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 人的发展在各年龄阶段存在着个别差异性:
• 生理和心理差异,尤其是心理差异。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中应发现
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
化和多样化。
•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
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
•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
通过内因起作用。
• “勤能补拙”
• 第三节 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2、教育对人潜力的发掘 3、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 4、教育对人个性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教育因素:主要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作出社会性规范。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即 • 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 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 两者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 低于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缺乏挑战性 • 高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缺乏可能性
年已获得50%,8岁已获得80%,8—17岁获得20%。
• (2)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有晚。 • 有的方面在较早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
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 心理科学研究指出,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开
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学习乐器也是5岁左右为佳。
(二)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教育。
同时,个体的人的身心发展状态又是教育行为的依据,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指个体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着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
个体的人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生存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人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
人具有自我意识,有规划未来,创造发展条件的能力。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西方:弗洛伊德: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美国威尔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美国格塞尔:“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所有的其它能力,包括道德都受到成长规律的支配。
”2、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我国古代的性恶论的代表:荀子。
西方:英国的洛克“白板说”,美国的华生。
3、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把实践、个体积极投入实践活动,看作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第二个方面是不同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
1.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阶段性:个体在身心发展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 的特征。阶段性要求教育合适不同年龄阶段,不可“凌节而施”。 3.差异性:每个个体因独特而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差异性要求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4.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平衡。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 敏感期,及时而教。 5.互补性: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 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 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心理的发展指向个 体认识、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 教育学视域中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各自 内部及其整体性结构所发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尤其指学校教育 阶段,个体身心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
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 后天获得性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 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 因素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 和小环境之分。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1. 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符合社会 要求的规范。
• 2. 学校教育加速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地发展。 • 3.学校教育能够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 4.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生命发展奠基。
第三节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师范生教育学基础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1. 教育面对的是人的个体,每个个体人都是共同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共同性体现在个体性上,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2. 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A.身体的发展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B.心理的发展指向个体认识、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3. 教育学视域中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各自内部及其整体性结构所发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尤其指学校教育阶段,个体身心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1. 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 阶段性:个体在身心发展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的特征。
阶段性要求教育合适不同年龄阶段,不可“凌节而施”。
3. 差异性:每个个体因独特而不同,表现出差异性。
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4. 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平衡。
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敏感期,及时而教。
5. 互补性: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身心发展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不确定的。
但不管有多少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所以,单一因素的决定论是错误的。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三类:1. 个体自身的因素2. 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实践活动。
3.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是错误的。
(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 后天获得性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 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
1.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1. 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符合社会 要求的规范。
• 2. 学校教育加速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地发展。 • 3.学校教育能够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 4.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生命发展奠基。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一)影响人的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 后天获得性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 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 因素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 和小环境之分。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
1.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阶段性:个体在身心发展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 的特征。阶段性要求教育合适不同年龄阶段,不可“凌节而施”。 3.差异性:每个个体因独特而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差异性要求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4.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平衡。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 敏感期,及时而教。 5.互补性: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 1.二者的不同: • 第一,基点不同。 • 第二,目的指向不同。 • 第三,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不同。 • 2.二者的统一性 • 第一,二者共同构成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 第二,二者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统一。 • 第三,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二者统一。
二、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
•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 体。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重点背诵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重点背诵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考纲】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真题】1.2021华中论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2.2021 天津师大简答: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2021 浙师简答:在人的发展中,哪四个方面的因素时最重要的?每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2021 东北师大论述:论述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各自作用5.2021 东北师大简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6.2021 中山论述:谈谈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7. 2021 陕师大简答: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8.2021 中山简答: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9.2021北师简答:试评“环境决定论“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含义1.广义的个体发展: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2.狭义的个体发展: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
3.分类: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但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做出不同的分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 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动、生殖等系统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
② 心理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完善。
③ 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三方面联系:人的发展的这三个方面,既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十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奥秘的过程,而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一章,我们将深入探讨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逐渐成熟的成年人,每个人都经历着身心发展的不断变化。
身体的成长、心智的成熟、情感的丰富,这些都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方面。
而教育,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着个体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前行道路。
首先,我们来谈谈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这意味着个体的成长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比如先学会抬头、翻身,然后才会坐、爬、走。
这种顺序是不可逆转的,教育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
身心发展还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比如在儿童时期,主要是培养基本的认知和生活技能;在青少年时期,则更注重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育要根据阶段性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一个重要规律。
在某个特定时期,个体的某些方面会发展得特别迅速,比如语言能力在幼儿期发展较快,而抽象思维能力在青少年期发展更为突出。
教育者需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关键期,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
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当个体在某个方面存在缺陷时,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弥补。
比如一个视力不好的孩子,可以通过发展听觉和触觉来更好地适应环境。
这也提醒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足。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身体发育。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健康的体魄打下基础。
在心智发展方面,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升思维能力。
从简单的数学运算到复杂的逻辑推理,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到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教育引导着学生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还对个体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ppt课件

代表人物: ①高尔顿(F.Golton):《遗传的 天才》1869,“一个人的能力是由 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 ,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 细叐遗传决定一样。” ②霍尔(G.S.Hall):“一两的遗 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③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 三等:“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 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 中民之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 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 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 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举例:幼儿园主要任务是玩游戏;小学阶段主要是打好基础。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 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 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 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 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 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 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举例:盲人的听力较好或者盲人的嗅觉较好;有些失去胳膊的小伙 伴可以用脚代替写字穿衣服等活动;身残志坚的人。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 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意志品质教育等。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及其作用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 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2)遗传的作用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 展(错诣观点:遗传决定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2、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俗语
“孟母三迁” 故事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子· 劝学》
16
你赞同吗?
• • • • • • • • 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自责。 如果学生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攻击。 如果学生生活在嘲笑中,他就学会害羞。 如果学生生活在宽容中,他就学会大度。 如果学生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自信。 如果学生生活在赞美中,他就学会欣赏。 如果学生生活在公平中,他就学会正义。 如果学生生活在接纳中,他就学会喜爱这个世界。
22
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 在动力 2) 个体是通过其自身实践活动来参与 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主体自身发 展的 3)个体具有自我定向、自我控制和自 我调节的能力 4)个体的成就动机、人生态度、努力 程度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关键因素。
23
有这样一位青年…….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不间断的由低级 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的 有序过程。 表现: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29
生理方面
• 儿童的身体发展由软弱到逐步强壮,身体的发展
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
的顺序发展。
•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会 六坐、八爬、十站、岁走”)。 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17
3、正确认识环境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 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 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 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 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强盗。”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 动结果,从而片面强调并机械地看待环境的作用。 批判“环境决定论”
12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外部客观条件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地 外部世界,包括个体所接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
(公园、绿地、小区、村庄)
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的社会环境
(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社会精神文化)
35
2 .阶段性
含义: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 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总体上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连续 不断的量变质变的过程。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发展 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质的变化。量积累到一定程 度发生质变,使个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每一 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某些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 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 阶段。
25
刘伟坚强语录
• “我从来没有把我当什么特殊群体,就是你们用 手做的东西,我用脚做,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没有不一样。” “没有手,用脚一样能弹钢 琴。” ” • “我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养活自己,虽然我体 会不到拥抱别人的幸福感,但我能够在琴声中感 受到更多的幸福。” • “谢谢他能这么歧视我,迟早有一天我会让他看 看。”——遭到音乐学院校长的歧视后,他说。 • “刚开始困难简直是一座山,但是后来通过努力 拿到全国第一时,再回头看那困难只是一个小小 的台阶。” • “我觉得在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 要么精彩的活着。” 26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
第一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各因素及 其作用
1
人的发展的含义
2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2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止时 在生理、心理两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和 质变的过程。
狭义:主要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熟过程 中,其身体和心理的积极变化和逐步完善 的过程。
3
身体的发展包括指肌体的正常发育和体 质的增强。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感觉、知觉、记 忆、思维、想象等)和意向(兴趣、需要、 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18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导发展
荀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 也。”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 成由于教育。”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 是教育的产物。”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 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 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正确看待教育的作用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是一张白纸 或是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任何 式样的”。
批判“教育决定论”
21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决定因素
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 用,它是人类特有的意识特征。
“人世间的事情永远不会有绝对结果,苦难对天才是一 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 渊。” ——巴尔扎克
双生子爬梯实验
48周的小孩 历时6周 学会爬梯
52周的小孩 历时2周 学会爬梯
任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 8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在医院婴儿室里,可以看到,出生几天后的婴儿, 就有不同的表现。
一个生来失明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画家 一个生来失聪的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家 一个神经活动灵敏、智力超常的儿童,教育 一个天生的弱智儿童,教育 ——难 ——难 ——易 ——难
24
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
断臂钢琴师 刘伟 北京人 生于1987年,10岁时因触电 意外失去双臂,伤愈后加入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 2002年, 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刘伟一举夺得了 两金一银;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残疾人 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19岁时,成绩优秀的他 放弃高考,开始学习钢琴;2008年4月30日,参加北京电 视台《唱响奥运》节目,演奏钢琴曲《梦中的婚礼》,为 刘德华伴奏《Everyone is no.1》;2009年12月3日,参 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双上肢障碍者书画及才能展示活动; 2010年5月,参加湖南卫视《快乐男声》济南唱区预选赛; 2010年7月,参加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22.8万名儿童, 发现低能儿约占3%~4%,而低能儿中有50%以 上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其中父母低能与近亲配婚而 造成遗传缺陷的占相当比例)。
9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遗传素质很难改变,但在特殊的环境下或是后天教育的作用下可以改变。
5、正确认识遗传素质的作用
英国 探险家、优生学家、心理学家,弗朗西斯· 高尔顿 (Francis Galton ) 名人家谱调查—— “名人后代名人多。” 意大利 医学家 龙布罗梭 研究犯罪份子的家族——“罪犯后代罪犯多。” 美国 心理学家 斯坦莱· 霍尔(G.S.Hall)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5. 9岁的儿童为1350克
6. 12-13岁的少年儿童脑重量已接近成人即1400克
31
儿童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一)
32
图片 儿童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 (二)
33
心理方面
•
心理方面: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机械记 忆到意义识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 美感等。
喜怒哀乐等一般的情绪反映到高级的理智感、道德感、 儿童的认知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动作感知—
微观的社会环境 (家庭、邻里、亲友、工作单位、娱乐场所)
13
1、人只有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展,环境只有经过 实践才能起作用
狼孩、豹孩、熊孩、猪孩的报道。
14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的一个小村庄里,发现 了两只人形动物在狼洞里。正在当地传教的辛格夫妇历尽 艰辛终于抓住了这两只动物,原来是两个女孩,年约8岁 和1岁半。姐妹俩被取名叫卡玛拉和阿玛拉,并送到孤儿 院接受人类的教育。 辛格夫妇以无限的耐心和超人的爱心,想把她俩培养 成为正常的人。可他们却改不掉狼的习性。用四肢走路, 常常向人飞扑过来,白天在屋里睡觉,夜晚大声嚎叫,吃 腐肉和活鸡。经过辛格夫妇努力,两个月后,妹妹终于说 了出“不”字,可惜一年后就死去。姐姐经过3年的培训 才能用脚走路,但本能反应时仍四肢走路。直到她17岁死 去时,智商只有3岁半孩子的水平,只能讲45个单词。
批判“遗传决定论”
10
3、关于遗传决定论
• 创始人:高尔顿 • 代表作:《天才的遗传》( 1869): “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 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之受遗 传决定一样。”
11
高尔顿的家谱调查: 从英国名人中选出977位(政治家、法官、 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名人进行调 查,结果是这些名人的父子兄弟中有332人与 他们同样出名。而另一个对照组,即所谓的一 般的平常人(977),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仅 有一位名人。
30
坐、会爬,最后才会用腿走路。(如,“三翻、
•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
大脑的发育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随着人的成长发育而不断 发育完善的,重量也是逐渐增长的: 1. 新生儿约为390克 2. 8-9个月的乳儿为660克 3. 2-3岁的婴儿为990-1011克 4. 6-7岁的幼儿为1280克
19
1、教育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全面、系统地促进人的发展
为什么说学校教 育在人的发展中 起主导作用?
3、教育具有组织性 ——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人员高效率促进人的发展 4、教育可以控制和利用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校园环境和学校管理制度可以排除不良环境因素干扰 5、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优势、弥补其缺陷 ——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方向 发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