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休假及假期待遇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员工休假制度及请假管理制度

员工休假制度及请假管理制度

项目培训计划书项目培训计划书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本项目培训计划旨在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其在项目中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整个团队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二、培训内容和方法1. 培训内容:(1) 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包括项目概念,项目计划与执行,项目控制和项目收尾等。

(2) 沟通与协作能力:包括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冲突解决与协调能力等。

(3) 专业技能培训:根据不同岗位需要,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如市场营销策划、财务管理等。

(4) 前沿知识与趋势:了解和学习相关行业的前沿知识和趋势,如新技术、新产品等。

2. 培训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员工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员工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操作和实践。

(3) 小组讨论与分享:组织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促进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4) 培训考核:通过考试、作业、实践项目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三、培训计划和时间安排1. 培训计划:(1) 第一阶段: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包括项目概念、项目计划与执行、项目控制和项目收尾等。

预计培训时间为一周。

(2) 第二阶段:沟通与协作能力培训,包括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冲突解决与协调能力等。

预计培训时间为两周。

(3) 第三阶段:专业技能培训,根据员工岗位需要进行相应培训。

预计培训时间为一周。

(4) 第四阶段:前沿知识与趋势培训,了解和学习相关行业的前沿知识和趋势。

预计培训时间为一周。

2. 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7日。

(2) 第二阶段:2022年1月10日至2022年1月21日。

(3) 第三阶段:2022年1月24日至2022年1月28日。

(4) 第四阶段:2022年1月31日至2022年2月4日。

四、培训资源和责任分工1. 培训资源:(1) 内部资源:项目管理部门、团队内部优秀员工等。

(2) 外部资源:专业培训机构、行业专家等。

职工假期规定

职工假期规定

职工假期规定职工假期规定是指在职工工作期间享受的休息和休假的权益规定。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职工假期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个相对常见的职工假期规定范例。

1.法定年假:法定年假是指职工依照法律规定享受的有薪休假时间。

根据劳动法规定,通常法定年假为5天至15天不等。

具体的年假天数通常根据职工工龄和服务年限而定,越高的工龄和服务年限享受的年假天数越多。

例如,工作满1年通常享受5天的年假,工作满3年通常享受10天的年假。

2.带薪病假:带薪病假是指职工因疾病需要休假治疗时享受的有薪休假时间。

根据法律规定,通常职工享有每年一定的带薪病假天数。

具体的病假天数通常根据职工工作年限而定,越高的工龄和服务年限享受的病假天数越多。

例如,工作满1年通常享受3天的带薪病假,工作满3年通常享受5天的带薪病假。

3.产假和陪产假:产假是指女职工因怀孕分娩需要休假的时间,享受有薪休假待遇。

根据法律规定,通常女职工享受的产假时间为98天至158天不等。

此外,法律通常还规定了陪产假,即父亲可以在妻子分娩时享受有薪休假。

陪产假的天数通常为3天至15天不等。

4.婚假:婚假是指职工因结婚需要休假的时间,享受有薪休假待遇。

根据法律规定,通常职工享受的婚假时间为3天至15天不等。

此外,法律通常还规定了特殊婚假,如职工结婚时可以额外享受1天至3天的特殊婚假。

5.丧假:丧假是指职工因丧亲需要休假的时间,享受有薪休假待遇。

根据法律规定,通常职工享受的丧假时间为3天至7天不等。

此外,法律通常还规定了特殊丧假,如职工丧亲时可以额外享受1天至3天的特殊丧假。

6.探亲假:探亲假是指职工因探访在外地或国外的亲属需要休假的时间,通常为有薪休假。

探亲假的天数通常根据职工与探访对象的亲属关系和远近程度而定,一般为3天至10天不等。

以上规定仅为一般情况下的职工假期规定,具体的规定可能会因国家、地区和公司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公司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额外的特殊假期政策,如年度假期、环境保护假等。

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范文(4篇)

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范文(4篇)

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范文第一部分导言为了落实国家劳动法和相关劳动法规,保障员工休息权益,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我司特制定了本《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范本》。

第二部分制度目的为了保护员工合法权益,鼓励员工适当休息和放松,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第三部分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所有正式员工。

第四部分休假规定1. 年假:根据员工工作年限的不同,我司设立了年假制度。

具体休假天数如下:- 1年以下:无年假;- 1年-10年:10个工作日年假;- 10年以上:15个工作日年假。

2. 病假:员工因病需要请假时,应提前向所在部门主管申请并提供病假证明,病假期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病假工资。

具体病假期限如下:- 1年以下:病假期限不超过5个工作日;- 1年-3年:病假期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 3年以上:病假期限不超过15个工作日。

3. 事假:员工因私事需要请假时,应提前向所在部门主管申请。

具体事假期限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 婚假:员工结婚时,根据员工工作年限的不同,享受不同长度的婚假。

具体婚假期限如下:- 1年以下:3个工作日;- 1年-3年:5个工作日;- 3年以上:7个工作日。

5. 产假:女性员工妊娠满3个月后,享受产假。

具体产假期限如下:- 自然分娩:98个工作日;- 剖腹产:128个工作日。

6. 丧假:员工登记公民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时,享受丧假。

具体丧假期限如下:- 直系亲属:3个工作日;- 非直系亲属:1个工作日。

7. 公假: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员工享受公假。

具体公假期限根据国家规定执行。

8. 特殊假期:根据员工的个人情况和特殊需求,公司可酌情安排特殊假期。

具体特殊假期的安排由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决定。

第五部分假期管理1. 员工请假应提前向所在部门主管提出申请,并说明请假事由及具体请假时间。

2. 长假(包括年假、产假等)需至少提前7个工作日申请;短假(包括病假、事假、丧假等)需至少提前3个工作日申请。

单位假期规定及相关待遇

单位假期规定及相关待遇

单位假期规定及相关待遇假期规定及相关待遇:职工根据国家、地方和公司有关规定可享受带薪年假、探亲假、婚假、丧假、产假(陪产假)、节育假、育儿假、病假(工伤假)、事假。

一、施工一线员工带薪年假和探亲假规定(一)年休假1休假条件:员工按国家带薪年假规定,享受相应假期,假期规定按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514号)执行(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计入探亲假假期,不另行休假。

假期:已婚员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每年可享受一次或累计30天的探望配偶假(带薪);未婚员工每年可享受一次或累计20天的探望父母假(带薪)。

以上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路途除外。

符合探亲条件的员工,因施工紧张无法休探亲假时,允许家属(配偶及子女)到员工工作地探亲,视为员工休假,路费报销等待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如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休假的,可在次年休假时适当延长假期或当年在经济上给予补偿。

2.待遇规定国家规定的带薪年假,工资奖金全额发放;其他探亲假期,工资照常发放,绩效工资及奖金按照休假考勤天数给予停发。

探亲报销费用一至两次,报销标准按照《XX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差旅费管理办法》(公司财(xx)162号)执行。

此外,如因工作需要,假期期间返回工作地的,需提交因工作原因返回的、有项目党政主管签认的证明材料,经财务确认后另行报销差旅费。

员工冬休或任务不足,年累计已放假一个月及以上的不享受带薪年休假和探亲假。

二、全体员工享受假别和假期(一)产假(护理假)、节育假、育儿假1.假期规定(1)产假女员工生育符合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享受产假。

产假假期128天,其中产前可以休假30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员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员工休假管理规章制度(3篇)

员工休假管理规章制度(3篇)

员工休假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员工休假管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根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在册员工。

员工休假的安排需要遵循本规章制度的规定,并经过公司的批准。

第三条公司鼓励员工合理休假,保证员工的工作与休息的平衡,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第四条休假假期是员工享有的合法权益,公司不得违反劳动法规定以任何理由侵犯员工的休假权。

第二章假期种类第五条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假期包括年假、年度调休、病假、事假、婚假、产假、陪产假和其他特殊情况休假等。

第六条年假是指员工在公司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有的带薪假期,年假的天数根据员工在公司工作的时长而定,具体细则由公司制定。

第七条年度调休是指员工没有使用完的年假可以在有效期内向公司申请调休,调休的具体时间由员工与公司协商确定。

第八条病假是指员工因病无法工作所需休的假期,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公司会根据员工提供的病假证明进行批准。

第九条事假是指员工因特殊情况需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时间,比如赴亲属丧葬、处理紧急事务等,需要提前向上级领导申请。

第十条婚假是指员工因结婚事宜需要休假的时间,在员工婚礼日期前提交婚假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第十一条产假是指女性员工在怀孕期间休假的时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员工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休假。

第十二条陪产假是指男性员工因陪同配偶生育需要休假的时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员工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休假。

第十三条其他特殊情况休假是指员工因意外事故、家庭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需要休假的时间,需要提供相关证明,并经公司核实后批准。

第三章休假申请与批准第十四条员工准备休假需要提前向上级领导提交休假申请,申请中需明确休假开始和结束的日期,并且需注明休假事由。

申请需提前合理的时间提交,具体时间根据公司规定为准。

第十五条员工与上级领导协商确定休假时间,并且员工需要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比如婚假需要提供结婚证明,病假需要提供医院的病假证明等。

公司职工休假制度

公司职工休假制度

公司职工休假制度一、总则为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公司特订立本休假制度。

二、休假类型公司职工的休假分为带薪休假和非带薪休假两种类型。

2.1 带薪休假带薪休假是指员工在休假期间仍然享受正常工资待遇的假期。

带薪休假类型包含年假、病假、婚假、丧假和产假。

2.1.1 年假公司为员工供应年假,年假的长短依据员工的工作年限进行递增。

具体年假的计算公式如下:•在公司工作满一年但不满十年的员工,享有5天带薪年假;•在公司工作满十年但不满二十年的员工,享有10天带薪年假;•在公司工作满二十年以上的员工,享有15天带薪年假。

年假的使用需要提前向所在部门经理提出申请,并经部门经理批准。

2.1.2 病假员工发生疾病需要休假时,可以向所在部门经理提出请病假的申请。

病假办理流程如下:•若连续请病假不超出3天,只需填写请假表格并经部门经理批准即可;•若请病假超出3天,需要供应医生开具的病假证明,并依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

员工在一年内享有20天的带薪病假,超出20天的病假将以非带薪病假的形式处理。

2.1.3 婚假员工结婚可以申请婚假。

婚假依照下表的规定进行布置:•普通员工:3天的带薪婚假;•主管级员工:5天的带薪婚假。

请申请人提前向所在部门经理提出婚假申请,并供应结婚证明。

2.1.4 丧假员工家庭发生丧事可以申请丧假。

丧假依照下表的规定进行布置:•员工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丧事:3天的带薪丧假;•员工祖父母、外祖父母丧事:1天的带薪丧假。

请申请人提前向所在部门经理提出丧假申请,并供应丧事证明。

2.1.5 产假女性员工怀孕后可以享受产假。

具体产假的布置和时长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进行执行,员工需提前供应医生开具的证明料子。

2.2 非带薪休假非带薪休假是指员工在休假期间不享受工资待遇的假期。

公司职工可以依据个人需求申请非带薪休假,但需符合以下规定:•请假时间不得超出30天;•非带薪休假需要提前一个月向所在部门经理提出申请,并经部门经理批准。

公司休假管理制度4篇

公司休假管理制度4篇

公司休假管理制度4篇公司休假管理制度1一、年休假享受对象在本公司连续工作服务1年以上的员工可享受带薪年休假。

二、年休假时间员工依据在本单位不同的工作年限享受休假时间:1、连续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2、连续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3、连续工作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三、年休假待遇(一)年休假期间,员工岗位工资全额计发,绩效嘉奖按出勤天数考核计发。

(二)员工在年休假期间的月度工作考核,无特别情况视作考核合格,并作为年度考核依据。

(三)年休假期间,员工其他福利发放享受在岗员工待遇。

四、休假布置公司依据行业的生产、工作的特点和员工本人的实在情况,统筹布置员工的年休假。

(一)年休假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布置,可集中布置也可分段布置。

(二)年休假一般布置在雨季、生产淡季或其他不能正常生产的时期。

(三)公司依据实际情况布置员工年休假,若员工放弃休假的,工作期间的劳动酬劳按正常工作标准计发。

若员工本人申请休假的,需经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批准,未经批准擅自离岗的,按旷工处理。

五、其他规定1、工作年限按员工入职之日起算。

年休假期间遇法定节假日,节假日不计算在年休假天数内。

3、员工可用年休假时间抵消病假、事假天数,请假期间工资待遇可依照年休假待遇执行。

4、员工申请休假的需提前办理申请手续,在每次休完规定休假天数后,定时到人力资源部办理销假手续。

六、附则本年休假制度只针对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本制度由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解释。

公司休假管理制度2第一章工作制度一、工作时间五月一日起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十月一日起上午8:30——12:00下午13:30——17:30二、打卡制度1、公司实行上、下班打卡制度,全体员工都必需自发遵守工作时间,自发定时打卡,不得迟到、早退。

2、打卡次数:一日四次,上午、下午上下班各一次。

三、免打卡人员1、因工作性质,无法定时打卡的人员(如市场人员、工程人员),由各部门经理提出免打卡人员名单,经公司经理批准,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后,可实行免打卡。

职工休假及假期待遇管理规定精编版

职工休假及假期待遇管理规定精编版

职工休假及假期待遇管理规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省、市相关规章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法定节假日(一)依据。

按照《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第513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

全体职工。

(三)假期待遇。

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享受各项福利待遇。

二、带薪年休假(一)依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65号主席令)、《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第514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

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1)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2)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3)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4)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3、鼓励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分段安排,原则上单次年休假时间不超过10个工作日。

(三)假期待遇。

1、职工在年休假期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享受各项福利待遇。

2、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等其它问题,按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规定执行。

三、病假(一)依据。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5号主席令),以及《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的通知》(国发〔1981〕52号)有关规定执行。

(二)对象。

取得医疗机构医学证明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病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

2、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不计算工龄。

3、大中专毕业生在见习期间休病假,其见习期相应延长。

(四)病假期间待遇1、病假在15天以内的,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病假超过15天不满2个月(含2个月),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季度奖励性绩效工资额/65.25,以下同);超过2个月不满6个月的,从第3个月起基础性绩效工资按90%发放,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基础性绩效工资按70%发放,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工休假及假期待遇管理规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省、市相关规章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法定节假日(一)依据。

按照《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第513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

全体职工。

(三)假期待遇。

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享受各项福利待遇。

二、带薪年休假(一)依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65号主席令)、《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第514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

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1)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2)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3)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4)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3、鼓励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分段安排,原则上单次年休假时间不超过10个工作日。

(三)假期待遇。

1、职工在年休假期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享受各项福利待遇。

2、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等其它问题,按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规定执行。

三、病假(一)依据。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5号主席令),以及《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的通知》(国发〔1981〕52号)有关规定执行。

(二)对象。

取得医疗机构医学证明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病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

2、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不计算工龄。

3、大中专毕业生在见习期间休病假,其见习期相应延长。

(四)病假期间待遇1、病假在15天以内的,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病假超过15天不满2个月(含2个月),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季度奖励性绩效工资额/65.25,以下同);超过2个月不满6个月的,从第3个月起基础性绩效工资按90%发放,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基础性绩效工资按70%发放,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2、经鉴定的因公负伤,治疗期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

四、婚假(一)依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51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63号主席令)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

符合法律规定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符合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的,享受3 天婚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

(四)假期待遇。

婚假、路程假期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全额发放。

五、妊娠、产假、陪护假和哺乳期(一)依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65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63号主席令)、《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第619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

符合法律规定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妊娠。

(1)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尽可能不延长劳动时间,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1小时的休息时间。

(2)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2、产假。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2)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产妇,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30天,并给予其配偶15天护理假;(3)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3)产假包括双休日和法定假日。

(4)大中专毕业生在见习期间休产假,其见习期要相应延长。

3、哺乳期(1)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2)婴儿满1周岁后,经医疗机构确诊为体弱儿的,可适当延长女职工的哺乳期,但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

(四)假期待遇。

1、产假和护理假视同出勤,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

2、妊娠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根据本人情况,经本人申请,并报单位批准同意的可以请假休息。

请假休息期间基础性绩效工资按70%发放,按天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3、延长哺乳假期间基础性绩效按60%发放,停发全年奖励性绩效工资。

4、女职工产假期满,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按照有关病假待遇规定办理。

5、接受节育手术的,当凭节育手术证明,按有关规定给予假期,假期期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

6、计划外分娩和妊娠的,按照省、市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丧假(一)依据。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65号主席令)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

符合法律规定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以及岳父母或公婆死亡时,给予3天丧假。

2、去外地料理丧事的,可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四)假期待遇。

丧假、路程假期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

七、探亲假(一)依据。

参照《国务院关于公布〈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通知》、《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实施细则的若干问题的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

满足以下条件的职工:1、工作满一年,与配偶不常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职工;2、工作满一年,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2、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

3、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4、职工的父亲或母亲和职工的配偶同居一地的,职工探望配偶和探望父母的待遇不能同时享受。

5、探亲假期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

(四)假期待遇。

探亲假期按天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八、事假(一)依据。

参照XX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

工作年限满1年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期之外,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本人工作时间办理私事的,可以请事假。

事假应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有关领导批准,报人事部门备案后,方能请事假。

2、一年内累计最多不得超过15天,其中工作年限满1年不到5年的,假期不得超过7天;工作年限满5年的,假期不得超过15天。

(四)待遇。

1、鼓励职工依法享受年休假。

2、对年休假未休或未休完申请事假的,按照已安排年休假,因本人原因未休年休假处理,不发放年休假报酬,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

3、对年休假已休完申请事假的,全年累计不超过7天的,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全年累计事假超过7天的,除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外,原则上不得参与年度各类评先4、对年休假已休完申请事假的,全年累计不超过3天的,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全年累计超过3天的,从第4天起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全年累计事假超过7天的,除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外,原则上不得参与年度各类评先。

5、凡未按规定书面请假,擅离工作岗位的,按旷工处理。

九、准假权限和请销假程序(一)准假权限及报批程序。

1、请销假须填写《请销假审批表》,并按以下程序报批:(1)职工和部门副职请年休假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人事部门核定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依次报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签批同意后,交人事部门备案;部门负责人请年休假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人事部门核定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依次报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签批同意后,交人事部门备案。

(2)除年休假以外,职工按以下程序办理请假手续:职工和部门副职请假半天以内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交人事部门备案;请假1天以上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分管领导批准后,交人事部门备案;部门负责人请假1天以内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须报分管领导批准后,交人事部门备案;请假1天以上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主要领导批准后,交人事部门备案。

2、领导班子成员请假,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二)销假程序。

1、干部职工按照本规定请假,一律办理书面请假手续。

未按程序办理书面请假手续而擅离工作岗位的,一律按照旷工处理。

旷工期间,累计未达到7天的,按日扣发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累计达7天的,扣发1个月的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年累计达15天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2、请假批准后,请假人应将书面请假手续交人事部门存档备查。

确因急症等特殊情况不能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必须按照审批权限于当天上班前致电批准人口头请假,且应在到岗第一时间补办请假手续。

3、假期结束后,请假人须到人事部门领取并填写《请销假审批表》,办理销假手续,交人事部门存档备查。

十、本规定由人事部门负责解释。

十一、原《职工休假及假期待遇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执行期间,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则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