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
老人与海全书批注

老人与海全书批注《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老渔夫困于连续失败后,最终捕获到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的故事。
以下是对整本小说的一些批注:1. 文学风格:海明威以简洁、朴实的语言风格著称,他善于通过简洁的句子和精确的描写,展现出人物内心的世界和情感变化。
这种风格在小说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读者可以感受到故事中老渔夫的孤独、坚持和勇气。
2. 主题:《老人与海》探讨了坚持和毅力的主题。
面对一连串的挫折和失败,老渔夫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他的目标,最终捕获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
小说中还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意志力和情感对抗困境的力量。
3. 符号和隐喻:海明威使用了一些符号和隐喻,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例如,老渔夫和他的小船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海洋象征着不可预测和无情的强大力量,马林鱼象征着成功和胜利。
这些符号和隐喻的运用,使故事更具深度和思考性。
4. 人物塑造: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老渔夫是一个坚持不懈、勇敢、智慧和有深度的角色。
通过他的思考、决策和行动,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老渔夫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小说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富有情感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他产生共鸣和关注。
5. 结局:小说的结局给了读者积极的启示。
虽然老渔夫最终失去了他捕获到的马林鱼,但他的毅力和勇气得到了赞赏。
他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和无助,他知道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多,就算失去,也是因为独自面对巨大困难的结果,而并非不尝试。
总的来说,《老人与海》是一部深具文学价值的作品,通过对一个老渔夫坚持追求目标的故事的叙述,传达了关于人性、命运和自我超越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对于读者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触动。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海明威(ErnestHemingway)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直白的风格著称。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海明威的生平、写作风格、作品特点等方面,对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
一、海明威的生平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
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音乐家。
海明威的童年比较平静,但他从小就对冒险、运动等活动充满了热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加入了美国红十字会,在意大利和法国前线担任志愿者。
他的军旅生涯和战争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
二、海明威的写作风格1、简洁明快的语言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著称,他善于用简单的词汇和短句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像一条清澈的河流,让读者可以轻松地阅读和理解。
2、战争与人性的主题海明威的作品主要探讨战争和人性的主题。
他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表达了对人类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包括爱、死亡、荣誉、勇气等。
3、真实感与现实主义海明威的作品以真实感和现实主义著称,他善于通过描写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让读者可以深入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境。
4、对话和内心独白海明威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话和内心独白,他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并且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5、短篇小说和小说集海明威的作品主要包括短篇小说和小说集,他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和短小的篇幅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包括爱、死亡、荣誉、勇气等。
三、海明威的作品特点1、《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老渔夫孤身一人出海捕鱼的故事。
这个故事充满了对生命的探讨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也表现出了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和艺术风格。
2、《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另一部经典之作,它讲述了一群美国人在巴黎的生活和情感故事。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电报体风格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电报体风格电报体风格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正如他自己所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么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过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赘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
2.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
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
如写鲨鱼出现的情形,“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
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
”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
”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
acleanwelllightedplace写作风格

acleanwelllightedplace写作风格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的写作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1.简练直观:海明威以简练的文笔和直观的叙述方式表达故事,使得文章更加简洁明
了。
2.情感含蓄:海明威在《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中很少直接对事件做出评论和解
释,而是通过客观的叙述、事物感情的描述,融入自己对事件自然平和的说明,给读者仅仅一个描述性的表达,如冰山海面上的八分之一,其他部分让读者自己感受和理解。
3.朴实:海明威所创造出的小说中的人物不是靠技巧和想象编造出来的角色,而是从
生活中汲取灵感,通过朴实的文笔呈现出来。
4.擅长短篇创作:海明威只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
主题或历史事件。
5.典型的海明威风格:文章以虚无思想为主题并大量使用简洁句,具有典型的海明威
风格。
总的来说,《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的写作风格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文学特色和人格魅力。
海明威小说_印第安人营地_的电影化叙事风格

电影化叙事风格■ 韩 星(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均由来自第三人称叙事的场景及人物行为的再现构成,这与电影叙事方式十分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镜头语言;叙事风格动目的和行为方向主要是依靠叙事者的声音传递,电影则依靠角色对话传递。
从这一角度而言,小说在这个场景中的对话明显具有类似于电影的叙事功能。
因为叙事者通过主人公的对话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并说明了人物角色的行动目的及行为方向。
这个段落的镜头感很强,环境描写和人物行为都是循着严格的视觉和听觉线索展开,基本上所有信息都能用镜头框定和展现,几乎没有任何超出镜头语言的主观文字描述。
小说的第二个场景是上岸后,一行人穿过树林和空地来到印第安营地的过程。
叙事者与场景以及场景中的人物之间依然保持着适度的距离。
小说这样写道:划到海湾对岸时,他们发现那另一条船已经靠岸了。
乔治大叔正在黑暗中抽雪茄。
年轻的印第安人把船推上沙滩。
乔治大叔给两个印第安人每人一支雪茄。
他们从沙滩走上去,穿过一片被露水浸湿的草坪,跟着那个年轻的印第安人向前走,他手里拿着一盏提灯。
他们进入了林子,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走去,小道的尽头就是一条伐木大路。
这条路向小山那边折过去,到了这里就明亮得多,因为两旁的树木都已砍掉了。
年轻的印第安人停下来,吹灭了灯。
他们一起沿着伐木大路往前走去。
他们绕过一道弯,有一只狗汪汪地叫着跑过来。
前面,从剥树皮的印第安人住的棚屋里,有灯光透出来,又有几只狗向他们扑过来了。
两个印第安人把这几只狗都打发回棚屋去。
最靠近路边的棚屋有灯光从窗口透射出来。
一个老婆子提着灯站在门口。
在这段描述中,叙事者首先通过尼克的视角观察眼前出现的场景,在镜头里出现了沙滩上正在抽烟的乔治叔叔,以及把船推上沙滩的印第安人,然后乔治叔叔递给每个印第安人一支雪茄,整个镜头中的人物及人物行为是连贯的,具有明显的整体性。
由于小说叙事者在这个环节并未真正进入人物内心,因此叙事者并未成为人物角色的代言人。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结构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结构作者:吴定祥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01期摘要:短篇小说是海明威的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他的中长篇相比,这些短篇在叙事手法上更加灵活多样,也更能代表海明威在叙事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叙事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有三种:简洁明了的单线结构、充满张力的环式线性结构和错综交织的复线性结构。
在不同的作品中,海明威在三种叙事结构间腾挪自如,从而使他的小说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关键词:海明威;短篇小说;叙事结构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形式分类称作线型,又称为故事型,标明了情节发展的轨迹,显示情节的组织关系。
这种线型一般分为三种:单线、环线和复线。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主要是单线和环线两种结构,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硬汉小说。
在这一类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模式基本相同:主人公有个愿望,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障碍,经过千辛万苦的拼搏后,最后并没有成功,但是主人公的精神却是永远处于一种成功的位置。
而在海明威的非硬汉小说中,叙事模式则完全不同,基本都是悲剧性的,充满着淡淡的悲哀,主人公更多的则是迷惘和伤感。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两种主题,但是每部小说采用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却不尽相同。
一、简洁明了的单线性结构单线,顾名思义,是指只有单一线索的情节类型,与复线不同的是,它具有主线这一层次,减少或者去掉了其他层次,多以一个单一连贯的故事为主,辅之以相关的次要事件。
在这种结构中,事件的因果关系往往是基本的叙述动力,用以推动叙事的发展;叙事则围绕单一的线性时间铺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但是在故事情节方面追求环环相扣,在故事结局方面则力求完美圆满。
这种因果式单一线性结构的叙事功能是:“叙述进程与现实生活的实际流程保持着某种契合和同步性,使读者陷入对事件外部流程的关注而不知不觉地成为叙事操纵的捕猎物”。
海明威脍炙人口的长篇《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在叙事结构上都采用了这种线性结构。
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作品

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作品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一位文学巨匠,他的作品以简洁、生动、深入人心的描写风格而闻名。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作品,如《老人与海》、《别了,武器》等,扣人心弦,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本文将介绍海明威的几个代表作品,带您领略他独特的文学风采。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古巴老渔民桑地亚哥孤单独自地出海捕鱼,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展开了一场生死斗争。
尽管桑地亚哥最终未能捕到鱼,但他用顽强的精神与毅力,给读者展示了一种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作品中的叙述简洁明快,情感真实而深刻,充满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另一部杰作,也是他最具政治思想色彩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一名美国志愿者弗瑞德里克·亨利参与战争,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坠入爱河的故事。
小说以其冷静客观的写作风格,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脆弱。
作品中充满了对战争和官僚主义的批判,让读者深思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苦难。
除了《老人与海》和《别了,武器》,海明威还创作了许多其他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
例如,《雨中的猫》以其悲伤的情节和深刻的洞察力赢得了读者的赞誉。
《雨中的猫》讲述了一个男子对于自己妻子的婚外情的发现和反应,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男子内心的痛苦与彷徨娓娓道来。
这个故事以其真实而深刻的揭露人性的一面,引发了读者对婚姻和背叛的思考。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作品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不仅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吸引读者,更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示了人性的脆弱性和对面临困境的坚韧抗争。
海明威的作品在描写细节上十分讲究,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出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变化。
这些作品通过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总之,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作品以其简洁、生动的叙述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受读者喜爱。
解读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

ywjszxk@解读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河南中原工学院蒋丽霞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在人物语言描写和叙述语言方面富有特色,创新出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本文通过对其小说作品的研究,分析其作品语言风格产生的原因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向读者展示海明威小说独具一格的文学气质。
一、叙事语言特征1.提示语言巧妙文学作品中的提示语言是一种用于人物介绍、情节说明和环境分析的语言,其基本特点是语言简明、无歧义。
海明威小说中的提示语言精练、传神,在发挥了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更具艺术特色,对情节推进、人物塑造都有积极意义。
例如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作者描写老人在出海前的内心感受,以此营造一种氛围,展现老人的心境。
“在过去84天没有捕到鱼”“85是幸运的数字”“不走运”……老人的失望情绪与希望信念在提示语言的变换中交替显现,展现出老人窘迫的处境和焦躁的内心。
再如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开头只用简约的笔墨描写“我”和父亲上船,没有说明去向何方,只说“湖面非常冷”,船“在黑暗中缓缓划出去”。
此处提示营造出阴冷、神秘的气氛,暗示“我”心中的恐惧。
小说虽然没有遵循传统进行明确的背景介绍,却巧妙地凸显了“我”随父亲去为印第安妇女做手术时的心路历程,同时预设悬念,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2.精用情绪语言海明威认为,写作首先要向读者传达出丰富而真实的情绪和感觉。
海明威描写得最多的情绪是“创伤心理”,即人在遭受打击后的感受;其次是人物在经历各种境遇时的条件反射,如欲望、恐惧、愤怒等。
比如在小说《大双心河》中,作者只是淡淡地描绘了战后归乡的主人公钓鱼的过程,整篇小说仅对搭建帐篷、做饭、睡觉、捕鱼等简单的细节加以描写,虽然海明威十分憎恨第一次世界大战,但通篇只字未提“战争”,主人公只是一步一步完成钓鱼的过程,好像在进行某种仪式,锤炼自己的灵魂。
3.善于营造画面感海明威作品的叙事语言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把陈述句中所有的连词都舍弃,这被称为“海明威平行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摘要:本文从叙事视角出发,分析了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即通过外聚焦反映其叙事的情境化,表现人物外部言行的自我呈现;以内聚焦来表达叙事的主体性,呈现出人物心理的直接袒露,并通过有限全知视角完成其小说的叙述格局,在小说中造成悬念和多种解读空间,因此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关键词:欧内斯特·海明威短篇小说外聚焦内聚焦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不仅在美国文坛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世界文坛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海明威的创作生涯以短篇小说开始,《老人与海》是其短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并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海明威一生共创作了70部短篇小说,它们是其创作整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试从叙事视角出发,分析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
一关于叙事视角19世纪末兴起的现代小说理论——“叙事视角”,指出了叙述者和他所讲述的故事关系,换句话说,指的是叙述者从哪个角度来审视故事。
19世纪末前,传统小说大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者的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随着叙事实践和叙事观念的发展,叙事视角在小说演变中发生了很大变化。
到了19世纪末,作家尝试在小说中对故事进行戏剧性的展示,叙述者深深退隐到了故事的幕后,并渐渐地在自己作品中探索和运用各种有限视角,使叙述方式逐渐得以完美的体现。
叙事视角是连接各种叙事技巧的枢纽。
随着叙事视角运用的多样化,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将叙事作品中的聚焦详细划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
他认为所有叙事作品聚焦方式包括固定、不定和多重性。
本文试用热奈特的三分法,引入聚焦者和聚焦对象,结合海明威短篇小说创作的实际,来探讨其叙述特色。
二海明威短篇小说叙事的主要特点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中,作家运用其娴熟的叙事技巧,从各种不同视角为读者展示了丰富的内容。
海明威以其敏锐的观察性深刻地认识到了事物的本质特性,并在他的作品中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1 通过外聚焦来实现叙事的情境化参照热奈特关于叙事视角的理论,外聚焦的故事通过某个叙述者在故事之外进行观察并叙述出来,用以讲述叙述者本身可以感知的内容。
在小说中,叙述者不会发表任何评论,他通过限制性的客观叙事视角向读者传达故事内容,就如一架不变换角度的摄像机镜头,如实地拍摄它所能包括在范围之内的画面,不会自己去韵色和加工。
而海明威经常会利用外聚焦的特征来营造其小说的各种情境化叙事。
这也是他短篇小说中的一个主要特点。
如他的短篇小说《杀人者》和《白象似的群山》就是情境化的典型。
从叙事视角来看,主要采用的是外聚焦的视角模式。
(1)外聚焦集中了故事发生的时空我们从前面的分析中得知,外聚焦如实记录镜头下的场景,表现的是生活里的一个片段,从故事的开始到故事的结束,叙述者讲述内容像是银幕上的镜头,时间跨度不大,场景的转换小。
如在海明威《杀人者》的开篇,叙述就展示了特别明显的外聚焦特征:“亨利那家供应快餐的小饭馆的门一开,就进来了两个人。
”小说的第一个场景就固定在饭馆的大厅之内,在短短的时间内,聚焦者始终遵循他视角的限制,没有交待给读者故事之处的其他信息,直到出现了对话:“又是个聪明小伙子”,艾尔说,“难道他不是个聪明小伙子吗,麦克斯?”当通过故事人物的嘴说出人物名字后,叙述者才开始对这个故事人物直呼其名,达到叙述和故事同步展开的效果,从而实现叙事突出的一种高度情境化。
另外,外聚焦把与主题无关的信息排除,使故事发展更加紧凑,强化了小说的情境化效果。
如在《杀人者》中采用的外聚焦模式,是由叙述者通过人物对话告诉我们故事的各种信息。
如两个杀人者为什么要杀人,作家利用外聚焦的形式借由人物之口告诉读者,使小说的时空更加高度集中,从而吸引读者。
(2)外聚焦如实地呈现人物对话海明威小说极有特色的部分就是对话,如小说《杀人者》这篇小说全文总共七千多字,而其对话就占了五千多字,而在记录对话时,作家采用的就是这种叙事视角的外聚焦。
“别管闲事,”艾尔说。
“谁在厨房里头?”“一个黑鬼。
”……“那个黑鬼是厨子。
”“要他进来。
”……“你们以为你们是在哪儿呀?”……“要那个黑鬼出来,到这里来。
”……“没事儿。
聪明小伙子,你想一想。
我们会怎么对待一个黑鬼?”在这段对话中,聚焦者不是直接告诉读者人物内心活动,而是高度客观地将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内容展示在读者面前,是针对对话之外的读者的,这使得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能够以最原始的形式完整地保留下来,深化了小说的情境化效果。
海明威试图通过对话建构情境化形象,具有强烈的动作性和意义性,所以人们又喜欢把海明威小说中的对话叫做“情境化”对话。
正如昆德拉评论海明威:“抓住了真正对话的结构”,为读者展示了生活的真实情境。
(3)外聚焦客观真实地再现环境海明威短篇小说中大量描写背景的语言并不多,只几句关于环境的叙述就足以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他只是非常客观地展现周围环境:山就是山,车站就是车站,不会加一些修饰词去故意影响读者对小说环境的认识:“埃布罗河河谷的那一边,白色的山冈起伏连绵没有树木,……车站在阳光下两条铁路线中间”,从一个完全客观的外部聚焦者对环境进行定格,而不管故事中的人物是什么样的心情,它们都以原貌表现出来,通过这种视角模式,更加突出了小说的情境化特点。
2 以内聚焦来表现叙事的主体性按照热奈特叙事视角理论:内聚焦模式下的叙述者等同于人物,其实质是聚焦者采用小说中的角色来观察故事,聚焦者一直都以故事中的角色出现,也可能是故事的亲历者。
海明威的许多短篇小说都是以内聚焦模式来展开叙述,以突出一种主体性效果,这在他的《尼克·亚当斯故事集》中非常鲜明地体现出来。
作品通过故事人物尼克的视角,传达了尼克眼中的世界,并让读者感受到尼克眼中的世界对于他的心灵产生的巨大影响。
如其中的《印第安人营地》,说的是少年尼克跟父亲去印第安人营地对印第安妇女做剖腹产手术的过程。
一行三人在湖边上了船,以尼克为出发点:”在浓雾里,尼克听到远远地在前面传来另一条船的桨架的声响……尼克躺倒下去,偎在父亲的胳膊里。
湖面上很冷。
”小说描绘了尼克的听觉、视觉和触觉,让读者与尼克一起感受着黑暗中的桨声以及清冷的夜风等。
接下来,还是从尼克的视角出发,描写了他们进了印第安人营地的情景,在故事的后半部,孕妇丈夫由于无法忍受孕妇的喊叫而自杀。
作品在叙述过程中经常采用尼克的内聚焦,并用一段文字表达了尼克的感想:“尼克坐在船梢,……他满有把握地相信他永远不会死。
”年幼的他第一次亲见了死亡,他通过思考,认识到具有象征生命的意义,而作家则通过这种方式将读者和故事人物的心灵拉近,这也是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之一。
3 以有限全知视角形成叙述框架热奈特关于叙事视角的零聚焦,实际上指的是传统第三人称全知叙述,按他的话说:“第三人称叙述者说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得都多”。
而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中,这种零聚焦的利用也很多。
仍以《杀人者》为例,两个故事人物——杀人者的名字都是由人物对话中得知的,通过零聚焦表明叙述者已经先于读者知道了这一情况。
又如,在《印第安人营地》中,在尼克和爸爸进棚屋之前,作家描写到:“她正在生孩子,已经两天了,孩子还生不下来。
”这显然是全知叙述者介绍的,叙述只是起到了一个框架作用,但对于读者来说,并没有感觉到他们的存在,而是借用人物的眼睛来观察。
又如,在《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小说的开始为:“他们全坐在就餐帐篷的双层绿帆布帐顶下,装出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的样子。
”让读者似乎感觉到了一个全知叙述者的存在:“土著的仆人们在他的帐篷门前把他放下来……他马上走到外面,在旅行用的洗脸盆里洗了脸和手。
”这是以概要的方式来讲述的回忆,它不同于传统的全知叙事,而是忠实反映了人物外部的一言一行,讲述的只是文本中故事的起点时间之前的事,并借用故事中人物的视角来观察。
它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全知叙事,而是以有限的全知来对整个故事形成框架,充分表现出了海明威高超的叙事技巧。
三海明威短篇小说叙事视角对其小说风格的作用从上面论述中,我们已经看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叙事视角形成了海明威叙事技巧的独特风格,这对他的短篇小说的整体风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1 海明威短篇小说叙述的客观化效果海明威短篇小说通过客观化叙述方式在读者面前完美地体现出来,他在需要建构情境化叙事时,喜欢使用外聚焦。
以《杀人者》为例,叙述者始终聚焦于他们的外部言行,让读者深刻感觉到他们的蛮横粗暴,以及在作案时表现出的丰富经验。
这里,叙述者是想向读者展示:一切信息都凝聚在了他们的一举一动中。
内聚焦是通过故事中的某个人物观察故事,大多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进行表达,如海明威《没有被斗败的人》中的这段描写:“好吧,你们这些杂种!……他再坐下来,咳嗽着。
”讲述的是故事人物曼纽尔当时的心理活动,反映了人物心理具有的一种直接性,完全消除了叙述者的痕迹,使环境成为内聚焦下人物感知的一部分,具有一种可视化的效果。
2 海明威短篇小说叙述的空白效果曾有人将海明威的小说比喻为风格独特的画,“四周留有宽阔的空白”。
换句话说,就是作家在叙事上留有巨大的空白,他所设置的疑问不是要读者自己仔细阅读故事,而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猜测,去填充。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大多使用内聚焦和外聚焦,其中在外聚焦模式下,海明威将小说发生的时空限定在很少的范围内,来实现叙事的情境化,聚焦者只能观察到镜头范围之内的事物,并完全由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在外聚焦中是完全不能表现出来的,在外聚焦模式下,对于读者来说,故事背景和人物内心想法变成叙事的空白。
如在《杀人者》中,尼克在两个杀人者走后向安德烈森报信,安德烈森的表现是“望着墙壁,什么也不说”,至于这个故事人物心里到底想什么,作家没有交待,只有让读者自己去猜想,这就形成了叙事中的空白。
另外,内聚焦可以展示出小说角色的所见、所感,通过这种方式使读者和故事角色产生交流上的共鸣。
海明威短篇小说中内聚焦形成的空白受到小说人物活动范围的限制,作为主人公的叙述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反映聚焦对象的外部言行的同时,可以在聚焦人物上表现自己的主观感情。
如在《印第安人营地》中,尼克和父亲给印第安妇女做剖腹产手术,虽然母子平安,但她的丈夫却自杀了。
虽然这部小说是以尼克的视角来观察角色,但印第安妇女的丈夫为什么自杀,却是尼克没办法告诉读者的。
海明威短篇小说叙述空白的审美效果在于经常会造成故事的悬念,给作品带来多重解读空间,使作品因此具有了一种特殊的魅力。
如《杀人者》要表现的不是杀人者,作家意图表现的是关于尼克的故事,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青年刚刚步入社会后所见到的人间黑暗,它在作品中深深地隐藏着,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因此给海明威的作品带来了长久的生命力。
四小结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