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优势分析及展望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大豆是粮油兼用作物,也是人类优质蛋白和油 脂的重要来源。中国是世界大豆的主产国,位列美 国、巴西、阿根廷之后,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 消费国与进口国。2018 年我国大豆消费量为 1.1 亿 t, 而国内生产总量仅有 1600 万 t,由于畜牧业对豆粕、 蛋白的需求大,大豆进口量达 8803 万 t,依存度已达 到 85%,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业安全 [1-4]。黑龙江省 是我国大豆主产区,2018 年种植面积 356.7 万 hm2, 总产 658 万 t,占比 42%,肩负着中国大豆产业振兴 的重任。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水平虽高于全国,但与 世界大豆主产国相比,在品种单产、品质和配套技 术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黑龙江省大豆每 667m2 平 均 产 量 为 127kg,与 美 国、巴 西、阿 根 廷 比 相 差 60~80kg。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国内对大豆日益 增长的需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黑龙 江省大豆生产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建议,精准施策, 既是调整种植结构、发挥黑龙江省大豆的产区优势、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发展大豆生产,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筹码,对完成大豆振兴目 标任务,当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图 1 黑龙江省主要作物种植结构变化
̟᧢kg/hm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
᳴ᴥැᄽ ˟ږ Ꮗږ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发展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分析及建议

、
20 年 黑 2 %以 上, 已 占全 省 大豆种 植 面积 1 0 现 1 4以上, 量达 到 2 0 上 均有 较大 差距 ,0 8 底, 龙江 省 大豆 的 国储 库 收购价 产 5 格 37 0元 , 左 右 , 0 吨 而进 口大 豆 到 港 价 格仅 为 31 0元 / 0 万 吨 以上 。已 建成全 国 绿色 食 品原料 大 豆标 准化 生产 基 地 吨, 每吨比 国产 大豆 低 6 0 。 0元 4 个 , 积 l 4 .万亩 。认证 绿色食 品大 豆产 品 18 , 4 面 33 5 3 个 企 2 大主栽作 物 比较 大豆处 于劣 势地位 . 三 业 6 5家 。 20 0 5年 以来 黑龙 江 省 大豆 的 种植 面 积 逐 年下 降,0 7 2 0 二 、 黑龙 江 省 绿 色食 品大 豆 的产 业优 势 年种植 面 积 为 57 3万亩 , 2 0 1 与 0 5年相 比减 少 6 0万 亩 , 0 这 1黑龙江省 环境条 件优 良 . 大 黑 龙江 开发 较晚 , 污染 小 , 虫 害发 生率 比南方 低 。 里还没 有考 虑后开 垦的 耕地 面积 补充进 来 的( 多数生 荒地 环境 病 。相 反 , 稻 、玉米 种 植面 积 却逐 年增 加 , 水 尤 森林 、草原 、湿地 资源丰 富, 全省拥 有森林 3亿亩 , 覆盖 都 适合 种大 豆) 森林 0 7年比 2 0 年 增加 了 l8 0万 亩, 05 0 这也 在 客 率 4 .%; 然 草 原 面 积 约 65 0万 亩 ; 36 天 0 湿地 面 积 65 0万 其 玉米面 积 2 0 1 亩 。生态 良好 , 备发 展绿 色大 豆得 天独厚 的 条件 。黑龙江 观 上促 进 了大 豆面 积的 萎缩 。原 因 主要是 与 水稻 、玉米 相 具 农 08年 土质 肥沃 , 世界上仅 有 的三大黑 土地之 一, 省属 中 、寒温 比种植 大豆 的效 益 底 , 民种 植 的积 极 性 不 高 。2 0 大 是 全 豆 的公 顷 收 益 不 足 千 元 , 水 稻 、玉米 的公 顷 收 益 都 在 3 而 带 大 陆性季 风气 候 , 降 水量 3 0毫米 一6 0毫 米 , 、热 、 年 7 7 光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及粮食生产问题与措施分析报告:粮食产量连续9年全国第一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及粮食生产问题与措施分析:粮食产量连续9年全国第一一、概况黑龙江省有肥力充足的黑土层,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生产出的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够向其它省份输送。
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双第一的唯一省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是我国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储备基地,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在稳定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黑龙江省的土地总面积为47.3万 k㎡,占全国土地总面积4.9%。
农用地面积3950.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83.5%。
农用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30% 以上。
2018年黑龙江省种植业增加值为2238亿元,2019年种植业增加为2355亿元,同比增加5.2%。
2014-2019年黑龙江省种植业增加值及增速资料来源:地方公报、整理 2019 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实际播种面积14338千公顷,同比增加0.9%。
是全国土地播种面积最高的省份。
2014-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增速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黑龙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5281.07公斤/公顷,2019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233公斤/公顷,同比下降0.9%。
2014-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走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二、粮食产量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位列全国第一,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是7503万吨,排名第二的河南省和第三的山东省2019 年的粮食总产量分别是6695万吨和5357万吨,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明显高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省份,是名副其实产粮第一大省。
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粮食产业发展态势及市场盈利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黑龙江粮食产量7506.8万吨,2019年黑龙江粮食产量为7503.01万吨,同比下降0.1%。
2012-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及增速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 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为3940万吨、2664万吨、781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98.4%。
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种 。 采 选 合 适 的优 良品 种 是 大 豆 生 产 的基础 , 是 内因。 应 按 照 本 地 的 自然 条
件( 包括 土壤肥力 、 气候等 ) 、 品 种 的生 态类 型和生 产水 平采 选抗 逆性 强 、 生 育期适宜 、 高 产 的优 质 大 豆 品 种 。 应 克 服 盲 目引 种 ,不 应 将 外 地 高 产 田及 有 些 新 闻媒 介 推 销 的 品 种 甚 至 品 系 没 经 科 学 试 验 和分 析 ,盲 目的 大 量 应 用 和 引种 , 不 然 或许 无 法 达 到 预期 效 果 。 本 地应 按照 当地 的实 际情况 开 展采 选 . 做 到 因地 制 宜 栽 培 。 2 - 2做到 深松 耕 作制 度 。 按 照不 同前 茬 和 地块 分 别 运 用 秋 翻 春起 垄 、 秋 翻 起 垄、 顶浆起垄、 深松起垄 、 耙 茬 起 垄 等 耕 整 地 方法 , 以深松为主 , 松、 翻、 耙、 旋 相
没有 了 栽 培 的 积 极 性 。
1 . 1种 植 面 积 减 小 . 产 量 降 低 。 近 年 来 ,黑 龙 江 大 豆 产 量 总 是 在 一 个 缓 慢 发 展 的 阶 段 ,单 产 水 平 停 滞 不 前 甚 至 发 生 减 少 情 况 。 由于 社 会 经 济 的 高
速发展 , 城市化进程 的速度急 快 , 导 致 城 镇 化 趋 势 飞 速 发 展 .耕 地 面 积 持 续
结构松散 , 尚未形成规模 性 、 专 业 化 的 油脂加工单位 , 运输线路 远 、 运 输 成 本 高、 生产 规模小 、 储备 容量 小 、 存 储 费 用高 、 产 油费 用高 、 分 布 区域不 合理 , 导致 了 加 工 产 业 整 体 成 本 不 低 .故 不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能力与发展探讨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能力与发展探讨摘要:黑龙江是我国大豆主要生产基地与出口基地,播种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提高黑龙江大豆产量与品质,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省大豆生产状况的研究,就我省大豆生产品种、栽培技术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大豆生产产业发展大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但是目前国产大豆的生产总量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40%左右[1],大豆生产面临的压力巨大。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供应基地,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商品率均居全国领先地位,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发展至关重要。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依赖于自然、生产和科技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充分发挥这些潜力对发展中国大豆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优势与潜力1.1 黑龙江省有生产大豆的地理优势黑龙江省有耕地ll98.95万hm2,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它地区,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适于大豆生长。
黑龙江水力资源丰富,有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等河流水系,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一年一季,为大豆的高产、优质、少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发展大豆生产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产区,大豆种植遍及全省。
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为354.8万hm2,大豆产量为585万t,约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40%左右,是全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基地,也是中国有机大豆和绿色大豆的重要产地,黑龙江省也是我国没有转基因大豆种植的省份。
1.2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水平高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机械化程度高,黑龙江省垦区大豆实现了全程机械化[2]。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栽培技术先进。
黑龙江省研究和引进的垄三栽培、窄行密植、行间覆膜和原垄卡种栽培技术是目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主推技术,这四项栽培技术都以机械为载体,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可提高大豆产量13%-34%。
浅谈黑龙江省九三非转基因大豆核心区大豆生产现状及前景展望

2 0 1 3 年 第0 5 期
浅谈黑龙江省九三非转基 因大豆核心区 大豆生产现状及前景展望
吴艳华 邱长久 刘长海 张安宏 胡淑艳 宋喜清 (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九三综合试验站 黑龙江 嫩江 1 6 1 4 0 0 )
【 摘 要】 通过对黑龙江省九三非转基 因大豆核 心区所具备 的生产现状的分析 , 展望九三非转基 因大豆发展前景广 阔, 经济效益可观 。 【 关键 词】 九三j } 转基 因大豆; 生产现 状; 前景
大豆是黑龙江省重要 的粮食和油料作物 . 它具有经 济价 值专用性 较强的特点 , 其产量 、 蛋 白质和油分形成与 自然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选 择 以发展 绿色 、 无公 害大 豆为主攻方 向 , 利于高产 、 高油 、 高蛋 白质形 成 的生态 区 . 建立大 豆优 质非转基 因大豆核心保 护区建设 , 会创造 可
3 9 4 9 5 9 0 o 0 3 1 9 2 9 1 0 0 0
九三非转基 因核心 区. 位于九三农场管理局境 内 地处小 兴安 岭 1 . 3 农 业机械设 备情况 西南麓 . 松嫩平原 过度地段 的漫 岗地带 , 海拔 2 8 8 . 1 m. 北纬 4 8 。 5 2 , 东 九三管理局在农业机械加大投入 . 不断加快农机现代化步伐 。应 经 1 2 5 o 1 7 . 该 区域属东北高寒 高纬度地带 . 主要耕作 土壤为黑土 . 土 用卫星导航 。 G P S 定位 , 和信息数字监控等现代科技设备。 全局现拥有 层 深度 3 0 — 6 0 c m, 土壤有 机质含量 5 . 6 %, P H值 5 . 3 5 , 碱 解氮 1 9 . 8 3 m g / 大 中型拖拉机 6 4 7台 . 大型收获 机 6 4 3 台. 配套农具 7 5 0 0台件 , 农用 k 速效 钾 1 9 6 . 4 m g / k g , 气温 条件属寒 温带 大陆季风气 候 , 年平 均气温 飞机场 8 处. 飞机航化作业 面积达 8 0 %以上 . 农机 田间作业综 合作业 O . 4 ℃ . 降水量 5 0 0 — 6 0 0 m m左右 , 有效积温 1 9 0 0 — 2 2 7 0 o C 左右 , 属 四、 五、 率达 9 9 %以上 . 保证了大豆在种 、 管、 收全程标准化作业 。全局还拥有 六积 温带 无霜期在 1 0 0 — 1 2 0天左右 粮食处理 中心 和种子加工厂 3 3 座, 全封闭彩钢板机库 4 万平米。 已建 1 . 九三非转基 因核心区生产 现状 成2 5 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的现代农机装备区 , 喷灌 已覆盖 4 O 万亩非 1 . 1九三非转基 因核心 区大豆生产特点 转基 因大豆标准基地 多年来 . 九三农 管局 始终坚持 “ 非转基 因、 绿色无公害 ” 的理念进 在非转基 因大豆深加工上 . 九三粮油分公司每年可加工绿 色非转 行大豆生产 。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 推广高油型 . 高蛋 白专用品种 , 建 基 因大 豆 6 0万 吨 立绿色食 品大豆生产基 地 . 使大豆 品质显著提 高 . 同时也为垦 区绿色 1 . 4九三非转基因核心区内的大豆农业科学研究机构 大豆产业发展做 出了很大贡献 在大豆种植上 , 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 良 九三非转基因核心内有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 系九 三综合试验站 . 种优势 、 农机 装备优势 、 科 技创新优势 、 标准化作业 优势 , 使大 豆单产 开展大豆产业综 合集成技术 的试验 、 示范 : 培训技 术推广人员和科技 水 平不断 提高的 同时形 成 了适合本 地区的较为先 进的栽培模式 一大 示范 户 , 开 展技术服务 ; 调查 、 收集大 豆生产实际 问题与技术 需求信 垄密植栽培模式 。紧紧抓住高产增效技术不放松 . 及 时进 行实用新技 息. 监测分析疫情 、 灾情等动态变化 , 每年 承担多项农业科研及示 范任 术的综合组装配套 总结 出了北部高寒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模 式 , 提出 务. 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 , 指导农 民科学种 田. 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 了缓解大豆重迎茬减产的措施 . 积极拓宽大豆增产技术应用领域 。近 九三科研所大豆育种研究 室. 成立至今 已有 五十余年 的历史 。重 年来 重点引进推广 了大豆“ 大垄密植” 栽培和精量点播技术 . 推广 田比 点进行高产 、 抗病 、 特用型大 豆新品种选育 。九 三科研 所 已育成 品种 般 生产 田平均亩增产 4 5 k 口 2 5 个. 累计推广 面积 5 2 0 0 万亩 . 增产 大豆 1 5 . 6亿斤 , 创社 会效益 1 9 2 0 1 2 年全局全面推行 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 测土 配方 施肥 、 播后 亿元。 苗前 封闭土壤处 理 , 1 0 0 %实行统一供种 、 供肥 、 供药 , 采用 G P S自动导 2 . 九三非转基因大豆核 心区生产优势及发展 前景展望 航驾驶 系统秋起垄 、 秋施肥 。全生 育期 中耕 四次 , 机械 、 飞机航化喷施 2 . 1 九三局非转基 因大豆核心 区生产优势 叶面肥 、 磷酸二 氢钾 、 杀虫剂三遍 。 在工作 中坚持做 到“ 六狠抓 ” 即狠抓 2 . 1 . 1地缘 优 势 “ 三秋 ” 工作 , 狠抓农 时标准 , 狠抓人 员素质 , 狠抓标准提升 . 狠抓措施 九三局属于寒 温带大 陆性气候 . 是典型 的旱地农作物生 区。气候 落实 . 狠抓管理 到位 产量提高 到每亩 2 1 0 k g .实现平均亩效益 2 5 4 特点是春季多风 . 夏 季暂短炎热 . 秋 季降温快 . 冬季漫长寒 冷 , 有利于 元。 减 少病源菌 和越冬虫卵数量 .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最高温度 3 6 ℃左右 , 1 . 2九三非转基 因大豆核心 区的生产情况 最低 温度 一 3 8  ̄ C 左右 。年 ≥1 0 ℃积温在 1 9 0 0 — 2 2 7 0 o C , 无 霜期 1 0 0 — 1 2 0 垦 区“ 六 五” 期间平均亩产 7 3 k q , 全国平均亩产 8 0 . 2 k 9 . 低 于全 国 天。 年降雨量 5 0 0 — 6 0 0 m m , 多集 中在 7 、 8 月间。 这个气候条件利于油分 生产水平 8 %。2 0 1 1 年垦区平均亩产 1 8 1 . 1 k q , 全 国最 高年份亩产 1 2 4 积 累, 属 于绿色高油大豆产业带 , 非常适合发展 大豆产业 。 大面积土地 k g . 高于全 国最高年份平均生产水平 4 6 %。 属全 国著名 的黑土地带 . 黑土腐殖质含量高 . 潜在肥力高 . 素以土 中之 2 0 1 0 年九 三管理 局大豆播 种面积 1 3 3 2 2 7 h .平 均亩 产 2 0 0 . 2 王著称 . 气候凉爽湿润 . 土地集中连片 . 土壤 环境和气候 条件非常适合 k q 2 0 1 1 年九三管理 局大豆播种面积 1 2 6 9 5 9 h 比2 0 1 0年大 豆播 大豆生产 . 有着极好的种植大豆地缘优势 种减少 6 2 6 8 h a l , 平 均亩产 2 0 7 . 4 k g , 比2 0 1 0年增产 3 . 6 %。2 0 1 2年九 2 . 1 . 2机 械 优 势 三管理局大豆播种面积 9 8 7 9 3 h r f,比 2 0 1 0年大豆播种减少 3 4 4 3 4 h 拥有迪尔 、 凯斯等大型拖拉机 、 精播机 、 喷药机 、 收获机 , 拥有配备 平均亩产 2 1 5 . 5 k g 。 比2 0 1 0年增产 7 . 6 4 %。虽然扩大玉米种植 面 卫星定位 自动驾驶导航 系统等 .现 已成 为全国大型现代农垦企 业之 积, 压缩 大豆种植面积 , 随着单产增加 , 大豆总产量减少也是有限的。 雄厚的机械力量可保证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 。 2 0 0 4 — 2 0 1 2年 九 三 农 场 管 理 局 大 豆 播 种 面 积 及 产 量 统 计 表 2 . 1 . 3种子优 势 年份 播种面积( h n f ) 大豆单产( k g / h n f ) 大豆总产( k g ) 各农场种子公 司通过对生产用 种 的统一加工 、 统一包衣 、 统 一标 识及 包装 . 进行 统一质量标准供种 . 以主导 品种推广应用为重点 . 强化 2 0 0 4 l 2 l 3 3 l 2 7 l 0 3 2 8 7 8 9 0 0 0 良种 良 法 配套集成 推广 , 实现产 品均质化 2 o O 5 1 1 3 2 6 0 2 8 5 2 3 2 2 9 7 1 o ( ) o 2 . 1 . 4 科技优势 2 o o 6 1 1 0 5 3 1 2 6 6 5 2 9 4 5 8 8 0 0 0 从2 0 0 6 年起九三局参加农业部大豆科技入户工程 . 在原有 的科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业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业的问题与发展建议作者:张春江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7期一、黑龙江大豆种植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种植面积和大豆产量的比值不符合标准目前,黑龙江大豆的种植面积随着黑龙江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渐提升,相较于前几年来说有了十分显著的提高。
据数据显示,在1982-2010年期间,黑龙江全省的大豆种植面积大约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的30%左右,可以说大豆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最为重要的种植农作物之一。
但是由于黑龙江省许多地区位于高寒地带,代替的种植物选择面较窄,因此就会出现盲目扩大种植面积的现象。
而这些被盲目扩大的种植地普遍肥力不足,又受到各种气候条件的制约,从而就造成了大面积的重迎茬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黑龙江大豆的整体品质。
同时这样一来这些耕地的生态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对于市场和农业技术水平发展来说都是很严重的阻碍。
尤其在近两三年以来,大豆的种植面积直线飙升,从原来的最大播种面积400万公顷上升至了1000万公顷。
然而在这种增长速度之下,大豆的产量却鲜有增加,产量波动幅度较大,出现了极不稳定的态势。
如果长此以往,势必会对黑龙江大豆种植产业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2. 大豆育种的质量有待提高大豆育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高产育种的问题。
在近几年来,黑龙江大豆的单产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在全国的大豆种植区域中稳居前列,但是其单产量却波动较大,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多。
现阶段,黑龙江已经出现单产可以超过330公斤/亩的优良品种,但是其产量却无法长久的维持下去,随着时间的变化产量会逐渐减少。
而与世界上其它大豆产量位于前列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更是相距甚远。
因此高产育种的问题可以说是黑龙江大豆种植业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
品质育种顾名思义,其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将大豆籽粒的质量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提升,从而提升大豆的整体质量。
一般来说,大豆的蛋白质是人们看重的首要营养物质,因此黑龙江大豆的品质育种工作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
黑龙江北部高寒地区大豆高产措施

等举措 , 大部分耕地 实现 了大 型拖 拉机 连片秋整地 、 秋起垄 , 耕地 质量得到 了改善 , 大豆产量有 了提 高。 2 0 1 1 年 海江镇金星村利 用本村农机合 作社 自有 的大型农机
具 进 行 秋 季 进 行 浅翻 深 松 整 地 、 秋起垄 , 种植 2 0 0 0亩 大 豆 大 垄 密 植 ,平 均 亩 产 达 到 了 2 0 5 . 3 公 斤 , 比一 般 生 产 田亩 增 产 3 9 . 7 公 斤, 增产 2 3 . 9 % ; 示 范 田 比~ 般 生 产 田亩 增 加 产 值 1 4 1 . 2元 , 总 增
黑龙江北部高寒地 区大豆高产措施
蔡 明礼 ( 黑 龙 江 省 嫩 江 县 多 宝 山镇 农 业 综 合 服 务 中 北部是 非转基 因大豆主产 区, 由 于气 候 冷 凉 , 无 霜 期 短, 积 温不足 , 大 豆 单 产 一直 徘 徊 不 前 , 鉴于此 , 结 合 近 年 来 生 产 实际 , 根据黑 龙江省北 部的气候 特点 , 提 出几 项 适 合 该 区 大 豆 生 产 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 1 、 实行 合理轮作 大 豆虽然对前茬作物要求不严格 ,但 是不宜重茬和迎 茬, 也 不 宜种在其他豆类作物之后 , 以有施肥基础 的谷类 作物为最好前 茬 。应 与其他作物实行 3年 以上 的轮作 。 通 过实行合理轮作一是可 以减轻病 虫草 害的发生。 如细菌性 斑 点病 、 立 枯病 、 大 豆 包 囊 线 虫病 、 大 豆 食 心 虫 等 以 大 豆 为 寄 主 的 病 虫害, 都 会 因 连 作 而 加 重 。轮 作 能 有 效 减 轻 这 些 病 虫 害 的 发 生 和 蔓延 。 而菟丝子 则通过轮 作会 因为失去寄主而消除 。 二是 防止 土 壤 中 营 养 元 素 比例 失 调 。连 年 种 植大 豆 消 耗 单 一 的 土 壤 养 分 , 使 土 壤 中磷 素 含 量 显 著 减 少 , 长 期可造成地 块缺磷 , 有 效 氮 含 量 却有所 增加 , 造 成氮 磷 比例失调 , 大 豆生长不 良。 轮作可使营养元 素 因土 壤矿 化得到恢复和调节 。 三是消除根系及微生物分泌物 的 毒 害作 用 。 大 豆 根 际微 生物 及 根 系 活 动 过 程 中 分 泌 出对 大 豆 有 毒 害作用 的物质 , 造成根系发育不 良, 影响大豆 正常营养代谢 , 使得 大豆根 系发育不 良, 根量及根瘤菌数量减少 , 固氮 能力下降。 轮作 则可避 免有害分泌物 的毒害 。 2 、 采用优 质、 高产 品种 , 充 分 发 挥 品种 的增 产 潜 力 品种是 大豆增产的 内因 , 选用 高产 品种是提高高寒地 区大豆 产 量 的 关 键 。种 子 是 最 基 本 的生 产 资料 , “ 有 了优 良品 种 , 既 不 增 加劳 动力和肥力也可获得较多 的收成 ” ,全国调查 公认 品种 在粮 食增 产 中的贡献 率是 3 0 % , 黑 龙江农 委调 查分析认 为 , 在粮食 增 产 中, 品种 的贡献率为 3 3 . 4 % 。科 学用 种是发挥 品种增产潜 力的 重要保 证。 3 、 全 面 推 行 大 型 拖 拉 机 连 片 秋 整 地 推 广 以深 松 为 中心 的 秋 季 松 、 翻、 耙等 整地技术 , 实现 秋雨 、 冬雪春用 , 春旱秋防 。近年来 , 切实加大秋整地力度 。 近 几年 , 嫩江县通 过推行“ 场 县合作共建 ” 、 组 建 农 机 合 作 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出现了较大波动, 但是一直占全国的 30% 以 上, 2003 年总产达 560. 8 万 t ,2009 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
农业生产展望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优势分析及展望
薛恩玉
1
李春英
1
杨
冬
2
姜
妍
2
(2.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
哈尔滨 150090 ;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
要: 通过对 1991 —2010 年中国和黑龙江 省 大 豆 的播种面积、 总产 量 及 单 产 数 据 进 行 统 计 和 比较,分析 了 黑
2 历史最高水平 486. 3 万 hm , 总产量在 2005 年达到 历史最高水平 748. 0 万 t ,单产 2004 —2009 年一直处 2 于下滑阶段,2009 年为 1 477. 0 kg hm ,2010 年有
AO 农业展望 48 2013 年第 3 期
农业生产展望
2 所上升,为 1 684. 0 kg hm ( 表 1 ) 。
显性比较优势法是由巴拉萨 ( Balassa ) 于 1965 年测算部分国家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 后 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普遍采用。所谓显性比较优势 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 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率 为: RCA = X ij X it X wj X wt
[1 ]
。用公式表示
RCA ij 表示 i 国第 j 种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 式中, 指数; X ij 表示 i 国第 j 种商品的出口额; X it 表示 i 国所 有商品的出口总额; X wj 表示世界第 j 种商品的出口总 额; X wt 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 如 RCA ij > 1 , 说明 i 国 j 种商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RCA ij < 1 ,说明 i 国 j 种商品没有显性比较优势。 在中国显性比较优势 ( RC A ) 指数被广泛用于 衡量各省区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 。由于数据资料不 完整和获得困难,利用各地区大豆产量代替大豆贸易 量进行估算 ( 1991 —2010 年各地区大豆产量及粮食 总产量) 。计算结果表明,1991 —2010 年黑龙江省的 大豆生产具有最高的显性比较优势 ,显性比较优势指 数 20 年平均为 5. 51 ,其次是内蒙古为 2. 02 ,吉林为 1. 43 ,天津为 1. 31 , 安徽为 1. 15 , 这些省 ( 市、 自 治区) 的大豆生产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陕西省显性比 较优势指数为 0. 93 ,辽宁省为 0. 91 ,山西省为 0. 90 , 虽然低于 1 ,但比较接近, 认为具有相对显性比较优 势; 其他省 ( 市、 自治区 )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平均 数都小于 1 , 大豆在这些地方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限于篇幅,各地区各年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未逐一列 出,就黑龙 江 省 来 说, 1991 年 的 比 较 优 势 指 数 为 6. 41 ,以后几年略有下降; 1998 —2002 年属于 平 稳 过渡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都是年度间略有波动 , 但 是幅度不是很大; 一直到 2003 年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达到 6. 25 后,保持在 6 左右; 2006 —2010 年显性比 较优势指数下降,低于 5 ,2010 年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为 4. 23 。吉林和河南等省也呈现出大体相同的变动 趋势,辽宁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相对比较稳 定,并保持在 1 左右,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省显性比 较优势指数在 1991 年最高达到 1. 42 ,2000 年开始大 幅度下降,到 2007 年仅为 0. 31 ,1991 —2010 年的平 均值仅为 0. 71 。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非大豆主
2
各地大豆生产优势分析
产省的大豆产量虽然比重较小,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却一直在缓慢上升。 广东省 1991 年的显性比较优势 指数为 0. 30 ,1999 —2008 年保持在 0. 3 左右,2010 年达到了 0. 40 。 上海市、 浙江省、 福建省、 江西省、 湖北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豆显性比较优 势指数也呈现出与广东省一致的变动趋势 , 都是平稳 中略有上升。天津市大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1991 年 为 1. 90 ,一直到 1999 年都呈下降趋势,2000 年又开 始恢复增长,2005 年达 5. 71 ,随后几年呈下降趋势。 从大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时间序列变动的趋势看 , 中 国大豆生产区域变动正呈现出由传统主产区向区域外 扩散的趋势 ( 表 2 ) 。
Analysis of Soybean Production Advanta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Its Prospect
Xue Enyu1 ,Li Chunying1 ,Yang Dong2 ,Jiang Yan2 ( 1. Heilongjiang Center for Green Food Development,Harbin 150090 ,Heilongjiang; 2. National Center for Soybe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 ,Heilongjiang) Abstract: By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soybean planting area,output and yield per unit area in China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1991 to 2010 ,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of soybean prod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its advantages in the whole country' s soybean producing, compared soybean production all over China in recent 20 years by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 RCA ) index,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ybean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 It turned out that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d remarkable advantages on soybean producing, with average RCA index at 5. 51 ranked first in China. The future prospect of soybean industry is broa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its advantages and explore new productive potentialities, through improving yield per unit area and quality of soybean, developing green and organic soybean industries, promoting related industry and so on. Key words: Heilongjiang province; soybean; area; yield; advantage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早在 5 000 多年前就开始种 植,开创了大豆种植与加工先河,之后大豆栽培技术 由中国传至日本,并经欧洲、美国等地传向世界, 目 前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主要农作物 。大豆是重要的传
收稿日期: 2013 - 01 - 07 基金项目: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 ( 2012RFQ Q N014 ) ; 黑龙江省青年基金项目 ( Q C 2012C 066 ) mail: xueenyu @ 126. com ; 通讯 作者简介: 薛恩玉 ( 1978 —) ,男,黑龙江绥化人,硕士,农艺师,从事绿色食品开发研究 。 Email: 作者姜 妍 ( 1979 —) ,女,黑 龙 江 勃 利 人,博 士,助 理 研 究 员,从 事 大 豆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及 相 关 研 究 。 Eyanjiang416@ 163. com
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 和食用植物油来源。大豆油除了可直接食用外, 从中 获得的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等也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 料。近年来,随着新兴食品工业和塑料化学工业的发
AO 农业展望 47 2013 年第 3 期
农业生产展望
展,大豆用在工业上的制品已达数千种之多 , 是制造 很多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豆饼、豆粕还是优质蛋白 饲料。此外,大豆在医药、军事、包装、 化工、 组织 服装和航天等相关领域都有广泛用途 。大豆及其制品 具有植物固醇可降低人体胆固醇, 大豆磷脂能降血 脂、抗衰老,且大豆具防癌抗癌等保健功能。 目前, 世界上大豆食品达 1. 2 万种, 营养学家认为 21 世纪 。 是 “大豆世纪”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大豆生产和大豆价值的不断 挖掘,大豆及其制品需求量猛增,促进了世界大豆生 产的发展。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大豆生产迅速发 展,面积持续扩增,美国、日本、欧盟大豆加工也迅 速崛起,中国大豆种植业及加工业失去了往日的领先 地位。生产的提高没有满足国内大豆需求量的快速增 加,大豆及其制品进口量逐年上升,中国已由世界第 1 大大豆及其制品出口国成为第 1 大净 进 口 国。 目 前,年进口量已超过国内大豆产量,大豆自给率逐年 降低。与农民、企业和国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大 豆产业问题已成为国家政治、 经济的敏感问题之一。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W T O ) , 中国经济与 世界经济接轨,经济日益全球化,国内市场进一步放 开,而且大豆产业是中国加入 W T O 进程中实现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