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控制程序4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4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2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确保本公司涤纶长丝生产从聚酯切片投料开始,到产品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公司通过加强管理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生产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和用户要求的涤纶长丝产品的目的。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涤纶长丝FDY的生产过程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技术副总经理负责领导指挥生产过程的控制,决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事项。

3.2 总工程师负责生产过程的技术改造和解决技术难题工作。

3.3 技质办是生产过程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在主管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对生产过程的组织、协调、均衡、调度工作进行策划和对生产实施过程进行管理检查,同时负责在月底下达下月生产计划,并负责检查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3.4 长丝车间是生产过程控制的实施执行部门,依据“生产管理手册”、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有关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负责工艺的设置和执行,负责切片、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控制,负责产品的包装。做好各种质量记录。

3.5 动力车间是生产辅助水、电、气(汽)动力系统的提供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生产管理工作,为长丝车间提供稳定良好符合工艺要求的生产条件。

4 术语和定义 4.1 工艺参数:指为保证生产设定的控制数据。

4.2 规程:指生产、维修的操作步骤、工作程序和方法。

4.3 质量记录:指用于生产管理的各项记录。

5 控制程序 5.1 生产计划的控制 5.1.1 《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技质办依据市场信息和屯河工贸(集团)公司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负责编制《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经主管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放到各车间和有关职能部门。

5.1.2 《月生产计划》:技质办根据《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和获得的生产信息,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于每月的25日制定下月的《月生产计划》,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单位作为运输、生产、备件供应等的依据。《月生产计划》为滚动计划,将随供应、生产、销售等情况的变动进行修改,执行《文件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5.1.3 各车间根据《月生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并统计每天生产情况,填写《生产日报表》报主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经营办。技质办根据每月计划的完成情况,作为下月计划的参考。

5.2 生产调度的控制调度是生产命令的具体下达者,各部门应严格遵守调度命令。调度命令发生疑问和矛盾时由主管副总经理负责协调。

5.2.1 技质办调度按《月生产计划》和《设备检修计划》编制调度命令,经部门主管审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下发各部门执行。

5.2.2 生产调度应及时了解设备生产的运行情况,本着节俭高效的原则匹配好主生产线和辅助设备的运行。

5.2.3 对于非计划调度应按《调度规程》进行。运转班出现非计划停机时,应按以下顺序进行。

停机:人员撤离动力辅助设备干燥、卷绕、纺丝联苯加热停电开机:侧3.K4.K12 循环水.K6 锅炉.空压送电纺丝.卷绕开机

联苯.干燥.纺丝升温到工艺值切片输送注:虚线内的工序开机时同时进行,但应相互协调联系。

5.3 工艺方法的控制 5.3.1 工艺文件的控制 5.3.1.1 产品正式投产前,各车间技术人员负责编制产品工艺流程、工艺规定、操作规程等技术文件,经技质办审核,报主管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

5.3.1.2 日常工艺的更改由长丝车间工艺技术人员提出,车间主任批准后即可执行。但应报技质办备案。

5.3.1.3 涉及动力车间的工艺调整,由长丝车间工艺技术人员提出,技质办按本程序《4.2生产调度控制》进行更改。

5.3.1.4 各车间应根据工艺要求编写有关的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并合订在《部门工作手册》里,以便于执行、修改和组织学习,具体编制规定见《3设备管理控制程序》中的《4.4.8设备操作规程的内容》。特殊过程必须编写操作规程。

5.3.1.5 所有文件的更改应不违背公司的《文件管理制度》。

5.3.2 工艺过程的控制 5.3.2.1 生产过程中执行的工艺规定,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技术文件,应按顺序编号具体见《文件管理制度》。

5.3.2.2 各班组操作工都应严格遵照工艺文件的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5.3.2.3 车间技术员每日检查、指导工艺文件的正确执行,并作好检查考核记录。

5.3.2.4 技质办每周检查一次工艺上机情况和车间的工艺检查记录,并作好记录。

5.4 过程的确认本公司的涤纶长丝生产是连续性、流程性生产过程,无法进行半成品的反工,因此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尤为重要。对辅助部门的水、电、气(汽)的连续稳定供给也十分重要。

5.4.1 涤纶长丝生产工艺流程图投料湿切片输送压缩空气干燥▲供电侧吹风冷却水纺丝▲卷绕▲检验包装入库注:带▲的工序为特殊工序。

5.4.2 技质办根据产品特性及工艺质量要求与各车间共同研究确定特殊工序及质量控制点。

5.4.3 长丝车间必须对确定的特殊工序编制操作规程。

5.4.4 对特殊工序及质量点控制的确定原则是: 5.4.4.1 生产难度大,过程质量易波动的工序; 5.4.4.2 对生产成本影响很大且无法弥补的工序。

5.4.5 特殊工序本公司除以下工序为特殊工序外其余均为一般工序。

5.4.5.1 干燥工序; 5.4.5.2 纺丝工序; 5.4.5.3 卷绕工序。

5.4.6 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点 5.4.

6.1 干燥工序:予结晶风温度、干燥风温度、干燥风量、干空气露点。

5.4.

6.2 纺丝工序:过滤器后压力、侧吹风风速、测量头温度。

5.4.

6.3 卷绕工序:第一热辊温度、第二热辊温度、空压网络压力、空压仪表压力。

5.5 操作人员的控制 5.5.1 直接从事生产过程的所有操作人员均应经过上岗前培训,经专业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当操作人员的技术涉及到专业资格培训及考核取证时(如:司炉工、电工等),由总经办负责联系培训取证以达到上岗要求。

5.5.2 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工序的工艺规定和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应技术标准,完成本工序的工作任务。

5.6 质量策划由《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控制程序》输出的《新产品设计任务书》和顾客对特殊的产品和合同有要求,应进行产品生产策划,策划结果应适用于公司运作的方式,并要形成文件即《质量计划》。

5.6.1 公司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策划: 5.6.1.1 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技术革新、技术改造; 5.6.1.2 销售合同中,顾客对产品有特殊的要求; 5.6.2 特殊产品生产的策划内容: 5.6.2.1 针对特殊产品或合同确定质量目标; 5.6.2.2 针对特殊产品或合同所建立的过程以及子过程,如新产品的加工、检验、实验、包装、储存等过程,应识别关键的过程和活动; 5.6.2.3 对这些过程规定控制程序和相应的操作规程,并对这些程序和规程进行评审及形成文件,这些文件要与其他相关文件相容; 5.6.2.4 识别并提供上述过程所需的资源配置、运作阶段的划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确定是否更新生产过程、检验和试验技术,包括购置或研制新的测试设备; 5.6.2.5 确定生产过程涉及的验证和确认活动及验收标准,对过程和产品的重要或关键特征应安排监视和测量活动; 5.6.2.6 确定检验和试验标准; 5.6.2.7 确定产品售后服务的要求;

5.6.2.8 特殊产品生产的策划输出的结果是《质量计划》 5.6.2.9 确定为过程和产品的符合性提供证据的记录。

5.6.3 特殊产品生产策划的流程 5.6.3.1 供销办将特殊产品的要求以书面的形式提交技质办。

5.6.3.2 总工程师将《新产品设计任务书》交技质办; 5.6.3.3 技质办召集长丝车间和动力车间的有关人员评议特殊产品的要求,确定是否在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有能力达到顾客要求; 5.6.3.4 如各车间没有能力达到顾客要求,由供销办向顾客传递此类信息,并做好沟通; 5.6.3.5 如各车间有能力达到顾客要求,由技质办召集有关人员按本章5.6.2特殊产品生产的策划内容进行策划,并输出《质量计划》草案; 5.6.3.6 技质办将《质量计划》草案,报主管副总和总工程师审核; 5.6.3.7 主管副总召集总工程师、技质办、长丝车间、动力车间和供销办的有关人员对《质量计划》草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完成《质量计划》正式稿; 5.6.3.8 总经理批准《质量计划》,并按《文件管理制度》下发至有关部门。

5.6.3.9 质量策划流程图新产品设计任务书总经理批准主管副总评审技质办编质量计划草案是是否顾客的特殊要求各部门执行供销办解释技质办评审是否有能力否 5.6.4 《质量计划》的内容: 5.6.4.1 明确需达到的目标; 5.6.4.2 具体实施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