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及思考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大豆是粮油兼用作物,也是人类优质蛋白和油 脂的重要来源。中国是世界大豆的主产国,位列美 国、巴西、阿根廷之后,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 消费国与进口国。2018 年我国大豆消费量为 1.1 亿 t, 而国内生产总量仅有 1600 万 t,由于畜牧业对豆粕、 蛋白的需求大,大豆进口量达 8803 万 t,依存度已达 到 85%,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业安全 [1-4]。黑龙江省 是我国大豆主产区,2018 年种植面积 356.7 万 hm2, 总产 658 万 t,占比 42%,肩负着中国大豆产业振兴 的重任。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水平虽高于全国,但与 世界大豆主产国相比,在品种单产、品质和配套技 术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黑龙江省大豆每 667m2 平 均 产 量 为 127kg,与 美 国、巴 西、阿 根 廷 比 相 差 60~80kg。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国内对大豆日益 增长的需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黑龙 江省大豆生产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建议,精准施策, 既是调整种植结构、发挥黑龙江省大豆的产区优势、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发展大豆生产,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筹码,对完成大豆振兴目 标任务,当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图 1 黑龙江省主要作物种植结构变化
̟᧢kg/hm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
᳴ᴥැᄽ ˟ږ Ꮗږ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产量 7 0 0万~ 8 0 0万 t ; 单 产水平 较全 国平 均水 平高 1 0 % 左右 。但 是进 入新世 纪 以来 , 由于受 国外 进 口大豆 的 冲 击、 市 场价 格 的影 响及 国家 政策 的引导 , 大 豆价 格 与 主 要农 作物 水稻 、 玉米 等 比价失 调 , 种 植大 豆 比较效 益低 , 农 民没有 种植 大豆 的积 极性 , 致使 黑龙 江省 大豆种 植 面
加工 , 目前 黑 龙 江省 大豆 的含 油 量 为 1 9 %左 右 , 较 国外
大 豆低 1 . 0 %一 1 . 5 %, 市场竞 争力 弱 。 此外 , 黑龙 江省 大豆 灰 斑病 、 疫霉 根腐 病 、 大豆胞囊 线虫 等病 害经 常发 生 , 多 抗 病 害的 品种少 。
2 . 2 大 豆 生产 技术 与应 用能 力不 强 黑 龙江 省大 豆生 产栽培 技术 主要包 括垄 三栽 培 、 窄
关键词 : 黑龙 江 ; 大 豆 生产 ; 问题 ; 建 议
1 黑 龙 江 省 大 豆 生产 形 势
黑龙 江省是 全 国大豆 生产最 重要 的优 势产 区 , 是我 国重 要 的大 豆 生产 、 商 品供 给和 出 口基 地 , 种 植 面 积和
产量 均 占全 国的 1 / 3以上 , 有 中国“ 大 豆带 ” 之称 。2 0世 纪末到 2 1世 纪 初 ,黑龙 江省 大 豆 年 种 植 面 积 积 的 4 0 %~ 4 5 %; 总
2 3 1 元, 出现 了“ 市 场不 认可 , 企 业不 收 购 , 农 民卖 豆难 ”
的困境 。 2 . 4 大 豆种植 规模 与组 织化 程度低
黑龙 江省 有 7 0 0多 万农 民和 职工从 事大 豆种 植业 , 但 是 地 方 农 户 占主 导 , 规模小 , 组 织化 程 度 低 , 种 植 分 散, 混种 混收 , 不利 于规模 化 、 标 准 化与机 械 化生 产及 产 业化经营, 也 不 利于 发展 现 代农 业 , 同 时抵 御 风 险能 力
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方法

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方法黑龙江地区是中国大豆生产的重要区域,也是全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
大豆种植在这一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确保大豆生产的稳定和增产,必须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本文将就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的现状和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现状黑龙江地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大豆的生长。
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较大,年产量也居全国前列。
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豆生产体系。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大豆生产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给大豆种植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 大豆病害(1)炭疽病:炭疽病是大豆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在潮湿环境下发生。
病害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并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黑色或暗褐色病斑,病斑边缘呈不规则的毛状。
严重时,病斑融合成大斑,导致叶片干枯并脱落。
(2)霜霉病: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主要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发生。
病害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随后逐渐增大并形成轻黄色或白色的霉花,叶片上形成厚厚的霉层,叶片严重变形、卷曲、死亡。
(3)根肿病:根肿病是由线虫引起的,主要在土壤中发生。
植株表现为根部肿胀,根系变粗,叶色变黄,植株生长疲弱,导致产量减少。
2. 大豆虫害(1)大豆蚜:大豆蚜是大豆的常见害虫,主要在大豆生长期内发生。
它主要危害大豆的嫩叶、嫩梢和花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卷曲、花荚畸形,影响产量。
(2)豆甲:豆甲是大豆的常见害虫之一,主要在幼苗期和成苗期发生。
它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导致根系受损,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3)蓖麻蚜:蓖麻蚜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在大豆的生长季节发生。
它主要危害大豆的嫩叶和嫩梢,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卷曲、花荚畸形,影响产量。
1. 大豆病害的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作者:王一惠段桂珍罗永刚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8期1.1 大豆种植状况黑龙江省是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对稳定全国绿色非转基因大豆生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平均亩产在120公斤以上,商品率达到92%以上。
2009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最多,达到6011万亩;此后受国际市场冲击,大豆种植面积逐年萎缩,2015年下降到低谷的3532万亩;2016年受玉米取消国家收储价影响,大豆种植面积有所恢复,达到4700万亩;据预测,2017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有望达到5500万亩。
1.2 大豆加工状况黑龙江省现有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114家,其中油脂加工企业86家,豆制品加工企业28家。
大豆总加工能力1400万吨,黑龙江省实际加工地产大豆比重不到50%。
2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2.1 进口大豆冲击严重,企业的拉动力不足目前进口大豆分销价每吨3000元左右,而地产大豆每吨3900元左右,导致加工地产大豆的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大豆加工企业已经在沿海建厂加工进口大豆。
省内加工能力不足,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2.2 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吸引资本流入2014年农民自有土地种植大豆按每斤2.4元目标价格和国家认定单产计算,亩收益较种植玉米低186.6元;2016年按每斤1.9元市场价格计算,种植大豆比种植玉米每亩收益低74元。
可见退出保护价的玉米收益仍高于大豆,特别是流转土地种植大豆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2.3 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混种混收,研发力量不足黑龙江省总体看,大豆种植相对粗放、抗灾能力弱、轮作体系不健全,完全种植成本比美国高出30%以上,单产远低于美国、巴西、阿根廷。
由于单一品种种植规模不够,长期混种、混收、混销,大豆总体质量受到较大影响,造成了“优质难优价,求产不求质”。
2.4 政策支持不够,农民和企业均处弱势,生产者利益难以保护黑龙江省虽然是全国大豆主产区,但仓储能力有限,而且由于2013年后我国取消大豆临储政策,没有收购存储政策补贴,仓储企业储藏大豆积极性不高。
黑河市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黑 河 市的 大豆 单 产在 全 省 处于 中下 游水 平 ,与 附近 的农 垦相 比。 单 产 要低 2 5 " 5 0公 斤 。主 要原 因是 农业 新 成 果转 化慢 , 农 业新
等 。种植 的高 蛋 白大豆 品 种 有黑 河 2 8 、 北疆 9 4 - 6 4 1 、 北9 7 - 2 4等 , 高脂 肪 高 蛋 白兼 用型 大豆 品 种是 东农 4 4 。 1 . 3生产 技 术水 平 黑河 市 大 豆 种植 主要 是秋 春 整 地 , 以6 5厘米 垄作 为主 , 垄 作 般是垄三栽培( 垄体深松 , 测深施肥 , 精量点播 ) , 实 际 上 多 数 达 不到 垄 三 栽培 的标 准 。 1 . 4 病 虫 草 害情 况 黑 河 市 大豆 草 荒 问题 已经 基本 上 得到 了 解 决 , 但 是 以刺 儿菜 、 苣荬 菜 、 鸭 跖 草和 问荆 为 主 的恶 性 杂草 , 也 对 大 豆生 产 构成 了 较 大 的威 胁 。主要病 害有 孢 囊线 虫病 、 根 腐病 、 菌 核病 、 灰 斑病 等 。主 要 虫害 有 食心 虫 、 根潜 蝇 、 蚜虫、 蓟马等。 2黑河 市 大豆 生 产 中存在 的 问题 2 . 1 大豆 重 迎茬 严 重 黑 河 市 是传 统 的 大豆 产 区 , 大 豆重 迎 茬 问题 比 较严 重 , 重 茬 重 的地 块 达 到 1 0 年 以 上, 一般 重茬 地块 也在 5年 以上 。 大豆 重 迎茬 带 来 了一 系 列 问题 。 大 豆 重 迎茬 对 大 豆 的生 长发 育 、 产 量 和 品质 都 有 较大 的影 响 。 . 2 . 2土 壤耕 翻 整 地 不合 理 , 耕 层变 薄 , 犁 底 层加 厚 , 影 响 大 豆 生 长 黑 河 市生 产整 地 基本 上 以小 四 轮耕 作 为 主 , 目前在 黑 河市 整 地 中。 大约 有 2 左 右 利 用大 型 机械 深 松 整地 , 有1 左 右大 型 拖 拉 机带 五铧 犁 翻耕 , 有4 o % 左 右 春季 旋 耕 , 有3 o % 左 右 用其 他 方 法 整 地。 利 用小 四轮 旋耕 整 地 以及 大型 机 械平 翻整 地 , 使 土壤 可耕 层 变 薄, 犁底 层 加 厚 , 土 壤 水分 蒸 发加 快 , 耕 地 水 土流 失 严 重 , 土壤 蓄 水 能 力 下降 , 土壤 自净 能 力 差 , 有 害生 物 积 累 多 , 造 成 作 物 根 系 发 育 不良, 病 虫 害加 重 . 严 重影 响 了农 作物 产 量 。 2 . 3栽培 管 理水 平 低 黑河 市 大豆 栽 培 基本 上 是 传统 的管 理方 法 ,一 些农 民仍 然 用 人 工锄 草 、 牛 马 犁 小 四 轮趟 地 、 人 工收 割 , 农 田工程 少, 旱不能灌, 涝 不 能排 , 基 本 是靠 天吃 饭 。 受 自然 条件 影 响和 人 为作 业 影响 减产 严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农业之于黑龙江省位置举足轻重。
因此,系统研究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抓好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显得尤为重要。
一、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现状作为中国第一产粮大省的黑龙江,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粮食年产量只有100亿斤。
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78年、1994年、2010年,这个数字先后突破300亿斤、500亿斤、1000亿斤大关。
2019年,黑龙江省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503万吨,约占全国九分之一,这意味着中国人9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
黑龙江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包括智能化育秧车间、自动精量播种、飞机航化“无人”作业、自带导航系统的大型农机。
此外,通过推广水稻旱育稀植等高产模式,黑龙江还拥有370个现代农业科技园,1458个“互联网”高标准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6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农产品优质化率已达100%。
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统计,目前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已达8046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3,其中,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396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650万亩。
黑龙江正从“中华大粮仓”向全国“绿色大厨房”转变。
二、当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固化营销模式导致粮食收储企业与粮食加工企业对接空挡,国有粮库市场化经营起步困难粮食临储政策实施需有国家强大的收储资金和存储能力做后盾,粮食经纪人、贸易商和加工企业能够积极开展粮食购销活动,国有粮库无需主动营销和对接市场,已经习惯并适应政策市场粮食购销模式。
但是,因长期政策性经营,原有的营销关系网已停止多年,粮食收储企业与加工企业对接空挡,上下连接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主要的问题是多年的重管理轻营销模式,粮食收储企业原有的营销人员已多数流失,营销人员不足还要在相对稳定的购销格局中争取开拓市场,短期内转型进行市场化经营很困难,压力很大。
黑龙江垦区大豆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种 。 采 选 合 适 的优 良品 种 是 大 豆 生 产 的基础 , 是 内因。 应 按 照 本 地 的 自然 条
件( 包括 土壤肥力 、 气候等 ) 、 品 种 的生 态类 型和生 产水 平采 选抗 逆性 强 、 生 育期适宜 、 高 产 的优 质 大 豆 品 种 。 应 克 服 盲 目引 种 ,不 应 将 外 地 高 产 田及 有 些 新 闻媒 介 推 销 的 品 种 甚 至 品 系 没 经 科 学 试 验 和分 析 ,盲 目的 大 量 应 用 和 引种 , 不 然 或许 无 法 达 到 预期 效 果 。 本 地应 按照 当地 的实 际情况 开 展采 选 . 做 到 因地 制 宜 栽 培 。 2 - 2做到 深松 耕 作制 度 。 按 照不 同前 茬 和 地块 分 别 运 用 秋 翻 春起 垄 、 秋 翻 起 垄、 顶浆起垄、 深松起垄 、 耙 茬 起 垄 等 耕 整 地 方法 , 以深松为主 , 松、 翻、 耙、 旋 相
没有 了 栽 培 的 积 极 性 。
1 . 1种 植 面 积 减 小 . 产 量 降 低 。 近 年 来 ,黑 龙 江 大 豆 产 量 总 是 在 一 个 缓 慢 发 展 的 阶 段 ,单 产 水 平 停 滞 不 前 甚 至 发 生 减 少 情 况 。 由于 社 会 经 济 的 高
速发展 , 城市化进程 的速度急 快 , 导 致 城 镇 化 趋 势 飞 速 发 展 .耕 地 面 积 持 续
结构松散 , 尚未形成规模 性 、 专 业 化 的 油脂加工单位 , 运输线路 远 、 运 输 成 本 高、 生产 规模小 、 储备 容量 小 、 存 储 费 用高 、 产 油费 用高 、 分 布 区域不 合理 , 导致 了 加 工 产 业 整 体 成 本 不 低 .故 不
浅析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在 拖拉机 已成 为农户家 中农 田作业 的主要 机械 , 由 于其 功率小. 耕作深度浅. 使耕层变薄 。 据调查近几 年来 多数 地块耕层 已有所下降. 平均减少 3  ̄ 5 e m。 使得土壤抗 旱保水 、 防涝 能力下降 。
4 、 肥 料 投 人 不 足 大豆在开花前根瘤成初期 固氮能力很弱,不但不能
、
续种植几年, 严重退化。 不 同品种混种 、 混收造 成 品种混杂; 种植 的品种较多’ f 旦 真 正适 合当地的特色 品种却很少 , 大豆
生产 长期 以高产为 目标 , 生产上应用的品种 以高产为主, 高 蛋白、 高脂肪 以及双高品种种植 面积不大 。 2 、 土地养分减少 化肥的大量投入 使土壤板结, 理化 睦状改变, 有机质含量 降低’ 由原来 3 9 5 %降到 1 % , 速效养分含量水平降低。
一
3 、 做到深松耕作制度 根据不 同地块和前茬分别采取秋翻起垄 、 秋翻春起垄 、 深松起垄 、 顶浆起垄 、 耙茬起垄等耕 整地 措施, 以深松 为主,
松、 翻、 耙、 旋相结合, 逐年接近 2 0 e m , 以打破犁底层。 坚持秋 整地, 秋起垄 . 镇压达播种状态, 没有深 松基础 的地块, 一次不
供给大豆氮素营养. 还 要从大豆植株体 内吸收养分雒 持生 活和繁殖. 因此必须增施肥料。但是. 在大豆生产 中, 有些农 户忽视大豆施肥 问题, 施肥量不足, 导致 后期植株养分供应 不足 生长发 育受到 影响 , 籽 实不能 正常成 熟, 严重影 响产
量。
5 、 病 虫害严重 由于耕作制度 的不合理 , 重迎茬现象严重, 导致大豆病 虫害发生. 根蛆 、 食心虫发生较重 . 霜霉病 、 疫病也有上升 的 趋势。 二、 对策 1 、 更新品种引 进优质高产品种 选择适宜 的优 良品种是大豆生产 的前提 、 是 内因。 要根 据当地的 自然条件 ( 包括气候 、 土壤肥力等 ) 、 生产水平 和品 种的生态类 型选择生育期适 宜 、 抗逆性强 、 高产的优质 大豆 品种 。 要克服盲 目引种 , 不要把外地高产 田或信息及有些新 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 ,盲 目的 大量引种和应用 , 否则 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 各地要根据当 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如搭配嫩丰 l 5 、 嫩丰 1 7 、 东农 4 6 、 东农 4 7 , 在大豆胞囊线 虫病重发 生地 区, 宦选用抗线品种抗线 四号 。 2 、 推 广配 方 施 肥 技 术 大 豆是需肥较多 的作物 , 为确保高产优 质。 必须科 学合 理施肥。 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 广泛应用喷浆造粒工艺生产 的复合肥 , 增施土壤磷 素活化剂 , 既能分解土壤 中的磷 、 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 大豆 生产 的 总体格 局是 :面 积稳 步增 加 、单产 趋于 平稳 、总 产显 著提 高 。所 以当我 国大 豆供
需不 平衡 时 ,全球 大 豆产量 的大 幅增 加 ,导致 了 国际市 场大 豆价
黄淮 流域 大豆 区 ,包 括河北 、河
又是 附加值 很高 的经 济作物 ;既 是主要 的食 品工业 中优 质蛋 白质
和脂肪 的来 源 ,又是 畜牧业 、精
龙 江省 作为全 国最 大 的大豆生 产
基 地 ,面积最 大 、总产最 多 ,且
具 有不 逊于 国外大 豆主 产 区的优
良 自然 条件 ,其发 展状况 对全 国
国 大豆 生 产 的发 展 。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生产 ;大豆产量
大 豆 既是 常 规 的 粮食 作 物 ,
场 大 豆价格 的影响 越来越 大 。黑
定 ,大豆产 区主要分 布于三 大 区 域 :一是北 方 大豆 区 ,包括 黑龙 江 、吉林 、辽 宁 及 内蒙 古 等 省 , 是 我 国大 豆 主要 生产 基地 ;二是
细化工 等行 业 的原料 。所 以世界
上几乎所有大豆生产国都努力发
展大 豆产业 。在 我 国 ,大 豆产业
大豆产 业 的发 展有 重要 影响 。大 豆 曾是 黑龙 江人 的骄 傲 ,是黑 龙
南 、安徽 、山东等省 ;三是南方 大 豆 区 ,包括 江苏 、湖北及 四川 等 省 。这 三个 产 区大 豆产 量 占全 国产量 的 8%以上 ( 0 见附表 ) 。
黑 龙 江 省 已经 成 为 全 国最
42 5万 吨 ,创 历 史 最 高 纪 录 , 5 同 比增 1 . 37 %。
足 ,受进 口大豆影 响加 剧 。
大 的 大 豆 生 产 和 商 品 供 应 基
地 ,而 且 只 有 黑 龙 江 省 、吉 林
2 大 豆 单 产 水 平 较 低 ,品质 有 待提 高 黑 龙江 省大 豆 的国际竞 争力
产水 平 有待提 高 。 目前 国外 多种
植转 基 因高产 大 豆 ,如 美 国 、巴
西 和阿根 廷 的大 豆单产 近年来 均
保 持在 25 公 顷左右 ,世 界大 .吨/
照 、 以及 轮 作 习惯 ,都 有 利 于
大 豆 的 种 植 , 由 附 表 可 以 看 出 其 种 植 面 积 、总 产 量 均 居 全 国 之 首 ,种 植 面 积 占 全 国大 豆 种 植面 积 的 4 %以上 ,大豆 产量 占 0 全 国总产 4 %左 右 。大豆 是黑 龙 0
来越 小 ,国 内大 豆产 业受 国际市
收 稿 日期 : 2 1 0 0—0 4一O ;修 回 1期 :2 1 4 —2 l 3 0 0—0 9
O
N, 4 ,
.
. . . . . . . . . . . . .
.
2 o" ot )
. . .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躁 寮 与 思 考
豆 平 均 单 产 为 23 吨 顷 ,而 .8 我 国多 为非转 基 因大豆 ,虽 然在
大豆 种植 面积 和总产 量 方面位 居
格 的持续 下跌 。据联 合 国粮农 组
织 2 0 年 1 月 份 预 计 ,2 0 /0 09 2 0 91 年 度 ,全 球大 豆 产量 将达 到 2 8 . 4 亿 吨 ,创历 史最 高纪 录 ,比上 年 增 l.%。美 国农 业 部 2 1 年 1 73 00
年前 就 已经开始 种植 大豆 ,而且
曾一 度是 世界上 最 大的大 豆生 产 国和净 出 口国 ,尤其 是东 北大 豆
历史 上 曾远 销世 界 多个 国家和地
区 。然 而 , 自 19 年 起 我 国 开 95
始进 口大 豆 ,随着大 豆进 口量 的 不断 攀升 ,国产 大 豆市场 空 间越
是开放 最早 、国际化 和市 场化程 度最 高 的农 业产 业之 一 ,也是最 早取 消市 场 保 护 的农 产 品之 一 。
我 国是 大 豆 的 故 乡 ,早 在 50 0 0
江 省 几 千 万 农 民 的 生 命 线 ,然
而 ,近年来跨 国公 司带 着洋 大豆
附表
2 0 年中国大豆主产省区大豆生产情况 08
摘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 ,推 动大豆 消费量 日益增 加 ,而黑龙 江省作 为全 国的主 产区,面积最大 、总产 最 多,但是单产 水平较低 ,品质也有待 改进 ,总产量不 能满足 消费需求 ,巨大的供 需缺 口只能依 靠进 口大豆解决 。伴 随进 口量的不断
横 扫 中国大豆产 业 ,使黑龙 江省 乃 至 全 国大 豆 生 产 受 到 强 烈 冲
击 。因此 ,推 动黑龙 江省大 豆生 产事 关全局 、任 务艰 巨 。 1 大 豆 市场 供 需不 平 衡 ,进 口
量逐 年增 加 我 国 大 豆 种 植 面 积 比 较 稳
攀升 ,黑龙江省 大豆产业 受国际大豆 市场的影响 日益增加 。延缓 了大豆生产的
发展 。所以发挥黑龙 江省 大豆的特 色优 势,增 强 国产 大豆竞争 力,可以推动我
艰囊与思考 ■
中图分类号 :— 1 s O 文献标志码 : C 文章编号 :6 4 3 4 (0 00 一 O 4 0 17 — 5 72 1)4 O 4 — 3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及思考
郭玉锋 ’ ,仲伟锋
( . 垦红兴隆分局八五二农场第六管理 区,黑龙江 宝清 1农 2 东北农业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哈 尔滨 10 3 ) . 5 00 16 2 56 6
不 高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播 种 面 积 有 限 ,单 产提 升缓慢 且不 稳定 ,单
我 国大 豆进 口量不 断 攀升 的 主要 原 因是 由于 国 内需 求 迅速增 长 ,而 国 产 大 豆总 量 停 滞 不 前 ,
造成 了极 大 的供需 缺 口。而 当前
省 和 内蒙 古 自治 区 有 大 豆 商 品 量 ,其 他 省 市 区 甚 至 不 能 满 足 当 地 的 消 费 需 求 ,部 分 西 部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