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漆和面漆如何配套才不会咬底
涂料与涂膜的病态及其防治(五)

涂料与漆膜的病态及其防治(五)(鸿源化工内部员工培训教材用)涂料使用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为了预防和减少这些质量问题的出现,保证涂膜有满意的和长期的使用寿命,这一方面要求严格按照涂料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合理正确地使用涂料;另一方面还应注意涂膜的维护和保养。
为此,必须弄清涂料使用中所出现的常见病态及其补救方法,以防患于未然。
所谓病态就是指涂料施工前后出现的影响涂料质量的某些异常现象。
现就其原因和补救方法择要简介如下。
一、涂料施工前的病态1、发浑清油、清漆不透明,产生的浑浊现象称为发浑。
这主要是由于溶剂选择不当,吸潮、含水、反应不完全、贮存温度过低、单体析出等原因造成的。
可通过更换溶剂、过滤、回锅反应。
提高贮存温度等方法解决。
例如轻度浑蚀,可视情况加入一些松节油、丁醇或苯类溶剂解决。
2、变稠涂料在贮存期粘度增加,变得难于施工的现象称为变稠。
其原因是:漆料酸值太高,与碱性颜料发生皂化;桶罐漏气,溶剂挥发;桶内混入水分或颜料含有水;贮存温度过高,使漆料加速聚合;贮存温度过低,特别是水性漆易于受冷析出。
补救方法,前四者可加入相应的溶剂,有水的可加入适量丁醇,搅匀调整粘度后使用,后者可移人暖房贮存2~3天后,让其解冻复原。
3、沉淀结块色漆的颜料沉淀于桶底。
甚至结成硬块,称之为沉淀结块。
其原因是:贮存时间过久;颜料比重大,特别是红丹、铬黄;颜料粒子过粗;漆料粘度过低;砂磨分散不够均匀等。
这种现象较为普通,轻者可将上层漆液倒出,把沉淀物用力搅开,再加原漆液调匀过滤使用。
4、结皮涂料开桶发现一层油皮,称为桶内结皮。
其主要原因是:装桶不满或桶盖不严;漆料中桐油大,或聚合过度;催化剂用量太多。
漆皮必须揭去或过滤使用。
5、变色涂料变色的原因是:漆料中的游离酸和颤料(如铝粉)发生化学作用而变黑,发绿,故常用分装方法避免之。
复色漆中密度大的颜料下沉也能引起变色,如绿色漆由于铬黄沉淀而显蓝色,搅匀后即可恢复原色,故不属真正变色,只需使用时充分搅匀即可解决。
(完整word版)环氧富锌底漆与面漆配比

环氧富锌底漆,是由环氧树脂、大量锌粉、助剂等组成。
具有阴极保护、缓蚀和屏蔽三重防锈作用,是大气环境下钢结构防腐防锈首选底漆。
应用广泛,性能优异。
说到这里,很多顾客就会问道,环氧富锌底漆既然性能这么好,能不能直接作为面漆使用?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说明一下其中的原因吧!原因一:产生锌盐、漆膜粉化环氧树脂漆,众所周知,耐候性差,一般作为室内用漆使用的原因:环氧树脂中含有醚键,树脂分子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很容易降解断链,涂膜会失光和粉化(如图1所示)。
因此,环氧树脂漆不适宜作为户外的装饰性面漆使用。
图1:环氧树脂受紫外线作用粉化的机理环氧富锌底漆属于环氧树脂漆类里一个产品,因此,单独作为面漆使用,由于漆膜耐候性差,而且环氧富锌底漆里面含有大量锌粉,锌粉会与空气中氧气、水汽等反应,会产生锌盐(俗称白锈),逐渐会出现粉化、脱落现象。
原因二:配套面漆防护效果更好涂料涂装很讲究配套性的,因为适合的防腐涂装方案,防护效果和使用年限越长久。
涂料分为底漆、中间漆和面漆三种。
如何正确选用适合产品配套十分重要。
小编为大家简单讲述一下环氧富锌底漆配套方案。
底漆、中间漆和面漆分别起到什么作用?底漆:一般都起到防腐防锈作用,增强与基材附着力的效果。
中间漆:具有一定防腐防锈能力,可增加漆膜厚度,起到很好衔接作用,达到更好的涂装效果。
面漆:一般是起到防腐装饰的效果。
底漆、中间漆和面漆配套时用防腐效果更好,使用年限越长。
环氧富锌底漆常用配套方案:钢结构经典涂装方案: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桥梁防腐涂装方案: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氟碳面漆/聚硅氧烷面漆钢结构场馆涂装方案: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金属氟碳漆铁路桥梁涂装方案: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灰铝粉石墨醇酸面漆使用环氧富锌底漆注意事项:1、环氧富锌底漆不能与醇酸面漆配套使用,会发生皂化反应漆膜脱落。
2、环氧富锌底漆施工时应注意,基材处理应达到瑞典除锈标准Sta2.5级以上,喷涂环氧富锌底漆后,与中间漆涂装间隔不宜过长,如在喷涂中间漆时应观察,基材表面是否有锌盐,如有需去除干净再涂装中间漆和面漆。
油漆咬底的解决方法

油漆咬底的解决方法
油漆咬底是指在涂刷油漆时,底层油漆没有干透或没有充分固化,导致上层油漆失去附着力,出现起皮或剥落现象。
这种问题通常会在以前没有充分处理的表面上出现,例如旧油漆表面、未清洁的表面或不良油漆表面。
以下是解决油漆咬底的方法:
1.去除受影响的油漆层。
使用适当的工具如刮刀或砂纸,去除不牢固的油漆层,直到底层表面光滑为止。
2.清洗表面。
用清水和肥皂清洗表面,然后用干毛巾擦干。
3.涂刷底漆。
涂刷底漆是解决油漆咬底的最佳方法,因为它可以为上层油漆提供更好的附着力。
选择适当的底漆,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4.等待底漆干燥。
让底漆充分干燥,这通常需要24小时。
5.涂刷上层油漆。
一旦底漆干燥,可以涂刷上层油漆。
确保油漆颜色与周围的表面匹配,并按照包装上的说明进行操作。
6.等待油漆干燥。
让油漆充分干燥,这通常需要24小时。
7.重复必要的步骤。
如果出现类似问题,需要重复以上步骤。
总之,解决油漆咬底需要耐心和正确的方法。
正确的处理可以确保油漆可以长时间保持美观和保护表面。
- 1 -。
家具底漆面漆的调配工艺

家具底漆面漆的调配工艺家具底漆和面漆的调配工艺是指将底漆和面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调配,以达到所需的颜色和涂层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家具底漆面漆的调配工艺。
一、底漆的调配工艺:1. 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底漆和固化剂,根据涂料厂家提供的指导书进行选择。
同时准备好稀释剂,用来调节涂料的粘度。
2. 配比计算:根据涂料厂家提供的配方,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底漆和固化剂的混合。
通常底漆和固化剂的配比为4:1或3:1,如果需要调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3. 搅拌混合:将底漆和固化剂倒入搅拌容器中,启动搅拌器进行混合搅拌,时间一般为3-5分钟,直到底漆和固化剂充分混合均匀。
4. 筛选过滤:将混合好的底漆倒入过滤网上,利用滚筒或者刮板轻轻地将底漆倒过滤网上,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确保底漆的质量。
5. 稀释调整:根据需要和环境温度调节底漆的粘度,可以适量添加稀释剂进行稀释调整,调整后的底漆应具有一定的流平性和润湿性。
二、面漆的调配工艺:1. 材料准备:准备好面漆和固化剂,根据涂料厂家提供的指导书来选择合适的面漆和固化剂。
同时准备稀释剂,用来调整涂料的粘度。
2. 配比计算:根据涂料厂家提供的配方,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面漆和固化剂的混合。
面漆的配比通常为2:1或者3:1,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3. 搅拌混合:将面漆和固化剂倒入搅拌容器中,启动搅拌器进行混合搅拌,时间一般为3-5分钟,直到面漆和固化剂充分混合均匀。
4. 筛选过滤:将混合好的面漆倒入过滤网上,利用滚筒或者刮板轻轻地将面漆倒过滤网上,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确保面漆的质量。
5. 稀释调整:根据需要和环境温度调节面漆的粘度,可以适量添加稀释剂进行稀释调整,调整后的面漆应具有一定的流平性和润湿性。
以上是家具底漆和面漆的调配工艺的基本步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工具的选择:使用符合要求的搅拌容器和搅拌器,确保混合过程中没有异物杂质的污染。
2. 配方的准确性:严格按照涂料厂家提供的配方进行配比,避免误差,确保涂料的稳定性和涂层效果。
喷涂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4
咬底/起皱 (4)
预防:
• 每喷涂的漆层要薄而均匀。 • 各漆层间的流平时间要足,干燥温度要适当,烘炉温 场要均匀。 • 只使用推荐型号的稀料。 • 调整涂料的溶剂或催干剂。
修补方法:
首先让漆膜充分固化。缺陷轻微时,打磨、抛光即可。 若缺陷较严重,将漆膜打磨到基底,重新喷漆。
45
腻子印 (1)
13
鼓泡 / 空气陷入(4)
预防:
• • • • 正确地使用原子灰、填眼灰或底漆。 正确制作羽毛边。 避免油漆一次喷涂过厚,保证油漆渗入缝隙和死角。 一定要使用推荐的稀料,并按照正确的喷涂工艺操作。 底漆要喷涂得薄而湿。 • 检查基底有无气孔,特别要注意玻璃钢表面胶层内的 气泡。仔细清除气泡并封闭基底。 • 烘烤漆膜时,防止温度过高。
14
鼓泡 / 空气陷入(5)
修补:
根据气泡的深度将相应的漆膜全部打磨掉,修 补好下层缺陷后,重新喷涂油漆。
15
泛白 / 起雾(1)
16
泛白/ 起雾(2)
原因:水气凝结并陷在湿漆膜内。
• 环境原因:喷漆室温度、湿度高;喷漆房内有穿堂风, 或者空气流动不良。 • 涂料原因:使用的稀料挥发速度太快;溶剂和稀释剂 选配不当,真溶剂挥发过快,造成树脂析出而泛白; 涂料或稀释剂含有水份。 • 喷涂原因:压缩空气的压力太大,喷枪调整不当;用 压缩空气吹拂漆膜,试图加速溶剂挥发;基底温度低 于室温。
喷涂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涂料的施工方式基本上都是喷涂, 这里所讲的问题针对涂料经过涂装成膜 以后所产生的缺陷。在此,特对常出现 的几种问题进行鉴别分析。
1
痱 子 (1)
漆膜表面呈现成片的大小不等、密度不同的气 泡。大气泡直径大于1.5mm,一般成片出现,有时也 会单独出现。小气泡直径一般为0.5mm,其分布蜿蜒 曲折或状似指纹。一般来说面漆层中气泡出现的机会 要比油漆与基底之间的更多。
涂料及涂膜的病态与防治措施

11、常见病态的现象及防治10 8. 刷痕现象:漆膜干燥后,出现一条条高低不平的刷痕,将影响油漆表面
的光滑和光泽。 原因: 1)涂料粘度过稠,流平性差,稀释剂挥发速度过快; 2)施工不对,没有顺木纹涂刷; 3)涂装工具选择不当; 4)被涂物底材吸收性过强,涂料涂刷后即被快速吸收,造成涂刷困难出现
17、常见病态的现象及防治16 12.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分层。现象:由于漆膜层间附着、结合
不良、会产生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等病态现象。 原因: 1)底、面漆不配套,造成层间附着力欠佳; 2)物面不洁,沾有汕污、水分或其它污物; 3)物面处理不当;如水泥或木材表面未经打磨就嵌刮腻子或上漆,使面漆
18、常见病态的现象及防治17 防治措施: 1)选择配套的底漆、面漆; 2)基材表面处理时要把油污、水分或其它污物彻底清除; 3)基材(如木材、水泥等)齐观要经过打磨、修整再嵌刮腻子,漆膜须干
透后并要打磨方可涂覆(刷、辊或喷)面漆,以增加层间的附着力; 4)去除水泥(混凝土)基材表面脱模剂,降低表面的碱性; 5)水泥基材应用抗碱性封闭漆进行封闭; 6)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适宜施工水性涂料如乳胶漆。
或失光严重,应待表面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后,再刷涂一层面漆。
15、常见病态的现象及防治14 11.漆膜开裂、龟裂现象:漆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的裂纹,如从裂
纹能见到下一层表面,则称为“开裂”;如漆膜呈现龟背花纹样的细小裂 纹,则称为“龟裂”。 原因: 1)底漆与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作用(机械作用、温度变化而产生收缩 应力)引起漆膜龟裂或开裂;2)底漆未干透即涂覆(喷、刷、辊涂)面漆, 或第一层面漆过厚,未经干透又复涂第二层面漆,使用两层漆内外伸缩不 一致;3)室内用漆用于室外或金属表面底漆用于木材;4)木质底材含有松 脂未经清除和处理,日久经会渗透出漆膜,造成局部龟裂; 5)水泥底层未经充分干燥,PH值过大(碱性过大脑,表面有浮尘、油污等; 6)涂装前没将油漆充分搅拌均匀;7)施工环境恶劣、温度变化大、湿度大、 漆膜受冷热而伸缩,引起龟裂。
房屋建筑工程:木器漆咬底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doc

房屋建筑工程:木器漆咬底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漆病现象:上层施工后将下层咬起溶涨或脱落。
漆病原因:
1、成膜之间的咬底:如在硝基漆或醇酸漆等挥发性漆上涂PU漆,强溶剂将对油脂漆膜进行渗透和溶胀,即常见的咬底。
2、同成膜物间的咬底:如第一道漆未干透就涂第二道,容易将第一道漆咬起。
此外可能是配漆时固化剂的量不足,或使用了其他含有醇类或水份过高的稀释剂(醇类和水与固化剂发生反应,将消除部分固化剂),使油漆交联度不够,这时尽管漆膜干透再涂下一道也会被咬起。
漆病防治方法:
1、若要在涂过硝基漆或醇酸漆的底材上涂刷PU漆,必须将涂过的漆膜彻底清除,再上一层较薄的PU封固底漆。
2、施工间隔时间要充分。
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建议配比进行配漆,固化剂用量一定要准确。
要使用配套的稀释剂,避免用其他的稀释剂。
喷涂厂在操作前对于底漆和面漆有什么配套要求?

喷涂厂在操作前对于底漆和面漆有什么配套要求?
不同的产品,工艺要求不一样,有的是只喷单层底漆。
有的需要进行多层喷涂,底漆和面漆,最后过一层UV 油;其实底漆和面漆这两层油漆在选用和加工的时候都具有配套要求的。
因为它将关乎整个产品喷涂过程质量的好坏。
那主要有哪些配套要求呢?下面针对油性漆来大家逻列下:
一、底漆和面漆型号
喷涂厂对物件表面进行喷涂加工的时候,一般情况下,烘干型的底层漆要与烘干面漆配套,而自干型底漆层则要与自干型面漆配套,也就是说底漆和面漆要选择同一型号的产品。
二、喷涂中的强溶剂面漆要配套底漆
如果选用强溶剂面漆,比如选过氯乙烯漆等作为原料的时候,底漆层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强溶剂性,附着力强。
三、底漆和面漆性能要配套
为了发挥良好的配合作用,喷涂加工中所用底漆和面漆要有大致相近的硬度、伸张程度等性能。
当发挥型漆料在固化型底漆上配套时,会呈现出较差的耐温热性。
四、底漆和面漆的选用标准
比如在油度方面,底漆要尽量比面漆的油度短一些才好,不然面漆的耐候性会不好,导致漆层干燥后收缩有所不同,容易出现各层龟裂的现象,影响品质。
通常选用要达到底层和面层良好的结合。
总的来说,要想产品质量喷涂做好,对油漆及工艺要求都是要注意的,如果底漆一开始没打底好,后面喷涂面漆无疑是白费功夫,后续的工序是无法完成的。
因此,无论是哪家喷涂厂在操作时,底漆和面漆的配套要求一定要注意。
运作细心,才能出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漆和面漆如何配套才不会咬底————————————————————————————————作者: ————————————————————————————————日期:ﻩ底漆和面漆如何配套才不会咬底如果使用了醇酸底漆, 醇酸漆耐溶剂性比较差。
醇酸防锈,就不可以配套使用氟碳漆,丙烯酸漆,聚氨酯漆,环氧漆,氯化橡胶漆等溶剂性比较强的油漆,否则出现咬底现象。
咬底:上层漆将底层漆的漆膜软化咬起的现象称为咬底。
水性金属漆上层漆的溶剂太强;底面漆不配套。
底漆未干透。
上面可使用醇酸漆、氨基漆、硝基漆。
注意两层漆之间的施工间隔:醇酸磁漆、调和漆采用湿碰湿工艺施工可防止咬底现象。
注意底漆和面漆的配套:如使用铁红醇酸底漆打底。
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流挂产生病状的原因:1.稀释水加入过多。
2.每次喷漆太多太厚,重喷时间不当。
3.物面不平、不洁、形状复杂及含有油水。
4.喷嘴过大,喷嘴与物面距离太近。
5.喷涂速度不均匀,层间间隔时间不够。
解决病状的方法1.按比例加稀释剂。
2.应分两次喷涂,每次间隔十分钟为宜,每道涂刷不宜过厚。
3.处理好喷涂表面,不得有水和油。
4.正确选用喷枪口径,喷枪应和物体保持20cm-25cm距离为宜。
5.调节好喷涂刷涂粘度,掌握好刷涂和喷涂的速度。
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桔皮产生病状的原因:1.油漆太浓,稀释剂太多,喷涂压力过大及距离太近。
2.施工场所温度过高或过低。
3.底材不平或稀释剂挥发过快。
4.一次涂装太厚。
解决病状的方法:1.按比例比加稀释剂,配比固化剂,调节喷枪压力与距离。
2.调节施工场地的温度。
3.底材尽量处理平整。
4.每次涂装不宜过厚。
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针孔产生病状的原因:1.稀释水加入过多。
2.每次喷漆太多太厚,重喷时间不当。
3.物面不平、不洁、形状复杂及含有油水。
4.喷嘴过大,喷嘴与物面距离太近。
5.喷涂速度不均匀,层间间隔时间不够。
解决病状的方法1.按比例加稀释剂。
2.应分两次喷涂,每次间隔单十分钟为宜,每道涂刷不宜过厚。
3.处理好喷涂表面,不得有水和油。
4.正确选用喷枪口径,喷枪应和物体保持20cm-25cm距离为宜。
5.调节好喷涂刷涂粘度,掌握好涂和喷涂的速度。
油漆涂料常见病状及解决办法:针孔产生病状的原因:1.稀释水加入过多。
2.每次喷漆太多太厚,重喷时间不当。
3.物面不平、不洁、形状复杂及含有油水。
4.喷嘴过大,喷嘴与物面距离太近。
5.喷涂速度不均匀,层间间隔时间不够。
解决病状的方法1.按比例加稀释剂。
2.应分两次喷涂,每次间隔单十分钟为宜,每道涂刷不宜过厚。
3.处理好喷涂表面,不得有水和油。
4.正确选用喷枪口径,喷枪应和物体保持20cm-25cm距离为宜。
5.调节好喷涂刷涂粘度,掌握好涂和喷涂的速度。
漆膜泛白的防治措施涂料干燥成膜后,涂膜呈现云雾状白色,产生无光、发浑等现象。
防治措施如下:1.在相对湿度80%,环境温度低于5℃以上时方可施工,如需急用,可在被涂物周围用红外灯等加热,等环境温度上升后再涂装。
2.严格防止涂料生产中水分的混入。
3.喷涂设备中的凝聚水分必须彻底清除干净,检查油水分离器水分离情况。
4.被涂底材应干燥,应涂刷封闭底漆。
5.严格主漆、固化剂、稀释剂的配比,防止聚合物在涂刷过程中析出。
一定要合理地使用稀释剂。
6.对漆膜已出现的发白现象,可缓慢加热被涂物,或喷一层薄薄的防潮剂,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对于严重发白而无法挽回的漆膜,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石,除去尘屑,在适当的环境中,重新涂装。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发黑、泛黄,聚酯家具类漆制品的发黑,一般与油漆本身质量无关,它往往是由于木材本身有黑斑,上漆后变明显。
木材遇潮气,发生霉变油漆的泛黄程度主要和油漆的组成、油漆的使用环境有关,从油漆的组成来看,对泛黄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硝化棉。
TDI或其衍生物??树脂其它成份。
白色颜料A硝化棉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改善聚酯漆的涂刷性能,另一方面带来漆膜遇阳光紫外线照射极易变黄的弊病,如拜伦半哑配方漆,在夏季阳光下曝晒半天就会严重泛黄。
B芳香族氨酯键受紫外线照射分解氧化产生醌发色团,从而使漆膜泛黄,其中以TDI为代表,这些以TDI为原料的固化剂,由于生产工艺的差异,其成品颜色由水白至棕黄色,但它们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都存在泛黄超势,超耐黄系列的固化剂,其它聚酯固化剂都属于此类固化剂。
C泛黄除与阳光紫外线有关外,与漆膜的烘烤时间有关,烘烤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漆膜越容易泛黄。
对于白色或浅色聚酯、聚氨酯漆,如其固化剂为TDI制品。
所以在户外使用白色磁漆时,请避免使用S04-1白彩聚,或用A04-9白氨基加甲组份的做法可选用C04-42白醇酸磁漆、A04-9白氨基烘干磁漆,白丙烯酸氨基烘干磁漆或白丙烯酸缩二脲聚酯磁漆。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渗色底层漆上涂履面漆后,底层漆的颜色由于面漆溶剂的作用渗透于表面,这种病态称为“渗色”,多数面漆色浅,底漆色深时容易出现1)底漆含油溶性颜料或染料例如,漆工在喷涂A04-9大红氨基漆时,为了节约,常把洗喷具的红色稀释剂倒入F06-1红灰酚醛底漆或其它红色底漆中,认为反正都是红色的这往往最终导致喷涂浅色面漆时,出现泛红现象。
2)未干透的底漆上喷涂含强溶剂的漆如硝基漆。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咬底指面漆中的溶剂很容易地将底漆漆膜软化,甚至会影响底漆与物面的附着力,这种涂覆面漆后,将底层漆咬起的现象称为“咬底”,轻微的咬底与漆膜起皱非常相似。
1)底漆未干透前就上面漆例如,H06-2铁红环氧酯底漆,F53-31红丹防锈漆在夏季高温时,其性能优良,但随着温度的下降,特别是在冬季,对于在它们上面涂装面漆产生起皱咬底的投诉都越来越多,主要因为这两种漆的干燥速度与温度的高低关系较大,以铁红环氧为例,在夏季高温时,一般一天的时间就会实干,喷涂含强溶剂的面漆不会咬底起皱,而在冬季低温时,它的自干实干时间都要5天或更长,隔天施工面漆极易引起咬底问题,我们建议在冬季铁红环氧底漆最好进行120摄氏度,1小时烘干,如没有烘干设备,则建议延长干燥时间或选用其它快干底漆。
2)底漆、面漆不配套如果底漆本身是不耐强溶剂的漆,如红丹酚醛防锈漆或铁红酚醛防锈漆,而面漆为含强极性溶剂,如硝醛漆、聚氨酯漆,即使底漆实干后,仍会产生咬底现象。
3)双组份漆固化剂漏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树脂胶化或油漆配制进间过长后进行涂刷,使油漆的最终成膜质量下降,抗面漆溶剂的渗透,溶胀能力下降,从而引起咬底。
4)底层使用了抗强溶剂性能差的挥发性腻子或油漆,而高层使用聚酯与聚氨酯类热固化性树脂漆,这种咬底往往在上第一层面漆时不会产生咬底,而即使第一层面漆充分干透后,再上第二层面漆时即出现咬底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二层面漆强溶剂渗透过第一层面漆引起挥发性腻子发胀,从而产生咬底。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粒子1)施工工具不洁,新毛刷上带尘出,旧漆刷用来未及时洗净留有漆皮,盛漆器具不洁。
2)施工环境、施工人员不洁,涂覆物在未干净或施工天气,周围环境不良,使灰尘,网砂、纱毛等杂质落入漆内,或泡在未干的漆膜上使漆膜起粒。
3)油漆稀释剂稀释能力差,引起油漆部分树脂成份析出。
例如当半哑清面漆或透明底漆,稀释剂漏气或稀释能力差时会出现粒子现象。
解决方法:稀释剂添加醋酸丁酯、环已酮类等强溶剂,配漆后并过滤。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起皱1)催干剂搭配不当或加得过多,便内部外层干燥不均,产生起皱。
2)厚涂、浇涂,其中以C04-42醇酸磁漆最具代表性,C04-42醇酸磁漆的厚涂不佳会引起起皱,而且会产生慢干现象。
3)涂装后放在强烈日光下曝晒式烘烤温度过高。
4)轻微咬底。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缩漆1)被涂物表面有污染(灰尘、汗迹、油污、腊质等)和潮气。
对于钢铁工件用溶剂清洗干净后涂装,对于木制家俱,先用肥皂水磨清洗,而后用清水擦尽干燥后,再上面漆。
2)喷涂的压缩空气含油或水3)被涂物面过于光滑,表面进行喷砂,打磨预处理。
4)双组份涂料有时配调不均后进行马上涂装,也会出现收缩发酵。
配漆后进行充分调匀熟化后,再进行涂刷。
5)夏季高温,使油漆中的溶剂挥发速率大幅度提升,导致助剂在漆膜中分散不均产生缩漆,解决办法,降低施工湿度或添加挥发性慢的强溶剂如环已酮。
6)油漆不配套,聚酯漆在使用不同厂家的底漆面漆时,由于各厂家使用的助剂不一定是相容体系,有时会产生缩漆现象。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开裂1)油漆本身耐候性差,不易在户外使用,例如我厂的酚醛白调合、亮白铝粉在夏季户外使用1-2个月后,会出现开裂现象。
2)厚涂、浇涂地板漆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厚涂,浇涂使油漆开裂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一般来说,每平方米使用油漆总量不超过0.8公斤的情况下,开裂的可能性不大。
3)固化剂配比偏高,或油漆本身硬度偏高而韧性不足。
4)底层本身松散开裂,导致上层漆膜脱落开裂。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脱粉1)稀释剂加入量过多,导致树脂与粉质分离,产生脱粉。
2)白色颜料的涂料耐候性差,导致在户外使用时产生粉化3)油漆沉淀,搅匀不均,使用下层粉质含量高的油漆产生脱粉。
4)快干型油漆喷涂大型工件,空气中的漆雾飘落在工件上,产生粉尘,所以这类漆一般不易喷涂大型工件。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还可能含遇到生锈、浮色、泛金光等毛病,在此不一一阐述了。
总之,不管是家俱聚酯漆还是普通工业漆或乳胶漆,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底材必须清洁,确保无水、无油污,灰尘等预处理质量。
2)施工油漆底、面配套、溶剂配套。
3)注意施工环境,温度对具体施工的影响。
4)双组份、三组份漆现配现用,过期作废,色漆使用前应充分搅匀。
5)非厚涂型漆,不可为缩短工时,浇涂厚涂。
6)施工完毕后,保证漆膜有一定的保养期,不要立即使用。
4)底层使用了抗强溶剂性能差的挥发性腻子或油漆,而高层使用聚酯与聚氨酯类热固化性树脂漆,这种咬底往往在上第一层面漆时不会产生咬底,而即使第一层面漆充分干透后,再上第二层面漆时即出现咬底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二层面漆强溶剂渗透过第一层面漆引起挥发性腻子发胀,从而产生咬底。
5)厚涂底漆的厚涂,使底漆干燥时间延长,同时随着底漆抗强溶剂渗透,溶胀软化的能力下降,从而使咬底的概率大幅度提高。
面漆的厚涂,使面漆中溶剂对底漆的渗透,软化时间相应延长,从面对底漆被咬起咬起的概率提高。
油漆涂料常见毛病及处理方法-慢干、发粘1)物体表面含油污、水汽造成慢干,或塑料内的增塑剂渗入涂料中2)使用的稀释剂不正当,例如机油、柴油的稀释剂等难挥发性物质带入涂料中,可使漆膜引起发粘慢干。
3)厚涂厚涂对聚氨酯类油漆的影响并不十分突出,而对醇酸、酚醛类却十分突出,恒温恒压下20微米的C04-42白醇酸磁漆,18小时可实干,但当它的漆膜为50微米时,三天的时间都不能彻底实干,而且容易产生起皱现象,对于这类油漆,宁可多涂几道,也不可一次涂得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