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一年级历史变革与争霸之春秋篇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争霸

初一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争霸

讲故事说成语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一鼓作气 老马识途
《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史记· 夏本纪》:“禹乃遂与益、后稷(jì )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Xí )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 成语寓意:春秋时,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亲自领兵迎战。这时,有个叫曹 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 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刿( guì )的人主动要求跟庄公一起作战。当齐鲁两军在战场上摆好阵势后,齐军击鼓 家门不敢入。” 进攻,鲁庄公也想下令擂鼓迎战,但两次都被曹刿拦住。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时,曹 成语寓意:公元前 年,北方的少数民族山戎侵犯北燕。北燕来齐国告急。齐 成语寓意:距今约663 4000 年前,尧舜时期,黄河流域洪水泛滥,人们被迫搬到高地 刿才让鲁庄公下令擂鼓进军,结果把齐军打得大败。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曹刿获胜 桓公率军联合燕军讨伐孤竹国,在归途中迷路。管仲提出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 生活。禹的父亲鲧(Gǔn)治水没有成功,舜将他杀死,改以鲧子禹继续治水。为了 的原因。曹刿说:“打仗凭的是一股勇气。齐军第一次击鼓时勇气最足,第二次击鼓 将洪水治服,禹在外奔波了十三年(一说九年),三次路过家门也没有回去看一看。 在前面走,也许能走出迷路。齐桓公于是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 时勇气便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完全衰竭了,而我军却是第一次击鼓,勇气 后来禹治水获得了成功,舜便把帝位传给了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反映了一种公 马果然领着齐、燕大军走出迷谷。后来人们便用“老马识途”比喻年龄大又有经验的人 最足,所以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军。”这句话被人比喻做事要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 而忘私、全身心工作的精神,为后世人们所赞颂。 对事情常常比较熟悉,知道如何做好。 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不要拖拖拉拉,以致疲沓(tà )失败。

《春秋争霸》教案

《春秋争霸》教案

《春秋争霸》教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周王室衰微的表现;齐桓公首先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吴越争霸。

2.思想政治教育:①使学生认识一些大诸侯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实行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

②通过讲述勾践复国的故事,给学生以启示:要想成就大事,必须发愤努力。

3.能力培养:①引导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帮助学生分析“诸侯争霸的作用”,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教学难点诸侯称霸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教学方法以讲为主的综合教学法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2、收集齐桓公称霸情况,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共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当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指出)前一个历史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

下面我们将要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二、新授(一)、周王室日益衰微1.东周——春秋、战国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当时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道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它记录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与一个客观的历史时期相当,故以此作为历史时期的名称。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这一特点表现在政治上就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周王室衰微(挂《春秋列国形势》图,指图讲)西周盛时,大封诸侯,王室也拥有直接管辖的“王畿”、人口和军队。

当时渭、泾、河、洛地带方约千里都是王畿。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6课春秋争霸课件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6课春秋争霸课件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

\
4
\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5
\
春秋五霸
\
首霸齐桓公
称霸 原因
1、利用自然环境资源 2、管仲实行改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尊王攘夷
7
\
8
\
管仲相桓公,霸 诸侯,一匡天下,民 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宪问》
9
\
尊王攘夷
管仲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 “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所谓 “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 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 到各国的拥戴。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第六课
春秋争霸
\
初读课文,自主完成以下空格内容,并将知识点勾画在书上。 1.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 年到公元前 476 年),王权衰落, 一些诸侯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 土地 、财产 和 人口 ,争当 左右天下,成为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诸侯国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 2、春秋五霸: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3、 齐桓公 以霸主的身份在 葵丘 大会诸侯,周王送去物品 表示慰问。标志着其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4、齐国衰落后,晋楚 争霸,晋文公 和 楚庄王 先后称霸。 5、春秋末期,吴国派大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直捣楚国都城,吴王 称霸中原。 6、经过长期努力,越王 勾践 打败吴王夫差,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 霸主。
\
合作学习
1、“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分别反映 的是什么时期,说明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有什么变化?
分别指西周和春秋。变化:王权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 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备课教案2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备课教案2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精品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

(2)掌握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的主要事迹和影响。

(3)了解春秋争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争霸的原因和过程。

(2)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3)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直观地展示春秋争霸的历史变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

(2)春秋五霸的主要事迹和影响。

(3)春秋争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春秋五霸的功过得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如何评价春秋争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意义。

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2)利用多媒体展示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争霸的历史背景。

(2)布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春秋争霸的原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春秋五霸的主要事迹和影响。

(2)各组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春秋五霸的特点。

4. 教师讲解:(1)讲解春秋争霸的过程,重点阐述春秋五霸的事迹和影响。

(2)分析春秋争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5. 案例分析:(1)选取春秋争霸时期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春秋争霸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有关春秋争霸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一课时课件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一课时课件

春秋战国的纷争
当 什关 回 时 么键 顾 通 ?的 齐 过 是桓 改 哪公 革 一称 成 条霸 为 ?的 霸 你措 主 从施 的 中, 还 领你 有 悟认 谁 到为 ? 了最
齐 桓 公 称 霸 的 标 志 性 事 件 是 什 么 ?
据说寒食节和晋文 晋国能迅速强大的 公有关,你能介绍 原因是什么? 一下吗?这件事说 明了什么?
学科网
春秋战国的纷争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动 脑 筋
给速 春 我强 秋 们大 时 什的 期 么共 , 启同 齐 示原 国 ?因 和 是晋 什国 么能 ?够 这迅
么晋 ?文 晋公 文称 公霸 为的 什标 么志 要性 退事 避件 三是 舍什 ?
桂陵之战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魏国遭重创
战 国
魏、赵、齐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齐 秦、赵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救命啊!!!

桂陵

规模:由小到大,更灵活、残酷 3 1、春秋时期的战争与战 、 学完春秋战国时期 战、战争给整个社会和人 性质:春秋争霸 — 战国兼并 2 国时期的战争相比发生 的战争后,你能否用两 争 (相继) (七雄并存) 民带来了什么影响? 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 个词概括这段历史时期 趋势:诸侯林立— 七雄并存—一雄 最显著的特点 ? 又说明了什么? (春秋) (战国) (秦朝)
不 鸣 退 避 则 三 已 舍 , 一 鸣 惊 人 。
不 飞 则 已 , 一 飞 冲 天 ;

初中历史课件春秋争霸

初中历史课件春秋争霸


2、改革军制,组建军队
“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国富兵强
称霸方式: 召集诸侯会盟
晋 文 公
• 晋文公是怎样称霸的?
整顿内政,发展生产
条 件 训练军队
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称霸方式: 城濮大战
讲故事 学成语:
问一 鼎鸣 中惊 原人
卧三

薪令 尝五
庄 王
胆申



越齐

王勾桓公

动脑筋
孟子曾说过:“春 秋无义战”,对这句话, 你怎样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为什么会出现春秋 争霸的局面?
诸周 侯王 国室 强衰 大微







•是齐什桓么公?最先称霸楚庄王的原因 • 通过什么方式确立起了 霸主地位?闾
王勾桓公

环境资源:靠海,盛产鱼盐
管仲改革:

1、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争霸》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争霸》教案【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忧考⼩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争霸》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

【教学⽬标】 [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公与楚庄王称霸,吴越争霸的史实,理解齐桓公成为春秋第⼀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

[能⼒与⽅法]:通过讲解、阅读教材、归纳⽐较的⽅法,学习本课的历史,培养提⾼学⽣综合概括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封制的崩溃导致春秋争霸,学习齐桓公的胸襟与⽤⼈、容⼈之量,认识正确处理⼈与⼈之间关系的意义,认识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国强。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个霸主。

春秋争霸的原因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活动备注 ⼀、导⼊新课:复习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导⼊。

回忆,为学习打下基础 ⼆、春秋五霸 1、东周的建⽴:西周结束,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开始。

并说明东周包括整个春秋时期和战国。

2、春秋的特点:讲解特点:⼀是王权的衰落(原因、表现及影响),⼆是诸候争霸。

指导阅读“引⽂“。

3、春秋五霸:学⽣勾在书上,并在地图上找出这些诸候国在地图上相应的地⽅。

本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缺乏必要的直观材料来帮助理解,所以要求学⽣认真听讲,阅读教材,并且落实在书上。

这说明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什么特点? 三、齐桓公⾸霸 1、看地图。

“读读”:说的是什么⼈?与齐桓公称霸有何关系?引导学⽣阅读教材,有何感想。

3、指导阅读⼩字,看看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在他当国君前后有什么变化?由这种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4、有了强⼤的物质基础后,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呢?学⽣看书解决。

训练识读历史地图。

培养学⽣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对学⽣进⾏⼈与⼈之间关系的教育的渗透。

培养综合概括能⼒。

四、晋楚争霸 阅读,找出“晋⽂公与楚庄王能够称霸,分别与哪次重要的战役直接相关?第⼀次战役,我们可以⽤哪些成语来说明呢?哪些成语与楚庄王称霸有关。

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争霸》word教案文档【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争霸》word教案文档【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争霸》教案【三篇】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争霸》教案【三篇】【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小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争霸》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王称霸,吴越争霸的史实,理解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

[能力与方法]:通过讲解、阅读教材、归纳比较的方法,学习本课的历史,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封制的崩溃导致春秋争霸,学习齐桓公的胸襟与用人、容人之量,认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认识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革而国强。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的原因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复习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而导入。

回忆,为学习打下基础二、春秋五霸1、东周的建立:西周结束,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并说明东周包括整个春秋时期和战国。

2、春秋的特点:讲解特点:一是王权的衰落(原因、表现及影响),二是诸候争霸。

指导阅读“引文“。

3、春秋五霸:学生勾在书上,并在地图上找出这些诸候国在地图上相应的地方。

本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必要的直观材料来帮助理解,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并且落实在书上。

这说明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什么特点?三、齐桓公首霸1、看地图。

“读读”:说的是什么人?与齐桓公称霸有何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何感想。

3、指导阅读小字,看看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在他当国君前后有什么变化?由这种变化你想到了什么?4、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后,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呢?学生看书解决。

训练识读历史地图。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对学生进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教育的渗透。

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