实自我的平台。具体教学任务是使在校大学生透过心理学电影所展现的人物了解人心、人生、人伦、人性,以电影中的人物为镜折射自我的内心世界,经由分析电影中的人物,提高在校大学生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为此将采取“五个一”的教学模式: 1、一个主题与大学生人格成长息息相关的生命主题和生活要义; 2、一部电影深刻反映主题的一部心理学电影; 3、一次互动围绕主题和电影的分析、研讨和感悟; 4、一次作业每次课结束时完成一次主题作业; 5、一本好书课后推荐与主题相关的一本书籍,将成长延伸。 具体教学方法是将采用教师讲授、视频欣赏、研讨分析、素质拓宽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教学要求及成绩考核 1、授课使用多媒体合班教室合班上课。 2、考核方式为日常作业和结课论文相结合。 四、使用教材与参考教材 1、使用教材: 自己编写的教案一本:《心理学电影赏析》 2、参考教材: 1.[美]格里格、津巴多等著《心理学与生活》(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2.[法]勒庞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月 3.张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将按照以下三方面展开: 1.人性的解读:主要阐述和分析人性的双面解读、树立真善美的人性取向。(1—4讲,共4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差不多信息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8/2/1.5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0 授课时间:2018-2018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艺术楼A301 所属院〔系〕:师范学院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诸小妮职称: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余时间、艺术楼A202、面谈 【二】课程简介 影视鉴赏课是从文学、社会学、美学角度动身研究影视艺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侧面,展现一个或真实或虚假的客观世界,从而使学生了解影视表现是怎么样一门艺术。这门课程既表达了电影、电视美学的独特艺术,又表达了电影与文学、社会、历史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们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差 不多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进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们的审美知识,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了解影视进展的历史,结合美学理论知识, 用艺术的眼光鉴赏电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 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影视鉴赏课程能够运用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去观赏影视艺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明美的生活。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作为美育课,本课程与《艺术观赏》课程是点与面的关系。《艺术观赏》为本课程提供了艺术特征、鉴赏方法等,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程的理解;《美学原理》为分析影视艺术现象及作品等提供观点与方法上的参考,是本课程更加 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影视鉴赏》,李中会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2、推举参考书:《影视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 表1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 次 教学主题要点与重点要求学时 第一周次影视艺术概说 中国电影的产生与进 展、世界电影的历史进 展 要点:影视艺术的概念、中国 与世界电影的历史 重点: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及 能力培养、中国与世界电影历 了解:影视艺术的含义与 过程、港澳台及国外电影 进展状况 掌握:影视艺术鉴赏方 2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赏析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5040011 名称: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赏析 授课专业:全校学生 学时:2学分: 预修课程:美学原理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电影作品鉴赏为主,讲授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基础,电影艺术的审美特性、电影艺术的鉴赏方法及评论等知识和理论,同时结合理论和知识的教学,选取部分国产电影经典影片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论,课程融知识性、理论性、启发性和鉴赏性于一体,帮助提高学生的影视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本科生的校内选修课。精选电影史上能清晰地标示摄影机能不断深入人的内心世界且清晰地显示出电影本体特性,电影语言丰富的经典影片和优秀影片,以及近年来的优秀电影进行有重点的鉴赏和评论。通过大量观摩,使学生增加电影阅读量,增强对电影语言的感受,学会从专业的角度欣赏和分析电影,学会写作影视评论文章,认识到电影的多元化,在今后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中,树立勇于探索、善于借鉴的艺术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讲电影的鉴赏(4学时) 了解艺术鉴赏活动的一般规律,电影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培育影视观念。掌握影视构成,影视语言。理解影视的功能类型,创作方法,体裁样式,审美型范。 第二讲影视的评论(4学时) 理解不同的风格样式构成互文本关系的语言现象,叙事动机。掌握景深镜头的长镜头。课外观摩影片《盲井》。 第三讲电影《启示录》赏析(4学时) 理解影片对野蛮的战争进行的深层次审视,采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掌握黑白分明的用光象征手法,主题的强化。 第四讲《城南旧事》赏析(2学时) 了解本片是一部散文结构的诗电影,理解“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悉”的情感渲染。掌握场景的重复手法,音乐重复的作用,小英子的主观镜头,影片色彩。

影视鉴赏教学大纲设计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 课程类型:考查课 课程归属:考查课 审核人: 制定日期:2016年3月10日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影视鉴赏》高等教育第二版 适用专业及适用对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中专) 总学时:18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影视鉴赏》为选修考查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使学员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由此来丰富学员们的美育知识,提高学员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从而从某个侧面来提高学员的审美素养。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电影的审美特征与艺术特性,掌握电影的创作规律和语言特点,掌握电影的发展历史,并能根据所掌握的电影理论,学会独立进行影评。 二、教学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影视鉴赏入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单元是对影视艺术的总体概述。要求了解影视鉴赏的含义、影视的分类和制作过程;了解影视的历史脉络,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学习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影视鉴赏的一般规律;学会辨析影视的基本种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影视鉴赏的含义及功能 1.影视鉴赏的含义

2.影视鉴赏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 (二)影视鉴赏的基本知识 1.影视的特征 2.世界影视的诞生、发展、现状 3.影视制作流程 4.影视的分类和类型片 (三)影视鉴赏的条件、层次和方法 1.影视鉴赏的前提条件 2.影视鉴赏的层次 3.影视鉴赏的方法 案例讨论:教材案例讨论 作业:课后习题 课外学习要求:无 第二单元故事类影视片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考生掌握故事类影视片的涵及特点,理解故事片和电视剧的异同,理解故事类影视片的影视合流现象。 第一专题文学元素鉴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专题是对文学元素的鉴赏。要求考生掌握故事类影视片中文学元素的构成,理解文学剧本对影视艺术作品的重要性,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的含义,学会分析影视作品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和环境的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文学对于影视的重要意义 (二)文学元素的构成 1.影片的主题鉴赏 2.影片的情节鉴赏

《西方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西方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概况 1、课程代码: 2、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艺术) 3、总学时数:30课时 4、适用对象:全校所有专业 5、先修课程:无 6、开课单位:艺术设计系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西方的美术已形成了一个巨大而丰富的人类艺术宝库,它对全世界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共同财富。在高校里开设这门课,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知识,扩大审美视野和知识面。通过不断地欣赏西方大师的优秀作品,能够陶冶性情并能逐步地培养当代大学生一种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些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能了解与掌握西方美术的文化背景知识;欣赏名作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西方美术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风格和流派技巧等。第二,通过大量的大师名作的图片欣赏,要求学生对

艺术美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审美的兴趣并能逐步地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理论、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开拓大学生的艺术视野,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信心。陶冶道德情操,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逐步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由于本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与视频、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西方美术史和美学思想发展变化概况,欣赏评析经典美术作品、介绍著名艺术家生平追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课时分配安排表

备注:实际教学时间与培养方案有冲突,课时可适当调整,按实际教学时间进行安排。 五、考试要求 本课程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均按百分制考评,评价基本模式如下表: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民族民间工艺设计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工艺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53036 学时:32学时学分:1分 适用对象:环境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彭咏主编,《黔东南苗族侗族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教程》,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2008年 吴安丽主编《黔东南苗族侗族服饰蜡染艺术》,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2009年 张锦华主编《苗族民间文化考察录》,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民族民间美术是研究黔东南苗族侗族美术发展的历史,探讨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美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掌握民族民间美术内涵的基本规律,对于培养美术学专业学生理论素质,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要素和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满堂灌,在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上,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学习,

多进行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民族民间美术 1.基本内容: 第一节悠久的历史 第二节鲜明的民族特色 第三节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第四节民族民间美术的大众 第五节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要素和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发展。 4.教学建议: 讲授法,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第二章远古时期的民族民间美术 1.基本内容: 第一节远古时期民族民间美术起源 第二节来源于神话传说的图腾形象 第三节从《苗族古歌》看苗族内涵的蕴味 第四节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五节民族民间美术的表现题材 第六节民族民间艺术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和掌握苗、布依、侗等服饰艺术。 3.教学重点难点:苗族、布依族、侗族服饰艺术的历史、特点、种类 4.教学建议:讲授法,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第三章原始寓意的图腾崇拜及偶像 1.基本内容: 第一节民族意识中的自然图腾崇拜 第二节民族意识中的和人为偶像崇拜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图腾艺术的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各民族图腾艺术特色。 4.教学建议:讲授法,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第四章苗族的祟拜心理与创造意识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对始祖的创造心理意识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陈建毅编撰日期:2009年8月30日 一、课程概述 《机械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属于B类),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部分内容。计划时数为68学时,本课程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会分析计算一些简单力学问题。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机械工程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常用零部件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在本课程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对象:工业设计专业大二上学期的高职学生。 二、教学内容描述 教学内容分成两个模块:工程力学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主要内容分为静力分析和强度分析;机械设计基础分为机械零件基础、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基础。 第一篇工程力学基础 第一章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程力学与工业设计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第三节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静力学公理 第五节约束与约束反力 第六节分离体与受力图 教学要求:了解力与力系的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画受力图。 第二章构件与产品的静力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第二节平面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第三节空间力系简介超静定的概念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模版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概论课程类型: 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播与影视主撰人:殷兵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影视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熟悉各种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前后期设备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影像诞生历史、影像视听语言发展、影像产品分类、现代影像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及生产规律,通过对影视前后期设备的使用,熟悉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能鉴赏不同影视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基本原理及影视艺术的发展史。 理解:影视基本特性、传媒特性和发展趋势。 掌握: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 2、能力要求: 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绪论:中国电影电视发展之路(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电影的发展 2、中国电视的发展 第一章影视艺术基本概念(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影像和镜头的概念 3、影视声音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理解影视艺术相关的基本概念性的东西 3、理解影视声音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影视艺术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构成及声画关系 第二章、影视创作(4学时) 教学内容: 影视创作的概念 影视创作流程及编剧、导演、表演、摄影、摄像的概念和操作教学重点:

影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影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影片赏析/Video Appreciation 课程编号:0609154课程类别:文学艺术类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动漫设计 总学时数:27 ,其中讲授:27学时;上机:学时;实验:学时;课外:学时制订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制订日期:2008年9月 一、教学大纲说明 1.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动画鉴赏》是艺术设计(动漫设计方向)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观摩影片,使学生从剧作、人物造型、动画设定、镜头画面、CG技术、动画色彩、动画音乐以及市场营销、衍生品的开发等不同的视角,分析这些影片的成败得失。从而提高学生的动画鉴赏能力,并为以后动画创作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动画鉴赏的基本理论,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对影片的分析方法,为从事动漫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教学要求:通过对动画影片的分析,动画剧作训练、动画大师研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传统动画、三维动画,二维、三维动画结合等制作动画的全部流程及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动画语言的构成元素和表达手段,理清动画剧叙事的结构和脉络。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画鉴赏能力,以及独特的动画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在课程教学的方法上,授课教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动画影片实例讲解,幻灯片展示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与讲解,并通过课堂动画影片赏析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动画影片分析的方法和动画剧作训练、动画大师学习研究的方法与步骤。必须从传统动画和三维动画,二维、三维动画结合等制作动画的全部流程及特点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3.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动画影片赏析作业3次,剧本创作作业2张,考察大作业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动画民族化道路该如何前进?”进行分析1次 4.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这门课程,了解动画电影文化才能够创作有思想有深度的影片,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了解电影语言是非常必要的,为后面的课程打下基础 5.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代码:1522245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32 先修课程:素描写生适用专业:图形图像制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现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塑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 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要求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三大构成是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构成设计中形式美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为1:1。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通过上机成绩、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理论课和上机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一、形态的基础理论

最新影视鉴赏教学大纲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 课程类型:考查课 课程归属:考查课 审核人: 制定日期:2016年3月10日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影视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适用专业及适用对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中专) 总学时:18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影视鉴赏》为选修考查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使学员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由此来丰富学员们的美育知识,提高学员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从而从某个侧面来提高学员的审美素养。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电影的审美特征与艺术特性,掌握电影的创作规律和语言特点,掌握电影的发展历史,并能根据所掌握的电影理论,学会独立进行影评。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影视鉴赏入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单元是对影视艺术的总体概述。要求了解影视鉴赏的含义、影视的分类和制作过程;了解影视的历史脉络,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学习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影视鉴赏的一般规律;学会辨析影视的基本种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影视鉴赏的含义及功能 1.影视鉴赏的含义 2.影视鉴赏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 (二)影视鉴赏的基本知识

1.影视的特征 2.世界影视的诞生、发展、现状 3.影视制作流程 4.影视的分类和类型片 (三)影视鉴赏的条件、层次和方法 1.影视鉴赏的前提条件 2.影视鉴赏的层次 3.影视鉴赏的方法 案例讨论:教材案例讨论 作业:课后习题 课外学习要求:无 第二单元故事类影视片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考生掌握故事类影视片的内涵及特点,理解故事片和电视剧的异同,理解故事类影视片的影视合流现象。 第一专题文学元素鉴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专题是对文学元素的鉴赏。要求考生掌握故事类影视片中文学元素的构成,理解文学剧本对影视艺术作品的重要性,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的含义,学会分析影视作品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和环境的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文学对于影视的重要意义 (二)文学元素的构成 1.影片的主题鉴赏 2.影片的情节鉴赏 3.影片中的人物鉴赏 4.影片中的环境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