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律动—保罗克利

合集下载

保罗.克里

保罗.克里

摘要:保罗•克利是20世纪富有想象力与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之一,其绘画语言常常以抽象的点、线、面为主体,并运用简洁凝练的线条与对比强烈的色彩使得画面具有音乐特质般的律动美感;从他的作品上反映出了“流动的乐曲节奏”、“生动的音乐图像”、“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神秘的生命幻想”;他是一位在色彩与旋律中游走的幻想者,一位能够把内心世界用抽象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大师。

关键词:保罗•克利;线条;色彩;音乐;表现主义1. 背景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绘画艺术在长期的累积发展中衍生了新的要求,随着印象派与立体主义的出现,艺术家们开始寻求新的形式与方法来改革和丰富西方绘画。

而绘画与音乐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艺术家与评论家关注的课题,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来表达艺术家的内在感受和精神过程的艺术,而绘画则是在平面上,绘制出直观可见且具有一定形体、质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形象;两者有表象上的不同又有本质上的相同,如何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近现代许多艺术家尝试的目标,保罗•克利作为一个画家、音乐家、评论家在其辉煌的艺术生涯中对音乐和绘画的融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保罗•克利是在色彩与旋律中游走的幻想者,他是开创一种新的现代艺术的杰出代表。

2. 保罗克利简介图1 保罗•克利保罗•克利(Paul Klee,1879~1940)是德国著名表现主义绘画大师,出生于瑞士。

受从事音乐工作双亲的熏陶,克利很小就显露了其过人的艺术才华。

1898年(19岁)克利来到德国的慕尼黑学习绘画,师从著名画家弗兰茨•冯•施托克。

1901年(22岁)他前往意大利学习绘画,七个月后回到了伯尔尼专心于美术创作,这一时期克利创作了一系列具有讽刺意味的版画作品。

1905年(26岁)克利接受了印象派的创作理念,1911年(32岁)克利认识了奥古斯特•马凯和瓦希里•康定斯基,并与弗兰茨•马尔克等人共同结成了小团体“青骑士”,期间抽象绘画先驱者康定斯基给克利的艺术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包豪斯教授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概述

包豪斯教授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概述



《柠檬收割》
色彩在克利的笔下就如同琴键在音 乐家的手指下一般灵敏,克利一直 致力于将光影和色彩相结合,在其 笔下,色彩反映的是其心灵的感受。 他特别强调明暗对比,把明暗转到 色彩领域,使每一种调子和色彩相 呼应,不是用黑白来表示明暗,而 是代之以色彩关系。也就是说克利 拒绝用光线自身的方式来呈现光影, 而是把光当作色彩的活动,这样在 克利的画面上光感和色感融会在一 起,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什么是纯粹 的色彩。 《柠檬收割》是一副活力四射的作 品,克利运用简单灵动的随性线条 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收获的喜悦, 用绚丽的色彩表达了夏天的热情。 图中底色上的大块绿色及黄色的运 用让观者好像看到待收获的柠檬园, 简练的线条勾画出农夫采摘时的喜 悦,画面左下方出现的音乐延长记 号更是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直线性。 整幅画面寓意深远,仿佛在告诉人 们,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定要把握 好不可逆转的时间。
《节奏的》
《更严谨更自由的节奏》


克利热爱音乐与歌剧,在他的 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凝 固的音乐美感。克利将音乐的 许多元素转化成具象的符号, 用这些符号在有限的画面上为 我们展示出画家无限的、充满 热情的心灵世界。 在克利的绘画语言中,拉长变 形的五线谱音符一直是一个其 主要的表现符号,从《红色背 心》中我们可以看到,克利运 用简洁的、变形的五线谱符号, 通过夸张的漫画表现手段把一 位绅士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画面 上。鲜活的黄色调运用,给人 以生动童趣的感受,令观者不 由得产生发自内心的微笑,带 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展现 了克利自由纯真的内心世界。
个人生平
1920年(41岁)克利在慕尼黑举 办了大规模的个人画展,并撰写了 题为《创作信条的自白》一文,阐 述了自己的艺术理论。同年末,德 国包豪斯设计学院邀请克利任教, 在包豪斯的教学活动中,克利对艺 术的目的和手段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并于1925年(46岁)出版了总结 其教学和创作经验的著作《教学笔 记》,时至今日,该书仍成为美术 及艺术设计教育家们权威性的参考 书籍。到了20世纪30年代,纳粹 主义充斥了全德国,为免遭其迫害, 克利被迫辗转流亡于意大利、法国 等地。

保罗克利水彩画色彩语言探析

保罗克利水彩画色彩语言探析

保罗-克利水彩画色彩语言探析□周晨阳胡芸迪摘要:保罗•克利是20世纪最富诗意的艺术家之一,其水彩作品通透细腻,色调柔和明快,富有乐曲的韵律美。

他作品中对比色与同类色的搭配、复调音乐元素的运用以及对儿童绘画趣味的借鉴,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语言。

保罗•克利拥有以简驭繁的能力,能够将复杂的表象概括为基本形式,尝试一切可能的色彩效果,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色彩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保罗•克利色彩理性化保罗•克利于1879年出生于瑞士伯尔尼附近,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诗意与创造精神的艺术家之一。

他曾应格罗皮乌斯之邀,任教于包豪斯装饰与工业艺术学院和杜赛尔多夫美院。

阿纳森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说:“克利是2。

世纪变化最多,最难理解和才华横溢的人杰之一。

”19有些人认为他的作品像个谜题,因为人们很难把其作品归于某一种艺术流派,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或是超现实主义的影子。

然而,在保罗•克利的水彩画中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浪漫又神秘、明亮又和谐、带有音乐氛围的色彩。

他的作品色彩语言极为丰富,充满了艺术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对几何形色域的布局、对比色和同类色的搭配、音乐性元素的运用以及对儿童绘画趣味的借鉴上。

一、几何形色域的布局保罗•克利最早在慕尼黑学习素描与绘画,后来前往意大利罗马,在欣赏了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和文艺复兴艺术之后,受到一定影响。

克利在康定斯基的画中看到了纯粹以线条、色彩和抽象形式构成一幅画的可能性。

乔治•布拉克和巴勃罗•毕加索的作品更加坚定了他向抽象绘画发展的决心。

克利认为,所有复杂的有机形态都源于最基本的形态,客观世界中的公园、城市、人体、植物等,都可以根据规律简化、梳理成几何形状,被赋予新的意义。

克利的作品总是严谨而细致地把不同的色谱与几何图形对应并结合起来,线条只是他划定不同调子或色彩领域的界线。

在作品《果》(图1)中,他将松果的结构几何化,用线勾画出逐层增大的四边形和圆形,一层层添加棕色的淡彩,使色域逐层变深,并用背景的深绿色衬托出松果的结构。

诗意的线——保罗·克利艺术中的线条语言

诗意的线——保罗·克利艺术中的线条语言

诗意的线——保罗-克利艺术中的线条语言□胡旭端摘要:线条可作为点的延伸、面的定义,也是空间、色彩的向导,更是画面心理、视觉平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保罗•克利笔下,线条是流动的、富有诗意的。

在保罗•克利心中,线条是他的灵魂,有了灵魂,即可描绘自己心中的画面,将不可见变为可见。

艺术家不是一架精密的仪器,其受到的训练不仅仅是记录客观事物的表面。

保罗•克利绘画中的线条不仅存在于画面中,而且对于各领域的研究也有着一定的启发。

在当代设计中提取保罗•克利的灵魂因素,可以用诗意的线描绘人们不可见的艺术。

关键词:线条保罗克利艺术线条语言保罗•克利是德国籍的瑞士裔画家。

克利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在伯尔尼长大。

克利之所以选择绘画,是因为他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让自己的绘画不断发展。

克利早期曾前往慕尼黑求学,为其艺术生涯奠定了基础。

1920至1930年,克利任教于包豪斯学院,对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克利后期患上 皮肤硬化症,于1940年6月29日心脏病发作,在瑞士的洛迦诺逝世,年仅61岁。

克利兼具画家、音乐家、诗人和理论家的身份,探索真理是他一生中坚持不懈的动力。

他往往将精神性的东西放在首位。

克利到达拿波利时,认为当时的德国画家汉斯•丰•马雷的壁画“非常接近我的心灵”他勤奋地师从自然,渴望获得原始的印象和经验,他认为,那些从自然而来的作品能够使自己放松身心。

在克利的画中,线条是流动的、富有诗意的。

笔者看到,克利的线条,正如他在慕尼黑看到印象主义画家原作“深深地为其激荡的线条而震撼”①。

这些线条来自心灵,而非源自造化。

克利笔下的线条不仅对当时画坛产生了影响,而且对当下的各个艺术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保罗•克利对于线条的定义线是点的延伸、面的定义。

克利在包豪斯学校任教时,其在课上是这样描述的:主动画出一条线,并且没有目的地让它自由地移动时,移动体是一个点,不断向前挪进。

可见,线条虽在纸上作为连续性的形态呈现,但究其本质,可视为由无数个点不断移动构成的视觉延续,因此,线条是一种点的延伸。

包豪斯教授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

包豪斯教授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

《节奏的》
《更严谨更自由的节奏》


克利热爱音乐与歌剧,在他的 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凝 固的音乐美感。克利将音乐的 许多元素转化成具象的符号, 用这些符号在有限的画面上为 我们展示出画家无限的、充满 热情的心灵世界。 在克利的绘画语言中,拉长变 形的五线谱音符一直是一个其 主要的表现符号,从《红色背 心》中我们可以看到,克利运 用简洁的、变形的五线谱符号, 通过夸张的漫画表现手段把一 位绅士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画面 上。鲜活的黄色调运用,给人 以生动童趣的感受,令观者不 由得产生发自内心的微笑,带 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展现 了克利自由纯真的内心世界。

这幅《鱼的魔术》以黑色 为背景,凸显出来的不同 的生命,都在演绎着不同 的造型和生长形象,正中 有一张带有钟表的网正在 展开,但是鱼儿们还是怡 然自得地游着;克利一生 深深迷恋着那些充满幻想 的绘画。时间,对世界上 的任何生命都是那么的公 平,但是每一个生命都依 然活在自己的意识中,当 他们清醒的时候已经是壮 志难酬的晚年。克利不也 是以黑色背景来体现出他 对时间飞速流逝的沉重内 心。
《死亡与火焰》
结语
• 克利的绘画特点具有音乐灵动的韵律感与强烈的节奏感,他将音乐与绘画巧 妙地糅合在一起,构筑了其独特的、生动的音乐图像。他的作品看似天真质 朴,实际上所包含的内涵意义是复杂而深刻的,克利并不简单地描绘外部世 界,他一直致力于将外部客观世界与自己的内心幻想世界相结合,进而表现 出其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克利善于运用不同的手法、特殊的符号与大胆的 用色,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生命及生死的深刻认知。 保罗•克利是一位在色彩与旋律中游走的幻想者,一位能够把内心世界用抽象 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大师。他的艺术风格简朴自然,巧稚而不失雕琢。特 别是他对音乐的领悟能力促使他把对音乐的感受化作了他画笔下的不朽之作, 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音乐与绘画原来是这样的接近,二者之间的艺术通感被画 家轻而易举的造就和点破了。克利用其敏锐的直觉与丰富的内心体验,将表 现主义艺术推向了顶峰。

关于艺术应该创新的名言

关于艺术应该创新的名言

关于艺术应该创新的名言1. "艺术是思维和创造的表达,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其活力。

" - 乔治·巴尔多2. "艺术永远不应该停滞不前,因为创新是它的灵魂。

" - 约翰·肯尼迪3. "创新是艺术的营养剂,它使艺术永远充满活力。

" - 莱昂纳多·达·芬奇4. "只有通过创新,艺术才能为社会带来新的启发和进步。

" - 奥古斯特·罗丹5. "艺术是思想的前沿,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不断探索和超越。

" - 弗朗西斯·培根6. "创新不仅是艺术家的责任,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 - 毕加索7. "艺术创新是艺术与现实对话的方式,通过创新,艺术家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 - 安迪·沃霍尔8. "艺术的目标是超越现实,创新是达成这个目标的必由之路。

" - 谢菲尔德·德金斯9. "艺术的美在于创新,只有敢于创新的艺术家才能走得更远。

" - 马塞尔·杜尚10. "艺术需要不断创新,以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变化。

" - 安妮·比斯特11. "创新是艺术的火花,它能点燃观众的心灵。

" - 马克·罗斯科12. "艺术家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技巧和表现方式,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 - 尤金·德拉克洛瓦13. "艺术的奇迹源于创新,只有通过不断超越常规,才能发现新的美。

" - 弗朗茨·马克14. "创新是艺术家驱动社会变革的力量,也是他们对世界的回应。

" - 迈克尔·安吉洛15. "创新使艺术家从过去的束缚中解脱,获得全新的创作灵感。

西方绘画大师-147保罗.克利PaulKlee(1879-1940年)德国表现主义画家

西方绘画大师-147保罗.克利PaulKlee(1879-1940年)德国表现主义画家

西方绘画大师-147保罗.克利PaulKlee(1879-1940年)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西方绘画大师 -147 保罗.克利 Paul Klee (1879-1940年)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保罗·克利( Paul Klee 1879-1940 ),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和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

克利出生于瑞士伯尔尼郊区一位音乐教师家庭,他自幼爱好文艺,中学时就写过小说作过诗,还是业余小提琴手。

19岁时入慕尼黑库列尔的画室学习绘画,21岁考入慕尼黑美术学院,在丘特维克的画室与康定斯基同学。

20世纪初年克利广游意大利考察文艺复兴艺术,对古典艺术了解甚深。

1905年来到巴黎对印象派推崇备至,次年迁居慕尼黑于1912年参加“青骑士”团体。

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直到大战结束开始作画。

尔后应聘包豪斯学院任教,希特勒执政后被驱逐出境又回到故乡,逝于洛迦诺。

克利的艺术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他那变化多端的艺术语言令人眼花缭乱,捉摸不定。

这是因为他的思想总是在现实与幻想、听觉与视觉、具象与抽象之间自由往来,因此人们视他为超现实主义画家。

在他的笔下,形体、线条和色块的组合,时而从某种观念的符号,时而从童稚的天真想像,时而从客观形态本身的节奏,时而从化着乐曲的声音世界里跳跃出来,克利总是敏锐地把握着奇妙的图画。

不管怎么看克利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或具象形象或抽象符号,都是来自他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从客观形态的认识中提炼加工而成的。

在创作过程中,画家自身各种素质起了作用,他企图运用创造的语言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

保罗·克利的画深受小朋友的喜欢,作品多以油画、版画、水彩画为主,代表作品:《亚热带风景》、《老人像》等人物画等。

古根汉美术馆等美术馆都有收藏他的作品。

克利画了大量素描。

这是他作品之所以深刻的秘密之一。

他使用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写生中所作的记号本身就有着极为尖锐的个性,斧劈状和结霜状的笔触和非具像素描都独具一格。

艺术就是把不可见的事物创造出来宇宙画家:保罗·克利

艺术就是把不可见的事物创造出来宇宙画家:保罗·克利

艺术就是把不可见的事物创造出来宇宙画家:保罗·克利展开全文他始终是个谜。

人们都说,喜欢克利容易,读懂克利很难。

他被誉为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和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

保罗·克利(Paul Klee)1879 - 1940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保罗·克利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这位集画家、音乐家、诗人、艺术理论家于一身的多面手,以其神秘诡异的绘画和源于实践的艺术理论,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保罗·克利作品他的那些形式简洁、色彩和谐、充满儿童画趣味、洋溢着音乐律动的作品,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

尽管天赋异禀,但克利还是花了不少时间去寻找自己的艺术声音。

他研习过以前的大师、印象派、野兽派、毕加索和勃拉克的立体主义作品,但仍有待于确立自己的风格。

康定斯基、德劳内和其他“青骑士”成员给与了他追寻个人视野的信心和鼓励。

1914年他去突尼斯画画,这一经历改变了他和他的艺术。

在北非的阳光打开了他的双眼,他看到了色彩的真正潜力。

此前漫长的个人挣扎就此结束,兴奋的克利宣布:“色彩与我合二为一,我是个画家了。

”他在突尼斯期间创作的水彩画《哈马马特的清真寺》(1914)印证了这一声明。

画的上下两部分以柔和雅致的粉色结合在一起;在画的上半部,天空印衬出突尼斯西北部小镇哈马马特的整齐轮廓线;清真寺的茂密的树木仿佛被淡蓝色天空点亮。

画的下半部分更接近抽象,由粉色与红色组成的虚构的拼接物,点缀着少许紫色和绿色,像一条薄被覆盖在画布上。

保罗·克利作品《哈马马特的清真寺》这样的构图呼应着“青骑士”成员心中的灵性。

上半部表现的是现实生活,它与克利在下半部展示的超凡脱俗的世界相融合:通过色彩来表达内在与外在世界,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与康定斯基一样,克利相信艺术不是为了“再现可见的事物,而是使得(生活)成为可见的事物”。

保罗·克利已然成熟,这幅画清晰地传达了这一信号:随意而孩子气的风格,不切实际的颜色,两者造就的构图竟惊人地成熟,其中不同色调相互衬托、相互抗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的律动
——保罗·克利
喜欢克利,是因为他的质朴与自然,而他又不仅仅质朴,他还勤于思考。

于自然中提炼出抽象符号,并加之以音乐般的韵律,在作品中表现出来,魅力四射。

因而,我愿意称他为“艺术的律动”。

保罗克利—简介
保罗克利—思想
观阅克利的大多数作品,可以领会他变化莫测,手笔灵活的风格。

他的画作涉及各个领域,如静物,人物,风景,空间,场景等,这些方面也各有代表作,比如《茶具U n t i t l e d 》《俘虏C a p t u r e 》《佛罗伦萨别墅V i l l a F i o r e n t i n a 》(见下图)。

甚至可以说,各个方面的画作他都有巨大成就,那游走于笔端的细腻与抽象,仿佛看到克利敏捷的思维通过眼睛迸发而出的灵感之光。

保罗克利是崇尚自然的,在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中,他尽力挥洒自己的灵感。

由现实而生灵感,由灵感而生抽象,构成他的抽象派画风。

其次,他的画作中也多有童稚天真流露,画笔运行超然朴拙,这都归于他对客观形态的超然理解与剖析,克利乐于回归本真,从而形成他的童稚风趣。

再者,克利的画作中不时流露出音乐的律动,我愿意把这种律动称为“艺术的律动”。

作品充满韵律,如音乐般,时而平缓,时而宏伟,时而激昂,时而悲怆,时而行云流水,时而哀情默默......诸如此般,均体现出克利对客观世界与音乐的交融有异常独到的体会。

总之,克利所表现出的抽象语言,无一不来自他对客观事物的细腻独到感
保罗·克利( P a u l K l e e
1879-1940 ),出生于瑞士艺术家庭,父亲
是德国人,母亲是瑞士人。

对后来他的艺术生涯奠定基
础。

年轻时受到象征主义与年轻派风格的影响,产生一
些蚀刻版画,藉以反映出对社会的不满。

后来又受到印
象派、立体主义、野兽派和未来派的影响,这时的画风
为分解平面几何、色块面分割的画风走向。

受。

俘虏C a p t u r e佛罗伦萨别墅V i l l a F i o r e n t i n a
保罗克利—风格
克利注重对画的分割,他的大多作品构成感还很强,当然,他的画面构成也是变化莫测的。

画面上看似一块不经意的色彩,实际都经过了克利的精心安排,融入了他对梦幻及美的追求。

克利在后期习惯将客观自然几何化,以点,线,面,用常见的几何图形来概括视觉形态中的事物。

满眼的抽象视觉艺术更激起观摩者的想象。

从色彩上来说,克利几乎擅长于运用任何一种颜色,他的每幅作品中都自有一番天地。

颜色是表现内心世界既直接又委婉的有效方法,而克利正擅长于运用这种方法,用它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兴奋,绝望与平静。

保罗克利—作品赏析
保罗·克利的画作多以油画、版画、水彩画为主,《亚热带风景》、《老人像》等人物画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他以简练的笔法描绘着暗藏玄机的一切,让人禁不住想从他的作品中探
寻个究竟。

如《尼罗河图例Legend of the Nile》(见下图),此幅作品十分抽象,仅用符号和
抽象形来表现尼罗河的宏伟与包容,画面底层的蓝色色块,有其渐变性,还以色块形式灵活排布,这代表尼罗河水,而那些符号像极了五线谱。

这些抽象符号也代表了人,鱼,水藻,河岸标牌等。

画面偏中区域一艘正在划游的船是画面的重点,仅用十分简洁的点与线将人的动态,行为都表现得极为形象且恰到好处。

克利的《车站Station》(见下图)也是抽象化和平面化的典型,画面颜色很丰富,同时也很和谐,将天空,山,地面以同样的手法进行处理,将整个画面导向横向的分割,显得如此温暖与和欣。

令人赏心悦目,其中充满童稚的走线手法,纯粹使人沉醉于美好的回忆。

克利将这幅作品进行了继续抽象化处理成《车站112Station112》(见下图),仅用点与线在画面构成,余韵无穷,线于线之间微妙的变化,使画面看上去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飘逸。

车站Station
车站112Station112
尼罗河图例Legend of the Nile 克利抽象绘画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