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
谈《故都的秋》之色彩美

谈《故都的秋》的主观色彩《故都的秋》是一篇传统的高中语文课文,作者紧紧扣住“清”、“静”“悲凉”,选择不同的景物、画面来加以勾勒和渲染,并且在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是主观色彩和客观色彩的统一体,是作者内心世间的真情表白,而《故都的秋》的主观色彩特别强烈。
一.强烈的自传色彩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叙传”,他又说“文学家的作品多少总带有自传的色彩的”。
这里所说的“自传”不同于一般的传记文学,它没有具体的事件记述,也不会记录作者的生活经历,但在文中表现作家的个性,流露出他这个时期的思想变化。
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迁居杭州过起了离群索居、隐逸恬适的生活,这一时期,作者思想苦闷,创作枯淡,仅仅写作了一些山水游记,写于1934年8月的《故都的秋》正是作者这个时期思想轨迹的反映。
文中写道“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干上北平来”,为的是想“饱尝”这“故都的秋味”,这“故都的秋味”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他呢?作者在文章中是这样解释的:“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可见,作者认为只有秋景最能表现他内心的落寞与苦闷,于是,不远千里赶上北平,“租人家一椽破屋住着”,听“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独看“北国的槐树的落蕊”,愁听“秋蚕的衰弱的残声”,深味北方“息列索落”的秋风与秋雨,从这一系列描写中,让读者体会到了郁达夫内心的苦闷、忧虑、孤独、冷落,这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体现了强烈的自传色彩。
二.浓烈的伤感色彩有人这样评论过郁达夫的作品:“凡读过郁达夫的作品的人,谁也知道,他是一个感伤极重的作家。
文学语言的色彩美

自然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千差 万别。就其存在方式而言,无外乎以形状、声音、色彩来显示 自己的形态和性质。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九论风雷雨电、春夏秋冬,还是大江东去、小溪蜿 蜒;无沧绝顶揽岳、壮志抒怀,还是泉打林壑、落R孤烟。,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舟已过万重山”;或“树树皆秋色,…JIi唯落晖”、“池塘生春 草,周柳变呜禽”。这些,都表明世界的万事万物,无小眦 形、声、色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文学洋论常以“如临其境”、 “立u见其人,如闻其声”、“绘声绘色”等来评价文学形象,如 果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足指关注形象的形状和声音的 话,那么“绘声绘色”或“形形色色”则既注重形状和声音,又
作用。
文学作-锗运用语言描摹自然、社会和人生,创造l_【{如诗 如画的艺术世界。在这里.人们Ⅱ常生活中的情感和审美体 验得到了升华,普通的情感凝聚为审美的情感,日常的生活 转化为艺术的理想。作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选取适于表 现情感的景物或生活断面,构筑感人的艺术氛同。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形、声、色被完美地还原和展现,jE同完成文学以 情动人的使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是以诗人感物,联 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昕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 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 杨柳之貌,果果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 声,嘎暧学草虫之韵。”@中国古代文学历来讲求“缘事而 发”,涛人大多感事披心,缘情沥胆,往往借“桃花之鲜”、“杨 柳之貔”、“R出之容”、“雨雪之状”、“黄呜之声”来图貌附 声、感物写气,故“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盂夏,郁脚之 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 “兴寄”传统和比兴手法使古典诗词能够多方面展示诗人内 心的情怀,既可移情,又可借景,于桃花、杨柳、R出、雨雪、黄 呜之处,写季节动容.四时感悟,见不借助于物之形、声、色, 而色彩在这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桃花之粉嫩、杨柳之 青青、日H{之火红、雨雪之霏霏、黄鸟之绚烂,无不显示色彩 的赏心悦目、精彩绝伦。叶燮论画与诗时说:“……尽天地万 事万物之情状者,又奠如诗。彼其山水云霞、人士男女、忧离 欢乐等类而外,更有雷鸣风动、鸟啼虫吟、歌哭言笑,凡触十 目、人于耳、会干心,宣之丁口而为言,惟诗则然,其笼万有, 析毫末,而为有情者所不能遁。”④诗歌可以无所不包、尤所 不含,远至盘古,F天,近到剪烛西窗;上可九天抚月,下亦酬 唱送别;深抒人生无限,表写稍纵即逝。世间万有皆揽于胸 中。然而,诗人缘事而发,抒写气象万千.多以感物万象,进 而图貌附声,随物写气。所以,万象之形状、声音、色彩,便成 为诗人关注的焦点,而色彩就成为天变地幻、物化景迁、lIl高 川涌、春兴秋落的关键。可以这样说,自然景色、人物形象、 生活场面,都有色彩,而描写色彩又使文学生动、具体,更寓 有生气和韵味。 文学作品往往创造、还原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世 界.留给人们情绪的体验和审美的愉悦,付诸联想、想象,幻 化为迷人的艺术境界。苏轼极为赞赏上维的诗画:“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也说:“春景则 雾锁烟笼,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它可以通过描述和运用各种颜色来传达情感、氛围和意象。
色彩描写可以帮助丰富文章的形象和氛围。
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彩描写及其可能的象征意义:1.红色:红色通常与激情、爱情、力量和热情相关。
它可以用来描绘浓烈的情感、火热的场景或者象征着力量和权力。
2.蓝色:蓝色往往与冷静、平静、悲伤和孤独联系在一起。
它可以用来描绘寒冷的环境、忧伤的情绪或者象征着冷漠和孤独。
3.绿色:绿色常常与自然、希望、新生和平和相关。
它可以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生机勃勃的植物或者象征着希望和平和。
4.黄色:黄色通常与阳光、快乐、温暖和活力相关。
它可以用来描绘明亮的场景、快乐的氛围或者象征着幸福和活力。
5.紫色:紫色往往与神秘、浪漫、贵族和宗教联系在一起。
它可以用来描绘神秘的氛围、浪漫的情感或者象征着尊贵和神圣。
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色彩描写,实际上,作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故事情节来选择和运用各种颜色。
色彩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氛围,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二、以下是一些关于色彩描写的写作技巧:6.使用具体的形容词和比喻:通过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来描绘色彩,可以让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场景。
例如,"天空如同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洒满了橙红色的晚霞"。
7.结合情感和氛围:色彩可以传达情感和氛围,因此在描写时可以考虑与文中的情感和氛围相符合的色彩。
例如,"房间里弥漫着柔和的黄光,温暖的氛围让人感到宁静和安心"。
利用色彩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色彩,可以突出某个特定对象或情境的重要性。
例如,"在灰蒙蒙的城市中,她身穿一袭鲜红的裙子,宛如一道明亮的闪电"。
8.色彩与主题的呼应:选择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色彩,可以增强文章的一致性和深度。
例如,如果主题是自然环境的美丽,可以描写"翠绿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湛蓝的湖水映照着天空的洁白"。
浅议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有言 : “ 一切景语皆 隋语。”美 国学者 阿思海姆在 他的“ 色彩论 ” 中说 : Βιβλιοθήκη 色 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 。” 诗
人 闻一 多曾在《 色彩》 一诗 中写道 : “ 红给了我热情 , /黄教给我
忠义 , /蓝教 我 以高 洁 , /粉 红赐 我 以希 望 , /灰 白赠我 以悲 哀” , 这也是对色彩的表情性质 的表述。鉴于色彩本 身所具有 的
说结尾 的阴晦 、 沉重 的氛 围形成 了鲜明的对 比。在诗歌 中, 为了 表 现一种蓬勃 、 热烈 的氛 围 , 诗人 常将 红色 同绿色相互 映衬 , 相 互对照 , 构成富有情调 的和谐画面 。
3 . 色 彩 可 以抒 发情 感
毛泽东《 沁园春 ・ 雪》 中的“ 须晴 日, 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
子乱蓬蓬 、 花 白” , 说明孔 乙己年 纪已大 , 处于风烛残年 , 精神 萎 表情性能 ,文学作品中色彩 的选择都有个人的感情 在其 中。愉
忧郁 的情绪 则常表现为 靡不振。寥寥几 句 , 鲁迅先生就勾画出了一个穷 困不堪 、 好逸恶 快 的心情常 和优美 的色调联系在一起 ,
劳、 遭 受欺 凌 、 迂腐可怜 、 身份 十分特殊 的形象 。再如描写孔 乙 己为 自己辩解“ 窃书不能算偷 ” 时 的外貌 : “ 孔乙 己便涨红 了脸 , 融于羞愧与难堪之中 , 使其显得更 加可笑 而可悲 。小说 的最后 ,
、
色 彩 是 文 学 作 品 产 生视 觉 美 的前 提 , 它可 以状 物 、 绘景、
写人 。 形成“ 象” 色彩是最易进入感官的内容 , 尤其是对于眼睛来说 , 具有某 种 吸引力 , 起着“ 诱饵” 的作用 。有 了色彩 , 文学作 品也就有 了图 画美 、 视觉美 。 1 . 以色彩状物 , 生动逼真 色彩本是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形态 ,大 自然 的每一种事物 都有色彩 的变化 , 有 了色彩 的参与 , 万事 万物才鲜活 了起来 。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与意义表达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与意义表达色彩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它不仅仅是描述人物、描绘环境的一种手法,更加传递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思想和审美意识。
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美学的问题,更是思想和文化的升华。
在文学作品中,色彩不仅是词句的语义,更是隐含其中的含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因此,文章将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和意义表达的例子来探究色彩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一、色彩在人物描写中的运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语言描写出来的,而色彩在人物描写中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
颜色是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性格、情绪、心理和境遇等等。
例如,当我们读《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时,他的身上总是布满着红色元素,这是因为本书中红色是代表命运和喜庆的颜色。
贾宝玉命中注定要先承受忧伤,才能获得永恒的快乐,在他面前出现的便是红色。
因此,《红楼梦》中的红色元素无疑是对贾宝玉境遇的隐喻,更是对他命运的论断。
在《红楼梦》中,康熙御赐的“洪福寿”横匾以红色为主,象征着贾府美满幸福,然而故事的结尾却是残酷而悲壮的,寓意深远。
再举个例子,当我们读到《围城》中的方鸿渐时,他通常被描写成蓝色、灰色和白色的。
蓝色象征着他的宁静、冷静、含蓄和优雅,灰色象征着他的平凡、苍白、无力和无趣,白色则是他的洁白、纯净和完美的象征。
这些颜色不仅仅只是对方鸿渐人物形象的描写,更是隐含其中作者对于方鸿渐内心情感、思想和审美意识的表达。
方鸿渐是被社会摧残和逼迫的受害者,他在社会中迷失了自我,所以他的内心充满着忧虑、孤独和疲惫的情感,而这些负面情感正是蓝色和灰色所表达的。
白色象征着什么呢?它代表着方鸿渐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在那些糜烂和虚无的生活中,他仍然希望寻找到内心深处的纯净和美好。
白色自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类追求幸福和美好的内在期望和向往。
二、色彩在环境描写中的运用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是人物行径的所在和事件发生的背景,而色彩在环境描写中的运用也是情感、思想和审美意识的诠释。
诗词 探索诗词中的 色彩美学

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色彩美学。
通过对诗词中的色彩运用和描绘的探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文人对色彩的理解和表达,以及色彩在文学中的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诗词中的色彩美学。
1. 色彩与情感在诗词中,色彩常常与情感紧密相连。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句词中的“红豆”和“春”蕴含着浓烈的情感色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红色和绿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和生机,因此这些色彩的运用也带有美好的情感寓意。
2. 色彩与意境诗词中的色彩常常用于营造意境和氛围。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通过白色和黄色的描绘,展现出了壮阔的自然景观,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内心的宁静。
3. 色彩与象征在诗词中,色彩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
白色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象征着洁净和纯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红色则常常代表着热情和喜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明月”就带着红色的祝福之意。
在诗词中,色彩美学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色彩搭配和运用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当我们深入探索诗词中的色彩美学时,不仅能够丰富我们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更能够为我们带来一种心灵上的愉悦和启迪。
在欣赏诗词的也要多留心色彩的运用,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美学价值。
以上就是对诗词中的色彩美学的探索和理解,希望能够为你对这一主题的了解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在我们的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而诗词中的色彩运用更是让我们体验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愉悦。
期待你在阅读本文后,也能对诗词中的色彩美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对于我个人来说,诗词中的色彩美学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
每当我沉浸在诗词的世界中,常常被其中细腻而生动的色彩描绘所吸引,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的力量和精神的洗礼。
我深信诗词中的色彩美学将会继续为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和愉悦,成为人们灵魂的一片净土。
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现代文阅读

一、概述我国传统色彩美学是我国古老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视觉美学。
在现代文化交流中,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在艺术、设计、时尚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传统色彩美学的特点与魅力,分析其在现代文阅读中的意义与影响。
二、我国传统色彩美学的特点1.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倡导以山水花鸟、人物事物等自然人文元素为灵感,体现大自然的奇妙神秘和人的情感世界。
这种融合使得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充满了生命力与情感,能够深深触动人心。
2. 阴阳五行的理念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受阴阳五行哲学的影响,以五行理论为导向,将色彩与五行相对应,赋予其不同的象征和意义。
在色彩运用上,讲究阴阳平衡、色彩调和,展现出一种和谐美。
3. 象征与意境的追求我国传统色彩美学重视色彩的象征含义和意境表达,色彩不仅仅是一个的色块,更代表着情感、理念、历史、传统等深刻的内涵。
通过色彩的巧妙运用,能够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和情感抒发。
三、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在现代文阅读中的意义1. 传承我国文化精髓我国传统色彩美学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天地万物的独特理解和赏识。
在现代文阅读中,传统色彩美学的运用可以传承和弘扬我国文化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2. 丰富文学艺术表现手法我国传统色彩美学为现代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
作家、诗人、艺术家等可以通过传统色彩美学来塑造作品的意境与情感,使作品更加具有我国特色与文化底蕴。
3. 促进文化交流与艺术创新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价值观,能够吸引和影响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现代文化交流中,传统色彩美学的运用能够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也可以为现代艺术创新提供灵感与启发。
四、我国传统色彩美学在现代文阅读中的影响1.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我国传统色彩美学的影响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色彩美

1382017年/第07期/3月(上)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色彩美张粲依(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提起川端康成的小说,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必定要数其小说中所蕴含的色彩语言。
色彩美是川端康成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也正因为川端康成对色彩语言有着独特的造诣,才使得他成为日本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缕“奇观”。
色彩是人类艺术文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人类美学意识的重要感知内容。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将色彩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起到了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川端康成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川端康成小说中关于“黑色”、“红色”、“绿色”以及“白色”的描写,深入分析其小说中所体现的色彩美,进而挖掘隐含在色彩美学背后的情感内涵,并探析日本民族文化的审美取向和色彩感受。
关键词川端康成色彩美《雪国》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3.065On the Beauty of Color in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ZHANG Canyi(Zhengzhou Fengya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Zhengzhou,Henan 450001)Abstract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the most amazing must be the number of the color language contained in his novels.The beauty of color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s of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and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his uni-que knowledge of color language that Kawabata Yasunari made him a "miracle"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Japanese culture".Col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and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human aesthetic consciousness.In Kawabata Yasunari's literary works,especially in the novel,the color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play the most incisive,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can not be compared.This paper takes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 about "black"and "red"and "green"and "white"description,in-depth analysis of color beauty embodied in his novels,which implied emotional connotation in the color aesthetics behind,and analy-sis of the Japanese national culture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sense of color.Keywords Kawabata Yasunari;beauty of color;"Snow country"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
作者:赵小新
来源:《语数外学习·中旬》2013年第12期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提升学生的“智商”,更要交流思想、培养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情商”。
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情商”、完善学生人格的有效途径。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诗歌就像图画。
”图画离不开色彩的和谐,有了色彩,图画才缤纷斑斓、情趣盎然;色彩入诗,就更显得文美意丰,趣蕴其中,诗因色彩而增辉。
其实,何止诗歌,凡文学作品,皆是具有色彩之美的。
一、色彩是文学作品产生视觉美的前提,它可以状物、绘景、写人,形成“象”
色彩是最易进入感官的内容,尤其是对于眼睛来说,具有某种吸引力,起着“诱饵”的作用。
有了色彩,文学作品也就有了图画美、视觉美。
1.以色彩状物,生动逼真
色彩本是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形态,大自然的每一种事物都有色彩的变化,有了色彩的参与,万事万物才鲜活了起来。
唐朝刘禹锡有诗云:“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心、青山一点,这么苍翠,这么小巧,蹲在蜡月清辉的水面上,就象白银盘中放着一颗小青螺。
浩瀚无边的洞庭湖,美而神秘的君山,就这样生动地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2.以色彩绘景,景秀情蕴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展现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3.以色彩写人,形神兼备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是这样描绘孔乙己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的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脸色青白”,说明孔乙己长期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营养不良,生活困窘;“胡子乱蓬蓬、花白”,说明孔乙己年纪已大,处于风烛残年,精神萎靡不振。
寥寥几句,鲁迅先生就勾画出了一个穷困不堪、好逸恶劳、遭受欺凌、迂腐可怜、身份十分特殊的形象。
再如描写孔乙己为自己辩解
“窃书不能算偷”时的外貌:“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作者将孔乙己的迂腐、虚荣融于羞愧与难堪之中,使其显得更加可笑而可悲。
小说的最后,“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的描写,活脱脱地勾勒出孔乙己身残气微、不复聊生的惨状。
二、色彩是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手段之一,它可以造境、抒情,产生“意”
《虞书》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诗歌有言志抒情的创作传统,独特色调浓缩形成的诗画景象,往往会使人和景之间构成情绪的映衬或冲突,从而为抒情言志提供了可能。
1.色彩可以创设意境
《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有一段曲文:“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是一幅秋风萧索的景象,其中的色彩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意境,最后读到“离人泪”三个字时,会使人产生深切的共鸣。
在一些边塞、征戍诗中,诗人多以黄白两色渲染环境,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
2.色彩可以渲染氛围
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结尾有这样一段景色描写:“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紫色渲染了一种阴晦、沉重的氛围,给人以压迫感。
而在小说的前半部分,菲利普一家前往哲尔赛岛旅行时,景色却是这样的:“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西方文化中绿色(green)的象征意义跟青绿的草木颜色有很大的关联,是植物的生命色。
阿思海姆说:“绿色唤起自然的爽快的想法。
它象征着青春、活力。
”如“in the green wood”意为在青春旺盛的时代,“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也就渲染了一种明快、活泼的氛围,与小说结尾的阴晦、沉重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诗歌中,为了表现一种蓬勃、热烈的氛围,诗人常将红色同绿色相互映衬,相互对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
3.色彩可以抒发情感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美国学者阿思海姆在他的“色彩论”中说:“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
”诗人闻一多曾在《色彩》一诗中写道:“红给了我热情,∕黄教给我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这也是对色彩的表情性质的表述。
鉴于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表情性能,文学作品中色彩的选择都有个人的感情在其中。
愉快的心情常和优美的色调联系在一起,忧郁的情绪则常表现为暗淡的色调。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色彩很普通,而出现在作家、诗人的笔下,会获得令人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文美、景秀、情真、理谐、意深、态真。
感知文学作品中蕴藏的色
彩美,有助于激发我们的审美情趣,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品位,有助于我们走进文人雅士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